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英雄出少年?洪七
林朝英與王重陽的愛恨情仇 作者:淩睦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光陰似箭,時光任茬,王重陽與周伯通在江湖上已很有威望,江湖上有黃小邪(東海桃花島的黃藥師),歐少毒(西域白駝山的歐陽鋒),段小王爺(南詔大理國的段智興),洪小乞(北方丐幫洪七公)等青年俊傑,同時江湖傳聞還有一個武林奇女子--林朝英。除了王重陽和南帝年紀稍年長外,周伯通與東邪、西毒、北丐的年紀相差無幾。
北宋滅亡之際,雖南方明教方臘戰死,江湖上的明教黨羽也被黃裳清剿得所剩無幾,加上昆侖派慕容白召集受賄的幾個明教中人也被獨孤求敗殺個一幹二淨,唯獨隻剩敗走西域的明教一支,導致江湖上400年之久沒了明教的出現。但北方「水泊梁山」不少餘黨在江湖創了各門各幫各派,嘍囉門、鐵掌幫、黃河幫、仙俠派......數不勝數,多如牛毛。至此江湖上又出現了明教分支--日月神教等等,江湖武林中又高手如雲,俊傑輩出。
洪七(洪七公)小酒一喝,燒雞一啃,瞬間回憶先祖洪太尉的事......五代十國,天下大亂,紛紛擾擾達五十餘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定都東京汴梁,國號大宋,為太祖武德皇帝。太祖傳位禦弟太宗,太宗傳位與真宗,真宗傳位與仁宗。九十餘年來,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誰料樂極悲生,物極必反,仁宗嘉祐三年春,江南瘟疫流行,不久便傳至東西二京。坐鎮南衙開封知府的包青天,取出自己的俸銀,施舍湯藥,卻無濟於事,病人越來越多。仁宗天子無奈,采取大臣的建議,親手書寫聖旨一道,降禦香一炷,封令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欽差,洪太尉受宋仁宗詔命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赴朝,祇禳瘟疫。洪信領了聖旨之後帶了數十名隨從,直奔江西信州貴溪縣。不止一日,洪信一行人馬來到信州,大小官員迎接了,洪太尉自認是朝庭的命官,一國的重臣,就在龍虎山擺起了做大官的譜。次日在大小官員陪同中,洪太尉來到龍虎山下,龍虎山「上清宮」的住持率領眾弟子,鳴鍾擊鼓,香花燈燭,把洪信一行人等迎到山上。來到三清殿,洪信請出聖旨,問:“天師在何處?”請他來接聖旨。住持說:“太尉大人,這代天師號曰虛靖天師,性情清高,住在山頂的茅庵裏,不在本宮。”(隻因虛靖天師性情淡泊,為避免塵俗紛擾,就在龍虎山頂結下一茅庵,修真養性)。洪太尉問:“那怎麽辦?”住持說:“天子要救萬民,隻有請太尉齋戒沐浴,自背聖旨,焚燒禦香,步行上山叩拜天師,方可得見。”太尉說:“我自京城到此,一路吃素,如何心不誠?明日我就依你所言,步行上山。”
第二天天不亮,眾道士便伺候洪太尉香湯沐浴,換了布衣麻鞋,吃了素齋,用黃布包了聖旨,背在背上,手提銀香爐,燒著禦香,指明路徑,送他上山。
洪信口誦天尊寶號,獨自登山,翻了兩三個山頭,走了約有二三裏路,已經腳酸腿軟,心中有些不快,就一路嘀咕。就在這時,忽聽雷鳴般一聲大吼,從鬆樹後跳出一隻猛虎來。洪信驚叫一聲,跌倒在地。那隻猛虎望著他,咆哮一陣,往後山跳了下去。
猛虎去了好一陣子,洪信才爬起來,收拾了香爐,再往前走。走不多遠,他心中又在暗自嘀咕,抱怨受了驚嚇。誰料一陣風吹來,又從山邊竹林中躥出一條花蛇來。洪信扔了香爐,驚叫:“這次我完了!”
摔倒在一塊大石邊。那蛇盤在洪信身旁,眼冒金光,吐著血紅的舌頭,朝他臉上噴了一陣毒氣,溜下山去。洪信爬起身來,大罵道士無禮,若是見不到天師,回頭再跟道士們算賬。
洪信正要前行,忽聽一陣悠揚的笛聲由遠而近,抬頭看時,卻是一個道童,倒騎一頭黃牛,橫吹一管鐵笛,轉過山坳來。道童笑著說:“天師已趕往京師,去做三千六百份羅天大醮祈禳瘟疫去了。”
洪信聽了,想到方才所受的驚嚇,便轉身下山去了。回到上清宮,洪信埋怨眾道士不該騙他上山,幾乎葬身虎口蛇腹。住持卻說,那虎和蛇都是天師試探他的心誠不誠的幻變之物,而那位小道童就是天師,可洪太尉肉眼凡胎怎可認得真人。住持道:“既然天師已知聖上宣召,此時早已去了,請太尉寬住幾日,遊玩一番”。隨後,住持設素筵宴請太尉,飲酌至晚。將宋仁宗的禳災祈福傳達後,洪太尉第二天乘興遊覽龍虎山,繼續耍威風,然而卻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次日早膳後,住持和眾道士陪同洪信遊山。誰知,洪太尉天下無本事,遊山遊出事來,放出天罡地煞星108個妖魔,攪亂大宋乾坤,以致給大宋江山,招來了無盡的麻煩。
在道人們的陪同下,洪太尉先是觀光了三清殿、九天殿、紫薇殿、太乙殿、驅邪等宮觀。龍虎山上,許多有趣好玩的景致,洪太尉都是走馬觀花,提不起來多大的熱情……在恢宏富麗的宮殿一旁,有個“伏魔之殿”,引起了洪太尉的好奇心。大概是伏魔殿紅門上的大鎖和貼著數十道的朱印封皮,較為特殊。見殿門上用胳膊粗的大鎖鎖著,簷前匾上寫著「伏魔之殿」四個金字。洪信停下腳步問:“此殿是什麽去處?”住持說:“這是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的。”洪太尉接著問:“為何要貼上這麽多的封印?”道人再答:“洞玄國師封魔王於此後,每經傳一代天師,便親手加添一道封印,目的是讓子子孫孫不敢妄自打開。”為了防止個別膽大之人盲目行動,天師們還命人在鎖芯中澆鑄了銅汁。但這些,都阻擋不了洪太尉要進伏魔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數代天師們的屢屢苦心被他的好奇害死貓之心弄得前功盡棄。
洪信說:“我要看看魔王是什麽模樣。”住持慌忙說:“太尉,這殿絕不能開。”太尉動了怒,說:“你們不讓我看,回到朝廷,我就向皇上說你們違背聖旨,不讓我見天師,假稱鎮鎖魔王,妖言惑眾,把你們都充軍到邊遠軍州受苦!”住持被逼不過,隻好叫來幾個火工道人,砸開鐵鎖,打開殿門。洪信走進去,裏麵黑沉沉不見一物。他命從人點起十多個火把,見殿中一個巨大的石龜馱著一通石碑,碑上刻有四個大字:遇洪而開。洪信說:“天數早定,你們不讓我看”,還驕傲無知地說道:“看來真是神奇,數百年前,就有人將我的姓刻於此處。這分明就是教我開的,看看又何妨!”你們多給我喚幾個人來,用鋤頭鐵鍬把它挖開!住持慌忙相勸,無奈怎能勸得下?這位爺的倔脾氣可是九頭牛都拉不回的主,又是好奇心爆棚的太尉,可真惹不起。太尉命眾人搬開石龜,掘有三四尺深,見有一塊青石板。眾人撬開石板,洪信探頭一看,是個黑洞洞的萬丈地穴。突然,地穴內一陣雷鳴似的響亮,一道黑氣衝出來,掀塌了半個殿角,直衝到半天雲霄,散作百十道金光,往四麵八方散去了,眾人大吃一驚。
洪信依仗權勢強迫住持真人打開“伏魔之殿”,結果放走了殿內鎮壓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這一百零八星妖魔投胎轉世即應了後來的水滸一百零八好漢。世人好奇心人人有,洪太尉特別強。洪太尉的好奇心,更是建立在他無知的基礎上。正是他對傳統文化的不熟悉、不了解,才使他放任自己的行為,使得他的好奇和無知放大,使他成為罪魁禍首。害得大宋江山,刀兵四起、大耗國力,除了好奇害死貓之心外,還有洪太尉的官本位特權思想作怪,宋仁宗本是讓他去請天師的,可他認為自己是欽差,不應該讓他這麽又苦又累地上山去請。
沒有真誠,反多了嗔怒,龍虎山上,一白虎一蟒蛇的出現和驚擾,就是預兆。《易經》坤卦初六爻辭講:履霜,堅冰至,陰始凝也。就是告訴人們,腳下踩到了霜,就要意識到冬天要來臨了,這是陰氣開始凝聚的時刻,不可躁進……而洪信偏認為自己是做大官的,以至後來還屢次威脅龍虎山道人們,最終放出魔王,攪得大宋四方生靈不得安寧。也是大宋之命數,天意不可違。若不是天降瘟災,愈演愈盛,百姓們受苦,宋仁宗從善如流,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洪信到龍虎山請天師這一出戲,更不會有洪信的偏執和無知,放出魔王。
到了宋徽宗時期,北邊有宋江「水泊梁山」起義,江南有「明教」方臘起義。但宋江隻反貪官,不反朝廷。朝廷就提出招安政策利用宋江攻打方臘。最終方臘戰敗而死,餘少數明教一支敗走西域。而「水泊梁山」也落了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當「水泊梁山」的起義軍知道宋江接受招安的決心之後,有些人就想選擇中途退出。第一個退出之人是「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曾是梁山的第三把交椅,後來在晁蓋死後,宋江的為人野心更是暴露在眾人麵前,甚至在晁蓋臨死前也發覺了,故此時的公孫勝早已覺得沒有呆在梁山的必要了,畢竟此時的梁山早已是宋江的了,後來宋江攻打高唐州失利,吳用讓戴宗去薊州尋找公孫勝。公孫勝返回梁山前,他的師傅告訴他一句話:“遇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自從宋江成為梁山之主後,他也就在平定淮西後遵從師命,到了東京汴梁城外陳橋驛。公孫勝想起羅真人“遇汴而還”的話,便離開宋江等好漢,返回薊州二仙山,公孫勝是第一個離開梁山好漢的人,他以孝敬老娘為名離開了梁山這個是非之地。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公孫勝最後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浪子燕青功成身退與好友有關,那就是好友的勸說。燕青勸許貫中出仕,許貫中對燕青說:“俺又有幾分兒不合時宜處。每每見奸黨專權,蒙蔽朝廷,因此無誌進取,遊蕩江河……奸邪當道,妒賢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帶;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小弟的念頭久灰。兄長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尋個退步。自古道:“雕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兄長不是不知。”一席話說得燕青點頭稱是。因此梁山軍平定方臘後,班師回朝。燕青私下去見盧俊義,勸他急流勇退,隱姓埋名以終天年,盧俊義不肯。燕青又以漢高祖殺戮功臣之事勸諫,仍遭盧俊義拒絕。他隻得拜別盧俊義,並留書給宋江,當夜便離軍而去,從此下落不明。燕青或者歸隱山林,或者藏於鬧市。總之不再為官,隻做一個平民百姓。
武鬆在征討江南明教方臘的戰鬥時,武鬆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後班師回朝時武鬆拒絕回汴京,武鬆與宋江有了嫌隙,武鬆不想看到宋江再把剩下的30多個兄弟葬送,成為朝廷的犧牲品;因此不再還朝,因為武鬆看透了官場的黑暗,所以堅決不當官;武鬆也因為潘金蓮等壞女人的原因讓他對女人失望,寧可讓武家絕後,也不近女色,毅然出家。在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最後以享年八十歲善終。
平定江南後,李俊隨大軍班師回朝。途中他行至蘇州時,詐病稱中風,要求留下童威、童猛看視,讓宋江先行回朝。宋江怕耽誤行期,隻得留下李俊三人,自率大軍回京朝覲。宋江走後,李俊依照舊約,與童家兄弟前往榆柳莊,尋找費保與其他三位好漢共七人打造船隻,從太倉港出海一番風雨三千裏遠走暹羅,最終成為暹羅國之主(今泰國)。
楊誌也是個苦命人,本來是江南明教方臘的光明左使,受方臘之命去朝廷當臥底,誰知道做了製使的他運送“花石綱”出了事,十個製使運送花石綱,就他一個在黃河遭遇風浪翻了船,真乃“時乖運蹇”。出事後楊誌並沒有乖乖地去投案,而是“逃去他處避難”,直到朝廷赦罪。楊誌道:“如今收拾了“一擔兒錢物”,打算回東京上下打點,希望可以重回官場。”此時的楊誌以為事情該有轉機了,誰曾想還沒倒黴透。楊誌白白花光了錢,卻被高俅阻撓難以複用。他說:“人倒了黴呀,喝涼水都中毒。”迫不得已楊誌隻得把祖傳的寶刀拿出來賣,東西再好也是死的,想辦法活下去才有翻身的機會。誰曾想,上街賣個刀也能“放屁砸著腳後跟”。但彈簧不壓到最低,又怎能蹦得老高呢?在插草賣刀時殺了潑皮無賴牛二後,為民除害的楊誌雖然吃了官司,但卻未因此遭致生命的威脅,反而被刺配到了“伯樂”梁中書身邊。這梁中書雖然也不是什麽好鳥,但卻比高俅懂得珍惜人才。梁中書給了楊誌展現武藝的機會,楊誌就此從一個犯人直接升成了提轄。提轄的職位等級高於他之前的製使身份。梁中書十分愛惜楊誌,早晚與他並不相離,便自然而然地把運送生辰綱的重任委派給了他,並且承諾,要在丈人蔡太師麵前重重地推薦楊誌。
在去年生辰綱被劫持的情況下,如果楊誌能完成任務,那可是一步登天的美差。隻可惜楊誌的第二波劫難又來了,晁蓋、吳用等七人黃泥岡上的那波操作簡直不要太騷氣。可上天還是給楊誌留下了更好的翻盤機會,按照吳用的盤算,取生辰綱既有智取的計劃,也有力準備,如果智取不成,那就動武明搶。楊誌一行總共十五個人,有戰鬥力的就是楊誌和十一個挑擔的軍健,但在楊誌的眼裏,這些個軍健哪怕來五百個也沒用,“這廝們一聲聽得強人來時,都是先走了的”。正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楊誌中了蒙汗藥的計,丟了生辰綱,但卻保全了性命,也就是不幸中的萬幸。但幹嘛嘛不成,丟單第一名的的楊誌再怎麽堅強也受不了這刺激啊。於是他要尋短見。但他命不該絕,也許是老天還要拉他一把,楊誌果然不愧為鈦合金打造的彈簧一哥,正準備躍身一跳的他“猛然醒悟”。楊誌尋思:我堂堂一條漢子,本領出眾,何必就此了結呢?不如等機會吧。隻要你不放棄自己,老天就不會放棄你。隻要你還願意找機會,機會往往就在轉角,前提是你別挑三揀四嫌這嫌那。於是淪落到吃霸王餐的楊誌碰上了「操刀鬼」曹正,機緣巧合又碰上了魯智深。大家湊到一塊心生一計,居然奪了二龍山。在人生中,我們經常會發一些堅貞的誓言,現實卻立刻來逼著你打自己的臉。楊誌認為自己“清白姓字,不肯將父母遺體來玷汙了”,但堅韌且清醒的他還是落草做了大佬。強悍卻不逞強,在聯合桃花山、白虎山攻打青州時,楊誌依舊十分清醒,他認為隻有聯合梁山大隊軍馬才有把握獲勝。借此機會,楊誌的二龍山夥眾便一同歸入了水泊梁山大寨。中國人崇尚的智慧是“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強人楊誌的這番見識和決定是需要胸襟和韌性的。歸了梁山大寨後,楊誌雖然隻做了宋江手下的一個頭領,但卻東征西討罕挫銳氣,直到兩敗童貫三勝高俅威名熾熱,楊誌又隨著宋江的招安步伐終於贏來了人生的最高光時刻。楊誌隨梁山軍征討遼國,毫發無損。
楊誌想:“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但到征江南時知道去戰方臘的時候。他就不幹了,我本是明教中人,奉教主方臘之命臥底朝廷,如今讓我去打自己的同胞這不是要我做叛徒讓人戳脊梁骨嗎?大丈夫不侍二主,老天似乎又是在關照楊誌,打下丹徒縣時,楊誌患病寄留丹徒。生病了不是倒黴嗎?怎麽會是幸運呢?征方臘的第一戰是潤州,第二戰是丹徒,這還遠遠沒到殘酷的核心戰場。可以說戰爭剛剛開始,楊誌便退出了戰場。真正的梁山絞肉機隨後便來,梁山戰死將佐居然高達二十四名。最後,征方臘的梁山將佐總陣亡五十九名,大部分死於過了長江後的戰役。
楊誌最後也免死於同胞之手。楊誌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總是挫折不斷,但幾乎每一次挫折都是塞翁失馬的福報。楊誌並不僅僅是運氣好,他之所以總是能絕地逢生靠的還是自強不息。楊誌的最大優點又不止於本領強“硬”,更是性情強“韌”。這不是好死不如賴活的無奈,這是一種基於能力、性格和見識的韜略品質。他總是很倒黴,但卻總是擊不垮,他經常觸碰人生穀底,卻又總能東山再起,甚至彈得更高,以致終遂生平誌願。強硬的本領需勤學苦練,強韌的性情更需要心智的屢屢苦磨。人隻有自強,你才給了老天機會讓你更強。強人楊誌,強韌誌揚!真正有智慧的不是那些凱旋回朝立功受賞的英雄,而是這幾位急流勇退的好漢。
洪七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先祖的大錯隻能讓我們這子子孫孫來拯救,洪七的先祖正是仁宗在位時期的殿前太尉洪信,洪七生在富裕之家,自小就美味佳肴、吃香喝辣的可慣了。所以生性貪吃嘴又刁!隨著金兵不斷入侵,洪府也變得家道中落,在北宋淪陷期間,自己和家人曾被女真人抓獲成了他們的奴隸。有一次在爹娘掩護下得以逃脫,但爹娘和其他家人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逃亡中自己也跌落山穀,好在自己命不該絕,跌落時掛在了茂密的樹枝上,醒來後在半山腰的石洞中機緣巧合的得到了「逍遙遊」和「漫天花雨金針」兩本秘籍。之後憑著一身本領加入丐幫,得到錢幫主的器重,傳授了「降龍十八掌」與「三十六路打狗棒法」。
丐幫自唐末開創建幫以來,已曆經十七代了。
第一代幫主--莊義方
第二代幫主--郭岩
第三代幫主--武鐵樵
第四代幫主--焦固
第五代幫主--金花子
第六代幫主--金老大
第七代幫主--江匡古龍
第八代幫主--“劍髯”汪劍通
第九代幫主--“北喬峰”蕭峰
第十代幫主--“鐵麵具”莊聚賢
第十一代幫主--楊淵(完顏淵)
第十二代幫主--“天下第一掌”尚昆陽
第十三代幫主--李元衝
第十四代幫主--武士敦
第十五代幫主--陸昆侖
第十六代幫主--“神行無影”裘無意
丐幫傳到錢鶴生幫主這裏已是第十七代了。自己現在年紀輕輕憑本事吃飯已是九袋長老。錢幫主又有傳幫於我之意,我要是做了丐幫的幫主,我一定要把丐幫發展成天下第一大幫。幫主雖是武功高強,但治理幫中事務不是很好,導致派中分為“汙衣派″和“淨衣派″。錢幫主說自小被一對姓錢的夫婦收養,取名鶴生。隻在繈褓時的書信中說親生父親姓石,其他沒有交代。生恩雖大,但養恩也大吧,又生又養的恩情更是最大了。所以加入丐幫後就一直用錢姓行走江湖。一直以來鋤強扶弱,用「降龍十八掌」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倒是我在石洞中得到的「逍遙遊」和「漫天花雨金針」功法都偏於陰柔一派,不過這也不足為怪吧,可能石洞中的那架屍骨前輩應該為女子。洪七想到此處,酒也喝了幾成,便迷蒙睡了。
北宋滅亡之際,雖南方明教方臘戰死,江湖上的明教黨羽也被黃裳清剿得所剩無幾,加上昆侖派慕容白召集受賄的幾個明教中人也被獨孤求敗殺個一幹二淨,唯獨隻剩敗走西域的明教一支,導致江湖上400年之久沒了明教的出現。但北方「水泊梁山」不少餘黨在江湖創了各門各幫各派,嘍囉門、鐵掌幫、黃河幫、仙俠派......數不勝數,多如牛毛。至此江湖上又出現了明教分支--日月神教等等,江湖武林中又高手如雲,俊傑輩出。
洪七(洪七公)小酒一喝,燒雞一啃,瞬間回憶先祖洪太尉的事......五代十國,天下大亂,紛紛擾擾達五十餘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定都東京汴梁,國號大宋,為太祖武德皇帝。太祖傳位禦弟太宗,太宗傳位與真宗,真宗傳位與仁宗。九十餘年來,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誰料樂極悲生,物極必反,仁宗嘉祐三年春,江南瘟疫流行,不久便傳至東西二京。坐鎮南衙開封知府的包青天,取出自己的俸銀,施舍湯藥,卻無濟於事,病人越來越多。仁宗天子無奈,采取大臣的建議,親手書寫聖旨一道,降禦香一炷,封令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欽差,洪太尉受宋仁宗詔命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赴朝,祇禳瘟疫。洪信領了聖旨之後帶了數十名隨從,直奔江西信州貴溪縣。不止一日,洪信一行人馬來到信州,大小官員迎接了,洪太尉自認是朝庭的命官,一國的重臣,就在龍虎山擺起了做大官的譜。次日在大小官員陪同中,洪太尉來到龍虎山下,龍虎山「上清宮」的住持率領眾弟子,鳴鍾擊鼓,香花燈燭,把洪信一行人等迎到山上。來到三清殿,洪信請出聖旨,問:“天師在何處?”請他來接聖旨。住持說:“太尉大人,這代天師號曰虛靖天師,性情清高,住在山頂的茅庵裏,不在本宮。”(隻因虛靖天師性情淡泊,為避免塵俗紛擾,就在龍虎山頂結下一茅庵,修真養性)。洪太尉問:“那怎麽辦?”住持說:“天子要救萬民,隻有請太尉齋戒沐浴,自背聖旨,焚燒禦香,步行上山叩拜天師,方可得見。”太尉說:“我自京城到此,一路吃素,如何心不誠?明日我就依你所言,步行上山。”
第二天天不亮,眾道士便伺候洪太尉香湯沐浴,換了布衣麻鞋,吃了素齋,用黃布包了聖旨,背在背上,手提銀香爐,燒著禦香,指明路徑,送他上山。
洪信口誦天尊寶號,獨自登山,翻了兩三個山頭,走了約有二三裏路,已經腳酸腿軟,心中有些不快,就一路嘀咕。就在這時,忽聽雷鳴般一聲大吼,從鬆樹後跳出一隻猛虎來。洪信驚叫一聲,跌倒在地。那隻猛虎望著他,咆哮一陣,往後山跳了下去。
猛虎去了好一陣子,洪信才爬起來,收拾了香爐,再往前走。走不多遠,他心中又在暗自嘀咕,抱怨受了驚嚇。誰料一陣風吹來,又從山邊竹林中躥出一條花蛇來。洪信扔了香爐,驚叫:“這次我完了!”
摔倒在一塊大石邊。那蛇盤在洪信身旁,眼冒金光,吐著血紅的舌頭,朝他臉上噴了一陣毒氣,溜下山去。洪信爬起身來,大罵道士無禮,若是見不到天師,回頭再跟道士們算賬。
洪信正要前行,忽聽一陣悠揚的笛聲由遠而近,抬頭看時,卻是一個道童,倒騎一頭黃牛,橫吹一管鐵笛,轉過山坳來。道童笑著說:“天師已趕往京師,去做三千六百份羅天大醮祈禳瘟疫去了。”
洪信聽了,想到方才所受的驚嚇,便轉身下山去了。回到上清宮,洪信埋怨眾道士不該騙他上山,幾乎葬身虎口蛇腹。住持卻說,那虎和蛇都是天師試探他的心誠不誠的幻變之物,而那位小道童就是天師,可洪太尉肉眼凡胎怎可認得真人。住持道:“既然天師已知聖上宣召,此時早已去了,請太尉寬住幾日,遊玩一番”。隨後,住持設素筵宴請太尉,飲酌至晚。將宋仁宗的禳災祈福傳達後,洪太尉第二天乘興遊覽龍虎山,繼續耍威風,然而卻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次日早膳後,住持和眾道士陪同洪信遊山。誰知,洪太尉天下無本事,遊山遊出事來,放出天罡地煞星108個妖魔,攪亂大宋乾坤,以致給大宋江山,招來了無盡的麻煩。
在道人們的陪同下,洪太尉先是觀光了三清殿、九天殿、紫薇殿、太乙殿、驅邪等宮觀。龍虎山上,許多有趣好玩的景致,洪太尉都是走馬觀花,提不起來多大的熱情……在恢宏富麗的宮殿一旁,有個“伏魔之殿”,引起了洪太尉的好奇心。大概是伏魔殿紅門上的大鎖和貼著數十道的朱印封皮,較為特殊。見殿門上用胳膊粗的大鎖鎖著,簷前匾上寫著「伏魔之殿」四個金字。洪信停下腳步問:“此殿是什麽去處?”住持說:“這是大唐「洞玄國師」封鎖魔王的。”洪太尉接著問:“為何要貼上這麽多的封印?”道人再答:“洞玄國師封魔王於此後,每經傳一代天師,便親手加添一道封印,目的是讓子子孫孫不敢妄自打開。”為了防止個別膽大之人盲目行動,天師們還命人在鎖芯中澆鑄了銅汁。但這些,都阻擋不了洪太尉要進伏魔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數代天師們的屢屢苦心被他的好奇害死貓之心弄得前功盡棄。
洪信說:“我要看看魔王是什麽模樣。”住持慌忙說:“太尉,這殿絕不能開。”太尉動了怒,說:“你們不讓我看,回到朝廷,我就向皇上說你們違背聖旨,不讓我見天師,假稱鎮鎖魔王,妖言惑眾,把你們都充軍到邊遠軍州受苦!”住持被逼不過,隻好叫來幾個火工道人,砸開鐵鎖,打開殿門。洪信走進去,裏麵黑沉沉不見一物。他命從人點起十多個火把,見殿中一個巨大的石龜馱著一通石碑,碑上刻有四個大字:遇洪而開。洪信說:“天數早定,你們不讓我看”,還驕傲無知地說道:“看來真是神奇,數百年前,就有人將我的姓刻於此處。這分明就是教我開的,看看又何妨!”你們多給我喚幾個人來,用鋤頭鐵鍬把它挖開!住持慌忙相勸,無奈怎能勸得下?這位爺的倔脾氣可是九頭牛都拉不回的主,又是好奇心爆棚的太尉,可真惹不起。太尉命眾人搬開石龜,掘有三四尺深,見有一塊青石板。眾人撬開石板,洪信探頭一看,是個黑洞洞的萬丈地穴。突然,地穴內一陣雷鳴似的響亮,一道黑氣衝出來,掀塌了半個殿角,直衝到半天雲霄,散作百十道金光,往四麵八方散去了,眾人大吃一驚。
洪信依仗權勢強迫住持真人打開“伏魔之殿”,結果放走了殿內鎮壓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這一百零八星妖魔投胎轉世即應了後來的水滸一百零八好漢。世人好奇心人人有,洪太尉特別強。洪太尉的好奇心,更是建立在他無知的基礎上。正是他對傳統文化的不熟悉、不了解,才使他放任自己的行為,使得他的好奇和無知放大,使他成為罪魁禍首。害得大宋江山,刀兵四起、大耗國力,除了好奇害死貓之心外,還有洪太尉的官本位特權思想作怪,宋仁宗本是讓他去請天師的,可他認為自己是欽差,不應該讓他這麽又苦又累地上山去請。
沒有真誠,反多了嗔怒,龍虎山上,一白虎一蟒蛇的出現和驚擾,就是預兆。《易經》坤卦初六爻辭講:履霜,堅冰至,陰始凝也。就是告訴人們,腳下踩到了霜,就要意識到冬天要來臨了,這是陰氣開始凝聚的時刻,不可躁進……而洪信偏認為自己是做大官的,以至後來還屢次威脅龍虎山道人們,最終放出魔王,攪得大宋四方生靈不得安寧。也是大宋之命數,天意不可違。若不是天降瘟災,愈演愈盛,百姓們受苦,宋仁宗從善如流,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洪信到龍虎山請天師這一出戲,更不會有洪信的偏執和無知,放出魔王。
到了宋徽宗時期,北邊有宋江「水泊梁山」起義,江南有「明教」方臘起義。但宋江隻反貪官,不反朝廷。朝廷就提出招安政策利用宋江攻打方臘。最終方臘戰敗而死,餘少數明教一支敗走西域。而「水泊梁山」也落了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當「水泊梁山」的起義軍知道宋江接受招安的決心之後,有些人就想選擇中途退出。第一個退出之人是「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曾是梁山的第三把交椅,後來在晁蓋死後,宋江的為人野心更是暴露在眾人麵前,甚至在晁蓋臨死前也發覺了,故此時的公孫勝早已覺得沒有呆在梁山的必要了,畢竟此時的梁山早已是宋江的了,後來宋江攻打高唐州失利,吳用讓戴宗去薊州尋找公孫勝。公孫勝返回梁山前,他的師傅告訴他一句話:“遇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自從宋江成為梁山之主後,他也就在平定淮西後遵從師命,到了東京汴梁城外陳橋驛。公孫勝想起羅真人“遇汴而還”的話,便離開宋江等好漢,返回薊州二仙山,公孫勝是第一個離開梁山好漢的人,他以孝敬老娘為名離開了梁山這個是非之地。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公孫勝最後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浪子燕青功成身退與好友有關,那就是好友的勸說。燕青勸許貫中出仕,許貫中對燕青說:“俺又有幾分兒不合時宜處。每每見奸黨專權,蒙蔽朝廷,因此無誌進取,遊蕩江河……奸邪當道,妒賢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帶;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小弟的念頭久灰。兄長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尋個退步。自古道:“雕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兄長不是不知。”一席話說得燕青點頭稱是。因此梁山軍平定方臘後,班師回朝。燕青私下去見盧俊義,勸他急流勇退,隱姓埋名以終天年,盧俊義不肯。燕青又以漢高祖殺戮功臣之事勸諫,仍遭盧俊義拒絕。他隻得拜別盧俊義,並留書給宋江,當夜便離軍而去,從此下落不明。燕青或者歸隱山林,或者藏於鬧市。總之不再為官,隻做一個平民百姓。
武鬆在征討江南明教方臘的戰鬥時,武鬆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後班師回朝時武鬆拒絕回汴京,武鬆與宋江有了嫌隙,武鬆不想看到宋江再把剩下的30多個兄弟葬送,成為朝廷的犧牲品;因此不再還朝,因為武鬆看透了官場的黑暗,所以堅決不當官;武鬆也因為潘金蓮等壞女人的原因讓他對女人失望,寧可讓武家絕後,也不近女色,毅然出家。在六和寺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最後以享年八十歲善終。
平定江南後,李俊隨大軍班師回朝。途中他行至蘇州時,詐病稱中風,要求留下童威、童猛看視,讓宋江先行回朝。宋江怕耽誤行期,隻得留下李俊三人,自率大軍回京朝覲。宋江走後,李俊依照舊約,與童家兄弟前往榆柳莊,尋找費保與其他三位好漢共七人打造船隻,從太倉港出海一番風雨三千裏遠走暹羅,最終成為暹羅國之主(今泰國)。
楊誌也是個苦命人,本來是江南明教方臘的光明左使,受方臘之命去朝廷當臥底,誰知道做了製使的他運送“花石綱”出了事,十個製使運送花石綱,就他一個在黃河遭遇風浪翻了船,真乃“時乖運蹇”。出事後楊誌並沒有乖乖地去投案,而是“逃去他處避難”,直到朝廷赦罪。楊誌道:“如今收拾了“一擔兒錢物”,打算回東京上下打點,希望可以重回官場。”此時的楊誌以為事情該有轉機了,誰曾想還沒倒黴透。楊誌白白花光了錢,卻被高俅阻撓難以複用。他說:“人倒了黴呀,喝涼水都中毒。”迫不得已楊誌隻得把祖傳的寶刀拿出來賣,東西再好也是死的,想辦法活下去才有翻身的機會。誰曾想,上街賣個刀也能“放屁砸著腳後跟”。但彈簧不壓到最低,又怎能蹦得老高呢?在插草賣刀時殺了潑皮無賴牛二後,為民除害的楊誌雖然吃了官司,但卻未因此遭致生命的威脅,反而被刺配到了“伯樂”梁中書身邊。這梁中書雖然也不是什麽好鳥,但卻比高俅懂得珍惜人才。梁中書給了楊誌展現武藝的機會,楊誌就此從一個犯人直接升成了提轄。提轄的職位等級高於他之前的製使身份。梁中書十分愛惜楊誌,早晚與他並不相離,便自然而然地把運送生辰綱的重任委派給了他,並且承諾,要在丈人蔡太師麵前重重地推薦楊誌。
在去年生辰綱被劫持的情況下,如果楊誌能完成任務,那可是一步登天的美差。隻可惜楊誌的第二波劫難又來了,晁蓋、吳用等七人黃泥岡上的那波操作簡直不要太騷氣。可上天還是給楊誌留下了更好的翻盤機會,按照吳用的盤算,取生辰綱既有智取的計劃,也有力準備,如果智取不成,那就動武明搶。楊誌一行總共十五個人,有戰鬥力的就是楊誌和十一個挑擔的軍健,但在楊誌的眼裏,這些個軍健哪怕來五百個也沒用,“這廝們一聲聽得強人來時,都是先走了的”。正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楊誌中了蒙汗藥的計,丟了生辰綱,但卻保全了性命,也就是不幸中的萬幸。但幹嘛嘛不成,丟單第一名的的楊誌再怎麽堅強也受不了這刺激啊。於是他要尋短見。但他命不該絕,也許是老天還要拉他一把,楊誌果然不愧為鈦合金打造的彈簧一哥,正準備躍身一跳的他“猛然醒悟”。楊誌尋思:我堂堂一條漢子,本領出眾,何必就此了結呢?不如等機會吧。隻要你不放棄自己,老天就不會放棄你。隻要你還願意找機會,機會往往就在轉角,前提是你別挑三揀四嫌這嫌那。於是淪落到吃霸王餐的楊誌碰上了「操刀鬼」曹正,機緣巧合又碰上了魯智深。大家湊到一塊心生一計,居然奪了二龍山。在人生中,我們經常會發一些堅貞的誓言,現實卻立刻來逼著你打自己的臉。楊誌認為自己“清白姓字,不肯將父母遺體來玷汙了”,但堅韌且清醒的他還是落草做了大佬。強悍卻不逞強,在聯合桃花山、白虎山攻打青州時,楊誌依舊十分清醒,他認為隻有聯合梁山大隊軍馬才有把握獲勝。借此機會,楊誌的二龍山夥眾便一同歸入了水泊梁山大寨。中國人崇尚的智慧是“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強人楊誌的這番見識和決定是需要胸襟和韌性的。歸了梁山大寨後,楊誌雖然隻做了宋江手下的一個頭領,但卻東征西討罕挫銳氣,直到兩敗童貫三勝高俅威名熾熱,楊誌又隨著宋江的招安步伐終於贏來了人生的最高光時刻。楊誌隨梁山軍征討遼國,毫發無損。
楊誌想:“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但到征江南時知道去戰方臘的時候。他就不幹了,我本是明教中人,奉教主方臘之命臥底朝廷,如今讓我去打自己的同胞這不是要我做叛徒讓人戳脊梁骨嗎?大丈夫不侍二主,老天似乎又是在關照楊誌,打下丹徒縣時,楊誌患病寄留丹徒。生病了不是倒黴嗎?怎麽會是幸運呢?征方臘的第一戰是潤州,第二戰是丹徒,這還遠遠沒到殘酷的核心戰場。可以說戰爭剛剛開始,楊誌便退出了戰場。真正的梁山絞肉機隨後便來,梁山戰死將佐居然高達二十四名。最後,征方臘的梁山將佐總陣亡五十九名,大部分死於過了長江後的戰役。
楊誌最後也免死於同胞之手。楊誌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總是挫折不斷,但幾乎每一次挫折都是塞翁失馬的福報。楊誌並不僅僅是運氣好,他之所以總是能絕地逢生靠的還是自強不息。楊誌的最大優點又不止於本領強“硬”,更是性情強“韌”。這不是好死不如賴活的無奈,這是一種基於能力、性格和見識的韜略品質。他總是很倒黴,但卻總是擊不垮,他經常觸碰人生穀底,卻又總能東山再起,甚至彈得更高,以致終遂生平誌願。強硬的本領需勤學苦練,強韌的性情更需要心智的屢屢苦磨。人隻有自強,你才給了老天機會讓你更強。強人楊誌,強韌誌揚!真正有智慧的不是那些凱旋回朝立功受賞的英雄,而是這幾位急流勇退的好漢。
洪七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先祖的大錯隻能讓我們這子子孫孫來拯救,洪七的先祖正是仁宗在位時期的殿前太尉洪信,洪七生在富裕之家,自小就美味佳肴、吃香喝辣的可慣了。所以生性貪吃嘴又刁!隨著金兵不斷入侵,洪府也變得家道中落,在北宋淪陷期間,自己和家人曾被女真人抓獲成了他們的奴隸。有一次在爹娘掩護下得以逃脫,但爹娘和其他家人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逃亡中自己也跌落山穀,好在自己命不該絕,跌落時掛在了茂密的樹枝上,醒來後在半山腰的石洞中機緣巧合的得到了「逍遙遊」和「漫天花雨金針」兩本秘籍。之後憑著一身本領加入丐幫,得到錢幫主的器重,傳授了「降龍十八掌」與「三十六路打狗棒法」。
丐幫自唐末開創建幫以來,已曆經十七代了。
第一代幫主--莊義方
第二代幫主--郭岩
第三代幫主--武鐵樵
第四代幫主--焦固
第五代幫主--金花子
第六代幫主--金老大
第七代幫主--江匡古龍
第八代幫主--“劍髯”汪劍通
第九代幫主--“北喬峰”蕭峰
第十代幫主--“鐵麵具”莊聚賢
第十一代幫主--楊淵(完顏淵)
第十二代幫主--“天下第一掌”尚昆陽
第十三代幫主--李元衝
第十四代幫主--武士敦
第十五代幫主--陸昆侖
第十六代幫主--“神行無影”裘無意
丐幫傳到錢鶴生幫主這裏已是第十七代了。自己現在年紀輕輕憑本事吃飯已是九袋長老。錢幫主又有傳幫於我之意,我要是做了丐幫的幫主,我一定要把丐幫發展成天下第一大幫。幫主雖是武功高強,但治理幫中事務不是很好,導致派中分為“汙衣派″和“淨衣派″。錢幫主說自小被一對姓錢的夫婦收養,取名鶴生。隻在繈褓時的書信中說親生父親姓石,其他沒有交代。生恩雖大,但養恩也大吧,又生又養的恩情更是最大了。所以加入丐幫後就一直用錢姓行走江湖。一直以來鋤強扶弱,用「降龍十八掌」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倒是我在石洞中得到的「逍遙遊」和「漫天花雨金針」功法都偏於陰柔一派,不過這也不足為怪吧,可能石洞中的那架屍骨前輩應該為女子。洪七想到此處,酒也喝了幾成,便迷蒙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