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霸主之資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 作者:明月共舉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鼓聲雷動,呼喊震天。
巴陵城外的軍營內,兵馬嘶吼,旗幟如雲,一隊隊士兵聽從號令,在上官的指揮之下,不斷的變化一個個陣型。
“不錯,這些兵馬才入營不過月餘,便有如此崢嶸,李良你的練兵之能,不愧是我楚國之首。”
點將台上,陸淵望著下方正在演練的大軍,不由回過頭來,極為滿意的對著自己身旁的弟子說道。
在他諸多真傳弟子之中,李良的習武天賦,其實並不算多麽出眾,甚至屬於中下流的層次。
可對方卻能脫穎而出,成為與楚維並列,僅次於周青的弟子,自然是有所依仗的。
練武李良雖然不行,但若論練兵之能,所有弟子都當以他為首。
當初陸淵提拔對方,也正是看重這一點。
而實際上,這些年來,楚軍之所以能夠南征北戰,所向披靡,毫無敗績。
這裏麵除了有陸淵這位善於領兵的統帥的原因外,其中也少不得李良在後方源源不斷的訓練兵馬,為楚國培養出一支支合格大軍的功勞。
單論此點,對方功勞就不下於為楚國一手打造出水軍的楚維。
“弟子不上武藝,統兵更是平平,也就唯有練兵之術,勉強能拿得出手了。”
聽到自家師尊兼大王的誇讚,李良謙遜的笑了笑,然後看著下方大軍,出言說道:“如今大軍經過一月整訓,已初步打熬氣力,並且學習了一些軍法隊列。
不過這也隻是開始而已。
稍後還需提供更多肉食,配以軍中拳腳功法,令這些新卒習練武藝,熟悉軍中慣用的刀法、槍法。
期間再教以鼓號旗令,訓明軍法條例,使其知曉敬畏,懂得上下尊卑。
如此錘煉教訓三年,再上陣見一見血,經曆過生死,便就是一支天下強軍了。”
經過十數年的練兵經驗,還有借鑒天下各國的練兵法門,如今楚國已經摸索出了一條完善的練兵之法,並將之總結成製度,徹底規範化了下來。
李良所說的練兵之法,便是其中歸納總綱。
這些年來,楚國招募的所有新兵,都是按這個法子來訓練的。
最終成果也頗為不錯。
前兩年陸淵率軍征討西南諸夷,最終無不大破之,可見此法練兵之能耐。
李良自信,自己所練精兵,比之各國強軍也毫不遜色,足可與天下強國爭鋒。
“訓練這些新卒,有你把持,孤放心。”
陸淵聽到李良的話,笑著點頭:“這是我楚國修養數年,有足夠時間訓練新兵。不過除了這次新編練的八萬大軍外,去年招募的那些兵馬,你也要多多把控一下。
如今各國紛亂,我楚國難得有喘息之時,必須得抓緊時間,盡可能的增強實力。
軍中那些老卒,我不擔憂。
可去年和今年招募的十幾萬兵馬,一個個確實太過稚嫩了,根本無法當得大用。
數年後,孤爭鋒天下,須得一隻強軍輔助才行,這就要靠你了。”
陸淵看著李良,目光灼灼。
而後者受此殷切,也凜然受命道:“大王放心,數年後,臣必將一隻強軍交到大王之手,絕不辜負所托。”
“嗯。”
陸淵滿意點頭,然後撫慰道:“隻要你辦好此事,名爵功位,孤絕不吝惜之。”
如今天下各國,風雲湧變。
尤其是隨著北邊梁國的躍然崛起,更是加劇了各國間的爭鬥,使之愈發激烈殘酷起來。
此時各國之間,一場大戰所動用的兵馬規模,普遍已增長到數十萬、上百萬之巨,較之以往不知擴大了多少。
陸淵可還記得,當初梁國南下,越國所動用的兵馬,也不過是發兵三十萬北上,隔河以擊之。
後麵北伐周國,越國直屬的兵馬也不過十餘萬,算上長沙國、南海國等幾個附庸,也沒超過五十萬,並且其中還有大量民夫性質的兵馬。
真論戰兵,四國相加,也沒超過二十萬。
可以上兩場大戰,已經是越國這種統一揚州的大國,傾盡全力所維持的兵馬了。
而現在才過去不過十餘年,天下各國之間,當初那種一二十萬、二三十萬的兵馬規模,已經稱不上傾國之戰,頂多隻能算個局部戰役了。
周國西線戰場,動用了四十萬戰兵,六十萬的民夫鄉勇,兵力規模值超百萬。
在東線,同樣動用了四十萬戰兵,掙紮的民夫鄉勇,也有二十萬左右,兵力足有六十萬。
在北線,為了防備魏國,那裏長期屯駐了十萬戰兵,以及三十萬左右的民夫鄉勇,兵馬也達到了四十萬。
哪怕是在南線的漢中郡,也有五萬戰兵和十萬鄉勇,兵力足有十五萬。
再加上周國京畿的五萬戰兵,各地郡府縣留守兵馬,這些內部治安力量,約莫也有個二十萬兵馬左右。
隻是一個周國,如今全國可以動用的兵力,就有二百三十五萬以上。
不知是它。
揚州的寧國,原先就已編練了六十萬大軍,前些日子聽聞梁國之事後,金陵那位建武天子更是受到刺激。又在國內擴軍二十萬,將舉國兵力增長到了八十萬的規模。
處在徐州的徐國,為了防備梁國北上,如今也在徐國南境,屯駐了六十萬戰兵。
冀州的趙國,向來以武立國,兵力更是強盛,梁國原先尚未統一青州之前,趙國聽聞國內便有百萬大軍。
如今梁國統一一州,已然威脅到趙國安危,受此刺激,更是不知趙國,如今兵馬擴張到了多少?
想來百二十萬,應是有的。
至於梁國,統一青州之後,其便有十五郡之地,人口更是超過七千萬以上。
這麽廣大的地盤,這麽豐茂的人口,所能供養的大軍,自然更是難以計數。
據青州皇城外司的探報,統一了青州後,梁國便開始了擴軍。而且擴軍的規模,更是一口氣招募了一百萬新軍。
這可是一百萬新軍啊!
這個數目,想想就讓人感到絕望。
天下各國間,能一口氣招募一百萬戰兵的,大概也就獨此一家了吧。
而梁國原本就有百萬戰兵,再算上新招募的新軍,這個青州霸主,隻是擁有了戰兵數量,便超過了兩百萬之巨。
若是在征發一些民夫鄉勇,兵馬的規模數量,更是讓人無法想象。
保守估計一下,舉國用兵五百萬,應當是輕而易舉的。
以上這些諸國,一個個隻是戰兵,便動輒有八十萬、百萬之數。
若是算上民夫鄉勇等輔兵,那兵馬規模更是以百萬計數。
陸淵有誌爭雄天下,早就將這些九州諸國當成對手,此時看到他們一個個都開始擴張兵馬,增強實力,心理自然感到緊迫。
而且如今翻湧變化的局勢,不斷擴大的戰爭規模,也無不使楚國必須跟著大勢趨向,一起擴張兵馬起來。
因此繼去年擴軍之後,陸淵一改保守防禦策略,選擇在原先十一支禁軍的基礎上,再增加四支禁軍八萬戰兵,以此增強楚國的兵馬實力。
這樣一共十五支禁軍,楚國便有三十萬戰兵,可以隨時調用。
再算上地方的三萬郡兵、六萬八千府縣兵,以及京師這邊擴編到五千,負責國都治安防衛的金吾衛。還有新晉設立,專門用來守衛王宮禁內的五千宮廷衛士。
最後加上五萬水師。
經過一連串的擴軍之後,這些林林總總的兵馬加起來,楚國已經有了水陸共計四十五萬八千人的兵馬。
以上這些,全都是常備軍。
此外在黔中郡那邊,還有十餘萬的夷人俘虜,也勉強算是仆從軍。
所有兵馬加起來,陸淵對外,也能號稱擁兵六十萬了。
而這,也是楚國的極限了。
這次擴軍八萬六千人,全部都是戰兵,為了供養他們,楚國每年的開支都要增加六百萬兩銀子。
若非黔中郡那邊開了金銀銅礦,西南昆海等三個附屬國也在詔命之下,進行賦稅上供。同時蘇國那邊也做起了糧食貿易,讓楚國又多了一筆進項。
不然以楚國的財力,還真頂不住這筆開支。
不過兵馬雖多,但陸淵能夠動用的,其實也不算多少。
雖然因為西南那邊,由於收了三個附庸國的緣故,黔中、西川二郡周圍的安全環境大為緩解,留守當地的駐守兵馬,可以減少許多。
但即便如此,黔中郡也要留一支禁軍鎮守,西川郡要留兩支禁軍鎮守,這才能勉強保證安全。
襄陽郡那邊,西邊是漢中郡,北邊是周國襄陽、南陽二郡,南邊是寧國襄陽郡,可謂三麵環敵。
這三處方向,每處都需兵馬鎮守,這就用去了三支禁軍。
洞庭郡這邊,京師所在,本就是重地,需要大量兵馬留守。
而且洞庭郡南邊,就是蘇國、南海國,這兩國如今和楚國的關係,根本談不上好,隨時都有可能突然出兵,偷襲楚國。
洞庭郡的東邊,則是寧國。
楚國與寧國的關係,更不用說了,一直都是敵國,還互相爭奪著揚州霸主的位置。
隻要有機會,寧國絕對會選擇攻打楚國。
如今寧國編練了八十萬戰兵,這隻雄兵除了派了三十萬人去廣陵郡,防備江北外。
剩下的五十萬人,可都是屯留金陵,隨時準備朔江而上,對楚國虎視眈眈的。
麵對這強大敵人,陸淵自然要多加防備。
所以在洞庭郡內,南、東兩麵都有壓力,他最少要留下五支禁軍,也就是十萬戰兵。
再加上地方的府縣兵、巴陵城中的金吾衛和宮廷衛士、洞庭湖內的五萬水師、征召的民團鄉勇等等力量,才勉強有把握抵擋住來自各方的攻擊。
如此算算,排去各地的鎮守兵馬後,陸淵所能調動的機動力量,其實也不過四支禁軍,八萬戰兵而已。
當然。
真等陸淵向某一方向出兵的時候,除了能夠調動的機動兵馬外,該方向的地方兵馬和鎮守禁軍,自然也在可調動的力量之內。
比如若是陸淵在西川郡,準備調集兵馬攻打漢中郡,那麽西川郡的四萬禁軍以及三萬郡府縣兵,自然可以隨他調動,一起攻打漢中郡。
甚至襄陽郡那邊,也能分出一兩支鎮守禁軍來,幫著從側翼出兵。
這麽算起來,他能動用的兵馬,便不下二十萬了。
而如果是洞庭郡這邊,準備攻打寧國,或者南海國、蘇國,那麽洞庭郡這邊留守的十八萬兵馬,甚至襄陽郡那邊的兵馬,都能跟著調動。
在這裏用兵,陸淵能動員的常備戰兵,將能達到三十萬以上。
除此之外,黔中郡那邊的夷人戰俘,除去安排了挖礦的人外,還剩下了十一二萬。
這些俘兵,也是能隨時調用出來,充作大軍炮灰的。
這項手段,自陸淵起兵以來,便一直使用,可謂老手藝了。
所以細細點算下來,日後陸淵若真的想要用兵,那麽大楚四郡,不論是哪個方向,他都能保證能動用十五萬以上的戰兵,以及十萬以上的仆從兵。
如此再征發一些民團鄉勇,一路大軍的兵馬,最少也有三十萬以上了。
若是換作洞庭郡等區域,那兵馬規模,更是直逼五十萬以上。
此等實力,也勉強可以和那些動輒數十萬大軍的霸國相爭了。
‘不過即便如此,但以楚國的實,最多也隻能維持一個方向這等規模的兵馬。
若是如同周國那般,同時兩線、甚至三線開戰,我就沒辦法同時保證兩三個方向,都能有五十萬以上的兵馬了。
相比於那些一州霸主,楚國現在雖然勉強夠到了一點霸主的門檻,但依舊差得遠啊。’
陸淵心中盤算了一下自己的家底,最終不由暗暗歎了口氣。
雖然從他起兵以來,自己建立的勢力就發展迅速,不過十六年間,就從當初的一縣數百兵馬,發展到現在的四郡四十餘萬兵馬。
可這等實力,相較於那些已經積累了數百上千年的大國,依舊差得遠。
別的不說,就說人口,戶口不過八百萬的楚國,能維持如今四十五六萬的常備兵馬,就已經是極限了。
將近二十比一的人口兵力比,已然耗盡了楚國的底蘊極限。
剩下就算陸淵再想征兵,也很難從治下百姓中,挑出更多的合格兵源了。
而且就算能挑出來,以楚國的國力,也很難再養育更多。
畢竟,地方上如果沒有足夠的青壯勞力,沒有人去生產耕種,誰來給楚國繳納賦稅,提供糧草?
沒有這些,楚國又拿什麽去供養大軍?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實力不夠,底蘊不足。
要是地盤夠大,人口夠多,我哪用像現在這樣,擴張點兵馬都要精打細算,生怕養活不起。”
陸淵想到那些老牌霸主國,動輒擴軍三五十萬的大手筆,再想想自己咬著牙,才增加了八萬六千人的動作,心下就不由不甘。
不夠,遠遠不夠。
現在的楚國,還是太過弱小了。
想要成長到周、梁、趙等國的程度,甚至是達到媲美寧國的程度,都還有著一段相當的距離。
現在各國奮先,時不我待。
所有人,所有國家,都在抓緊時間提升自己。
楚國現在不加緊追趕,那麽落後一步,別人就會前進一步。
如此慢慢拉開,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現在已經出現了梁國這個擁兵數百萬的龐然大物。
等其它各國受到刺激,加緊吞並各自州內小國之後,第二個、第三個統一一州的霸主國,估計也很快會出現了。
到時麵對隨便都能派出百萬大軍的強大勢力,楚國要是依舊隻有現如今的實力,那麽哪怕陸淵如今已經是仙道凝聚一氣和武道第二境的宗師,也無法護住楚國的江山基業。
如今終究是末法之世,仙道並不昌盛,個人超凡偉力雖然重要,但若想說扭轉天下大勢,多少還是有幾分力有不殆的。
而這種現象,隨著靈氣的進一步枯竭,末法的進一步加劇,個人實力的進一步衰退,還將表現的更加明顯。
等到哪一天靈氣徹底枯竭,超凡全部絕跡,群體的力量也就將徹底淩駕於個體之上。
那時集眾才是正途,獨行反倒是小道了。
陸淵雖對於未來這一日已有預料,但如今其實也多少體會到了一些。
就如神話之中,或者說典籍記載中,往前推千年,那時的仙道高人,乃至武道大宗師,據傳一人便可抵百萬大軍,神威不可一世。
而到了千年之後,也就是如今這個年代。
陸淵差不多已經達到當世第一人的層次,可以他自忖,自己實力雖強,但要說能單人擊破百萬軍,卻也是做不到的。
十萬大軍,他傾盡全力,還能應付。
但到了百萬層次,縱然陸淵耗盡法力,用幹真氣,那也絕非敵手。
真要頭鐵去衝擊百萬大軍,最後力竭而亡,便就是他的結局了。
末法時代,終究不是個人偉力鎮壓一切的世界。
“因此,為了以後著想,現在先定個小目標,把楚國的人口提升到千萬層次,徹底邁入霸主門檻,坐穩如今的位置。”
千萬人口,便是如今之世,公認的霸主門檻。
因為隻有這樣的人口,才能維持五十萬以上的戰兵,動員出百萬規模的大軍。
在這個大爭之世,不能出兵百萬,何以稱霸?
如今陸淵的楚國,不過八百萬人,與這個階層還差一段距離。
此前之所以被人認可為霸主之國,也不過是靠著那強盛的軍力,勉強觸摸到這一層級罷了。
真論底蘊和國力,其實還是有點不夠格的。
現在坐在這個位置上,多少有點虛浮和不穩。
所以陸淵現在的目標,便是修養內力,然後繼續對外開拓,讓楚國徹底坐穩這個位置。
“漢中郡……蘇國……”
陸淵念叨這兩個名字,心中閃過一絲火熱。
楚國周邊,最適合開拓的就是這兩個方向了。
而這兩處地盤,不論哪個,隻要能夠吞下,便可讓楚國的人口,一舉躍升到千萬規模。
下一輪的擴張目標,便是此二者之一了。
巴陵城外的軍營內,兵馬嘶吼,旗幟如雲,一隊隊士兵聽從號令,在上官的指揮之下,不斷的變化一個個陣型。
“不錯,這些兵馬才入營不過月餘,便有如此崢嶸,李良你的練兵之能,不愧是我楚國之首。”
點將台上,陸淵望著下方正在演練的大軍,不由回過頭來,極為滿意的對著自己身旁的弟子說道。
在他諸多真傳弟子之中,李良的習武天賦,其實並不算多麽出眾,甚至屬於中下流的層次。
可對方卻能脫穎而出,成為與楚維並列,僅次於周青的弟子,自然是有所依仗的。
練武李良雖然不行,但若論練兵之能,所有弟子都當以他為首。
當初陸淵提拔對方,也正是看重這一點。
而實際上,這些年來,楚軍之所以能夠南征北戰,所向披靡,毫無敗績。
這裏麵除了有陸淵這位善於領兵的統帥的原因外,其中也少不得李良在後方源源不斷的訓練兵馬,為楚國培養出一支支合格大軍的功勞。
單論此點,對方功勞就不下於為楚國一手打造出水軍的楚維。
“弟子不上武藝,統兵更是平平,也就唯有練兵之術,勉強能拿得出手了。”
聽到自家師尊兼大王的誇讚,李良謙遜的笑了笑,然後看著下方大軍,出言說道:“如今大軍經過一月整訓,已初步打熬氣力,並且學習了一些軍法隊列。
不過這也隻是開始而已。
稍後還需提供更多肉食,配以軍中拳腳功法,令這些新卒習練武藝,熟悉軍中慣用的刀法、槍法。
期間再教以鼓號旗令,訓明軍法條例,使其知曉敬畏,懂得上下尊卑。
如此錘煉教訓三年,再上陣見一見血,經曆過生死,便就是一支天下強軍了。”
經過十數年的練兵經驗,還有借鑒天下各國的練兵法門,如今楚國已經摸索出了一條完善的練兵之法,並將之總結成製度,徹底規範化了下來。
李良所說的練兵之法,便是其中歸納總綱。
這些年來,楚國招募的所有新兵,都是按這個法子來訓練的。
最終成果也頗為不錯。
前兩年陸淵率軍征討西南諸夷,最終無不大破之,可見此法練兵之能耐。
李良自信,自己所練精兵,比之各國強軍也毫不遜色,足可與天下強國爭鋒。
“訓練這些新卒,有你把持,孤放心。”
陸淵聽到李良的話,笑著點頭:“這是我楚國修養數年,有足夠時間訓練新兵。不過除了這次新編練的八萬大軍外,去年招募的那些兵馬,你也要多多把控一下。
如今各國紛亂,我楚國難得有喘息之時,必須得抓緊時間,盡可能的增強實力。
軍中那些老卒,我不擔憂。
可去年和今年招募的十幾萬兵馬,一個個確實太過稚嫩了,根本無法當得大用。
數年後,孤爭鋒天下,須得一隻強軍輔助才行,這就要靠你了。”
陸淵看著李良,目光灼灼。
而後者受此殷切,也凜然受命道:“大王放心,數年後,臣必將一隻強軍交到大王之手,絕不辜負所托。”
“嗯。”
陸淵滿意點頭,然後撫慰道:“隻要你辦好此事,名爵功位,孤絕不吝惜之。”
如今天下各國,風雲湧變。
尤其是隨著北邊梁國的躍然崛起,更是加劇了各國間的爭鬥,使之愈發激烈殘酷起來。
此時各國之間,一場大戰所動用的兵馬規模,普遍已增長到數十萬、上百萬之巨,較之以往不知擴大了多少。
陸淵可還記得,當初梁國南下,越國所動用的兵馬,也不過是發兵三十萬北上,隔河以擊之。
後麵北伐周國,越國直屬的兵馬也不過十餘萬,算上長沙國、南海國等幾個附庸,也沒超過五十萬,並且其中還有大量民夫性質的兵馬。
真論戰兵,四國相加,也沒超過二十萬。
可以上兩場大戰,已經是越國這種統一揚州的大國,傾盡全力所維持的兵馬了。
而現在才過去不過十餘年,天下各國之間,當初那種一二十萬、二三十萬的兵馬規模,已經稱不上傾國之戰,頂多隻能算個局部戰役了。
周國西線戰場,動用了四十萬戰兵,六十萬的民夫鄉勇,兵力規模值超百萬。
在東線,同樣動用了四十萬戰兵,掙紮的民夫鄉勇,也有二十萬左右,兵力足有六十萬。
在北線,為了防備魏國,那裏長期屯駐了十萬戰兵,以及三十萬左右的民夫鄉勇,兵馬也達到了四十萬。
哪怕是在南線的漢中郡,也有五萬戰兵和十萬鄉勇,兵力足有十五萬。
再加上周國京畿的五萬戰兵,各地郡府縣留守兵馬,這些內部治安力量,約莫也有個二十萬兵馬左右。
隻是一個周國,如今全國可以動用的兵力,就有二百三十五萬以上。
不知是它。
揚州的寧國,原先就已編練了六十萬大軍,前些日子聽聞梁國之事後,金陵那位建武天子更是受到刺激。又在國內擴軍二十萬,將舉國兵力增長到了八十萬的規模。
處在徐州的徐國,為了防備梁國北上,如今也在徐國南境,屯駐了六十萬戰兵。
冀州的趙國,向來以武立國,兵力更是強盛,梁國原先尚未統一青州之前,趙國聽聞國內便有百萬大軍。
如今梁國統一一州,已然威脅到趙國安危,受此刺激,更是不知趙國,如今兵馬擴張到了多少?
想來百二十萬,應是有的。
至於梁國,統一青州之後,其便有十五郡之地,人口更是超過七千萬以上。
這麽廣大的地盤,這麽豐茂的人口,所能供養的大軍,自然更是難以計數。
據青州皇城外司的探報,統一了青州後,梁國便開始了擴軍。而且擴軍的規模,更是一口氣招募了一百萬新軍。
這可是一百萬新軍啊!
這個數目,想想就讓人感到絕望。
天下各國間,能一口氣招募一百萬戰兵的,大概也就獨此一家了吧。
而梁國原本就有百萬戰兵,再算上新招募的新軍,這個青州霸主,隻是擁有了戰兵數量,便超過了兩百萬之巨。
若是在征發一些民夫鄉勇,兵馬的規模數量,更是讓人無法想象。
保守估計一下,舉國用兵五百萬,應當是輕而易舉的。
以上這些諸國,一個個隻是戰兵,便動輒有八十萬、百萬之數。
若是算上民夫鄉勇等輔兵,那兵馬規模更是以百萬計數。
陸淵有誌爭雄天下,早就將這些九州諸國當成對手,此時看到他們一個個都開始擴張兵馬,增強實力,心理自然感到緊迫。
而且如今翻湧變化的局勢,不斷擴大的戰爭規模,也無不使楚國必須跟著大勢趨向,一起擴張兵馬起來。
因此繼去年擴軍之後,陸淵一改保守防禦策略,選擇在原先十一支禁軍的基礎上,再增加四支禁軍八萬戰兵,以此增強楚國的兵馬實力。
這樣一共十五支禁軍,楚國便有三十萬戰兵,可以隨時調用。
再算上地方的三萬郡兵、六萬八千府縣兵,以及京師這邊擴編到五千,負責國都治安防衛的金吾衛。還有新晉設立,專門用來守衛王宮禁內的五千宮廷衛士。
最後加上五萬水師。
經過一連串的擴軍之後,這些林林總總的兵馬加起來,楚國已經有了水陸共計四十五萬八千人的兵馬。
以上這些,全都是常備軍。
此外在黔中郡那邊,還有十餘萬的夷人俘虜,也勉強算是仆從軍。
所有兵馬加起來,陸淵對外,也能號稱擁兵六十萬了。
而這,也是楚國的極限了。
這次擴軍八萬六千人,全部都是戰兵,為了供養他們,楚國每年的開支都要增加六百萬兩銀子。
若非黔中郡那邊開了金銀銅礦,西南昆海等三個附屬國也在詔命之下,進行賦稅上供。同時蘇國那邊也做起了糧食貿易,讓楚國又多了一筆進項。
不然以楚國的財力,還真頂不住這筆開支。
不過兵馬雖多,但陸淵能夠動用的,其實也不算多少。
雖然因為西南那邊,由於收了三個附庸國的緣故,黔中、西川二郡周圍的安全環境大為緩解,留守當地的駐守兵馬,可以減少許多。
但即便如此,黔中郡也要留一支禁軍鎮守,西川郡要留兩支禁軍鎮守,這才能勉強保證安全。
襄陽郡那邊,西邊是漢中郡,北邊是周國襄陽、南陽二郡,南邊是寧國襄陽郡,可謂三麵環敵。
這三處方向,每處都需兵馬鎮守,這就用去了三支禁軍。
洞庭郡這邊,京師所在,本就是重地,需要大量兵馬留守。
而且洞庭郡南邊,就是蘇國、南海國,這兩國如今和楚國的關係,根本談不上好,隨時都有可能突然出兵,偷襲楚國。
洞庭郡的東邊,則是寧國。
楚國與寧國的關係,更不用說了,一直都是敵國,還互相爭奪著揚州霸主的位置。
隻要有機會,寧國絕對會選擇攻打楚國。
如今寧國編練了八十萬戰兵,這隻雄兵除了派了三十萬人去廣陵郡,防備江北外。
剩下的五十萬人,可都是屯留金陵,隨時準備朔江而上,對楚國虎視眈眈的。
麵對這強大敵人,陸淵自然要多加防備。
所以在洞庭郡內,南、東兩麵都有壓力,他最少要留下五支禁軍,也就是十萬戰兵。
再加上地方的府縣兵、巴陵城中的金吾衛和宮廷衛士、洞庭湖內的五萬水師、征召的民團鄉勇等等力量,才勉強有把握抵擋住來自各方的攻擊。
如此算算,排去各地的鎮守兵馬後,陸淵所能調動的機動力量,其實也不過四支禁軍,八萬戰兵而已。
當然。
真等陸淵向某一方向出兵的時候,除了能夠調動的機動兵馬外,該方向的地方兵馬和鎮守禁軍,自然也在可調動的力量之內。
比如若是陸淵在西川郡,準備調集兵馬攻打漢中郡,那麽西川郡的四萬禁軍以及三萬郡府縣兵,自然可以隨他調動,一起攻打漢中郡。
甚至襄陽郡那邊,也能分出一兩支鎮守禁軍來,幫著從側翼出兵。
這麽算起來,他能動用的兵馬,便不下二十萬了。
而如果是洞庭郡這邊,準備攻打寧國,或者南海國、蘇國,那麽洞庭郡這邊留守的十八萬兵馬,甚至襄陽郡那邊的兵馬,都能跟著調動。
在這裏用兵,陸淵能動員的常備戰兵,將能達到三十萬以上。
除此之外,黔中郡那邊的夷人戰俘,除去安排了挖礦的人外,還剩下了十一二萬。
這些俘兵,也是能隨時調用出來,充作大軍炮灰的。
這項手段,自陸淵起兵以來,便一直使用,可謂老手藝了。
所以細細點算下來,日後陸淵若真的想要用兵,那麽大楚四郡,不論是哪個方向,他都能保證能動用十五萬以上的戰兵,以及十萬以上的仆從兵。
如此再征發一些民團鄉勇,一路大軍的兵馬,最少也有三十萬以上了。
若是換作洞庭郡等區域,那兵馬規模,更是直逼五十萬以上。
此等實力,也勉強可以和那些動輒數十萬大軍的霸國相爭了。
‘不過即便如此,但以楚國的實,最多也隻能維持一個方向這等規模的兵馬。
若是如同周國那般,同時兩線、甚至三線開戰,我就沒辦法同時保證兩三個方向,都能有五十萬以上的兵馬了。
相比於那些一州霸主,楚國現在雖然勉強夠到了一點霸主的門檻,但依舊差得遠啊。’
陸淵心中盤算了一下自己的家底,最終不由暗暗歎了口氣。
雖然從他起兵以來,自己建立的勢力就發展迅速,不過十六年間,就從當初的一縣數百兵馬,發展到現在的四郡四十餘萬兵馬。
可這等實力,相較於那些已經積累了數百上千年的大國,依舊差得遠。
別的不說,就說人口,戶口不過八百萬的楚國,能維持如今四十五六萬的常備兵馬,就已經是極限了。
將近二十比一的人口兵力比,已然耗盡了楚國的底蘊極限。
剩下就算陸淵再想征兵,也很難從治下百姓中,挑出更多的合格兵源了。
而且就算能挑出來,以楚國的國力,也很難再養育更多。
畢竟,地方上如果沒有足夠的青壯勞力,沒有人去生產耕種,誰來給楚國繳納賦稅,提供糧草?
沒有這些,楚國又拿什麽去供養大軍?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實力不夠,底蘊不足。
要是地盤夠大,人口夠多,我哪用像現在這樣,擴張點兵馬都要精打細算,生怕養活不起。”
陸淵想到那些老牌霸主國,動輒擴軍三五十萬的大手筆,再想想自己咬著牙,才增加了八萬六千人的動作,心下就不由不甘。
不夠,遠遠不夠。
現在的楚國,還是太過弱小了。
想要成長到周、梁、趙等國的程度,甚至是達到媲美寧國的程度,都還有著一段相當的距離。
現在各國奮先,時不我待。
所有人,所有國家,都在抓緊時間提升自己。
楚國現在不加緊追趕,那麽落後一步,別人就會前進一步。
如此慢慢拉開,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現在已經出現了梁國這個擁兵數百萬的龐然大物。
等其它各國受到刺激,加緊吞並各自州內小國之後,第二個、第三個統一一州的霸主國,估計也很快會出現了。
到時麵對隨便都能派出百萬大軍的強大勢力,楚國要是依舊隻有現如今的實力,那麽哪怕陸淵如今已經是仙道凝聚一氣和武道第二境的宗師,也無法護住楚國的江山基業。
如今終究是末法之世,仙道並不昌盛,個人超凡偉力雖然重要,但若想說扭轉天下大勢,多少還是有幾分力有不殆的。
而這種現象,隨著靈氣的進一步枯竭,末法的進一步加劇,個人實力的進一步衰退,還將表現的更加明顯。
等到哪一天靈氣徹底枯竭,超凡全部絕跡,群體的力量也就將徹底淩駕於個體之上。
那時集眾才是正途,獨行反倒是小道了。
陸淵雖對於未來這一日已有預料,但如今其實也多少體會到了一些。
就如神話之中,或者說典籍記載中,往前推千年,那時的仙道高人,乃至武道大宗師,據傳一人便可抵百萬大軍,神威不可一世。
而到了千年之後,也就是如今這個年代。
陸淵差不多已經達到當世第一人的層次,可以他自忖,自己實力雖強,但要說能單人擊破百萬軍,卻也是做不到的。
十萬大軍,他傾盡全力,還能應付。
但到了百萬層次,縱然陸淵耗盡法力,用幹真氣,那也絕非敵手。
真要頭鐵去衝擊百萬大軍,最後力竭而亡,便就是他的結局了。
末法時代,終究不是個人偉力鎮壓一切的世界。
“因此,為了以後著想,現在先定個小目標,把楚國的人口提升到千萬層次,徹底邁入霸主門檻,坐穩如今的位置。”
千萬人口,便是如今之世,公認的霸主門檻。
因為隻有這樣的人口,才能維持五十萬以上的戰兵,動員出百萬規模的大軍。
在這個大爭之世,不能出兵百萬,何以稱霸?
如今陸淵的楚國,不過八百萬人,與這個階層還差一段距離。
此前之所以被人認可為霸主之國,也不過是靠著那強盛的軍力,勉強觸摸到這一層級罷了。
真論底蘊和國力,其實還是有點不夠格的。
現在坐在這個位置上,多少有點虛浮和不穩。
所以陸淵現在的目標,便是修養內力,然後繼續對外開拓,讓楚國徹底坐穩這個位置。
“漢中郡……蘇國……”
陸淵念叨這兩個名字,心中閃過一絲火熱。
楚國周邊,最適合開拓的就是這兩個方向了。
而這兩處地盤,不論哪個,隻要能夠吞下,便可讓楚國的人口,一舉躍升到千萬規模。
下一輪的擴張目標,便是此二者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