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陳曦聽到這樣的話,不由的轉頭看了一下劉桐,當場就想翻個白眼。


    自從之前商量過一次廟宇之爭,對於諸如華佗之類的廟宇,以官方的名義,敲下一個主基調,肯定了這些廟宇的合法性,然後後麵就拐到其他方向去了。


    最簡單也是最離譜的一點,那就是文廟和武廟。


    但因為時代的特殊性,陳曦幾乎在第一時間,就否定了文廟。


    作為相對喜歡百家爭鳴,喜歡在那種環境之下,科技,哲學各種思想噴發的時代,論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代,更有利於一個人,知道何為人,如何成為一個人。


    雖然這種錯綜複雜的思想理論,不太適合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也不太適合一個國家對於底層人民的統治,但是不可否認,這種良性競爭之下,物競天擇,隻會誕生出更強的人。


    如果選擇文廟,而且還是記憶當中的那一個文廟,進一步獨尊儒家,那麽當前的諸子百家,恐怕就不僅僅隻是換了一個外衣生存下去了。


    到時候這些內核還是諸子百家的人,恐怕都得變成儒家子弟了。


    天下思想俱於一統,確實更有利於國家的管理,統治階級的統治,百姓的自我約束。


    站在統治階級的程度上來說,其實也沒啥毛病。


    但是陳曦,雖然自身屬於統治階級之一,並不否認統治階級的特權,但是他真的不想做到這種程度。


    寧願提升自己的能力,梳理各種思想之下的國家,讓國家綿延下去,也不想讓國家的階級徹底穩固,沒有了流通性,哪怕如此做,很容易導致他的後人,也會承受到這種反噬。


    但是後來者承受這種反噬,和這個國家承受這種思想反思相比,陳曦還是覺得小家應該為大家讓路。


    更何況未來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呢?


    如果他的後人,比不上其他人,在和其他人的競爭之下落敗,那又何嚐不是一種命運的安排?


    他所能夠做到的一切,已經做到了,剩下的,終究要取決於後來者本身。


    可以說這樣的想法,才是陳曦一開始就反對劉桐建立文廟的原因。


    哪怕建立文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拉攏當前的儒家學派,直接在輿論和傳播上,當場改寫結果。


    甚至陳曦自己都能夠想象未來的情況。


    當今天下輿論當中的情況,訴說劉桐位置的一些特殊原因,以及穩固性等等因素,都是一些安全隱患。


    在建立文廟的情況下,掌握當今天下大多數輿論的儒家,絕對不介意將劉桐推上聖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個時代有高貞重潔之士,也絕對不會缺少阿諛奉承的小人。


    可是當時的劉桐,麵對那個時候的陳曦,可是頗為驕傲的說道,“諸子百家,取其才,並其華,然木成薪,逐日之光,日月幽而見明,可見其成…”


    在劉桐的講解之下,意識到自己想錯的陳曦,瞬間就明白了,其中有一個大坑,一個給儒家挖下的大坑。


    但是想到這個大坑過後的結果,陳曦最終還是選擇了同意。


    同時為了避免這個大坑具備特殊的針對性,從而引起某些法理上麵的反思,武廟什麽的,同樣走了出來。


    換而言之,在這個時代,武廟才是文廟的衍生品,但是因為漢人尚武的因素,相比於文廟這個還沒有被提出來的概念,劉桐如今喃喃細語的武廟,瞬間讓武將當中的不少人員,都豎起了自己的耳朵,安靜了下來,仔細的傾聽。


    如果是其他人說這件事情,武將們在感興趣的同時,隻是把它當成感興趣,也不會過多在意。


    但是劉桐說出了這句話,那麽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別的不說,國之大事,在戎在祀,在軍事這一方麵,劉桐或許沒有絕對的話語權,但是在祭祀這一方麵,話語權還是很大的。


    雖然沒有辦法直接取銷掉某些祭祀,但是想要增加某些祭祀,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就是說,真要確立武廟這種祭祀,劉桐基本上具備一言堂,隻要不是所有人反對,那就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可是麵對這個提議,或許想要提出反對意見的文臣會有不少,但是武將之間,絕對沒有幾個人會提出反對的意見。


    “武廟侯選?那是什麽?”實力強大,身體素質極為優秀的張飛,沒有像周圍的人一樣沉默,而是扭頭看著對麵的法正,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看似平常的聲音,卻在一個瞬間傳播到整個政務廳當中,讓原本頗為繁忙的內氣傳音,瞬間安靜了下來,將自己的目光投注到張飛身上。


    同樣聽到這句話的李典,雙眼當中閃爍著興奮,看向張飛的表情呢,充斥著佩服和讚成。


    張將軍幹得漂亮!


    正常沒人提出這個問題,看看有沒有倒黴蛋出來詢問,沒想到張飛就詢問得出來,此時易耳。


    如果是其他人進行詢問,劉桐不一定會解釋,還有可能訓斥於他們,畢竟詢問了,就代表偷聽了相關的言語,怎麽看都不像是一件好事情。


    可是張飛就不一樣了,以張飛和劉桐等人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前輩和後輩,更有長輩和晚輩。


    可以說在李典看來,在場適合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基本上就隻有兩三個,一個劉備,一個張飛,還有就是關羽了。


    劉備自然不指望,畢竟這點政治頭腦還是有的,關羽就更不用指望了,想要詢問,腦海當中的意誌力足夠用了,而張飛很少經過大腦思考的語言,就是最有效的了。


    “這…”被詢問的法正,很想開口解釋一下武廟的作用,但是又不能夠接這個話語。


    張飛詢問對於張飛本身來說,基本沒什麽影響,可他如果回答了,那個影響就完全不一樣了。


    其他情況不用多說,就憑他對於劉桐的了解,在當前這個節點下,詢問陳曦的同時,暴露這一個目標,怎麽看都不像是疏忽大意。


    畢竟劉桐的能力,能犯這種錯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三群聊: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混日子的又一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混日子的又一天並收藏神三群聊: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