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八卦爐中,洶洶至道雷火之中,蘊養一爐萬象斑斕顏色,遂成一泓瓊漿玉露,進而混同著海底金風,玉果融融而成紫金顏色。
一法通,而諸法皆通。
在楚維陽因為無量心魔劫難的頓悟,凝聚著總綱與要旨的誕生,進而映照在了玉京山法會之中去的時候。
今日這諸般通衢的進程,實則便已經是注定會有的變化。
而後來,在真正切實的相互通悟過程之中,楚維陽以恍然大悟之煌煌驚雷撼動先天道器,太上八卦爐中洶洶烈焰將宇宙輝光凝聚,內裏靈虛一界神韻引動黃中李神通果樹所蘊養之八輪玉光大日,進而在長久的熬煉之中,真正凝聚出那《移星換鬥》的紫金神通玉果來的時候。
這一切已經不再僅僅隻是變化,僅僅隻是所謂通衢的路。
而是一切的通衢與進程本身,得到了實證。
以己身通感天地,在如是內外交織的修途之上,有著無算的變化存在,但是,一切變化的進程終歸有著終極,以己身之力,映照於天心之間,意念而移星換鬥,這便已然是混同了諸般變化極致的最終大成之成就!
於是,也自然而然一般,像是從無至有,在這大道源頭之地,有了切實的可以依循著的舊例,有了古已有之的成法。
當緊隨其後的爐火再度大盛的時候,當那宇宙的輝光裏,有著屬於靈浮天宇的神韻從之湧現的時候,是屬於蟠桃樹的神通果樹之中蘊養的八輪玉光大日裹挾著無量光暈“撞”入了其中去。
再之後的變化,如何變演萬象,如何在輝光的明滅之中,從無量經篇變化成萬象斑斕但卻渾一的風暴,如何在這樣斑斕的神華風暴之中渾一而醞釀出瓊漿玉露。
一切的過程本身,鹹皆依循著舊例與成法而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而且,或許真個是依循著舊有變化的緣故,楚維陽能夠明晰的感覺到,哪怕在這一過程之中,那洶洶煆燒的至道雷火之中,仍舊是在動用著先天道器的本源來竭盡全力的熔煉繁浩廣博的萬象輝光。
但是這一刻過程之中,幾乎每一個細節變化上,教之早先時的順滑與流暢,都使得楚維陽有著這熔煉本身的進程教之早先時更為迅疾的感觸。
而且,這種感觸真實不虛,並非是楚維陽的錯覺。
很多關隘之處的變化本身,已經無需楚維陽那圓融智慧的引動,而是在太上八卦爐之中,像是共鳴著早先歲月光陰裏的某種剪影,真正意義上在先天道器的自行輪轉之中,變成了那進程之中的極其順滑的一部分。
於是,便這樣觀照著,在真正意義上比之前一度耗費著更短促的歲月光陰的全數進程鹹皆走過之後,當楚維陽恍恍惚惚之中將心神從大道本源之地抽取出來的頃刻間,當道人在那遠比往昔時更為洶湧的海眼漩渦之中,將海底金風汲取而來的時候。
金風玉露一相逢。
那在楚維陽掌心之中混合的圓融紫金輝光之中,那脫穎而出的紫金玉果之上,是至道的篆紋烙印著《斡旋造化》的字跡。
《天人五衰》是楚維陽三部神通道途之中,事實上最為關隘的一途,這一係的神通修法之中,有著太多神通經篇本身實則與己身的無上道法相互緊密的契合著。
那些契合本身,與《五髒食氣精訣》有關,與道統法脈有關,與劫氣有關,與五行至道有關。
而在這樣繁多的牽係與變演之中,楚維陽選擇了將道場三界演化成真正的宇宙天宇,選擇了在無量量劫的演繹之中,並非是追求劫氣的毀滅本身,而是追求著那無量的恒常不易,追求著那輪轉不休之中的無垠造化。
也正因此,當這一道被楚維陽熔煉一爐,真正有著至道的神通經篇誕生的時候,《斡旋造化》,便是這一道貫穿始終,再是簡明不過的義理。
而也正是在這一刻,在這樣的過程之中,當楚維陽真切的體悟著那種在探索第九境的進程裏,隱隱約約之間越過了半道而中途的朦朧感觸,尤其是這樣緊緊地依循著己身諸般關隘與要旨之義理的渾一。
某種更為深刻的感觸在楚維陽的心神之中闡發。
甚至這種感觸本身不曾落於文字,像是那更為廣博的囊括了不知多少海疆的真正磅礴偉力的海眼漩渦。
像是楚維陽後知後覺的發現,己身兩度運用著太上八卦爐熔煉無量神通經篇,那大道本源之中所真切發生的事情,此刻竟然毫無保留的,若夢幻泡影,若大道靈形一般,映照、烙印、拓印在玉京山中,漸漸地,混同著那道綱與宗旨,成為玉京法會的一部分。
這是框架與脈絡的延展,甚至是補全。
而楚維陽也明白,真正意義上的補全,到底在於何處,到底需得用什麽樣的方式方法。
於是,當下一瞬間,幾乎那太上八卦爐中,洶洶的至道之雷火再度以輪轉著凝聚起宇宙輝光來的時候,這一刹,楚維陽僅隻是將己身泰半的心神裹挾著圓融智慧抵至了此間。
從太陰諸魔奉聖天的神韻在輝光之中映照,再到整個輪轉生息的過程。
一次的成功尚還能夠說是僥幸,但是第二度的成功,並且是在依循著舊例的情況下,將諸多不諧摒棄,使得變演的過程更為順滑的那一刹那,這是真正意義上,顛撲不破的成法在誕生,在被掌握,被先天道器所依循。
於是,當第三度的宇宙輝光誕生的頃刻間,道人的泰半心神映照,也僅僅隻是在達到本源之地中,於側旁看顧而已。
一切變化本身,鹹皆融入到了先天道器的自然演化之中。
從始至終,每一步的變演,那極致的順滑,那在引動著繁浩無量經篇的過程之中,極其簡明的氣韻流轉本身。
一切的一切,鹹皆在這頃刻間,使得楚維陽觀照著熔煉本身,罕有的在長久的歲月流逝的平和之中,漸次有了些許的賞心悅目的感觸。
而也正是這極致的簡明的變化,一切鹹皆被匯總為成法的熔煉過程,一切諸般在大道本源之地誕生著的同一時間,其變化本身,便也同樣的在楚維陽另外小半思感與念頭的隔空觀照之下,靜靜地注視著變化映照與烙印在泰一玉皇天的玉京山上。
那所烙印的,並非是太上八卦爐在熔煉過程之中,每一息的靈性外象的變化。
楚維陽能夠真切的在兩相觀照的過程之中,捕捉到那些烙印痕跡的關隘,那是真正每一次內裏熔鑄與變演的道法產生本質變化的時候,其道韻混同在靈性外象之中的痕跡,近乎於至道圖錄的烙印。
而也正是伴隨著這第三度的太上八卦爐的熔鑄過程的映照,漸漸地,那玉京山法會的進程裏,借由著道綱與宗旨的內核,所闡發開來的諸般道形圖錄,鹹皆在這一刻,隨著第三度的一點點的烙印,進而走向框架與脈絡的極致綿延與徹底完整。
那是宇宙輝光在三種不同層麵的角度上,在真正生滅的過程裏,萬象群生變演成道法的靈光,那斑斕的神華複又是如何重新碰撞出玉光清輝來的。
誠然,最後凝聚而成的乃是瓊漿玉露,但是代表著神通經篇終極一步的瓊漿玉露,那真正貫連了繁浩經篇渾一而成的產物,楚維陽明白,在其中稍稍有所變化,便誠然能夠重新支撐起遼闊高遠的宇宙輝光來!
甚至在其本質層麵的道相之中,其本身與宇宙輝光也沒甚麽分別。
這是完整意義上的生滅,進而在寂無之中萬象複蘇的完整過程。
而這樣的演變,在太上八卦爐中複刻了三變,從有無的大概念中,從虛實和陰陽的廣博輪轉之中。
一切鹹皆囊括在了其中,映照著道場三界,映照著精氣神三元丹田。
愈是到了這一刻,這種道與法之間的收束感覺,這種真形法與開天法之間殊途同歸的感觸,便愈發的強烈起來。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長久感觸之中,伴隨著那玉京山法會的一切烙印的道途,一切自道綱與宗旨之中闡發而出的框架和脈絡愈發完善。
伴隨著那海眼漩渦的愈發洶湧,伴隨著一切吞噬煉化的進程之中,道場三界愈發支撐開來遼闊高遠的界天宇宙,萬象群生蓬勃生機。
伴隨著遠比前兩度時更為簡明與短促的時間進程。
當一切鹹皆收束,當一切在變化的過程裏愈趨於殊途同歸時。
某一刹那間,沒有風雲激湧,沒有雷霆轟鳴。
當古界與法舟最後的殘骸化作一縷須彌之力,消失在至道雷火,消失在道器靈形之中,當楚維陽的真形法修為境界在最為春風化雨的變演之中穩穩牢牢的駐足在八境。
當那最後一枚玉果元胚自海眼之中蒸騰而起,混同著那純粹的瓊漿玉露,凝練成《顛倒陰陽》的紫金神通玉果的時候。
當泰一玉皇天中,玉京山上萬象群生依循著完整而圓融的框架脈絡,那繁浩輕靈的道音混同在一起,化作鍾鼓鼎磬的煌煌道音連綿響徹的時候。
洶湧躍動的霧靄風暴之中,道人靜靜地立身在懸空之間,看向那更為渺遠之處的蒼莽和無垠的濁世。
那天地誠然渺遠,可是無垠的蒼莽本身,對於楚維陽而言,涉足與否,已然是渾無意義的事情。
一切的至道,在楚維陽的身上已經收束,已經殊途同歸,已經亟待著最後的蛻變與升華。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本章完)
一法通,而諸法皆通。
在楚維陽因為無量心魔劫難的頓悟,凝聚著總綱與要旨的誕生,進而映照在了玉京山法會之中去的時候。
今日這諸般通衢的進程,實則便已經是注定會有的變化。
而後來,在真正切實的相互通悟過程之中,楚維陽以恍然大悟之煌煌驚雷撼動先天道器,太上八卦爐中洶洶烈焰將宇宙輝光凝聚,內裏靈虛一界神韻引動黃中李神通果樹所蘊養之八輪玉光大日,進而在長久的熬煉之中,真正凝聚出那《移星換鬥》的紫金神通玉果來的時候。
這一切已經不再僅僅隻是變化,僅僅隻是所謂通衢的路。
而是一切的通衢與進程本身,得到了實證。
以己身通感天地,在如是內外交織的修途之上,有著無算的變化存在,但是,一切變化的進程終歸有著終極,以己身之力,映照於天心之間,意念而移星換鬥,這便已然是混同了諸般變化極致的最終大成之成就!
於是,也自然而然一般,像是從無至有,在這大道源頭之地,有了切實的可以依循著的舊例,有了古已有之的成法。
當緊隨其後的爐火再度大盛的時候,當那宇宙的輝光裏,有著屬於靈浮天宇的神韻從之湧現的時候,是屬於蟠桃樹的神通果樹之中蘊養的八輪玉光大日裹挾著無量光暈“撞”入了其中去。
再之後的變化,如何變演萬象,如何在輝光的明滅之中,從無量經篇變化成萬象斑斕但卻渾一的風暴,如何在這樣斑斕的神華風暴之中渾一而醞釀出瓊漿玉露。
一切的過程本身,鹹皆依循著舊例與成法而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而且,或許真個是依循著舊有變化的緣故,楚維陽能夠明晰的感覺到,哪怕在這一過程之中,那洶洶煆燒的至道雷火之中,仍舊是在動用著先天道器的本源來竭盡全力的熔煉繁浩廣博的萬象輝光。
但是這一刻過程之中,幾乎每一個細節變化上,教之早先時的順滑與流暢,都使得楚維陽有著這熔煉本身的進程教之早先時更為迅疾的感觸。
而且,這種感觸真實不虛,並非是楚維陽的錯覺。
很多關隘之處的變化本身,已經無需楚維陽那圓融智慧的引動,而是在太上八卦爐之中,像是共鳴著早先歲月光陰裏的某種剪影,真正意義上在先天道器的自行輪轉之中,變成了那進程之中的極其順滑的一部分。
於是,便這樣觀照著,在真正意義上比之前一度耗費著更短促的歲月光陰的全數進程鹹皆走過之後,當楚維陽恍恍惚惚之中將心神從大道本源之地抽取出來的頃刻間,當道人在那遠比往昔時更為洶湧的海眼漩渦之中,將海底金風汲取而來的時候。
金風玉露一相逢。
那在楚維陽掌心之中混合的圓融紫金輝光之中,那脫穎而出的紫金玉果之上,是至道的篆紋烙印著《斡旋造化》的字跡。
《天人五衰》是楚維陽三部神通道途之中,事實上最為關隘的一途,這一係的神通修法之中,有著太多神通經篇本身實則與己身的無上道法相互緊密的契合著。
那些契合本身,與《五髒食氣精訣》有關,與道統法脈有關,與劫氣有關,與五行至道有關。
而在這樣繁多的牽係與變演之中,楚維陽選擇了將道場三界演化成真正的宇宙天宇,選擇了在無量量劫的演繹之中,並非是追求劫氣的毀滅本身,而是追求著那無量的恒常不易,追求著那輪轉不休之中的無垠造化。
也正因此,當這一道被楚維陽熔煉一爐,真正有著至道的神通經篇誕生的時候,《斡旋造化》,便是這一道貫穿始終,再是簡明不過的義理。
而也正是在這一刻,在這樣的過程之中,當楚維陽真切的體悟著那種在探索第九境的進程裏,隱隱約約之間越過了半道而中途的朦朧感觸,尤其是這樣緊緊地依循著己身諸般關隘與要旨之義理的渾一。
某種更為深刻的感觸在楚維陽的心神之中闡發。
甚至這種感觸本身不曾落於文字,像是那更為廣博的囊括了不知多少海疆的真正磅礴偉力的海眼漩渦。
像是楚維陽後知後覺的發現,己身兩度運用著太上八卦爐熔煉無量神通經篇,那大道本源之中所真切發生的事情,此刻竟然毫無保留的,若夢幻泡影,若大道靈形一般,映照、烙印、拓印在玉京山中,漸漸地,混同著那道綱與宗旨,成為玉京法會的一部分。
這是框架與脈絡的延展,甚至是補全。
而楚維陽也明白,真正意義上的補全,到底在於何處,到底需得用什麽樣的方式方法。
於是,當下一瞬間,幾乎那太上八卦爐中,洶洶的至道之雷火再度以輪轉著凝聚起宇宙輝光來的時候,這一刹,楚維陽僅隻是將己身泰半的心神裹挾著圓融智慧抵至了此間。
從太陰諸魔奉聖天的神韻在輝光之中映照,再到整個輪轉生息的過程。
一次的成功尚還能夠說是僥幸,但是第二度的成功,並且是在依循著舊例的情況下,將諸多不諧摒棄,使得變演的過程更為順滑的那一刹那,這是真正意義上,顛撲不破的成法在誕生,在被掌握,被先天道器所依循。
於是,當第三度的宇宙輝光誕生的頃刻間,道人的泰半心神映照,也僅僅隻是在達到本源之地中,於側旁看顧而已。
一切變化本身,鹹皆融入到了先天道器的自然演化之中。
從始至終,每一步的變演,那極致的順滑,那在引動著繁浩無量經篇的過程之中,極其簡明的氣韻流轉本身。
一切的一切,鹹皆在這頃刻間,使得楚維陽觀照著熔煉本身,罕有的在長久的歲月流逝的平和之中,漸次有了些許的賞心悅目的感觸。
而也正是這極致的簡明的變化,一切鹹皆被匯總為成法的熔煉過程,一切諸般在大道本源之地誕生著的同一時間,其變化本身,便也同樣的在楚維陽另外小半思感與念頭的隔空觀照之下,靜靜地注視著變化映照與烙印在泰一玉皇天的玉京山上。
那所烙印的,並非是太上八卦爐在熔煉過程之中,每一息的靈性外象的變化。
楚維陽能夠真切的在兩相觀照的過程之中,捕捉到那些烙印痕跡的關隘,那是真正每一次內裏熔鑄與變演的道法產生本質變化的時候,其道韻混同在靈性外象之中的痕跡,近乎於至道圖錄的烙印。
而也正是伴隨著這第三度的太上八卦爐的熔鑄過程的映照,漸漸地,那玉京山法會的進程裏,借由著道綱與宗旨的內核,所闡發開來的諸般道形圖錄,鹹皆在這一刻,隨著第三度的一點點的烙印,進而走向框架與脈絡的極致綿延與徹底完整。
那是宇宙輝光在三種不同層麵的角度上,在真正生滅的過程裏,萬象群生變演成道法的靈光,那斑斕的神華複又是如何重新碰撞出玉光清輝來的。
誠然,最後凝聚而成的乃是瓊漿玉露,但是代表著神通經篇終極一步的瓊漿玉露,那真正貫連了繁浩經篇渾一而成的產物,楚維陽明白,在其中稍稍有所變化,便誠然能夠重新支撐起遼闊高遠的宇宙輝光來!
甚至在其本質層麵的道相之中,其本身與宇宙輝光也沒甚麽分別。
這是完整意義上的生滅,進而在寂無之中萬象複蘇的完整過程。
而這樣的演變,在太上八卦爐中複刻了三變,從有無的大概念中,從虛實和陰陽的廣博輪轉之中。
一切鹹皆囊括在了其中,映照著道場三界,映照著精氣神三元丹田。
愈是到了這一刻,這種道與法之間的收束感覺,這種真形法與開天法之間殊途同歸的感觸,便愈發的強烈起來。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長久感觸之中,伴隨著那玉京山法會的一切烙印的道途,一切自道綱與宗旨之中闡發而出的框架和脈絡愈發完善。
伴隨著那海眼漩渦的愈發洶湧,伴隨著一切吞噬煉化的進程之中,道場三界愈發支撐開來遼闊高遠的界天宇宙,萬象群生蓬勃生機。
伴隨著遠比前兩度時更為簡明與短促的時間進程。
當一切鹹皆收束,當一切在變化的過程裏愈趨於殊途同歸時。
某一刹那間,沒有風雲激湧,沒有雷霆轟鳴。
當古界與法舟最後的殘骸化作一縷須彌之力,消失在至道雷火,消失在道器靈形之中,當楚維陽的真形法修為境界在最為春風化雨的變演之中穩穩牢牢的駐足在八境。
當那最後一枚玉果元胚自海眼之中蒸騰而起,混同著那純粹的瓊漿玉露,凝練成《顛倒陰陽》的紫金神通玉果的時候。
當泰一玉皇天中,玉京山上萬象群生依循著完整而圓融的框架脈絡,那繁浩輕靈的道音混同在一起,化作鍾鼓鼎磬的煌煌道音連綿響徹的時候。
洶湧躍動的霧靄風暴之中,道人靜靜地立身在懸空之間,看向那更為渺遠之處的蒼莽和無垠的濁世。
那天地誠然渺遠,可是無垠的蒼莽本身,對於楚維陽而言,涉足與否,已然是渾無意義的事情。
一切的至道,在楚維陽的身上已經收束,已經殊途同歸,已經亟待著最後的蛻變與升華。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