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青居城的蒙軍猛攻山下棱堡之際,霹靂軍對大良城的鎖喉也即將完成。包圍大良城的,是張玨率領第四師三個輕步團和二個重步團,兵力共七千餘人,外加一萬基幹民兵。四師所駐釣魚城由於久經戰火,並沒有多少人口,故兵力多來自川西各地。那一萬民兵也來自瀘州和嘉定府。
按照總參謀部的命令,三師的半個水軍團留在重慶至夔州的江麵巡邏,另外半個水軍團則隨四師水軍團控製渠江水道。在霹靂軍到來之前,大良城為數不多的水軍戰船早已聞風而逃。張玨便派了部分戰船溯水追擊,剩下的則留在大良城協助陸上的攻擊行動。他們剛到之時,蒲元圭便趁霹靂軍立腳未穩之時發動了猛烈的攻擊,但在戰船火炮的打擊下,隻得悻悻而退。
大良城作為與釣魚城齊名的堅城,本是廣安軍的治所。城四周岩石陡峭,周圍長達數千丈,高數百丈,地形十分險峻。其周邊還有小良城、大岩寨、曾家寨等堡寨為拱衛。釣魚城王堅本與守將蒲元圭交好,但蒙哥率軍入蜀,蒲元圭獻城降蒙,自此兩人便有了不共戴天之仇。作為王堅曾經的副手,張玨也欲手刃叛徒而後快,蒲元圭則對張玨頗有輕視,認為其不配作為對手。
蒲元圭的狂妄有其原因。霹靂軍出兵之後,欽察急令東川元帥府的蒙軍回防青居。由於嘉陵江被霹靂軍控製,不少蒙軍渡河不得,隻得退往大良城、運山等城。有二千餘蒙軍便到了大良城,其中便有四百名精銳蒙古騎兵。大良城及周邊堡寨的駐軍共約三千人,加上回撤的蒙軍,足足有五千兵力,比青居城的蒙軍力還多了不少。
很快,蒲元圭便知道了張玨已今非昔比。在戰船火力的支援下,張玨率軍迅速站穩了腳跟,並紮下了營壘。在此之後,蒙軍便不敢再造次前來襲營。霹靂軍不僅兵力超過守軍,更有犀利的火器。蒙軍士兵甚至不敢靠近營壘三裏地,生怕招來火炮的轟擊。就在霹靂軍紮營的過程中,那四百名蒙古騎兵便仗著馬快前來襲擾,就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價——僅一輪火炮下便損失了幾十騎。
紮下營壘之後,霹靂軍並沒有修築棱堡,而是開始逐一拔除大良城周邊的堡寨,雖然水泥、鋼筋及預製建材已運抵。不將這些外圍堡寨拔除,便難以將大良城包圍。小良城、大岩寨、曾家寨這些外圍據點,雖然地形也是險要,但人數多者不過二三百人,少者不足一百人。麵對霹靂軍優勢兵力和強大的火力,大多數堡寨都不戰而降。
唯一不肯投降的是小良城。守將是蒲元圭的遠房侄子外,其自持城防堅固,守軍人數也有三百人,城頭還有幾門火炮封鎖住了上山的通路。既然不投降,張玨也不給他們廢話,直接命副師長王立率了一個輕步團和一個重步團前去攻打。另外的兩個輕步團和重兵團則負責守衛營壘,並阻擊出援的大良城守軍。至於騎兵團隻有一百餘騎兵,尚且不能和蒙古騎兵對抗,隻能作偵察和傳令之用。
小良城雖然易守難攻,但地形險峻程度遠不及大良城。王立所率兩個團三千人,以十比一的兵力,加上碾壓性的火力優勢,要攻破小良城也是容易。當下他便下令重炮齊射轟擊,待清除沿途的防禦工整後,再令輕步兵推進。小良城的高度隻有百丈左右,霹靂軍的重炮能轟到山頂。
數十門重炮幾輪齊射之後,小良城頭的火炮和攻城器械全被摧毀,不少防禦工事也土崩瓦解,守軍也死傷了數十人。趁著硝煙燎繞之際,霹靂軍的輕步兵開始向山上進攻。他們並不是一窩峰無腦衝鋒,而是稍遇攻擊便往後撤,再用攜帶的小炮進行轟擊。話說火炮摧毀了守軍攻城器械後,最大的威脅不是弓箭和刀矛,而是扔下來的石頭。衝鋒在最前麵的霹靂軍士兵敢死隊員,裝備了最新研製出來的板甲,其防禦力十分驚人。
當小良城的包鐵大門在一聲轟然巨響中倒塌之時,守軍投降了。由於角度問題,山下的重炮並不能轟擊到這座城門,而輕步兵攜帶的小型火炮又啃不動。急了眼的敢死隊長便派了人強行突到牆下,準備用炸藥包將城門炸開。城中守中自然是拚然阻擋,除了箭矢和石頭外,還用上了滾油。在連續衝鋒數次,犧牲三十餘人之後,霹靂軍還是成功放置並引燃了炸藥包。
小良城的守將在戰鬥中擊被霹靂軍狙擊手擊斃。新型狙殺槍槍管長度達到一米八,其有效射程可達二百五十米。由於在槍膛內拉刻了螺紋膛線,其精度也十分準確。這槍好是好,但由於用材昂貴,加上製造工時遠超普通火槍,故成本也是普通火槍的五倍。更要命的是此槍在射擊三十次後,精度會因膛線磨損而大幅下降,故隻少量裝備軍隊。第四師裝備了三十枝,此次王立帶來了十支用於狙殺小良城的將校。還有二十支則分別裝備了師部團的偵察營和特種營。
正如張玨所料,在霹靂軍攻打小良城時,蒲元圭出擊了。大良城的守軍試圖攻擊王立的後背,卻被早有準備的張玨擋住了。他留下一個輕步團守衛營壘,自率一個重步團和一個輕步團擋住了蒲元圭的去路。蒲元圭隻留了一千人守城,帶了四千人馬下山,張玨所率的兩個團則有三千人。雖然蒙軍占據人數的優勢,又有三百餘名騎兵,但霹靂軍裝備精良訓練水平更高,更有威力強大的火器,戰鬥的結果不言自明。在死傷幾百人之後,蒲元圭隻得灰溜溜逃回了大良城。
抓獲的小良城一百餘名俘虜中,有幾十名傷員。蒲元圭急於逃跑,又遺下了二百餘名傷員。時值天氣暑熱,這些傷員極易傷口感染而亡。霹靂軍雖然有消毒酒精和藥材,但不願意浪費在這些漢奸身上。張玨當即命人將這些傷病俘虜往大良城方向驅趕。如果蒲元圭不接收,城中士兵必然會兔死狐悲,士氣一落千丈。如果蒲元圭開打城門,那麽這些整日哀嚎的傷兵不僅會消耗城中資源,更會因哀嚎和不斷的死亡引發厭戰情緒,甚至會引發傳染病。
拔掉外圍的堡寨之後,張玨下令開始修築棱堡。霹靂軍在大良城下的兵力和民兵數量,隻有青居城的一半多一點,築堡的勞力也就少了一半。清理外圍花了幾日時間,加上蒙軍騎兵的不斷騷擾,使得工程進度延緩了不少。所幸的是,雖然大良城雖然有十五個城門,但下山的道路卻隻有兩條。饒是所此,當第四師築
完棱堡完成對大良城鎖喉之時,時間已過去了一個半月。
按照總參謀部的命令,三師的半個水軍團留在重慶至夔州的江麵巡邏,另外半個水軍團則隨四師水軍團控製渠江水道。在霹靂軍到來之前,大良城為數不多的水軍戰船早已聞風而逃。張玨便派了部分戰船溯水追擊,剩下的則留在大良城協助陸上的攻擊行動。他們剛到之時,蒲元圭便趁霹靂軍立腳未穩之時發動了猛烈的攻擊,但在戰船火炮的打擊下,隻得悻悻而退。
大良城作為與釣魚城齊名的堅城,本是廣安軍的治所。城四周岩石陡峭,周圍長達數千丈,高數百丈,地形十分險峻。其周邊還有小良城、大岩寨、曾家寨等堡寨為拱衛。釣魚城王堅本與守將蒲元圭交好,但蒙哥率軍入蜀,蒲元圭獻城降蒙,自此兩人便有了不共戴天之仇。作為王堅曾經的副手,張玨也欲手刃叛徒而後快,蒲元圭則對張玨頗有輕視,認為其不配作為對手。
蒲元圭的狂妄有其原因。霹靂軍出兵之後,欽察急令東川元帥府的蒙軍回防青居。由於嘉陵江被霹靂軍控製,不少蒙軍渡河不得,隻得退往大良城、運山等城。有二千餘蒙軍便到了大良城,其中便有四百名精銳蒙古騎兵。大良城及周邊堡寨的駐軍共約三千人,加上回撤的蒙軍,足足有五千兵力,比青居城的蒙軍力還多了不少。
很快,蒲元圭便知道了張玨已今非昔比。在戰船火力的支援下,張玨率軍迅速站穩了腳跟,並紮下了營壘。在此之後,蒙軍便不敢再造次前來襲營。霹靂軍不僅兵力超過守軍,更有犀利的火器。蒙軍士兵甚至不敢靠近營壘三裏地,生怕招來火炮的轟擊。就在霹靂軍紮營的過程中,那四百名蒙古騎兵便仗著馬快前來襲擾,就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價——僅一輪火炮下便損失了幾十騎。
紮下營壘之後,霹靂軍並沒有修築棱堡,而是開始逐一拔除大良城周邊的堡寨,雖然水泥、鋼筋及預製建材已運抵。不將這些外圍堡寨拔除,便難以將大良城包圍。小良城、大岩寨、曾家寨這些外圍據點,雖然地形也是險要,但人數多者不過二三百人,少者不足一百人。麵對霹靂軍優勢兵力和強大的火力,大多數堡寨都不戰而降。
唯一不肯投降的是小良城。守將是蒲元圭的遠房侄子外,其自持城防堅固,守軍人數也有三百人,城頭還有幾門火炮封鎖住了上山的通路。既然不投降,張玨也不給他們廢話,直接命副師長王立率了一個輕步團和一個重步團前去攻打。另外的兩個輕步團和重兵團則負責守衛營壘,並阻擊出援的大良城守軍。至於騎兵團隻有一百餘騎兵,尚且不能和蒙古騎兵對抗,隻能作偵察和傳令之用。
小良城雖然易守難攻,但地形險峻程度遠不及大良城。王立所率兩個團三千人,以十比一的兵力,加上碾壓性的火力優勢,要攻破小良城也是容易。當下他便下令重炮齊射轟擊,待清除沿途的防禦工整後,再令輕步兵推進。小良城的高度隻有百丈左右,霹靂軍的重炮能轟到山頂。
數十門重炮幾輪齊射之後,小良城頭的火炮和攻城器械全被摧毀,不少防禦工事也土崩瓦解,守軍也死傷了數十人。趁著硝煙燎繞之際,霹靂軍的輕步兵開始向山上進攻。他們並不是一窩峰無腦衝鋒,而是稍遇攻擊便往後撤,再用攜帶的小炮進行轟擊。話說火炮摧毀了守軍攻城器械後,最大的威脅不是弓箭和刀矛,而是扔下來的石頭。衝鋒在最前麵的霹靂軍士兵敢死隊員,裝備了最新研製出來的板甲,其防禦力十分驚人。
當小良城的包鐵大門在一聲轟然巨響中倒塌之時,守軍投降了。由於角度問題,山下的重炮並不能轟擊到這座城門,而輕步兵攜帶的小型火炮又啃不動。急了眼的敢死隊長便派了人強行突到牆下,準備用炸藥包將城門炸開。城中守中自然是拚然阻擋,除了箭矢和石頭外,還用上了滾油。在連續衝鋒數次,犧牲三十餘人之後,霹靂軍還是成功放置並引燃了炸藥包。
小良城的守將在戰鬥中擊被霹靂軍狙擊手擊斃。新型狙殺槍槍管長度達到一米八,其有效射程可達二百五十米。由於在槍膛內拉刻了螺紋膛線,其精度也十分準確。這槍好是好,但由於用材昂貴,加上製造工時遠超普通火槍,故成本也是普通火槍的五倍。更要命的是此槍在射擊三十次後,精度會因膛線磨損而大幅下降,故隻少量裝備軍隊。第四師裝備了三十枝,此次王立帶來了十支用於狙殺小良城的將校。還有二十支則分別裝備了師部團的偵察營和特種營。
正如張玨所料,在霹靂軍攻打小良城時,蒲元圭出擊了。大良城的守軍試圖攻擊王立的後背,卻被早有準備的張玨擋住了。他留下一個輕步團守衛營壘,自率一個重步團和一個輕步團擋住了蒲元圭的去路。蒲元圭隻留了一千人守城,帶了四千人馬下山,張玨所率的兩個團則有三千人。雖然蒙軍占據人數的優勢,又有三百餘名騎兵,但霹靂軍裝備精良訓練水平更高,更有威力強大的火器,戰鬥的結果不言自明。在死傷幾百人之後,蒲元圭隻得灰溜溜逃回了大良城。
抓獲的小良城一百餘名俘虜中,有幾十名傷員。蒲元圭急於逃跑,又遺下了二百餘名傷員。時值天氣暑熱,這些傷員極易傷口感染而亡。霹靂軍雖然有消毒酒精和藥材,但不願意浪費在這些漢奸身上。張玨當即命人將這些傷病俘虜往大良城方向驅趕。如果蒲元圭不接收,城中士兵必然會兔死狐悲,士氣一落千丈。如果蒲元圭開打城門,那麽這些整日哀嚎的傷兵不僅會消耗城中資源,更會因哀嚎和不斷的死亡引發厭戰情緒,甚至會引發傳染病。
拔掉外圍的堡寨之後,張玨下令開始修築棱堡。霹靂軍在大良城下的兵力和民兵數量,隻有青居城的一半多一點,築堡的勞力也就少了一半。清理外圍花了幾日時間,加上蒙軍騎兵的不斷騷擾,使得工程進度延緩了不少。所幸的是,雖然大良城雖然有十五個城門,但下山的道路卻隻有兩條。饒是所此,當第四師築
完棱堡完成對大良城鎖喉之時,時間已過去了一個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