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陸淵為了手中兵力不足,開始有些發愁的時候。


    遠在萬裏之外的豫州,鄭國君臣們,也開始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憂愁不已。


    相比於和楚國激烈對抗的趙魏梁三國,豫州這邊,被楚國兩個行營安排了的鄭國,同樣打的火熱。


    隻是鄭國的國力,比起其餘九州各大霸國,終究是差了許多。


    其他各個霸國,國中人口哪個沒有兩千多萬,乃至三四千萬的,也比比皆是。


    如梁國,那更是人口七千萬,當了許久的天下第一霸主。


    可到了鄭國這邊,自從經曆了分家內戰之後,重新統一的鄭國,國力便就大衰,再不複原先一州之主的雄風。


    那時舉國人口,也不過堪堪兩千萬而已。


    等到鄭國為了禍水東引,將陽夏郡以及其上數百萬民眾割讓給楚國後,總人口更是跌破了兩千萬,淪為和晉國一般的霸國末流。


    徹底成了霸國中的小國。


    而就是這樣一個已經衰落的小霸國,卻在楚國北征的時候,悍然反水,脫離了楚國的陣營,加入到了梁國一方。


    這無疑惹惱了陸淵,惹惱了楚國。


    於是在去年的時候,陸淵就讓原本針對梁國,準備從東麵夾擊梁國的陽夏行營,改換了目標。


    直接從原本的攻打膠東郡,換為了攻打鄭國的高密郡。


    高密郡位處陽夏郡之東,從此郡再往東,就是處於海濱的鄭國帝都,新鄭城所在的長廣郡。


    所以說,在割去了陽夏郡後,高密郡就成了新鄭西邊,最為重要的一個藩屏之地。


    像這麽一個重要的地方,鄭國自然是嚴加防守,不敢有絲毫懈怠了。


    當初反目之後,鄭國聚集的八十萬大軍,其中有六十萬,就是放在了高密郡內。


    剩下還有二十萬,才是放在了陽夏郡之北,鄭國的高陽郡。


    兩郡一北一東,成為了鄭國的鉗子,夾住了楚國的陽夏郡。


    隻是在鄭國人看來,這是一個堅固的鐵鉗。


    可在楚國看來,這就是兩根分開的筷子,不堪一擊。


    陽夏大營的楚軍,撤回來後,黃玄隻是稍加修整,然後留了三十萬人在這裏固守,防備北邊的鄭軍和西邊的梁人。


    後麵就率著八十萬楚軍主力,以及二十萬鄭來的陽夏郡民夫,浩蕩殺進了高密郡。


    麵對這支楚國精心挑選出來的虎狼之詞,高密郡的鄭國大軍根本就不是對手,隻是交戰初期,就在正麵戰場上連敗數陣,損兵十餘萬人。


    此後麵對楚軍挑釁,被打怕了的鄭軍,都不敢再上戰場,隻知道一味結城固守,進行著被動防禦。


    這倒也算是個辦法。


    畢竟以楚軍如今的風頭,別說鄭國人,了其它各國,乃至於梁國,都在戰場上,被打的節節敗退。


    害怕和楚軍正麵交鋒的,不止鄭國,其它各國也是如此。


    鄭國跟著效仿,也沒什麽可丟人的。


    而且這種也確實有效。


    在各國采取防守的策略之後,靠著城防堅固的優勢,也確實遏製了楚軍一開始,那勢如破竹的勢頭。


    現在各處戰場上,也都因此陷入了對峙的僵局。


    可在高密郡,鄭國能和楚軍的陽夏行營僵持住,令其不得繼續東進。


    但問題是,楚軍這次來的,可不止一個陽夏行營啊。


    因為惱怒鄭國的背叛,陸淵除了陽夏行營之外,可還派了一個水路行營,直接泛海而出,從海麵進攻鄭國。


    在東海郡坐船,前往鄭國,路途並不遙遠。


    十餘天時間,便可抵達,方便的很。


    因此當鄭國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陽夏行營吸引在了高密郡後,這隻突然來的水上奇兵,等登場的那一刻時,便給鄭國人表演了一出什麽叫做驚喜。


    先前都說了,鄭國雖然是霸國,但卻隻是霸國中的一個小國。


    在割讓了陽夏郡後,其舉國人口,僅有一千八百餘萬。


    以這點人口數目,再怎麽能耐,其實也養不了多少大軍。


    事實也是如此。


    在和楚軍開戰前,鄭國的舉國兵馬,也就一百三十萬人左右。


    這一百三十萬人,高密、高陽二郡,分去了八十萬。北部和唐國、晉國的邊境,再怎麽減少,也需分去三十萬人。


    最後能留在國內的,便隻剩下十萬人了。


    這十萬人,都被安排在了帝都新鄭,以拱衛京畿安全。


    此外還有十萬水師,也安排在了靠海的新鄭城附近。


    這麽一分析,大家也就差不多清楚,鄭國底細了。


    是的。


    除了前線邊境外,包含鄭國的帝都在內,其腹地都是空虛無比,大片領土都沒多少兵馬駐守。


    因此當水路行營的五十萬陸軍、二十萬水師抵達後,在擊潰了鄭國唯一的水麵防護,也就是那十萬水師後。


    楚國派來的這路奇兵,就直接登岸,包圍了新鄭城。


    五十萬楚國大軍,兵臨城下,這可要了鄭國老命!


    楚國來的突然,根本就沒給新鄭城,多少準備的時間。


    尤其是楚國的水師,在消滅了鄭國的水上力量後,更是沿著新鄭城附近的濰水,直接深入鄭國內陸,沿著江河,封死了鄭國的各處水陸要道。


    隻是短短幾日間,不僅新鄭城被隔絕了與外界的聯係,就連長廣郡、乃至鄭國內部各郡,彼此間的聯係交通,也被隔絕了。


    鄭國內地各郡,雖然領土依舊接壤,但彼此間的聯係,卻事實上斷絕了。


    鄭國也因此,被裂成了幾塊。


    這種情況下,新鄭城的君臣們,就算想派出大臣使者,去往各地傳達旨意,讓地方郡守們前來勤王,都變得極為艱難。


    在這個有著先天高手的世界,武者們實力強大,飛簷走壁,高來高去,想用大軍將他們徹底困死,確實很難,甚至做不到。


    可同樣的。


    即便這些能傳達信息的使者們出去了,麵對鄭國已經被分割成無數塊碎片的現狀,麵對楚國水師逞凶於鄭國各大水係的現狀。


    他們即便能聯係到地方郡守,能讓官員們拉起勤王大軍,這也僅僅隻是一片區域的勤王大軍而已。


    在交通都被隔絕的情況下,其它地方的勤王大軍即便拉出來了,可想讓他們匯合到一起,也是個極艱難的事情。


    而如果不能匯聚到一處,把兵力聚集起來,勤王大軍即便拉起來了,麵對有著水路優勢,能夠迅速聚集兵力的楚軍,又有何用?


    當然。


    麵對占據了半個豫州的鄭國,僅靠二十萬楚國水師,就想將它徹底分裂,這是不現實的。


    總有水師沒法顧及到的地方,可以讓鄭國大軍渡河聚集。或者有些地方,幹脆都沒有河流,可以他們暢通無阻的通過。


    但這種地方,總歸是稀少偏僻的。


    鄭軍選擇這種路線行軍,等匯聚起來後,時間都不知過了多久了。


    等他們趕來勤王,那時黃花菜都涼了。


    楚國水師阻絕外援的目的,自然也達到了。


    所以,在楚軍水師的一通操作後,鄭國就陷入了有兵不能用,或者說很難用的境地。


    可如果沒有外援,僅靠新鄭城內的十萬守軍,又怎麽可能擋得住五十萬楚軍的進攻?


    尤其是因為新鄭城臨海,楚軍擊破了它的水麵防護,直接就能登陸城下,不給絲毫反應時間。


    所以當楚軍圍城之後,新鄭城就算想在周邊收攏一些民夫,讓他們幫著守城,都是做不到。


    而新鄭城內,居民總共也隻有四十萬人,再怎麽努力征兵,也不過就能征集八九萬人罷了。


    這點人,加上守軍,還不到二十萬,依舊遠不如楚軍。


    再加上,城中缺少先天宗師,新鄭城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


    在圍城開始後,楚軍試探著進攻,才打了月餘,新鄭城就搖搖欲墜,有了陷落的趨勢。


    若非後麵進入冬季,大雪降臨,實在難以外出,怕是去年,新鄭城就要被打下來了。


    可寒冬總會過去的。


    靠著一時之大雪,新鄭城苟且過了一年。


    但到了今年開春,有著大半年的時間,他就沒那麽好熬了。


    初春三月,當陸淵發起第二次北伐後,新鄭城這邊,也如約開始第二次攻城。


    而且這次還不同,在攻城沒多久後,隨著陸淵使用戰俘的指令傳達,鄭國這邊俘虜的二十萬降卒也送了過來。


    然後依照往例,這些人被楚軍驅趕著,送到了殘酷的攻城戰上。


    先前攻打新鄭城,因為都是楚人的緣故,楚軍這邊還有些顧惜,略略放不開手腳。


    但現在換成鄭人降卒,那就沒什麽顧忌了。


    往死了用,拚命了用。


    二十萬降卒,配合著楚軍部分精銳,在短短十天之內,就對新鄭城,發起了連綿不絕的衝擊。


    城中的鄭人,哪見過這種陣仗?


    再加上被圍城半年,他們兵馬損失也頗大,城中士氣也漸漸低落。


    於是等這些降卒死了大半後,新鄭城的守軍,便再也堅持不住。


    許多鄭軍守卒,就開始了潰散。


    而沒了這些普通士兵,作為屏障羽翼,用來消耗楚軍先天的真氣體力。


    城中的鄭國先天,也再難對抗楚軍先天。


    隨著陸淵的兩具分身,身先士卒,率先登上城頭,親自斬殺了兩位城中的鄭國先天後。


    鄭軍的頂層戰力出現缺失,底層的士兵也開始潰逃,各處都出現了破綻,新鄭城自然也沒法再守下去了。


    最終在神武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的時候,新鄭城為楚軍攻破,城中除鄭國少量君臣,在先天宗師的掩護下,趁機突圍而出外。


    其他鄭國留在城中的宗室子女,公卿貴族,大小官員,都淪落為了楚國的階下囚。


    鄭國的統治核心,一下被端了個大半。


    新鄭城,也成了楚國北伐以來,所攻陷的第一座霸國帝都。


    嗯,先前魏國的河陰城不算。


    此城雖然名義上是魏國的東都,但實際上,魏君從來都沒去過那邊,也隻是掛了個名頭,被當成都城經營而已。


    這與新鄭這種,一直當做一國之核心,一州之核心的大城,是有天壤之別的。


    新鄭城陷落,鄭君出逃,這個標誌性事件,就成了楚國在豫州戰事的轉折點。


    隨著這個消息傳開,新鄭城周邊,一些原本還在堅守的鄭國府縣,頓時軍心動搖,人心潰散。


    本楚軍收拾了新鄭殘局,開始派兵攻打附近城池後,沿途所過的城鎮,全都望風而降。


    一些府縣,甚至不等楚軍到來,就自己先派遣使者,前來輸誠,提前換了楚旗。


    沒費多大力氣,長廣郡剩餘的府縣,就被楚軍掌控。


    然後在留了一些兵馬把守長廣郡後,水路行營繼續西進,向東夾擊高密郡,準備和陽夏行營配合,另兩路行營會師。


    不過水路行營來的慢了點。


    高密郡這邊的鄭軍,在聽到新鄭陷落的消息後,便知大事不妙。


    在自己後路已失的情況下,繼續待在這邊,根本就是死局。


    等新鄭的楚軍趕來,麵對兩路夾擊,自己絕無活路。


    所以不等水路行營到來,高密郡剩下的三十餘萬鄭軍,就開始了提前撤離,向北退往平昌郡。


    黃玄帶領的陽夏行營,雖然也進行了一番糾纏追擊,但鄭軍撤退的決心意誌,還有行動力,也確實太強。


    追了一陣之後,雖然也留了十幾萬人下來,但最終還是讓二十萬左右的鄭軍逃了回去。


    這多少算是個遺憾。


    好在鄭軍雖然逃走了一部分,但算上此前斬獲,還有新鄭那邊的戰果。


    東征豫州以來,楚軍已經陸續斬殺、俘獲鄭軍過七十萬人,並且奪下兩郡,攻陷帝都,已經可謂戰果輝煌了。


    而鄭國經此慘敗,已是元氣大傷,徹底一蹶不振了。


    但這一切還不是結束。


    兩路行營會合後,陸淵便下令整編,將陽夏、水路兩個行營,合並為豫州行營。


    經過整合之後,兩個行營計有有戰兵一百二十萬,水師十五萬,民夫十萬,另外還有降卒三十萬,合計一百七十五萬大軍。


    重整後的豫州行營,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滅亡鄭國,奪取對方控製的南豫州之地。


    於是短暫休整了月餘時間,梳理了一下現有控製區域後,豫州行營便繼續向北發動進攻。


    隻是這個時候,鄭國這邊差不多也已經反應過來,在國都陷落的陣痛下,完成了全麵動員。


    此前從國都出逃的鄭君,帶著太子,丞相,大將軍等人,重新出現在了平昌郡,並宣布在此郡的朱虛城,建立新的都城。


    隨後鄭君脫離樊籠後,便開始迅速著手,整合國內剩餘地盤。


    丟了高密、長廣二郡後,鄭國剩下的地盤,就隻剩下位於北境的益都郡、高陽郡、平昌郡,以及位於長廣郡之北、東部海疆的海陽郡。


    加起來,總計四郡之地。


    這四郡地盤,人口也約有千萬。


    亡國邊緣,也顧不得什麽了。


    此時經過動員後,男丁皆征,也被鄭人弄出了二百五十萬大軍來。


    其中先天宗師,大約還剩下了十七位。


    總的來說,鄭國人,還是有那麽一戰之力的。


    可偏偏就是這個時候,鄭國大量精力放在南邊,準備和楚國決一死戰之時。


    北邊的那個唐國,在被周邊各國針對,憋了大半年後,心中早就一口鬱氣在心,難以忍耐了。


    這時看到周邊封鎖環的一角,自己的老仇敵鄭國落了難,針對自己的封鎖被打破,頓時就眼前一亮了。


    前麵就提到過,唐國君臣,人家不講什麽長遠,也不想管什麽唇亡齒寒。


    他就是想要眼前利益。


    所以此時看到鄭國落魄,其北境的兵馬被大量南掉,防守空虛後,哪裏還忍耐得住。


    沒得說,上百萬唐軍就浩蕩南下,直接殺進了鄭國空虛的益都郡。


    要不怎麽說,在撿便宜這方麵,唐國是拿手的呢!


    在抓準了時機後,這個益都郡,都沒發生太多抵抗,就被唐國輕鬆拿到手中。


    然後唐軍兵鋒繼續南下,衝著鄭國的新都城,朱虛城就來了。


    見此情況,鄭國人哪還坐得住?


    什麽和楚人南下決戰,什麽重奪舊都,通通都顧不上了。


    不把唐國人擋住,自己滅亡,就隻在旦夕之間了。


    但這個時候,豫州行營新任總管,南邊的黃玄也見到了機會,趁勢派兵北上,糾纏住了鄭軍在南部的主力,不使其北上救援。


    在唐楚兩軍的配合下,鄭國陷入了尷尬的兩麵夾擊中。


    好在這個時候,東邊的晉國,總算不像唐國一樣目光短淺,有著自己的大局觀。


    眼看著鄭國就快要撐不過去,要被唐楚二國滅亡了。


    關鍵時候,晉國出手了。


    與鄭國溝通後,它派了六十萬大軍,從東麵而來,進入了益都郡,再次抄起了唐軍後路。


    後路被威脅,唐軍自然無法繼續安然南下,不得不返身和晉軍交戰。


    於是幾乎在亡國邊緣的鄭國,總算撿回了一條命,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


    隻是,即便暫時保住了一條命,但麵對這種前後夾擊,腹背受敵的窘境,鄭國也實在難以支撐下去了。


    再加上一年多的戰亂,帝都淪陷的打擊,鄭國其實也打不下去了。


    最終,經過一陣爭吵商議,鄭國終於向現實低了頭,再次向楚國派出了使者,商討求和之事。


    喜歡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請大家收藏:()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泡書吧更新速度最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月共舉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月共舉杯並收藏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