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戒備,不過琳琅並不是太擔心。
因為自己暫時沒舉起反旗,而對方接到的命令,是鎮壓另一個地方的起義,所以來的時候,應該不會找自己的麻煩,而會直奔目的地。
但等鎮壓成功,回師的時候,會不會順道消滅了自己,那可就說不一定了。
所以對方一開始經過的時候不危險,等對方回師的時候,才是最危險的。
當然了,對方能不能順利回師,那可說不一定,因為,王朝末期,軍隊戰鬥力太差了,目前各地的起義,此起彼伏,鎮壓的軍隊不少,但有的鎮壓成功了,有的竟然鎮壓失敗,成了潰兵。
所以對方能不能回師,在五五之間,她還有一線生機。
當然了,就算鎮壓成功,順利回師,如果是慘勝,對方傷亡慘重,自己也未必打不過。
雖然戒備這支大軍,但琳琅沒想過,在對方鎮壓那些起義軍時,自己在後方突然出擊,夾擊這人,原因也很簡單,據她所知,前方義軍素質堪憂。
一般稍微正常一點的義軍,都會喊出一些代表自己是正義性的口號,好比均貧富,好比開倉放糧,再高一點的,還會約束手下人,與民秋毫無犯,一般搞燒殺搶掠的,必然不是正義性的,而離琳琅不遠的這支義軍,就是這樣的,燒殺搶掠,不提別的,光是婦女,就不知道有多少遭殃。
這樣的隊伍,琳琅肯定不會在後方夾擊朝廷軍隊,給他們助力,琳琅巴不得他們被朝廷軍隊暴打。
事實上,要不是朝廷已打算派兵鎮壓,要不然就對方的所作所為,琳琅都要派人幹涉了,她不想看有人在自己跟前不遠處,禍害百姓。
而皇帝派來的這個將軍,她看了下,人品談不上有多好,能力可能也一般,但起碼到目前為止,沒有燒殺搶掠的記錄,這就行了,起碼比前邊那個義軍要好一點。
琳琅是不會因為對方是義軍,這個將軍是朝廷的人,就天然站在義軍那一邊的。
如果義軍好,她當然願意幫對方一把,畢竟這個朝廷也爛透了,老百姓活不下去,尋個生路,也很正常。
但如果義軍不好,她雖然不會站在朝廷這一邊,但也不會站在義軍那一邊,她就在旁邊看著就行了。
當然了,要是朝廷的人打她,那她肯定也會反擊,不會因為朝廷帶軍的人是個好人,就不會反擊。
更何況,這次帶兵的人,算不上好人,那她要被對方打擊,再反擊的話,就更沒任何心理負擔了。
琳琅猜的不錯,那個帶兵的將軍不知道是沒發現平安寨,還是發現了,暫時有要務在身,暫時不打算處理,反正這人帶著隊伍,沒拐到琳琅這個山上,而是直接去了前線,鎮壓起義去了。
亂軍離琳琅這兒大概有一兩百裏,這個距離隻是大概距離,因為義軍這種隊伍,沒有固定地盤的,他們是流竄型的,哪兒有糧食,他們就流竄到哪兒。
琳琅這兒,離京城大概兩百裏,亂軍離琳琅一兩百裏,也就是,亂軍離京城隻有三四百裏,聽起來距離似乎不短,但,隻要越過了琳琅所在的這個被視為屏障的群山,再往北,那就是一馬平川,再無險可守,瞬間即可抵達京城。
而琳琅所在山脈下方就有一個雄關,朝廷向來有重兵把守。
別看琳琅從京郊這一路走來翻山越嶺,似乎都是山,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隻是一座山脈,琳琅完全可以不在山脈中穿行的,山腳就是大平原,琳琅當時,要在山腳行走,那就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琳琅之所以在山上穿行,是因為她沒路引,怕在平原上走,碰到人,要路引,她沒路引,不方便,所以才在山上行走的。
這座山,將這邊平原,與另一邊的平原隔開了,隻要越過了這座山的關口,就能從一個平原,進入另一個平原。
所以看有三四百裏,但其實,隻要破了雄關,打進京城不是難事。
雖然那支義軍暫時還沒攻擊關口重鎮,但京城的達官貴人們怕那些亂軍攻擊,畢竟離的太近了,對方萬一會攻擊關口呢,所以便派大軍前去鎮壓。
要不京城的達官貴人暫時還能歌舞升平呢,就是因為這座雄關如今安然無恙,隻要雄關沒丟,山那邊那些地方亂成了一團,京城這邊也依然能歌舞升平。
一旦這座雄關被人攻破了,京城的達官貴人,估計就要想著跑路了,隻是到時天下大亂,能跑到哪兒呢?
而這座雄關會不會丟了呢?
琳琅看過這座雄關的設置,雖然位置的確很好,且建的固若金湯,但也不是說,真的丟不掉。
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城池,要不然就不會有王朝興替了。
所以這個關口雖然表麵上看固若金湯,但隻要下工夫,還是能啃得下這塊硬骨頭的。
不提山脈下的雄關會不會破,卻說當下這個將軍鎮壓義軍,本來以這個將軍的裝備人力,再對比義軍那邊的裝備人力,義軍根本不是對手的,畢竟一個正規軍,一個流民;一個裝備精良,一個還不知道有幾副盔甲,這怎麽打的過。
但……事實就是這麽無語,裝備精良的正規軍,被義軍衝個幾次,竟然就衝散了。
原因很簡單,正規軍不少人並不想給朝廷賣命,而那些流民呢,想的則是,打不過就會死,哀兵必勝,於是裝備雖比正規軍差,還沒受過訓練,結果打的比正規軍還要好,竟將正規軍衝了個七零八落。
那個將軍,要不是身邊的親兵還算給力,帶著他逃了出來,要不然可能都會陷落到那些義軍手裏。
琳琅看到此處,不由暗道,看來這個朝廷,氣數的確已盡了。
現在這些大軍,兵源還不是強拉來的,是本來的老兵,都不願意拚命,直接就散了,將來亂起來,強拉壯丁來的兵源,再加上還沒怎麽訓練過,就投上戰場,隻怕效果更加不行。
因為自己暫時沒舉起反旗,而對方接到的命令,是鎮壓另一個地方的起義,所以來的時候,應該不會找自己的麻煩,而會直奔目的地。
但等鎮壓成功,回師的時候,會不會順道消滅了自己,那可就說不一定了。
所以對方一開始經過的時候不危險,等對方回師的時候,才是最危險的。
當然了,對方能不能順利回師,那可說不一定,因為,王朝末期,軍隊戰鬥力太差了,目前各地的起義,此起彼伏,鎮壓的軍隊不少,但有的鎮壓成功了,有的竟然鎮壓失敗,成了潰兵。
所以對方能不能回師,在五五之間,她還有一線生機。
當然了,就算鎮壓成功,順利回師,如果是慘勝,對方傷亡慘重,自己也未必打不過。
雖然戒備這支大軍,但琳琅沒想過,在對方鎮壓那些起義軍時,自己在後方突然出擊,夾擊這人,原因也很簡單,據她所知,前方義軍素質堪憂。
一般稍微正常一點的義軍,都會喊出一些代表自己是正義性的口號,好比均貧富,好比開倉放糧,再高一點的,還會約束手下人,與民秋毫無犯,一般搞燒殺搶掠的,必然不是正義性的,而離琳琅不遠的這支義軍,就是這樣的,燒殺搶掠,不提別的,光是婦女,就不知道有多少遭殃。
這樣的隊伍,琳琅肯定不會在後方夾擊朝廷軍隊,給他們助力,琳琅巴不得他們被朝廷軍隊暴打。
事實上,要不是朝廷已打算派兵鎮壓,要不然就對方的所作所為,琳琅都要派人幹涉了,她不想看有人在自己跟前不遠處,禍害百姓。
而皇帝派來的這個將軍,她看了下,人品談不上有多好,能力可能也一般,但起碼到目前為止,沒有燒殺搶掠的記錄,這就行了,起碼比前邊那個義軍要好一點。
琳琅是不會因為對方是義軍,這個將軍是朝廷的人,就天然站在義軍那一邊的。
如果義軍好,她當然願意幫對方一把,畢竟這個朝廷也爛透了,老百姓活不下去,尋個生路,也很正常。
但如果義軍不好,她雖然不會站在朝廷這一邊,但也不會站在義軍那一邊,她就在旁邊看著就行了。
當然了,要是朝廷的人打她,那她肯定也會反擊,不會因為朝廷帶軍的人是個好人,就不會反擊。
更何況,這次帶兵的人,算不上好人,那她要被對方打擊,再反擊的話,就更沒任何心理負擔了。
琳琅猜的不錯,那個帶兵的將軍不知道是沒發現平安寨,還是發現了,暫時有要務在身,暫時不打算處理,反正這人帶著隊伍,沒拐到琳琅這個山上,而是直接去了前線,鎮壓起義去了。
亂軍離琳琅這兒大概有一兩百裏,這個距離隻是大概距離,因為義軍這種隊伍,沒有固定地盤的,他們是流竄型的,哪兒有糧食,他們就流竄到哪兒。
琳琅這兒,離京城大概兩百裏,亂軍離琳琅一兩百裏,也就是,亂軍離京城隻有三四百裏,聽起來距離似乎不短,但,隻要越過了琳琅所在的這個被視為屏障的群山,再往北,那就是一馬平川,再無險可守,瞬間即可抵達京城。
而琳琅所在山脈下方就有一個雄關,朝廷向來有重兵把守。
別看琳琅從京郊這一路走來翻山越嶺,似乎都是山,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隻是一座山脈,琳琅完全可以不在山脈中穿行的,山腳就是大平原,琳琅當時,要在山腳行走,那就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琳琅之所以在山上穿行,是因為她沒路引,怕在平原上走,碰到人,要路引,她沒路引,不方便,所以才在山上行走的。
這座山,將這邊平原,與另一邊的平原隔開了,隻要越過了這座山的關口,就能從一個平原,進入另一個平原。
所以看有三四百裏,但其實,隻要破了雄關,打進京城不是難事。
雖然那支義軍暫時還沒攻擊關口重鎮,但京城的達官貴人們怕那些亂軍攻擊,畢竟離的太近了,對方萬一會攻擊關口呢,所以便派大軍前去鎮壓。
要不京城的達官貴人暫時還能歌舞升平呢,就是因為這座雄關如今安然無恙,隻要雄關沒丟,山那邊那些地方亂成了一團,京城這邊也依然能歌舞升平。
一旦這座雄關被人攻破了,京城的達官貴人,估計就要想著跑路了,隻是到時天下大亂,能跑到哪兒呢?
而這座雄關會不會丟了呢?
琳琅看過這座雄關的設置,雖然位置的確很好,且建的固若金湯,但也不是說,真的丟不掉。
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城池,要不然就不會有王朝興替了。
所以這個關口雖然表麵上看固若金湯,但隻要下工夫,還是能啃得下這塊硬骨頭的。
不提山脈下的雄關會不會破,卻說當下這個將軍鎮壓義軍,本來以這個將軍的裝備人力,再對比義軍那邊的裝備人力,義軍根本不是對手的,畢竟一個正規軍,一個流民;一個裝備精良,一個還不知道有幾副盔甲,這怎麽打的過。
但……事實就是這麽無語,裝備精良的正規軍,被義軍衝個幾次,竟然就衝散了。
原因很簡單,正規軍不少人並不想給朝廷賣命,而那些流民呢,想的則是,打不過就會死,哀兵必勝,於是裝備雖比正規軍差,還沒受過訓練,結果打的比正規軍還要好,竟將正規軍衝了個七零八落。
那個將軍,要不是身邊的親兵還算給力,帶著他逃了出來,要不然可能都會陷落到那些義軍手裏。
琳琅看到此處,不由暗道,看來這個朝廷,氣數的確已盡了。
現在這些大軍,兵源還不是強拉來的,是本來的老兵,都不願意拚命,直接就散了,將來亂起來,強拉壯丁來的兵源,再加上還沒怎麽訓練過,就投上戰場,隻怕效果更加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