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人才濟濟,劉備喜得三傑
三國:劉備謀主,謀盡天下 作者:神紋本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淄城外,十裏驛站。
寒暑酷熱。
劉備跟鄭平在驛站靜候。
得知劉虞被封為朱虛侯自涿城南下,劉備的心情是頗為激動的。
這意味著,公孫瓚還念著跟劉備的舊日情義。
公孫瓚跟袁紹擁立河間王劉陔稱帝,是需要借助劉虞的名望來拉攏幽州士民的。
而劉備的書信,讓公孫瓚放棄了挾劉虞以令幽州的最佳策略,選擇將劉虞送到青州。
盡管魚和熊掌難以兼得,劉備依舊希望能夠兼得。
哪怕最終人算不如天算,劉備自問心中無愧恩、無愧義。
噠噠噠。
馬蹄聲響起,一名斥候策馬而來。
“使君,大司馬距離此地不足三裏!軍前第一輛馬車便是。”
雖然劉虞被劉陔封為朱虛侯,但劉備等人依舊以大司馬稱呼劉虞,以示對劉虞的敬意。
劉備聞言一喜:“兩個月了,大司馬終於抵達臨淄了。”
以涿郡到臨淄的距離,兩個月的時間就跟遊山玩水一般。
劉備能理解劉虞內心的苦悶,不僅沒有催促,反而遣人去沿途豪族大戶購買糧草,用於沿途補給。
不多時。
劉備遠遠的看到了前方的戰旗,心中一動:“來了!”
激動的劉備,當即翻身上馬,向前小跑一陣,於烈日下迎接。
當軍前第一輛馬車近前時,劉備放聲高呼:“下官劉備,恭迎大司馬!”
如洪鍾般的聲音,驚動了馬車內的劉虞。
“此間距離臨淄城尚有十裏,玄德竟然出城十裏迎接老夫?又以下官自稱——”劉虞對劉備的好感又多了三分。
幽州牧跟青州牧是平級,劉備並不需要自稱下官。
而稱下官,敬的是劉虞大司馬身份。
這意味著,劉備承認的天子是劉協。
再加上這酷暑夏日,劉備肯出城十裏迎接,足見用心。
馬車停下。
劉虞掀開車簾,見前方一匹矯健白馬上,劉備抱拳而立。
“玄德,有心了!”劉虞捋了捋短髯,欣慰地道。
同樣是盧植的門生,公孫瓚自矜凶殘,而劉備卻是溫潤有禮。
這一對比,劉虞內心對劉備更加稱讚了。
車馬在驛站停下,劉備連忙將劉虞迎到驛站陰涼處,再拜問禮。
見劉備如此謙恭,劉虞不禁有些愧意:“老夫有負玄德之托,未能守住傳國玉璽,以至於如今雙日同天,令幽冀士民再添兵禍徭役之苦。”
“老夫無顏見先帝了!”
劉備連忙道:“大司馬切勿如此說,若非下官害怕擔責,將傳國玉璽送到涿城,大司馬又豈會遭遇此事。”
“幽冀之禍,皆因下官而起。”
就在劉虞和劉備互相攬責時,一旁的鄭平卻是開口道:“大司馬、使君,不必因此事而焦慮。如今之局勢,也未必是壞事。”
劉虞這才看向鄭平,道:“一個國家,兩個天子,鄭別駕為何認為如今之局勢不是壞事?”
鄭平搖扇輕笑:“雖然一個國家有了兩個天子,但這兩個都是漢家的天子,同脈同源。”
“比起昔日的偽帝張舉、還有自稱天公將軍的張角傾覆漢室而言,兩個天子不過是皇權之爭,而非社稷之爭。”
“若是袁氏人自立為帝,那才叫壞事。”
劉虞蹙眉:“即便如此,這兩個天子為了皇權而爭鬥,天下士民豈不是皆會受到波及?”
“皇權不穩,民心又如何能穩?”
鄭平搖頭道:“對於皇權之爭,下官有不同的看法。”
“先賢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相對於民和社稷,一個天子還是兩個天子,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是一個天子更容易讓社稷幽而複明、百姓離而複安,還是兩個天子更容易讓社稷幽而複明、百姓離而複安。”
“隻有一個天子的時候,董卓西遷天子入長安,扼之以潼關之險,又有洛陽八關為屏障抵擋關東盟軍。”
“雖然都說董卓是國賊,但關東之人又有多少野心之輩呢?”
“兩次討伐董卓,皆因內亂而終止!”
“反而讓董卓在長安城挾天子以令天下,合縱連橫,靜觀關東諸侯爭鬥。”
“由此可見,一個天子未必可靠。”
劉虞隱隱有些眉目,但還是問道:“那這兩個天子,難道就可以讓社稷幽而複明、讓百姓離而複安了?”
鄭平踱步搖扇:“天欲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
“董卓挾天子以令天下,袁紹公孫瓚同樣挾天子以令四方。”
“董卓西遷長安,是想引關東之人鷸蚌相爭,他好漁翁得利。”
“可如今,袁紹公孫瓚擁立新君,以傳國玉璽號令關東,若無人製約,不出三年,以袁氏一族過往威望,就足以讓新君號令南北。”
“袁紹的權勢,就會比董卓更甚。”
“而這,長安的天子不能忍、董卓不能忍、長安的公卿百官也不能忍。”
“若讓袁紹得逞,他們都成偽帝叛臣了。”
“董卓為了維持權勢,就不得不引兵攻打袁紹公孫瓚,奪回傳國玉璽。”
“不論董卓敗還是勝,都能讓漢室的威望更甚往日。”
“然,二虎競食,必有一傷。”
“不論董卓敗,還是董卓勝,對於真正想要匡扶漢室的青州劉使君而言,都是定亂的機會!”
“唯有青州能定天下,也唯有劉使君能匡扶漢室,讓社稷幽而複明,讓百姓離而複安。”
鄭平話鋒一轉,開始在劉虞麵前狂誇劉備。
“顯謀,你過譽了。”劉備有些汗顏。
這討論大勢,怎麽就變成猛誇自己了?
鄭平淡然一笑。
跟劉虞論什麽大勢啊,即便劉虞聽懂了又能如何?
執掌大勢的是劉備而不是劉虞。
鄭平不過是趁機讓劉虞將注意力放在劉備身上罷了。
劉虞忽然反應過來,驚詫的看向劉備,語氣多了幾分驚詫:“玄德,難道你是故意將傳國玉璽送到老夫處的?”
“你知道公孫瓚肯定在老夫麾下安插了細作,也猜到袁紹公孫瓚肯定受不了擁立新君的誘惑。”
“所以,袁紹和公孫瓚要擁立新君的時候,伱才會保持中立?”
啊這——
劉備沒想到劉虞竟然會這般詢問,一時之間有些不知所措。
下意識的,劉備眼神示意鄭平。
回了劉備一個安心的眼神,鄭平搖扇再道:“使君畢竟不似大司馬有海內名望,僅有青州偏僻之地,就想掃蕩這天下間的野心之輩,是很難的。”
“若不能挑起猛虎相鬥,又如何能借力打力,除掉如董卓袁紹這般的野心之輩?”
“誠然,挑起猛虎相鬥,會波及士民百姓。”
“可不挑起猛虎相鬥,猛虎就不會禍害士民百姓了嗎?”
“虎狼之輩,始終是虎狼之輩,他們不會因為牛羊的驚懼就收回獠牙。”
“為求天下計,當搶先布局,請君入局,當一個執掌棋局的棋手,而非處處受人掣肘,徒讓虎狼恥笑。”
“唯有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野心之輩逐個鏟除,才是真正讓國泰民安的良策。”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匡定天下,是不能隻顧眼前利弊的而忽略未來成敗的。”
鄭平沒有在劉虞麵前掩飾目的。
挑起虎狼相鬥、借力打力,一直都是鄭平慣用的權略。
與其在劉虞麵前遮遮掩掩,讓今後的青州出現不必要的爭執,倒不如坦誠一些。
若劉虞要生事,鄭平也不介意將劉虞視為棄子。
畢竟一開始,鄭平本質不是在救劉虞,而是想讓劉虞麾下的文武效力劉備。
青州。
跟劉虞的幽州是不同的!
鄭平的坦率,也讓劉虞漸漸變得冷靜。
想到來時跟田間老農的交談,劉虞也很清楚,劉備是一個真正愛民的州牧。
青州雖然遭遇黃巾之禍而滿目瘡痍、處處廢墟。
但經過一年多的治理,青州又開始恢複了生機。
劉備的功勞是不可否認的。
而也正如鄭平說的一樣,青州偏僻之地,若不能引虎狼相鬥,又如何能借力打力?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便是玄德追求的道嗎?”
“天子固然需要尊敬,但在民和社稷麵前,即便是天子也得受下委屈。”
“老夫,老了啊!”
劉虞眼中的最後一絲慍怒也消失。
“玄德,老夫既然是朱虛侯,就直接前往朱虛吧。”劉虞目光清明:“隻讓吾兒跟鮮於輔和鮮於銀護衛老夫即可。”
“其餘如田豐、沮授、趙雲以及一部分跟隨老夫而來的文武佐吏,皆可跟隨玄德前往臨淄城。”
劉備瞪了鄭平一眼,連忙道:“大司馬,下官——”
劉虞揮了揮手,打斷道:“玄德,你的青州治理得比老夫的幽州更好,所以老夫不會幹涉你在青州的任何事。”
“老夫隻是一個養病的朱虛侯。”
“他日若有需要老夫的地方,玄德盡可來尋老夫。”
“老夫也想看看,玄德是如何讓社稷幽而複明、讓百姓離而複安的。”
劉備大受震撼,恭敬一禮道:“大司馬器量,下官深敬。”
劉虞單獨召集了跟隨的幽州文武,仔細交代了眾人後,便帶著劉和、鮮於輔和鮮於銀前往朱虛縣。
劉備依舊令關羽引兵護送。
而其餘人,則是跟著劉備入了臨淄城。
這次跟隨劉虞南下的幽州文武有二十餘人,其中最令劉備器重的,就屬沮授、田豐和趙雲了。
田豐以前在青州待過,劉備早知田豐的才能。
而在鄴城的時候,劉備就已經知道沮授的本事。
趙雲自是不用說,劉備早就招攬之意了。
當夜。
劉備在臨淄城設宴。
除了護送劉虞去朱虛的關羽和去揚州的太史慈、以及鎮守各郡國的賢才外。
文如鄭平、劉惠、張昭、張紘、趙昱、簡雍、孫乾、諸葛瑾、魯肅、劉琰、滿寵、國淵、宋霖等,武如張飛、典韋、田豫、牽招、麴義、於禁、陳到等,盡皆到場。
再加上今日的貴客沮授、田豐、趙雲和二十餘幽州文武。
這晚宴上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皆俊秀。
待到夜半,劉備讓陳到安排親衛將眾人或是護送回家或是護送到驛站,單獨留下了鄭平。
青州一貫持的傳統,有宴無酒,劉備自然也不會飲醉。
“顯謀,大司馬留下的二十餘人,這應當如何安排?”劉備詢問道。
雖然人才多了,但安排人才到合適的崗位上,依舊是一個需要解決的。
今晚是宴請款待,明日就得給這些人準備職位了。
總不能來了青州還要賦閑在家吧?
鄭平斟酌道:“田元皓和沮公與都是擅長大勢的,使君可將二人留在州牧府聽候。”
“子經去年冬招募了青州六郡國的良家子訓練新軍,但軍中尚缺一大將。”
“可讓子龍擔任主將,子經擔任副將,以沮公與兼任行軍軍師,兵將皆著以白袍,號為白袍營。”
“再賦予白袍營督巡青州六郡國之職,以打擊山賊土匪、提防賊兵入境為主。”
“其餘文武二十餘人,將其委派至青州六郡國出仕,論功升遷。”
劉備微微捋髯:“子龍初來就位於子經之上,恐怕有些不妥。”
鄭平道:“子經雖然善於練兵,但其武藝終究是欠缺了,讓子經單獨統兵,就難以跟先登營和銳士營並列了。”
“子龍跟子經都是冀州人,相處應是不會太難。”
“使君若不放心,可單獨召子經,詢問子經的意見。”
“若子經不願,就另立一營交由子龍訓練。”
劉備想了想,同意了鄭平的提議:“為避免武將相爭,我先跟子經商議,再行決斷吧。”
不多時。
牽招到來。
見鄭平有意讓趙雲擔任主將,牽招頗有不服:“使君,請恕我直言,我以六郡國良家子練兵,雖然目前隻有七百人。”
“但我選拔的兵將皆是能識文斷字、略曉兵法、能識文書、精通鞍馬騎射的。”
“想當主將,就需要得到這七百人的認可。”
“我不願因私廢公而壞使君大事,但也不希望隨便來個人就能當我等主將。”
“明日校場,可讓趙雲前來,若趙雲文武皆勝於軍中諸將,我便心服。”
(本章完)
寒暑酷熱。
劉備跟鄭平在驛站靜候。
得知劉虞被封為朱虛侯自涿城南下,劉備的心情是頗為激動的。
這意味著,公孫瓚還念著跟劉備的舊日情義。
公孫瓚跟袁紹擁立河間王劉陔稱帝,是需要借助劉虞的名望來拉攏幽州士民的。
而劉備的書信,讓公孫瓚放棄了挾劉虞以令幽州的最佳策略,選擇將劉虞送到青州。
盡管魚和熊掌難以兼得,劉備依舊希望能夠兼得。
哪怕最終人算不如天算,劉備自問心中無愧恩、無愧義。
噠噠噠。
馬蹄聲響起,一名斥候策馬而來。
“使君,大司馬距離此地不足三裏!軍前第一輛馬車便是。”
雖然劉虞被劉陔封為朱虛侯,但劉備等人依舊以大司馬稱呼劉虞,以示對劉虞的敬意。
劉備聞言一喜:“兩個月了,大司馬終於抵達臨淄了。”
以涿郡到臨淄的距離,兩個月的時間就跟遊山玩水一般。
劉備能理解劉虞內心的苦悶,不僅沒有催促,反而遣人去沿途豪族大戶購買糧草,用於沿途補給。
不多時。
劉備遠遠的看到了前方的戰旗,心中一動:“來了!”
激動的劉備,當即翻身上馬,向前小跑一陣,於烈日下迎接。
當軍前第一輛馬車近前時,劉備放聲高呼:“下官劉備,恭迎大司馬!”
如洪鍾般的聲音,驚動了馬車內的劉虞。
“此間距離臨淄城尚有十裏,玄德竟然出城十裏迎接老夫?又以下官自稱——”劉虞對劉備的好感又多了三分。
幽州牧跟青州牧是平級,劉備並不需要自稱下官。
而稱下官,敬的是劉虞大司馬身份。
這意味著,劉備承認的天子是劉協。
再加上這酷暑夏日,劉備肯出城十裏迎接,足見用心。
馬車停下。
劉虞掀開車簾,見前方一匹矯健白馬上,劉備抱拳而立。
“玄德,有心了!”劉虞捋了捋短髯,欣慰地道。
同樣是盧植的門生,公孫瓚自矜凶殘,而劉備卻是溫潤有禮。
這一對比,劉虞內心對劉備更加稱讚了。
車馬在驛站停下,劉備連忙將劉虞迎到驛站陰涼處,再拜問禮。
見劉備如此謙恭,劉虞不禁有些愧意:“老夫有負玄德之托,未能守住傳國玉璽,以至於如今雙日同天,令幽冀士民再添兵禍徭役之苦。”
“老夫無顏見先帝了!”
劉備連忙道:“大司馬切勿如此說,若非下官害怕擔責,將傳國玉璽送到涿城,大司馬又豈會遭遇此事。”
“幽冀之禍,皆因下官而起。”
就在劉虞和劉備互相攬責時,一旁的鄭平卻是開口道:“大司馬、使君,不必因此事而焦慮。如今之局勢,也未必是壞事。”
劉虞這才看向鄭平,道:“一個國家,兩個天子,鄭別駕為何認為如今之局勢不是壞事?”
鄭平搖扇輕笑:“雖然一個國家有了兩個天子,但這兩個都是漢家的天子,同脈同源。”
“比起昔日的偽帝張舉、還有自稱天公將軍的張角傾覆漢室而言,兩個天子不過是皇權之爭,而非社稷之爭。”
“若是袁氏人自立為帝,那才叫壞事。”
劉虞蹙眉:“即便如此,這兩個天子為了皇權而爭鬥,天下士民豈不是皆會受到波及?”
“皇權不穩,民心又如何能穩?”
鄭平搖頭道:“對於皇權之爭,下官有不同的看法。”
“先賢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相對於民和社稷,一個天子還是兩個天子,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是一個天子更容易讓社稷幽而複明、百姓離而複安,還是兩個天子更容易讓社稷幽而複明、百姓離而複安。”
“隻有一個天子的時候,董卓西遷天子入長安,扼之以潼關之險,又有洛陽八關為屏障抵擋關東盟軍。”
“雖然都說董卓是國賊,但關東之人又有多少野心之輩呢?”
“兩次討伐董卓,皆因內亂而終止!”
“反而讓董卓在長安城挾天子以令天下,合縱連橫,靜觀關東諸侯爭鬥。”
“由此可見,一個天子未必可靠。”
劉虞隱隱有些眉目,但還是問道:“那這兩個天子,難道就可以讓社稷幽而複明、讓百姓離而複安了?”
鄭平踱步搖扇:“天欲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
“董卓挾天子以令天下,袁紹公孫瓚同樣挾天子以令四方。”
“董卓西遷長安,是想引關東之人鷸蚌相爭,他好漁翁得利。”
“可如今,袁紹公孫瓚擁立新君,以傳國玉璽號令關東,若無人製約,不出三年,以袁氏一族過往威望,就足以讓新君號令南北。”
“袁紹的權勢,就會比董卓更甚。”
“而這,長安的天子不能忍、董卓不能忍、長安的公卿百官也不能忍。”
“若讓袁紹得逞,他們都成偽帝叛臣了。”
“董卓為了維持權勢,就不得不引兵攻打袁紹公孫瓚,奪回傳國玉璽。”
“不論董卓敗還是勝,都能讓漢室的威望更甚往日。”
“然,二虎競食,必有一傷。”
“不論董卓敗,還是董卓勝,對於真正想要匡扶漢室的青州劉使君而言,都是定亂的機會!”
“唯有青州能定天下,也唯有劉使君能匡扶漢室,讓社稷幽而複明,讓百姓離而複安。”
鄭平話鋒一轉,開始在劉虞麵前狂誇劉備。
“顯謀,你過譽了。”劉備有些汗顏。
這討論大勢,怎麽就變成猛誇自己了?
鄭平淡然一笑。
跟劉虞論什麽大勢啊,即便劉虞聽懂了又能如何?
執掌大勢的是劉備而不是劉虞。
鄭平不過是趁機讓劉虞將注意力放在劉備身上罷了。
劉虞忽然反應過來,驚詫的看向劉備,語氣多了幾分驚詫:“玄德,難道你是故意將傳國玉璽送到老夫處的?”
“你知道公孫瓚肯定在老夫麾下安插了細作,也猜到袁紹公孫瓚肯定受不了擁立新君的誘惑。”
“所以,袁紹和公孫瓚要擁立新君的時候,伱才會保持中立?”
啊這——
劉備沒想到劉虞竟然會這般詢問,一時之間有些不知所措。
下意識的,劉備眼神示意鄭平。
回了劉備一個安心的眼神,鄭平搖扇再道:“使君畢竟不似大司馬有海內名望,僅有青州偏僻之地,就想掃蕩這天下間的野心之輩,是很難的。”
“若不能挑起猛虎相鬥,又如何能借力打力,除掉如董卓袁紹這般的野心之輩?”
“誠然,挑起猛虎相鬥,會波及士民百姓。”
“可不挑起猛虎相鬥,猛虎就不會禍害士民百姓了嗎?”
“虎狼之輩,始終是虎狼之輩,他們不會因為牛羊的驚懼就收回獠牙。”
“為求天下計,當搶先布局,請君入局,當一個執掌棋局的棋手,而非處處受人掣肘,徒讓虎狼恥笑。”
“唯有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野心之輩逐個鏟除,才是真正讓國泰民安的良策。”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匡定天下,是不能隻顧眼前利弊的而忽略未來成敗的。”
鄭平沒有在劉虞麵前掩飾目的。
挑起虎狼相鬥、借力打力,一直都是鄭平慣用的權略。
與其在劉虞麵前遮遮掩掩,讓今後的青州出現不必要的爭執,倒不如坦誠一些。
若劉虞要生事,鄭平也不介意將劉虞視為棄子。
畢竟一開始,鄭平本質不是在救劉虞,而是想讓劉虞麾下的文武效力劉備。
青州。
跟劉虞的幽州是不同的!
鄭平的坦率,也讓劉虞漸漸變得冷靜。
想到來時跟田間老農的交談,劉虞也很清楚,劉備是一個真正愛民的州牧。
青州雖然遭遇黃巾之禍而滿目瘡痍、處處廢墟。
但經過一年多的治理,青州又開始恢複了生機。
劉備的功勞是不可否認的。
而也正如鄭平說的一樣,青州偏僻之地,若不能引虎狼相鬥,又如何能借力打力?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便是玄德追求的道嗎?”
“天子固然需要尊敬,但在民和社稷麵前,即便是天子也得受下委屈。”
“老夫,老了啊!”
劉虞眼中的最後一絲慍怒也消失。
“玄德,老夫既然是朱虛侯,就直接前往朱虛吧。”劉虞目光清明:“隻讓吾兒跟鮮於輔和鮮於銀護衛老夫即可。”
“其餘如田豐、沮授、趙雲以及一部分跟隨老夫而來的文武佐吏,皆可跟隨玄德前往臨淄城。”
劉備瞪了鄭平一眼,連忙道:“大司馬,下官——”
劉虞揮了揮手,打斷道:“玄德,你的青州治理得比老夫的幽州更好,所以老夫不會幹涉你在青州的任何事。”
“老夫隻是一個養病的朱虛侯。”
“他日若有需要老夫的地方,玄德盡可來尋老夫。”
“老夫也想看看,玄德是如何讓社稷幽而複明、讓百姓離而複安的。”
劉備大受震撼,恭敬一禮道:“大司馬器量,下官深敬。”
劉虞單獨召集了跟隨的幽州文武,仔細交代了眾人後,便帶著劉和、鮮於輔和鮮於銀前往朱虛縣。
劉備依舊令關羽引兵護送。
而其餘人,則是跟著劉備入了臨淄城。
這次跟隨劉虞南下的幽州文武有二十餘人,其中最令劉備器重的,就屬沮授、田豐和趙雲了。
田豐以前在青州待過,劉備早知田豐的才能。
而在鄴城的時候,劉備就已經知道沮授的本事。
趙雲自是不用說,劉備早就招攬之意了。
當夜。
劉備在臨淄城設宴。
除了護送劉虞去朱虛的關羽和去揚州的太史慈、以及鎮守各郡國的賢才外。
文如鄭平、劉惠、張昭、張紘、趙昱、簡雍、孫乾、諸葛瑾、魯肅、劉琰、滿寵、國淵、宋霖等,武如張飛、典韋、田豫、牽招、麴義、於禁、陳到等,盡皆到場。
再加上今日的貴客沮授、田豐、趙雲和二十餘幽州文武。
這晚宴上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皆俊秀。
待到夜半,劉備讓陳到安排親衛將眾人或是護送回家或是護送到驛站,單獨留下了鄭平。
青州一貫持的傳統,有宴無酒,劉備自然也不會飲醉。
“顯謀,大司馬留下的二十餘人,這應當如何安排?”劉備詢問道。
雖然人才多了,但安排人才到合適的崗位上,依舊是一個需要解決的。
今晚是宴請款待,明日就得給這些人準備職位了。
總不能來了青州還要賦閑在家吧?
鄭平斟酌道:“田元皓和沮公與都是擅長大勢的,使君可將二人留在州牧府聽候。”
“子經去年冬招募了青州六郡國的良家子訓練新軍,但軍中尚缺一大將。”
“可讓子龍擔任主將,子經擔任副將,以沮公與兼任行軍軍師,兵將皆著以白袍,號為白袍營。”
“再賦予白袍營督巡青州六郡國之職,以打擊山賊土匪、提防賊兵入境為主。”
“其餘文武二十餘人,將其委派至青州六郡國出仕,論功升遷。”
劉備微微捋髯:“子龍初來就位於子經之上,恐怕有些不妥。”
鄭平道:“子經雖然善於練兵,但其武藝終究是欠缺了,讓子經單獨統兵,就難以跟先登營和銳士營並列了。”
“子龍跟子經都是冀州人,相處應是不會太難。”
“使君若不放心,可單獨召子經,詢問子經的意見。”
“若子經不願,就另立一營交由子龍訓練。”
劉備想了想,同意了鄭平的提議:“為避免武將相爭,我先跟子經商議,再行決斷吧。”
不多時。
牽招到來。
見鄭平有意讓趙雲擔任主將,牽招頗有不服:“使君,請恕我直言,我以六郡國良家子練兵,雖然目前隻有七百人。”
“但我選拔的兵將皆是能識文斷字、略曉兵法、能識文書、精通鞍馬騎射的。”
“想當主將,就需要得到這七百人的認可。”
“我不願因私廢公而壞使君大事,但也不希望隨便來個人就能當我等主將。”
“明日校場,可讓趙雲前來,若趙雲文武皆勝於軍中諸將,我便心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