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柔則是忍俊不住,笑道:“老宗主與夫人這般年紀,居然還能像小情侶一樣吵架吵到離家出走,如此精力充沛,真是令人羨慕!”
蕭遙連忙製止她道:“師妹!”
衛靖也笑道:“沒事,沒事!宗主與夫人皆是不拘小節之輩,兩位都是司馬家的好朋友,即便他們人就在此處,想來也不會介懷才是!”
跟著衛靖話鋒一轉,又道:“總之,目前情況就如兩位所見,天機閣既已插手聚會之事,不知後續又會如何興風作浪,我想請蕭兄與唐姑娘多加留意,盡量多多照看點蒼派諸位年輕弟子,別再讓天機閣有下手的空隙了。”
蕭遙點頭道:“這個自然,點蒼派自家之事本就該由我們自行處理才是,這可讓衛兄費心了!”
唐柔也在旁點頭附和道:“正是如此!”
衛靖續道:“甚好,倒是華山派那邊我就傷腦筋了,那裏雖有我相識之人,但我們交情不深,他是否願意幫手,我還真說不準,總之我先去找他聊聊便是。”
說罷拱手作別,轉身欲先行離去,走到一半突然想起一事,又對轉頭對蕭遙道:“對了,蕭兄可否替我與那位葛兄弟打個招呼,就說稍早在祥雲酒樓,我出言譏諷兩派的劍法,主要是不希望兩派衝突加深,不得已才借題發揮,出此下策,可不是存心看不起他,待我先把事情處理好,晚些再親自去向他賠罪。”
蕭遙先是一愣,然後才把稍早祥雲酒樓之事,與衛靖所言串連在一起,這才大致明白衛靖方才何以如此,忙道:“客氣了,我等會兒便去與他說明來龍去脈,衛兄放心便是!”
衛靖點頭稱謝後,這才快步離去。
此時衛靖方自點蒼派的住所回返,來到書院內澄明湖畔,便見到陶百誠已替他把人請來,那人正是當時棲凰山莊三名求親者之一,華山弟子張錦侯,衛靖與他雖交情不深,但當時見他性情率直,為人正派,且此時華山派又沒有更信得過的朋友了,因此衛靖事急從權,決定先探探張錦侯的口風,瞧他立場如何。
張錦侯一見到衛靖便笑逐顏開,甚是開心,連忙拱手道:“衛兄!自上回棲凰山莊一別便未能有緣再見,別來無恙?”
衛靖見他親切真誠,全然不以上回敗陣之事為忤,對他也是好感有加,當下拱手還禮笑道:“張兄有心了,在下一切都好,張兄呢?”
張錦侯先是歎了口氣,然後才道:“哀!最近可不大好,這次南陽聚會已進行好一段時間,兩派的長輩們卻勢如水火,針鋒相對,像我這樣的年輕弟子即便不想妄動幹戈,隻想好好與武林同道論武交流一番,卻也是身不由己,誰教我們隻是人微言輕的後生晚輩呢?”
頓了一頓忽道:“對了,衛兄與司馬家又為何會在此處?”
衛靖尋思,看來兩派內確實也有些弟子如張錦侯一般,對種種爭端並不樂見,衛靖答道:“司馬家正是為此而來,說得準確些,我們是為天機閣與紀滄然來的。”
跟著便把這段時間,天機閣與《萬武歸藏》所帶來的紛爭,以及司馬世家對此的態度,簡單說明一番。
而張錦侯此前雖曾聽聞天機閣與《萬武歸藏》之事,卻並不特別關心,因此所知不多,此時聽了衛靖解釋後,這才意識到此回紀滄然插手兩派事務,實是居心叵測。
當下張錦侯忿忿道:“哼!我就知道這人肯定沒安什麽好心,不瞞衛兄,事實上華山內部對《萬武歸藏》的看法,也是趨於兩極的,以掌門為首的一派較為親近天機閣,另外以幾位長老,如燕師叔、袁師叔為首的,則是對天機閣比較反感的一派。”
衛靖想到當時在南京與沈玉山聚會,燕江城的態度確實也印證了這一點。
跟著張錦侯又麵帶慚愧,道:“在下過往總是將心力放在自身武藝的精進之上,對武林事所知甚少,當真是井底之蛙,倒教衛兄見笑了!”
衛靖連忙寬慰他道:“張兄千萬別這麽說,天機閣有意暗中行事,本就不易察覺,此回在下正是要請張兄協助,照看華山派一眾年輕弟子。”
跟著便把自己需要張錦侯協助之處一一說出,而他也欣然允諾,兩人又計議了一會兒,然後才各自回房,靜待後續發展。
此時衛靖經過一個下午的奔波,早已饑腸轆轆,疲憊不堪,正當他回返司馬家廂房,準備向宗主回報方才種種情事之時,卻聽聞宗主房內傳來女子大聲喝罵之聲,每當那女子罵完一句,跟著便會聽到一陣熟悉的年老嗓音,簡短答道“是,是!”
或“正該如此”。
衛靖心中不安之情漸盛,走近後隻見房門敞開,榆琴、陶百誠還有幾位食客就站在房間外圍,神色尷尬,似乎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離不開房門卻也插不得嘴。
衛靖進房後,果見眾人中心圍著兩人,其中一人頻頻點頭稱是,唯唯諾諾,正是司馬宗主,另一名女子年約六十,身穿利落黃衫,五官精致小巧,雙眸水靈,可以想見她年輕時外貌出眾,不知有多少青年才俊拜倒紅裙之下,此時她雖已屆花甲,卻仍是風韻不減當年。
然而此刻這名女子卻雙手插腰,朝著宗主大罵出聲,與她秀氣的外貌全然不是同一回事兒,而憤慨的神情中竟隱含一絲委屈之意,更是教人摸不著頭緒。此時榆琴也留意到衛靖歸來,當即輕聲問道:“她便是......”
衛靖笑道:“梅女俠!”
此時房中“夫妻大戲”仍未落幕,“梅女俠”質問道:“再說,這兩年間即便你沒來尋我,我同樣會按時給家裏寫信,報個平安,你如此不聞不問,卻是為何?”
司馬宗主喃喃道:“是,是!那確實是老夫輕忽了......”
“梅女俠”又道:“是什麽是?儒家有雲『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男子漢大丈夫行走江湖,除了要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救人於危難之外,也同樣得照顧好身邊的親人朋友,那才算得上是真漢子,大丈夫,這話當時又是誰說的?”
司馬宗主低著頭應道:“是老夫說的。”
眼見司馬宗主頭垂得低低的,衛靖不禁莞爾,同時又有些於心不忍,看了一會兒後終於走向前打招呼道:“好久不見啦,梅姨!這可想死離兒了!”
“梅女俠”聽到旁邊有人向她說話,這才回過神來瞧了衛靖一眼,一見到他便立即眉開眼笑,走過去牽起衛靖的手,好生親熱,道:“離兒!真是好久不見了,原來你也在這兒,怎麽卻沒人告訴我?你在信上向我提及的『榆琴姑娘』也在此處嗎?”
一旁榆琴、陶百誠等沒見過“梅女俠”者,方才見了她火冒三丈,對著宗主大發雷霆之怒,眾人都是屏氣斂息,不知該如何是好,怎知衛靖一上前搭話,她轉眼便成了親切熱情的豪爽女俠,大夥兒的心情也自方才的坐立不安,轉為瞠目結舌,不明白這局麵怎會變化如此之快?
而榆琴忽然被“梅女俠”喊到名字,更是有些不知所措,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才是。
這時司馬宗主見強援到場,總算恢複了幾分底氣,當下也撫須附和道:“正是,這兩年離兒不論是劍法抑或待人處事之道,皆大有進境,逢君正該與他聊聊!”
榆琴聽了宗主所言,才知道“梅女俠”原來名喚“梅逢君”。
衛靖笑道:“喏,她不就在這兒嗎?”
跟著走到榆琴身旁,一手牽起她的手,將她帶到宗主兩人身旁。
蕭遙連忙製止她道:“師妹!”
衛靖也笑道:“沒事,沒事!宗主與夫人皆是不拘小節之輩,兩位都是司馬家的好朋友,即便他們人就在此處,想來也不會介懷才是!”
跟著衛靖話鋒一轉,又道:“總之,目前情況就如兩位所見,天機閣既已插手聚會之事,不知後續又會如何興風作浪,我想請蕭兄與唐姑娘多加留意,盡量多多照看點蒼派諸位年輕弟子,別再讓天機閣有下手的空隙了。”
蕭遙點頭道:“這個自然,點蒼派自家之事本就該由我們自行處理才是,這可讓衛兄費心了!”
唐柔也在旁點頭附和道:“正是如此!”
衛靖續道:“甚好,倒是華山派那邊我就傷腦筋了,那裏雖有我相識之人,但我們交情不深,他是否願意幫手,我還真說不準,總之我先去找他聊聊便是。”
說罷拱手作別,轉身欲先行離去,走到一半突然想起一事,又對轉頭對蕭遙道:“對了,蕭兄可否替我與那位葛兄弟打個招呼,就說稍早在祥雲酒樓,我出言譏諷兩派的劍法,主要是不希望兩派衝突加深,不得已才借題發揮,出此下策,可不是存心看不起他,待我先把事情處理好,晚些再親自去向他賠罪。”
蕭遙先是一愣,然後才把稍早祥雲酒樓之事,與衛靖所言串連在一起,這才大致明白衛靖方才何以如此,忙道:“客氣了,我等會兒便去與他說明來龍去脈,衛兄放心便是!”
衛靖點頭稱謝後,這才快步離去。
此時衛靖方自點蒼派的住所回返,來到書院內澄明湖畔,便見到陶百誠已替他把人請來,那人正是當時棲凰山莊三名求親者之一,華山弟子張錦侯,衛靖與他雖交情不深,但當時見他性情率直,為人正派,且此時華山派又沒有更信得過的朋友了,因此衛靖事急從權,決定先探探張錦侯的口風,瞧他立場如何。
張錦侯一見到衛靖便笑逐顏開,甚是開心,連忙拱手道:“衛兄!自上回棲凰山莊一別便未能有緣再見,別來無恙?”
衛靖見他親切真誠,全然不以上回敗陣之事為忤,對他也是好感有加,當下拱手還禮笑道:“張兄有心了,在下一切都好,張兄呢?”
張錦侯先是歎了口氣,然後才道:“哀!最近可不大好,這次南陽聚會已進行好一段時間,兩派的長輩們卻勢如水火,針鋒相對,像我這樣的年輕弟子即便不想妄動幹戈,隻想好好與武林同道論武交流一番,卻也是身不由己,誰教我們隻是人微言輕的後生晚輩呢?”
頓了一頓忽道:“對了,衛兄與司馬家又為何會在此處?”
衛靖尋思,看來兩派內確實也有些弟子如張錦侯一般,對種種爭端並不樂見,衛靖答道:“司馬家正是為此而來,說得準確些,我們是為天機閣與紀滄然來的。”
跟著便把這段時間,天機閣與《萬武歸藏》所帶來的紛爭,以及司馬世家對此的態度,簡單說明一番。
而張錦侯此前雖曾聽聞天機閣與《萬武歸藏》之事,卻並不特別關心,因此所知不多,此時聽了衛靖解釋後,這才意識到此回紀滄然插手兩派事務,實是居心叵測。
當下張錦侯忿忿道:“哼!我就知道這人肯定沒安什麽好心,不瞞衛兄,事實上華山內部對《萬武歸藏》的看法,也是趨於兩極的,以掌門為首的一派較為親近天機閣,另外以幾位長老,如燕師叔、袁師叔為首的,則是對天機閣比較反感的一派。”
衛靖想到當時在南京與沈玉山聚會,燕江城的態度確實也印證了這一點。
跟著張錦侯又麵帶慚愧,道:“在下過往總是將心力放在自身武藝的精進之上,對武林事所知甚少,當真是井底之蛙,倒教衛兄見笑了!”
衛靖連忙寬慰他道:“張兄千萬別這麽說,天機閣有意暗中行事,本就不易察覺,此回在下正是要請張兄協助,照看華山派一眾年輕弟子。”
跟著便把自己需要張錦侯協助之處一一說出,而他也欣然允諾,兩人又計議了一會兒,然後才各自回房,靜待後續發展。
此時衛靖經過一個下午的奔波,早已饑腸轆轆,疲憊不堪,正當他回返司馬家廂房,準備向宗主回報方才種種情事之時,卻聽聞宗主房內傳來女子大聲喝罵之聲,每當那女子罵完一句,跟著便會聽到一陣熟悉的年老嗓音,簡短答道“是,是!”
或“正該如此”。
衛靖心中不安之情漸盛,走近後隻見房門敞開,榆琴、陶百誠還有幾位食客就站在房間外圍,神色尷尬,似乎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離不開房門卻也插不得嘴。
衛靖進房後,果見眾人中心圍著兩人,其中一人頻頻點頭稱是,唯唯諾諾,正是司馬宗主,另一名女子年約六十,身穿利落黃衫,五官精致小巧,雙眸水靈,可以想見她年輕時外貌出眾,不知有多少青年才俊拜倒紅裙之下,此時她雖已屆花甲,卻仍是風韻不減當年。
然而此刻這名女子卻雙手插腰,朝著宗主大罵出聲,與她秀氣的外貌全然不是同一回事兒,而憤慨的神情中竟隱含一絲委屈之意,更是教人摸不著頭緒。此時榆琴也留意到衛靖歸來,當即輕聲問道:“她便是......”
衛靖笑道:“梅女俠!”
此時房中“夫妻大戲”仍未落幕,“梅女俠”質問道:“再說,這兩年間即便你沒來尋我,我同樣會按時給家裏寫信,報個平安,你如此不聞不問,卻是為何?”
司馬宗主喃喃道:“是,是!那確實是老夫輕忽了......”
“梅女俠”又道:“是什麽是?儒家有雲『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男子漢大丈夫行走江湖,除了要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救人於危難之外,也同樣得照顧好身邊的親人朋友,那才算得上是真漢子,大丈夫,這話當時又是誰說的?”
司馬宗主低著頭應道:“是老夫說的。”
眼見司馬宗主頭垂得低低的,衛靖不禁莞爾,同時又有些於心不忍,看了一會兒後終於走向前打招呼道:“好久不見啦,梅姨!這可想死離兒了!”
“梅女俠”聽到旁邊有人向她說話,這才回過神來瞧了衛靖一眼,一見到他便立即眉開眼笑,走過去牽起衛靖的手,好生親熱,道:“離兒!真是好久不見了,原來你也在這兒,怎麽卻沒人告訴我?你在信上向我提及的『榆琴姑娘』也在此處嗎?”
一旁榆琴、陶百誠等沒見過“梅女俠”者,方才見了她火冒三丈,對著宗主大發雷霆之怒,眾人都是屏氣斂息,不知該如何是好,怎知衛靖一上前搭話,她轉眼便成了親切熱情的豪爽女俠,大夥兒的心情也自方才的坐立不安,轉為瞠目結舌,不明白這局麵怎會變化如此之快?
而榆琴忽然被“梅女俠”喊到名字,更是有些不知所措,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才是。
這時司馬宗主見強援到場,總算恢複了幾分底氣,當下也撫須附和道:“正是,這兩年離兒不論是劍法抑或待人處事之道,皆大有進境,逢君正該與他聊聊!”
榆琴聽了宗主所言,才知道“梅女俠”原來名喚“梅逢君”。
衛靖笑道:“喏,她不就在這兒嗎?”
跟著走到榆琴身旁,一手牽起她的手,將她帶到宗主兩人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