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荊州崛起 第466章——曹孟德的利劍
我是劉協,我不做獻帝 作者:青煙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棗祗帶頭反對了那計牛輸穀的辦法,從而采用了明眼人都知道不能長久使用的分田之法。
或者說,他棗祗想要的是改變一種辦法,然後讓百姓們繳納更多的糧食,同時還要可以有更多的百姓去跟著他們開荒興修水利,去創造更多的農田。
並且還要在這些年連綿不絕的天災麵前有充足的自保之力。
甚至於還要段時間給曹孟德補充大量的糧食和新鮮血液....
這種聽著就好到了極致的辦法,棗祗還真的提出來了。
而劉協也從這個辦法之中想到了一句話,集中力量辦大事!
說白了,他從百姓們自己組織屯田直接改成了將所有的百姓還有田地,耕牛等等等等物資人口乃至於資源都收歸“朝廷”之中。
然後由曹孟德所統治的勢力去統一指揮下麵的百姓去種田。
建安元年,劉協還在為了自己的生存焦頭爛額的時候,這棗祗就拿出來了自己不知道已經籌措了多久的方案。
他要分田地!
他的方案讓曹孟德感覺到驚詫甚至是驚恐,也讓劉協歎為觀止,最後無奈放棄。
他的方案主要有幾個方麵。
其一,棗祗要求由府衙去組織百姓耕種,開荒,發牛乃至於興修水利。
將這所有和農桑有關的事情全都分到了曹孟德自己的手中,無論是地方豪強還是其他什麽勢力都不可以參與其中。
其二,為了鞏固第一,他提議設立田官,也就是所謂的屯田校尉,屯田都尉,典農中郎將以及典農都尉等官職。
這些官職直屬曹孟德,不歸屬其他任何人管轄,也沒有任何郡縣府衙可以管理他們,對他們指手畫腳。
其三,他宣布五十人為一屯,來田官那裏去領了耕牛的要交給田官六成收成。
沒有去領取耕牛的也別想舒服,交一半!
如此一來,但凡不是傻子他也不會選擇不要耕牛,畢竟就差一成,有沒有耕牛這可是至關重要的差距。
無論是人力還是開墾田地的數量上,這都差著很多很多....
其四,他在豫州這種中原腹心之地選擇出來了許多土地,包括但不限於許昌等地。
在這些地方大量地招募農民...招募!
然後在這裏進行試驗。
雖然這戰報之中說的是募兵一樣的招募百姓農民,但是劉協很清楚,就以他們的這種性格來說,這要是真的一個個進行招募。
那就等同於胡說八道。
就現在來看,大半豫州的百姓佃農可都在這招募之中的。
什麽?沒有?
那曆史上鄧艾他們娘倆是怎麽當的佃農屯田客?
就連鄧家這種沒落的家族都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人?
這種事情劉協看到了,也知道,但是他卻不能做。
曹孟德敢對自己治下的那些世家豪族下死手,但是劉協不敢。
畢竟曹孟德是經曆了一次次背叛之後,最終站在了這個地方的,可是劉協可不是這樣。
他要是經曆一套曹孟德當年的事情,他劉協...沒了!
這就是劉協的無奈,也是那曹孟德賴以生存的最大原因,人家不但英明神武,而且出道是真的早!
就這一點,別說現在的劉協,就算是曆史上的劉備都沒辦法。
這等到他們開始崛起的時候,曹孟德已經試錯結束,他們的機會和回旋餘地已經幾乎為零了都。
因此曹孟德用了很多年終於做成了這件事情,而劉協等到他有資格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已經失去了機會。
也沒有辦法完成這件事情了。
除了這些之後,棗祗當然也不能是不斷的強硬下去,他也給了這些屯田客機會。
那就是棗祗明白這些屯田客最大的願望,那就是活下去。
隻要讓他們活下去,哪怕是吃的一些苦,哪怕是多受一些罪這都沒有什麽問題。
因此棗祗下令這些屯田客雖然要沒日沒夜的負責屯田耕種,但是也可以免除兵役,徭役等更加要人命的事情。
用劉協的話來說,你雖然996乃至於007,但是你丫能夠活著!
你看,你是不是得謝謝我?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棗祗和曹孟德還補充了許多。
比如,典農官員還要負責選拔,考核,甚至是選擇屯田之地,招募人員,甚至是他們有權處理逃亡之人。
換而言之,他們的權利不但變得更加的大了,最重要的是他們也更加的要人命了。
他們是有權利越過所有的法度來對那些逃亡之人進行最終的處理。
甚至,將他們扒皮抽筋也是再合情合理合法的範圍之內。
這樣,所有典農官員都是曹孟德的人,他們也都是以曹孟德為中心,同時也知道曹孟德最想要什麽。
他們最需要做什麽。
因此,就算是為首的棗祗,任峻乃至曆史上的袁渙等人名聲真的不錯,但是在麵對某些事情上。
那些中低層的典農官員也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心慈手軟。
他們必須要震懾住那些想要逃亡的人。
用最慘烈,最殘酷的手段,因為他們同樣也有親人....
不僅如此,棗祗和曹孟德甚至還直接製造出來了“典糧運”這種東西....
所謂的“典糧運”就是專門負責督運糧草,將這徹底弄成了一條線路。
屯田,他的記載在曆史上並不是非常的清楚,或者就連陳壽等史官以及各方勢力都很清楚這件事情不是那麽的光明正大。
他們都很清楚,在這世道如果想要讓更多的人活下去,就要有更多的人去遭這個活罪。
就要用更加嚴酷的手段。
但是這些...全然不能記載到書籍裏麵罷了。
隻能是留下隻言片語,然後讓後世之人去感悟,去想象,去理解。
隻是回到了這個時代,劉協終於明白了一些什麽,終於從這裏麵知道了一些事情。
也終於能夠從這些消息和戰報之中知道,原來這屯田遠比自己曾經想象的更加殘酷。
同時也知道,為什麽在幾百年之後竟然還會出現軍民屯這種看似跨時代的產物。
隻能說,一切都是有所預示的....
但是,同樣還有一件事情也讓劉協不得不承認,那就是這條路想要走通,那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不僅僅是這種想法的誕生,最重要的還有一條至理名言。
那就是新的製度能夠出現很容易,但是他想要運行下去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每一種製度都有他們所形成的利益,而新的製度無疑是在挑戰甚至是挑釁人們已經有了的認知。
並且在撼動那原有的利益,要奪走他們的蛋糕。
而這種情況,那些原有製度的得利之人自然不會輕鬆的放棄。
他們...要反抗!
而這曹孟德治下的輿論戰也就正式拉開了序幕,同樣這也是劉協為什麽不敢跟著他一起做下去的最大原因。
最開始出手的自然就是棗祗,他堅定不移的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成為讓自己的官位雖然沒有上升,但是名望和地位卻是無限抬高。
甚至提出來了一種想法,那就是天助之!
隻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那麽老天爺都不會看著你失敗。
這種想法和說辭,別說那些得利之人,就算是曹孟德都直接拒絕和反對。
因為曹孟德雖然屠城無數,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傻子,他很清楚老百姓的想法。
甚至很直白地說出來了一個最基本的理論。
那就是,你隻要收繳的變多了,那麽這些百姓就會忍不住的想要逃亡甚至是叛亂,到時候他本就不算是多麽安穩的治下將變得非常混亂。
這種政策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他的方案,並沒有被立刻錄用。
而棗祗呢,他沒有用出來什麽騷操作,他隻是一次次的諫言,堅持讓曹孟德聽從自己的建議和想法。
這一次次堅定不移的諫言之中,曹孟德最終也是忍不住有些猶豫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該聽從他的話語,他隻是有些猶豫,然後最後將這個問題直接拋給了另外一個人。
自己麾下的另一個大能人,那就是荀彧....
當時棗祗的想法也不僅僅是遭到了曹孟德的反對和抗拒,甚至軍師祭酒候聲更是直接高呼這種辦法肯定會不行的。
言辭鑿鑿,有著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
那就是雖然這樣對於曹公很好,但曹公的根基畢竟也是需要百姓來支持。
如果百姓都忍不住逃走,忍不住離開了,那麽這根基也不過就是無根浮萍罷了,最終還是會崩塌。
不如還是按照老辦法,就去分牛然後讓百姓們繳納稅賦。
這樣雖然有些慢,但勝在穩定。
這種說辭引來了不少人的跟從,雖然棗祗慢慢也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但是雙方的這種爭論是關乎曹氏未來的道路。
即便是那精彩豔豔的荀彧在麵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之時。
他都出現了人生之中第一次,也可以說是唯一的一次猶豫。
而他想要讓棗祗去給自己一個理由。
但是棗祗能夠做的,就是一次次的建議....
或者說,他棗祗想要的是改變一種辦法,然後讓百姓們繳納更多的糧食,同時還要可以有更多的百姓去跟著他們開荒興修水利,去創造更多的農田。
並且還要在這些年連綿不絕的天災麵前有充足的自保之力。
甚至於還要段時間給曹孟德補充大量的糧食和新鮮血液....
這種聽著就好到了極致的辦法,棗祗還真的提出來了。
而劉協也從這個辦法之中想到了一句話,集中力量辦大事!
說白了,他從百姓們自己組織屯田直接改成了將所有的百姓還有田地,耕牛等等等等物資人口乃至於資源都收歸“朝廷”之中。
然後由曹孟德所統治的勢力去統一指揮下麵的百姓去種田。
建安元年,劉協還在為了自己的生存焦頭爛額的時候,這棗祗就拿出來了自己不知道已經籌措了多久的方案。
他要分田地!
他的方案讓曹孟德感覺到驚詫甚至是驚恐,也讓劉協歎為觀止,最後無奈放棄。
他的方案主要有幾個方麵。
其一,棗祗要求由府衙去組織百姓耕種,開荒,發牛乃至於興修水利。
將這所有和農桑有關的事情全都分到了曹孟德自己的手中,無論是地方豪強還是其他什麽勢力都不可以參與其中。
其二,為了鞏固第一,他提議設立田官,也就是所謂的屯田校尉,屯田都尉,典農中郎將以及典農都尉等官職。
這些官職直屬曹孟德,不歸屬其他任何人管轄,也沒有任何郡縣府衙可以管理他們,對他們指手畫腳。
其三,他宣布五十人為一屯,來田官那裏去領了耕牛的要交給田官六成收成。
沒有去領取耕牛的也別想舒服,交一半!
如此一來,但凡不是傻子他也不會選擇不要耕牛,畢竟就差一成,有沒有耕牛這可是至關重要的差距。
無論是人力還是開墾田地的數量上,這都差著很多很多....
其四,他在豫州這種中原腹心之地選擇出來了許多土地,包括但不限於許昌等地。
在這些地方大量地招募農民...招募!
然後在這裏進行試驗。
雖然這戰報之中說的是募兵一樣的招募百姓農民,但是劉協很清楚,就以他們的這種性格來說,這要是真的一個個進行招募。
那就等同於胡說八道。
就現在來看,大半豫州的百姓佃農可都在這招募之中的。
什麽?沒有?
那曆史上鄧艾他們娘倆是怎麽當的佃農屯田客?
就連鄧家這種沒落的家族都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人?
這種事情劉協看到了,也知道,但是他卻不能做。
曹孟德敢對自己治下的那些世家豪族下死手,但是劉協不敢。
畢竟曹孟德是經曆了一次次背叛之後,最終站在了這個地方的,可是劉協可不是這樣。
他要是經曆一套曹孟德當年的事情,他劉協...沒了!
這就是劉協的無奈,也是那曹孟德賴以生存的最大原因,人家不但英明神武,而且出道是真的早!
就這一點,別說現在的劉協,就算是曆史上的劉備都沒辦法。
這等到他們開始崛起的時候,曹孟德已經試錯結束,他們的機會和回旋餘地已經幾乎為零了都。
因此曹孟德用了很多年終於做成了這件事情,而劉協等到他有資格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已經失去了機會。
也沒有辦法完成這件事情了。
除了這些之後,棗祗當然也不能是不斷的強硬下去,他也給了這些屯田客機會。
那就是棗祗明白這些屯田客最大的願望,那就是活下去。
隻要讓他們活下去,哪怕是吃的一些苦,哪怕是多受一些罪這都沒有什麽問題。
因此棗祗下令這些屯田客雖然要沒日沒夜的負責屯田耕種,但是也可以免除兵役,徭役等更加要人命的事情。
用劉協的話來說,你雖然996乃至於007,但是你丫能夠活著!
你看,你是不是得謝謝我?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棗祗和曹孟德還補充了許多。
比如,典農官員還要負責選拔,考核,甚至是選擇屯田之地,招募人員,甚至是他們有權處理逃亡之人。
換而言之,他們的權利不但變得更加的大了,最重要的是他們也更加的要人命了。
他們是有權利越過所有的法度來對那些逃亡之人進行最終的處理。
甚至,將他們扒皮抽筋也是再合情合理合法的範圍之內。
這樣,所有典農官員都是曹孟德的人,他們也都是以曹孟德為中心,同時也知道曹孟德最想要什麽。
他們最需要做什麽。
因此,就算是為首的棗祗,任峻乃至曆史上的袁渙等人名聲真的不錯,但是在麵對某些事情上。
那些中低層的典農官員也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心慈手軟。
他們必須要震懾住那些想要逃亡的人。
用最慘烈,最殘酷的手段,因為他們同樣也有親人....
不僅如此,棗祗和曹孟德甚至還直接製造出來了“典糧運”這種東西....
所謂的“典糧運”就是專門負責督運糧草,將這徹底弄成了一條線路。
屯田,他的記載在曆史上並不是非常的清楚,或者就連陳壽等史官以及各方勢力都很清楚這件事情不是那麽的光明正大。
他們都很清楚,在這世道如果想要讓更多的人活下去,就要有更多的人去遭這個活罪。
就要用更加嚴酷的手段。
但是這些...全然不能記載到書籍裏麵罷了。
隻能是留下隻言片語,然後讓後世之人去感悟,去想象,去理解。
隻是回到了這個時代,劉協終於明白了一些什麽,終於從這裏麵知道了一些事情。
也終於能夠從這些消息和戰報之中知道,原來這屯田遠比自己曾經想象的更加殘酷。
同時也知道,為什麽在幾百年之後竟然還會出現軍民屯這種看似跨時代的產物。
隻能說,一切都是有所預示的....
但是,同樣還有一件事情也讓劉協不得不承認,那就是這條路想要走通,那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不僅僅是這種想法的誕生,最重要的還有一條至理名言。
那就是新的製度能夠出現很容易,但是他想要運行下去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每一種製度都有他們所形成的利益,而新的製度無疑是在挑戰甚至是挑釁人們已經有了的認知。
並且在撼動那原有的利益,要奪走他們的蛋糕。
而這種情況,那些原有製度的得利之人自然不會輕鬆的放棄。
他們...要反抗!
而這曹孟德治下的輿論戰也就正式拉開了序幕,同樣這也是劉協為什麽不敢跟著他一起做下去的最大原因。
最開始出手的自然就是棗祗,他堅定不移的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成為讓自己的官位雖然沒有上升,但是名望和地位卻是無限抬高。
甚至提出來了一種想法,那就是天助之!
隻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那麽老天爺都不會看著你失敗。
這種想法和說辭,別說那些得利之人,就算是曹孟德都直接拒絕和反對。
因為曹孟德雖然屠城無數,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傻子,他很清楚老百姓的想法。
甚至很直白地說出來了一個最基本的理論。
那就是,你隻要收繳的變多了,那麽這些百姓就會忍不住的想要逃亡甚至是叛亂,到時候他本就不算是多麽安穩的治下將變得非常混亂。
這種政策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他的方案,並沒有被立刻錄用。
而棗祗呢,他沒有用出來什麽騷操作,他隻是一次次的諫言,堅持讓曹孟德聽從自己的建議和想法。
這一次次堅定不移的諫言之中,曹孟德最終也是忍不住有些猶豫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該聽從他的話語,他隻是有些猶豫,然後最後將這個問題直接拋給了另外一個人。
自己麾下的另一個大能人,那就是荀彧....
當時棗祗的想法也不僅僅是遭到了曹孟德的反對和抗拒,甚至軍師祭酒候聲更是直接高呼這種辦法肯定會不行的。
言辭鑿鑿,有著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
那就是雖然這樣對於曹公很好,但曹公的根基畢竟也是需要百姓來支持。
如果百姓都忍不住逃走,忍不住離開了,那麽這根基也不過就是無根浮萍罷了,最終還是會崩塌。
不如還是按照老辦法,就去分牛然後讓百姓們繳納稅賦。
這樣雖然有些慢,但勝在穩定。
這種說辭引來了不少人的跟從,雖然棗祗慢慢也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但是雙方的這種爭論是關乎曹氏未來的道路。
即便是那精彩豔豔的荀彧在麵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之時。
他都出現了人生之中第一次,也可以說是唯一的一次猶豫。
而他想要讓棗祗去給自己一個理由。
但是棗祗能夠做的,就是一次次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