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
三國:劉備謀主,謀盡天下 作者:神紋本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青州現存的隱患,對於逢紀這樣的智謀之士,並不難推測。
幾十萬的饑民,不是青州一個州能安置得了的。
這不是給幾十萬饑民兩三個月的糧食,而是要管這幾十萬饑民今年冬到明年秋的糧食。
而這,還隻是理想狀態。
倘若明年的收成不如意,青州的糧食緊缺隱患還會持續到第三年、甚至第四年。
雖然不明白為什麽劉備會執意要安置這幾十萬的饑民,但在逢紀眼中劉備的行為無異於自掘墳墓。
胃口太小,就胡亂吃,會撐死的。
逢紀的計策,頓時讓袁紹起了心思。
劉備安置不了幾十萬饑民,但袁紹能安置啊。
四世三公的名頭外加討董聯盟的盟主,隻需要袁紹一句話,這冀州有糧的大族會搶著將糧食運往青州!
大族權衡利益,隻是運一些糧食就能得到袁紹的人情,這幾乎是穩賺不賠的。
“元圖此計甚妙啊!”袁紹撫掌凝思:“隻是青州局勢不同於豫州,需要一個雄氣壯節的實幹之才方能勝任。”
“否則到了青州,諸郡不服,黃巾又起,非但名望得不到,反而會讓青州士民對我滋生怨恨。”
“子遠、元圖可有賢才舉薦?”
袁紹不是愚笨之人。
這派遣去青州的,不僅要文能治民、武能治軍,還得有壯節,不會因為當了青州刺史就忘記了袁紹這個舉薦人。
否則就等於結怨劉備、還要給他人做嫁衣。
逢紀思慮片刻,道:“廣陵郡臧子源素有節氣,能治民事、也善武事,酸棗會盟時亦主動將盟主之位讓與明公。”
“不論才能、名望、節氣,都堪稱當世俊傑。”
“聽聞臧子源如今還在陳留,明公可表奏其為青州刺史。同時傳信陳留太守張邈、山陽郡太守袁遺、濟陰郡太守袁敘,準備錢糧一同隨臧子源前往青州!”
“明公亦可將傳檄冀州各郡縣,支持臧子源治青州。”
袁紹喜道:“子源氣節之士,若能出任青州刺史,是青州之福啊!”
就在袁紹以盟主身份備下奏表,準備遣人去陳留通知臧洪時,一道檄文忽然抵達了渤海郡。
渤海郡丞一看檄文,頓時驚得魂都快沒了,連忙來衙署見袁紹。
“稟府君,有青州刺史檄文送達!”
袁紹一愣。
又是檄文?
這劉備真把自己當青州刺史了嗎?
一掃檄文,袁紹瞬間驚坐而起,語氣也變得慍怒:“劉備這廝,竟敢如此猖狂!”
許攸和逢紀不明狀況,連忙詢問緣由。
袁紹將檄文一甩,怒氣不減:“你們自己看吧!劉備小兒,虧我之前還呼籲冀州的大族販運糧米入青州。忘恩負義之輩,可恥!可恥啊!”
許攸和逢紀將檄文撿起,郡丞則是識趣的退出了衙署。
見到檄文的內容,饒是許攸和逢紀自矜謀略,也被檄文的內容嚇了一跳。
檄文經過潤色,辭藻華麗堪稱當世文章一絕。
但這核心內容卻比辭藻更絕。
大意便是:青州民饑,若是不賑濟,將會如猛虎一般四處覓食,可能會去冀州、可能會去兗州、可能會去徐州。
為了不讓饑民如猛虎一般流竄到冀兗徐三州,劉備呼籲冀州、兗州和徐州的州牧、刺史、太守、國相,有錢的捐錢,有糧的捐糧,一同救民。
而在檄文最後,還專門重點強調了青州有饑民五十萬,儲存的糧食隻夠一個月吃,若是因為天寒糧食不便運輸等原因導致青州糧食不足、不能繼續賑濟饑民。
為了讓饑民活命,劉備就隻能呼籲饑民去有錢糧的州郡就食了。
用了一大堆的華麗辭藻,真正的目的就一個。
劉備需要大量的錢糧,但這次不準備花錢購買了。
“聚饑民為猛虎,以此來要挾冀、兗、徐三州,好狠的毒計,是誰在替劉備謀劃?”逢紀忍不住驚呼。
逢紀剛給袁紹獻計,要謀奪青州。
結果劉備卻先人一步,直接用這毒計來要挾袁紹。
這仿佛有人直接將逢紀踩在地上,然後居高臨下的告訴逢紀:這等微末伎倆,就別拿出來丟人現眼了。
這讓逢紀感到十分丟臉。
計策還未開始,就已經宣布結束了。
讓臧洪去當青州刺史?
就劉備這強硬態度,去了也是白去。
逢紀幾乎可以想象到,當臧洪運送糧食抵達青州,劉備會直接將臧洪誇一頓,然後感謝臧洪送糧。
至於交割青州?
劉備不將臧洪驅逐出境都算禮遇了。
許攸則是靜靜開口:“自上次劉備傳檄後,我便遣人去青州打探。”
“這劉備是盧植的門生,本來隻是涿郡一個織席販履之徒,立了些許小功勞,在平原相陳紀的賞識下擔任高唐縣的縣尉。”
“因為檢舉上任高唐令私通黃巾賊有功,升遷為高唐令。”
“沒過多久,平原相陳紀稱病,讓劉備試守平原相,而在這期間,劉備又得到平原王的賞識,平原王將外甥女許配給了劉備。”
“秋收之後,青州各郡國黃巾再起,劉備先破平原國黃巾,斬賊首司馬懼;再救北海國,斬賊首張饒;隨後焦和死,劉備被舉薦青州刺史。”
“從一個小小的高唐縣尉,再到青州刺史,至今不到半年的時間,升遷之快,令人驚歎!”
“我仔細揣摩了劉備身邊的文武,能替劉備謀劃這計策的,唯有北海康成公之子、如今的青州別駕鄭平。”
袁紹吃了一驚:“康成公乃海內名仕,素有節氣才名,他的兒子怎麽會用這種狠毒之計?”
許攸搖了搖頭:“本初,此計看似歹毒,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劉備破黃巾、聚饑民,求的是一個名望,但這名望太大,劉備一個人吃不下,故而劉備傳檄各州郡國,想聚眾人之力一同分這青州救民的名望。”
“但劉備又擔心自身名望不夠,因此反其道而行之,用此計要挾各州。”
“以如今的冀州局勢,本初想將韓馥取而代之,就必然會折損名聲,因此本初需亟需大量的名望來彌補名聲的受損。”
“元圖圖謀青州之計,也正是如此。”
“隻可惜劉備麾下有能人,搶先一步斷了本初圖謀青州的機會。”
“本初若要繼續圖謀青州,不僅會結怨劉備,還可能導致劉備跟韓馥結盟。”
袁紹的怒氣漸漸消散。
逢紀的計策雖然好,但未能搶得先機。
若繼續針對劉備,讓劉備跟韓馥結盟,那袁紹想要再圖謀冀州,就會變得更艱難了。
“我甚敬康成公!”
“既然是康成公之子在給劉備獻計,我也得留幾分薄麵。”
袁紹尋了個台階。
鄭玄的名氣太大了!
黨錮解禁後,朝堂權臣聽聞鄭玄大名,爭相邀請鄭玄出仕。
第一個征辟鄭玄的是大將軍何進,迫於州郡官吏的壓力,鄭玄不得不去洛陽見何進。
何進為了表示尊敬,大擺宴席款待鄭玄,但鄭玄為了保住名仕的氣節拒絕穿朝服,隻穿便服就見何進。
這樣無禮的舉動,換個人早被何進給宰了。
但何進不僅沒怪罪,反而以禮相待。
鄭玄見這般無禮都不能讓何進厭惡,隻得連夜逃出了洛陽。
中平四年,三司府兩次征辟鄭玄,都被鄭玄拒絕了。
中平五年,鄭玄與荀爽、申屠蟠、襄楷、韓融、陳紀等14人並被征為博士,但鄭玄因為父親去世未去。
袁隗想表舉鄭玄為侍中,但也被鄭玄以居喪為理由拒絕了。
中平六年,董卓廢少帝,公卿又舉薦鄭玄為趙王乾的國相,還是被鄭玄給拒絕了。
別人都是想當公卿當不得,鄭玄是能當公卿但不想當。
逢紀暗歎一聲,不再多言。
在謀略方麵,逢紀是不如許攸的,逢紀更擅長的是統兵對陣。
因此這興奮獻出的一策,還未開始執行就夭折後,逢紀的內心有了嚴重的挫敗感。
袁紹頓了頓,看向許攸:“元圖之計不能用,子遠可還有妙計?”
許攸嘴角泛起笑意:“康成公的兒子,的確才智不凡,但他終究是選錯了明主,難逆這天下大勢。倘若本初在青州,又何須分這救民的名望?”
許攸小小的吹捧了袁紹一陣,讓袁紹頗為受用:“子遠言之有理,那劉備不過一織席販履的小兒,又如何能跟袁氏一門四世三公相提並論?”
“若我在青州,這振臂一呼,自有錢糧送往青州,又何須用這出讓名望的計策?”
許攸又道:“雖然劉備有意出讓名望,但並非人人都能識破鄭平這計的用意。這青州救民的名望,就如同討董的名望一般。”
“去的人多了,這分來的名望就越少,越是去的晚的,也就越難以獲得名望。”
“本初若有意,可搶在韓馥之前,先一步響應劉備,同時號召冀州的大族、以及袁氏的門生故吏響應。”
“這次跟上次不一樣,五十萬饑民在青州亟需糧食,天寒地動運輸也不方便,倘若要知會冀州牧商議之後決定,難免會耽誤救青州饑民的時機。”
“本初正好趁這機會,將韓馥對冀州各郡國的掌控力,降到最低。”
“屆時,攸略施小計,就能讓韓馥將冀州拱手相讓!”
許攸的嘴角再次泛起笑意。
對於謀略之術,許攸頗為自負。
袁紹撫掌大笑:“劉備有鄭玄相助,我有子遠策謀,這天下大勢,盡在我手了!”
大笑三聲,袁紹立即召來了渤海郡的親信散吏,開始搶奪這青州救民的名望。
而在魏郡。
冀州牧韓馥同樣得到了劉備的傳檄。
跟袁紹一樣,韓馥見到檄文的第一反應,就是怒罵劉備無恥。
“織席販履之徒,屢次助袁紹,著實可恨啊!”
上次劉備傳檄,讓袁紹在冀州獲得頗多名望,韓馥一直都耿耿於懷。
結果還沒過多久,劉備又傳檄了。
而這一次,直接都不裝了!
若非這檄文辭藻華麗,就差直接給韓馥說:青州缺糧,冀州富饒,多捐贈點!
“來人,立即向各郡國傳令,若無本牧許可,不允許任何郡國的太守、國相,向青州捐贈錢糧!”
韓馥怒氣滿懷,此時隻有一個想法。
劉備敢拿五十萬饑民要挾,那就準備好被五十萬饑民反噬。
至於五十萬饑民會不會來冀州?
韓馥壓根不懼!
這魏郡離青州遠,即便要禍害也是禍害那幾個對韓馥陽奉陰違的郡國。
就在韓馥要將命令傳達時,得知消息的冀州別駕沮授,連忙來尋韓馥。
“使君,請速速收回成令,否則冀州危險了啊!”
一見沮授來勸,韓馥不以為然的道:“別駕,不過是一個織席販履小兒的妄想罷了,又豈會讓冀州危險?”
“本牧是天子冊封的冀州牧,那劉備不過是自領的青州刺史,區區一個偽職,就敢拿五十萬饑民來要挾本牧,未免也太將自己當回事了。”
沮授心中鬱悶不已。
織席販履小兒的妄想?
能在不到半年平定青州黃巾的人又豈會是個隻會妄想的?
“使君!”沮授加重了語氣:“且不提劉備如何,倘若袁紹響應了劉備的檄文,呼籲冀州各郡國支援青州,使君又該如何自處?”
“使君不許各郡國太守、國相向青州捐贈錢糧,就是見危不救。”
“這若是平日裏,使君借口冀州無糧,也不會讓天下人說什麽。”
“可袁紹上回就已經響應過劉備的檄文了,這次必然不會錯過這個獲取名望的機會。”
“使君試想,這政令若是下達,冀州各郡國,還能有幾個太守、國相,會支持使君?”
“這難道還不足以讓冀州危險嗎?”
沮授見微知著,不僅看穿了鄭平這計策的用意,更是看到了冀州未來的危險。
韓馥這個冀州牧雖然是天子冊封的,但若冀州各郡國都不服韓馥,尋個機會讓韓馥死於意外也不是不行。
青州刺史焦和雖然死於黃巾賊之手,但如沮授這樣的智謀之士,卻能看清楚焦和死亡的真正原因。
焦和不死,青州黃巾難平!
韓馥見沮授說得嚴重,頓時有些慌了。
(本章完)
幾十萬的饑民,不是青州一個州能安置得了的。
這不是給幾十萬饑民兩三個月的糧食,而是要管這幾十萬饑民今年冬到明年秋的糧食。
而這,還隻是理想狀態。
倘若明年的收成不如意,青州的糧食緊缺隱患還會持續到第三年、甚至第四年。
雖然不明白為什麽劉備會執意要安置這幾十萬的饑民,但在逢紀眼中劉備的行為無異於自掘墳墓。
胃口太小,就胡亂吃,會撐死的。
逢紀的計策,頓時讓袁紹起了心思。
劉備安置不了幾十萬饑民,但袁紹能安置啊。
四世三公的名頭外加討董聯盟的盟主,隻需要袁紹一句話,這冀州有糧的大族會搶著將糧食運往青州!
大族權衡利益,隻是運一些糧食就能得到袁紹的人情,這幾乎是穩賺不賠的。
“元圖此計甚妙啊!”袁紹撫掌凝思:“隻是青州局勢不同於豫州,需要一個雄氣壯節的實幹之才方能勝任。”
“否則到了青州,諸郡不服,黃巾又起,非但名望得不到,反而會讓青州士民對我滋生怨恨。”
“子遠、元圖可有賢才舉薦?”
袁紹不是愚笨之人。
這派遣去青州的,不僅要文能治民、武能治軍,還得有壯節,不會因為當了青州刺史就忘記了袁紹這個舉薦人。
否則就等於結怨劉備、還要給他人做嫁衣。
逢紀思慮片刻,道:“廣陵郡臧子源素有節氣,能治民事、也善武事,酸棗會盟時亦主動將盟主之位讓與明公。”
“不論才能、名望、節氣,都堪稱當世俊傑。”
“聽聞臧子源如今還在陳留,明公可表奏其為青州刺史。同時傳信陳留太守張邈、山陽郡太守袁遺、濟陰郡太守袁敘,準備錢糧一同隨臧子源前往青州!”
“明公亦可將傳檄冀州各郡縣,支持臧子源治青州。”
袁紹喜道:“子源氣節之士,若能出任青州刺史,是青州之福啊!”
就在袁紹以盟主身份備下奏表,準備遣人去陳留通知臧洪時,一道檄文忽然抵達了渤海郡。
渤海郡丞一看檄文,頓時驚得魂都快沒了,連忙來衙署見袁紹。
“稟府君,有青州刺史檄文送達!”
袁紹一愣。
又是檄文?
這劉備真把自己當青州刺史了嗎?
一掃檄文,袁紹瞬間驚坐而起,語氣也變得慍怒:“劉備這廝,竟敢如此猖狂!”
許攸和逢紀不明狀況,連忙詢問緣由。
袁紹將檄文一甩,怒氣不減:“你們自己看吧!劉備小兒,虧我之前還呼籲冀州的大族販運糧米入青州。忘恩負義之輩,可恥!可恥啊!”
許攸和逢紀將檄文撿起,郡丞則是識趣的退出了衙署。
見到檄文的內容,饒是許攸和逢紀自矜謀略,也被檄文的內容嚇了一跳。
檄文經過潤色,辭藻華麗堪稱當世文章一絕。
但這核心內容卻比辭藻更絕。
大意便是:青州民饑,若是不賑濟,將會如猛虎一般四處覓食,可能會去冀州、可能會去兗州、可能會去徐州。
為了不讓饑民如猛虎一般流竄到冀兗徐三州,劉備呼籲冀州、兗州和徐州的州牧、刺史、太守、國相,有錢的捐錢,有糧的捐糧,一同救民。
而在檄文最後,還專門重點強調了青州有饑民五十萬,儲存的糧食隻夠一個月吃,若是因為天寒糧食不便運輸等原因導致青州糧食不足、不能繼續賑濟饑民。
為了讓饑民活命,劉備就隻能呼籲饑民去有錢糧的州郡就食了。
用了一大堆的華麗辭藻,真正的目的就一個。
劉備需要大量的錢糧,但這次不準備花錢購買了。
“聚饑民為猛虎,以此來要挾冀、兗、徐三州,好狠的毒計,是誰在替劉備謀劃?”逢紀忍不住驚呼。
逢紀剛給袁紹獻計,要謀奪青州。
結果劉備卻先人一步,直接用這毒計來要挾袁紹。
這仿佛有人直接將逢紀踩在地上,然後居高臨下的告訴逢紀:這等微末伎倆,就別拿出來丟人現眼了。
這讓逢紀感到十分丟臉。
計策還未開始,就已經宣布結束了。
讓臧洪去當青州刺史?
就劉備這強硬態度,去了也是白去。
逢紀幾乎可以想象到,當臧洪運送糧食抵達青州,劉備會直接將臧洪誇一頓,然後感謝臧洪送糧。
至於交割青州?
劉備不將臧洪驅逐出境都算禮遇了。
許攸則是靜靜開口:“自上次劉備傳檄後,我便遣人去青州打探。”
“這劉備是盧植的門生,本來隻是涿郡一個織席販履之徒,立了些許小功勞,在平原相陳紀的賞識下擔任高唐縣的縣尉。”
“因為檢舉上任高唐令私通黃巾賊有功,升遷為高唐令。”
“沒過多久,平原相陳紀稱病,讓劉備試守平原相,而在這期間,劉備又得到平原王的賞識,平原王將外甥女許配給了劉備。”
“秋收之後,青州各郡國黃巾再起,劉備先破平原國黃巾,斬賊首司馬懼;再救北海國,斬賊首張饒;隨後焦和死,劉備被舉薦青州刺史。”
“從一個小小的高唐縣尉,再到青州刺史,至今不到半年的時間,升遷之快,令人驚歎!”
“我仔細揣摩了劉備身邊的文武,能替劉備謀劃這計策的,唯有北海康成公之子、如今的青州別駕鄭平。”
袁紹吃了一驚:“康成公乃海內名仕,素有節氣才名,他的兒子怎麽會用這種狠毒之計?”
許攸搖了搖頭:“本初,此計看似歹毒,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劉備破黃巾、聚饑民,求的是一個名望,但這名望太大,劉備一個人吃不下,故而劉備傳檄各州郡國,想聚眾人之力一同分這青州救民的名望。”
“但劉備又擔心自身名望不夠,因此反其道而行之,用此計要挾各州。”
“以如今的冀州局勢,本初想將韓馥取而代之,就必然會折損名聲,因此本初需亟需大量的名望來彌補名聲的受損。”
“元圖圖謀青州之計,也正是如此。”
“隻可惜劉備麾下有能人,搶先一步斷了本初圖謀青州的機會。”
“本初若要繼續圖謀青州,不僅會結怨劉備,還可能導致劉備跟韓馥結盟。”
袁紹的怒氣漸漸消散。
逢紀的計策雖然好,但未能搶得先機。
若繼續針對劉備,讓劉備跟韓馥結盟,那袁紹想要再圖謀冀州,就會變得更艱難了。
“我甚敬康成公!”
“既然是康成公之子在給劉備獻計,我也得留幾分薄麵。”
袁紹尋了個台階。
鄭玄的名氣太大了!
黨錮解禁後,朝堂權臣聽聞鄭玄大名,爭相邀請鄭玄出仕。
第一個征辟鄭玄的是大將軍何進,迫於州郡官吏的壓力,鄭玄不得不去洛陽見何進。
何進為了表示尊敬,大擺宴席款待鄭玄,但鄭玄為了保住名仕的氣節拒絕穿朝服,隻穿便服就見何進。
這樣無禮的舉動,換個人早被何進給宰了。
但何進不僅沒怪罪,反而以禮相待。
鄭玄見這般無禮都不能讓何進厭惡,隻得連夜逃出了洛陽。
中平四年,三司府兩次征辟鄭玄,都被鄭玄拒絕了。
中平五年,鄭玄與荀爽、申屠蟠、襄楷、韓融、陳紀等14人並被征為博士,但鄭玄因為父親去世未去。
袁隗想表舉鄭玄為侍中,但也被鄭玄以居喪為理由拒絕了。
中平六年,董卓廢少帝,公卿又舉薦鄭玄為趙王乾的國相,還是被鄭玄給拒絕了。
別人都是想當公卿當不得,鄭玄是能當公卿但不想當。
逢紀暗歎一聲,不再多言。
在謀略方麵,逢紀是不如許攸的,逢紀更擅長的是統兵對陣。
因此這興奮獻出的一策,還未開始執行就夭折後,逢紀的內心有了嚴重的挫敗感。
袁紹頓了頓,看向許攸:“元圖之計不能用,子遠可還有妙計?”
許攸嘴角泛起笑意:“康成公的兒子,的確才智不凡,但他終究是選錯了明主,難逆這天下大勢。倘若本初在青州,又何須分這救民的名望?”
許攸小小的吹捧了袁紹一陣,讓袁紹頗為受用:“子遠言之有理,那劉備不過一織席販履的小兒,又如何能跟袁氏一門四世三公相提並論?”
“若我在青州,這振臂一呼,自有錢糧送往青州,又何須用這出讓名望的計策?”
許攸又道:“雖然劉備有意出讓名望,但並非人人都能識破鄭平這計的用意。這青州救民的名望,就如同討董的名望一般。”
“去的人多了,這分來的名望就越少,越是去的晚的,也就越難以獲得名望。”
“本初若有意,可搶在韓馥之前,先一步響應劉備,同時號召冀州的大族、以及袁氏的門生故吏響應。”
“這次跟上次不一樣,五十萬饑民在青州亟需糧食,天寒地動運輸也不方便,倘若要知會冀州牧商議之後決定,難免會耽誤救青州饑民的時機。”
“本初正好趁這機會,將韓馥對冀州各郡國的掌控力,降到最低。”
“屆時,攸略施小計,就能讓韓馥將冀州拱手相讓!”
許攸的嘴角再次泛起笑意。
對於謀略之術,許攸頗為自負。
袁紹撫掌大笑:“劉備有鄭玄相助,我有子遠策謀,這天下大勢,盡在我手了!”
大笑三聲,袁紹立即召來了渤海郡的親信散吏,開始搶奪這青州救民的名望。
而在魏郡。
冀州牧韓馥同樣得到了劉備的傳檄。
跟袁紹一樣,韓馥見到檄文的第一反應,就是怒罵劉備無恥。
“織席販履之徒,屢次助袁紹,著實可恨啊!”
上次劉備傳檄,讓袁紹在冀州獲得頗多名望,韓馥一直都耿耿於懷。
結果還沒過多久,劉備又傳檄了。
而這一次,直接都不裝了!
若非這檄文辭藻華麗,就差直接給韓馥說:青州缺糧,冀州富饒,多捐贈點!
“來人,立即向各郡國傳令,若無本牧許可,不允許任何郡國的太守、國相,向青州捐贈錢糧!”
韓馥怒氣滿懷,此時隻有一個想法。
劉備敢拿五十萬饑民要挾,那就準備好被五十萬饑民反噬。
至於五十萬饑民會不會來冀州?
韓馥壓根不懼!
這魏郡離青州遠,即便要禍害也是禍害那幾個對韓馥陽奉陰違的郡國。
就在韓馥要將命令傳達時,得知消息的冀州別駕沮授,連忙來尋韓馥。
“使君,請速速收回成令,否則冀州危險了啊!”
一見沮授來勸,韓馥不以為然的道:“別駕,不過是一個織席販履小兒的妄想罷了,又豈會讓冀州危險?”
“本牧是天子冊封的冀州牧,那劉備不過是自領的青州刺史,區區一個偽職,就敢拿五十萬饑民來要挾本牧,未免也太將自己當回事了。”
沮授心中鬱悶不已。
織席販履小兒的妄想?
能在不到半年平定青州黃巾的人又豈會是個隻會妄想的?
“使君!”沮授加重了語氣:“且不提劉備如何,倘若袁紹響應了劉備的檄文,呼籲冀州各郡國支援青州,使君又該如何自處?”
“使君不許各郡國太守、國相向青州捐贈錢糧,就是見危不救。”
“這若是平日裏,使君借口冀州無糧,也不會讓天下人說什麽。”
“可袁紹上回就已經響應過劉備的檄文了,這次必然不會錯過這個獲取名望的機會。”
“使君試想,這政令若是下達,冀州各郡國,還能有幾個太守、國相,會支持使君?”
“這難道還不足以讓冀州危險嗎?”
沮授見微知著,不僅看穿了鄭平這計策的用意,更是看到了冀州未來的危險。
韓馥這個冀州牧雖然是天子冊封的,但若冀州各郡國都不服韓馥,尋個機會讓韓馥死於意外也不是不行。
青州刺史焦和雖然死於黃巾賊之手,但如沮授這樣的智謀之士,卻能看清楚焦和死亡的真正原因。
焦和不死,青州黃巾難平!
韓馥見沮授說得嚴重,頓時有些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