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劍秋眸光深邃,眼裏閃過費解之色。


    他心中暗自思量,這廝玩的究竟是什麽把戲?


    “大人遲遲未予答複,可是因為心中有鬼?”對方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挑釁。


    唐劍秋怒目而視道:“哼!你如此嘴硬!本鎮撫信你一次又有何妨?來人!即刻將他二人押解回京,交由三法司聯合審訊!”


    崔應元和川蜀縣令被錦衣衛押解著,一路顛簸,心中滿是絕望與不甘。


    押送的隊伍在崎嶇的山路上緩緩前行,沿途的風景在兩人眼中卻如同虛設。


    他們心中充滿了對唐劍秋的怨恨與恐懼,同時也對即將到來的命運感到深深的無力。


    一個月後,隨著馬車的緩緩行進,京城的輪廓漸漸映入眼簾。


    巍峨的城牆、繁華的街道,還有那高高在上的皇宮,都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輝煌與威嚴。


    然而,對於崔應元和川蜀縣令來說,這一切都已失去了意義。


    隨著崔應元和川蜀縣令被錦衣衛押解回京,沿途百姓無不拍手稱快,議論紛紛,稱頌唐劍秋不畏強權,誓要鏟除貪腐的決心。


    三法司的官員們早已得知此事,他們紛紛聚集在衙門內,準備迎接這場重大的審訊。


    當崔應元和川蜀縣令被押解進來時,整個衙門內頓時鴉雀無聲。


    三法司的正堂之上,大理寺卿、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三位大人齊聚一堂,他們身著官服,神色莊重,等待著唐劍秋的到來。


    唐劍秋步入正堂,身後跟著押解崔應元和川蜀縣令的錦衣衛,他向三位大人行禮後,便將此次川蜀之行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述了一遍。


    唐劍秋也隨後趕到,他身著錦衣衛的官服,神情肅穆而堅定。


    他向三法司的官員們詳細講述了整個事件的起因、經過以及自己的調查過程。


    “諸位大人,崔應元和川蜀縣令身為朝廷命官,卻濫用職權、貪墨賑糧、克扣糧款、以次充好、買賣存糧,致使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我此番親赴川蜀,親眼見證了那些百姓們所受苦難,我身為欽差,兼北鎮撫司鎮撫使之職,深知責任之中,有義務將這些貪官繩之以法!”


    唐劍秋的聲音堅定有力,眼中閃爍著不容置疑的光芒。


    大理寺卿聞其言,眉頭不由自主地緊蹙起來,他沉聲道:“唐大人,你所言之事,可確鑿無疑?倘若真有其事,此二人必將受到嚴懲!”


    唐劍秋微微頷首,隨即從袖中緩緩取出數份證物,逐一擺放在桌上。


    “這是我在川蜀收集的證據,其中包括他們的賬本、往來書信以及當地百姓的口供,足以證明他們的罪行。”


    刑部尚書接過證物,一頁頁仔細翻閱。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愈發變得凝重起來,“此等貪婪無度、腐化墮落之徒,若不嚴加懲治,何以服眾?唐大人,你放心,三法司定會秉公處理,絕不姑息!”


    都察院左都禦史亦挺身而出,言辭懇切,“唐大人此番壯舉,實乃國家之幸,萬民之福,我謹代表都察院向你致謝,


    至於崔應元與陳青一案,都察院必將全力以赴,確保審判公正。”


    三法司的官員們聽聞此言,紛紛頷首,表示讚同。


    他們深知,這場審訊不僅關乎到兩個貪官的命運,更關乎到朝廷的威嚴與百姓的福祉。


    三法司審理當天,陽光透過堂外的縫隙,斑駁地灑在冰冷的石板地上,給這莊嚴而沉重的場合添上一抹不易察覺的暖意。


    然而,這份暖意對於即將接受審判的崔應元和川蜀縣令來說,卻是遙不可及。


    崔應元和川蜀縣令被押解至大堂中央,他們的身影在光與影的交錯中顯得格外蕭瑟,麵對三法司諸位大人的嚴厲目光,兩人仿佛被無形的重力壓迫,連呼吸都變得困難起來。


    就在此時,崔應元和川蜀縣令被押解上堂,他們麵如死灰,眼中滿是絕望。


    三法司官員開始審理此案,其中,大理寺卿麵容威嚴、眼神銳利,開口打破了堂上的沉寂:


    “崔應元、陳青,爾等身為朝廷重臣,肩承皇恩浩蕩,本應恪盡職守,勤勉於政,造福一方,


    然,爾等卻濫用職權,私吞賑災糧餉,致使無辜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民不聊生!今日,本官問你,你等可知罪?”


    崔應元聞此厲責,身軀不由自主地輕輕顫抖,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剝奪那份僥幸和抗拒,“大人,罪民……知罪。”


    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悔恨,但更多的是對即將到來的懲罰的恐懼。


    川蜀縣令頭顱亦隨之低垂,嗓音中夾雜著一縷不易察覺的顫抖,“大人明鑒,草民自知罪孽深重。”


    大理寺卿點了點頭,銳利且堅定,繼續追問道:“既已知罪,那爾等可有辯解之詞?”


    崔應元與縣令目光交匯,彼此眼中閃爍著難以言喻的複雜。


    他們嚐試著張開雙唇,卻如同被無形的枷鎖束縛,最終隻化作一聲沉重的歎息。


    見二人沉默不語,顯然並無辯解之意,大理寺卿的麵色愈發凝重,仿佛烏雲壓頂:


    “既如此,本官再問爾等,這貪腐之行,背後是否另有隱情,抑或是受人指使?”


    這一問,仿佛一道驚雷,在堂上炸響,崔應元和川蜀縣令的身體同時一震,眼中閃過一抹驚慌。


    然而,在短暫的沉默後,兩人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統一口徑。


    崔應元率先打破沉靜,聲音中帶著一絲決絕:“大人,在下所犯之貪腐劣跡,實乃一己私欲作祟,並無背後主使之人。”


    他的語氣雖然微弱,但卻異常堅定。


    川蜀縣令的話語緊隨其後,“大人,草民亦是如此,草民私吞賑災之糧,此皆個人之過,無人幕後指使。”


    兩人的供述,如同兩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讓堂上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大理寺卿眉頭緊鎖,目光在兩人之間來回掃視,試圖從他們的眼神中尋找出一絲破綻。


    然而,崔應元和川蜀縣令卻都緊閉雙眼,仿佛要將自己完全封閉在內心的世界中。


    大理寺卿聞言,神色更加凝重,他麵色凝重,似乎在試圖從二人的表情中捕捉到更多信息。


    他們明顯是有心事。


    這時,都察院左都禦史站了出來,他麵如俊狼,直視著崔應元和川蜀縣令:


    “崔應元,陳青,本應明法守紀,為萬民之表率,如今犯下如此重罪,卻還妄圖隱瞞真相,究竟是何用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鎮撫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水三秋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水三秋醬並收藏大明鎮撫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