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琳琅來說,撈油水也不是不行,隻要不撈的太過分,她也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哪有那麽幹淨的事。
卻說對老百姓來說,平常做徭役,能有吃的就算不錯了,現在,遭了災,本來就沒吃的,能給朝廷做事,有吃的,這就算是一筆錢了,還能算入徭役,之後不用重複做工了,大家就滿意了。
至於發給大燕寶鈔,那東西,聽說是沒用的,大家也不指望了,反正有的吃,能算做徭役,大家就滿意了。
一開始大家都是這樣想的。
但聽發寶鈔的大人說(其實就是小吏,隻是在老百姓眼中,都是官罷了),這個寶鈔,可以去本地新建的皇家銀行兌東西,就有人抱著試試的想法,跑去看看了。
皇家銀行目前琳琅是從宮中挑會識字的宮女和太監在弄的,畢竟她又沒別的人手,也就宮中這麽多太監和宮女能用得上,所以便派去了。
當然了,銀行裏的事,不是光認字就能搞的,琳琅還將這些識字的人進行了培訓,由她親自授課,考試合格的才放了過去。
這個事,從她開始弄印鈔技術時,就開始了,從搞印鈔技術,到建立帝國中央銀行,發行貨幣,再到建立皇家銀行,已經有大半年時間了,也足以讓琳琅培養出一批簡單的銀行櫃員了。
而在大臣們眼中,皇家銀行,是皇帝的小金庫,由宮內人管理,也合情合理,所以也沒人說什麽。
宮女暫時隻在京城皇家銀行和周圍皇家銀行辦事,其他地方皇家銀行,派的都是太監。
因為這個時代女性生存條件惡劣,琳琅也不敢派她們去太遠的地方,怕天高皇帝遠,她們別出了什麽事。
因是從宮裏出來的,他們算是琳琅差不多能完全控製的人,這會兒被琳琅安排去辦事,琳琅當時說了,皇家銀行,是以後她手裏賺錢的工具,挑他們進皇家銀行,是因為他們有能耐,通過了她的考試才進的,讓他們好好幹,將來肯定有他們的好處;相反,要是誰在外麵對老百姓擺譜,將一樁好事搞壞了,那肯定沒好果子吃。
跟他們說,讓他們把銀行當一個商鋪,把他們自己當店小二,來者是客,都要笑臉迎人。
所以雖然看一群難民來換東西,他們的服務態度,也是不錯的,老老實實給他們兌換了,沒誰像衙門裏的人那樣,抬頭看天,不理不睬。
當然了,沒看不起人,主要也是因為,太監宮女,大多來自底層,因為出身低,所以也沒必要瞧不起底層人,不像衙門裏的人,不少世代都是衙門裏的人,出身不低的,自然瞧不起窮人。
第一批收到大燕寶鈔的老百姓,在皇家銀行兌換到了自己想要的物資,當時就驚喜了,要知道,他們以為,大燕寶鈔毛用沒有,結果竟然是有用的。
銀行裏的櫃員還跟他們說,錢多了還可以存在銀行裏,一年四厘息,這是皇帝的銀行,有皇帝背書,不會貪沒他們錢的。
聽說存在銀行裏,還有利息,這也是個新奇的事,要知道,這個時代也出現錢莊了,但要把錢存在錢莊,不但不給利息,還要收存錢人的錢,叫管理費,畢竟,你大把的銀子金子放在家裏,這多不安全啊,放在錢莊,風險全是錢莊擔了,那錢莊收你一點管理費,也合情合理。
哪像在這兒存錢,還能給息呢。
擱以往,他們可能也不會在乎這點利息,但,皇家銀行的錢能兌換東西啊,這有了利息,不就相當於有了東西?那這就不一樣了。
可惜他們的寶鈔不多,要不然還真存了。
雖然銀行裏說,用銅錢、銀子、金子,都能換大燕寶鈔,不過謹慎的老百姓,還是不會拿真金白銀來換紙的,所以隻想著,等以後又接了國家的事,賺到了很多錢,再來這兒存,也不遲。
這可不是他們瞎想,因為官方以工代賑的事,還好多呢,他們看著,還能做好多天,能賺不少錢,到時賺了很多錢,暫時不需要買東西了,就把這錢存在這個銀行好了,他們可是看了,最短可以隻存三個月的,到時他們就試試,看這種地方,能不能自動幫他們賺錢好了。
這些老百姓預測的沒錯,因為之後的確一直有事可以讓他們做——這也是琳琅,為了確立貨幣信用弄的,開始按內帑金銀的數量,安排各種基建,讓老百姓有活幹,有錢拿。
現代社會,經濟不行,國家就會搞基建,帶動就業和各行各業的發展,琳琅不求帶動就業和各行各業的發展,隻求能建立貨幣信用。
這個時代的基建差的很,能搞的項目極多。
比如,修橋補路,加固城牆,修溝渠,修水庫,修堤壩防洪灌溉等,都是可以做的,事情多著呢。
其實琳琅還想“發明”出水泥,修更好的路,但想了想,暫時沒弄——這個法寶不用急著祭出來,慢慢來。
倒是大臣們看琳琅各種搞基建,還不在一個地方搞,隻要建有皇家銀行的地方,都搞,有人就覺得琳琅這是胡鬧——知道搞這麽多工程,要花多少錢嗎?!就亂搞?!
要知道,小皇帝這寶鈔,可是能拿去銀行兌換物資的,也就是說,不是毛用沒有的寶鈔,是有用的寶鈔,有用的寶鈔,就說明,這東西是值錢的,既然是值錢的,小皇帝有多少錢買那些物資,到處兌換寶鈔?
大臣們冷眼看著,覺得小皇帝遲早要玩完,但他們也沒勸,隻想著,到時等小皇帝把這事搞砸了,找他們收拾爛攤子,他們就能拿捏他了,讓他以後再不敢亂搞了,對他們以後進一步掌握內閣大權,也是有好處的。
但所有人可能都沒想過——其實琳琅已經開始賺錢了,這事情,不會搞砸了。
不錯,皇家銀行開始賺錢了。
為什麽能賺錢,自然是因為,有人開始到皇家銀行借錢了。
誰借?自然是一些需要錢用的人了。(本章完)
卻說對老百姓來說,平常做徭役,能有吃的就算不錯了,現在,遭了災,本來就沒吃的,能給朝廷做事,有吃的,這就算是一筆錢了,還能算入徭役,之後不用重複做工了,大家就滿意了。
至於發給大燕寶鈔,那東西,聽說是沒用的,大家也不指望了,反正有的吃,能算做徭役,大家就滿意了。
一開始大家都是這樣想的。
但聽發寶鈔的大人說(其實就是小吏,隻是在老百姓眼中,都是官罷了),這個寶鈔,可以去本地新建的皇家銀行兌東西,就有人抱著試試的想法,跑去看看了。
皇家銀行目前琳琅是從宮中挑會識字的宮女和太監在弄的,畢竟她又沒別的人手,也就宮中這麽多太監和宮女能用得上,所以便派去了。
當然了,銀行裏的事,不是光認字就能搞的,琳琅還將這些識字的人進行了培訓,由她親自授課,考試合格的才放了過去。
這個事,從她開始弄印鈔技術時,就開始了,從搞印鈔技術,到建立帝國中央銀行,發行貨幣,再到建立皇家銀行,已經有大半年時間了,也足以讓琳琅培養出一批簡單的銀行櫃員了。
而在大臣們眼中,皇家銀行,是皇帝的小金庫,由宮內人管理,也合情合理,所以也沒人說什麽。
宮女暫時隻在京城皇家銀行和周圍皇家銀行辦事,其他地方皇家銀行,派的都是太監。
因為這個時代女性生存條件惡劣,琳琅也不敢派她們去太遠的地方,怕天高皇帝遠,她們別出了什麽事。
因是從宮裏出來的,他們算是琳琅差不多能完全控製的人,這會兒被琳琅安排去辦事,琳琅當時說了,皇家銀行,是以後她手裏賺錢的工具,挑他們進皇家銀行,是因為他們有能耐,通過了她的考試才進的,讓他們好好幹,將來肯定有他們的好處;相反,要是誰在外麵對老百姓擺譜,將一樁好事搞壞了,那肯定沒好果子吃。
跟他們說,讓他們把銀行當一個商鋪,把他們自己當店小二,來者是客,都要笑臉迎人。
所以雖然看一群難民來換東西,他們的服務態度,也是不錯的,老老實實給他們兌換了,沒誰像衙門裏的人那樣,抬頭看天,不理不睬。
當然了,沒看不起人,主要也是因為,太監宮女,大多來自底層,因為出身低,所以也沒必要瞧不起底層人,不像衙門裏的人,不少世代都是衙門裏的人,出身不低的,自然瞧不起窮人。
第一批收到大燕寶鈔的老百姓,在皇家銀行兌換到了自己想要的物資,當時就驚喜了,要知道,他們以為,大燕寶鈔毛用沒有,結果竟然是有用的。
銀行裏的櫃員還跟他們說,錢多了還可以存在銀行裏,一年四厘息,這是皇帝的銀行,有皇帝背書,不會貪沒他們錢的。
聽說存在銀行裏,還有利息,這也是個新奇的事,要知道,這個時代也出現錢莊了,但要把錢存在錢莊,不但不給利息,還要收存錢人的錢,叫管理費,畢竟,你大把的銀子金子放在家裏,這多不安全啊,放在錢莊,風險全是錢莊擔了,那錢莊收你一點管理費,也合情合理。
哪像在這兒存錢,還能給息呢。
擱以往,他們可能也不會在乎這點利息,但,皇家銀行的錢能兌換東西啊,這有了利息,不就相當於有了東西?那這就不一樣了。
可惜他們的寶鈔不多,要不然還真存了。
雖然銀行裏說,用銅錢、銀子、金子,都能換大燕寶鈔,不過謹慎的老百姓,還是不會拿真金白銀來換紙的,所以隻想著,等以後又接了國家的事,賺到了很多錢,再來這兒存,也不遲。
這可不是他們瞎想,因為官方以工代賑的事,還好多呢,他們看著,還能做好多天,能賺不少錢,到時賺了很多錢,暫時不需要買東西了,就把這錢存在這個銀行好了,他們可是看了,最短可以隻存三個月的,到時他們就試試,看這種地方,能不能自動幫他們賺錢好了。
這些老百姓預測的沒錯,因為之後的確一直有事可以讓他們做——這也是琳琅,為了確立貨幣信用弄的,開始按內帑金銀的數量,安排各種基建,讓老百姓有活幹,有錢拿。
現代社會,經濟不行,國家就會搞基建,帶動就業和各行各業的發展,琳琅不求帶動就業和各行各業的發展,隻求能建立貨幣信用。
這個時代的基建差的很,能搞的項目極多。
比如,修橋補路,加固城牆,修溝渠,修水庫,修堤壩防洪灌溉等,都是可以做的,事情多著呢。
其實琳琅還想“發明”出水泥,修更好的路,但想了想,暫時沒弄——這個法寶不用急著祭出來,慢慢來。
倒是大臣們看琳琅各種搞基建,還不在一個地方搞,隻要建有皇家銀行的地方,都搞,有人就覺得琳琅這是胡鬧——知道搞這麽多工程,要花多少錢嗎?!就亂搞?!
要知道,小皇帝這寶鈔,可是能拿去銀行兌換物資的,也就是說,不是毛用沒有的寶鈔,是有用的寶鈔,有用的寶鈔,就說明,這東西是值錢的,既然是值錢的,小皇帝有多少錢買那些物資,到處兌換寶鈔?
大臣們冷眼看著,覺得小皇帝遲早要玩完,但他們也沒勸,隻想著,到時等小皇帝把這事搞砸了,找他們收拾爛攤子,他們就能拿捏他了,讓他以後再不敢亂搞了,對他們以後進一步掌握內閣大權,也是有好處的。
但所有人可能都沒想過——其實琳琅已經開始賺錢了,這事情,不會搞砸了。
不錯,皇家銀行開始賺錢了。
為什麽能賺錢,自然是因為,有人開始到皇家銀行借錢了。
誰借?自然是一些需要錢用的人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