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雖然重視海洋貿易,但隻是派水軍在沿海及周邊小島嶼巡邏,對於遠離大陸的遼闊海洋,既無力量也無興趣管理和探索。由於地理知識的匱乏,朝野上下對周邊諸國地理人文情況都不甚清楚,所獲信息也多來自海商,更沒有準確的航線圖與海圖。離大宋越遠的地方掌握的情況就越少,信息也更零碎。這種視野上的局限也體現在對海域的稱呼上,不論官方還是民間,都將大宋以南,滿加剌海峽以東叫作南洋。與此相對應的,滿加剌海峽以西則統統稱之為西洋。
在協助播州師拿下交趾國都升龍城之後,廖泥鰍便率軍南下,他在星島補充了糧水彈藥之後,隨即穿越滿加剌海峽,一路往西而去。星島的要塞防禦體係已經全部完工,還配套了造船廠、槍炮維修廠和大型彈藥倉庫,足以支持艦隊在此長期作戰。除了軍事設施,島上還配套興建了貨物碼頭、貨物倉庫、旅店、交易所等民用設施。在基礎設施完善之後,餘柱又從流求遷來數千人,加上常駐在此的第二分艦隊和商船隊,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新興貿易城市。
星島之戰後,大食、波斯和天竺商人失去了貿易的壟斷權,不再是躺著賺錢。與此相反,流求在南洋的貿易做得風聲水起,不僅為建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獎金,甚至還向遠在川西的霹靂軍總部運回了大量的金銀、寶石,以及胡椒、橡膠、硝石等珍貴物資。失落與反差,讓大食、波斯和天竺商人十分懷念原來的好日子。隻是南洋的貿易規則已經改寫為公平和誠信,他們雖有怨氣卻畏於霹靂軍艦隊的存在,隻得老老實實經商。不過在私下裏,他們常寫信慫恿齊亞德重回南洋。
星島的慘敗讓齊亞德明白,自己根本無法與流求艦隊對抗,但他實在不甘心就此罷手。既然正麵打不過,那麽就采用偷襲手段,不斷流竄作案,攻擊流求商隊的貿易據點、貨棧、商品倉庫和落單的船隻,手段殘忍比海盜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了那些大食、波斯和天竺商人通風報信,齊亞德總是一擊得手,殺人劫貨後再放一把火,就迅速逃離。餘老挖的第二分艦隊每次趕到時,那裏還有他們的蹤影,頗有拳頭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餘老挖幾次設伏,試圖引誘齊亞德進入包圍圈,將其一舉殲來,誰知其十分狡猾加之眼線眾多,要麽被其識破,要麽其依仗船快而逃跑。流求的戰艦雖然按照大食船形和船帆進行了優化,但由於裝備了數十門火炮及大量的彈藥,載重量遠超普通戰船,船速隻能堪堪趕上大食船。齊亞德也對自己的戰船進行了優化,將其改造為速度更快的劫掠船。船速相差之下,餘老挖每每隻能看著齊亞德揚長而去。
幾經打聽之下,餘老挖得知齊亞德的老巢在西洋的錫蘭島,該島也叫獅子島,因島上居民主要為僧伽羅人,又叫僧伽羅島。其麵積約為流求的兩倍,與天竺大陸隻有一道淺淺的海峽,島上氣侯溫和資源豐富,尤其盛產紅寶石和藍寶石,故引得各方勢力的覬覦。南洋地區的王國在強盛時屢次入侵該島,還曾在島上建立王國。就在幾年前,天竺大陸南部的泰米爾人也渡過海峽,在島嶼北部建立了賈夫納王國。由於該島還是南洋前往天竺和西洋的航道的必經之路,故大食和波斯商人也相中了此地,他們憑著武力奪占了西部沿海的大片土地,並移民數萬建立了一係列的城鎮和據點。
餘柱收到餘老挖偵到的情報之後,駁回了第二分艦隊前去征討齊亞德的請求。當然,這並不是他準備放過齊亞德,而是覺得以第二分艦隊遠征,實力太過單薄。大食人精於航海,在錫蘭島又有大量的據點與城鎮,加之財力雄厚,實力遠超過許多土邦王國,須得有以虎博兔的態度。相反,在餘柱看來齊亞德必須鏟除。如果放任這種海盜行為下去,不僅會讓流求蒙受巨大的經濟和人員損失,還會導致霹靂軍在南洋貿易體係的瓦解,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餘柱讓主力艦隊前往錫蘭,除了務求一戰而勝的原因外,也是為了防止齊亞德麵對直搗老巢的大軍避而不戰,反而襲擾霹靂軍在南洋的各個據點。餘老挖的第二分艦隊留在南洋,便是防止其狗急跳牆,也是為了防止有人趁機作亂。現在南洋地區仍然有大量的大食、波斯和天竺商人,他們之中許多人為齊亞德通風報信,甚至暗中勾結密謀煽起動亂。隻是苦於手中無證據,霹靂軍也不能對他們動手,隻得靜待事態發展。
龐大的主力艦隊出現,如同一顆大石頭砸在小池塘中,在錫蘭島內濺起了巨大的水花。島上有的勢力不以為意,有的勢力揣揣不安,還有的欣喜若狂。島上僧伽羅王國的國王波羅迦羅摩巴忽,便是後者。此人也是一代雄主,他在八年前摧毀了自南洋入侵的馬來人所建立王國,打敗其國王摩伽,後又力抗泰米爾人的賈夫納王國。隻不過,波羅迦羅摩巴忽實在是時運不濟。僧伽羅王國不僅要麵對來東麵馬來半島的入侵,也要應對泰米爾人的不斷南侵,還要與西麵的摩爾人,也就是霹靂軍所稱的大食人與波斯人交戰。三麵圍攻之下,他隻得采取偏安政策,王都一再向西南遷移,先後遷至耶波呼伐、庫魯內加拉等地,社會經濟逐步衰落,北部中區民生凋敝。
本著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的原則,波羅迦羅摩巴忽派使者找到了廖泥鰍。廖泥鰍是個粗人,根本將他那冗長的名字念不利索,見其王室紋記為獅子,便稱其為“獅子王”。這個稱呼讓僧伽羅使者大喜,先入為主認為霹靂軍將支持其光複整個獅子島,當即將底線和盤托出。獅子王告訴使者,隻要幫助其戰勝入侵的馬來人、摩爾人和泰米爾人,不僅將會貢奉價值連城的寶石,還將會為霹靂軍提供港口。
廖泥鰍對寶石不感興趣,但對港口卻是十分心動。要是在錫蘭有了港口,便意味在西洋地區有了立足地,對於艦隊和商船隊都有莫大的好處。隻不過他並沒有一口答應下來。他不懂外交,但隨行的幕僚卻有行家裏手。根據幕僚的建議,他提出了通商、開礦、辦學和駐軍這四個條件,這讓使者大喜過望,當即便答應下來。在他看來,這四個條件其實比他的談判底線還要優厚不少。為了防止廖泥鰍反悔,他又執意將提供寶石和港口寫在了合作條約之中。
獅子王對協議也極為滿意。在他看來通商、開礦是合作共贏,可以為王國提供大量的稅收。辦學也是好事,可以學到先進的文化。至於駐軍更不是壞事,有了霹靂軍的駐軍,那些異教徒便不敢再來攻擊,僧伽羅人便沒有了亡國滅種的危脅。僧伽羅人信奉佛教,而泰米爾人信奉婆羅門教,入侵的馬來人和摩爾人則信奉伊斯蘭教。宗教、領土和種族矛盾,使得三者之間相互仇恨極深,都欲滅掉對方而後快。
在協助播州師拿下交趾國都升龍城之後,廖泥鰍便率軍南下,他在星島補充了糧水彈藥之後,隨即穿越滿加剌海峽,一路往西而去。星島的要塞防禦體係已經全部完工,還配套了造船廠、槍炮維修廠和大型彈藥倉庫,足以支持艦隊在此長期作戰。除了軍事設施,島上還配套興建了貨物碼頭、貨物倉庫、旅店、交易所等民用設施。在基礎設施完善之後,餘柱又從流求遷來數千人,加上常駐在此的第二分艦隊和商船隊,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新興貿易城市。
星島之戰後,大食、波斯和天竺商人失去了貿易的壟斷權,不再是躺著賺錢。與此相反,流求在南洋的貿易做得風聲水起,不僅為建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獎金,甚至還向遠在川西的霹靂軍總部運回了大量的金銀、寶石,以及胡椒、橡膠、硝石等珍貴物資。失落與反差,讓大食、波斯和天竺商人十分懷念原來的好日子。隻是南洋的貿易規則已經改寫為公平和誠信,他們雖有怨氣卻畏於霹靂軍艦隊的存在,隻得老老實實經商。不過在私下裏,他們常寫信慫恿齊亞德重回南洋。
星島的慘敗讓齊亞德明白,自己根本無法與流求艦隊對抗,但他實在不甘心就此罷手。既然正麵打不過,那麽就采用偷襲手段,不斷流竄作案,攻擊流求商隊的貿易據點、貨棧、商品倉庫和落單的船隻,手段殘忍比海盜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了那些大食、波斯和天竺商人通風報信,齊亞德總是一擊得手,殺人劫貨後再放一把火,就迅速逃離。餘老挖的第二分艦隊每次趕到時,那裏還有他們的蹤影,頗有拳頭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餘老挖幾次設伏,試圖引誘齊亞德進入包圍圈,將其一舉殲來,誰知其十分狡猾加之眼線眾多,要麽被其識破,要麽其依仗船快而逃跑。流求的戰艦雖然按照大食船形和船帆進行了優化,但由於裝備了數十門火炮及大量的彈藥,載重量遠超普通戰船,船速隻能堪堪趕上大食船。齊亞德也對自己的戰船進行了優化,將其改造為速度更快的劫掠船。船速相差之下,餘老挖每每隻能看著齊亞德揚長而去。
幾經打聽之下,餘老挖得知齊亞德的老巢在西洋的錫蘭島,該島也叫獅子島,因島上居民主要為僧伽羅人,又叫僧伽羅島。其麵積約為流求的兩倍,與天竺大陸隻有一道淺淺的海峽,島上氣侯溫和資源豐富,尤其盛產紅寶石和藍寶石,故引得各方勢力的覬覦。南洋地區的王國在強盛時屢次入侵該島,還曾在島上建立王國。就在幾年前,天竺大陸南部的泰米爾人也渡過海峽,在島嶼北部建立了賈夫納王國。由於該島還是南洋前往天竺和西洋的航道的必經之路,故大食和波斯商人也相中了此地,他們憑著武力奪占了西部沿海的大片土地,並移民數萬建立了一係列的城鎮和據點。
餘柱收到餘老挖偵到的情報之後,駁回了第二分艦隊前去征討齊亞德的請求。當然,這並不是他準備放過齊亞德,而是覺得以第二分艦隊遠征,實力太過單薄。大食人精於航海,在錫蘭島又有大量的據點與城鎮,加之財力雄厚,實力遠超過許多土邦王國,須得有以虎博兔的態度。相反,在餘柱看來齊亞德必須鏟除。如果放任這種海盜行為下去,不僅會讓流求蒙受巨大的經濟和人員損失,還會導致霹靂軍在南洋貿易體係的瓦解,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餘柱讓主力艦隊前往錫蘭,除了務求一戰而勝的原因外,也是為了防止齊亞德麵對直搗老巢的大軍避而不戰,反而襲擾霹靂軍在南洋的各個據點。餘老挖的第二分艦隊留在南洋,便是防止其狗急跳牆,也是為了防止有人趁機作亂。現在南洋地區仍然有大量的大食、波斯和天竺商人,他們之中許多人為齊亞德通風報信,甚至暗中勾結密謀煽起動亂。隻是苦於手中無證據,霹靂軍也不能對他們動手,隻得靜待事態發展。
龐大的主力艦隊出現,如同一顆大石頭砸在小池塘中,在錫蘭島內濺起了巨大的水花。島上有的勢力不以為意,有的勢力揣揣不安,還有的欣喜若狂。島上僧伽羅王國的國王波羅迦羅摩巴忽,便是後者。此人也是一代雄主,他在八年前摧毀了自南洋入侵的馬來人所建立王國,打敗其國王摩伽,後又力抗泰米爾人的賈夫納王國。隻不過,波羅迦羅摩巴忽實在是時運不濟。僧伽羅王國不僅要麵對來東麵馬來半島的入侵,也要應對泰米爾人的不斷南侵,還要與西麵的摩爾人,也就是霹靂軍所稱的大食人與波斯人交戰。三麵圍攻之下,他隻得采取偏安政策,王都一再向西南遷移,先後遷至耶波呼伐、庫魯內加拉等地,社會經濟逐步衰落,北部中區民生凋敝。
本著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的原則,波羅迦羅摩巴忽派使者找到了廖泥鰍。廖泥鰍是個粗人,根本將他那冗長的名字念不利索,見其王室紋記為獅子,便稱其為“獅子王”。這個稱呼讓僧伽羅使者大喜,先入為主認為霹靂軍將支持其光複整個獅子島,當即將底線和盤托出。獅子王告訴使者,隻要幫助其戰勝入侵的馬來人、摩爾人和泰米爾人,不僅將會貢奉價值連城的寶石,還將會為霹靂軍提供港口。
廖泥鰍對寶石不感興趣,但對港口卻是十分心動。要是在錫蘭有了港口,便意味在西洋地區有了立足地,對於艦隊和商船隊都有莫大的好處。隻不過他並沒有一口答應下來。他不懂外交,但隨行的幕僚卻有行家裏手。根據幕僚的建議,他提出了通商、開礦、辦學和駐軍這四個條件,這讓使者大喜過望,當即便答應下來。在他看來,這四個條件其實比他的談判底線還要優厚不少。為了防止廖泥鰍反悔,他又執意將提供寶石和港口寫在了合作條約之中。
獅子王對協議也極為滿意。在他看來通商、開礦是合作共贏,可以為王國提供大量的稅收。辦學也是好事,可以學到先進的文化。至於駐軍更不是壞事,有了霹靂軍的駐軍,那些異教徒便不敢再來攻擊,僧伽羅人便沒有了亡國滅種的危脅。僧伽羅人信奉佛教,而泰米爾人信奉婆羅門教,入侵的馬來人和摩爾人則信奉伊斯蘭教。宗教、領土和種族矛盾,使得三者之間相互仇恨極深,都欲滅掉對方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