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種什麽,在中國人眼中都是最容易的,可是種出來之後官府會不會翻臉不承認土地所有權就是大問題了。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種的地越多將來虧的越多。
這時候廣東人農戶馬上想到了一個人,能最大限度的以民間身份代表官府態度,皇家榨糖廠的經理朱雀朱大善人。
這位雖然沒有官身,但在廣東幹了這麽多年糖廠,一言一行無不代表著官府的態度。凡是他說能做的事情,官府從來沒反對過,凡是他說不成的事兒,最好別沾,否則官府不動手海軍也得插手。
打聽消息的人回廣州找門路見朱雀,結果朱雀沒見到,海軍巡防都司的武裝貨船先來了。上岸之後二話不說,先在最大的華人村寨口戳了個牌子,上麵寫著:大明海軍巡防都司夷州千戶所。
意思很明顯,小琉球現在歸大明海軍管了。麵對此等不出力撿現成的不要臉行為,小琉球島上的農戶們非但不氣憤還舉雙手雙腳歡迎。
誰發現就是誰的,這種文化自古以來就不是華人的習慣,他們更認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頭上如果沒人管著會非常惶恐。
現在海軍來了,有人管了,也就全踏實了。選出幾個鄉老族長啥的陪著海軍定規矩,剩下的人歡天喜地的準備大幹一場,用汗水去換幸福生活。
海軍巡防都司接手小琉球島,並不是發現島上有大量華人活動,也不是怕聚集盜匪。福建和廣東沿海民眾渡海去小琉球島上開墾的事情早就不是秘密了,也早就匯報給海軍參謀部,可遲遲沒有命令,隻能看著不管。
這次命令終於來了,核心思想就兩個,軍事管製外加民間屯墾。也就是說小琉球島今後的防禦、治安問題交由海軍巡防都司負責,而種地或者種樹的問題交給百姓們去自己處理,海軍不插手。
“眾卿家應該都有孩子,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必須給他們提供飯食、衣服、房屋,條件好的還要送進學堂。但孩子大了之後,就要娶媳婦分家獨活了。
大明百姓就是朕的孩子,他們不能總指望生活在朕的羽翼之下,要長大、要學會自己去找、去拿、去搶生活。什麽地方的土地好就去什麽地方種地,哪裏的礦產多就去哪裏挖礦。
如果有當地朝廷攔著不讓去,可以向朕告狀,朕派兵過去講道理。但如果當地沒有朝廷管束,朕就不好插手了。
這就好比兩家的小孩子打架,大人不應該上去幫忙一樣,大人打小孩子成何體統嘛。
小琉球島上既是如此,從來也沒人來朝廷要求過冊封,更不曾上過疏表,些許蠻夷盤踞之上,憑什麽不允許我大明百姓居住耕種?
福建和廣東百姓這次就做得很好,想要的東西不能總等著別人送到嘴邊,得親自去拿。誰攔著不讓拿就砍誰,打贏了分田分地打輸了回家哭,下次長本事再去打過就是了。
這可不是匪盜,反倒替朝廷省了很多麻煩,大善。傳朕旨意,詳查福建、廣東帶頭之人,在其村口建造榮恩牌坊以示鼓勵。再讓巡防都司調撥一些邊軍的武器甲胄,找個理由貸給他們。
光打下來遠遠不夠,也不要指望海軍太多,自己的土地自己守護最理直氣壯。但也要和他們說明白,自己人之間最好有話好好講,講不通的去找福建和廣東官員告狀,不許刀兵相向。發現一個處理一樁,嚴懲不貸!”
事情鬧到了這麽大,朝堂裏自然也要得到當地官府的奏報,朝臣們的處理意見又出現了分歧。有些認為此風不可長,好端端的本份農戶怎麽可以為了多占田畝械鬥殺人,如此下來豈不是全成了匪盜。
有些則拿不定主意,主要是很難界定小琉球島的歸屬和當地土著人的性質。說他們是國吧,雖然距離挺近卻一直沒交往。說不算國吧,人家卻是先到的,就這麽赤果果的上去搶好像也有點不合適。
雙方爭論不下,隻能去找皇帝當裁判,反正不管誰對誰錯,最終也得下旨才能算數。結果皇帝再次讓人大開眼界,居然把搶劫說得如此理所應當,好像隻要自己家人需要,搶誰都是天經地義一般。
不光要搶,還得從朝廷到民間一起搶。朝廷不好出麵的就讓民間去幹,民間搞不定的朝廷再出麵撐腰。總歸就是一句話,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大部分朝臣都閉嘴了,不想在這個小問題上和皇帝掰扯。但也有不想忍的,開始輪番上疏闡述如何偃革興文,布德施惠。
然後就把皇帝惹急了,轉天在《半月談》上登出一則上諭,題為《以威服人還是以德服人》。並沒點誰的名,也沒說誰的錯,隻是號召朝野上下一起探討下漢民族的擴張史。
按照皇帝的意思,華夏史上有四夷之說,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而以中原王朝自居的商、周,所占據的不過就是黃河中下遊流域。
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壯大,現在華夏或者說漢人的版圖已經擴大了好多倍。可這些土地和人民是從哪兒來的呢?是靠傳播教化收服的人心嗎?很遺憾,幾乎沒有,全是靠刀劍鋒利、軍隊強盛,一點點搶來的。
隻有在搶到手之後才有機會展示中原王朝的文化水平和農耕技術確實技高一籌,這才導致萬眾歸心,從根本上認同了漢文化的主導地位。
這是個不能忽視也無法逆轉的順序,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先要搶,然後才是感化、歸化和融合。僅僅強調文化先進、道德崇高,不光無法萬眾歸心,還有可能丟疆棄土、亡國滅種,這也是有血淋淋教訓的。
那為什麽很多官員和士人全把順序弄反了,整天抱著聖人教化當唯一呢?皇帝說了,古人沒錯,現在的人也沒錯,錯就錯在有人篡改了聖人教化,故意曲解了聖人的思想,群眾裏麵有壞人呐!
這時候廣東人農戶馬上想到了一個人,能最大限度的以民間身份代表官府態度,皇家榨糖廠的經理朱雀朱大善人。
這位雖然沒有官身,但在廣東幹了這麽多年糖廠,一言一行無不代表著官府的態度。凡是他說能做的事情,官府從來沒反對過,凡是他說不成的事兒,最好別沾,否則官府不動手海軍也得插手。
打聽消息的人回廣州找門路見朱雀,結果朱雀沒見到,海軍巡防都司的武裝貨船先來了。上岸之後二話不說,先在最大的華人村寨口戳了個牌子,上麵寫著:大明海軍巡防都司夷州千戶所。
意思很明顯,小琉球現在歸大明海軍管了。麵對此等不出力撿現成的不要臉行為,小琉球島上的農戶們非但不氣憤還舉雙手雙腳歡迎。
誰發現就是誰的,這種文化自古以來就不是華人的習慣,他們更認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頭上如果沒人管著會非常惶恐。
現在海軍來了,有人管了,也就全踏實了。選出幾個鄉老族長啥的陪著海軍定規矩,剩下的人歡天喜地的準備大幹一場,用汗水去換幸福生活。
海軍巡防都司接手小琉球島,並不是發現島上有大量華人活動,也不是怕聚集盜匪。福建和廣東沿海民眾渡海去小琉球島上開墾的事情早就不是秘密了,也早就匯報給海軍參謀部,可遲遲沒有命令,隻能看著不管。
這次命令終於來了,核心思想就兩個,軍事管製外加民間屯墾。也就是說小琉球島今後的防禦、治安問題交由海軍巡防都司負責,而種地或者種樹的問題交給百姓們去自己處理,海軍不插手。
“眾卿家應該都有孩子,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必須給他們提供飯食、衣服、房屋,條件好的還要送進學堂。但孩子大了之後,就要娶媳婦分家獨活了。
大明百姓就是朕的孩子,他們不能總指望生活在朕的羽翼之下,要長大、要學會自己去找、去拿、去搶生活。什麽地方的土地好就去什麽地方種地,哪裏的礦產多就去哪裏挖礦。
如果有當地朝廷攔著不讓去,可以向朕告狀,朕派兵過去講道理。但如果當地沒有朝廷管束,朕就不好插手了。
這就好比兩家的小孩子打架,大人不應該上去幫忙一樣,大人打小孩子成何體統嘛。
小琉球島上既是如此,從來也沒人來朝廷要求過冊封,更不曾上過疏表,些許蠻夷盤踞之上,憑什麽不允許我大明百姓居住耕種?
福建和廣東百姓這次就做得很好,想要的東西不能總等著別人送到嘴邊,得親自去拿。誰攔著不讓拿就砍誰,打贏了分田分地打輸了回家哭,下次長本事再去打過就是了。
這可不是匪盜,反倒替朝廷省了很多麻煩,大善。傳朕旨意,詳查福建、廣東帶頭之人,在其村口建造榮恩牌坊以示鼓勵。再讓巡防都司調撥一些邊軍的武器甲胄,找個理由貸給他們。
光打下來遠遠不夠,也不要指望海軍太多,自己的土地自己守護最理直氣壯。但也要和他們說明白,自己人之間最好有話好好講,講不通的去找福建和廣東官員告狀,不許刀兵相向。發現一個處理一樁,嚴懲不貸!”
事情鬧到了這麽大,朝堂裏自然也要得到當地官府的奏報,朝臣們的處理意見又出現了分歧。有些認為此風不可長,好端端的本份農戶怎麽可以為了多占田畝械鬥殺人,如此下來豈不是全成了匪盜。
有些則拿不定主意,主要是很難界定小琉球島的歸屬和當地土著人的性質。說他們是國吧,雖然距離挺近卻一直沒交往。說不算國吧,人家卻是先到的,就這麽赤果果的上去搶好像也有點不合適。
雙方爭論不下,隻能去找皇帝當裁判,反正不管誰對誰錯,最終也得下旨才能算數。結果皇帝再次讓人大開眼界,居然把搶劫說得如此理所應當,好像隻要自己家人需要,搶誰都是天經地義一般。
不光要搶,還得從朝廷到民間一起搶。朝廷不好出麵的就讓民間去幹,民間搞不定的朝廷再出麵撐腰。總歸就是一句話,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大部分朝臣都閉嘴了,不想在這個小問題上和皇帝掰扯。但也有不想忍的,開始輪番上疏闡述如何偃革興文,布德施惠。
然後就把皇帝惹急了,轉天在《半月談》上登出一則上諭,題為《以威服人還是以德服人》。並沒點誰的名,也沒說誰的錯,隻是號召朝野上下一起探討下漢民族的擴張史。
按照皇帝的意思,華夏史上有四夷之說,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而以中原王朝自居的商、周,所占據的不過就是黃河中下遊流域。
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壯大,現在華夏或者說漢人的版圖已經擴大了好多倍。可這些土地和人民是從哪兒來的呢?是靠傳播教化收服的人心嗎?很遺憾,幾乎沒有,全是靠刀劍鋒利、軍隊強盛,一點點搶來的。
隻有在搶到手之後才有機會展示中原王朝的文化水平和農耕技術確實技高一籌,這才導致萬眾歸心,從根本上認同了漢文化的主導地位。
這是個不能忽視也無法逆轉的順序,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先要搶,然後才是感化、歸化和融合。僅僅強調文化先進、道德崇高,不光無法萬眾歸心,還有可能丟疆棄土、亡國滅種,這也是有血淋淋教訓的。
那為什麽很多官員和士人全把順序弄反了,整天抱著聖人教化當唯一呢?皇帝說了,古人沒錯,現在的人也沒錯,錯就錯在有人篡改了聖人教化,故意曲解了聖人的思想,群眾裏麵有壞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