桃紅柳綠的三月,魯德之溘然長逝了。他臥床數月病情日益惡化,開春之後便是油盡燈枯。診療其疾病的唐順多次與歐陽軒談及其病情便是搖頭,告訴他魯德之已病入膏荒,時日無多。人生在世,皆有一死。雖然歐陽軒對此有心理準備,但魯德之離世的消息仍然讓他震驚,讓正在批示公文的他一時間不知所措,鵝毛筆滴下的墨水洇濕了一大片信函紙張。呆了半晌,他問明送信人安葬日期之後,便吩咐身旁的夏小根調整工作日程。無論再忙,他也要送魯德之靈柩上山。
魯德之對於歐陽軒來說,不僅是同僚也不是長輩這麽簡單,而是亦師亦父的角色。魯德之心地善良,倡導孔孟之道踐行聖人之言,有時候看起來迂腐甚至食古不化,而歐陽軒的行事風格總體是比較強硬甚至激進,但兩人之間卻相處極為和睦。從表麵上看兩人理念不盡想同,在施政中也有方法和路徑的分歧,但本質上卻是一類人。故歐陽軒對魯德之的離世痛心不已,他不僅失去的是長輩,更失去的是抗蒙事業的重要夥伴。同樣陷入悲傷之中還有霹靂軍的高層,李爽、黃大根、曹二狗等人想起他對逃亡中征糧小隊的收留之恩,不禁潸然淚下。廣大軍民聽聞噩耗也莫不悲痛,在他們看來,魯德之為霹靂軍的教育和醫療發展漚心瀝血,又倡導慈善,組織鄉賢扶窮救困,實在是個活聖人,紛紛要求上山為其守靈。
歐陽軒雖然理解眾人的哀傷心情,卻仍同意了魯文安從簡辦喪事的請求。除了因為這是魯德之的遺言,也是因為這是霹靂軍一貫的理念。當下抗蒙事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並沒有到高枕無憂的地步。與其在婚喪嫁娶和迎來送往方麵投入精力,不如將這些人力物力投入生產和抗蒙戰鬥之中。更重要的是霹靂軍倡導平等理念,不能因建立了功勳而搞特殊搞甚至搞個人崇拜。所謂政風帶動民風,隻有霹靂軍高層以身作則,才能引導軍民形成良好的風氣。當然為了表彰作為重大功勞的軍民,歐陽軒在軍政聯席會議上提出建立功勳閣製度,重大功勳者死後可列入功勳閣供後人祭奠,魯德之等人的姓名牌位便是第一批。這個提議毫無懸念得到了通過。
一個飄著雨絲的早晨,歐陽軒啟程前往琉璃壩。按照魯德之的遺願,他將葬在此地。實際上魯德之並非琉璃壩土生土長之人,其祖籍在山下崇慶府的平原,全家為躲避蒙古人兵刀避居此地。山中漢羌之民因感激其無私舉辦義學之舉而推其為寨主。魯德之將落葉歸根之地放在琉璃壩,足見其對此地感情之深。與魯德之一樣,歐陽軒對琉璃壩這個霹靂軍起家的地方感情也極深,隻不過因為事務極其繁忙,自霹靂軍總部遷到崇慶府之後,他已很少來到琉璃壩。僅有的兩三次,也是因為視察山中工礦建設情況,
此次前往琉璃壩歐陽軒選擇了走陸路,說是輕裝簡從但一行人也有十四人三十餘匹馬。除了隨行的警衛班外,還有夏小根和二名書吏。因為歐陽軒事務繁多,所以他準備兩日內返回。崇慶府前往琉璃壩有百裏左右,即便乘馬前往需要一日,回來也要一日,行程極為緊張,故準備了一人兩馬。在路途之中落腳歇息之時,歐陽軒也要處理公務,而隨行的夏小根和書吏正是因為協助處理政務才隨行的,為此還有兩匹運辦公用品的馱馬隨行。
霹靂軍非常重視轄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故原本荒廢的官道都被修葺得平平整整,還在沿線重新恢複設置了驛站。快馬加鞭之下,一行人在日上三竿時分便到了江渠鄉,歐陽軒便命人在此歇息。眼下的江渠鄉已搭建了簡易便橋,可以快速過河,不需要等候渡船,而馬匹的腳力也尚足,為何要在日程緊張之時停下來,這讓夏小根欲言又止。但他眼見歐陽軒站在岸邊望著遠處的蘆葦叢沉思,便明白他的用意。霹靂軍的高層都知道歐陽軒曾在這江邊被王大老人救起,並在前往永康縣的路上與征糧小隊相遇,由此開啟了創建的霹靂軍的波瀾壯闊曆程。
令歐陽軒欣慰的是,王大老人自被接到山中生活之後,因為吃得飽穿得暖,又不用過以前擔驚受怕的日子,身體倒是比以前硬朗了許多。山民們對王大也是尊敬有加,感念他救了軒哥兒,這才有了眾人當下安寧的生活。呆了片刻之後,一行人繼續往西北方前進,在中午時分便到了橫原鎮。此時的橫原鎮已頗具規模,雖仍比不得蒙軍入侵之前,但也隱隱有了往日繁華的影子。歐陽軒並不想擾民,便沒有進入鎮中,而是徑直到了河對岸的橫原堡之中。自灌口寨建立之後,其便與三渡水堡壘、新津城一起成了金馬河以西的屏障,橫原堡的作用便大大下降,當下城中隻駐了一個連,主要是防止間諜和蒙古遊騎。駐軍連長見了夏小根出示的公文之後,急忙將歐陽軒一行迎了進去。
補充食水恢複體力之後,一行人又換了馬匹繼續前進。橫原堡前往琉璃壩皆是山區道路,雖然後來拓寬了不少,但仍然難行。歐陽軒便下令放緩速度,以防止崎嶇的山路損壞馬蹄,故到達萬家堡時日已經不早,到達琉璃壩更是日暮時分。早在兩日前便已到達的魯文安,見他們一行人困馬乏,便安排眾人用了晚飯。在馬背上顛憊了一天之後,歐陽軒並無睡意,這一方麵也是回憶起魯德之的點點滴滴。另一方麵是琉璃壩的兵工廠仍燈火通明加班生產,叮叮當當敲個不停。自彭州、嘉定的兵工廠投產後,琉璃壩兵工廠的產能與之相比已是微不足道,加之運輸不便以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是否保留曾引發討論,最終的結果是仍然保留。除了因為這是霹靂軍興起之地外,更主要是山中野獸又有成災的勢頭,眼下山中人口大量遷往平原,如果沒有火器實難對付大量繁衍的野獸。
第二日,歐陽軒和魯文安將魯德之的骨灰抬到琉璃壩的最高的山上,一路上兩人均淚流不止。墓的位置正對著東方,那裏正是霹靂軍總部所在的崇慶府,這也是魯德之的遺願。按他的話來說,雖然離去了,也要看著霹靂軍的發展壯大。
魯德之對於歐陽軒來說,不僅是同僚也不是長輩這麽簡單,而是亦師亦父的角色。魯德之心地善良,倡導孔孟之道踐行聖人之言,有時候看起來迂腐甚至食古不化,而歐陽軒的行事風格總體是比較強硬甚至激進,但兩人之間卻相處極為和睦。從表麵上看兩人理念不盡想同,在施政中也有方法和路徑的分歧,但本質上卻是一類人。故歐陽軒對魯德之的離世痛心不已,他不僅失去的是長輩,更失去的是抗蒙事業的重要夥伴。同樣陷入悲傷之中還有霹靂軍的高層,李爽、黃大根、曹二狗等人想起他對逃亡中征糧小隊的收留之恩,不禁潸然淚下。廣大軍民聽聞噩耗也莫不悲痛,在他們看來,魯德之為霹靂軍的教育和醫療發展漚心瀝血,又倡導慈善,組織鄉賢扶窮救困,實在是個活聖人,紛紛要求上山為其守靈。
歐陽軒雖然理解眾人的哀傷心情,卻仍同意了魯文安從簡辦喪事的請求。除了因為這是魯德之的遺言,也是因為這是霹靂軍一貫的理念。當下抗蒙事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並沒有到高枕無憂的地步。與其在婚喪嫁娶和迎來送往方麵投入精力,不如將這些人力物力投入生產和抗蒙戰鬥之中。更重要的是霹靂軍倡導平等理念,不能因建立了功勳而搞特殊搞甚至搞個人崇拜。所謂政風帶動民風,隻有霹靂軍高層以身作則,才能引導軍民形成良好的風氣。當然為了表彰作為重大功勞的軍民,歐陽軒在軍政聯席會議上提出建立功勳閣製度,重大功勳者死後可列入功勳閣供後人祭奠,魯德之等人的姓名牌位便是第一批。這個提議毫無懸念得到了通過。
一個飄著雨絲的早晨,歐陽軒啟程前往琉璃壩。按照魯德之的遺願,他將葬在此地。實際上魯德之並非琉璃壩土生土長之人,其祖籍在山下崇慶府的平原,全家為躲避蒙古人兵刀避居此地。山中漢羌之民因感激其無私舉辦義學之舉而推其為寨主。魯德之將落葉歸根之地放在琉璃壩,足見其對此地感情之深。與魯德之一樣,歐陽軒對琉璃壩這個霹靂軍起家的地方感情也極深,隻不過因為事務極其繁忙,自霹靂軍總部遷到崇慶府之後,他已很少來到琉璃壩。僅有的兩三次,也是因為視察山中工礦建設情況,
此次前往琉璃壩歐陽軒選擇了走陸路,說是輕裝簡從但一行人也有十四人三十餘匹馬。除了隨行的警衛班外,還有夏小根和二名書吏。因為歐陽軒事務繁多,所以他準備兩日內返回。崇慶府前往琉璃壩有百裏左右,即便乘馬前往需要一日,回來也要一日,行程極為緊張,故準備了一人兩馬。在路途之中落腳歇息之時,歐陽軒也要處理公務,而隨行的夏小根和書吏正是因為協助處理政務才隨行的,為此還有兩匹運辦公用品的馱馬隨行。
霹靂軍非常重視轄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故原本荒廢的官道都被修葺得平平整整,還在沿線重新恢複設置了驛站。快馬加鞭之下,一行人在日上三竿時分便到了江渠鄉,歐陽軒便命人在此歇息。眼下的江渠鄉已搭建了簡易便橋,可以快速過河,不需要等候渡船,而馬匹的腳力也尚足,為何要在日程緊張之時停下來,這讓夏小根欲言又止。但他眼見歐陽軒站在岸邊望著遠處的蘆葦叢沉思,便明白他的用意。霹靂軍的高層都知道歐陽軒曾在這江邊被王大老人救起,並在前往永康縣的路上與征糧小隊相遇,由此開啟了創建的霹靂軍的波瀾壯闊曆程。
令歐陽軒欣慰的是,王大老人自被接到山中生活之後,因為吃得飽穿得暖,又不用過以前擔驚受怕的日子,身體倒是比以前硬朗了許多。山民們對王大也是尊敬有加,感念他救了軒哥兒,這才有了眾人當下安寧的生活。呆了片刻之後,一行人繼續往西北方前進,在中午時分便到了橫原鎮。此時的橫原鎮已頗具規模,雖仍比不得蒙軍入侵之前,但也隱隱有了往日繁華的影子。歐陽軒並不想擾民,便沒有進入鎮中,而是徑直到了河對岸的橫原堡之中。自灌口寨建立之後,其便與三渡水堡壘、新津城一起成了金馬河以西的屏障,橫原堡的作用便大大下降,當下城中隻駐了一個連,主要是防止間諜和蒙古遊騎。駐軍連長見了夏小根出示的公文之後,急忙將歐陽軒一行迎了進去。
補充食水恢複體力之後,一行人又換了馬匹繼續前進。橫原堡前往琉璃壩皆是山區道路,雖然後來拓寬了不少,但仍然難行。歐陽軒便下令放緩速度,以防止崎嶇的山路損壞馬蹄,故到達萬家堡時日已經不早,到達琉璃壩更是日暮時分。早在兩日前便已到達的魯文安,見他們一行人困馬乏,便安排眾人用了晚飯。在馬背上顛憊了一天之後,歐陽軒並無睡意,這一方麵也是回憶起魯德之的點點滴滴。另一方麵是琉璃壩的兵工廠仍燈火通明加班生產,叮叮當當敲個不停。自彭州、嘉定的兵工廠投產後,琉璃壩兵工廠的產能與之相比已是微不足道,加之運輸不便以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是否保留曾引發討論,最終的結果是仍然保留。除了因為這是霹靂軍興起之地外,更主要是山中野獸又有成災的勢頭,眼下山中人口大量遷往平原,如果沒有火器實難對付大量繁衍的野獸。
第二日,歐陽軒和魯文安將魯德之的骨灰抬到琉璃壩的最高的山上,一路上兩人均淚流不止。墓的位置正對著東方,那裏正是霹靂軍總部所在的崇慶府,這也是魯德之的遺願。按他的話來說,雖然離去了,也要看著霹靂軍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