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相亦點頭響應,然後起身道:“如此,今日就先不打擾少俠歇息了。”
正準備離去,明相似乎想起了什麽事,又道:“對了,根據武當派所查,有三位王爺近日要共同舉辦大會,甄選藝妓伶人,梁獻王也在其中,少俠若閑得發慌,亦可就此事斟酌思量一番。”
衛靖不禁失笑道:“甄選藝妓?我瞧選妃納妾才是真的。”
明相笑而不語,跟著徑自轉頭離去。衛靖則尋思:“甄選大會......這確是個接近王爺的好機會,我得想個辦法混進去才行。”
如此又過幾日,期間淩雪衣、榆琴、小湘三女閑暇之時,便在寺外一處空地練武,並由三人中造詣最深的淩雪衣充當師父,給兩名後輩武學上的指導。而衛靖的傷幾近痊愈,已能行走如常,這日午後便與明相相約寺外。
明相道:“今日少俠使劍之前,老僧想先請少俠閉目半晌,試著淨空腦中一切念想,待你自認已然心無雜念之時,咱們再來試武論劍,此事至關緊要,還請少俠盡可能多堅持一會兒。”
衛靖微微一愣,心想不過就是什麽也別想,這有何難?但明相大師是何等樣人,他的安排必有深意,因此衛靖並未猶豫太久,便即席地而坐,閉上雙眼,照明相所說,靜下心來。
然而方過一息,諸般念頭便紛至遝來,衛靖想到了榆琴、想到司馬家、想到百裏家,也想到天機閣,然後聽見四周秋風陣陣,又想,不久便要入冬了吧?跟著又想到此刻身在白水寺,此寺清幽僻靜,樹木蔥鬱,景色怡人。
念及此處,衛靖忽然雙眼一睜,發覺自己雜念多不勝數,根本除之不盡,明相溫言道:“少俠不必介懷,想來再多試幾回,便能有所突破了。”
衛靖聞言心神一定,便即再次嚐試,這回多堅持了一會兒,才又睜眼回神,此後衛靖便反複閉目靜心,明相也一直守在一旁,這番去除雜念的功夫,竟持續了近一個時辰,這才有所突破。
經曆方才多次分神,衛靖已漸入佳境,這回他閉目好一陣子,心中早已不記得自己靜心了多久,隻是沉浸在無念無想的境界中,忽地聽得明相道:“行了,少俠請隨意運使一套劍法,切莫多想,隻管用便是。”
衛靖聞言隨即起劍,一路“點水快劍”疾點而出,劍式隨心所欲,暢意揮灑,待這路劍法即將使完之際,明相又朗聲道:“少俠,請再使一路劍法,直到有雜念入心之際,便可以停手了!”
衛靖手腕一翻,“詩畫江山劍”縱橫交錯,長劍如半空作畫,指點江山,怎知就在劍法即將收尾之際,衛靖忽然停手,跟著麵有慚色,道:“方才劍法即將功成之際,晚輩便想著下一路劍法要如何接續才能天衣無縫,如此,是否算是大師所說的雜念?”
明相微笑點頭道:“正是!少俠悟性過人,一點便通。之後若心有雜念,少俠可以席地而坐,如方才一般靜下心來,待心中全無念想,就可以起身運劍。依老僧所見,這兩天便先如此就好。”
衛靖答應後,便照明相所說,打坐後隨心揮劍,心有雜念便重新坐下,周而複始。
兩日過後,衛靖一次使劍已可使到近十套劍法,方才停下,到得後來,衛靖早已不記得自己用的是哪些劍法。
這日時近黃昏,淩雪衣、榆琴也在旁看衛靖使劍,此時明相忽道:“少俠一人揮劍揮了幾天,想必也有些乏味了,不妨與老僧過個幾手吧。”
隻見明相手中已多了一根樹枝,權作兵刃。
衛靖想了想,點頭問道:“是,大師要晚輩出劍時,也同樣什麽也別想,是嗎?”
明相臉露微笑,頗有讚許之意,道:“正是如此!”
衛靖點頭後行了禮,便朝明相右肩刺出一劍,淩雪衣凝神觀看,覺得這劍法似乎是衛靖常用的“點水快劍”,但又似乎不是那麽回事,而明相樹枝在手,輕輕一格便將來劍化去,衛靖立即變招,一劍反削明相胸口。
方才那第一劍似是“點水快劍”,又似乎不是,但這第二劍淩雪衣則瞧得分明,肯定不是“點水快劍”,而像另一路衛靖很少運使的劍法。兩人拆得十數招,衛靖才停手收劍,道:“晚輩方才雜念又至,隻好半途停手,真是不中用。”
明相搖頭道:“實際與人交手,自然比獨自使劍難上許多,少俠切莫灰心,咱們重新來過便是。”
跟著兩人又如此交手十數回,直至金烏西墜,玉兔東升,隨著衛靖專心運劍,心神也跟著集中,漸漸地,衛靖已全然不知自己所用是哪路劍法,隻是一心一意與明相對劍,每當明相攻守之際,衛靖手中長劍,必自然而然生出一式應對。
又過了許久,衛靖渾然忘我,已不知身在何處,此時明相卻忽然收劍,按著胸口氣喘籲籲,似乎甚是疲憊,此時衛靖才回過神來,發覺兩人交手甚久,明相已頗為疲倦,歉然道:“晚輩竟打到忘了時辰,當真慚愧,大師還請趕緊歇息,喝點茶水吧。”
明相卻揮揮手,示意無妨,待他又喘了幾口氣,終於緩過來後,隨即對衛靖微笑道:“恭喜少俠!”
明相臉上掛著欣慰的笑容,口中說著“恭喜”,衛靖卻茫然不解其意,隻能問道:“大師?”
但明相卻反而看向淩雪衣,問道:“淩姑娘可有看出什麽端倪?”
淩雪衣想了想,似乎有些不知如何措辭,然後才猶豫道:“小離......你......”
衛靖看向淩雪衣,靜靜等她把話說完,淩雪衣續道:“今日自我來此看你們練劍,到現在為止,你與大師共交手十二次,方才這一次,或攻或守,你一共揮出了七十六劍。”
衛靖問道:“七十六劍?”
淩雪衣解釋道:“這七十六劍中,共有十三路劍法是我看得出來的,此外,尚有許多招式,像是融合不同的劍法,臨場即興所創,我也看不出它們所屬何派,更有甚者,有幾招似劍非劍,我甚至不敢肯定,那些究竟能否算得上是劍法?”
衛靖喃喃道:“臨場創招......似劍非劍......”
明相點頭道:“如今少俠已算得上是初窺門徑,待日後使劍時,把劍法全都練到無跡可尋,少俠的劍便算大成了!”
淩雪衣默然不語,似在思考明相大師的用意,榆琴則自方才至今,一直專心盯著衛靖如何使劍,她劍術初學不久,所識劍法亦不多,因此隻是凝神觀看衛靖一招一式,並與自己習練的“冰玉劍法”、“朝雲神劍”兩路劍法互相比較。
衛靖聞言後陷入沉思,過了一會兒似有所悟,問道:“莫非......大師是希望我把胸中所學劍法,全都結合在一塊兒?”
明相點頭道:“大巧若拙,大道至簡。少俠練有世上多不勝數的劍法,即便各自殊途,依老僧所見,最終仍須同歸一處,因此咱們不妨化繁為簡,讓少俠改為隻使一套劍法,便似是使百套千套劍法一般。”
衛靖想起江懷雪前輩當時的見解,似與明相有異曲同工之妙,明相又道:“若你心有罣礙,出招時仍想著這是何招,這是哪式,那它們便是不同的劍法,隻有等你出劍時心中空無一物,它們才能合而為一。”
正準備離去,明相似乎想起了什麽事,又道:“對了,根據武當派所查,有三位王爺近日要共同舉辦大會,甄選藝妓伶人,梁獻王也在其中,少俠若閑得發慌,亦可就此事斟酌思量一番。”
衛靖不禁失笑道:“甄選藝妓?我瞧選妃納妾才是真的。”
明相笑而不語,跟著徑自轉頭離去。衛靖則尋思:“甄選大會......這確是個接近王爺的好機會,我得想個辦法混進去才行。”
如此又過幾日,期間淩雪衣、榆琴、小湘三女閑暇之時,便在寺外一處空地練武,並由三人中造詣最深的淩雪衣充當師父,給兩名後輩武學上的指導。而衛靖的傷幾近痊愈,已能行走如常,這日午後便與明相相約寺外。
明相道:“今日少俠使劍之前,老僧想先請少俠閉目半晌,試著淨空腦中一切念想,待你自認已然心無雜念之時,咱們再來試武論劍,此事至關緊要,還請少俠盡可能多堅持一會兒。”
衛靖微微一愣,心想不過就是什麽也別想,這有何難?但明相大師是何等樣人,他的安排必有深意,因此衛靖並未猶豫太久,便即席地而坐,閉上雙眼,照明相所說,靜下心來。
然而方過一息,諸般念頭便紛至遝來,衛靖想到了榆琴、想到司馬家、想到百裏家,也想到天機閣,然後聽見四周秋風陣陣,又想,不久便要入冬了吧?跟著又想到此刻身在白水寺,此寺清幽僻靜,樹木蔥鬱,景色怡人。
念及此處,衛靖忽然雙眼一睜,發覺自己雜念多不勝數,根本除之不盡,明相溫言道:“少俠不必介懷,想來再多試幾回,便能有所突破了。”
衛靖聞言心神一定,便即再次嚐試,這回多堅持了一會兒,才又睜眼回神,此後衛靖便反複閉目靜心,明相也一直守在一旁,這番去除雜念的功夫,竟持續了近一個時辰,這才有所突破。
經曆方才多次分神,衛靖已漸入佳境,這回他閉目好一陣子,心中早已不記得自己靜心了多久,隻是沉浸在無念無想的境界中,忽地聽得明相道:“行了,少俠請隨意運使一套劍法,切莫多想,隻管用便是。”
衛靖聞言隨即起劍,一路“點水快劍”疾點而出,劍式隨心所欲,暢意揮灑,待這路劍法即將使完之際,明相又朗聲道:“少俠,請再使一路劍法,直到有雜念入心之際,便可以停手了!”
衛靖手腕一翻,“詩畫江山劍”縱橫交錯,長劍如半空作畫,指點江山,怎知就在劍法即將收尾之際,衛靖忽然停手,跟著麵有慚色,道:“方才劍法即將功成之際,晚輩便想著下一路劍法要如何接續才能天衣無縫,如此,是否算是大師所說的雜念?”
明相微笑點頭道:“正是!少俠悟性過人,一點便通。之後若心有雜念,少俠可以席地而坐,如方才一般靜下心來,待心中全無念想,就可以起身運劍。依老僧所見,這兩天便先如此就好。”
衛靖答應後,便照明相所說,打坐後隨心揮劍,心有雜念便重新坐下,周而複始。
兩日過後,衛靖一次使劍已可使到近十套劍法,方才停下,到得後來,衛靖早已不記得自己用的是哪些劍法。
這日時近黃昏,淩雪衣、榆琴也在旁看衛靖使劍,此時明相忽道:“少俠一人揮劍揮了幾天,想必也有些乏味了,不妨與老僧過個幾手吧。”
隻見明相手中已多了一根樹枝,權作兵刃。
衛靖想了想,點頭問道:“是,大師要晚輩出劍時,也同樣什麽也別想,是嗎?”
明相臉露微笑,頗有讚許之意,道:“正是如此!”
衛靖點頭後行了禮,便朝明相右肩刺出一劍,淩雪衣凝神觀看,覺得這劍法似乎是衛靖常用的“點水快劍”,但又似乎不是那麽回事,而明相樹枝在手,輕輕一格便將來劍化去,衛靖立即變招,一劍反削明相胸口。
方才那第一劍似是“點水快劍”,又似乎不是,但這第二劍淩雪衣則瞧得分明,肯定不是“點水快劍”,而像另一路衛靖很少運使的劍法。兩人拆得十數招,衛靖才停手收劍,道:“晚輩方才雜念又至,隻好半途停手,真是不中用。”
明相搖頭道:“實際與人交手,自然比獨自使劍難上許多,少俠切莫灰心,咱們重新來過便是。”
跟著兩人又如此交手十數回,直至金烏西墜,玉兔東升,隨著衛靖專心運劍,心神也跟著集中,漸漸地,衛靖已全然不知自己所用是哪路劍法,隻是一心一意與明相對劍,每當明相攻守之際,衛靖手中長劍,必自然而然生出一式應對。
又過了許久,衛靖渾然忘我,已不知身在何處,此時明相卻忽然收劍,按著胸口氣喘籲籲,似乎甚是疲憊,此時衛靖才回過神來,發覺兩人交手甚久,明相已頗為疲倦,歉然道:“晚輩竟打到忘了時辰,當真慚愧,大師還請趕緊歇息,喝點茶水吧。”
明相卻揮揮手,示意無妨,待他又喘了幾口氣,終於緩過來後,隨即對衛靖微笑道:“恭喜少俠!”
明相臉上掛著欣慰的笑容,口中說著“恭喜”,衛靖卻茫然不解其意,隻能問道:“大師?”
但明相卻反而看向淩雪衣,問道:“淩姑娘可有看出什麽端倪?”
淩雪衣想了想,似乎有些不知如何措辭,然後才猶豫道:“小離......你......”
衛靖看向淩雪衣,靜靜等她把話說完,淩雪衣續道:“今日自我來此看你們練劍,到現在為止,你與大師共交手十二次,方才這一次,或攻或守,你一共揮出了七十六劍。”
衛靖問道:“七十六劍?”
淩雪衣解釋道:“這七十六劍中,共有十三路劍法是我看得出來的,此外,尚有許多招式,像是融合不同的劍法,臨場即興所創,我也看不出它們所屬何派,更有甚者,有幾招似劍非劍,我甚至不敢肯定,那些究竟能否算得上是劍法?”
衛靖喃喃道:“臨場創招......似劍非劍......”
明相點頭道:“如今少俠已算得上是初窺門徑,待日後使劍時,把劍法全都練到無跡可尋,少俠的劍便算大成了!”
淩雪衣默然不語,似在思考明相大師的用意,榆琴則自方才至今,一直專心盯著衛靖如何使劍,她劍術初學不久,所識劍法亦不多,因此隻是凝神觀看衛靖一招一式,並與自己習練的“冰玉劍法”、“朝雲神劍”兩路劍法互相比較。
衛靖聞言後陷入沉思,過了一會兒似有所悟,問道:“莫非......大師是希望我把胸中所學劍法,全都結合在一塊兒?”
明相點頭道:“大巧若拙,大道至簡。少俠練有世上多不勝數的劍法,即便各自殊途,依老僧所見,最終仍須同歸一處,因此咱們不妨化繁為簡,讓少俠改為隻使一套劍法,便似是使百套千套劍法一般。”
衛靖想起江懷雪前輩當時的見解,似與明相有異曲同工之妙,明相又道:“若你心有罣礙,出招時仍想著這是何招,這是哪式,那它們便是不同的劍法,隻有等你出劍時心中空無一物,它們才能合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