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航正在等待結果的這次會議,討論的內容當然就是亞斯代相關。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展開關於這個話題的會議了。
在前一次會議中,亞斯代已經被取消了帝國高領主的身份。同時,派出了使者團,由審判庭、帝國政府、國教組成的聯合成員,前去問責、調查。伴隨人員,都是精銳,審判庭的獵人團啊、從星界軍精銳裏抽調出來的暴風兵啊,國教也有戰鬥修女來參加。
總人數超過十萬人。
這個規模的力量,打一場星際戰爭肯定不夠。但是,看他們的人員構成,也能知道,他們不是去打仗的,而是一群執行特別行動的隊伍。
而之所以這種‘小’規模行動,需要十萬人,那是因為以小規模作戰的方式,覆蓋麵積可能要到全球、甚至是許多個星球。
那就非得有這個規模了。
如果,吞星宙域的狀況還算好,當地的帝國海軍、星界軍,還能夠聽從指揮;地方部隊在得到明確的帝國中央指令之後,能夠聽話,那麽有派出這些精銳特種部隊,應該也就夠了。
無非就是用來收拾那些不肯束手就擒的腐化者、異形潛伏者、高官、叛徒……
當然,如果吞星宙域的情況真的惡劣到出現大規模叛亂,地方軍隊出了大問題的話,那這十萬精銳,也能夠憑借自己強大的單兵作戰實力,確保星球上的某些區域,不陷落,堅守住等待支援。
至於支援是什麽……帝國已經令周邊幾個宙域,緊急抽調部隊,做好預備了。
甚至包括了六支星際戰士戰團。
倉促之間,肯定沒有辦法傾巢而出的。但是湊上多個方向的進攻箭頭,終歸是沒啥問題。
吞星宙域不至於大幾千個世界,全都叛變吧?
鐵鎧叛亂都沒有那麽誇張。
吞星宙域也不至於出現一個,能夠像是鐵鎧那樣,一兩年就迅速席卷一整個宙域的軍事中心集團。
人家鐵鎧能做到,是實打實二十艘往上的戰列艦、航母,外加上萬星際戰士,吞星宙域有啥?
總而言之,吞星宙域的戰爭風險哪怕是有,但應該規模鬧不到太大。
更何況,帝國中央派出的這個使者團,本身核心目標就是平定宙域狀況,盡可能的減少戰爭風險。
雖然前麵禁軍已經去了,甚至都已經出發了,但是禁軍歸禁軍,帝國官方歸帝國官方。
高領主被腐化這種事情,雖然曆史上不是沒有——甚至有記載的還挺多的。但是多,也不代表這種事情不嚴重。
禁軍辦事,一般就隻辦他們自己的事情——調查事故緣由,懲戒幕後凶手,處理叛徒。
辦完了,人家就回來了。
但是處理掉一位高領主兼宙域主席這種實權諸侯,辦了首惡就完事了?
不不不,那才剛剛開始,後麵的麻煩事還一大堆呢。
禁軍不管,帝國得管。
而且,現在抓緊過去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借禁軍的力氣辦事。
要是沒有中央政府這邊的團隊過去,那禁軍辦完自己的事情估計就回來了,哪怕是當地叛亂了,禁軍恐怕也是不管的。
但中央政府派出了使者團,任務又跟禁軍高度相關,在軟磨硬泡、就地請求幫助、就地配合行動之下,禁軍大概率就不太好在眼皮子底下還袖手旁觀了。
據說,這次禁軍會去一整個金矛連隊。
一百名禁軍戰士!
星際戰士們從來都是覺得自己跟禁軍是一樣水平的頂級戰士。大家都是超凡人類,就算是有差距,也不可能差太多,至少不可能差出去一個檔次!
曆史上不是有星際戰士戰勝禁軍的例子嗎!
叛徒贏的、比武中贏的……
然而,越是這樣強調,越是證明,兩者其實有非常顯著的差距。
按照顧航的估計,一名普通禁軍戰士的戰鬥力,大約能做到穩贏一位連隊冠軍,但穩輸給一位戰團冠軍。
已經非常誇張!
這隻是普通禁軍的實力而已!
禁軍之中,也有相對於他們自己來說的高手。像是那些率領連隊的金盾、金矛連長,那就穩贏一般的戰團冠軍了,甚至像是馬廷斯、薩利硫斯這樣,差不多達到帝皇神選級別的最頂尖的戰士,跟禁軍連長對抗,恐怕也隻能說有六成勝率。
而在連長之上,還有禁軍護民官這一層級。
禁軍元帥顏信真的實力,更是深不可測。
雖然沒見過他動手,但是親眼見了一麵後,顧航就能夠從其身上感受到威脅。
或許,那些神之子,跟禁軍元帥相比,能贏卻也不敢說穩贏吧?
不好說,畢竟顧航沒親眼見過古老的、早已經消失無蹤的神之子們。
但無論如何,那一百名禁軍所能發揮出來的價值,是非凡的,屠光一兩個普通戰團都沒有什麽壓力。
有他們壓陣,那才是真的安心。
總的來說,前一次關於吞星宙域的會議,談的是如何確保吞星宙域本身,在這次風波之中,能夠相對順暢的度過去。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小規模處理就小規模處理,能用政治手段就不用暴力手段。
但與此同時,也要做好事態無法控製住的最糟糕準備。使者團的精銳、禁軍、向周邊宙域發出的備戰通知……都是為此而做的準備。
這是屬於正事。
而第二次會議,談得就……
更是正事了!
吞星宙域內部,就算是按照最輕微的狀況來考慮,上上下下也要清掉許多位置。
而這些空出來的位置,那不就是諸位大佬要分食的嗎?
這還不僅僅隻是政治派係之間的鬥爭。像是齊伯督,如今算是最大的派係,但是他的派係內部,諸個小山頭,也都是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的,都想吃上一口。
雖說在齊伯督的要求之下,他的派係凝聚力還行,可以一致對外。但私底下,有什麽醃臢勾結,那就誰都不好說了。
哪怕齊伯督自己,就算是心裏隱隱約約知道,有時候都要睜隻眼閉隻眼。
他是派係的首領,是帶頭人,有時候就更要講究團結嘛。
而這些位置中,最為饞人的,就是亞斯代身上留下來的兩個位置——吞星宙域主席,高領主席位。
這兩個位置,當然是可以拆開的,並且大家都想要。
當然,其實其他的政治派係應該都有所預期,他們是拿不到的。這兩個位置本來就是從齊伯督手裏漏出來的,以這位集權首相的能耐,怎麽可能放給別人呢?
但是,拿不到沒關係,不妨礙他們拿著這兩樣東西,不斷的當做武器,刺撓齊伯督,明麵上是以各種條件不符合、不合適的原因,去否決齊伯督提議的人選,推舉自己的人選;暗地裏,這是在向齊伯督要求其他的利益,不給我滿足了,那我就持續在這件事情上給你找麻煩。
除非,齊伯督要動用他最大的權威,直接執行高領主議會在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下,進行投票。隻要拿到超過半數票,他就能強行推動任意一條規定。而他的手中,掌握著七個席位,超過了絕對半數,什麽都推得動。
但這是核武器,是掀桌子的招數,輕易絕不能動用。
名義上拿著這七票,什麽都能幹;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投票本身不是實力,而是實力帶來了投票。這七票,代表著齊伯督能夠調用的力量,超過帝國總力量的一半,所以當齊伯督拿出這個絕招的時候,大家得掂量掂量,捏著鼻子認了。
可如果提案太過分,過半也沒有用。
就譬如齊伯督某天抽風了,決心解散他最看不過眼的國教,要求全帝國內禁止國教的所有特殊政治權力。靠著七票,在最高議會通過了,那這事兒就能辦成了嗎?
不可能的。
最輕的也是國教壓根兒不鳥你,直接不承認齊伯督的命令,然後就在全帝國境內宣布聖戰,宣布齊伯督背棄神皇。
這怎麽辦?去打一場全帝國範疇的內戰嗎?
像是審判庭、火星、刺客庭這些高領主們,能任由齊伯督這麽幹嗎?他們會站在哪一邊?
真到這一步,齊伯督那七個席位都會馬上搖擺,星界軍和海軍的大元帥再怎麽屬於齊伯督派係,他發大瘋,他們難道會真的無比忠誠的跟進,跟著齊伯督去全帝國境內清剿國教?
那不可能的。
齊伯督發瘋的唯一下場是把自己玩死,他自己的那七席都要分崩離析。
落到這件事情上,也一樣。如果他強硬的執行投票,靠七票強行通過,那麽影響力倒不至於到讓別人發瘋的地步,但恐怕大家也不會捏著鼻子認了。
他們會認為這是齊伯督在掀桌子,破壞政治默契。審判庭可能就會天天盯著齊伯督那邊的人,一抓一個異端、叛徒、貪汙犯;國教可能會天天凶猛的找事;機械教可能會通過拒絕齊伯督麾下勢力的訂單來宣告抗議;刺客庭本來都不接的一些刺殺任務,就開始接起來了……
大家都是有手段的。
政治不能兒戲,更不可硬來,政治是利益分配的藝術,要講究智慧。
齊伯督諳熟此道。
他先將國教暴露出來的問題給藏了下來,沒有吭聲。當教宗的代表,在第一次會議上,朝著首相發難,說亞斯代是齊伯督推上去的,齊伯督需要為此承擔連帶責任,將這件事作為打向齊伯督的子彈的時候,齊伯督都先按捺住了。
待到從禁軍那裏,拿到了有禁軍背書的審訊信息,跟顧航說的信息完全能對上,事情確鑿了之後,在這第二次會議開始的時候,就直接拿了出來,砸在了國教的臉上。
國教與亞斯代有所勾結,是國教指示亞斯代,對當時已經是戰爭英雄、帝國統帥的顧航,下達了卑鄙無恥的刺殺指令。
這個問題本來就討論過。在顧航被刺殺的時候,被加拉爾多在至高議會上麵鬧大過,已經定性為了:該指令未經過至高議會的討論,目標敏感,幕後下達指令者是要負責、要謝罪的。
就是沒查出來是誰而已。
現在拿出來,國教一下子變得被動。
然後,齊伯督禦下不明的問題,在這時候也成了一樣的髒水,往國教頭上潑了一盆,國教是不是放任了、甚至為了勾連亞斯代,放任甚至是導致了亞斯代被腐化?
這有點牽強,但至少首相在反擊亞斯代是首相的人,所以首相要負責。
好了,現在亞斯代是首相和教宗雙重的人,大家要背鍋一起背。
再追究下刺殺顧航的這件事情,那國教是不是要更進一步給點交代?
禁軍給出的審訊結果裏麵,甚至顯示了國教下指令刺殺顧航的目的:知道成功概率很低,但要的就是利用一個不成功的刺殺指令,離間顧航和帝國中央的關係。
按照齊伯督的話來說,此事的性質‘罪大惡極’,是不顧帝國大局的可怕陰謀。
國教頗為狼狽,唇槍舌劍之下,根本頂不住。
這件事情上,其他勢力派係又不可能替國教說話。
齊伯督這一波就把國教給打下去了,這次分好處,你國教啥也別想分不說,還得吐出來一點。
最終,國教交出了一位紅衣主教,作為代價。都是這位下的指令,教宗不知道的,這位紅衣主教擅自主張,而且可能腐化了。
審判庭去辦了。
新的紅衣主教,甚至會是審判庭推選一位上來,不一定是國教自己定了。
審判庭跟國教關係頗好,國教勉強能接受;審判庭拿了這個好處,對於吞星宙域的利益就得少拿點,甚至不拿。
一個紅衣主教呢,不比吞星宙域搞個星域元首差。
連打帶消的,把審判庭和國教兩家給搞定了。
按理講,剩下的就好辦了。
給刺客庭多點撥款,象征性放開一些特務政治權限給他們;給火星搞點訂單;把現在作為星際戰士代表位置的蘇烈,提交的一係列重建鳳凰戰團的預算,本來卡著的那些全給批了,順便再擴建幾個戰團,裏麵多點鳳凰子團,畢竟鳳凰一脈在鐵鎧戰爭中損失嚴重……
這麽一套下來,按照正常來說應該就差不多了。
吞星宙域的利益就大部分都拿了回來,包括最高的兩個位置。
至於自己派係內部的利益,就內部再分配,會好辦很多。
齊伯督甚至都已經在想,內部該怎麽分,才能夠更好的團結自己的派係,或者拉攏更多的力量進入到自己的派係之中了。
但是,沒想到,在這第二次會議之中,忽然出現了新的變故。
本來一般都很低調,不牽扯到自己就不怎麽鬧騰的火星,忽然冒頭了。
他們強烈的反對了齊伯督提議的每一個新的高領主、吞星主席的人選,並且猛攻內部的諸多需要至高議會上進行討論的高級人事調動!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展開關於這個話題的會議了。
在前一次會議中,亞斯代已經被取消了帝國高領主的身份。同時,派出了使者團,由審判庭、帝國政府、國教組成的聯合成員,前去問責、調查。伴隨人員,都是精銳,審判庭的獵人團啊、從星界軍精銳裏抽調出來的暴風兵啊,國教也有戰鬥修女來參加。
總人數超過十萬人。
這個規模的力量,打一場星際戰爭肯定不夠。但是,看他們的人員構成,也能知道,他們不是去打仗的,而是一群執行特別行動的隊伍。
而之所以這種‘小’規模行動,需要十萬人,那是因為以小規模作戰的方式,覆蓋麵積可能要到全球、甚至是許多個星球。
那就非得有這個規模了。
如果,吞星宙域的狀況還算好,當地的帝國海軍、星界軍,還能夠聽從指揮;地方部隊在得到明確的帝國中央指令之後,能夠聽話,那麽有派出這些精銳特種部隊,應該也就夠了。
無非就是用來收拾那些不肯束手就擒的腐化者、異形潛伏者、高官、叛徒……
當然,如果吞星宙域的情況真的惡劣到出現大規模叛亂,地方軍隊出了大問題的話,那這十萬精銳,也能夠憑借自己強大的單兵作戰實力,確保星球上的某些區域,不陷落,堅守住等待支援。
至於支援是什麽……帝國已經令周邊幾個宙域,緊急抽調部隊,做好預備了。
甚至包括了六支星際戰士戰團。
倉促之間,肯定沒有辦法傾巢而出的。但是湊上多個方向的進攻箭頭,終歸是沒啥問題。
吞星宙域不至於大幾千個世界,全都叛變吧?
鐵鎧叛亂都沒有那麽誇張。
吞星宙域也不至於出現一個,能夠像是鐵鎧那樣,一兩年就迅速席卷一整個宙域的軍事中心集團。
人家鐵鎧能做到,是實打實二十艘往上的戰列艦、航母,外加上萬星際戰士,吞星宙域有啥?
總而言之,吞星宙域的戰爭風險哪怕是有,但應該規模鬧不到太大。
更何況,帝國中央派出的這個使者團,本身核心目標就是平定宙域狀況,盡可能的減少戰爭風險。
雖然前麵禁軍已經去了,甚至都已經出發了,但是禁軍歸禁軍,帝國官方歸帝國官方。
高領主被腐化這種事情,雖然曆史上不是沒有——甚至有記載的還挺多的。但是多,也不代表這種事情不嚴重。
禁軍辦事,一般就隻辦他們自己的事情——調查事故緣由,懲戒幕後凶手,處理叛徒。
辦完了,人家就回來了。
但是處理掉一位高領主兼宙域主席這種實權諸侯,辦了首惡就完事了?
不不不,那才剛剛開始,後麵的麻煩事還一大堆呢。
禁軍不管,帝國得管。
而且,現在抓緊過去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借禁軍的力氣辦事。
要是沒有中央政府這邊的團隊過去,那禁軍辦完自己的事情估計就回來了,哪怕是當地叛亂了,禁軍恐怕也是不管的。
但中央政府派出了使者團,任務又跟禁軍高度相關,在軟磨硬泡、就地請求幫助、就地配合行動之下,禁軍大概率就不太好在眼皮子底下還袖手旁觀了。
據說,這次禁軍會去一整個金矛連隊。
一百名禁軍戰士!
星際戰士們從來都是覺得自己跟禁軍是一樣水平的頂級戰士。大家都是超凡人類,就算是有差距,也不可能差太多,至少不可能差出去一個檔次!
曆史上不是有星際戰士戰勝禁軍的例子嗎!
叛徒贏的、比武中贏的……
然而,越是這樣強調,越是證明,兩者其實有非常顯著的差距。
按照顧航的估計,一名普通禁軍戰士的戰鬥力,大約能做到穩贏一位連隊冠軍,但穩輸給一位戰團冠軍。
已經非常誇張!
這隻是普通禁軍的實力而已!
禁軍之中,也有相對於他們自己來說的高手。像是那些率領連隊的金盾、金矛連長,那就穩贏一般的戰團冠軍了,甚至像是馬廷斯、薩利硫斯這樣,差不多達到帝皇神選級別的最頂尖的戰士,跟禁軍連長對抗,恐怕也隻能說有六成勝率。
而在連長之上,還有禁軍護民官這一層級。
禁軍元帥顏信真的實力,更是深不可測。
雖然沒見過他動手,但是親眼見了一麵後,顧航就能夠從其身上感受到威脅。
或許,那些神之子,跟禁軍元帥相比,能贏卻也不敢說穩贏吧?
不好說,畢竟顧航沒親眼見過古老的、早已經消失無蹤的神之子們。
但無論如何,那一百名禁軍所能發揮出來的價值,是非凡的,屠光一兩個普通戰團都沒有什麽壓力。
有他們壓陣,那才是真的安心。
總的來說,前一次關於吞星宙域的會議,談的是如何確保吞星宙域本身,在這次風波之中,能夠相對順暢的度過去。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小規模處理就小規模處理,能用政治手段就不用暴力手段。
但與此同時,也要做好事態無法控製住的最糟糕準備。使者團的精銳、禁軍、向周邊宙域發出的備戰通知……都是為此而做的準備。
這是屬於正事。
而第二次會議,談得就……
更是正事了!
吞星宙域內部,就算是按照最輕微的狀況來考慮,上上下下也要清掉許多位置。
而這些空出來的位置,那不就是諸位大佬要分食的嗎?
這還不僅僅隻是政治派係之間的鬥爭。像是齊伯督,如今算是最大的派係,但是他的派係內部,諸個小山頭,也都是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的,都想吃上一口。
雖說在齊伯督的要求之下,他的派係凝聚力還行,可以一致對外。但私底下,有什麽醃臢勾結,那就誰都不好說了。
哪怕齊伯督自己,就算是心裏隱隱約約知道,有時候都要睜隻眼閉隻眼。
他是派係的首領,是帶頭人,有時候就更要講究團結嘛。
而這些位置中,最為饞人的,就是亞斯代身上留下來的兩個位置——吞星宙域主席,高領主席位。
這兩個位置,當然是可以拆開的,並且大家都想要。
當然,其實其他的政治派係應該都有所預期,他們是拿不到的。這兩個位置本來就是從齊伯督手裏漏出來的,以這位集權首相的能耐,怎麽可能放給別人呢?
但是,拿不到沒關係,不妨礙他們拿著這兩樣東西,不斷的當做武器,刺撓齊伯督,明麵上是以各種條件不符合、不合適的原因,去否決齊伯督提議的人選,推舉自己的人選;暗地裏,這是在向齊伯督要求其他的利益,不給我滿足了,那我就持續在這件事情上給你找麻煩。
除非,齊伯督要動用他最大的權威,直接執行高領主議會在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下,進行投票。隻要拿到超過半數票,他就能強行推動任意一條規定。而他的手中,掌握著七個席位,超過了絕對半數,什麽都推得動。
但這是核武器,是掀桌子的招數,輕易絕不能動用。
名義上拿著這七票,什麽都能幹;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投票本身不是實力,而是實力帶來了投票。這七票,代表著齊伯督能夠調用的力量,超過帝國總力量的一半,所以當齊伯督拿出這個絕招的時候,大家得掂量掂量,捏著鼻子認了。
可如果提案太過分,過半也沒有用。
就譬如齊伯督某天抽風了,決心解散他最看不過眼的國教,要求全帝國內禁止國教的所有特殊政治權力。靠著七票,在最高議會通過了,那這事兒就能辦成了嗎?
不可能的。
最輕的也是國教壓根兒不鳥你,直接不承認齊伯督的命令,然後就在全帝國境內宣布聖戰,宣布齊伯督背棄神皇。
這怎麽辦?去打一場全帝國範疇的內戰嗎?
像是審判庭、火星、刺客庭這些高領主們,能任由齊伯督這麽幹嗎?他們會站在哪一邊?
真到這一步,齊伯督那七個席位都會馬上搖擺,星界軍和海軍的大元帥再怎麽屬於齊伯督派係,他發大瘋,他們難道會真的無比忠誠的跟進,跟著齊伯督去全帝國境內清剿國教?
那不可能的。
齊伯督發瘋的唯一下場是把自己玩死,他自己的那七席都要分崩離析。
落到這件事情上,也一樣。如果他強硬的執行投票,靠七票強行通過,那麽影響力倒不至於到讓別人發瘋的地步,但恐怕大家也不會捏著鼻子認了。
他們會認為這是齊伯督在掀桌子,破壞政治默契。審判庭可能就會天天盯著齊伯督那邊的人,一抓一個異端、叛徒、貪汙犯;國教可能會天天凶猛的找事;機械教可能會通過拒絕齊伯督麾下勢力的訂單來宣告抗議;刺客庭本來都不接的一些刺殺任務,就開始接起來了……
大家都是有手段的。
政治不能兒戲,更不可硬來,政治是利益分配的藝術,要講究智慧。
齊伯督諳熟此道。
他先將國教暴露出來的問題給藏了下來,沒有吭聲。當教宗的代表,在第一次會議上,朝著首相發難,說亞斯代是齊伯督推上去的,齊伯督需要為此承擔連帶責任,將這件事作為打向齊伯督的子彈的時候,齊伯督都先按捺住了。
待到從禁軍那裏,拿到了有禁軍背書的審訊信息,跟顧航說的信息完全能對上,事情確鑿了之後,在這第二次會議開始的時候,就直接拿了出來,砸在了國教的臉上。
國教與亞斯代有所勾結,是國教指示亞斯代,對當時已經是戰爭英雄、帝國統帥的顧航,下達了卑鄙無恥的刺殺指令。
這個問題本來就討論過。在顧航被刺殺的時候,被加拉爾多在至高議會上麵鬧大過,已經定性為了:該指令未經過至高議會的討論,目標敏感,幕後下達指令者是要負責、要謝罪的。
就是沒查出來是誰而已。
現在拿出來,國教一下子變得被動。
然後,齊伯督禦下不明的問題,在這時候也成了一樣的髒水,往國教頭上潑了一盆,國教是不是放任了、甚至為了勾連亞斯代,放任甚至是導致了亞斯代被腐化?
這有點牽強,但至少首相在反擊亞斯代是首相的人,所以首相要負責。
好了,現在亞斯代是首相和教宗雙重的人,大家要背鍋一起背。
再追究下刺殺顧航的這件事情,那國教是不是要更進一步給點交代?
禁軍給出的審訊結果裏麵,甚至顯示了國教下指令刺殺顧航的目的:知道成功概率很低,但要的就是利用一個不成功的刺殺指令,離間顧航和帝國中央的關係。
按照齊伯督的話來說,此事的性質‘罪大惡極’,是不顧帝國大局的可怕陰謀。
國教頗為狼狽,唇槍舌劍之下,根本頂不住。
這件事情上,其他勢力派係又不可能替國教說話。
齊伯督這一波就把國教給打下去了,這次分好處,你國教啥也別想分不說,還得吐出來一點。
最終,國教交出了一位紅衣主教,作為代價。都是這位下的指令,教宗不知道的,這位紅衣主教擅自主張,而且可能腐化了。
審判庭去辦了。
新的紅衣主教,甚至會是審判庭推選一位上來,不一定是國教自己定了。
審判庭跟國教關係頗好,國教勉強能接受;審判庭拿了這個好處,對於吞星宙域的利益就得少拿點,甚至不拿。
一個紅衣主教呢,不比吞星宙域搞個星域元首差。
連打帶消的,把審判庭和國教兩家給搞定了。
按理講,剩下的就好辦了。
給刺客庭多點撥款,象征性放開一些特務政治權限給他們;給火星搞點訂單;把現在作為星際戰士代表位置的蘇烈,提交的一係列重建鳳凰戰團的預算,本來卡著的那些全給批了,順便再擴建幾個戰團,裏麵多點鳳凰子團,畢竟鳳凰一脈在鐵鎧戰爭中損失嚴重……
這麽一套下來,按照正常來說應該就差不多了。
吞星宙域的利益就大部分都拿了回來,包括最高的兩個位置。
至於自己派係內部的利益,就內部再分配,會好辦很多。
齊伯督甚至都已經在想,內部該怎麽分,才能夠更好的團結自己的派係,或者拉攏更多的力量進入到自己的派係之中了。
但是,沒想到,在這第二次會議之中,忽然出現了新的變故。
本來一般都很低調,不牽扯到自己就不怎麽鬧騰的火星,忽然冒頭了。
他們強烈的反對了齊伯督提議的每一個新的高領主、吞星主席的人選,並且猛攻內部的諸多需要至高議會上進行討論的高級人事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