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的改變比離家之前更大啊。


    梁渠心想。


    離家前。


    老和尚吃肉,更像某種嚐試之舉,如今多少投入些真性情。


    希望早日武聖。


    回神。


    “大師,弱之一說何解?”


    蘇龜山亦有困惑:“南疆、北庭,素來為朝廷兩大對手,北庭為強,南方為詭,各類凶物層出不窮,將士們疲於應付,何來弱之一說?”


    “此弱非蠱弱。”


    “洗耳恭聽。”


    老和尚放下木筷。


    “老衲昔日遊曆古蜀,曾去到青衣江旁的一個小村落,村內鄉民盛傳一女子克夫,新婚燕爾不滿七日,丈夫入山采藥,跌落山崖,故人見人厭。


    偏我去觀相,見亡夫女子麵容姣潔,顴高有肉、口小齒齊、柳葉眉、厚耳珠、眼底清澈,分明是極好的旺夫相。”


    “哦?”


    梁渠和蘇龜山豎起耳朵。


    有隱情?


    “老衲細問之下,獲知其丈夫之死,乃新婚之後力不從心,憤慨羞愧,不聽其勸阻,執意上山采藥補陽,最終失足而亡。”


    蘇龜山不解:“如此一來,村民為何會傳其克夫?”


    “因此妄言為女子親口傳述,使了半塊麥芽糖,教旁村孩童編謠傳唱,單求自保。”


    “自保?”


    梁渠稍加思索,隱隱明悟。


    寡婦門前是非多。


    麵容姣好,丈夫亡故,年紀輕輕,絕對不少人來夜裏敲門。


    然有克夫的“黴運”傍身,人的膽子就沒那麽大了,行事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命夠不夠硬。


    蘇龜山陷入沉思。


    老和尚繼續道:“老衲翻遍史書,大離王朝之前,南方尚無蠱蟲一說記載,追根溯源,此詞出現,大抵要到大離王朝分崩離析,天下大亂之間。”


    “詳說。”


    “一家之辭,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無妨。”


    “老衲以為,彼時人禍天災不止,許多北方人為躲避禍患,不得已輾轉南疆求存,是故遷徙之人繁多。


    人為糊口,需得糧食,糧食要種,無論願與不願,人來了,便搶占了南疆人的土地。


    加之南方多毒瘴,濕氣重,北方人初來乍到,難以適應地方惡劣環境,容易害病。


    兩者關聯,彼此之間衝突愈發尖銳,養蠱下毒一說,便成為互相攻訐的說辭。


    史書值此間隙,陸續浮現有蠱蟲記載,卻無詳細的修行之法,足見蠱毒之道,仍未成真。”


    蘇龜山默默點頭。


    老和尚撥動念珠。


    “然北方人多強勢,武道、商貿、工匠、乃至織物、華服,無一不優越、無一不自信,認為南疆為粗鄙蠻夷,養蠱便成為對南疆人的歧視與厭惡,


    被歧視的南疆人,一方麵向往北方的強勢、繁華,另一方麵想要保護自己利益,索性認下本為汙蔑的蠱蟲之說,用以自保。


    如同青衣江旁的村中女子,縱使克夫名聲不好,亦無人敢來侵犯。


    長此以往,蠱毒之說化作傳說,南疆人自己亦難辨真假。


    有才情的南疆武師自小耳濡目染,逐漸嚐試起毒蟲同武道結合,自我摸索出一條奇特道路。


    是故史書記載蠱蟲之說,要比成體係的蠱蟲之道早上數百年。


    數千年來,曆經南疆武師添磚加瓦,蠱毒之道更有獨到之處,諸般蠱蟲能耐不可小覷。”


    “大師見解倒是新奇。”


    蘇龜山耳目一新。


    頭回聽說南疆蠱蟲的誕生緣由,怪有道理的。


    梁渠伸出筷子吃菜之餘,狠狠地接受熏陶,讓知識流進自己的腦子裏。


    老和尚中過舉,當過道士,再轉為和尚,更遊曆天下不定。


    學識和見解真非一般人能比。


    吃到一半。


    他忽然想起件事。


    “舅爺,南疆血祭百姓怎麽個事?”


    蘇龜山詫異:“你小子怎麽知道?”


    “黃州時聽地方知州提有一嘴,正好聽大師說起,想來問問。”


    “總愛聽機密是吧,日後讓人抓了去,同樣叫人嚴刑逼供,莫要說是我告訴你的。”


    “小子求知上進罷。”


    “哼。”蘇龜山冷笑,“南疆諸事同江淮諸府無關,我知曉的不算太多,大致隻一點,南疆欲造偽神。”


    “偽神?”


    梁渠愣住。


    好大名頭。


    聽上去比鬼母更厲害啊。


    “我先前說過,世上真龍唯有三條吧?”


    “記得記得,小子問的。”


    “天下唯有大江大河方能出真龍,是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應循環之理也好,水陸交互,靈機動蕩劇烈也罷,此為世人共識。


    南疆境內卻有一條鹿滄江,說大不大,說小不算小,按理出不來真龍,偏南疆諸多地方大族,此次意外聯手,企圖從其餘地方找補,人為替鹿滄江造就一條偽龍!


    具體幾個部族要如何做,我不太清楚,朝廷方麵倒蠻重視,有真龍同無真龍的河流相差甚遠。


    真龍現,整條大河似煥發生機,天材地寶層出不窮,且能打造出一條鴻溝天塹。


    故往南疆新派去不少宗師,我懷疑甚至有武聖暗中準備,大抵認為他們不是瞎玩,有機會成功,需提前防範,免遭偷襲。”


    “多事之秋啊。”


    梁渠哀歎。


    蘇龜山斜眼。


    “你小子歎什麽氣?朝廷尚且不急,用得著你瞎操心?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著。


    你就是今個成就大武師,把袁遇文的大武師記錄生生往前提了一整年多兩個月,鬼母、偽神,跟你一樣沒半銅子關係。”


    “咳咳。”


    梁渠尷尬咳嗽,的確有些自作多情。


    夜宵三分飽。


    碗筷泡水裏留給張大娘明早收拾。


    回房休息。


    翌日。


    梁渠喊來陳叔,以及義興鎮長春分堂的小陳掌櫃,去到田野裏查驗今年的養殖收獲。


    今天正好十二月初。


    天氣寒冷,滿地白霜。


    稻田裏的稻穀早讓割了個幹淨,進入休耕期,隻個別田地裏留有越冬的黑斑蛙,走到田壟邊,能清楚的看到一個一個漆黑的小圓洞。


    兩個藥材商得知梁渠要來,領著兩個農夫快步趕來,路上險些摔一跤,偏臉上盡堆笑容。


    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不消說。


    初次混種,大獲成功!


    “大人您瞧瞧,今年的水蛭,大豐收!老兒養水蛭那麽多年,眼下一批,絕對上等,自信曬幹能出八成良品!”


    藥材商提著木桶,撈一把今年收獲。


    幾十條水蛭在手掌上蠕動,活力十足。


    “是啊,大人不妨上手摸摸,掂量掂量,多好,多肥,您別怕,金線水蛭不吸血,它吃肉,愛吃螺肉,不咬人!”


    “嘿,這話說的,真咬人,能咬得了梁爺的肉?撐不死它!”


    兩個藥材商一唱一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水猴子開始成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甲殼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甲殼蟻並收藏從水猴子開始成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