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現在兩年自然災害的天氣應該過去了,以後還是要憑工資收入見真章的,而蘇琳琅回到老家,找不到什麽好工作,到時收入沒自己多,最終混的較好的還是自己,這樣一想,蘇小芸就滿足了。
蘇小芸自然不知道,自然災害還會繼續,隻以為這次的自然災害已經結束了,馬上能恢複以前的生活,既然如此,她在體製內,受人尊敬,不但能拿表麵工資,還有灰色收入,那過的不比蘇琳琅快活多了啊。
蘇小芸之所以對原身有意見,原因也很簡單,當初原身在一線城市上班,雖然原身沒提工資是多少,但光是在一線城市上班,然後還是個不錯的工作,就讓蘇父蘇母覺得臉上有光,到處吹了,然後周圍的人也覺得原身優秀,這讓蘇小芸自然不高興,畢竟周圍沒人吹她。
幸好蘇琳琅後來一直不結婚,還不買房子,讓蘇父蘇母不高興,周圍的人看蘇琳琅不結婚,也拿異樣的眼光看蘇琳琅,想著這姑娘這麽大年紀了,怎麽還不結婚,不會是有什麽問題吧?
這樣子,讓蘇父蘇母也沒法吹蘇琳琅了。
而她結婚,買了房子,是大眾眼中的正常人,於是周圍的人開始覺得她比蘇琳琅好,這才讓蘇小芸高興了。
但這兩年自然災害,這是一個變故,她怕這種變故,會讓蘇琳琅再一次比她過的好,畢竟變故容易帶來不可測的變化嘛,幸好似乎沒什麽變化,這就讓蘇小芸放下心了。
其實怎麽說呢,原身當時沒買房子,是因為賺錢的速度,一直趕不上一線城市漲價的速度,然後蘇父蘇母也支持不了她什麽,所以她才一直沒在一線城市買房,回老家買吧,那時一直在一線工作,對老家的情況也不了解,況且,不在老家生活,在老家買房,也不劃算啊,所以原身一直沒買房。
在當時來看,也許是傻的,因為那些年房價一直漲,原身沒買房,這相當於沒賺到錢,但從長遠來看,其實幸虧原身當時沒買房,手上有足夠的錢,這才在末日後,有錢買那些高價物資,要不然,錢不夠,在第一波暴雨的時候,就難撐過了。
而對知道將來是末日的琳琅來說,原身沒在一線買房,對她自然也是好事,起碼不需要她浪費時間賣房,賣了房子再租個房子買物資,要知道,一線城市的房子,可不是說賣就能賣的,還不知道要折騰多久才賣得出去呢,而琳琅當時最需要的,就是趕緊花錢囤物資,這房子一時沒賣出去,不知道要耽誤多少事。
所以從後期的末日來看,原身沒買房,其實是好事。
不信,看看買了房的蘇小芸就知道了,將手裏的錢差不多花光了,想買物資都買不到,當時要不是他們夫妻是體製內,獲得的物資補助較多,要不然,根本撐不過第一輪暴雨危機。
也正是因為手上沒錢,所以第二輪危機的時候,他們就去了蘇父蘇母那兒。
也多虧了現在的天氣預報,最遠能看到四十天的預報,他們看未來四十天都是暴雪,知道新的一輪危機要來了,所以便趕在下雪前,去了蘇父蘇母那兒,成功度過了第二次危機,要不然,他們不知道將來會一直下雪,以為第一輪暴雨危機過了,就要恢複正常了,然後繼續呆在城裏,那等下了暴雪,想走都走不掉之後,他們可能都挺不過第二次的危機,就算有國家提供的物資,不會餓死,肯定也會餓的麵黃肌瘦。
現在嘛,雖然沒餓的麵黃肌瘦,但因食物單一,也顯的營養不良。
而經過兩年自然災害,她買的房子貶值得一塌糊塗,就是想賣,都沒人接手——一開始是大家不確定自然災害是不是真的過去了,畢竟要是沒過去,花錢買房子做什麽,自然是要囤物資的啊,所以這一次暴雪結束,天氣變好,一開始並沒人買房子;等過了一段時間,發現好像危機的確過去了,房價剛有點起色,結果眾人發現,天一直不下雨,又開始擔心危機,於是房子又沒人買了。
導致蘇小芸之前得意自己買了房子,比原身混的好,畢竟原身那些年連個房子都沒有,現在看來,完全是個笑話,因為房子不值錢了,算是白買了。
相反,原身沒買房,這會兒手頭有錢,倒是好事。
不提蘇小芸的想法,卻說琳琅小區裏又恢複了平靜,不少人看危機似乎真的沒了,便陸陸續續開始回自己的家了。
雖然自己的家,在第一次暴雨危機後,肯定淹的不成樣子,但,大不了將那些家具全扔了,再買一點新的就是了,現在很多吃的喝的都漲價了,但家具這些東西,不但沒漲價,還跌價了,估計廠家就是想快點將東西賣了,回籠一點資金,且隨著幹旱的來臨,越來越便宜,大概是想換一點錢回來,買物資,這樣一來,不買貴的,買些便宜貨,也值不了幾個錢。
所以不少手頭還有一點錢的人,便回去了,畢竟人還是喜歡住在自己家裏,更何況,聽說這個小區開發商要將這些房子賣了,他們又不是業主,人家開發商要將房子賣了,他們肯定不能一直住在這兒的,國家肯定也不會支持啊,畢竟危機的時候,讓大家進去住一住就算了,危機過去了,還呆在裏麵不走,誰會支持啊。
那些開發商想賣了這些房子,也很正常,他們也需要回籠資金,購買物資啊,畢竟眼看著這危機好像沒過去,有幹旱的跡象,不囤點物資怎麽放心。
因為開發商要將這個小區的房子賣了,還有些,就是已經賣了,但業主沒住進來的,大家占的就是有主的房子,所以這會兒危機過去了,這些人自然就離開了,免得被人上門驅趕,也沒意思。
不錯,驅趕。
還是有少數人,賴在裏麵不想走的,大多是以前住的房子不好,比如是老破小,現在這個小區是嶄新嶄新的電梯房,誰不喜歡呢,於是就不想走。
蘇小芸自然不知道,自然災害還會繼續,隻以為這次的自然災害已經結束了,馬上能恢複以前的生活,既然如此,她在體製內,受人尊敬,不但能拿表麵工資,還有灰色收入,那過的不比蘇琳琅快活多了啊。
蘇小芸之所以對原身有意見,原因也很簡單,當初原身在一線城市上班,雖然原身沒提工資是多少,但光是在一線城市上班,然後還是個不錯的工作,就讓蘇父蘇母覺得臉上有光,到處吹了,然後周圍的人也覺得原身優秀,這讓蘇小芸自然不高興,畢竟周圍沒人吹她。
幸好蘇琳琅後來一直不結婚,還不買房子,讓蘇父蘇母不高興,周圍的人看蘇琳琅不結婚,也拿異樣的眼光看蘇琳琅,想著這姑娘這麽大年紀了,怎麽還不結婚,不會是有什麽問題吧?
這樣子,讓蘇父蘇母也沒法吹蘇琳琅了。
而她結婚,買了房子,是大眾眼中的正常人,於是周圍的人開始覺得她比蘇琳琅好,這才讓蘇小芸高興了。
但這兩年自然災害,這是一個變故,她怕這種變故,會讓蘇琳琅再一次比她過的好,畢竟變故容易帶來不可測的變化嘛,幸好似乎沒什麽變化,這就讓蘇小芸放下心了。
其實怎麽說呢,原身當時沒買房子,是因為賺錢的速度,一直趕不上一線城市漲價的速度,然後蘇父蘇母也支持不了她什麽,所以她才一直沒在一線城市買房,回老家買吧,那時一直在一線工作,對老家的情況也不了解,況且,不在老家生活,在老家買房,也不劃算啊,所以原身一直沒買房。
在當時來看,也許是傻的,因為那些年房價一直漲,原身沒買房,這相當於沒賺到錢,但從長遠來看,其實幸虧原身當時沒買房,手上有足夠的錢,這才在末日後,有錢買那些高價物資,要不然,錢不夠,在第一波暴雨的時候,就難撐過了。
而對知道將來是末日的琳琅來說,原身沒在一線買房,對她自然也是好事,起碼不需要她浪費時間賣房,賣了房子再租個房子買物資,要知道,一線城市的房子,可不是說賣就能賣的,還不知道要折騰多久才賣得出去呢,而琳琅當時最需要的,就是趕緊花錢囤物資,這房子一時沒賣出去,不知道要耽誤多少事。
所以從後期的末日來看,原身沒買房,其實是好事。
不信,看看買了房的蘇小芸就知道了,將手裏的錢差不多花光了,想買物資都買不到,當時要不是他們夫妻是體製內,獲得的物資補助較多,要不然,根本撐不過第一輪暴雨危機。
也正是因為手上沒錢,所以第二輪危機的時候,他們就去了蘇父蘇母那兒。
也多虧了現在的天氣預報,最遠能看到四十天的預報,他們看未來四十天都是暴雪,知道新的一輪危機要來了,所以便趕在下雪前,去了蘇父蘇母那兒,成功度過了第二次危機,要不然,他們不知道將來會一直下雪,以為第一輪暴雨危機過了,就要恢複正常了,然後繼續呆在城裏,那等下了暴雪,想走都走不掉之後,他們可能都挺不過第二次的危機,就算有國家提供的物資,不會餓死,肯定也會餓的麵黃肌瘦。
現在嘛,雖然沒餓的麵黃肌瘦,但因食物單一,也顯的營養不良。
而經過兩年自然災害,她買的房子貶值得一塌糊塗,就是想賣,都沒人接手——一開始是大家不確定自然災害是不是真的過去了,畢竟要是沒過去,花錢買房子做什麽,自然是要囤物資的啊,所以這一次暴雪結束,天氣變好,一開始並沒人買房子;等過了一段時間,發現好像危機的確過去了,房價剛有點起色,結果眾人發現,天一直不下雨,又開始擔心危機,於是房子又沒人買了。
導致蘇小芸之前得意自己買了房子,比原身混的好,畢竟原身那些年連個房子都沒有,現在看來,完全是個笑話,因為房子不值錢了,算是白買了。
相反,原身沒買房,這會兒手頭有錢,倒是好事。
不提蘇小芸的想法,卻說琳琅小區裏又恢複了平靜,不少人看危機似乎真的沒了,便陸陸續續開始回自己的家了。
雖然自己的家,在第一次暴雨危機後,肯定淹的不成樣子,但,大不了將那些家具全扔了,再買一點新的就是了,現在很多吃的喝的都漲價了,但家具這些東西,不但沒漲價,還跌價了,估計廠家就是想快點將東西賣了,回籠一點資金,且隨著幹旱的來臨,越來越便宜,大概是想換一點錢回來,買物資,這樣一來,不買貴的,買些便宜貨,也值不了幾個錢。
所以不少手頭還有一點錢的人,便回去了,畢竟人還是喜歡住在自己家裏,更何況,聽說這個小區開發商要將這些房子賣了,他們又不是業主,人家開發商要將房子賣了,他們肯定不能一直住在這兒的,國家肯定也不會支持啊,畢竟危機的時候,讓大家進去住一住就算了,危機過去了,還呆在裏麵不走,誰會支持啊。
那些開發商想賣了這些房子,也很正常,他們也需要回籠資金,購買物資啊,畢竟眼看著這危機好像沒過去,有幹旱的跡象,不囤點物資怎麽放心。
因為開發商要將這個小區的房子賣了,還有些,就是已經賣了,但業主沒住進來的,大家占的就是有主的房子,所以這會兒危機過去了,這些人自然就離開了,免得被人上門驅趕,也沒意思。
不錯,驅趕。
還是有少數人,賴在裏麵不想走的,大多是以前住的房子不好,比如是老破小,現在這個小區是嶄新嶄新的電梯房,誰不喜歡呢,於是就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