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北境無患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 作者:明月共舉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今年五月末的時候,隨著初夏降臨,蕃人今春的掠糧之戰,伴隨著一場大敗,折損了二十餘萬人後,才勉強結束。
如今才到八月,初入金秋,時間還沒過去三月,蕃人就再次找上門來,尋求和楚國的合作。
“你等今秋,打算再攻河隴?”
巴陵,宮殿內,陸淵看著下方的蕃人使者,聽對方說明來意後,不由出言問道。
“是的。”
蕃人使者點了點頭,然後誠摯說道:“今春多虧楚國援手,令我等搶了大量糧食回去。這個夏天,各個部族總算沒有再餓死人了。
可如今兩個多月過去,從河隴搶來的糧食,也已經吃完。
今個秋季,各部糧食就會出現短缺。
若是不能儲備足夠糧食,到了寒冬,以及初春,這長達四五個月的時間,我們族人都將在饑寒之中,凍餓而死。
因此趁著這個秋天,趁著風雪還沒下的時候,再去河隴搶一波糧食,已經是我們最後的機會了。
不過周人力強,就靠我們雪原一家,還是很難打贏周人。
大王與我等是聯姻,楚國與周國也向來有著仇恨,我們有共同的敵人。
三個月前,楚國與我們有著合作,彼此配合都很愉快。
所以這次秋季掠糧,各部商議之後,想請楚國一起出兵,擄掠周國。”
這位使者說明了緣由。
陸淵聽了,稍稍沉默,然後問道:“今次你們打算出多少兵馬?”
使者立刻答道:“因為夏天各部糧草充足,勇士馬匹養得膘壯,所以今次能拿出的兵馬,比以往更多些。
我等雪原一百二十七部聯合,在四王的率領之下,可出八十萬騎。
這些都是雪原上的勇士,騎射無雙,此次浩蕩而下,定可讓周人聞風喪膽。”
這個使者最後略有些沒底氣的補充了句。
所謂八十萬騎,聽起來挺厲害的,傳出去確實唬人。
可實際上,不過是八十萬個臨時究集的草原牧民而已,性質如同鄉勇民夫。
那些草原牧民,若是對上那些未經訓練的民夫,確實可能憑借著騎馬衝鋒的浩蕩氣勢,將之輕鬆擊潰,尾隨追殺。
可要是碰上久經訓練,甲堅槍銳的精兵,那麽些許的騎馬優勢,就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經過訓練的精兵,膽氣充足,根本就不畏懼所謂的騎馬衝鋒。
而且戰馬這種東西,也是知道畏懼的,碰到集群的步兵方陣,看到豎在麵前的戈矛長槍,也會知道害怕,也會知道躲避的。
所以步卒隻要足夠勇敢,不會被戰馬衝鋒的氣勢所懾,不會潰散,而能保持陣型完整的話。
那麽所謂的騎兵,根本就是個笑話。
在結成方陣的步卒麵前,騎兵隻要敢往前衝,那就是在送死。
往往幾千步卒結成方陣,來上數萬,乃至十萬騎兵,都衝之不動。
硬要強上,也隻會撞的頭破血流。
舉個典型例子。
陸淵前世三國時期,幽州公孫瓚挑選北疆善騎之士三千,令盡騎白馬,號曰白馬義從。
率之縱橫草原,所向無敵,胡虜皆聞而變色,乃天下名騎也。
然後在界橋之戰的時候,公孫瓚親自率領三千白馬義從,陣前衝鋒。
結果袁紹先鋒大將麴義,率領八百先登死士,持盾披甲,強弩雨發,將這支天下精騎大破之,斬首千餘級。
就此一戰,公孫瓚精銳盡失,此後勢力一蹶不振,終為袁紹所滅。
這是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以步克騎的戰例。
再往前,還有西漢李廣陵以五千丹陽精兵,力戰匈奴八萬餘騎,雖最終免不了大敗被俘,但也創下了殺敵數萬的戰績。
至於後世,以步克騎的戰例就更多了。
甚至到了唐朝太宗時期,還有一個鐵勒部的遊牧民族,靠著騎馬步兵戰法,以騎馬機動,到了臨戰時則下馬步戰,然後以步對騎,擊敗遊牧騎兵。
最終靠著這一招,鐵勒部首領薛延陀一統漠北,成了擁兵數十萬的草原大汗。
五代十國時期,更是猛人輩出,屢屢能看到以步克騎,甚至步兵反向騎兵衝鋒,大破數萬,十數萬,乃至數十萬騎的記載。
由此可見。
一隻訓練有素的精兵,對於騎兵的威脅有多大,簡直能說是碾壓性的。
在這種精兵麵前,騎兵唯一的優勢,也就是機動了。
而若是有著精銳步卒的勢力,同時還有著精銳的騎兵,那麽那些遊牧部落,唯一的機動優勢也將喪失殆盡。
麵對步兵,被打敗了,就算是想逃,也逃不過那些訓練有素的騎兵。
後世諸多騎兵無敵論,都是後金入關之後,鼓吹而來的。
這裏說一點題外話。
其實後金平定草原,一統九州,所謂的八旗精銳,大多也都是騎馬步兵,靠的也是步兵取勝,並且尤為擅長火器。
咳咳……回歸正題。
一個完善的勢力,基本都有成建製的步卒和騎軍,兩者相合,便再無缺陷。
恰巧。
北邊的周國,就正好符合了這兩點。
周國地近草原,不僅國內有諸多馬場,更能從草原上獲得大量馬匹,根本就不缺戰馬。
事實上,周國之內,便常年保持著一支十萬人以上的騎兵,皆是久經訓練的精騎,論起騎射功夫,比起那些草原牧民也不遜色。
甚至除了騎射之外,這些騎兵還更擅長近戰衝鋒,正麵戰力遠比一般牧民要強。
如此精騎,再加上數量龐大的精銳戰兵,就雪原上那些饑一頓飽一頓的牧民騎兵,怎麽可能是對手?
這也是為什麽雪原蕃人,和周國打了這麽多年了,卻屢屢在戰場上吃癟,從未討過什麽便宜的原因。
因為正麵步戰,你打不過周人。
用騎兵衝陣,你也衝不動對方的軍陣。
甚至騎射功夫,正麵騎戰衝鋒,也打不過周國的精銳騎兵。
甚至連自己的戰馬,也比不過周國精心飼養的良駒,跑都沒人家的快。
戰場輸了,想逃都逃不過人家。
種種劣勢加起來,蕃人拿頭去贏啊。
近些年蕃人唯一討得的好處,也就是前幾個月,楚國從背後捅了周國一刀,讓周人腹背受敵,亂了陣腳。
最終被蕃人尋到機會,破了幾座城池,搶回了不少糧食。
也正是因此。
吃了這個甜頭的雪原蕃人,此時食髓知味,便想再找楚國合作,趁機多撈點好處。
而對於這個請求,陸淵想了想,並未拒絕,道:“雪原與我楚國,乃是姻親之盟。如今既有所請,孤自不會拒絕。
使者回去,可以告訴四王諸部,今秋貴方發動兵馬之後,我大楚也會跟隨而動,從周人後方側應。”
削弱周國,並在這個過程中汲取養分,並且同時達到削弱蕃人的目的。
用戰爭將西北的這兩個大勢力拉入深淵,不斷放血,徹底打廢,這是陸淵原本定下的國策。
而想實現這條國策,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河隴之地了。
蕃人每年都會和周國在這裏爆發兩場大戰。
想要渾水摸魚,挑動是非,沒什麽比這兩場戰事,更合適的了。
“謝大王。大王之恩,我雪原各部永不敢忘,今後定於楚國永世相盟,絕不背棄。”
蕃人使者聽到陸淵承諾,臉上頓時露出欣喜之色,連忙做出諸多許諾保證。
不過陸淵對於這些,隻是笑了笑。
所謂的誓言承諾,你說要是在道法昌盛的年代,舉頭三尺有神明,冥冥中還有所謂的天道命運,那自然可信度頗高。
可在這種神聖不顯,末法之世。
所謂的誓言,自然就沒多少可信度和約束力了。
別人信不信不知道,反正陸淵是不信的,因為他並沒有看到有什麽神明,或者天道來約束誓言的執行。
隻是看著使者興奮神色,他想了想,又談起了一筆生意:“使者言,雪原各部缺糧,每年都有許多人凍餓而死,以為人間慘劇。
恰好,我楚國近些年,頗有豐收,積攢了不少糧食。
即如此的話,對方有不少人無糧可食,而我大楚地廣人稀,少人耕種。
不如你我兩家,我出糧,你出人,用人口來換糧食如何?”
陸淵想起了先前想過的一個方案,用糧食來跟那些蕃人換取人口。
與其讓大量的人口白白凍死餓死,還不如用這些本就養不活的多餘人,來和楚國交換糧食。
如此原本會餓死的人,能得條生路。
楚國也能有充足人力,用來開發地方。
此即為兩全其美也。
聽到這個提議,下麵使者眼前一亮:“大王所言以人換糧,不知是怎麽個換法?”
陸淵見其心動,笑道:“便以……”
當下,他將自己的大概構思,和使者說了一遍。
初步達成了共識後,便喚來大臣,讓他專門與使者一起,商談具體的交易細節了。
至於陸淵,送走了使者之後,這是開始聯係黃玄,讓他籌備兵馬,準備在今秋響應蕃人行動了。
不過上次突襲河隴,周人吃了個大虧,現在回過神來後,對於漢中出隴的那條陽關小道,已經進行了嚴密封鎖。
原本的那做臨關塞,不僅進行了擴寬加固,更是將守備兵馬增加到了五萬之眾,還配了一位先天宗師助手。
如此嚴密的防禦,縱然黃玄領著漢中十萬戰兵傾巢而出,也很難將之打破攻下。
所以想從此條路,再打進隴西,當是不可能了。
就算能行,楚國也要付出巨大代價。
陸淵雖然不介意幫蕃人一把,拉一拉這個所謂的姻親。
可這個拉姻親的代價,是自己損失慘重的話,那便要值得斟酌了。
故而從漢中出兵隴西,此個方案,在上次之後,便已經被陸淵否決了。
不過雖然陽關道走不了,可楚國出隴的路線,卻也並不止這一條。
早幾年前,開拓河穀郡的時候,陸淵除了想解決西川郡邊上的蕃人之患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便是看中了河穀郡與隴西郡之間,還有一個少有人知的小道聯通。
這條被陸淵稱之為林間小道的路線,此時經過這些年的勘察開拓,已經被擴寬夯實了不少。
比起以往隻能通行數人、十數人,並且還時常斷絕前路,需要翻山越嶺,穿過懸崖天險的糟糕情況。
此時經過修建,已經有一條小路通行,足可供數千萬人規模的軍隊,越林而出,抵達隴西了。
雖然區區幾千、萬人的兵馬,對於周國和方人之間數十萬人的大戰,簡直微不足道,根本放不出什麽風浪來。
但對楚國來說。
能在戰場上投入幾千過萬的兵馬,也足夠渾水摸魚,撈點好處了。
最起碼派出上萬兵馬,選一良將率領,也足以打破隴西一些防禦較弱的縣城,擄掠其中物資人口了。
陸淵要的又不是攻滅周國,也不是奪戰隴西,更不是真的幫助蕃人。
他想要的,從來都隻是周國的物資人口。
能達到這個目的,便已足夠了。
派出一隻規模小的偏軍,殺進隴西,能擄回來幾千人口,那楚國就能新建一個小鎮。
能擄回上萬人,那就能新建一個縣城。
能擄回十萬人,便可新設一個府。
這樣積少成多,多去個幾次,多費個幾年,或許一個郡就出來了。
而且這條林間小道,通向的隴西地區,較為靠近前線,屬於蕃人和周人勢力交雜之所。
楚國剛剛和蕃人達成了人口換糧食的共識,此時通過這條小道,正好能作為貿易路線,輸送人口物資。
所以此事緊要,陸淵不得不聯係黃玄,讓自己這位分身親自去督促辦理,這樣才可安心。
……
蕃人與楚國之間的聯係,正緊羅密鼓的籌備著。
而北邊的周國,隨著秋季到來,也開始如往年一樣,進行動員,防備著蕃人又一輪的掠糧之戰。
雙方都在進行著戰爭準備。
然而讓人出乎意料的,今年秋天,周國的第一場大戰,卻並非是與蕃人交手。
神武十年八月二十九日。
魏國南境邊疆四十萬大軍,突然未宣而戰,悍然殺入周國朔方郡。
因為此前調走了大量老兵精銳,朔方郡過半兵馬都被新兵充斥,經驗不足。
再加上魏國襲擊突然,周國沒有太多防備,開戰不過短短十數日,朔方郡竟就被丟了過半府縣,戰局可謂一潰千裏。
直到這時,周邊各國這才知曉,魏國為此戰,已經準備許久。
不僅暗中聚集了國內最精銳的兵馬,還特意調集了八位先天宗師,其中甚至還有一位先天第二境的天下名將,為的就是打周國一個措手不及。
之前一直引而不發,到今年看到了周國北疆精兵調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兵,這才看到機會,發動進攻。
此時數年籌謀,一朝發動,果然成果喜人。
整個朔方郡半境淪陷,周人北部的防禦體係,就此被打的稀爛。
北疆原本駐守的三十萬大軍,損失超過二十萬,其中那些今年新募的新兵,更是損失殆盡。
甚至在魏國數位先天的圍攻下,周國一位先天柱國都戰死沙場,命殞朔方。
麵對這突來強敵,還有魏人即將突破北疆,殺到關內的危機。
長安城內的君臣公卿,頓時慌了手腳。
周國天子連忙下詔,讓原本調往隴西郡的十五萬北疆精銳,立刻回撤朔方,抵禦魏人。
同時又令河南、南陽二郡,各自抽掉五萬兵馬,返回關內,急援京師。
然後又從河隴二郡,征調了兩位柱國,作為大軍統帥。
如此東拆西補,總算湊出了二十五萬大軍,還有兩位先天柱國,能夠北上朔方,抵禦魏人。
隻是這麽一來,隨著十五萬北疆精銳和兩位柱國的離去,周國在河隴二郡的力量,便瞬間大為空虛。
隻剩下了三十餘萬兵馬,以及三位柱國大將軍了。
與蕃人開戰數年,此為最為空虛的時候。
麵對如此良機,蕃人自然不會錯過。
幾乎是在那些北疆精銳離去的後一刻,蕃人八十萬騎,便瞬間下了雪原,浩蕩殺進了河隴二郡。
而少了大量兵馬之後,麵對蕃人的浩蕩入侵,周國雖然依舊能夠抵禦,甚至能戰而勝之。
但麵對不在正麵戰場交鋒,而是四散入侵的雪原蕃人,卻也很難派出足夠兵馬,進行圍剿追擊了。
一時間,無數蕃人湧入河隴二郡,各府、各縣、各鎮、各鄉、各村,所過之處,皆是戰火殺戮,西北一片烽煙而起。
於這大亂之中,黃玄也挑選好兵馬,依舊親自領兵,從林間小道出河穀,再度殺進了隴西。
周國也隨著朔方、河隴二地戰事蜂起,百萬強敵入侵,國中數十萬兵馬疲於奔命,再無絲毫餘力顧及其他。
甚至連南方的漢水一線,也隨著南陽郡大量兵馬被抽掉回關內,徹底失去了對楚國的威懾。
至此,楚國北境,再無絲毫威脅。
到此時刻,陸淵總算可以放下心來,全力著手南征之事,並且應付以寧國為首的四國聯盟了。
不過在此之前,他還要先見一見莫離。
看看這位飛霜道主,在離去之前,到底想和自己說些什麽。
如今才到八月,初入金秋,時間還沒過去三月,蕃人就再次找上門來,尋求和楚國的合作。
“你等今秋,打算再攻河隴?”
巴陵,宮殿內,陸淵看著下方的蕃人使者,聽對方說明來意後,不由出言問道。
“是的。”
蕃人使者點了點頭,然後誠摯說道:“今春多虧楚國援手,令我等搶了大量糧食回去。這個夏天,各個部族總算沒有再餓死人了。
可如今兩個多月過去,從河隴搶來的糧食,也已經吃完。
今個秋季,各部糧食就會出現短缺。
若是不能儲備足夠糧食,到了寒冬,以及初春,這長達四五個月的時間,我們族人都將在饑寒之中,凍餓而死。
因此趁著這個秋天,趁著風雪還沒下的時候,再去河隴搶一波糧食,已經是我們最後的機會了。
不過周人力強,就靠我們雪原一家,還是很難打贏周人。
大王與我等是聯姻,楚國與周國也向來有著仇恨,我們有共同的敵人。
三個月前,楚國與我們有著合作,彼此配合都很愉快。
所以這次秋季掠糧,各部商議之後,想請楚國一起出兵,擄掠周國。”
這位使者說明了緣由。
陸淵聽了,稍稍沉默,然後問道:“今次你們打算出多少兵馬?”
使者立刻答道:“因為夏天各部糧草充足,勇士馬匹養得膘壯,所以今次能拿出的兵馬,比以往更多些。
我等雪原一百二十七部聯合,在四王的率領之下,可出八十萬騎。
這些都是雪原上的勇士,騎射無雙,此次浩蕩而下,定可讓周人聞風喪膽。”
這個使者最後略有些沒底氣的補充了句。
所謂八十萬騎,聽起來挺厲害的,傳出去確實唬人。
可實際上,不過是八十萬個臨時究集的草原牧民而已,性質如同鄉勇民夫。
那些草原牧民,若是對上那些未經訓練的民夫,確實可能憑借著騎馬衝鋒的浩蕩氣勢,將之輕鬆擊潰,尾隨追殺。
可要是碰上久經訓練,甲堅槍銳的精兵,那麽些許的騎馬優勢,就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經過訓練的精兵,膽氣充足,根本就不畏懼所謂的騎馬衝鋒。
而且戰馬這種東西,也是知道畏懼的,碰到集群的步兵方陣,看到豎在麵前的戈矛長槍,也會知道害怕,也會知道躲避的。
所以步卒隻要足夠勇敢,不會被戰馬衝鋒的氣勢所懾,不會潰散,而能保持陣型完整的話。
那麽所謂的騎兵,根本就是個笑話。
在結成方陣的步卒麵前,騎兵隻要敢往前衝,那就是在送死。
往往幾千步卒結成方陣,來上數萬,乃至十萬騎兵,都衝之不動。
硬要強上,也隻會撞的頭破血流。
舉個典型例子。
陸淵前世三國時期,幽州公孫瓚挑選北疆善騎之士三千,令盡騎白馬,號曰白馬義從。
率之縱橫草原,所向無敵,胡虜皆聞而變色,乃天下名騎也。
然後在界橋之戰的時候,公孫瓚親自率領三千白馬義從,陣前衝鋒。
結果袁紹先鋒大將麴義,率領八百先登死士,持盾披甲,強弩雨發,將這支天下精騎大破之,斬首千餘級。
就此一戰,公孫瓚精銳盡失,此後勢力一蹶不振,終為袁紹所滅。
這是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以步克騎的戰例。
再往前,還有西漢李廣陵以五千丹陽精兵,力戰匈奴八萬餘騎,雖最終免不了大敗被俘,但也創下了殺敵數萬的戰績。
至於後世,以步克騎的戰例就更多了。
甚至到了唐朝太宗時期,還有一個鐵勒部的遊牧民族,靠著騎馬步兵戰法,以騎馬機動,到了臨戰時則下馬步戰,然後以步對騎,擊敗遊牧騎兵。
最終靠著這一招,鐵勒部首領薛延陀一統漠北,成了擁兵數十萬的草原大汗。
五代十國時期,更是猛人輩出,屢屢能看到以步克騎,甚至步兵反向騎兵衝鋒,大破數萬,十數萬,乃至數十萬騎的記載。
由此可見。
一隻訓練有素的精兵,對於騎兵的威脅有多大,簡直能說是碾壓性的。
在這種精兵麵前,騎兵唯一的優勢,也就是機動了。
而若是有著精銳步卒的勢力,同時還有著精銳的騎兵,那麽那些遊牧部落,唯一的機動優勢也將喪失殆盡。
麵對步兵,被打敗了,就算是想逃,也逃不過那些訓練有素的騎兵。
後世諸多騎兵無敵論,都是後金入關之後,鼓吹而來的。
這裏說一點題外話。
其實後金平定草原,一統九州,所謂的八旗精銳,大多也都是騎馬步兵,靠的也是步兵取勝,並且尤為擅長火器。
咳咳……回歸正題。
一個完善的勢力,基本都有成建製的步卒和騎軍,兩者相合,便再無缺陷。
恰巧。
北邊的周國,就正好符合了這兩點。
周國地近草原,不僅國內有諸多馬場,更能從草原上獲得大量馬匹,根本就不缺戰馬。
事實上,周國之內,便常年保持著一支十萬人以上的騎兵,皆是久經訓練的精騎,論起騎射功夫,比起那些草原牧民也不遜色。
甚至除了騎射之外,這些騎兵還更擅長近戰衝鋒,正麵戰力遠比一般牧民要強。
如此精騎,再加上數量龐大的精銳戰兵,就雪原上那些饑一頓飽一頓的牧民騎兵,怎麽可能是對手?
這也是為什麽雪原蕃人,和周國打了這麽多年了,卻屢屢在戰場上吃癟,從未討過什麽便宜的原因。
因為正麵步戰,你打不過周人。
用騎兵衝陣,你也衝不動對方的軍陣。
甚至騎射功夫,正麵騎戰衝鋒,也打不過周國的精銳騎兵。
甚至連自己的戰馬,也比不過周國精心飼養的良駒,跑都沒人家的快。
戰場輸了,想逃都逃不過人家。
種種劣勢加起來,蕃人拿頭去贏啊。
近些年蕃人唯一討得的好處,也就是前幾個月,楚國從背後捅了周國一刀,讓周人腹背受敵,亂了陣腳。
最終被蕃人尋到機會,破了幾座城池,搶回了不少糧食。
也正是因此。
吃了這個甜頭的雪原蕃人,此時食髓知味,便想再找楚國合作,趁機多撈點好處。
而對於這個請求,陸淵想了想,並未拒絕,道:“雪原與我楚國,乃是姻親之盟。如今既有所請,孤自不會拒絕。
使者回去,可以告訴四王諸部,今秋貴方發動兵馬之後,我大楚也會跟隨而動,從周人後方側應。”
削弱周國,並在這個過程中汲取養分,並且同時達到削弱蕃人的目的。
用戰爭將西北的這兩個大勢力拉入深淵,不斷放血,徹底打廢,這是陸淵原本定下的國策。
而想實現這條國策,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河隴之地了。
蕃人每年都會和周國在這裏爆發兩場大戰。
想要渾水摸魚,挑動是非,沒什麽比這兩場戰事,更合適的了。
“謝大王。大王之恩,我雪原各部永不敢忘,今後定於楚國永世相盟,絕不背棄。”
蕃人使者聽到陸淵承諾,臉上頓時露出欣喜之色,連忙做出諸多許諾保證。
不過陸淵對於這些,隻是笑了笑。
所謂的誓言承諾,你說要是在道法昌盛的年代,舉頭三尺有神明,冥冥中還有所謂的天道命運,那自然可信度頗高。
可在這種神聖不顯,末法之世。
所謂的誓言,自然就沒多少可信度和約束力了。
別人信不信不知道,反正陸淵是不信的,因為他並沒有看到有什麽神明,或者天道來約束誓言的執行。
隻是看著使者興奮神色,他想了想,又談起了一筆生意:“使者言,雪原各部缺糧,每年都有許多人凍餓而死,以為人間慘劇。
恰好,我楚國近些年,頗有豐收,積攢了不少糧食。
即如此的話,對方有不少人無糧可食,而我大楚地廣人稀,少人耕種。
不如你我兩家,我出糧,你出人,用人口來換糧食如何?”
陸淵想起了先前想過的一個方案,用糧食來跟那些蕃人換取人口。
與其讓大量的人口白白凍死餓死,還不如用這些本就養不活的多餘人,來和楚國交換糧食。
如此原本會餓死的人,能得條生路。
楚國也能有充足人力,用來開發地方。
此即為兩全其美也。
聽到這個提議,下麵使者眼前一亮:“大王所言以人換糧,不知是怎麽個換法?”
陸淵見其心動,笑道:“便以……”
當下,他將自己的大概構思,和使者說了一遍。
初步達成了共識後,便喚來大臣,讓他專門與使者一起,商談具體的交易細節了。
至於陸淵,送走了使者之後,這是開始聯係黃玄,讓他籌備兵馬,準備在今秋響應蕃人行動了。
不過上次突襲河隴,周人吃了個大虧,現在回過神來後,對於漢中出隴的那條陽關小道,已經進行了嚴密封鎖。
原本的那做臨關塞,不僅進行了擴寬加固,更是將守備兵馬增加到了五萬之眾,還配了一位先天宗師助手。
如此嚴密的防禦,縱然黃玄領著漢中十萬戰兵傾巢而出,也很難將之打破攻下。
所以想從此條路,再打進隴西,當是不可能了。
就算能行,楚國也要付出巨大代價。
陸淵雖然不介意幫蕃人一把,拉一拉這個所謂的姻親。
可這個拉姻親的代價,是自己損失慘重的話,那便要值得斟酌了。
故而從漢中出兵隴西,此個方案,在上次之後,便已經被陸淵否決了。
不過雖然陽關道走不了,可楚國出隴的路線,卻也並不止這一條。
早幾年前,開拓河穀郡的時候,陸淵除了想解決西川郡邊上的蕃人之患外,還有一個重要目的,便是看中了河穀郡與隴西郡之間,還有一個少有人知的小道聯通。
這條被陸淵稱之為林間小道的路線,此時經過這些年的勘察開拓,已經被擴寬夯實了不少。
比起以往隻能通行數人、十數人,並且還時常斷絕前路,需要翻山越嶺,穿過懸崖天險的糟糕情況。
此時經過修建,已經有一條小路通行,足可供數千萬人規模的軍隊,越林而出,抵達隴西了。
雖然區區幾千、萬人的兵馬,對於周國和方人之間數十萬人的大戰,簡直微不足道,根本放不出什麽風浪來。
但對楚國來說。
能在戰場上投入幾千過萬的兵馬,也足夠渾水摸魚,撈點好處了。
最起碼派出上萬兵馬,選一良將率領,也足以打破隴西一些防禦較弱的縣城,擄掠其中物資人口了。
陸淵要的又不是攻滅周國,也不是奪戰隴西,更不是真的幫助蕃人。
他想要的,從來都隻是周國的物資人口。
能達到這個目的,便已足夠了。
派出一隻規模小的偏軍,殺進隴西,能擄回來幾千人口,那楚國就能新建一個小鎮。
能擄回上萬人,那就能新建一個縣城。
能擄回十萬人,便可新設一個府。
這樣積少成多,多去個幾次,多費個幾年,或許一個郡就出來了。
而且這條林間小道,通向的隴西地區,較為靠近前線,屬於蕃人和周人勢力交雜之所。
楚國剛剛和蕃人達成了人口換糧食的共識,此時通過這條小道,正好能作為貿易路線,輸送人口物資。
所以此事緊要,陸淵不得不聯係黃玄,讓自己這位分身親自去督促辦理,這樣才可安心。
……
蕃人與楚國之間的聯係,正緊羅密鼓的籌備著。
而北邊的周國,隨著秋季到來,也開始如往年一樣,進行動員,防備著蕃人又一輪的掠糧之戰。
雙方都在進行著戰爭準備。
然而讓人出乎意料的,今年秋天,周國的第一場大戰,卻並非是與蕃人交手。
神武十年八月二十九日。
魏國南境邊疆四十萬大軍,突然未宣而戰,悍然殺入周國朔方郡。
因為此前調走了大量老兵精銳,朔方郡過半兵馬都被新兵充斥,經驗不足。
再加上魏國襲擊突然,周國沒有太多防備,開戰不過短短十數日,朔方郡竟就被丟了過半府縣,戰局可謂一潰千裏。
直到這時,周邊各國這才知曉,魏國為此戰,已經準備許久。
不僅暗中聚集了國內最精銳的兵馬,還特意調集了八位先天宗師,其中甚至還有一位先天第二境的天下名將,為的就是打周國一個措手不及。
之前一直引而不發,到今年看到了周國北疆精兵調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兵,這才看到機會,發動進攻。
此時數年籌謀,一朝發動,果然成果喜人。
整個朔方郡半境淪陷,周人北部的防禦體係,就此被打的稀爛。
北疆原本駐守的三十萬大軍,損失超過二十萬,其中那些今年新募的新兵,更是損失殆盡。
甚至在魏國數位先天的圍攻下,周國一位先天柱國都戰死沙場,命殞朔方。
麵對這突來強敵,還有魏人即將突破北疆,殺到關內的危機。
長安城內的君臣公卿,頓時慌了手腳。
周國天子連忙下詔,讓原本調往隴西郡的十五萬北疆精銳,立刻回撤朔方,抵禦魏人。
同時又令河南、南陽二郡,各自抽掉五萬兵馬,返回關內,急援京師。
然後又從河隴二郡,征調了兩位柱國,作為大軍統帥。
如此東拆西補,總算湊出了二十五萬大軍,還有兩位先天柱國,能夠北上朔方,抵禦魏人。
隻是這麽一來,隨著十五萬北疆精銳和兩位柱國的離去,周國在河隴二郡的力量,便瞬間大為空虛。
隻剩下了三十餘萬兵馬,以及三位柱國大將軍了。
與蕃人開戰數年,此為最為空虛的時候。
麵對如此良機,蕃人自然不會錯過。
幾乎是在那些北疆精銳離去的後一刻,蕃人八十萬騎,便瞬間下了雪原,浩蕩殺進了河隴二郡。
而少了大量兵馬之後,麵對蕃人的浩蕩入侵,周國雖然依舊能夠抵禦,甚至能戰而勝之。
但麵對不在正麵戰場交鋒,而是四散入侵的雪原蕃人,卻也很難派出足夠兵馬,進行圍剿追擊了。
一時間,無數蕃人湧入河隴二郡,各府、各縣、各鎮、各鄉、各村,所過之處,皆是戰火殺戮,西北一片烽煙而起。
於這大亂之中,黃玄也挑選好兵馬,依舊親自領兵,從林間小道出河穀,再度殺進了隴西。
周國也隨著朔方、河隴二地戰事蜂起,百萬強敵入侵,國中數十萬兵馬疲於奔命,再無絲毫餘力顧及其他。
甚至連南方的漢水一線,也隨著南陽郡大量兵馬被抽掉回關內,徹底失去了對楚國的威懾。
至此,楚國北境,再無絲毫威脅。
到此時刻,陸淵總算可以放下心來,全力著手南征之事,並且應付以寧國為首的四國聯盟了。
不過在此之前,他還要先見一見莫離。
看看這位飛霜道主,在離去之前,到底想和自己說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