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滄然接著道:“本次共有七十六名參加者,前十三日行程已張貼於靜心莊正門之布告欄。後七日待勝者名單漸漸明朗,再行安排。”
衛靖心想:“目前聽來皆與去年差不多,今年參加者更少了些,想來是見識過前兩年的高手,因此心存僥幸之人便不敢再來。”
此時有人冷冷的道:“紀閣主,《萬武歸藏》這三年已讓武林大亂,各地紛爭無數,為何天機閣仍執意要辦?”
此人是廬州府懸刀門門主周觀海,乃是當地武林小有名氣的刀客。
紀滄然正要答話,人群中便有人大聲道:“能將天下武學紀錄成冊,免得絕學失傳,此乃不世奇功,付出些代價也是應該的!”
觀其穿著、兵刃,似是無憂穀中人物,卻不知名號。
又有一人道:“懸刀門不參加便早早滾蛋,少來這裏礙事!”
衛靖心想,倘若當時上官道明一派勝出,今日在此地替天機閣說話之人,便又多了一位。
此時又有一人道:“周門主所言非虛,在下亦聽聞近日許多幫會、勢力內部生變,更甚者衝突越演越烈,已然有悲劇傳出,難道為成就大業,便可以罔顧人命?”
如此你一言、我一語,整個場地頓時吵成一團。
衛靖想起去年聚會之時,棲凰山莊副莊主當場質疑紀滄然作為評審的實力,下場向他討教,怎知走不過十招便已敗陣,且紀滄然看來輕描淡寫,大是行有餘力。
須知棲凰副莊主並非泛泛之輩,一路“棲凰六掌絕”在武林中亦是聲名遠播,怎料他成名武功竟連一半也使不完便即落敗,這當是紀滄然有意立威服眾。在場武林人士紛紛對紀滄然改觀,更多了幾分敬意,想來也是如此,此時周觀海也才隻動口而不動手。
此時紀滄然朗聲道:“諸君請聽在下一言。”
隻聞他聲如洪鍾、氣息悠長,竟憑一己之力,便把在場眾人的聲音壓了下來。紀滄然續道:“《萬武歸藏》不過是在下的一點任性,希望能讓各派藉交流武學開始,慢慢了解彼此,以消弭紛爭,舉凡古聖先賢欲成大事,多有一段動蕩的過程,在下雖不才,自認不敢比肩前賢,卻仍願為武林盡一份心力,倘若有什麽不周到,那便是天機閣有待改進之處,也望諸位海涵。”
說罷又是拱手朝四方一禮。
此時四周又有人大喊:“正是!”
有人說:“紀閣主真乃用心良苦!”
支持者一時聲勢大漲,那些持反對意見之人便聽不到聲音了。待現場騷動已逐漸平息,紀滄然續道:“如此,便請各路英雄俠士,確認比試日期後,於當日準時出席,天機閣自明日起,便於此處恭迎大駕!”
衛靖隻覺這天機閣主一張嘴也真能講,見周觀海及零星數人仍有不平之色,但寡不敵眾,隻得偃旗息鼓,再做打算,一旁點蒼派蕭遙看來也頗為不滿,隻見唐柔在他耳邊悄聲說了什麽,他點了點頭,兩人才一同離去。
衛靖見此地已無大事,便趁人群還未散去之際,先往靜心莊大門而行,到得布告欄前,隻見自己的比試在第三日,對手是無憂穀人物龐景南,第二場比試則於第七日,對手那欄寫著“上官飛雲”四字。
《萬武歸藏》參與者甚多,然程度卻參差不齊,天機閣會依照江湖上的聲望、評價,安排實力盡量接近的對手,以求武藝能多有發揮,衛靖本人雖無名氣,但衝著“司馬家二當家”之名,仍是給他安排了一流的對手。
衛靖尋思,龐景南此人僅聽過名號,實力如何卻不大清楚。上官飛雲乃上官家大公子,雖與上官飛塵立場不同,但出手仍須謹慎,不可壞了與上官家的和氣,況且對方乃名門長子,能不能勝仍在未定之天。
想到此處,衛靖心下坦然,反正自己也沒想著一定要贏,順其自然便好,隨即離開靜心莊,回返南京城。
在回客店的路上,衛靖不禁想著,不知道琴姑娘開始練那“朝雲神劍”了沒?自己與任千芸都不在,可有人陪她說話?她還生不生我氣啊?雖不知榆琴是否真在生氣,但心中仍是惴惴不安,胡思亂想間已然回到客店。
前兩日衛靖雖不須下場,但仍動身前往靜心莊,觀看幾個大派的比試情形,並留意現場情況。隻見各路江湖群豪站滿了四周,比試場地正北放著一張長桌,共設三個座位,明相大師、玄清道長、紀滄然三人便端坐其上,仔細觀察比武細節。
雖然此莊名為靜心莊,但莊內的比試可一點都與“靜心”兩字沾不上邊,即便勝敗不影響武學品級判定,但人在江湖打滾,誰也不想在眾目睽睽之下敗陣,因此大多數上場者皆是全力爭勝,紀滄然說的什麽“不可傷了和氣”已全然給眾人拋到腦後。
衛靖這兩日還留意到蕭遙也未盡全力,點蒼派乃是第一年便即率先響應《萬武歸藏》的大派,然而第二代大弟子蕭遙不論是日前宴席上,亦或是此番比試,處處都流露著與《萬武歸藏》作對的態度,看來點蒼派內部的意見也非一致,而蕭遙來此的目的也許與衛靖頗為相似。
第三日正午一到,衛靖便往靜心莊而行,來到莊園大門,便遠遠瞧見一人頭戴方巾、一身灰袍,手上拿個紙扇,身後背著竹簍,內中裝滿各式書籍,一個書生在武林群豪中顯得格格不入。
衛靖一見到他便走上前,喜道:“三哥,你來啦?”
此人年紀約在三十上下,正是司馬三當家“尋花秀才”程子閑。
程子閑一見衛靖,便悠悠念道:“正所謂有緣千裏來相會,老二,久見了!”
衛靖道:“三哥怎麽這麽早便來了,我可還沒上場呢。”
程子閑道:“此地可謂妖邪奸佞、群魔亂舞,你三哥自然要早點到場,給我二弟掠陣。”
衛靖心想,三哥為人其實甚是聰慧,亦有智謀,就是說話有股書呆子的呆氣,讓人哭笑不得。
衛靖笑道:“這可多謝啦,三哥可曾聽過無憂穀的龐景南?”
程子閑道:“龐景南?嗯,此人在武林中名氣不大,武藝是槍棍皆通,但聽說棍法更厲害些,走的是樸實剛猛的路子,他是你今日的對手?”
衛靖點頭道:“是,昨日我在會場所見,此回無憂穀似乎也站在天機閣那邊,三哥若遇上了,也須小心行事。”
程子閑搖頭晃腦的道:“小心駛得萬年船,你三哥自會小心。”
兩人說話間不知不覺已來到場地,在看了三對比試後,終於輪到衛靖,隻見四周人潮越來越多,顯然是眾人認為此回比試之精彩,將更勝前幾場。
衛靖長劍上手,緩緩步入場中,來自無憂穀的龐景南也已就位,隻見他手拿齊眉棍,踏穩馬步,已然就緒。
此時全場肅靜,隻聞紀滄然朗聲道:“兩位,請!”
龐景南聞言後率先出招,一棍當頭劈下,衛靖見來招似洪濤,不敢硬接,側身避開後回劍反削,怎知對手不招架亦不閃躲,直刺而來,竟是要以硬碰硬,衛靖見敵方剛猛,便以守勢為先,再伺機反擊。
再過十數招,衛靖發覺對方的打法根本不像比試,招招不留餘地,加上龐景南棍法本就是剛猛路子,棍棍揮出皆有天崩地裂之勢,稍有不慎則非死即傷,下如此狠手,讓這場比武看來更像生死之決,而非切磋武藝。
衛靖心想:“目前聽來皆與去年差不多,今年參加者更少了些,想來是見識過前兩年的高手,因此心存僥幸之人便不敢再來。”
此時有人冷冷的道:“紀閣主,《萬武歸藏》這三年已讓武林大亂,各地紛爭無數,為何天機閣仍執意要辦?”
此人是廬州府懸刀門門主周觀海,乃是當地武林小有名氣的刀客。
紀滄然正要答話,人群中便有人大聲道:“能將天下武學紀錄成冊,免得絕學失傳,此乃不世奇功,付出些代價也是應該的!”
觀其穿著、兵刃,似是無憂穀中人物,卻不知名號。
又有一人道:“懸刀門不參加便早早滾蛋,少來這裏礙事!”
衛靖心想,倘若當時上官道明一派勝出,今日在此地替天機閣說話之人,便又多了一位。
此時又有一人道:“周門主所言非虛,在下亦聽聞近日許多幫會、勢力內部生變,更甚者衝突越演越烈,已然有悲劇傳出,難道為成就大業,便可以罔顧人命?”
如此你一言、我一語,整個場地頓時吵成一團。
衛靖想起去年聚會之時,棲凰山莊副莊主當場質疑紀滄然作為評審的實力,下場向他討教,怎知走不過十招便已敗陣,且紀滄然看來輕描淡寫,大是行有餘力。
須知棲凰副莊主並非泛泛之輩,一路“棲凰六掌絕”在武林中亦是聲名遠播,怎料他成名武功竟連一半也使不完便即落敗,這當是紀滄然有意立威服眾。在場武林人士紛紛對紀滄然改觀,更多了幾分敬意,想來也是如此,此時周觀海也才隻動口而不動手。
此時紀滄然朗聲道:“諸君請聽在下一言。”
隻聞他聲如洪鍾、氣息悠長,竟憑一己之力,便把在場眾人的聲音壓了下來。紀滄然續道:“《萬武歸藏》不過是在下的一點任性,希望能讓各派藉交流武學開始,慢慢了解彼此,以消弭紛爭,舉凡古聖先賢欲成大事,多有一段動蕩的過程,在下雖不才,自認不敢比肩前賢,卻仍願為武林盡一份心力,倘若有什麽不周到,那便是天機閣有待改進之處,也望諸位海涵。”
說罷又是拱手朝四方一禮。
此時四周又有人大喊:“正是!”
有人說:“紀閣主真乃用心良苦!”
支持者一時聲勢大漲,那些持反對意見之人便聽不到聲音了。待現場騷動已逐漸平息,紀滄然續道:“如此,便請各路英雄俠士,確認比試日期後,於當日準時出席,天機閣自明日起,便於此處恭迎大駕!”
衛靖隻覺這天機閣主一張嘴也真能講,見周觀海及零星數人仍有不平之色,但寡不敵眾,隻得偃旗息鼓,再做打算,一旁點蒼派蕭遙看來也頗為不滿,隻見唐柔在他耳邊悄聲說了什麽,他點了點頭,兩人才一同離去。
衛靖見此地已無大事,便趁人群還未散去之際,先往靜心莊大門而行,到得布告欄前,隻見自己的比試在第三日,對手是無憂穀人物龐景南,第二場比試則於第七日,對手那欄寫著“上官飛雲”四字。
《萬武歸藏》參與者甚多,然程度卻參差不齊,天機閣會依照江湖上的聲望、評價,安排實力盡量接近的對手,以求武藝能多有發揮,衛靖本人雖無名氣,但衝著“司馬家二當家”之名,仍是給他安排了一流的對手。
衛靖尋思,龐景南此人僅聽過名號,實力如何卻不大清楚。上官飛雲乃上官家大公子,雖與上官飛塵立場不同,但出手仍須謹慎,不可壞了與上官家的和氣,況且對方乃名門長子,能不能勝仍在未定之天。
想到此處,衛靖心下坦然,反正自己也沒想著一定要贏,順其自然便好,隨即離開靜心莊,回返南京城。
在回客店的路上,衛靖不禁想著,不知道琴姑娘開始練那“朝雲神劍”了沒?自己與任千芸都不在,可有人陪她說話?她還生不生我氣啊?雖不知榆琴是否真在生氣,但心中仍是惴惴不安,胡思亂想間已然回到客店。
前兩日衛靖雖不須下場,但仍動身前往靜心莊,觀看幾個大派的比試情形,並留意現場情況。隻見各路江湖群豪站滿了四周,比試場地正北放著一張長桌,共設三個座位,明相大師、玄清道長、紀滄然三人便端坐其上,仔細觀察比武細節。
雖然此莊名為靜心莊,但莊內的比試可一點都與“靜心”兩字沾不上邊,即便勝敗不影響武學品級判定,但人在江湖打滾,誰也不想在眾目睽睽之下敗陣,因此大多數上場者皆是全力爭勝,紀滄然說的什麽“不可傷了和氣”已全然給眾人拋到腦後。
衛靖這兩日還留意到蕭遙也未盡全力,點蒼派乃是第一年便即率先響應《萬武歸藏》的大派,然而第二代大弟子蕭遙不論是日前宴席上,亦或是此番比試,處處都流露著與《萬武歸藏》作對的態度,看來點蒼派內部的意見也非一致,而蕭遙來此的目的也許與衛靖頗為相似。
第三日正午一到,衛靖便往靜心莊而行,來到莊園大門,便遠遠瞧見一人頭戴方巾、一身灰袍,手上拿個紙扇,身後背著竹簍,內中裝滿各式書籍,一個書生在武林群豪中顯得格格不入。
衛靖一見到他便走上前,喜道:“三哥,你來啦?”
此人年紀約在三十上下,正是司馬三當家“尋花秀才”程子閑。
程子閑一見衛靖,便悠悠念道:“正所謂有緣千裏來相會,老二,久見了!”
衛靖道:“三哥怎麽這麽早便來了,我可還沒上場呢。”
程子閑道:“此地可謂妖邪奸佞、群魔亂舞,你三哥自然要早點到場,給我二弟掠陣。”
衛靖心想,三哥為人其實甚是聰慧,亦有智謀,就是說話有股書呆子的呆氣,讓人哭笑不得。
衛靖笑道:“這可多謝啦,三哥可曾聽過無憂穀的龐景南?”
程子閑道:“龐景南?嗯,此人在武林中名氣不大,武藝是槍棍皆通,但聽說棍法更厲害些,走的是樸實剛猛的路子,他是你今日的對手?”
衛靖點頭道:“是,昨日我在會場所見,此回無憂穀似乎也站在天機閣那邊,三哥若遇上了,也須小心行事。”
程子閑搖頭晃腦的道:“小心駛得萬年船,你三哥自會小心。”
兩人說話間不知不覺已來到場地,在看了三對比試後,終於輪到衛靖,隻見四周人潮越來越多,顯然是眾人認為此回比試之精彩,將更勝前幾場。
衛靖長劍上手,緩緩步入場中,來自無憂穀的龐景南也已就位,隻見他手拿齊眉棍,踏穩馬步,已然就緒。
此時全場肅靜,隻聞紀滄然朗聲道:“兩位,請!”
龐景南聞言後率先出招,一棍當頭劈下,衛靖見來招似洪濤,不敢硬接,側身避開後回劍反削,怎知對手不招架亦不閃躲,直刺而來,竟是要以硬碰硬,衛靖見敵方剛猛,便以守勢為先,再伺機反擊。
再過十數招,衛靖發覺對方的打法根本不像比試,招招不留餘地,加上龐景南棍法本就是剛猛路子,棍棍揮出皆有天崩地裂之勢,稍有不慎則非死即傷,下如此狠手,讓這場比武看來更像生死之決,而非切磋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