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子房開口之後,劍族眾人又開始提心吊膽,觀察梁蕭的反應。
這是劍族內部的觀念,從未向外人提及。
即使是大周高祖和蘭陵侯梁詢來訪的時候,他們也隻是隱晦表達了一些想要獨立自主的意思,從未把話挑明。
這是一種避禍的手段,同時也考慮到外人無法理解這些觀念,引來無端紛爭。
而今,代表劍族的劍子房,當著大周帝君的麵,說出了這等大逆不道的話。
而梁蕭身後的男女玄衛,已經眉頭緊鎖。
“他為何神色平靜?”
劍族眾人見梁蕭依然平靜,也不由驚訝。
公孫月看在眼裏,也暗暗鬆了口氣。
剛才梁蕭告訴她,離京之前,其實他已經料到了劍族大業大概是什麽情況,與段雲衣討論之後,段雲衣懇求他全權負責此事,放心去接觸。
江拂雪趁著梁蕭抱兒子的工夫,悄悄告訴她這個三姐:“女帝姐姐說過,這大周江山,便是給他也是理所應當的,更何況他隻是接觸劍族,了解所謂的劍族大業。”
他的兒子,是大周皇太子,百姓也已默認他與女帝共坐江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是大周天子之一,“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觀念,因為他的功業,而破例了一回。
這也是她和家人支持他與劍族談判的底氣。
再怎麽談不妥,巴蜀也一樣能回歸,劍族也不會被血洗。
梁蕭盯著嘴唇顫抖的劍子房,輕聲道:“子房公,暢所欲言,直說無妨。站在你麵前的,是一個想要傾聽一切的傾聽者。”
劍子房總算徹底冷靜下來,恢複往日的氣度,向梁蕭鞠了一躬,繼續發表言論。
“我們劍族先民,留下許多讖言,還有一些代代相傳的族內信仰,無一不是指向:未來世界,皇權必須消亡,應由廣大百姓當家做主,推選賢人,治理國家。”
“你曾經向女帝奉獻治國六策,其中之一,提及‘土地兼並’之事,百姓的土地日漸被地主豪紳兼並,可是……皇帝本身,難道不是最大的地主麽?”
聞言,以顧平休為首的玄衛們,藏在袖中的手已經緊緊握拳,忍住了沒有發作。
劍子房見梁蕭沒有任何惱怒,暗暗鬆了口氣,又繼續補充。
“遵照先人的讖言和傳承信仰,我們劍族內部千百年來一直在不斷改進管理方式,就連族長都必須是支持者最多的一人當選,倘若有兩人以上得票相同,那便同為族長。”
“為了不讓族長獨斷專行,我們又設置了至少十二位長老,互相監督,形成了劍族的管理層。每逢大事,包括族長在內的劍族管理層便進行表決,族長也和長老們的票數沒有區別。任何提議,若不能得到超過一半人數的支持,便直接作廢!”
言語間,劍子房已經難掩激動和自豪。
“當年高祖入蜀,尋求劍族支持,最終許諾,立國之後,願意讓劍族嚐試以劍族方式治理巴蜀。後來巴蜀便以尋風為大元帥,兼任益州太守,並設置諸多長老席,正式以劍族的方式管理巴蜀。”
“可惜,因為第一次實踐經驗不足,我們的確是失敗了,巴蜀民生,並沒有因為劍族的管理方式而改善,但也沒有造成內部大亂。最終,我們不得不暫時改用常規的管理方式。不過,每逢大事,尋風依然必須和我們商討,也無法真正獨斷專行。”
“後來,世祖開疆拓土,在西域和交州設府,雄心勃勃,正好對我們治理巴蜀的方式極為失望,有心回收,但我們沒有接受……再後來,如讖言所料,北胡南下突襲,帶來遷都之禍,大周由盛轉衰,從此世祖疲於應付內憂外患,無力插手巴蜀之事……”
劍子房說到這裏,已經不禁老臉一紅。
不管怎樣,他們終歸是抗拒歸順朝廷,事實割據,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也沒想粉飾。
“此後,我們劍族痛定思痛,反思實踐之中麵臨的問題,以及自身缺點。此外,我們有先人留下的石碑讖言指引,燕州將因為糧荒而崩潰,北胡大軍再度南下,大周由此分崩離析。六百年後,會有一個名為‘大乾’的朝代,成為真正的萬世王朝,最終實現劍族先人口中的目標。”
“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書念!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百姓終於不再受帝製、官僚、地主之剝削,天下大同!這便是劍族大業的最終目標!”
劍子房說到最後,努力讓自己避免因為激動而語無倫次,望著梁蕭,失聲驚歎。
“這也是我們劍族每一代子民不願放棄的原因。我們有先人讖言指引,將來一定能實現大業……隻是,我們沒有想到,你橫空出世,硬是為大周逆天改命。燕州挺過了糧荒不說,你還滅亡北胡,甚至陣斬天日騎兵……”
“從那以後,劍族環環相扣的讖言已經難以實現。但我們仍不甘心,畢竟你終究是大周君王。當年的武帝,甚至是我們劍族的唯一的一位外姓族長,他也如你這般,英明神武。但到了晚年,他依舊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有許多一言難盡的昏聵之事……”
“不得不承認,與你相比,我們的劍族大業顯得異常渺小,甚至變得虛偽了。在我們看來,你的功業已經超越武帝,這是事實,但是……就算你晚年不會如武帝那般昏聵,你又如何能改變身後之事,保證你的子子孫孫都能如你這般英明神武,利好天下百姓,而非成為昏君?”
“我們劍族本想就此蟄伏下去,繼續尋找機會,但江南變化,又引起我們的注意,因此我們又在江南等待,靜觀其變,卻等來了你假扮古董商人蕭清,覆滅世家,如今又降臨巴蜀……我們終究還是失敗了。”
劍子房原本還慷慨陳詞,但很快便如一隻鬥敗的公雞,垂下頭,滿臉悲戚。
劍族眾人也紛紛低頭,或是絕望,或是挫敗。
公孫尋風滿懷不甘,顫聲道:“帝君,我們徹底敗了,巴蜀回歸已成定局。往後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這是劍族內部的觀念,從未向外人提及。
即使是大周高祖和蘭陵侯梁詢來訪的時候,他們也隻是隱晦表達了一些想要獨立自主的意思,從未把話挑明。
這是一種避禍的手段,同時也考慮到外人無法理解這些觀念,引來無端紛爭。
而今,代表劍族的劍子房,當著大周帝君的麵,說出了這等大逆不道的話。
而梁蕭身後的男女玄衛,已經眉頭緊鎖。
“他為何神色平靜?”
劍族眾人見梁蕭依然平靜,也不由驚訝。
公孫月看在眼裏,也暗暗鬆了口氣。
剛才梁蕭告訴她,離京之前,其實他已經料到了劍族大業大概是什麽情況,與段雲衣討論之後,段雲衣懇求他全權負責此事,放心去接觸。
江拂雪趁著梁蕭抱兒子的工夫,悄悄告訴她這個三姐:“女帝姐姐說過,這大周江山,便是給他也是理所應當的,更何況他隻是接觸劍族,了解所謂的劍族大業。”
他的兒子,是大周皇太子,百姓也已默認他與女帝共坐江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也是大周天子之一,“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觀念,因為他的功業,而破例了一回。
這也是她和家人支持他與劍族談判的底氣。
再怎麽談不妥,巴蜀也一樣能回歸,劍族也不會被血洗。
梁蕭盯著嘴唇顫抖的劍子房,輕聲道:“子房公,暢所欲言,直說無妨。站在你麵前的,是一個想要傾聽一切的傾聽者。”
劍子房總算徹底冷靜下來,恢複往日的氣度,向梁蕭鞠了一躬,繼續發表言論。
“我們劍族先民,留下許多讖言,還有一些代代相傳的族內信仰,無一不是指向:未來世界,皇權必須消亡,應由廣大百姓當家做主,推選賢人,治理國家。”
“你曾經向女帝奉獻治國六策,其中之一,提及‘土地兼並’之事,百姓的土地日漸被地主豪紳兼並,可是……皇帝本身,難道不是最大的地主麽?”
聞言,以顧平休為首的玄衛們,藏在袖中的手已經緊緊握拳,忍住了沒有發作。
劍子房見梁蕭沒有任何惱怒,暗暗鬆了口氣,又繼續補充。
“遵照先人的讖言和傳承信仰,我們劍族內部千百年來一直在不斷改進管理方式,就連族長都必須是支持者最多的一人當選,倘若有兩人以上得票相同,那便同為族長。”
“為了不讓族長獨斷專行,我們又設置了至少十二位長老,互相監督,形成了劍族的管理層。每逢大事,包括族長在內的劍族管理層便進行表決,族長也和長老們的票數沒有區別。任何提議,若不能得到超過一半人數的支持,便直接作廢!”
言語間,劍子房已經難掩激動和自豪。
“當年高祖入蜀,尋求劍族支持,最終許諾,立國之後,願意讓劍族嚐試以劍族方式治理巴蜀。後來巴蜀便以尋風為大元帥,兼任益州太守,並設置諸多長老席,正式以劍族的方式管理巴蜀。”
“可惜,因為第一次實踐經驗不足,我們的確是失敗了,巴蜀民生,並沒有因為劍族的管理方式而改善,但也沒有造成內部大亂。最終,我們不得不暫時改用常規的管理方式。不過,每逢大事,尋風依然必須和我們商討,也無法真正獨斷專行。”
“後來,世祖開疆拓土,在西域和交州設府,雄心勃勃,正好對我們治理巴蜀的方式極為失望,有心回收,但我們沒有接受……再後來,如讖言所料,北胡南下突襲,帶來遷都之禍,大周由盛轉衰,從此世祖疲於應付內憂外患,無力插手巴蜀之事……”
劍子房說到這裏,已經不禁老臉一紅。
不管怎樣,他們終歸是抗拒歸順朝廷,事實割據,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也沒想粉飾。
“此後,我們劍族痛定思痛,反思實踐之中麵臨的問題,以及自身缺點。此外,我們有先人留下的石碑讖言指引,燕州將因為糧荒而崩潰,北胡大軍再度南下,大周由此分崩離析。六百年後,會有一個名為‘大乾’的朝代,成為真正的萬世王朝,最終實現劍族先人口中的目標。”
“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書念!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百姓終於不再受帝製、官僚、地主之剝削,天下大同!這便是劍族大業的最終目標!”
劍子房說到最後,努力讓自己避免因為激動而語無倫次,望著梁蕭,失聲驚歎。
“這也是我們劍族每一代子民不願放棄的原因。我們有先人讖言指引,將來一定能實現大業……隻是,我們沒有想到,你橫空出世,硬是為大周逆天改命。燕州挺過了糧荒不說,你還滅亡北胡,甚至陣斬天日騎兵……”
“從那以後,劍族環環相扣的讖言已經難以實現。但我們仍不甘心,畢竟你終究是大周君王。當年的武帝,甚至是我們劍族的唯一的一位外姓族長,他也如你這般,英明神武。但到了晚年,他依舊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有許多一言難盡的昏聵之事……”
“不得不承認,與你相比,我們的劍族大業顯得異常渺小,甚至變得虛偽了。在我們看來,你的功業已經超越武帝,這是事實,但是……就算你晚年不會如武帝那般昏聵,你又如何能改變身後之事,保證你的子子孫孫都能如你這般英明神武,利好天下百姓,而非成為昏君?”
“我們劍族本想就此蟄伏下去,繼續尋找機會,但江南變化,又引起我們的注意,因此我們又在江南等待,靜觀其變,卻等來了你假扮古董商人蕭清,覆滅世家,如今又降臨巴蜀……我們終究還是失敗了。”
劍子房原本還慷慨陳詞,但很快便如一隻鬥敗的公雞,垂下頭,滿臉悲戚。
劍族眾人也紛紛低頭,或是絕望,或是挫敗。
公孫尋風滿懷不甘,顫聲道:“帝君,我們徹底敗了,巴蜀回歸已成定局。往後要殺要剮,悉聽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