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確實有可能是庫爾德士兵,他們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想辦法通過這名外圍情報員與他的族群首領聯絡上,如果有必要可以讓阿布倫以葉爾羌國王的名義出麵配合。知道朕讓你去找他們,是要做什麽嗎?”


    聽了這個解釋,洪濤心裏的殺意馬上消散了,繼續不動聲色的給王大頭布置任務,但聽上去有點令人費解。


    “學生愚鈍,猜不到萬歲爺的心思。不過要援助波斯打擊奧斯曼,庫爾德人肯定有大用,應該和沙廉港的孟族人作用差不多,是專門用來搗亂的。”


    王大頭真不是藏拙,的確不清楚庫爾德人,甚至第一次聽說。但他太了解自己這位萬歲爺了,要論害人全世界無人能敵,對手往往挨了害還不自知。


    其中最擅長的一招就是挑撥人家內亂,然後用各種方法誘惑一方接受擺布在前麵衝鋒陷陣,他自己則藏在後麵出壞主意、遞刀子。


    安南就是被這麽搞亂套的,阮家成了傀儡;漠南蒙古也是被這麽弄得四分五裂的,喀喇沁和土默特部助紂為虐;緬甸還是被這麽折騰得自顧不暇,沙廉港的孟族人功不可沒。


    現在又盯上庫爾德人了,按照以前的步驟,無論波斯和奧斯曼在這場爭鬥中誰輸誰贏,恐怕都要有大麻煩了。


    “嘿嘿嘿,聰明!朕告訴你個竅門,世界上本就沒有那麽多諸葛亮,也用不著事事都別出心裁計謀百出。千招會不如一招靈,在國與國之間的交鋒中有兩個大殺器,隻要用對了威力無窮。


    一個是宗教,一個是民族。曆史越悠久,仇恨越深,越難以調和。隻要把火苗點起來,不燒上十年八年的誰也撲不滅。就算撲滅了,說不定過幾年又會死灰複燃,麻煩不斷。


    現在是不是有點明白朕為什麽不惜餘力、不吝財力的搞民族同化和宗教強製了吧?想讓帝國長治久安,光有堅船利炮、百戰雄兵遠遠不夠。


    去翻翻史書,曆史上曾經強大的帝國,無一例外都是從內部分崩離析的。究其根源,仍舊是宗教和民族。在弱小的時候,這兩個東西是凝聚力和戰鬥力,一旦強大起來就成了火藥桶,隨時都會爆炸。”


    被人看破了心思,洪濤不怒反笑。要是朝中多一些王大頭這樣的大臣,自己就不用這麽累了。但必須還得為自己正正名,免得大家都不理解,背地裏議論紛紛,把維護國家安全當成沒人性。


    “學生受教,萬歲爺用心良苦,可惜世人並不全能明白。學生還有一事需萬歲爺明示,如果與庫爾德人的首領聯係上,該以何種理由令其信服,又該從什麽途徑提供援助?”


    王大頭之前確實琢磨過皇帝為什麽在國內大力壓製佛教,限製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發展,還堅持不懈的把各族人口遷來遷去使勁兒往一起攪合。


    現在終於明白了,聯想起歐洲人為了教派之爭打了十幾年還不見完,葉爾羌汗國也因為白山和黑山鬥來鬥去,不惜勾結外敵硬生生把國家搞沒了,確實和皇帝說的道理一般無二。


    但眼下不是琢磨世間道理的時候,先把要辦的差事問清楚才是重點。麵對幾乎一無所知的陌生族群,沒有點過硬的理由,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


    “……庫爾德斯坦!告訴他們,隻要願意合作對抗奧斯曼,帝國會提供足夠的錢糧和裝備,並在合適的時候支持他們在這片地區建立起自己的國家。”


    在別人眼裏很難的問題,到了洪濤這裏往往會輕而易舉給出切實可行的辦法,這就是滿朝文武包括民間越來越把皇帝當回事,並愈發篤信的根源。


    現在皇帝又顯靈了,起身走到大地圖前拿起炭筆在波斯灣盡頭、奧斯曼南部、波斯西側、地中海東岸畫了一個圈。


    “學生有一事不明,庫爾德人數量幾何,能不能撐起這麽大的國家。若是全靠帝國幫扶,怕不是長久之計。”


    看著橢圓形的黑圈,王大頭不由得皺緊了眉頭,起身也走了過去,拿起尺子量了量,略加思索提出了質疑。


    皇帝畫的圈東西長1200多公裏,南北寬400多公裏,比朝鮮半島還大。若想占據這麽一大片土地,除了錢糧武裝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那就是人口。


    人數不足,幾場戰鬥消耗下來光剩老弱婦孺了,人人拿兩支火槍也沒用。朝鮮有近700萬人口,還是讓日本打得差點滅國。


    奧斯曼和波斯的人口恐怕都不會低於朝鮮,想在它們眼皮子底下建國,怎麽也得有幾百萬人才夠長時間前赴後繼的死磕。


    “庫爾德人在當地是大族,不光波斯有,奧斯曼也有,數量應該不會太少。具體人數朕無所得知,要靠你們和禮部提供相應的情報。


    與他們相處的時候記得區別對待,在波斯生活的庫爾德人是什葉派穆斯林,而在奧斯曼居住的庫爾德人信奉了遜尼派。


    能讓他們暫時放下宗教派係隔閡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也不是件容易事。不要想著一步到位,先接觸下探探情況,再根據反饋信息做下一步打算。”


    人口數量確實是個大問題,可洪濤又不是神仙,怎麽可能知道幾千裏之外的族群具體有多少人呢,但這並不妨礙他在中東的布局。


    假如庫爾德人數量太少,或者派係太多爛泥扶不上牆,還有備用計劃。比如扶持被奧斯曼壓製的阿拉伯人,讓他們在這片地區建國。


    反正不管怎麽說,在波斯灣與地中海之間必須出現一個受大明帝國控製的國家,這樣才能確保帝國商品和比較順利的進入歐洲市場,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學生馬上安排人手從海路去海塞卜港,那裏有葡萄牙人的補給站,通過他們才能進入海峽對麵英國人占領的霍爾木茲港。”


    有了皇帝的安撫,王大頭算是徹底沒問題了,也有了初步的構想。還是借助葡萄牙商人的關係,爭取從波斯和英國人控製的港口找到突破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明不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第十個名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第十個名字並收藏不明不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