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領了梁雨舟的吩咐,各自下去做事了。
唯有領軍將軍戴倫靜呆在原地,遲遲沒有動靜。
軍營的動作還是快,轉眼間便隻留下梁、戴二人麵麵相覷。
“少公子,末將有話要說!”戴倫率先開口道。
梁雨舟的臉上閃過一絲無賴,又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戴倫最終看到的,隻是一張毫無表情的冷麵:
“戴將軍,有什麽事,等先把這次危機過了再說吧。”
戴倫非但沒有被勸退,反而上前一步據理力爭:
“公子,本來你私自調兵出城就已經於君不忠,於主不利,現在你不等王爺歸營便自行安排軍事,究竟是為何?末將不明白,請公子示下。”
“你幹脆直接說我擁兵自重,準備割據一方吧!”梁雨舟語句中有些生氣了,但很快就消失了。
“末將不敢!”
“如果真的有人能出來接過這亂局,收複失地,平定胡夷,我直接收拾行李滾蛋!”
戴倫沉默不語。
梁雨舟背過身,正聲道:
“戴將軍,我做這些不是為了我自己——誰願意揣測誰就去揣測,我梁雨舟自問對得起天理良心,說我帶兵離京也好,說我擁兵自重也好,我相信不會有祖宗出來扇我耳光,其他的,我不在意!”
戴倫明顯被這股強大的氣場鎮住了,在他的印象裏,梁雨舟不過是個尋花問柳的登徒子罷了。
今天的他,怎麽,怎麽會有如此正氣凜然的強大氣場,難道之前都是刻意為之?
梁雨舟一轉身,就和戴倫困惑的眼神相撞,他無比認真地問道:
“戴將軍,還有什麽要問的嗎?”
說這話的時候,梁雨舟的眼神是那麽的堅定,仿佛一柄堅硬的巨劍。
戴倫顯得有些無措,一時著急之下脫口而出:
“請恕末將愚昧,末將實在是太想知道公子最近為何要這樣安排,我們待在洛陽,和王爺一起,不是更安全嗎?”
梁雨舟微微一笑,有些戲謔地問道:
“戴將軍,我且問你,若是我們還在洛陽,皇帝下詔讓王爺歸老,你等該當如何?”
戴倫很是不屑,說道:
“這還用說,自然是誓死相隨,我們都是王爺帶來的兵,當然要跟王爺走了!”
梁雨舟眼看戴倫這樣憨厚老實,於是繼續逗他:
“若是陛下下旨不讓呢?”
戴倫有些急了,“那,那,那我們就去王府請願,讓王爺帶我們一起走。”
梁雨舟忍不住一笑:“那豈不是讓王爺私自帶兵出城,這性質和我現在幹的事不是一樣嗎?”
戴倫眉頭開始緊皺,有心不甘心道:
“如此說來,我們是沒有更好的選擇了?你們皇家的事怎麽這麽複雜!”
梁雨舟看著他,感覺看到了以前剛念書時的自己,說道:
“廟堂有廟堂運行規則,頭頂法度,君與臣,臣與民之間相伴相生,有些時候你甚至做一件事都要繞來繞去,哪有一根筷子通到底的腸子啊!”
戴倫依舊眉頭緊鎖,他自從軍以來,有令必行,有行必果,過慣了痛快日子,自然理解不了政治鬥爭的彎彎繞繞。
梁雨舟卻大不相同,雖然沒有親身經曆政治鬥爭,但是他深知,一切的鬥爭,包括戰爭,都是為了政治服務!
政治鬥爭的無情和周圍急劇變化的形式,無時無刻不在推使他更理智,更冷血地思考。
既然戴倫這種純粹的軍人一時半會兒是理解不了,不如先讓他把事兒做了,後麵再慢慢解釋。
“戴將軍,行軍打仗的事你比我在行,我有幾個想法,想和你商量一下,看可行不?”
一提到打仗,戴倫頓時來了興致!
“小王爺…”
梁雨舟趕緊打斷道:
“家父並未明確表示讓我做世子,所以將軍還是別叫這個名兒吧!”
“害,你們讀書聲就是規矩多,彎彎繞繞的,好不痛快,這不是擺在明麵上的事兒嗎?”
“害,也罷,我還是叫你公子好了。”戴倫開始像個老太婆一樣,念念叨叨的。
“那就對了。”梁雨舟會心一笑,接著說道:
“戴將軍,我是這樣想的。請看地圖,據多路刺侯探報,趙九淵養子烏勒孜率兵五萬餘人,屯於河內,這才是我們的心腹大患!”
“烏勒孜雖是奴隸出身,但是行軍打仗頗有章法,軍紀嚴明,所以趙九淵才會把最精銳的虎銳騎交給他統領。”
梁雨舟拿起佩劍,指向地圖,擔心地說道:
“倘若我們不做準備,接到家父一行後就匆匆趕會山東,這個烏勒孜要是跟上來,伺機追殺我們,那可就麻煩了!”
“可我聽說烏勒孜此次調防隻是為了房租遼東,他若是貿然出擊,很可能會兩麵受敵,此乃兵家大忌!”
梁雨舟連忙搖頭,說道:
“烏勒孜是啥人你是清楚地,用兵不拘一格且膽子極大,當初率領100人的小隊就敢襲擾太原的人!”
戴倫看了看地圖,又轉頭看向梁雨舟,問出了他一直都想問的話:
“也就是說,公子你準備了這麽多,全都是你在賭?”
梁雨舟本不想承認,但是一個謊言需要好幾個謊言才能圓,他幹脆攤開了講:
“對!我就是在賭,以我對烏勒孜的了解,我賭他會傾巢而出,追擊我們!”
令人奇怪的是,戴倫並沒有立刻反駁他,反而是繼續盯著地圖,問道:
“公子,那你是如何打算的,我軍雖占了人多的便宜,但是騎兵隻有三萬有餘,以步攻騎,至少五倍才有勝算呐!”
梁雨舟等的就是這一刻,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殺意。
他手握佩劍,指點江山的樣子還是讓戴倫暗自吃了一驚!
“將軍請看,汝南城防堅固,周圍軍師重鎮眾多,烏勒孜絕不會在這兒動手!”
戴倫巡視而望,困惑道:
“我還真想不出來,我們和他的一戰會如何開展?長途奔襲?還是正麵相碰!”
“將軍請看,按照匈奴騎兵的作息,最好的作戰地點應該在這兒,長寧。”
戴倫看著這個不顯眼的小地方,眉頭逐漸舒展:
“長寧!此城不利於我大部隊展開,反而有利於騎兵多梯次砍殺作戰!我懂了,我這就下去安排,等王爺到了,我們就直奔長寧,守株待兔!”
“慢!”
唯有領軍將軍戴倫靜呆在原地,遲遲沒有動靜。
軍營的動作還是快,轉眼間便隻留下梁、戴二人麵麵相覷。
“少公子,末將有話要說!”戴倫率先開口道。
梁雨舟的臉上閃過一絲無賴,又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戴倫最終看到的,隻是一張毫無表情的冷麵:
“戴將軍,有什麽事,等先把這次危機過了再說吧。”
戴倫非但沒有被勸退,反而上前一步據理力爭:
“公子,本來你私自調兵出城就已經於君不忠,於主不利,現在你不等王爺歸營便自行安排軍事,究竟是為何?末將不明白,請公子示下。”
“你幹脆直接說我擁兵自重,準備割據一方吧!”梁雨舟語句中有些生氣了,但很快就消失了。
“末將不敢!”
“如果真的有人能出來接過這亂局,收複失地,平定胡夷,我直接收拾行李滾蛋!”
戴倫沉默不語。
梁雨舟背過身,正聲道:
“戴將軍,我做這些不是為了我自己——誰願意揣測誰就去揣測,我梁雨舟自問對得起天理良心,說我帶兵離京也好,說我擁兵自重也好,我相信不會有祖宗出來扇我耳光,其他的,我不在意!”
戴倫明顯被這股強大的氣場鎮住了,在他的印象裏,梁雨舟不過是個尋花問柳的登徒子罷了。
今天的他,怎麽,怎麽會有如此正氣凜然的強大氣場,難道之前都是刻意為之?
梁雨舟一轉身,就和戴倫困惑的眼神相撞,他無比認真地問道:
“戴將軍,還有什麽要問的嗎?”
說這話的時候,梁雨舟的眼神是那麽的堅定,仿佛一柄堅硬的巨劍。
戴倫顯得有些無措,一時著急之下脫口而出:
“請恕末將愚昧,末將實在是太想知道公子最近為何要這樣安排,我們待在洛陽,和王爺一起,不是更安全嗎?”
梁雨舟微微一笑,有些戲謔地問道:
“戴將軍,我且問你,若是我們還在洛陽,皇帝下詔讓王爺歸老,你等該當如何?”
戴倫很是不屑,說道:
“這還用說,自然是誓死相隨,我們都是王爺帶來的兵,當然要跟王爺走了!”
梁雨舟眼看戴倫這樣憨厚老實,於是繼續逗他:
“若是陛下下旨不讓呢?”
戴倫有些急了,“那,那,那我們就去王府請願,讓王爺帶我們一起走。”
梁雨舟忍不住一笑:“那豈不是讓王爺私自帶兵出城,這性質和我現在幹的事不是一樣嗎?”
戴倫眉頭開始緊皺,有心不甘心道:
“如此說來,我們是沒有更好的選擇了?你們皇家的事怎麽這麽複雜!”
梁雨舟看著他,感覺看到了以前剛念書時的自己,說道:
“廟堂有廟堂運行規則,頭頂法度,君與臣,臣與民之間相伴相生,有些時候你甚至做一件事都要繞來繞去,哪有一根筷子通到底的腸子啊!”
戴倫依舊眉頭緊鎖,他自從軍以來,有令必行,有行必果,過慣了痛快日子,自然理解不了政治鬥爭的彎彎繞繞。
梁雨舟卻大不相同,雖然沒有親身經曆政治鬥爭,但是他深知,一切的鬥爭,包括戰爭,都是為了政治服務!
政治鬥爭的無情和周圍急劇變化的形式,無時無刻不在推使他更理智,更冷血地思考。
既然戴倫這種純粹的軍人一時半會兒是理解不了,不如先讓他把事兒做了,後麵再慢慢解釋。
“戴將軍,行軍打仗的事你比我在行,我有幾個想法,想和你商量一下,看可行不?”
一提到打仗,戴倫頓時來了興致!
“小王爺…”
梁雨舟趕緊打斷道:
“家父並未明確表示讓我做世子,所以將軍還是別叫這個名兒吧!”
“害,你們讀書聲就是規矩多,彎彎繞繞的,好不痛快,這不是擺在明麵上的事兒嗎?”
“害,也罷,我還是叫你公子好了。”戴倫開始像個老太婆一樣,念念叨叨的。
“那就對了。”梁雨舟會心一笑,接著說道:
“戴將軍,我是這樣想的。請看地圖,據多路刺侯探報,趙九淵養子烏勒孜率兵五萬餘人,屯於河內,這才是我們的心腹大患!”
“烏勒孜雖是奴隸出身,但是行軍打仗頗有章法,軍紀嚴明,所以趙九淵才會把最精銳的虎銳騎交給他統領。”
梁雨舟拿起佩劍,指向地圖,擔心地說道:
“倘若我們不做準備,接到家父一行後就匆匆趕會山東,這個烏勒孜要是跟上來,伺機追殺我們,那可就麻煩了!”
“可我聽說烏勒孜此次調防隻是為了房租遼東,他若是貿然出擊,很可能會兩麵受敵,此乃兵家大忌!”
梁雨舟連忙搖頭,說道:
“烏勒孜是啥人你是清楚地,用兵不拘一格且膽子極大,當初率領100人的小隊就敢襲擾太原的人!”
戴倫看了看地圖,又轉頭看向梁雨舟,問出了他一直都想問的話:
“也就是說,公子你準備了這麽多,全都是你在賭?”
梁雨舟本不想承認,但是一個謊言需要好幾個謊言才能圓,他幹脆攤開了講:
“對!我就是在賭,以我對烏勒孜的了解,我賭他會傾巢而出,追擊我們!”
令人奇怪的是,戴倫並沒有立刻反駁他,反而是繼續盯著地圖,問道:
“公子,那你是如何打算的,我軍雖占了人多的便宜,但是騎兵隻有三萬有餘,以步攻騎,至少五倍才有勝算呐!”
梁雨舟等的就是這一刻,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殺意。
他手握佩劍,指點江山的樣子還是讓戴倫暗自吃了一驚!
“將軍請看,汝南城防堅固,周圍軍師重鎮眾多,烏勒孜絕不會在這兒動手!”
戴倫巡視而望,困惑道:
“我還真想不出來,我們和他的一戰會如何開展?長途奔襲?還是正麵相碰!”
“將軍請看,按照匈奴騎兵的作息,最好的作戰地點應該在這兒,長寧。”
戴倫看著這個不顯眼的小地方,眉頭逐漸舒展:
“長寧!此城不利於我大部隊展開,反而有利於騎兵多梯次砍殺作戰!我懂了,我這就下去安排,等王爺到了,我們就直奔長寧,守株待兔!”
“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