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體係,確實沒多大用啊,要不稍微研究一下,如何抹除掉北方旱鴨子的弱點,訓練相對合格的海軍吧…”劉桐(內氣)看了一下水麵,看著上麵所布置的水寨,若有所思的說道。
北方發展至今,明麵上已經擁有了九支艦隊,相關海軍從業人員近十萬,但這並不意味著,滿編人數就是十萬。
準確的說,想要常態情況下,發揮出一支艦隊真實實力,九支艦隊所需要的士兵人數,需求人數,就超過了三十萬人,甚至必要的情況下,也能容納近五十萬人。
而現如今的這個配置,完全就是裝備數量,大於參軍人數。
同樣這也是為什麽劉桐(內氣),對於海軍編製的數量,不怎麽在意的原因。
人都沒有,有再多的編製又能怎麽樣?
雖說是根據編製戰鬥力來分發軍費,但是如果人都湊不齊,艦隊又哪來的戰鬥力?
至於吃空餉,從而探收財產之類的事情,就完全不放在心上了。
因為海軍是技術兵種,這種東西很好盤點的,完全不是隨便拉一些人過來,稍微集合戰立一下,就能夠敷衍過去的存在。
畢竟在海軍當中,如果都能夠進行敷衍了,那本身也算是海軍戰力之一了,或者說滿足加入海軍的條件。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下,真要出現什麽意外了,那真就一個編製,一個編製的完蛋。
這也是為什麽麵對相關的編製,北方海軍和南方海軍,露出不一樣心情狀態的原因。
因為北方是真不在意這一個編製,因為真湊不出來這麽多的人。
而南方則完全相反,能夠招募到這麽多的人,但是沒有這麽多的船,這就顯得很坑了。
而且各自對於編隊艦隊,所配備的人數以及船隻的規模,完全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這也導致了南北雙方之間,彼此同等艦隊的具體船隻數量,有著相當大的差距,滿編人員,差距也不小。
對於這種特別大的差距,正常站在國家的立場上,最好的方法,就是北船南放,南人北調,彌補各自的缺點,攜手共進,變得更強。
同時對於南北雙方軍隊編製的規模,以及相關的配置,盡可能的趨於同向化,從而減少後勤補給的誤差,以及相關維修的難度。
但是想要做到這種程度,完全不亞於深度合作,以及特殊情況的開放。
至於其中的難度,劉桐(內氣)已經完全不抱希望了。
其中所涉及到的利益,以及相關的政治難度,還有背後所牽扯到的東西。那可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下去,就能夠搞定的。
國家之所以被稱之為國家,政治之所以被稱之為政治,就是有些東西,本身就是需要妥協和忍讓的。
一言堂什麽的,對於現在的她來說,確實有一些難度。
因為海軍終究不是陸軍,短時間之內損失過大,連彌補的方式都沒有,這就很坑,非常坑!
對於北方艦隊來說,有機會從南方水軍當中,能夠抽調和借調的人員,大概也就隻有荊州水軍了。
劉表去世以後,荊州水軍的明麵代理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能夠聽從於國家的命令和號召,不會過度的頭鐵進行反抗。
基於這一點的情況下,進行相關的調度和變更,還是沒有多大難度的。
至於江東水軍,雖然戰鬥力還不錯,但也僅局限於周瑜的統帥之下。
如果是太史慈或者甘寧去率領,能夠發揮什麽樣的戰鬥力?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為了某些方麵軍戰鬥力的著想,真的不能夠隨便調動。
“訓練合格的海軍嗎?”韓信和白起互相對視了一眼,然後默默的離開了眼睛,最後都搖了搖頭。
雖然練兵這一種能力,隨便點點就行,但是海軍這種技術兵種,真不是隨便點兩下,然後拉到戰場上麵打一打,就能夠出來自己想要的精銳部隊。
甚至在針對士兵天賦這一方麵,韓信和白起的練兵和定製能力,對比於皇甫嵩而言,也沒高到哪裏去。
“在士兵訓練和定製這一方麵,能力最強的,應該是孫武,至於這家夥,現在在哪裏,我就不太清楚了…”韓信揉了揉自己的額頭,回憶了一下自己過去對於曆史當中的記載,若有所思的說道,“當然,就算是真的找到了他,我也不敢保證他能否訓練合格的海軍部隊。”
麵對韓信的這種言語,劉桐(內氣)也隻能輕輕的歎了一口氣,最後還是決定,按照自己原本的方法,培訓相關的海軍部隊吧。
慢是慢了一點,但至少對於士兵的先天性要求沒那麽高,至少也能夠訓練出合格的海軍士兵。
甭管怎麽說,百年海軍這一個詞,估計真得應到漢帝國頭上了。
常年沒有打過海戰的漢帝國,在這一方麵落下的進度,確實有一些多啊。
至於孫武,這個韓信口中的人員,四聖之一,同樣的飄渺之人,劉桐(內氣)還真不知道對方在哪裏。
雖說聊天群內有相關的記載,但是找到那個仙人以後,發現根本就不是孫武,然後就徹底迷茫了。
這些大佬都給自己留了後手,也給世界開了一個後門,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找到大佬以後,就能夠讓大佬幫忙。
每一個君臨頂點的人,又怎麽可能沒有自己的脾氣和愛好,願意服從別人的命令和指揮。
至於韓信和白起,願意幫幫忙,並且幹幹活,也是因為各自的身份特殊,以及劉桐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和身份,才讓韓信和白起,在打發無聊時間的同時,處理一些小問題。
想到這裏,劉桐也隻能重新切換視角,回到了大朝會當中,重新看了一下周瑜。
麵對這樣的目光,周瑜也心知肚明,隨後將自家所製定的艦隊標準,書寫在了竹簡上,最後交給了相關的官員,進行遞交和保存。
因為存儲的必要性,所以某些重大的事情,以及特殊的編製,采用的都是竹簡保存,而不是紙張保存…
(本章完)
“這種體係,確實沒多大用啊,要不稍微研究一下,如何抹除掉北方旱鴨子的弱點,訓練相對合格的海軍吧…”劉桐(內氣)看了一下水麵,看著上麵所布置的水寨,若有所思的說道。
北方發展至今,明麵上已經擁有了九支艦隊,相關海軍從業人員近十萬,但這並不意味著,滿編人數就是十萬。
準確的說,想要常態情況下,發揮出一支艦隊真實實力,九支艦隊所需要的士兵人數,需求人數,就超過了三十萬人,甚至必要的情況下,也能容納近五十萬人。
而現如今的這個配置,完全就是裝備數量,大於參軍人數。
同樣這也是為什麽劉桐(內氣),對於海軍編製的數量,不怎麽在意的原因。
人都沒有,有再多的編製又能怎麽樣?
雖說是根據編製戰鬥力來分發軍費,但是如果人都湊不齊,艦隊又哪來的戰鬥力?
至於吃空餉,從而探收財產之類的事情,就完全不放在心上了。
因為海軍是技術兵種,這種東西很好盤點的,完全不是隨便拉一些人過來,稍微集合戰立一下,就能夠敷衍過去的存在。
畢竟在海軍當中,如果都能夠進行敷衍了,那本身也算是海軍戰力之一了,或者說滿足加入海軍的條件。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下,真要出現什麽意外了,那真就一個編製,一個編製的完蛋。
這也是為什麽麵對相關的編製,北方海軍和南方海軍,露出不一樣心情狀態的原因。
因為北方是真不在意這一個編製,因為真湊不出來這麽多的人。
而南方則完全相反,能夠招募到這麽多的人,但是沒有這麽多的船,這就顯得很坑了。
而且各自對於編隊艦隊,所配備的人數以及船隻的規模,完全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這也導致了南北雙方之間,彼此同等艦隊的具體船隻數量,有著相當大的差距,滿編人員,差距也不小。
對於這種特別大的差距,正常站在國家的立場上,最好的方法,就是北船南放,南人北調,彌補各自的缺點,攜手共進,變得更強。
同時對於南北雙方軍隊編製的規模,以及相關的配置,盡可能的趨於同向化,從而減少後勤補給的誤差,以及相關維修的難度。
但是想要做到這種程度,完全不亞於深度合作,以及特殊情況的開放。
至於其中的難度,劉桐(內氣)已經完全不抱希望了。
其中所涉及到的利益,以及相關的政治難度,還有背後所牽扯到的東西。那可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下去,就能夠搞定的。
國家之所以被稱之為國家,政治之所以被稱之為政治,就是有些東西,本身就是需要妥協和忍讓的。
一言堂什麽的,對於現在的她來說,確實有一些難度。
因為海軍終究不是陸軍,短時間之內損失過大,連彌補的方式都沒有,這就很坑,非常坑!
對於北方艦隊來說,有機會從南方水軍當中,能夠抽調和借調的人員,大概也就隻有荊州水軍了。
劉表去世以後,荊州水軍的明麵代理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能夠聽從於國家的命令和號召,不會過度的頭鐵進行反抗。
基於這一點的情況下,進行相關的調度和變更,還是沒有多大難度的。
至於江東水軍,雖然戰鬥力還不錯,但也僅局限於周瑜的統帥之下。
如果是太史慈或者甘寧去率領,能夠發揮什麽樣的戰鬥力?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為了某些方麵軍戰鬥力的著想,真的不能夠隨便調動。
“訓練合格的海軍嗎?”韓信和白起互相對視了一眼,然後默默的離開了眼睛,最後都搖了搖頭。
雖然練兵這一種能力,隨便點點就行,但是海軍這種技術兵種,真不是隨便點兩下,然後拉到戰場上麵打一打,就能夠出來自己想要的精銳部隊。
甚至在針對士兵天賦這一方麵,韓信和白起的練兵和定製能力,對比於皇甫嵩而言,也沒高到哪裏去。
“在士兵訓練和定製這一方麵,能力最強的,應該是孫武,至於這家夥,現在在哪裏,我就不太清楚了…”韓信揉了揉自己的額頭,回憶了一下自己過去對於曆史當中的記載,若有所思的說道,“當然,就算是真的找到了他,我也不敢保證他能否訓練合格的海軍部隊。”
麵對韓信的這種言語,劉桐(內氣)也隻能輕輕的歎了一口氣,最後還是決定,按照自己原本的方法,培訓相關的海軍部隊吧。
慢是慢了一點,但至少對於士兵的先天性要求沒那麽高,至少也能夠訓練出合格的海軍士兵。
甭管怎麽說,百年海軍這一個詞,估計真得應到漢帝國頭上了。
常年沒有打過海戰的漢帝國,在這一方麵落下的進度,確實有一些多啊。
至於孫武,這個韓信口中的人員,四聖之一,同樣的飄渺之人,劉桐(內氣)還真不知道對方在哪裏。
雖說聊天群內有相關的記載,但是找到那個仙人以後,發現根本就不是孫武,然後就徹底迷茫了。
這些大佬都給自己留了後手,也給世界開了一個後門,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找到大佬以後,就能夠讓大佬幫忙。
每一個君臨頂點的人,又怎麽可能沒有自己的脾氣和愛好,願意服從別人的命令和指揮。
至於韓信和白起,願意幫幫忙,並且幹幹活,也是因為各自的身份特殊,以及劉桐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和身份,才讓韓信和白起,在打發無聊時間的同時,處理一些小問題。
想到這裏,劉桐也隻能重新切換視角,回到了大朝會當中,重新看了一下周瑜。
麵對這樣的目光,周瑜也心知肚明,隨後將自家所製定的艦隊標準,書寫在了竹簡上,最後交給了相關的官員,進行遞交和保存。
因為存儲的必要性,所以某些重大的事情,以及特殊的編製,采用的都是竹簡保存,而不是紙張保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