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含元殿。
自從三年前迎接玄奘法師東歸之後,李世民就沒有再到這「含元殿」來過,而李承乾作為監國太子,平日裏也自有其處理朝政的地方。
偌大的一個「含元殿」,就如同被遺忘了一般,蟄伏在層層宮殿群之中,享受著自有的孤獨和寂寞。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
新年的第一天,本是該舉朝休沐的日子,相熟之人亦會走家串戶,對長輩或親友送上新年的祝福。
可是,今日這個新年伊始卻有些與眾不同,一大早,但凡在長安城中的文武百官,都齊集在大明宮內。
昨日皇家宗廟祭祀的事情,一夜之間就傳遍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那些沒能參與祭祀的官員,此時還在小聲地求證著事情的真實性。
陛下要傳位給晉王殿下了,大唐要迎來它的第三任君主了!
雖然時間走過了貞觀三十五年,事實上,李世民早在數年前就退位為太上皇了。
即便在李世民當皇帝那些年,也有大把的時間不曾臨朝理政,而是待在李治的晉王府裏。
當然,李世民並沒有因此而荒廢朝政,橫豎有諸位良相輔佐,更有一票武力和威望並重的絕世武將鎮守八方,大唐依然穩健地向前發展著。
「長孫大人,似乎沒有看到魏王殿下啊,這麽重要的場合,他不會不來了吧?」
時任吏部尚書的褚遂良,悄悄地湊近長孫無忌說道。
這位褚遂良也算是唐朝重臣了,出身河南褚氏,博學多才,精通文史。
隋末時期,追隨西秦霸王薛舉,擔任通事舍人。
歸順唐朝之後,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曆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如今更是身為吏部尚書,總攬大唐官員考評、晉升之事。
「褚大人,魏王殿下到底也是陛下的嫡子,前不久被勒令在府中閉門讀書,又是多病的身子,即便是沒來參加也不是什麽大驚小怪的事情。」
長孫無忌悠悠地說道。
對於今天這個日子,長孫無忌已經揣摩很久了,他早就料到會有這麽一天的。
但是,當這一天真正到來的時候,長孫無忌的心中還是有些五味雜陳。
他是地地道道的從龍之臣,同李世民自幼相識,風風雨雨幾十年都是一起過來的,更是將自己嫡親的妹妹許配給了李世民。
可以說,在這個世上,他長孫無忌才算是第一個看重李世民的人,覺得此人將來必成一番豐功偉業。
長孫無忌的政治眼光很準,這也讓他們長孫家族享譽了數十年,在整個貞觀朝也算是首屈一指。
可是,長孫無忌打一開始支持的人就是太子李承乾,不僅僅是親娘舅的關係,更是覺得李承乾如果上位,他自信可以再保長孫家數十年榮華富貴。
誰曾想事與願違,離開長安多少年的晉王李治,一回到長安竟然來了個翻天覆地的扭轉。
這個貌似從來就沒有出現在重臣眼中,也沒在大唐任何政治、軍事領域有所建樹的皇九子,卻突然成長到了任何人都無法撼動的地步。
李治自身的修為,「三聖母」的強大背景,晉王府那一杆人的戰力,讓長孫無忌就算是想做些什麽,都無從下手了。
數十年的謀劃,一朝落空,這幾年長孫無忌已經消沉了許多。
除了處理一些無關緊要的政務,倒是待在自己的趙國公府上,飴兒弄孫、養花垂釣、自得其樂。
長孫無忌也在人群中尋找,他倒不是在找魏王李泰,而是在找自己的長子長孫衝。
說起長孫衝,那可是他長孫家下一任的家主,如今四十來歲的年齡,一身修為已經超過了長
孫無忌,達到了「玄仙」初期。
如果拋開晉王府那幫人,長孫衝的確算是整個大唐都能夠數得著的天才人物,這些年在太子李承乾的手下做事,也逐漸穩重了許多。
可是,長孫無忌了解自己的兒子,他的心裏也有一絲不甘心。
倒不是長孫衝同李治有多大的矛盾,說起來也都是陳年往事了,當年李治不過才八九歲而已,就算是有些不快,也隻是一時意氣之爭罷了。
長孫衝相貌堂堂,文采武功也是一時之選,又有過硬的門路,本應該憑空雲鶴的,卻甘心追隨在李承乾麾下,做一些日常的瑣事。
雖然掛著東宮舍人的身份,卻更像是一個打雜的,什麽事都要替李承乾處理。
晉王李治回來之後,心灰意冷的長孫無忌,也曾想過給自家的長子換個位置,哪怕到六部甚至到地方鍛煉一下呢。
就算他長孫家沒有支持李治,單憑長孫衝自身的本事,將來在朝中的成就也不是差到哪裏。
......
「陛下駕到,百官拜迎——」
正在諸位臣工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時候,一聲高亢且嘹亮的聲音響起,久未露麵的老太監張阿難隆重登場了。
這些年來,因為李世民常駐晉王府,日常也多是在修行之中,反而對於皇家這些禮儀性的東西淡化了許多。
就拿這太監來講,將近二十年都沒新進過太監了,年老的被禮送出宮,就連宮女也是一樣。
這位太監總管張阿難,手下管理的人已經不足五十人,將近一半都算是他的徒弟,多數都是「築基」或「金丹」期的修為。
今日的張阿難看起來卻精神了很多,連頭發都由原來的滿頭銀發,變成了現在的黑白參半。
沒辦法,李世民將近二十年沒注意這些細節,李治壓根就不喜歡太監這個行業。
可惜,馬上李治就要走馬上任了,按規矩總得使用些太監的,索性他親自把老太監張阿難「改造」了一番。
原本資質不過中等之輩的張阿難,在李治十二品淨世白蓮的改造之下,愣是變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玄仙」中期的修為,也勉強能夠繼續擔任太監總管的職位,也算是李治從老爹那裏繼承的一項財產吧。
「臣等恭迎陛下——」
如此重要的場合,李世民卻沒有乘坐龍輦,反而是騎在一匹逍遙馬上,身後緊緊跟著晉王李治。
李治的一左一右,卻是羅通和秦懷玉二人,至於魯托羅、因陀羅、小白龍、白羆等人,反而留在了晉王府上。
即便眾人都知道,今日將是李治登基之日,這些人卻更願意作為李治的「家臣」,而不會在大唐任職。
「哈哈哈,走,隨朕一起到‘含元殿去——」
來到眾臣麵前,李世民竟然甩蹬離鞍下馬,自有內侍將馬匹接過去。
李世民一手一個,把站在最前邊的房玄齡和李靖攙扶了起來,居然手拉手就要往裏走。
「陛下,老臣雖然年邁,卻還是能自己走得動的。」
房玄齡使勁拽了拽,也沒能將自己的手抽回來。
「哈哈哈,玄齡啊,當年文王年邁,尚且背著薑子牙走了八百零八步,如今朕卻有著‘玄仙境界,難道還不能扶著你走進‘含元殿嗎?」
說這話的時候,李世民鄭重其事地望著房玄齡的眼睛。
要說這房玄齡,還真是見老了,今年已經八十三歲高齡。
關鍵是,如今的大唐幾乎人人都在修煉,這位卻似乎隻對處理朝政感興趣?
如果
不是李世民時常從晉王府拿些好東西賜給他,八十三歲的年齡,都未必能有這麽矍鑠的精神頭。
「陛下,老臣怎敢與薑太公相提並論,能夠遇到陛下,為我大唐盡忠職守數十年,老臣死而無憾啊——」
文臣好名,就算是房玄齡如何大公無私,如何剛正不阿,一個薑太公的類比,還是讓老頭子興奮不已。
「房相,這裏有兩枚‘火棗,也算是難得之物,就送給您和房夫人了,當能增加兩百年壽元。」
這時候,李治從一旁走了過來,手中拿著一個精美的小盒子,悄悄地遞給了房玄齡。
對於房玄齡,李治也欽佩的很,無論是真正的曆史上,還是現在這個世界中。
說起這「火棗」,不得不提到李治那頑劣的兒子沉香。
自從李治蘇醒之後,自然是要同楊嬋她們住在一起的,還時不時會把小沉香給提溜過來,美其名曰培養父子感情。
可是,小沉香就像跟李治犯衝一般,就不喜歡跟他老爹待在一起,一個沒瞧見,就又跑到「山河社稷圖」中去了。
強如李治,也不敢輕易追過去,別說他能不能對付裏邊那些陣法,如果進去出不來,豈不被自己媳婦兒笑話了?
而沉香這小子則不然,進入「山河社稷圖」中,就像到了自己家一般,不是楊嬋喊破了喉嚨,這小子都不帶出來的。
這「火棗」,自然就是這小子從「山河社稷圖」中「順」出來的。
一開始,可把「三聖母」楊嬋給嚇住了,她自然知道這裏邊是有「火棗」的,那可是師尊培育的三株「火棗」樹,每個樹上也不過才結了九顆「火棗」而已。
連她這個嫡傳的弟子都不敢亂動,沉香這小子竟然一口氣,將已經成熟的「火棗」摘了十三顆下來。
等楊嬋和李治發現的時候,小家夥手中已經隻剩下四顆了,自然是要被沒收的,還嚴令沉香千萬不可再對剩下的「火棗」下手。
九顆「火棗」下肚,沉香也沒什麽異常,無非是莫名地掌握了控火之術,更是長出了「三頭六臂」。
同時,境界也一舉突破到了「玄仙」初期,楊嬋再想捉住他,卻要麻煩一些。
被李治打劫來的六枚「火棗」,李世民和長孫無垢各自服用了一枚,在李治的引導之下,隻是增加一些修為和壽元而已。
而剩下這最後兩枚「火棗」,在今天這個場合送給房玄齡,卻是長孫無垢提出來的建議。
房玄齡於大唐勞苦功高,即便是李治接掌大唐之後,恐怕依然需要這位房相從旁輔佐。
「老臣多謝陛下,多謝晉王殿下——」
房玄齡也算是一個純臣,不曾站隊任何一名皇子,不過他對於李治,卻是由衷的佩服,數月前的月夜誅魔,老房可是親眼目睹啊。
......
「諸位臣工,三十五年前,朕從先皇手中繼承大統,數十年兢兢業業、如履薄冰,一心想帶我大唐走向人族的輝煌。」
「三十五年貞觀朝,賴諸位臣工的傾力輔佐,內安黎庶、外服蠻夷,也算對得起先皇的重托了。」
「可如今,魔族肆虐我大唐,億兆百姓仍然飽受著魔族的奴役和殺戮,朕有心殺魔、無力回天啊。」
「幸有皇九子李治,習得曠世之神通,威達天庭地府,又在數月之前,幾乎全殲進犯長安之魔族。」
「為大唐安危計,為人族福祉計,為三界蒼生計,朕今日傳位於皇九子李治,為我大唐第三代君主,百官共賀——」
宏偉壯觀的「含元殿」,李世民全程都沒有坐在龍椅之上,而是站立在那裏,凜凜身軀、滔滔不絕、振聾發聵
。
「傳位、授璽、賜服——」
緊接著,又是老太監張阿難的聲音。
「陛下聖明,大唐萬歲——」
這個場麵,比起昨日的宗廟祭祀更大的多,文武眾臣更是增加了兩倍不止。
「且慢——」
「啊——」
「啊——」
老太監指揮著幾名小太監,將李治引到「含元殿」一旁的偏殿去更換皇袍,自己卻親自雙手捧著「傳國玉璽」伺候在李世民身側。
值得一提的是,李治沒有選擇大唐最為高貴的「大裘冕」,他覺得那套玩意太過複雜了,光穿戴起來,恐怕都要花費兩刻鍾時間。
倒是現在他身上這套「袞冕」,更加符合他的審美標準,
「袞冕,金飾,垂白珠十二旒,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黈纊充耳,玉簪導。
玄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領為升龍,織成為之也。
各為六等,龍、山以下,每章一行,十二。白紗中單,黼領,青褾、襈、裾,黻。繡龍、山、火三章,餘同上。
革帶、大帶、劍、佩、綬與上同。舄加金飾。」
好吧,似乎也挺麻煩的。
張阿難的聲音剛落不久,從「大明宮」外飛來一人,一聲高喝,緊接著就有數名守衛宮闈的侍衛被來人給分屍了。
「護駕——」
看到有人闖宮,張阿難本能地大喊一聲,同時縱身擋在了李世民的麵前。
「哈哈,阿難啊,就你這修為還來護衛朕啊?也真難為你了,朕倒要看看,是何人如此大膽——」
聽到方才的聲音,李世民的眉頭一皺,他卻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判斷是真的。
輪不到「含元殿」中的文武伸手呢,本就守在大殿門口的羅通和秦懷玉,一左一右將「含元殿」的殿門護得嚴嚴實實的。
「哼,兩個小輩,還不與本王閃開了,難道你們也想找死嗎?——」
來人也沒有攜帶兵刃,隻是一雙手如同鷹隼的利爪一般,十個手指都向裏摳摳著,滴滴答答直往下淌血。
當然,這並不是他本人的血,而是一路衝殺進來,死在他手下那些侍衛們的血。
「你是......魏王殿下?——」
看清楚了來人的樣貌,秦懷玉還是猶豫了一番,最後試探的問道。
這聲音倒是魏王李泰的聲音,而且此人也自稱本王,可是,這身形怎麽差別這麽大,臉上原本厚厚的肥肉也消失不見了。
「哈哈哈,正是本王,你們是羅通和秦懷玉吧?看在你們兩個也算是忠良之後的份上,給本王閃退一旁,否則要了爾等的狗命——」
這李泰,就像發了瘋一般,麵目猙獰、血貫瞳仁,似乎羅通和秦懷玉若不閃開,他隨時就準備將此二人變成兩具屍體。
「老四,你這是在做什麽?今日乃是父皇傳位給雉奴的日子,滿朝文武在此,容不得你在此撒野——」
不知何時,太子李承乾已經來到了「含元殿」外。
魏王李泰那麽大的聲音,大殿中的人想聽不到都難,別人聽到來的是魏王李泰,都有些抹不開出麵,李承乾隻好無奈地站了出來。
非常時期,他這個做大哥的不出麵,難道還真要他父皇親自出來嗎?
「太子?大哥?李承乾?哈哈哈,你這個窩囊廢,自己當了幾十年的太子,今日都要被小九給奪了皇位了,你居然還好意思前來訓斥於我?」
魏王李泰,還真是大變了氣質。
原本的長
相也算是中上之人,隻是那三百多斤的體重,讓他整個人都失去了應有的風采。
如今模樣改變的不多,隻是體重生生被減掉了一半,整個人就顯得英氣、偉岸了許多。
「老四,正如父皇所說,如今魔族肆虐,我大唐多半數的江山都淪陷於魔族之手,隻有雉奴才能力挽狂瀾。」
「如果在太平盛世之時,你我二人承繼大統,或許還能夠延綿大唐國祚,可如今的局麵,卻遠不是你我能夠掌控的了的。」
既然心中已經完全放下,李承乾倒是沒有什麽可顧忌,心中是怎樣想的,就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在「含元殿」門口大聲說了出來。
「說得好!承乾,你也別攔著他,讓青雀那個畜生給朕滾進來——」
「含元殿」門口發生的事情,高高在上的李世民自然看得清清楚楚,也聽得明明白白。
出現今日這樣的場景,是他這個身為帝王的老爹最不願意看到的。
需知,今日是「含元殿」,而三十五年前,那可是「玄武門」啊。
「陛下,老奴看魏王殿下有些不對勁,那一身氣勢似乎不在晉王殿下之下,您就這樣讓他進來......」
老太監張阿難,依然護在李世民的身前。
他也瞧的明明白白的,就算他的修為境界在李世民之下,卻仍然願意用自己的身軀去護衛自己的主子。
「哼,他修為了得又如何,難道他青雀還敢當麵弑君不成?——」
李世民當然也感覺到了魏王李泰的不同尋常,才幾個月沒見,此子怎會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
就在數日之前,李世民其實還接到過「麗競門」送來的密報,說魏王李泰在魏王府中大發雷霆,不僅推倒了多處宮殿,更是殘殺了為數不少的客卿和下人。
這樣的事情,若是放在平時,少不了李世民會派人去嗬斥一番,禦史台那一關都不好過。
可是,如今魏王李泰已經被勒令閉門思過了,隻要他自己不跑出來搞事情,李世民輕易是不想再去為難這個兒子的。
李世民自己都說不清為什麽,從內心深處就想護著這個老四,卻又知道他是一個誌大才疏之人。
若在太平年月,李世民富有四海寵著他倒也沒什麽,可如今這局麵,不要說是李泰,就算是李世民他自己,都沒有什麽把握能夠力挽狂瀾。
......
「兒臣李泰給父皇問安——」
李世民都發話了,李承乾自然不好再阻攔李泰。
不過,他和羅通、秦懷玉一樣,緊緊地跟在李泰的身後。
等快走到金階之時,李承乾還緊走幾步,搶在了李泰和自家父皇的中間位置。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李承乾那也是有過「奪嫡」經曆的人,他心中很是明白,為了能夠坐上那個位置,一旦欲望迷失了心神,親情有時候還真就不算什麽。
「問安?青雀啊,朕記得下旨讓你閉門思過,今日卻為何要來到此處啊?」
看著眼前大變樣的李泰,李世民的心莫名地還是軟了下來,選擇性地略去李泰擅闖宮闈,殘殺侍衛的事實。
「父皇,兒臣本來遵守父皇旨意,在府中閉門讀書,並祈禱上天保佑父皇、母後千秋安泰。」
「卻聽下人們說,老九雉奴欲在今日奪了太子哥哥的皇位,如此不尊倫常、有損大唐之事,青雀就算是再無能,也絕不答應。」
看到站在金階之上不怒自威的李世民,多年來的積威,讓魏王李泰莫名地有些膽怯。
不過,一想到自己如今有了「太乙金仙」的修為,難道還不能奮力一搏嗎?
沒錯,數日之前,魏王李泰一狠心,服下了武娘子留下的那枚「無上佛丹」,頓時整個人就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那種蝕骨裂皮的感覺,整整折磨了李泰一個多時辰。
呐喊、翻滾、狂暴、殺戮......
整個魏王府都被李泰折騰的不像樣了。
等他無法再從「無上佛丹」中吸納能量之時,才漸漸平息了下來,李泰的境界就直接躥升到了「太乙金仙」中期。
甚至李泰都覺得,這應該遠不是他的極限,因為在他的「丹田」之中,尚有一小半的「無上佛丹」殘存。
李泰的感覺沒有錯,隻是他沒想到的是,在剩下的一小半「無上佛丹」之中,不僅僅蘊含著能量,更有著當年那位絕世大妖的一縷殘念。
可惜,李泰此時的修為是飆升了上去,可他的肉身卻太過孱弱了,遠遠無法滿足這位大妖複活的需求,他也隻能繼續隱忍著。
「青雀,這大唐的皇位是朕的,更是滿朝臣工和天下百姓的。朕如今要將它傳給雉奴,這不僅僅是朕的決定,更是眾臣所望、百姓所望,你待如何?——」
不知何時,李世民的手中竟然多了一把寶劍——「龍泉劍」?
這把寶劍,原名叫做「七星龍淵劍」,為了避老爹的諱,到了李世民手中就更名為「龍泉劍」。
李世民自己也說不清楚,這把寶劍是從哪裏來的,自從他從軍之後,就一直跟在他的身邊,直到登基為帝,才被奉在宗廟。
不想,昨日大祭拜之時被李治看到了,告知老爹這可是一把後天高階靈寶啊,擺放在宗廟太浪費了。
於是乎,李世民就又把這把久違的「龍泉劍」給拿了回來。
「父皇,皇家傳位,立嫡立長,如今有太子大哥在此,亦嫡亦長,且監國多年未曾有過疏漏之處。」
「父皇如果執意將皇位傳給小九,不說文武百官會如何、天下百姓會如何,單單我李泰就不服。」
「您不是想掃除魔族,還我大唐朗朗乾坤嗎?憑什麽就隻有小九可以,我李泰照樣也可以做到——」
看著李世民手中的「龍泉劍」,李泰卻更加的「興奮」,雙瞳之中再次泛起兩團烈焰。
「哈哈哈,倒是朕小看了你。你李泰名為你大哥力爭皇位,卻也難掩你自己的野心啊。」
「青雀,你的確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可惜,你太過心胸狹窄了。若雉奴為帝,你等兄弟隻要不犯十惡不赦之事,自然能夠保得一世榮華。」
「若你青雀為帝,恐怕朕這些子嗣,未必能留下幾個吧?罷手吧,今日是雉奴登基之日,朕希望你能夠像你大哥、三哥那樣,安心輔佐雉奴,否則,朕寧願替雉奴做一次惡人——」
這些年遠離朝政,倒是讓李世民將自己的諸多兒女看得更清楚一些。
長子李承乾,三子李恪,四子李泰,這三人若放在穩固且太平的朝代,絕對都可以成為守成之君。
而九子李治,卻有著其他皇子都不曾有的睿智、胸懷、眼界和霸氣,就算是自詡「天可汗」的李世民,都覺得幸虧這是自己的兒子啊!
三十五年前,李世民或許更多的是為了自保,或者為了去爭奪那個位置,殺兄弑弟。
他卻用三十五年的「貞觀盛世」,來為那場殺戮做注腳。
如今,自己要將皇位傳給眾望所歸的皇九子李治,如果青雀真敢就此放肆,李世民不惜再舉屠刀。
可是,虎毒不食子啊,「龍泉劍」飲過無數敵手的鮮血,難道今日真的要揮向自己的兒子嗎?
「哈哈哈——好,父皇,您是四海敬仰的‘天可汗,為了那個位置
,您殺的人還少嗎?」
「聽人說小九曾經說過一句話,‘曆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父皇,希望您不要怪罪青雀。」
突然,站在金階之下的李泰,一雙瞳孔再次跳動起兩團駭人的火焰,麵目變得猙獰了起來,一雙利爪從袖子中探了出去,直奔金階上的李世民而去。
這是真要弑君,還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啊?
「爾敢——」
「護駕——」
雖然距離很近,李泰的發難又迅捷無比,可惜,當他一踏入「含元殿」中,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先是李承乾雙掌一措,一左一右直接攻向李泰的側翼,想來一個「圍魏救趙」。
李承乾也看出來了,自己恐怕遠遠不是此時李泰的對手,卻也想拖延一刻,好在九郎就在旁邊的偏殿,應當很快就能過來。
李泰的身後,羅通和秦懷玉,早就準備著呢。
可惜,進「含元殿」他們兩個是不能攜帶兵刃的,就算能夠直接召喚出來,在這種場合使用兵刃,總是於理不合。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局限,如果換做李治,卻永遠不會這樣想。
「轟——」
李承乾的雙掌打在了李泰的身上,分毫未傷,甚至連李泰向前的趨勢都沒受到一絲影響。
羅通和秦懷玉二人,總還是慢了一步,倒是站在武將之首的李靖,輕飄飄一掌影響了李泰攻擊的方向。
可是,真正與李泰對上一掌的,卻是護在李世民身前的老太監張阿難。
「你是何人?——」
老太監張阿難,居然一掌將「太乙金仙」中期的李泰給震了回來?
法力受損、氣海浮動,連一雙手臂都疼痛不已,李泰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方才與自己對掌的,竟然真是這老太監?
「你又是何人?——」
這個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一道身影憑空從老太監張阿難的身後轉了出來。
不是晉王李治,又是何人?
「晉王......不、不,陛下,您下次能不能別拿老奴來做筏子啊?您倒是沒事,老奴這身子骨可受不了啊......」
原來,李治早就到了,就憑他的修為和神通,李泰還在「大明宮」外他就感覺到了。
隻是,今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有些事情,還是要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處理的好。
就算李治個人再厲害,既有父皇的賞識,又有軍政兩屆的重臣擁護,可別忘了,太子李承乾那可是實實在在監國多年啊。
就算是魏王李泰,比他李治在朝中的人脈和根基都要深很多。
如果單憑武力去壓服眾人,就算是他李治坐上了那個位置,難道說,也需要他花費數十年的時間,去抹平今日所行之事的影響嗎?
「玄武門政變」,殷鑒不遠啊。
李治早已來到了「含元殿」中,隻是他隱匿著身形,滿朝文武的眾生相盡數落在他的眼中。
父皇內心的矛盾,對親子的愛好及殺伐決斷,李治看在眼裏。
大哥李承乾的顧全大局,護衛君父的決心和舉動,李治也看在眼裏。
倒是眼前的魏王李泰,讓李治「大開眼界」。
「太乙金仙」中期,滿滿的佛氣,卻又夾雜著濃烈的妖氣,居然是佛妖雙修之人?
「哈哈哈,李治,小九!既然大哥不要這皇位,父皇又執意讓你來坐這皇位,你可敢跟本王在這‘含元殿上一絕高下?——」
看到現身的是李治,李泰滿腔的怒火,似乎都忘了剛才受到的教
訓。
不是他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而是此時的李治,儼然皇袍在身,隱隱有著帝皇之氣。
「雉奴,既然青雀要同你一戰,你就滿足他吧。朕不知道他從何處得來這身邪功,你......」
沒等李治答複呢,一旁的李世民卻替他做出了決定,隻是那欲言又止的樣子,讓李治看著莫名的心疼。
「父皇,四哥隻是一時想不開而已,您不用擔心也不必傷心。說來兒臣常年不在家,倒是很多年宮內的大比都沒能參加。」
「今日也是新年的第一天,當著父王、大哥和文武百官的麵,兒子就同四哥切磋一番,算是彌補一下那些年兒臣的缺席吧。」
李治伸手輕輕地攏了攏李世民的後背,示意他自己知道該怎麽做,並給了金階之下的大哥李承乾一個放心的眼神。
「哈哈哈,好,李治,如果今日你能夠當眾贏了本王,本王將不再阻止你登基;如果你不是本王的對手,哼,還請父皇另選賢能吧。」
看到李治竟然真的答應了自己的要求,魏王李泰頓時心花怒放,閃身形出了大殿,縱身來到「含元殿」之上。
「雉奴,哎......」
到了這個時候,李世民知道再多說已是無益。
看著李治和眾文武出了「含元殿」,而他李世民卻一屁股跌坐在龍椅之上。
九五之尊,麵南背北,何等威風,何等淒涼?
自從三年前迎接玄奘法師東歸之後,李世民就沒有再到這「含元殿」來過,而李承乾作為監國太子,平日裏也自有其處理朝政的地方。
偌大的一個「含元殿」,就如同被遺忘了一般,蟄伏在層層宮殿群之中,享受著自有的孤獨和寂寞。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
新年的第一天,本是該舉朝休沐的日子,相熟之人亦會走家串戶,對長輩或親友送上新年的祝福。
可是,今日這個新年伊始卻有些與眾不同,一大早,但凡在長安城中的文武百官,都齊集在大明宮內。
昨日皇家宗廟祭祀的事情,一夜之間就傳遍了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那些沒能參與祭祀的官員,此時還在小聲地求證著事情的真實性。
陛下要傳位給晉王殿下了,大唐要迎來它的第三任君主了!
雖然時間走過了貞觀三十五年,事實上,李世民早在數年前就退位為太上皇了。
即便在李世民當皇帝那些年,也有大把的時間不曾臨朝理政,而是待在李治的晉王府裏。
當然,李世民並沒有因此而荒廢朝政,橫豎有諸位良相輔佐,更有一票武力和威望並重的絕世武將鎮守八方,大唐依然穩健地向前發展著。
「長孫大人,似乎沒有看到魏王殿下啊,這麽重要的場合,他不會不來了吧?」
時任吏部尚書的褚遂良,悄悄地湊近長孫無忌說道。
這位褚遂良也算是唐朝重臣了,出身河南褚氏,博學多才,精通文史。
隋末時期,追隨西秦霸王薛舉,擔任通事舍人。
歸順唐朝之後,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曆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如今更是身為吏部尚書,總攬大唐官員考評、晉升之事。
「褚大人,魏王殿下到底也是陛下的嫡子,前不久被勒令在府中閉門讀書,又是多病的身子,即便是沒來參加也不是什麽大驚小怪的事情。」
長孫無忌悠悠地說道。
對於今天這個日子,長孫無忌已經揣摩很久了,他早就料到會有這麽一天的。
但是,當這一天真正到來的時候,長孫無忌的心中還是有些五味雜陳。
他是地地道道的從龍之臣,同李世民自幼相識,風風雨雨幾十年都是一起過來的,更是將自己嫡親的妹妹許配給了李世民。
可以說,在這個世上,他長孫無忌才算是第一個看重李世民的人,覺得此人將來必成一番豐功偉業。
長孫無忌的政治眼光很準,這也讓他們長孫家族享譽了數十年,在整個貞觀朝也算是首屈一指。
可是,長孫無忌打一開始支持的人就是太子李承乾,不僅僅是親娘舅的關係,更是覺得李承乾如果上位,他自信可以再保長孫家數十年榮華富貴。
誰曾想事與願違,離開長安多少年的晉王李治,一回到長安竟然來了個翻天覆地的扭轉。
這個貌似從來就沒有出現在重臣眼中,也沒在大唐任何政治、軍事領域有所建樹的皇九子,卻突然成長到了任何人都無法撼動的地步。
李治自身的修為,「三聖母」的強大背景,晉王府那一杆人的戰力,讓長孫無忌就算是想做些什麽,都無從下手了。
數十年的謀劃,一朝落空,這幾年長孫無忌已經消沉了許多。
除了處理一些無關緊要的政務,倒是待在自己的趙國公府上,飴兒弄孫、養花垂釣、自得其樂。
長孫無忌也在人群中尋找,他倒不是在找魏王李泰,而是在找自己的長子長孫衝。
說起長孫衝,那可是他長孫家下一任的家主,如今四十來歲的年齡,一身修為已經超過了長
孫無忌,達到了「玄仙」初期。
如果拋開晉王府那幫人,長孫衝的確算是整個大唐都能夠數得著的天才人物,這些年在太子李承乾的手下做事,也逐漸穩重了許多。
可是,長孫無忌了解自己的兒子,他的心裏也有一絲不甘心。
倒不是長孫衝同李治有多大的矛盾,說起來也都是陳年往事了,當年李治不過才八九歲而已,就算是有些不快,也隻是一時意氣之爭罷了。
長孫衝相貌堂堂,文采武功也是一時之選,又有過硬的門路,本應該憑空雲鶴的,卻甘心追隨在李承乾麾下,做一些日常的瑣事。
雖然掛著東宮舍人的身份,卻更像是一個打雜的,什麽事都要替李承乾處理。
晉王李治回來之後,心灰意冷的長孫無忌,也曾想過給自家的長子換個位置,哪怕到六部甚至到地方鍛煉一下呢。
就算他長孫家沒有支持李治,單憑長孫衝自身的本事,將來在朝中的成就也不是差到哪裏。
......
「陛下駕到,百官拜迎——」
正在諸位臣工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時候,一聲高亢且嘹亮的聲音響起,久未露麵的老太監張阿難隆重登場了。
這些年來,因為李世民常駐晉王府,日常也多是在修行之中,反而對於皇家這些禮儀性的東西淡化了許多。
就拿這太監來講,將近二十年都沒新進過太監了,年老的被禮送出宮,就連宮女也是一樣。
這位太監總管張阿難,手下管理的人已經不足五十人,將近一半都算是他的徒弟,多數都是「築基」或「金丹」期的修為。
今日的張阿難看起來卻精神了很多,連頭發都由原來的滿頭銀發,變成了現在的黑白參半。
沒辦法,李世民將近二十年沒注意這些細節,李治壓根就不喜歡太監這個行業。
可惜,馬上李治就要走馬上任了,按規矩總得使用些太監的,索性他親自把老太監張阿難「改造」了一番。
原本資質不過中等之輩的張阿難,在李治十二品淨世白蓮的改造之下,愣是變成了現在這個模樣。
「玄仙」中期的修為,也勉強能夠繼續擔任太監總管的職位,也算是李治從老爹那裏繼承的一項財產吧。
「臣等恭迎陛下——」
如此重要的場合,李世民卻沒有乘坐龍輦,反而是騎在一匹逍遙馬上,身後緊緊跟著晉王李治。
李治的一左一右,卻是羅通和秦懷玉二人,至於魯托羅、因陀羅、小白龍、白羆等人,反而留在了晉王府上。
即便眾人都知道,今日將是李治登基之日,這些人卻更願意作為李治的「家臣」,而不會在大唐任職。
「哈哈哈,走,隨朕一起到‘含元殿去——」
來到眾臣麵前,李世民竟然甩蹬離鞍下馬,自有內侍將馬匹接過去。
李世民一手一個,把站在最前邊的房玄齡和李靖攙扶了起來,居然手拉手就要往裏走。
「陛下,老臣雖然年邁,卻還是能自己走得動的。」
房玄齡使勁拽了拽,也沒能將自己的手抽回來。
「哈哈哈,玄齡啊,當年文王年邁,尚且背著薑子牙走了八百零八步,如今朕卻有著‘玄仙境界,難道還不能扶著你走進‘含元殿嗎?」
說這話的時候,李世民鄭重其事地望著房玄齡的眼睛。
要說這房玄齡,還真是見老了,今年已經八十三歲高齡。
關鍵是,如今的大唐幾乎人人都在修煉,這位卻似乎隻對處理朝政感興趣?
如果
不是李世民時常從晉王府拿些好東西賜給他,八十三歲的年齡,都未必能有這麽矍鑠的精神頭。
「陛下,老臣怎敢與薑太公相提並論,能夠遇到陛下,為我大唐盡忠職守數十年,老臣死而無憾啊——」
文臣好名,就算是房玄齡如何大公無私,如何剛正不阿,一個薑太公的類比,還是讓老頭子興奮不已。
「房相,這裏有兩枚‘火棗,也算是難得之物,就送給您和房夫人了,當能增加兩百年壽元。」
這時候,李治從一旁走了過來,手中拿著一個精美的小盒子,悄悄地遞給了房玄齡。
對於房玄齡,李治也欽佩的很,無論是真正的曆史上,還是現在這個世界中。
說起這「火棗」,不得不提到李治那頑劣的兒子沉香。
自從李治蘇醒之後,自然是要同楊嬋她們住在一起的,還時不時會把小沉香給提溜過來,美其名曰培養父子感情。
可是,小沉香就像跟李治犯衝一般,就不喜歡跟他老爹待在一起,一個沒瞧見,就又跑到「山河社稷圖」中去了。
強如李治,也不敢輕易追過去,別說他能不能對付裏邊那些陣法,如果進去出不來,豈不被自己媳婦兒笑話了?
而沉香這小子則不然,進入「山河社稷圖」中,就像到了自己家一般,不是楊嬋喊破了喉嚨,這小子都不帶出來的。
這「火棗」,自然就是這小子從「山河社稷圖」中「順」出來的。
一開始,可把「三聖母」楊嬋給嚇住了,她自然知道這裏邊是有「火棗」的,那可是師尊培育的三株「火棗」樹,每個樹上也不過才結了九顆「火棗」而已。
連她這個嫡傳的弟子都不敢亂動,沉香這小子竟然一口氣,將已經成熟的「火棗」摘了十三顆下來。
等楊嬋和李治發現的時候,小家夥手中已經隻剩下四顆了,自然是要被沒收的,還嚴令沉香千萬不可再對剩下的「火棗」下手。
九顆「火棗」下肚,沉香也沒什麽異常,無非是莫名地掌握了控火之術,更是長出了「三頭六臂」。
同時,境界也一舉突破到了「玄仙」初期,楊嬋再想捉住他,卻要麻煩一些。
被李治打劫來的六枚「火棗」,李世民和長孫無垢各自服用了一枚,在李治的引導之下,隻是增加一些修為和壽元而已。
而剩下這最後兩枚「火棗」,在今天這個場合送給房玄齡,卻是長孫無垢提出來的建議。
房玄齡於大唐勞苦功高,即便是李治接掌大唐之後,恐怕依然需要這位房相從旁輔佐。
「老臣多謝陛下,多謝晉王殿下——」
房玄齡也算是一個純臣,不曾站隊任何一名皇子,不過他對於李治,卻是由衷的佩服,數月前的月夜誅魔,老房可是親眼目睹啊。
......
「諸位臣工,三十五年前,朕從先皇手中繼承大統,數十年兢兢業業、如履薄冰,一心想帶我大唐走向人族的輝煌。」
「三十五年貞觀朝,賴諸位臣工的傾力輔佐,內安黎庶、外服蠻夷,也算對得起先皇的重托了。」
「可如今,魔族肆虐我大唐,億兆百姓仍然飽受著魔族的奴役和殺戮,朕有心殺魔、無力回天啊。」
「幸有皇九子李治,習得曠世之神通,威達天庭地府,又在數月之前,幾乎全殲進犯長安之魔族。」
「為大唐安危計,為人族福祉計,為三界蒼生計,朕今日傳位於皇九子李治,為我大唐第三代君主,百官共賀——」
宏偉壯觀的「含元殿」,李世民全程都沒有坐在龍椅之上,而是站立在那裏,凜凜身軀、滔滔不絕、振聾發聵
。
「傳位、授璽、賜服——」
緊接著,又是老太監張阿難的聲音。
「陛下聖明,大唐萬歲——」
這個場麵,比起昨日的宗廟祭祀更大的多,文武眾臣更是增加了兩倍不止。
「且慢——」
「啊——」
「啊——」
老太監指揮著幾名小太監,將李治引到「含元殿」一旁的偏殿去更換皇袍,自己卻親自雙手捧著「傳國玉璽」伺候在李世民身側。
值得一提的是,李治沒有選擇大唐最為高貴的「大裘冕」,他覺得那套玩意太過複雜了,光穿戴起來,恐怕都要花費兩刻鍾時間。
倒是現在他身上這套「袞冕」,更加符合他的審美標準,
「袞冕,金飾,垂白珠十二旒,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黈纊充耳,玉簪導。
玄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領為升龍,織成為之也。
各為六等,龍、山以下,每章一行,十二。白紗中單,黼領,青褾、襈、裾,黻。繡龍、山、火三章,餘同上。
革帶、大帶、劍、佩、綬與上同。舄加金飾。」
好吧,似乎也挺麻煩的。
張阿難的聲音剛落不久,從「大明宮」外飛來一人,一聲高喝,緊接著就有數名守衛宮闈的侍衛被來人給分屍了。
「護駕——」
看到有人闖宮,張阿難本能地大喊一聲,同時縱身擋在了李世民的麵前。
「哈哈,阿難啊,就你這修為還來護衛朕啊?也真難為你了,朕倒要看看,是何人如此大膽——」
聽到方才的聲音,李世民的眉頭一皺,他卻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判斷是真的。
輪不到「含元殿」中的文武伸手呢,本就守在大殿門口的羅通和秦懷玉,一左一右將「含元殿」的殿門護得嚴嚴實實的。
「哼,兩個小輩,還不與本王閃開了,難道你們也想找死嗎?——」
來人也沒有攜帶兵刃,隻是一雙手如同鷹隼的利爪一般,十個手指都向裏摳摳著,滴滴答答直往下淌血。
當然,這並不是他本人的血,而是一路衝殺進來,死在他手下那些侍衛們的血。
「你是......魏王殿下?——」
看清楚了來人的樣貌,秦懷玉還是猶豫了一番,最後試探的問道。
這聲音倒是魏王李泰的聲音,而且此人也自稱本王,可是,這身形怎麽差別這麽大,臉上原本厚厚的肥肉也消失不見了。
「哈哈哈,正是本王,你們是羅通和秦懷玉吧?看在你們兩個也算是忠良之後的份上,給本王閃退一旁,否則要了爾等的狗命——」
這李泰,就像發了瘋一般,麵目猙獰、血貫瞳仁,似乎羅通和秦懷玉若不閃開,他隨時就準備將此二人變成兩具屍體。
「老四,你這是在做什麽?今日乃是父皇傳位給雉奴的日子,滿朝文武在此,容不得你在此撒野——」
不知何時,太子李承乾已經來到了「含元殿」外。
魏王李泰那麽大的聲音,大殿中的人想聽不到都難,別人聽到來的是魏王李泰,都有些抹不開出麵,李承乾隻好無奈地站了出來。
非常時期,他這個做大哥的不出麵,難道還真要他父皇親自出來嗎?
「太子?大哥?李承乾?哈哈哈,你這個窩囊廢,自己當了幾十年的太子,今日都要被小九給奪了皇位了,你居然還好意思前來訓斥於我?」
魏王李泰,還真是大變了氣質。
原本的長
相也算是中上之人,隻是那三百多斤的體重,讓他整個人都失去了應有的風采。
如今模樣改變的不多,隻是體重生生被減掉了一半,整個人就顯得英氣、偉岸了許多。
「老四,正如父皇所說,如今魔族肆虐,我大唐多半數的江山都淪陷於魔族之手,隻有雉奴才能力挽狂瀾。」
「如果在太平盛世之時,你我二人承繼大統,或許還能夠延綿大唐國祚,可如今的局麵,卻遠不是你我能夠掌控的了的。」
既然心中已經完全放下,李承乾倒是沒有什麽可顧忌,心中是怎樣想的,就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在「含元殿」門口大聲說了出來。
「說得好!承乾,你也別攔著他,讓青雀那個畜生給朕滾進來——」
「含元殿」門口發生的事情,高高在上的李世民自然看得清清楚楚,也聽得明明白白。
出現今日這樣的場景,是他這個身為帝王的老爹最不願意看到的。
需知,今日是「含元殿」,而三十五年前,那可是「玄武門」啊。
「陛下,老奴看魏王殿下有些不對勁,那一身氣勢似乎不在晉王殿下之下,您就這樣讓他進來......」
老太監張阿難,依然護在李世民的身前。
他也瞧的明明白白的,就算他的修為境界在李世民之下,卻仍然願意用自己的身軀去護衛自己的主子。
「哼,他修為了得又如何,難道他青雀還敢當麵弑君不成?——」
李世民當然也感覺到了魏王李泰的不同尋常,才幾個月沒見,此子怎會發生了這麽大的變化?
就在數日之前,李世民其實還接到過「麗競門」送來的密報,說魏王李泰在魏王府中大發雷霆,不僅推倒了多處宮殿,更是殘殺了為數不少的客卿和下人。
這樣的事情,若是放在平時,少不了李世民會派人去嗬斥一番,禦史台那一關都不好過。
可是,如今魏王李泰已經被勒令閉門思過了,隻要他自己不跑出來搞事情,李世民輕易是不想再去為難這個兒子的。
李世民自己都說不清為什麽,從內心深處就想護著這個老四,卻又知道他是一個誌大才疏之人。
若在太平年月,李世民富有四海寵著他倒也沒什麽,可如今這局麵,不要說是李泰,就算是李世民他自己,都沒有什麽把握能夠力挽狂瀾。
......
「兒臣李泰給父皇問安——」
李世民都發話了,李承乾自然不好再阻攔李泰。
不過,他和羅通、秦懷玉一樣,緊緊地跟在李泰的身後。
等快走到金階之時,李承乾還緊走幾步,搶在了李泰和自家父皇的中間位置。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李承乾那也是有過「奪嫡」經曆的人,他心中很是明白,為了能夠坐上那個位置,一旦欲望迷失了心神,親情有時候還真就不算什麽。
「問安?青雀啊,朕記得下旨讓你閉門思過,今日卻為何要來到此處啊?」
看著眼前大變樣的李泰,李世民的心莫名地還是軟了下來,選擇性地略去李泰擅闖宮闈,殘殺侍衛的事實。
「父皇,兒臣本來遵守父皇旨意,在府中閉門讀書,並祈禱上天保佑父皇、母後千秋安泰。」
「卻聽下人們說,老九雉奴欲在今日奪了太子哥哥的皇位,如此不尊倫常、有損大唐之事,青雀就算是再無能,也絕不答應。」
看到站在金階之上不怒自威的李世民,多年來的積威,讓魏王李泰莫名地有些膽怯。
不過,一想到自己如今有了「太乙金仙」的修為,難道還不能奮力一搏嗎?
沒錯,數日之前,魏王李泰一狠心,服下了武娘子留下的那枚「無上佛丹」,頓時整個人就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那種蝕骨裂皮的感覺,整整折磨了李泰一個多時辰。
呐喊、翻滾、狂暴、殺戮......
整個魏王府都被李泰折騰的不像樣了。
等他無法再從「無上佛丹」中吸納能量之時,才漸漸平息了下來,李泰的境界就直接躥升到了「太乙金仙」中期。
甚至李泰都覺得,這應該遠不是他的極限,因為在他的「丹田」之中,尚有一小半的「無上佛丹」殘存。
李泰的感覺沒有錯,隻是他沒想到的是,在剩下的一小半「無上佛丹」之中,不僅僅蘊含著能量,更有著當年那位絕世大妖的一縷殘念。
可惜,李泰此時的修為是飆升了上去,可他的肉身卻太過孱弱了,遠遠無法滿足這位大妖複活的需求,他也隻能繼續隱忍著。
「青雀,這大唐的皇位是朕的,更是滿朝臣工和天下百姓的。朕如今要將它傳給雉奴,這不僅僅是朕的決定,更是眾臣所望、百姓所望,你待如何?——」
不知何時,李世民的手中竟然多了一把寶劍——「龍泉劍」?
這把寶劍,原名叫做「七星龍淵劍」,為了避老爹的諱,到了李世民手中就更名為「龍泉劍」。
李世民自己也說不清楚,這把寶劍是從哪裏來的,自從他從軍之後,就一直跟在他的身邊,直到登基為帝,才被奉在宗廟。
不想,昨日大祭拜之時被李治看到了,告知老爹這可是一把後天高階靈寶啊,擺放在宗廟太浪費了。
於是乎,李世民就又把這把久違的「龍泉劍」給拿了回來。
「父皇,皇家傳位,立嫡立長,如今有太子大哥在此,亦嫡亦長,且監國多年未曾有過疏漏之處。」
「父皇如果執意將皇位傳給小九,不說文武百官會如何、天下百姓會如何,單單我李泰就不服。」
「您不是想掃除魔族,還我大唐朗朗乾坤嗎?憑什麽就隻有小九可以,我李泰照樣也可以做到——」
看著李世民手中的「龍泉劍」,李泰卻更加的「興奮」,雙瞳之中再次泛起兩團烈焰。
「哈哈哈,倒是朕小看了你。你李泰名為你大哥力爭皇位,卻也難掩你自己的野心啊。」
「青雀,你的確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可惜,你太過心胸狹窄了。若雉奴為帝,你等兄弟隻要不犯十惡不赦之事,自然能夠保得一世榮華。」
「若你青雀為帝,恐怕朕這些子嗣,未必能留下幾個吧?罷手吧,今日是雉奴登基之日,朕希望你能夠像你大哥、三哥那樣,安心輔佐雉奴,否則,朕寧願替雉奴做一次惡人——」
這些年遠離朝政,倒是讓李世民將自己的諸多兒女看得更清楚一些。
長子李承乾,三子李恪,四子李泰,這三人若放在穩固且太平的朝代,絕對都可以成為守成之君。
而九子李治,卻有著其他皇子都不曾有的睿智、胸懷、眼界和霸氣,就算是自詡「天可汗」的李世民,都覺得幸虧這是自己的兒子啊!
三十五年前,李世民或許更多的是為了自保,或者為了去爭奪那個位置,殺兄弑弟。
他卻用三十五年的「貞觀盛世」,來為那場殺戮做注腳。
如今,自己要將皇位傳給眾望所歸的皇九子李治,如果青雀真敢就此放肆,李世民不惜再舉屠刀。
可是,虎毒不食子啊,「龍泉劍」飲過無數敵手的鮮血,難道今日真的要揮向自己的兒子嗎?
「哈哈哈——好,父皇,您是四海敬仰的‘天可汗,為了那個位置
,您殺的人還少嗎?」
「聽人說小九曾經說過一句話,‘曆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父皇,希望您不要怪罪青雀。」
突然,站在金階之下的李泰,一雙瞳孔再次跳動起兩團駭人的火焰,麵目變得猙獰了起來,一雙利爪從袖子中探了出去,直奔金階上的李世民而去。
這是真要弑君,還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啊?
「爾敢——」
「護駕——」
雖然距離很近,李泰的發難又迅捷無比,可惜,當他一踏入「含元殿」中,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先是李承乾雙掌一措,一左一右直接攻向李泰的側翼,想來一個「圍魏救趙」。
李承乾也看出來了,自己恐怕遠遠不是此時李泰的對手,卻也想拖延一刻,好在九郎就在旁邊的偏殿,應當很快就能過來。
李泰的身後,羅通和秦懷玉,早就準備著呢。
可惜,進「含元殿」他們兩個是不能攜帶兵刃的,就算能夠直接召喚出來,在這種場合使用兵刃,總是於理不合。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局限,如果換做李治,卻永遠不會這樣想。
「轟——」
李承乾的雙掌打在了李泰的身上,分毫未傷,甚至連李泰向前的趨勢都沒受到一絲影響。
羅通和秦懷玉二人,總還是慢了一步,倒是站在武將之首的李靖,輕飄飄一掌影響了李泰攻擊的方向。
可是,真正與李泰對上一掌的,卻是護在李世民身前的老太監張阿難。
「你是何人?——」
老太監張阿難,居然一掌將「太乙金仙」中期的李泰給震了回來?
法力受損、氣海浮動,連一雙手臂都疼痛不已,李泰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方才與自己對掌的,竟然真是這老太監?
「你又是何人?——」
這個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一道身影憑空從老太監張阿難的身後轉了出來。
不是晉王李治,又是何人?
「晉王......不、不,陛下,您下次能不能別拿老奴來做筏子啊?您倒是沒事,老奴這身子骨可受不了啊......」
原來,李治早就到了,就憑他的修為和神通,李泰還在「大明宮」外他就感覺到了。
隻是,今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有些事情,還是要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處理的好。
就算李治個人再厲害,既有父皇的賞識,又有軍政兩屆的重臣擁護,可別忘了,太子李承乾那可是實實在在監國多年啊。
就算是魏王李泰,比他李治在朝中的人脈和根基都要深很多。
如果單憑武力去壓服眾人,就算是他李治坐上了那個位置,難道說,也需要他花費數十年的時間,去抹平今日所行之事的影響嗎?
「玄武門政變」,殷鑒不遠啊。
李治早已來到了「含元殿」中,隻是他隱匿著身形,滿朝文武的眾生相盡數落在他的眼中。
父皇內心的矛盾,對親子的愛好及殺伐決斷,李治看在眼裏。
大哥李承乾的顧全大局,護衛君父的決心和舉動,李治也看在眼裏。
倒是眼前的魏王李泰,讓李治「大開眼界」。
「太乙金仙」中期,滿滿的佛氣,卻又夾雜著濃烈的妖氣,居然是佛妖雙修之人?
「哈哈哈,李治,小九!既然大哥不要這皇位,父皇又執意讓你來坐這皇位,你可敢跟本王在這‘含元殿上一絕高下?——」
看到現身的是李治,李泰滿腔的怒火,似乎都忘了剛才受到的教
訓。
不是他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而是此時的李治,儼然皇袍在身,隱隱有著帝皇之氣。
「雉奴,既然青雀要同你一戰,你就滿足他吧。朕不知道他從何處得來這身邪功,你......」
沒等李治答複呢,一旁的李世民卻替他做出了決定,隻是那欲言又止的樣子,讓李治看著莫名的心疼。
「父皇,四哥隻是一時想不開而已,您不用擔心也不必傷心。說來兒臣常年不在家,倒是很多年宮內的大比都沒能參加。」
「今日也是新年的第一天,當著父王、大哥和文武百官的麵,兒子就同四哥切磋一番,算是彌補一下那些年兒臣的缺席吧。」
李治伸手輕輕地攏了攏李世民的後背,示意他自己知道該怎麽做,並給了金階之下的大哥李承乾一個放心的眼神。
「哈哈哈,好,李治,如果今日你能夠當眾贏了本王,本王將不再阻止你登基;如果你不是本王的對手,哼,還請父皇另選賢能吧。」
看到李治竟然真的答應了自己的要求,魏王李泰頓時心花怒放,閃身形出了大殿,縱身來到「含元殿」之上。
「雉奴,哎......」
到了這個時候,李世民知道再多說已是無益。
看著李治和眾文武出了「含元殿」,而他李世民卻一屁股跌坐在龍椅之上。
九五之尊,麵南背北,何等威風,何等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