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三英齊聚,淮陵城曹孫劉
三國:劉備謀主,謀盡天下 作者:神紋本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朗本是徐州治中,跑到會稽當太守才幾個月。
對於青州,王朗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正因為了解,王朗才會忌憚。
自沮授口中得知廬江郡和豫章郡也得了號令,王朗不再推諉。
劉備的假節之權再加上三郡太守都推舉太史慈,哪怕劉繇還活著,也阻止不了太史慈暫領揚州牧。
但此時,王朗的功曹虞翻卻是質疑道:“廬江太守季寧公是朝廷加封的忠義將軍,位比九卿。”
“豫章太守華子魚,亦是公府征辟的名仕,天子親許的豫章太守。”
“此二人忠節之士,豈會輕易答應?”
“總不能憑你幾句話,就讓王府君違背朝廷律令,令名聲受損。”
虞翻性情疏直,有忠義之心、亦是剛上直言之人。
這有懷疑不喜歡藏在心中,敢於直言而諫。
專於文學的虞翻又有讀書人的執拗,注重禮數,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
“仲翔,不可再多事。”王朗連忙低聲勸道。
沮授不以為惱,輕笑一聲,回答了虞翻的疑問:“廬江太守季寧公的從孫陸議,如今跟琅琊諸葛亮義結昆仲。”
“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又是青州別駕鄭顯謀的義弟。”
“而諸葛亮不僅求學於康成公門下,又是劉使君和鄭別駕共同的門生。”
“豫章太守華歆,早年間就跟鄭別駕相熟,華歆之弟華緝,如今是別駕府書佐從事,亦視鄭別駕為兄。”
“鄭別駕隻需遣華緝一人,就能辦成此事。”
虞翻頓時呆立。
劉備有假節之權,陸康和華歆又跟鄭平關係匪淺。
於公於私,陸康和華歆都會聽劉備號令。
見虞翻被驚住,王朗打了個哈哈,道:“仲翔,早說了不可再多事,你偏不信。”
“若不是孔北海的結義兄弟、吳郡太守盛憲被劉繇逼走。別說三郡結盟了,四郡結盟都可以!”
“這揚州還有許多康成公的門生在,鄭別駕想定揚州,根本不需要費太多力氣。”
“他隻需要將袁術孫堅這種自恃武勇用兵江東的強寇擊敗就足夠了。”
對於鄭平而言,要穩定揚州的士族豪強並不是難事。
北海鄭氏,單論鄭玄一人,就足以讓大量的揚州士人給鄭玄一個麵子。
士族豪強,重的是宗族利益。
而鄭平,能給予這群士族豪強想要的利益。
這就是鄭平和孫堅的區別!
孫堅雖然驍勇善戰,但孫堅不懂得如何去跟揚州的士族豪強合作共贏。
都是在揚州地麵上混的,憑什麽就得聽孫堅的?
就因為孫堅兵多將廣能打?
隻用武力是不能讓士族豪強屈服的。
一時的忍讓,隻是迫於兵威而做出的無奈選擇。
若不能有足夠的利益來彌補這份屈辱,一旦兵威沒了,士族豪強們就會奮起反抗。
都是第一次當人,誰又願意給人當狗啊。
司馬遷看透人心,才會在《貨殖列傳》的序言中寫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的千古名言。
單方麵的壓迫隻會滋生矛盾,當矛盾積累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時,就會出現反抗。
想和睦相處,就得進行利益分配。
至於鄭平的利益分配,是否會讓揚州的士族尾大不掉,這不是鄭平當前要考慮的問題。
殺盡世家豪強,並不能解決社會的根本矛盾。
就譬如土地和人口兼並,往往是朝廷賦稅太重,而世家豪強趁機以“比朝廷政令稍微優渥”的惠政,讓百姓將土地賣給世家豪強,成為世家豪強的佃戶私奴。
不是這些百姓很想給世家豪強當佃戶私奴,而是在亂世之中,朝廷比世家豪強更爛。
比爛的世界,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隻滅世家豪強,不滅皇權,社會的根本矛盾是不可能解決的。
這才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定數。
鄭平改變不了這個定數,但卻能利用自身的才智、北海鄭氏的名望,輔佐一個有大誌有仁德之心的明主,早日結束這個亂世。
太史慈、沮授隨王朗、虞翻進入山陰城,開始造訪會稽的世家豪強。
以北海康成公次子鄭平結義兄弟的名義投遞拜帖,這會稽郡的世家豪強,就沒有敢讓太史慈吃閉門羹的。
讓太史慈吃閉門羹,就等於讓鄭平和鄭玄吃閉門羹。
除非是跟北海鄭氏有死仇,誰也不敢輕易失了禮數。
太史慈雖然不擅長遊說之術,但沮授身為河北名仕、當世一流智者,對遊說之術頗為擅長。
淮陵城外。
曹操和孫堅的兵馬相繼出現,互為犄角。
黃河以南,最強的三個勢力,以這樣的方式在淮陵城外對峙。
城內。
鄭平邀袁術登上城樓。
孫堅的到來,讓袁術信心倍增:“顯謀先生,本公早說了,孫堅不會背叛本公的。”
“如今孫堅已經到來,按照約定,隻要孫堅獨自擊退了曹操,本公就可以離開淮陵城返回壽春了。”
“顯謀先生,你不會食言的吧?”
鄭平搖扇而笑:“在下都以家父名義起誓了,又豈會食言?若是食言了,豈不是讓家父一輩子的名聲都毀於一旦了。”
“然而,孫堅雖然驍勇,但曹操亦不是善茬。”
“袁公在義成的十萬大軍,都被曹操輕易擊敗,孫堅也未必能贏啊!”
“不如袁公還是退而求其次,你我合力擊退曹操,然後袁公再去長安請罪。”
“朝中公卿多有跟袁公相識的,保袁公一命、封袁公一個壽春侯想必也不難。”
“如此一來,青州劉使君立了功,而袁公也能封侯,到時候袁公再助天子擊敗偽帝將功贖罪,也不愧對汝南袁氏百年的忠義之名啊。”
鄭平給袁術玩了出詭術。
若孫堅能獨自擊敗曹操,袁術就可以返回淮南,到時候是戰是和,再另當別論。
若孫堅需要關羽和張飛協助,袁術就得如約去長安請罪,而劉備會請天子酌情處理,保袁術一命。
然而。
袁術壓根就不可能選擇去長安請罪,那還不如自殺來得痛快。
因此,袁術下意識的就選擇了讓孫堅獨自去擊敗曹操。
等袁術反應過來的時候,鄭平已經以鄭玄的名義發誓了!
袁術吃了個啞巴虧,但又礙於麵子不好跟鄭平動怒,隻能大力的誇讚孫堅如何如何驍勇、如何如何忠義,來找回丟掉的顏麵。
見鄭平又提這個方案,袁術一口否決道:“顯謀先生,你可別再誑本公了。本公不可能去長安請罪的!”
“區區曹操,贏了本公的幾個蠢將弱兵,就自以為天下無敵了?”
“在本公的大將孫堅麵前,曹操不過是稚童罷了。”
“最多三日,曹兵必敗!”
袁術自信滿滿!
鄭平搖扇輕笑:“那在下就拭目以待,看一看是孫堅更猛,還是曹操更強了。”
孫堅軍營。
黃猗如周瑜預料的一般,向孫堅下達了進攻曹操的命令。
孫堅故意問道:“黃將軍,為何不直接進攻關羽,救出袁公後退回壽春固守?”
黃猗心虛,但理由卻很多:“孫將軍,本將知道你跟關羽有舊,所以不忍讓你去攻打關羽的營寨。”
“隻要擊敗了曹操,孫將軍再跟關羽訴說舊日情義,或許就不用打了。”
孫堅見問不出太多的情報,堆著笑道:“黃將軍言之有理。不如黃將軍辛苦一趟,替本將給關羽送封信如何?”
黃猗此時也急著回淮陵城複命,當即就答應了孫堅的請求。
待黃猗離開,孫堅迅速召集了眾將商議出兵。
由於周瑜識破了十二軍令的用意,孫堅也讓周瑜隨軍到此。
“本將不是第一次跟曹操交鋒了。”孫堅仗劍而立,沉聲道:“在潁川的時候,本將就跟曹操打過幾次。”
“此人麾下,亦有不少驍勇善戰的將士,不是容易擊敗的。”
“想要盡快擊破曹操,還得再用奇計才行。”
孫堅抬頭看向周瑜。
雖然周瑜年幼,但智計已經不弱。
周瑜細思片刻,道:“伯父,我軍遠來疲頓,而曹軍卻比我軍先到兩日。”
“若我是曹操,定然會趁著我軍疲憊,趁著劫營。”
“不如將計就計,伏兵於營寨之外,先勝曹操一陣。”
黃蓋撫掌讚道:“阿瑜雖然年少,但這軍旅之術,卻懂得不少。”
“能料到曹操會趁機劫營,已然勝過大部分的統兵武將了。”
周瑜謙遜道:“黃叔父過譽了,瑜隻是一些猜測,未必就料算準確。若是曹軍不來,反倒讓將士更疲憊了。”
孫堅靜靜思索。
論戰場經驗,孫堅比周瑜這個隻讀了兵書、聽了些戰場例子、但未真正上過戰場的少年更豐富。
不是任何的戰場,都適合兵書上的例子的。
“曹操並非少謀短智之輩,若要劫營,不會用如此直接的劫營之法。”
“我軍疲憊而敵軍興奮,貿然交戰,於我軍不利。”
“倒不如給曹操下戰書,約定三日後決戰。”
孫堅虎目鋒利,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敵我軍力上的優劣。
周瑜疑道:“曹操奸詐,若他表麵同意決戰,今夜卻來劫營,我軍若無準備,豈不是讓曹操得逞?”
孫堅語氣一寒:“阿瑜,連你都猜到曹操會假裝同意,那今夜曹兵就必來劫營了。”
周瑜本是機敏之人,此時也反應過來:“利用曹操的奸詐秉性,故意給曹操設套,引曹兵劫營。”
“如此一來,今夜就能小勝曹操一陣了。”
“多謝伯父提點。”
孫堅點頭:“阿瑜聰慧,隻是缺少戰場經驗。待跟曹操打上幾場,阿瑜定然能將兵書戰策上所學的兵法,融會貫通。”
“能不能擊退曹操,還是得仰仗阿瑜之謀啊。”
周瑜凜然。
孫堅這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這是在給周瑜積累戰場經驗。
周瑜自幼學習兵法,對古今各種戰例都頗有研究,唯獨缺乏的就是戰場的實戰運用。
孫堅則是在替周瑜創造這樣一個運用的機會!
周瑜說要設伏反劫營,孫堅就給周瑜補充了戰場經驗,讓曹操劫營的概率更高。
孫堅很清楚。
正麵跟曹操打,是難以擊退曹操的。
想擊退曹操,就隻能出奇計。
而孫堅軍中,有能力想出來奇計的,就隻有讀兵書最多的周瑜了。
“瑜不會讓伯父失望的!”周瑜很受觸動。
要知道周瑜的每一次設謀失敗,都會讓孫堅的兵馬折損一部分。
孫堅這是在拿這三萬兵馬,給周瑜試手!
約戰書很快送達曹操軍營。
掃了一眼約戰書,曹操大手一揮,在約戰書上寫下了“三日後決戰”,讓孫堅的使者送回。
戲誌才詢問道:“孫堅遠來疲憊,正需要時間休憩。而我軍早已養精蓄銳,為何還要跟孫堅約定三日後再戰?”
曹操大笑:“敵軍遠道而來,正是劫營的好時機。我假意同意三日後決戰,實則今夜偷襲孫堅營寨。”
“兵法之道,虛虛實實,亦是詭道!”
戲誌才勸諫道:“我軍本就有優勢,何必冒險劫營?孫堅久經沙場,不可能不防備的。”
“若孫堅在營寨外埋伏一軍,豈不是反中了埋伏?”
曹操大笑:“正因為孫堅久經沙場,所以他才會約定三日後再戰,以養軍力。”
“誌才勿需再勸,今夜我親自帶兵劫營。”
“若是運氣好,說不準就能一戰擊潰孫堅,關羽又如何能跟我搶功?”
戲誌才見曹操執拗,知道自己已經勸不動了,於是看向沉默不語的郭嘉。
自義成出兵開始,郭嘉就一直沉默寡言,一有空就在思考。
“奉孝,你也認為,明公今夜適合劫營嗎?”戲誌才趕緊來到郭嘉身邊,推攘道。
郭嘉抬頭,有些迷茫的看向戲誌才,隨即又看向曹操:“誰要劫營?”
曹操無奈:“奉孝,你最近到底在想什麽?一直都是魂不守舍的。是孫堅送來了約戰書,約三日後決戰。”
“我假裝同意決戰,決定今夜去劫營。”
郭嘉一愣:“孫堅為什麽要下約戰書?”
曹操也愣住:“奉孝,以你之智,還需要問我?”
猛然間,郭嘉一拍大腿,起身道:“原來如此,終於想明白了!”
求求求求月票
(本章完)
對於青州,王朗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正因為了解,王朗才會忌憚。
自沮授口中得知廬江郡和豫章郡也得了號令,王朗不再推諉。
劉備的假節之權再加上三郡太守都推舉太史慈,哪怕劉繇還活著,也阻止不了太史慈暫領揚州牧。
但此時,王朗的功曹虞翻卻是質疑道:“廬江太守季寧公是朝廷加封的忠義將軍,位比九卿。”
“豫章太守華子魚,亦是公府征辟的名仕,天子親許的豫章太守。”
“此二人忠節之士,豈會輕易答應?”
“總不能憑你幾句話,就讓王府君違背朝廷律令,令名聲受損。”
虞翻性情疏直,有忠義之心、亦是剛上直言之人。
這有懷疑不喜歡藏在心中,敢於直言而諫。
專於文學的虞翻又有讀書人的執拗,注重禮數,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
“仲翔,不可再多事。”王朗連忙低聲勸道。
沮授不以為惱,輕笑一聲,回答了虞翻的疑問:“廬江太守季寧公的從孫陸議,如今跟琅琊諸葛亮義結昆仲。”
“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又是青州別駕鄭顯謀的義弟。”
“而諸葛亮不僅求學於康成公門下,又是劉使君和鄭別駕共同的門生。”
“豫章太守華歆,早年間就跟鄭別駕相熟,華歆之弟華緝,如今是別駕府書佐從事,亦視鄭別駕為兄。”
“鄭別駕隻需遣華緝一人,就能辦成此事。”
虞翻頓時呆立。
劉備有假節之權,陸康和華歆又跟鄭平關係匪淺。
於公於私,陸康和華歆都會聽劉備號令。
見虞翻被驚住,王朗打了個哈哈,道:“仲翔,早說了不可再多事,你偏不信。”
“若不是孔北海的結義兄弟、吳郡太守盛憲被劉繇逼走。別說三郡結盟了,四郡結盟都可以!”
“這揚州還有許多康成公的門生在,鄭別駕想定揚州,根本不需要費太多力氣。”
“他隻需要將袁術孫堅這種自恃武勇用兵江東的強寇擊敗就足夠了。”
對於鄭平而言,要穩定揚州的士族豪強並不是難事。
北海鄭氏,單論鄭玄一人,就足以讓大量的揚州士人給鄭玄一個麵子。
士族豪強,重的是宗族利益。
而鄭平,能給予這群士族豪強想要的利益。
這就是鄭平和孫堅的區別!
孫堅雖然驍勇善戰,但孫堅不懂得如何去跟揚州的士族豪強合作共贏。
都是在揚州地麵上混的,憑什麽就得聽孫堅的?
就因為孫堅兵多將廣能打?
隻用武力是不能讓士族豪強屈服的。
一時的忍讓,隻是迫於兵威而做出的無奈選擇。
若不能有足夠的利益來彌補這份屈辱,一旦兵威沒了,士族豪強們就會奮起反抗。
都是第一次當人,誰又願意給人當狗啊。
司馬遷看透人心,才會在《貨殖列傳》的序言中寫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的千古名言。
單方麵的壓迫隻會滋生矛盾,當矛盾積累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時,就會出現反抗。
想和睦相處,就得進行利益分配。
至於鄭平的利益分配,是否會讓揚州的士族尾大不掉,這不是鄭平當前要考慮的問題。
殺盡世家豪強,並不能解決社會的根本矛盾。
就譬如土地和人口兼並,往往是朝廷賦稅太重,而世家豪強趁機以“比朝廷政令稍微優渥”的惠政,讓百姓將土地賣給世家豪強,成為世家豪強的佃戶私奴。
不是這些百姓很想給世家豪強當佃戶私奴,而是在亂世之中,朝廷比世家豪強更爛。
比爛的世界,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隻滅世家豪強,不滅皇權,社會的根本矛盾是不可能解決的。
這才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定數。
鄭平改變不了這個定數,但卻能利用自身的才智、北海鄭氏的名望,輔佐一個有大誌有仁德之心的明主,早日結束這個亂世。
太史慈、沮授隨王朗、虞翻進入山陰城,開始造訪會稽的世家豪強。
以北海康成公次子鄭平結義兄弟的名義投遞拜帖,這會稽郡的世家豪強,就沒有敢讓太史慈吃閉門羹的。
讓太史慈吃閉門羹,就等於讓鄭平和鄭玄吃閉門羹。
除非是跟北海鄭氏有死仇,誰也不敢輕易失了禮數。
太史慈雖然不擅長遊說之術,但沮授身為河北名仕、當世一流智者,對遊說之術頗為擅長。
淮陵城外。
曹操和孫堅的兵馬相繼出現,互為犄角。
黃河以南,最強的三個勢力,以這樣的方式在淮陵城外對峙。
城內。
鄭平邀袁術登上城樓。
孫堅的到來,讓袁術信心倍增:“顯謀先生,本公早說了,孫堅不會背叛本公的。”
“如今孫堅已經到來,按照約定,隻要孫堅獨自擊退了曹操,本公就可以離開淮陵城返回壽春了。”
“顯謀先生,你不會食言的吧?”
鄭平搖扇而笑:“在下都以家父名義起誓了,又豈會食言?若是食言了,豈不是讓家父一輩子的名聲都毀於一旦了。”
“然而,孫堅雖然驍勇,但曹操亦不是善茬。”
“袁公在義成的十萬大軍,都被曹操輕易擊敗,孫堅也未必能贏啊!”
“不如袁公還是退而求其次,你我合力擊退曹操,然後袁公再去長安請罪。”
“朝中公卿多有跟袁公相識的,保袁公一命、封袁公一個壽春侯想必也不難。”
“如此一來,青州劉使君立了功,而袁公也能封侯,到時候袁公再助天子擊敗偽帝將功贖罪,也不愧對汝南袁氏百年的忠義之名啊。”
鄭平給袁術玩了出詭術。
若孫堅能獨自擊敗曹操,袁術就可以返回淮南,到時候是戰是和,再另當別論。
若孫堅需要關羽和張飛協助,袁術就得如約去長安請罪,而劉備會請天子酌情處理,保袁術一命。
然而。
袁術壓根就不可能選擇去長安請罪,那還不如自殺來得痛快。
因此,袁術下意識的就選擇了讓孫堅獨自去擊敗曹操。
等袁術反應過來的時候,鄭平已經以鄭玄的名義發誓了!
袁術吃了個啞巴虧,但又礙於麵子不好跟鄭平動怒,隻能大力的誇讚孫堅如何如何驍勇、如何如何忠義,來找回丟掉的顏麵。
見鄭平又提這個方案,袁術一口否決道:“顯謀先生,你可別再誑本公了。本公不可能去長安請罪的!”
“區區曹操,贏了本公的幾個蠢將弱兵,就自以為天下無敵了?”
“在本公的大將孫堅麵前,曹操不過是稚童罷了。”
“最多三日,曹兵必敗!”
袁術自信滿滿!
鄭平搖扇輕笑:“那在下就拭目以待,看一看是孫堅更猛,還是曹操更強了。”
孫堅軍營。
黃猗如周瑜預料的一般,向孫堅下達了進攻曹操的命令。
孫堅故意問道:“黃將軍,為何不直接進攻關羽,救出袁公後退回壽春固守?”
黃猗心虛,但理由卻很多:“孫將軍,本將知道你跟關羽有舊,所以不忍讓你去攻打關羽的營寨。”
“隻要擊敗了曹操,孫將軍再跟關羽訴說舊日情義,或許就不用打了。”
孫堅見問不出太多的情報,堆著笑道:“黃將軍言之有理。不如黃將軍辛苦一趟,替本將給關羽送封信如何?”
黃猗此時也急著回淮陵城複命,當即就答應了孫堅的請求。
待黃猗離開,孫堅迅速召集了眾將商議出兵。
由於周瑜識破了十二軍令的用意,孫堅也讓周瑜隨軍到此。
“本將不是第一次跟曹操交鋒了。”孫堅仗劍而立,沉聲道:“在潁川的時候,本將就跟曹操打過幾次。”
“此人麾下,亦有不少驍勇善戰的將士,不是容易擊敗的。”
“想要盡快擊破曹操,還得再用奇計才行。”
孫堅抬頭看向周瑜。
雖然周瑜年幼,但智計已經不弱。
周瑜細思片刻,道:“伯父,我軍遠來疲頓,而曹軍卻比我軍先到兩日。”
“若我是曹操,定然會趁著我軍疲憊,趁著劫營。”
“不如將計就計,伏兵於營寨之外,先勝曹操一陣。”
黃蓋撫掌讚道:“阿瑜雖然年少,但這軍旅之術,卻懂得不少。”
“能料到曹操會趁機劫營,已然勝過大部分的統兵武將了。”
周瑜謙遜道:“黃叔父過譽了,瑜隻是一些猜測,未必就料算準確。若是曹軍不來,反倒讓將士更疲憊了。”
孫堅靜靜思索。
論戰場經驗,孫堅比周瑜這個隻讀了兵書、聽了些戰場例子、但未真正上過戰場的少年更豐富。
不是任何的戰場,都適合兵書上的例子的。
“曹操並非少謀短智之輩,若要劫營,不會用如此直接的劫營之法。”
“我軍疲憊而敵軍興奮,貿然交戰,於我軍不利。”
“倒不如給曹操下戰書,約定三日後決戰。”
孫堅虎目鋒利,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敵我軍力上的優劣。
周瑜疑道:“曹操奸詐,若他表麵同意決戰,今夜卻來劫營,我軍若無準備,豈不是讓曹操得逞?”
孫堅語氣一寒:“阿瑜,連你都猜到曹操會假裝同意,那今夜曹兵就必來劫營了。”
周瑜本是機敏之人,此時也反應過來:“利用曹操的奸詐秉性,故意給曹操設套,引曹兵劫營。”
“如此一來,今夜就能小勝曹操一陣了。”
“多謝伯父提點。”
孫堅點頭:“阿瑜聰慧,隻是缺少戰場經驗。待跟曹操打上幾場,阿瑜定然能將兵書戰策上所學的兵法,融會貫通。”
“能不能擊退曹操,還是得仰仗阿瑜之謀啊。”
周瑜凜然。
孫堅這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這是在給周瑜積累戰場經驗。
周瑜自幼學習兵法,對古今各種戰例都頗有研究,唯獨缺乏的就是戰場的實戰運用。
孫堅則是在替周瑜創造這樣一個運用的機會!
周瑜說要設伏反劫營,孫堅就給周瑜補充了戰場經驗,讓曹操劫營的概率更高。
孫堅很清楚。
正麵跟曹操打,是難以擊退曹操的。
想擊退曹操,就隻能出奇計。
而孫堅軍中,有能力想出來奇計的,就隻有讀兵書最多的周瑜了。
“瑜不會讓伯父失望的!”周瑜很受觸動。
要知道周瑜的每一次設謀失敗,都會讓孫堅的兵馬折損一部分。
孫堅這是在拿這三萬兵馬,給周瑜試手!
約戰書很快送達曹操軍營。
掃了一眼約戰書,曹操大手一揮,在約戰書上寫下了“三日後決戰”,讓孫堅的使者送回。
戲誌才詢問道:“孫堅遠來疲憊,正需要時間休憩。而我軍早已養精蓄銳,為何還要跟孫堅約定三日後再戰?”
曹操大笑:“敵軍遠道而來,正是劫營的好時機。我假意同意三日後決戰,實則今夜偷襲孫堅營寨。”
“兵法之道,虛虛實實,亦是詭道!”
戲誌才勸諫道:“我軍本就有優勢,何必冒險劫營?孫堅久經沙場,不可能不防備的。”
“若孫堅在營寨外埋伏一軍,豈不是反中了埋伏?”
曹操大笑:“正因為孫堅久經沙場,所以他才會約定三日後再戰,以養軍力。”
“誌才勿需再勸,今夜我親自帶兵劫營。”
“若是運氣好,說不準就能一戰擊潰孫堅,關羽又如何能跟我搶功?”
戲誌才見曹操執拗,知道自己已經勸不動了,於是看向沉默不語的郭嘉。
自義成出兵開始,郭嘉就一直沉默寡言,一有空就在思考。
“奉孝,你也認為,明公今夜適合劫營嗎?”戲誌才趕緊來到郭嘉身邊,推攘道。
郭嘉抬頭,有些迷茫的看向戲誌才,隨即又看向曹操:“誰要劫營?”
曹操無奈:“奉孝,你最近到底在想什麽?一直都是魂不守舍的。是孫堅送來了約戰書,約三日後決戰。”
“我假裝同意決戰,決定今夜去劫營。”
郭嘉一愣:“孫堅為什麽要下約戰書?”
曹操也愣住:“奉孝,以你之智,還需要問我?”
猛然間,郭嘉一拍大腿,起身道:“原來如此,終於想明白了!”
求求求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