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急風打濕樹葉,聲聲擾人清夢。宮牆下的雨簾,細細密密,撐起濃重的屏障。
伴隨幾聲電閃雷鳴,讓睡夢中的人都不禁蹙眉,心慌的氣息蔓延著。
京城籠罩在靜謐的夜色裏,沉靜得有些蕭瑟。
風雨已來,馬蹄聲脆。
濺起汙泥又濺落出大大小小的水坑。
宮門口有人駕急馬高喊,“開宮門!開宮門!”
身後有追殺的黑衣人不要命地衝向宮門口,勢要攔住那騎馬之人。
宮門樓上齊刷刷亮出羽劍,禁軍首領抬手一放,中氣十足地命令,“放箭——”
數箭齊發,猛然刺進了黑衣人的胸膛。
一口紅血噴灑在了宮門口,浸透了理事留下暗夜裏沉默的肅殺。
宮門打開,一隊侍衛衝出與黑衣人廝殺。
刀劍相撞,鏗鏗鏘鏘伴隨雨聲漸大,
大雨衝刷著斑駁的血跡。
雨夜裏,皇宮內燈火一盞盞亮起。
腿快的內官連滾帶爬地跑到福寧殿。
“陛下!陛下!”
守夜內監正要阻攔,那內官高喊,“有人在宮門口行刺!”
整個大殿燈火亮了起來,皇上披衣下床。
壽安殿裏,太後得知了此事,宮人們垂首候著。
太後娘娘穿衣坐於高座,仰頭望向殿外的方向,感歎道。
“這夜雨可起得真大。”
宮門口,兵刃相接,雨水落在反光的劍刃上,再濺起是已變得暗紅。
黑衣人一夥負傷撤退,兩隊人馬從宮門口跑出來去追。
馬蹄聲脆,踏碎了這夜雨的氣息。
宮門打開,跑出來一列人馬,將長槍架在騎馬人的脖頸上,那人氣力已盡,竟然直直滑了下來,摔在了宮門口的石地上。
睜眼長眠,死不瞑目。
一侍衛拽著馬繩拉進宮門內,禁軍首領衛蜀東在宮門內抱劍站著。
大雨在此時的聲音更加狂放,心裏不安的聲音越來越大。
走近馬匹,衛蜀東才看清。
那馬背上綁著一個垂危的女人。
長發散落,嘴唇蒼白,衣服襤褸。
但馬背上係著的鑲金玉牌讓他不可忽略。
皇室銘牌。
“左洋!”衛蜀東喊人。
“到!”左洋出列。
“你在此繼續守夜宮門,你們幾人,隨我帶著這女子麵聖。”衛蜀東吩咐。
“是!”
片刻之後,福寧殿門口跪了一排排內監,雨夜濕衣,水漬在殿門口流了一片。
“丁太醫不行,把黃太醫張太醫李太醫全叫過來!”皇上盛怒,摔碎了好幾個瓷瓶。
“不!把整個太醫院的人都都給朕叫來!”
“陛下,此刻事深夜,太醫們多……”一老內侍顫顫巍巍地說。
皇上抬腳將他踹倒在地。
“休沐的、睡覺的,還有什麽別的原因的,朕統統不管,把他們全叫來!”
“敬和長公主若有個長短,朕要你們都陪葬!”
皇上轉身又去了內屋。
床上躺著的女子,正是那馬背上綁著地女子。
此刻她體溫高地嚇人,嘴唇皸裂蒼白,臉色又青又紅,雙目緊閉,宮女在旁邊跪著喂水。
一口水都喝不進去。
見陛下又進來,丁太醫惶恐地一抹額頭上的冷汗。
跪著稟報,“臣已開了一副退熱養血和續命的方子,長公主殿下情況垂危,身上多處刀傷,又淋了雨,傷口潰爛,引起發熱。如果今夜之後能醒來,便是吉人天相,如果不能醒來,便……”
丁太醫說得身子都在顫抖,硬著頭皮稟報。
他在睡夢中被內監拽來,身上也是濕淋淋地狼狽不堪。
皇上一揮袖子,怒不可遏,雙眸中覆蓋了一層冷霜,“長公主若事醒不來,你也不必醒著了。”
一宮女在旁邊嚇得臉盆“咣當”一聲摔在地上,盆裏的水蔓延到皇上腳邊。
那宮女連忙跪地求饒,“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整個殿內其他人都是死一般的安寧。
皇上掀起眼皮看著這名宮女,神態嚴酷,“來人,把她給朕拖下去,什麽人也是能伺候長公主的!”
兩名內監上來將此女拖出。
此刻太後才扶著內監趕來。
“皇帝,皇帝!”太後垂老,扶著內監上台階險些被絆倒。
身後的宮女惶恐謹慎地盯著,生怕太後娘娘磕了摔了,她們可是擔待不起。
“母後。”皇上從裏屋出來扶住太後。
“可真是瓊兒?”太後素來莊嚴,此刻也是顫抖著聲線,珠黃的雙眼裏滿是不可置信。
陛下沉重地點頭。
太後眼淚直下,拉住皇上的袖子,“瓊兒現在是不是在裏麵?”聲音顫抖,仿佛綴著淚花。
說著便要往內殿走,皇上攔住太後,“母後可要做好準備,皇妹的情況不太可觀。”
太後心中更是泣淚。
這孩子打小就嬌弱,她膝下兒子一女,長子溺死於禦花池中,次子就是當今聖上。
但自古以來,先君王臣下,再母子親情,她與皇帝也不能像民間母子一樣讓她享受為母的感覺。
隻有宋瓊,她的幺女,當朝的敬和長公主。
她將瓊兒,打小捧在手心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舍不得她受半點苦,想要什麽她都想辦法給瓊兒找來。
她的瓊兒,是皇室公主,金枝玉葉,哪怕聯姻,別的公主都是送去塞外,送去蕃國,隻有她的女兒嫁的最好,送去了與大盛不相上下的慶國。
這些日子慶國老皇帝駕崩,朝廷因為是否要出兵瀚海吵得不可開交,她一邊想著這是一個收複瀚海的好時機,一邊又怕瓊兒受戰亂之苦,被慶國當作要挾受辱。
再加上言官總是上諫,說她垂簾幕後,把握朝政,不肯給皇上放權。
所以一直也並未出聲,隻等靜觀其變。
沒成想皇令還未下來,瓊兒竟然從那麽遠的慶國跑回了京城,這一路得受多少苦啊!
皇上扶著太後進入內殿,當太後看見床上那奄奄一息的人,不由驚呼出聲,“我的孩子啊!”
太後坐到床邊拉住宋瓊冰冷的手搓揉著,明明身體和腦袋熱得燙人,指尖卻是冰冰涼涼得嚇人。
宮女在一旁跪著給宋瓊擦臉,太後結果毛巾親自給宋瓊擦著額頭。
“我的孩子啊,怎麽瘦成這樣,都沒有人樣了,隻能看見皮包骨頭了。”說著抹了抹自己的眼淚。
悲切地說,“你以前可是最愛美了,像宮裏的蝴蝶一樣,怎麽現在受了這般的苦楚,慶國那麽遠,怎麽跑回來的啊!”
“這麽多傷,隔在你身上,就如同在母後身上割肉啊!”
太後哭得幾乎岔氣,皇上命宮女拿過太後手中的毛巾,將太後扶到床邊的長椅上。
“母後莫要憂思過甚,身體最重要啊!皇妹若是醒來,您卻病倒了,這該如何是好。”
宮女端著煎好的湯藥,端到床邊扶起宋瓊一口一口地喂著,卻一口都喂不下去。
太後看了更悲切了,問丁太醫話,“長公主喝不下藥,可有法子?”
丁太醫回話,“回稟太後娘娘,古有針法,針針入穴位,可正人氣血,續人姓命,臣鬥膽請允許向長公主行古法針灸之術。”
太後哀歎,“那便有勞太醫了,可以一試。”
“是。”丁太醫站起來,跪久了踉蹌一下,不敢怠慢,從自己的藥箱中取出針袋展開,一排排銀針在燭光下發亮反光,叫人心驚。
太後不忍再看下去,喚皇上。
“皇帝。”
“母後。”皇上應聲。
“哀家與你有話說。”太後扶著皇上站起來。
二人出了內殿。
遣散了眾人。
太後坐在長椅上,皇上站在她麵前。
“今夜外麵那些要闖宮的人可是來追殺瓊兒的?”太後冷聲問。
皇上點頭,“朕已經派人去查了,母後不必擔心。”
太後冷哼一聲,“如何能不憂心?瓊兒現在躺在內殿,生死未卜,你叫哀家如何能不憂心!”
太後重重拍了幾下扶手,皇上連忙勸說,“母後當心身體啊。”
太後咬著牙指著皇上,“這些日子,瀚海一事,我為避嫌,可有參手過朝廷?”
“並無。”皇上有些局促,正因為太後沒有表態,他才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抉擇。
“你可是皇上!要開戰還是要和平,一聲令下,誰人敢不從!這麽些日子都沒有處理好,才讓有心人利用了瓊兒!”太後的手用力地顫抖。
皇上有些局促,“母後息怒,皇妹也不一定是被人利用,說不定是自己覺得局勢不對跑了出來。”
太後一瞬間火冒心頭,將桌上的杯子怒摔在地上。
“這多麽明顯的局勢,皇帝你怎麽能說出這樣的假設!”
皇上垂首不敢說話。
“我問你,當今瀚海一事,分為幾派?”太後直問。
“首輔一派主張互市,議政大臣主張開戰。”皇上規規矩矩地回答,如同被老師考學的學生。
“那你傾向何派?”太後又問。
皇上不禁冷汗涔涔,“朕覺得,互市可利用貿易,開戰可收複瀚海。”
“皇帝,我是問你如何抉擇,而不是利弊之分。”
皇上拭汗,“請母後直言。”
太後歎氣,“互市是一時之利,每年也隻有旺季才能促進通商,但是穩妥。開戰趁此時機,可收複瀚海,但是缺乏正義之名。”
“現如今,瓊兒受了如此委屈,都被人追殺到宮門口了,我們若再求穩妥,便是孬種!”太後語氣俞說俞重。
皇上應聲,“母後說得是。”
“無論這幕後是誰對瓊兒痛下殺手,都必須是慶國。皇帝,你懂了嗎?”太後雖然年老,但眼神仍然銳利。
“母後是說,我們以慶國殘害敬和長公主,主動毀壞盟約為由,出兵瀚海。”皇上說。
太後點頭,“沒錯,此事無論哪個朝臣阻攔都不必理會,無論生諫死諫都隨他們去,欺淩我皇室宗人都到宮門口了,如此囂張行徑,怎能忍氣吞聲!”
皇上不明,“可是今夜襲宮之人,不一定是慶國之人,他們此時內亂,怎麽可能有閑心分出來殺害盟國公主?”
太後歎氣,“皇帝啊,來人當然不會是慶國之人,他們巴不得長公主留在慶國,若來日開戰,也能作為人質要挾我們。但我們的公主嫁了過去,他們卻並未護好,便是他們責任所失。今夜動靜那麽大,明早消息便會傳出京城,到時候我們若平平靜靜還能和慶國和氣地開展互市,讓別盟國以為,我們大盛的長公主就是一個隨便的擺設嗎!”
皇上頷首,“好,朕現在就召內閣進宮擬奏章。”
“等等。”太後又叫住皇上。
“母後還有何事?”
“皇帝,沈知蘊和顧晗書的案子,我看那些證據都是虛虛假假做不了數,至於從顧家捉住的罪犯,把她關入詔獄審查就好了。至於沈知蘊和顧晗書二人,停職查辦即可。一個是內閣次輔,一個是親王世子,把他二人全都關進詔獄,你是想誰來幹這二人的政務。”太後說。
“是,母後,明日朕就讓邵熙把他二人放出來,停職查辦。”皇上說。
“皇帝啊,皇威不是靠刑罰或者關大牢才能彰顯的,以後萬不能如此衝動了,惹得朝廷動蕩。”太後撐著扶手想要起身,皇上趕忙上前來撫。
“你叫雨停了的時候,無論瓊兒醒了沒,都讓人把瓊兒移回毓秀宮,不能讓長公主在福寧殿養病。福寧殿,是皇上的住所。”太後說。
“是,母後。”皇上應聲。
皇上把內監宮女喊進來,老內監扶著太後。
“哀家本來想陪著瓊兒到她醒來,可惜年邁已高,實在熬不動,筋骨受不了啊。”太後說著說著眼眶中又有些濕潤,但奈何身體不允許。
如今大半夜,她被襲宮一事驚醒,又因瓊兒患難傷身,還與皇上論了政務耗費心神,現在是腿腳虛弱無力,不讓人扶著都不能自己行走了。
哀矣,悲矣。
她為何隻是一介女子,隻能在後宮蹉跎半生,枉費她飽讀經書,年輕時一身聰明才智滿腹經綸無處可施。
如今年老不堪,垂簾幕後,又怕言官筆墨喉舌說她獨裁專政,兒子身為皇帝不夠果斷沒有魄力,女兒冒死橫跨兩國回宮,生命垂危,自己卻是連個長夜都熬不住,還怎麽替先帝守好這大盛的江山。
伴隨幾聲電閃雷鳴,讓睡夢中的人都不禁蹙眉,心慌的氣息蔓延著。
京城籠罩在靜謐的夜色裏,沉靜得有些蕭瑟。
風雨已來,馬蹄聲脆。
濺起汙泥又濺落出大大小小的水坑。
宮門口有人駕急馬高喊,“開宮門!開宮門!”
身後有追殺的黑衣人不要命地衝向宮門口,勢要攔住那騎馬之人。
宮門樓上齊刷刷亮出羽劍,禁軍首領抬手一放,中氣十足地命令,“放箭——”
數箭齊發,猛然刺進了黑衣人的胸膛。
一口紅血噴灑在了宮門口,浸透了理事留下暗夜裏沉默的肅殺。
宮門打開,一隊侍衛衝出與黑衣人廝殺。
刀劍相撞,鏗鏗鏘鏘伴隨雨聲漸大,
大雨衝刷著斑駁的血跡。
雨夜裏,皇宮內燈火一盞盞亮起。
腿快的內官連滾帶爬地跑到福寧殿。
“陛下!陛下!”
守夜內監正要阻攔,那內官高喊,“有人在宮門口行刺!”
整個大殿燈火亮了起來,皇上披衣下床。
壽安殿裏,太後得知了此事,宮人們垂首候著。
太後娘娘穿衣坐於高座,仰頭望向殿外的方向,感歎道。
“這夜雨可起得真大。”
宮門口,兵刃相接,雨水落在反光的劍刃上,再濺起是已變得暗紅。
黑衣人一夥負傷撤退,兩隊人馬從宮門口跑出來去追。
馬蹄聲脆,踏碎了這夜雨的氣息。
宮門打開,跑出來一列人馬,將長槍架在騎馬人的脖頸上,那人氣力已盡,竟然直直滑了下來,摔在了宮門口的石地上。
睜眼長眠,死不瞑目。
一侍衛拽著馬繩拉進宮門內,禁軍首領衛蜀東在宮門內抱劍站著。
大雨在此時的聲音更加狂放,心裏不安的聲音越來越大。
走近馬匹,衛蜀東才看清。
那馬背上綁著一個垂危的女人。
長發散落,嘴唇蒼白,衣服襤褸。
但馬背上係著的鑲金玉牌讓他不可忽略。
皇室銘牌。
“左洋!”衛蜀東喊人。
“到!”左洋出列。
“你在此繼續守夜宮門,你們幾人,隨我帶著這女子麵聖。”衛蜀東吩咐。
“是!”
片刻之後,福寧殿門口跪了一排排內監,雨夜濕衣,水漬在殿門口流了一片。
“丁太醫不行,把黃太醫張太醫李太醫全叫過來!”皇上盛怒,摔碎了好幾個瓷瓶。
“不!把整個太醫院的人都都給朕叫來!”
“陛下,此刻事深夜,太醫們多……”一老內侍顫顫巍巍地說。
皇上抬腳將他踹倒在地。
“休沐的、睡覺的,還有什麽別的原因的,朕統統不管,把他們全叫來!”
“敬和長公主若有個長短,朕要你們都陪葬!”
皇上轉身又去了內屋。
床上躺著的女子,正是那馬背上綁著地女子。
此刻她體溫高地嚇人,嘴唇皸裂蒼白,臉色又青又紅,雙目緊閉,宮女在旁邊跪著喂水。
一口水都喝不進去。
見陛下又進來,丁太醫惶恐地一抹額頭上的冷汗。
跪著稟報,“臣已開了一副退熱養血和續命的方子,長公主殿下情況垂危,身上多處刀傷,又淋了雨,傷口潰爛,引起發熱。如果今夜之後能醒來,便是吉人天相,如果不能醒來,便……”
丁太醫說得身子都在顫抖,硬著頭皮稟報。
他在睡夢中被內監拽來,身上也是濕淋淋地狼狽不堪。
皇上一揮袖子,怒不可遏,雙眸中覆蓋了一層冷霜,“長公主若事醒不來,你也不必醒著了。”
一宮女在旁邊嚇得臉盆“咣當”一聲摔在地上,盆裏的水蔓延到皇上腳邊。
那宮女連忙跪地求饒,“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整個殿內其他人都是死一般的安寧。
皇上掀起眼皮看著這名宮女,神態嚴酷,“來人,把她給朕拖下去,什麽人也是能伺候長公主的!”
兩名內監上來將此女拖出。
此刻太後才扶著內監趕來。
“皇帝,皇帝!”太後垂老,扶著內監上台階險些被絆倒。
身後的宮女惶恐謹慎地盯著,生怕太後娘娘磕了摔了,她們可是擔待不起。
“母後。”皇上從裏屋出來扶住太後。
“可真是瓊兒?”太後素來莊嚴,此刻也是顫抖著聲線,珠黃的雙眼裏滿是不可置信。
陛下沉重地點頭。
太後眼淚直下,拉住皇上的袖子,“瓊兒現在是不是在裏麵?”聲音顫抖,仿佛綴著淚花。
說著便要往內殿走,皇上攔住太後,“母後可要做好準備,皇妹的情況不太可觀。”
太後心中更是泣淚。
這孩子打小就嬌弱,她膝下兒子一女,長子溺死於禦花池中,次子就是當今聖上。
但自古以來,先君王臣下,再母子親情,她與皇帝也不能像民間母子一樣讓她享受為母的感覺。
隻有宋瓊,她的幺女,當朝的敬和長公主。
她將瓊兒,打小捧在手心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舍不得她受半點苦,想要什麽她都想辦法給瓊兒找來。
她的瓊兒,是皇室公主,金枝玉葉,哪怕聯姻,別的公主都是送去塞外,送去蕃國,隻有她的女兒嫁的最好,送去了與大盛不相上下的慶國。
這些日子慶國老皇帝駕崩,朝廷因為是否要出兵瀚海吵得不可開交,她一邊想著這是一個收複瀚海的好時機,一邊又怕瓊兒受戰亂之苦,被慶國當作要挾受辱。
再加上言官總是上諫,說她垂簾幕後,把握朝政,不肯給皇上放權。
所以一直也並未出聲,隻等靜觀其變。
沒成想皇令還未下來,瓊兒竟然從那麽遠的慶國跑回了京城,這一路得受多少苦啊!
皇上扶著太後進入內殿,當太後看見床上那奄奄一息的人,不由驚呼出聲,“我的孩子啊!”
太後坐到床邊拉住宋瓊冰冷的手搓揉著,明明身體和腦袋熱得燙人,指尖卻是冰冰涼涼得嚇人。
宮女在一旁跪著給宋瓊擦臉,太後結果毛巾親自給宋瓊擦著額頭。
“我的孩子啊,怎麽瘦成這樣,都沒有人樣了,隻能看見皮包骨頭了。”說著抹了抹自己的眼淚。
悲切地說,“你以前可是最愛美了,像宮裏的蝴蝶一樣,怎麽現在受了這般的苦楚,慶國那麽遠,怎麽跑回來的啊!”
“這麽多傷,隔在你身上,就如同在母後身上割肉啊!”
太後哭得幾乎岔氣,皇上命宮女拿過太後手中的毛巾,將太後扶到床邊的長椅上。
“母後莫要憂思過甚,身體最重要啊!皇妹若是醒來,您卻病倒了,這該如何是好。”
宮女端著煎好的湯藥,端到床邊扶起宋瓊一口一口地喂著,卻一口都喂不下去。
太後看了更悲切了,問丁太醫話,“長公主喝不下藥,可有法子?”
丁太醫回話,“回稟太後娘娘,古有針法,針針入穴位,可正人氣血,續人姓命,臣鬥膽請允許向長公主行古法針灸之術。”
太後哀歎,“那便有勞太醫了,可以一試。”
“是。”丁太醫站起來,跪久了踉蹌一下,不敢怠慢,從自己的藥箱中取出針袋展開,一排排銀針在燭光下發亮反光,叫人心驚。
太後不忍再看下去,喚皇上。
“皇帝。”
“母後。”皇上應聲。
“哀家與你有話說。”太後扶著皇上站起來。
二人出了內殿。
遣散了眾人。
太後坐在長椅上,皇上站在她麵前。
“今夜外麵那些要闖宮的人可是來追殺瓊兒的?”太後冷聲問。
皇上點頭,“朕已經派人去查了,母後不必擔心。”
太後冷哼一聲,“如何能不憂心?瓊兒現在躺在內殿,生死未卜,你叫哀家如何能不憂心!”
太後重重拍了幾下扶手,皇上連忙勸說,“母後當心身體啊。”
太後咬著牙指著皇上,“這些日子,瀚海一事,我為避嫌,可有參手過朝廷?”
“並無。”皇上有些局促,正因為太後沒有表態,他才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抉擇。
“你可是皇上!要開戰還是要和平,一聲令下,誰人敢不從!這麽些日子都沒有處理好,才讓有心人利用了瓊兒!”太後的手用力地顫抖。
皇上有些局促,“母後息怒,皇妹也不一定是被人利用,說不定是自己覺得局勢不對跑了出來。”
太後一瞬間火冒心頭,將桌上的杯子怒摔在地上。
“這多麽明顯的局勢,皇帝你怎麽能說出這樣的假設!”
皇上垂首不敢說話。
“我問你,當今瀚海一事,分為幾派?”太後直問。
“首輔一派主張互市,議政大臣主張開戰。”皇上規規矩矩地回答,如同被老師考學的學生。
“那你傾向何派?”太後又問。
皇上不禁冷汗涔涔,“朕覺得,互市可利用貿易,開戰可收複瀚海。”
“皇帝,我是問你如何抉擇,而不是利弊之分。”
皇上拭汗,“請母後直言。”
太後歎氣,“互市是一時之利,每年也隻有旺季才能促進通商,但是穩妥。開戰趁此時機,可收複瀚海,但是缺乏正義之名。”
“現如今,瓊兒受了如此委屈,都被人追殺到宮門口了,我們若再求穩妥,便是孬種!”太後語氣俞說俞重。
皇上應聲,“母後說得是。”
“無論這幕後是誰對瓊兒痛下殺手,都必須是慶國。皇帝,你懂了嗎?”太後雖然年老,但眼神仍然銳利。
“母後是說,我們以慶國殘害敬和長公主,主動毀壞盟約為由,出兵瀚海。”皇上說。
太後點頭,“沒錯,此事無論哪個朝臣阻攔都不必理會,無論生諫死諫都隨他們去,欺淩我皇室宗人都到宮門口了,如此囂張行徑,怎能忍氣吞聲!”
皇上不明,“可是今夜襲宮之人,不一定是慶國之人,他們此時內亂,怎麽可能有閑心分出來殺害盟國公主?”
太後歎氣,“皇帝啊,來人當然不會是慶國之人,他們巴不得長公主留在慶國,若來日開戰,也能作為人質要挾我們。但我們的公主嫁了過去,他們卻並未護好,便是他們責任所失。今夜動靜那麽大,明早消息便會傳出京城,到時候我們若平平靜靜還能和慶國和氣地開展互市,讓別盟國以為,我們大盛的長公主就是一個隨便的擺設嗎!”
皇上頷首,“好,朕現在就召內閣進宮擬奏章。”
“等等。”太後又叫住皇上。
“母後還有何事?”
“皇帝,沈知蘊和顧晗書的案子,我看那些證據都是虛虛假假做不了數,至於從顧家捉住的罪犯,把她關入詔獄審查就好了。至於沈知蘊和顧晗書二人,停職查辦即可。一個是內閣次輔,一個是親王世子,把他二人全都關進詔獄,你是想誰來幹這二人的政務。”太後說。
“是,母後,明日朕就讓邵熙把他二人放出來,停職查辦。”皇上說。
“皇帝啊,皇威不是靠刑罰或者關大牢才能彰顯的,以後萬不能如此衝動了,惹得朝廷動蕩。”太後撐著扶手想要起身,皇上趕忙上前來撫。
“你叫雨停了的時候,無論瓊兒醒了沒,都讓人把瓊兒移回毓秀宮,不能讓長公主在福寧殿養病。福寧殿,是皇上的住所。”太後說。
“是,母後。”皇上應聲。
皇上把內監宮女喊進來,老內監扶著太後。
“哀家本來想陪著瓊兒到她醒來,可惜年邁已高,實在熬不動,筋骨受不了啊。”太後說著說著眼眶中又有些濕潤,但奈何身體不允許。
如今大半夜,她被襲宮一事驚醒,又因瓊兒患難傷身,還與皇上論了政務耗費心神,現在是腿腳虛弱無力,不讓人扶著都不能自己行走了。
哀矣,悲矣。
她為何隻是一介女子,隻能在後宮蹉跎半生,枉費她飽讀經書,年輕時一身聰明才智滿腹經綸無處可施。
如今年老不堪,垂簾幕後,又怕言官筆墨喉舌說她獨裁專政,兒子身為皇帝不夠果斷沒有魄力,女兒冒死橫跨兩國回宮,生命垂危,自己卻是連個長夜都熬不住,還怎麽替先帝守好這大盛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