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琳琅也了解到,之前蔡妃在皇帝跟前說自己的壞話,還是皇帝訓了她一頓,讓她不要再提李芳蕊之事她才老實下來——看到這兒,琳琅想著,皇帝看來是可以保一保的,但這個蔡妃,一直搞事,就要收拾了。
宮裏這些妃嬪,不搞她,她除了救被她們害的小孩,一般不會針對她們,但要是敢搞她,那就別怪她不客氣了。
——其實進宮以來,因為不是特別得寵,很少有人會搞她,像蔡妃這樣針對她的,還是第一個。
像之前她的宮中待遇被禦膳房克扣,那不是丁太後等人針對,而是平等地針對宮中每一個妃嬪。
所以進宮來,直接針對她的妃嬪,還就蔡妃一人——王太妃也針對過她,但那是因為李芳蕊幹的好事,讓岐王府出事了,王太妃恨屋及烏,還情有可原,像蔡妃這樣,無緣無故的就針對她,還是第一個人。
收拾蔡妃也不用多難,讓她看看皇帝出事了,感受一下皇帝沒了後,她可能會遭遇的事,就夠她喝一壺了。
還有,在皇帝出事了的時候,她是有做手腳的——為了保證榮華富貴,不會在新帝登基後,她像以前的寵妃那樣,被上任的太後病死了,她偽造聖旨,讓皇帝立她為後,這樣,等新帝登基了,她就是太後,新帝的生母也不能怎麽著她的。
——當然了,在原身世界,她這方法自然是沒用的,新帝登基後,根本不承認這個聖旨,她甚至因偽造聖旨,被病死了。
所以琳琅就打算利用這個時機,搞掉蔡妃。
還別人不如你意,就針對別人,看看自己做這些事,到時皇帝沒死,你會落到什麽樣的下場吧,畢竟偽造聖旨,就算皇帝喜歡她,也不會容忍的,畢竟沒哪個皇帝受的了別人偽造聖旨。
這不,原身世界,皇帝得風寒的時候到了,皇帝果然得了風寒,且一天比一天沉重,宮裏宮外的情勢立馬緊張了起來。
一幫子大臣在開始想著,該擁立哪個皇子為新帝,不過基本上沒什麽異議,大家的意思,都是擁立皇長子為新帝,畢竟這樣名正言順。
隻有一小部分人準備擁立孫嬪的兒子,大概是覺得小,好控製。
琳琅看鬧的差不多了,怕繼續鬧下去,兩個皇子之間鬥起來,別出了什麽事,再加上蔡妃的聖旨也寫好了,就偷偷給皇帝用了藥,將風寒治好了。
皇帝好了後,前朝後宮的緊張氣氛,自然就消失了。
因大家還剛開始鬧,所以沒鬧出大事來,沒什麽人被皇帝懲治。
除了蔡妃。
蔡妃看皇帝好了,趕緊將假聖旨藏了起來,但沒銷毀——這次皇帝生病,給蔡妃敲響了警鍾,她覺得,她得趕緊爭奪皇後之位,免得將來出事,要是沒爭奪到,那她這次利用皇帝生病,夥同掌印太監偽造的聖旨,就是退路,畢竟以後還不知道能不能再有機會重新造個聖旨呢,所以這個聖旨,不能毀了,得留著。
而這就是鐵證,給了琳琅清除蔡妃的機會了。
當下琳琅便派人將蔡妃和掌印太監偽造立後聖旨,以及聖旨放在蔡妃宮殿哪個地方的事,跟皇帝說了。
皇帝一聽,果然龍顏大怒,畢竟做皇帝的人,最怕下麵的人,拿自己的玉璽,偽造聖旨了,這種風氣,是肯定不能縱容的,一旦這次蔡妃的事,他沒處理,以後就會有其他人效仿了,畢竟想著偽造也沒事嘛。
於是當下皇帝便帶著慎刑司的人,控製住了蔡妃和掌印太監,然後開始搜蔡妃的宮殿,果然在皇帝得到消息,聽說的地方,找到了蔡妃偽造的聖旨。
當下皇帝不由大怒,就算他跟蔡妃談的來,也沒法就這事容忍她,於是便一條白綾,送蔡妃上路了。
蔡妃可能自始至終都沒想過,自己要是沒針對琳琅,引來琳琅的反擊,這事皇帝不一定會知道,她還能繼續當她的寵妃,而皇帝身體好了,她又得寵,指不定還能生個皇子,將來有機會競爭大位,當太後。
但因她針對琳琅,遭到琳琅的反擊,就落到這樣的下場了。
她隻以為自己運氣不好,本以為封妃了,又掌了鳳印,她要越來越發達了,像李琳琅那個無寵的人,她隨便就能踩死了,正摩拳擦掌,想收拾她呢,哪知道轉眼,皇帝就風寒了,一下子就將她的野心打了個稀爛,畢竟皇帝要是駕崩了,還有她什麽事,讓她也沒心情收拾李琳琅了。
好不容易皇帝沒死,她正高興呢,準備接著收拾李琳琅,結果自己做的事曝光了,一條白綾上路了,這自然讓她覺得,是自己運氣不好,才發生了這樣的事。
要不然哪會發生這些破事,畢竟要不是皇帝染了風寒,她也不會為了保住榮華富貴偽造聖旨,那之後的一切事情,都不會發生了,也能將那個討厭的李琳琅收拾了。
現在呢,自己討厭的人收拾不了,自己倒先掛了,這讓蔡妃哪接受得了這個結局呢。
其實她也在皇帝跟前辯解過,說是自己之前怕皇帝駕崩了,新帝即位後,她會倒黴,所以才弄了那樣一個聖旨,隻是自保而已,並沒想做什麽。
但偽造聖旨影響重大,皇帝不可能聽她解釋,畢竟要是她解釋了,就不處理,以後就會經常有人偽造聖旨,然後發現了,就找一堆理由辯解了。
跟她一樣接受不了這個結局的,還有李芳蕊。
雖然關進了懷恩宮,但,李芳蕊還在期盼著這一世後來的發展,跟上一世一樣,也就是,皇帝死了,然後小透明皇子上位,上位沒多久,又死了,因小透明皇子沒孩子,於是自己的孩子就能上位做皇帝了。
雖然在這個世界,皇帝有兩個兒子,小透明皇子就是死了,也還有孫嬪的兒子頂上,沒她兒子什麽事。
但,隻要皇帝死了,琳琅成了太妃,在宮裏要毫無地位了,那也行了,她也滿意了,反正總比琳琅現在竟然還晉升到了妃位,在宮裏有地位有錢有閑好。
哪知道皇帝竟然沒死!
宮裏這些妃嬪,不搞她,她除了救被她們害的小孩,一般不會針對她們,但要是敢搞她,那就別怪她不客氣了。
——其實進宮以來,因為不是特別得寵,很少有人會搞她,像蔡妃這樣針對她的,還是第一個。
像之前她的宮中待遇被禦膳房克扣,那不是丁太後等人針對,而是平等地針對宮中每一個妃嬪。
所以進宮來,直接針對她的妃嬪,還就蔡妃一人——王太妃也針對過她,但那是因為李芳蕊幹的好事,讓岐王府出事了,王太妃恨屋及烏,還情有可原,像蔡妃這樣,無緣無故的就針對她,還是第一個人。
收拾蔡妃也不用多難,讓她看看皇帝出事了,感受一下皇帝沒了後,她可能會遭遇的事,就夠她喝一壺了。
還有,在皇帝出事了的時候,她是有做手腳的——為了保證榮華富貴,不會在新帝登基後,她像以前的寵妃那樣,被上任的太後病死了,她偽造聖旨,讓皇帝立她為後,這樣,等新帝登基了,她就是太後,新帝的生母也不能怎麽著她的。
——當然了,在原身世界,她這方法自然是沒用的,新帝登基後,根本不承認這個聖旨,她甚至因偽造聖旨,被病死了。
所以琳琅就打算利用這個時機,搞掉蔡妃。
還別人不如你意,就針對別人,看看自己做這些事,到時皇帝沒死,你會落到什麽樣的下場吧,畢竟偽造聖旨,就算皇帝喜歡她,也不會容忍的,畢竟沒哪個皇帝受的了別人偽造聖旨。
這不,原身世界,皇帝得風寒的時候到了,皇帝果然得了風寒,且一天比一天沉重,宮裏宮外的情勢立馬緊張了起來。
一幫子大臣在開始想著,該擁立哪個皇子為新帝,不過基本上沒什麽異議,大家的意思,都是擁立皇長子為新帝,畢竟這樣名正言順。
隻有一小部分人準備擁立孫嬪的兒子,大概是覺得小,好控製。
琳琅看鬧的差不多了,怕繼續鬧下去,兩個皇子之間鬥起來,別出了什麽事,再加上蔡妃的聖旨也寫好了,就偷偷給皇帝用了藥,將風寒治好了。
皇帝好了後,前朝後宮的緊張氣氛,自然就消失了。
因大家還剛開始鬧,所以沒鬧出大事來,沒什麽人被皇帝懲治。
除了蔡妃。
蔡妃看皇帝好了,趕緊將假聖旨藏了起來,但沒銷毀——這次皇帝生病,給蔡妃敲響了警鍾,她覺得,她得趕緊爭奪皇後之位,免得將來出事,要是沒爭奪到,那她這次利用皇帝生病,夥同掌印太監偽造的聖旨,就是退路,畢竟以後還不知道能不能再有機會重新造個聖旨呢,所以這個聖旨,不能毀了,得留著。
而這就是鐵證,給了琳琅清除蔡妃的機會了。
當下琳琅便派人將蔡妃和掌印太監偽造立後聖旨,以及聖旨放在蔡妃宮殿哪個地方的事,跟皇帝說了。
皇帝一聽,果然龍顏大怒,畢竟做皇帝的人,最怕下麵的人,拿自己的玉璽,偽造聖旨了,這種風氣,是肯定不能縱容的,一旦這次蔡妃的事,他沒處理,以後就會有其他人效仿了,畢竟想著偽造也沒事嘛。
於是當下皇帝便帶著慎刑司的人,控製住了蔡妃和掌印太監,然後開始搜蔡妃的宮殿,果然在皇帝得到消息,聽說的地方,找到了蔡妃偽造的聖旨。
當下皇帝不由大怒,就算他跟蔡妃談的來,也沒法就這事容忍她,於是便一條白綾,送蔡妃上路了。
蔡妃可能自始至終都沒想過,自己要是沒針對琳琅,引來琳琅的反擊,這事皇帝不一定會知道,她還能繼續當她的寵妃,而皇帝身體好了,她又得寵,指不定還能生個皇子,將來有機會競爭大位,當太後。
但因她針對琳琅,遭到琳琅的反擊,就落到這樣的下場了。
她隻以為自己運氣不好,本以為封妃了,又掌了鳳印,她要越來越發達了,像李琳琅那個無寵的人,她隨便就能踩死了,正摩拳擦掌,想收拾她呢,哪知道轉眼,皇帝就風寒了,一下子就將她的野心打了個稀爛,畢竟皇帝要是駕崩了,還有她什麽事,讓她也沒心情收拾李琳琅了。
好不容易皇帝沒死,她正高興呢,準備接著收拾李琳琅,結果自己做的事曝光了,一條白綾上路了,這自然讓她覺得,是自己運氣不好,才發生了這樣的事。
要不然哪會發生這些破事,畢竟要不是皇帝染了風寒,她也不會為了保住榮華富貴偽造聖旨,那之後的一切事情,都不會發生了,也能將那個討厭的李琳琅收拾了。
現在呢,自己討厭的人收拾不了,自己倒先掛了,這讓蔡妃哪接受得了這個結局呢。
其實她也在皇帝跟前辯解過,說是自己之前怕皇帝駕崩了,新帝即位後,她會倒黴,所以才弄了那樣一個聖旨,隻是自保而已,並沒想做什麽。
但偽造聖旨影響重大,皇帝不可能聽她解釋,畢竟要是她解釋了,就不處理,以後就會經常有人偽造聖旨,然後發現了,就找一堆理由辯解了。
跟她一樣接受不了這個結局的,還有李芳蕊。
雖然關進了懷恩宮,但,李芳蕊還在期盼著這一世後來的發展,跟上一世一樣,也就是,皇帝死了,然後小透明皇子上位,上位沒多久,又死了,因小透明皇子沒孩子,於是自己的孩子就能上位做皇帝了。
雖然在這個世界,皇帝有兩個兒子,小透明皇子就是死了,也還有孫嬪的兒子頂上,沒她兒子什麽事。
但,隻要皇帝死了,琳琅成了太妃,在宮裏要毫無地位了,那也行了,她也滿意了,反正總比琳琅現在竟然還晉升到了妃位,在宮裏有地位有錢有閑好。
哪知道皇帝竟然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