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茅峰峰巔,萬福宮後山,李敬道在陶玄崇的引領之下,繼續朝內深入。
至一頂,有觀宇,名仙霞觀。
觀宇不大,縷縷香火之氣充斥其間,周圍環境清幽,萬般寂靜,實乃是絕佳的清修之所。
進得觀內,一名小道士立時迎了上來。
“慈悲慈悲,原來是玄崇師叔。”
他恭恭敬敬朝著陶玄崇施了一禮。
陶玄崇安然受之,繼而說道。
“誌在,我有事請見真人師兄,勞煩你通傳一聲。”
小道士雙手抱拳,坦然一笑。
“真是不巧,師父有貴客,暫時不能麵見師叔,如若師叔真有急事,可到客堂稍做等候。”
目光望了望停在院中的一頂轎子,以及守在殿外的八名勁裝大漢,陶玄崇恍然明白了什麽。
“哦!既是如此,那便等上一等吧!”
李敬道自然也看到了院中的一幅情景,而且他還很熟悉,因為眼前的轎子,正是他上山之時所碰到的那一頂。
卻是不知此轎主人到底是何身份?
到客堂靜坐喝茶,順便請陶玄崇大致介紹了一番這位上清宗的老真人,等候了約有個把時辰,道名誌在的小道士這才前來通報。
“玄崇師叔,師父有請。”
二人當即起身,跟隨著誌在進入了大殿袇房。
袇房之內,一名身披紫袍的道人盤膝端坐於蒲團之上,手掐子午訣,神情隨和,道韻自成。
與陶玄崇比起來,僅從相貌上看要年輕太多太多,頭發胡須盡是烏黑如墨,麵容上並無絲毫皺紋,不顯老態,唯一一點,便是身材有些瘦弱。
“玄崇見過師兄。”
陶玄崇朝他打個稽首,行了一禮。
“嗯!你們的來意我皆已知曉,玄崇啊,你先出去吧,讓貧道單獨與這位小道友聊一聊。”
“是!”
聽得真人吩咐,陶玄崇由袖中掏出那本冊子,雙手呈交到師兄身前的案桌上放下,轉而退出了袇房,並順手把房門給帶上。
李敬道心知眼前之人實為大德高真,乃是受過朝廷兩代天子敕封的真人,不敢有所怠慢,當下朝他抱拳見禮。
“靈寶李敬道,見過趙老真人。”
趙老真人雙眸深邃似海,在他身上隨意一掃。
“黍米金丹,陽神初成,年不過六旬,得證屍解之仙,不錯,不錯,後生可畏也。”
李敬道雖然早有準備,但乍聞此言,內心還是有些驚愕。
適才在客堂,陶老修行已經跟他介紹過了,這位趙老真人,朝廷封號通玄佑聖仁德顯化真人,修行至今已近二百載,六感俱通,神遊所至,遍知遍徹,又稱之為遍知真人。
要是按境界劃分,那是煉神返虛的上乘階段,七返九還,金液還丹,如若按道行品類劃分,相當於是陸地神仙,比起自己要高出一大截。
在他麵前,自己就如同脫光了一般,沒有什麽能瞞得過他的。
“老真人謬讚了,後學未進,愧不敢當。”
李敬道立於一旁,恭謙有禮。
“嗯,你也不必過於自謙,能以太陰煉形之法先死後生,複而得道,若無大智慧大毅力,如何能悟得妙法,修成陽神?”
“今又特來還經,足見其性仁義,隻是……”
說到這裏,老真人停頓了一會兒,轉而笑道。
“且請坐下,不必如此拘束。”
李敬道道一聲謝,當下於蒲團上坐了下來。
老真人話接上句,繼續說道。
“隻是,貧道觀你之心境,似乎出了些問題,明明心神寂滅,可又生機凸顯,以至似死非死,半死不活,處於一個十分窘迫的境地。”
對方一語中的,直達要害,李敬道驚詫之餘,心知這或許是個機會,連忙行禮拜道。
“正如老真人所言,此是晚輩之人劫,劫數未過,因而導致心神寶石湮滅,五神獨缺心神,然晚輩自知天數如此,故並未執迷其中,有所明悟,想來便是因此,才弄得如今這般模樣。”
老真人聞言微微頷首,頓了一頓,複言之。
“在你看來,此劫於你,是好是壞?”
李敬道略一沉吟。
“應當是壞。”
老真人搖了搖頭。
“難道是好?”
老真人又搖了搖頭。
李敬道這會兒是真有些不明白了。
“還請老真人指教。”
趙老真人撤了子午訣,手中拂塵一甩,不慌不忙,緩緩開口。
“夫所以謂之觀物者,非以目觀之也;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也;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也。”
“好壞於目,於心,於理,全在於自己以什麽樣的方式去進行衡量對待,倘若隻停留在以目觀物,以心觀物,終舊算不得大道真道。”
“說來,你既能看得通透,想得通透,為何卻無法徹底放下?”
“我玄門大道,修心煉性,性命交修,了卻塵緣,當由心斷,生在世俗,卻不生凡心,隻有凡心死,才可道心活,唯有時時可死,方能步步求生,近乎無我,才能接近於道啊!”
李敬道靜靜聽得這一番言論,內心波濤洶湧。
想想自心神寶石毀於魅妖之手,他雖然悟道兩日,感悟出天道劫數之必然性,沒有一直沉淪其中,可這畢竟事關道途成就,或多或少,難免還是有些無法釋懷,不能徹底放下。
這就好比初戀一樣,雖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淡忘,可當在特定的環境之中,還是會時不時的想起,看是看開了,但真的完全放下了麽?
欲求大道,須得秉棄凡心,心神寂滅本是命中之劫,哪怕結果不好,終究一道尚存,但他有此一念,往後可就說不準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
凡心死,道心活,唯有時時可死,方能步步求生。
唯有不再受困於自己的主觀意願,才能無限接近於道。
李敬道此刻,宛若醍醐灌頂,恍然徹悟。
道理他本就看開洞徹,隻是一時受製心結,而今受老真人一語點醒,心緒自是逐漸釋然。
隨之而來的,便是他的心髒之內,一縷縷道炁猶如雨後春筍般衍生而出,凡俗之氣漸消,道炁漸長,心神亦隱隱有重聚之勢,並且比及以往,不知要勝出多少倍。
“有漏教無漏,如何水泄通。既能圓密了,內外一真空。”
“慈悲慈悲,看來,你已然明白了貧道的話。”
老真人這會兒拿起案桌上的冊子,翻閱了一遍,麵色和藹,仿佛知道李敬道接下來要說什麽似的,索性不給他機會,提前出言說道。
“你千裏迢迢,專程來此送經,禮尚往來,貧道便胡亂提點幾句,至於能感悟出幾分,又能得到多少,則全憑個人天賦造化,倒也不必太過在意,莫要因此亂了你剛剛重煥生機的心神。”
至一頂,有觀宇,名仙霞觀。
觀宇不大,縷縷香火之氣充斥其間,周圍環境清幽,萬般寂靜,實乃是絕佳的清修之所。
進得觀內,一名小道士立時迎了上來。
“慈悲慈悲,原來是玄崇師叔。”
他恭恭敬敬朝著陶玄崇施了一禮。
陶玄崇安然受之,繼而說道。
“誌在,我有事請見真人師兄,勞煩你通傳一聲。”
小道士雙手抱拳,坦然一笑。
“真是不巧,師父有貴客,暫時不能麵見師叔,如若師叔真有急事,可到客堂稍做等候。”
目光望了望停在院中的一頂轎子,以及守在殿外的八名勁裝大漢,陶玄崇恍然明白了什麽。
“哦!既是如此,那便等上一等吧!”
李敬道自然也看到了院中的一幅情景,而且他還很熟悉,因為眼前的轎子,正是他上山之時所碰到的那一頂。
卻是不知此轎主人到底是何身份?
到客堂靜坐喝茶,順便請陶玄崇大致介紹了一番這位上清宗的老真人,等候了約有個把時辰,道名誌在的小道士這才前來通報。
“玄崇師叔,師父有請。”
二人當即起身,跟隨著誌在進入了大殿袇房。
袇房之內,一名身披紫袍的道人盤膝端坐於蒲團之上,手掐子午訣,神情隨和,道韻自成。
與陶玄崇比起來,僅從相貌上看要年輕太多太多,頭發胡須盡是烏黑如墨,麵容上並無絲毫皺紋,不顯老態,唯一一點,便是身材有些瘦弱。
“玄崇見過師兄。”
陶玄崇朝他打個稽首,行了一禮。
“嗯!你們的來意我皆已知曉,玄崇啊,你先出去吧,讓貧道單獨與這位小道友聊一聊。”
“是!”
聽得真人吩咐,陶玄崇由袖中掏出那本冊子,雙手呈交到師兄身前的案桌上放下,轉而退出了袇房,並順手把房門給帶上。
李敬道心知眼前之人實為大德高真,乃是受過朝廷兩代天子敕封的真人,不敢有所怠慢,當下朝他抱拳見禮。
“靈寶李敬道,見過趙老真人。”
趙老真人雙眸深邃似海,在他身上隨意一掃。
“黍米金丹,陽神初成,年不過六旬,得證屍解之仙,不錯,不錯,後生可畏也。”
李敬道雖然早有準備,但乍聞此言,內心還是有些驚愕。
適才在客堂,陶老修行已經跟他介紹過了,這位趙老真人,朝廷封號通玄佑聖仁德顯化真人,修行至今已近二百載,六感俱通,神遊所至,遍知遍徹,又稱之為遍知真人。
要是按境界劃分,那是煉神返虛的上乘階段,七返九還,金液還丹,如若按道行品類劃分,相當於是陸地神仙,比起自己要高出一大截。
在他麵前,自己就如同脫光了一般,沒有什麽能瞞得過他的。
“老真人謬讚了,後學未進,愧不敢當。”
李敬道立於一旁,恭謙有禮。
“嗯,你也不必過於自謙,能以太陰煉形之法先死後生,複而得道,若無大智慧大毅力,如何能悟得妙法,修成陽神?”
“今又特來還經,足見其性仁義,隻是……”
說到這裏,老真人停頓了一會兒,轉而笑道。
“且請坐下,不必如此拘束。”
李敬道道一聲謝,當下於蒲團上坐了下來。
老真人話接上句,繼續說道。
“隻是,貧道觀你之心境,似乎出了些問題,明明心神寂滅,可又生機凸顯,以至似死非死,半死不活,處於一個十分窘迫的境地。”
對方一語中的,直達要害,李敬道驚詫之餘,心知這或許是個機會,連忙行禮拜道。
“正如老真人所言,此是晚輩之人劫,劫數未過,因而導致心神寶石湮滅,五神獨缺心神,然晚輩自知天數如此,故並未執迷其中,有所明悟,想來便是因此,才弄得如今這般模樣。”
老真人聞言微微頷首,頓了一頓,複言之。
“在你看來,此劫於你,是好是壞?”
李敬道略一沉吟。
“應當是壞。”
老真人搖了搖頭。
“難道是好?”
老真人又搖了搖頭。
李敬道這會兒是真有些不明白了。
“還請老真人指教。”
趙老真人撤了子午訣,手中拂塵一甩,不慌不忙,緩緩開口。
“夫所以謂之觀物者,非以目觀之也;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也;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也。”
“好壞於目,於心,於理,全在於自己以什麽樣的方式去進行衡量對待,倘若隻停留在以目觀物,以心觀物,終舊算不得大道真道。”
“說來,你既能看得通透,想得通透,為何卻無法徹底放下?”
“我玄門大道,修心煉性,性命交修,了卻塵緣,當由心斷,生在世俗,卻不生凡心,隻有凡心死,才可道心活,唯有時時可死,方能步步求生,近乎無我,才能接近於道啊!”
李敬道靜靜聽得這一番言論,內心波濤洶湧。
想想自心神寶石毀於魅妖之手,他雖然悟道兩日,感悟出天道劫數之必然性,沒有一直沉淪其中,可這畢竟事關道途成就,或多或少,難免還是有些無法釋懷,不能徹底放下。
這就好比初戀一樣,雖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淡忘,可當在特定的環境之中,還是會時不時的想起,看是看開了,但真的完全放下了麽?
欲求大道,須得秉棄凡心,心神寂滅本是命中之劫,哪怕結果不好,終究一道尚存,但他有此一念,往後可就說不準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
凡心死,道心活,唯有時時可死,方能步步求生。
唯有不再受困於自己的主觀意願,才能無限接近於道。
李敬道此刻,宛若醍醐灌頂,恍然徹悟。
道理他本就看開洞徹,隻是一時受製心結,而今受老真人一語點醒,心緒自是逐漸釋然。
隨之而來的,便是他的心髒之內,一縷縷道炁猶如雨後春筍般衍生而出,凡俗之氣漸消,道炁漸長,心神亦隱隱有重聚之勢,並且比及以往,不知要勝出多少倍。
“有漏教無漏,如何水泄通。既能圓密了,內外一真空。”
“慈悲慈悲,看來,你已然明白了貧道的話。”
老真人這會兒拿起案桌上的冊子,翻閱了一遍,麵色和藹,仿佛知道李敬道接下來要說什麽似的,索性不給他機會,提前出言說道。
“你千裏迢迢,專程來此送經,禮尚往來,貧道便胡亂提點幾句,至於能感悟出幾分,又能得到多少,則全憑個人天賦造化,倒也不必太過在意,莫要因此亂了你剛剛重煥生機的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