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便照他所言,緩緩坐到那椅子上頭,此時她才趁隙打量蜀昭王一番,隻見他年紀並不甚大,約莫與大當家司馬愚相當,都是四十來歲年紀,然而他眼神銳利,言談直接果決,這便與司馬愚親切隨和的氣質南轅北轍。
方才蜀昭王讓她坐下時口氣平常,並非上對下的命令口吻,語氣中卻自有一股威嚴,讓人不由得便聽命行事。
蜀昭王見她坐下後,饒富興味地說道:“你被本王強行請到王府,身不由己,也不知我究竟有何打算,上回連司馬世家之人也未能將你救回,此刻你卻如此雲淡風輕,這不禁讓本王想起上回在輕煙樓見到你時,也是如此。”
榆琴隻是淡淡道:“自己無能為力之事,又何必再去操心?”
蜀昭王“哈”的笑了一聲,跟著道:“本王要你來此,確實有件事要你幫忙,但本王也不願在你一無所知之際強逼你就範,此刻你心中有何疑問,盡管問便是。”
榆琴想了想,問道:“小女子好似不受那位楊大人待見,王爺可知緣由?”
蜀昭王微微一愣,似乎沒想到她第一句竟是問這無關緊要的問題,但他也沒多想,隨即答道:“楊家乃是當朝名門,曆代均有能人出仕,其父便是上一任工部尚書楊正寧,掌管全國山澤、營繕、采捕、舟車、織造、屯種等政令,乃是堂堂二品大員,可謂名符其實的官宦世家。”
蜀昭王頓了頓續道:“如此,你明白本王想說什麽了嗎?”
榆琴點點頭道:“想來是榆琴出身青樓,煙塵女子多半水性楊花,輕薄庸俗,楊大人自詡名門,自是一刻也不想待在小女子身旁了。”
蜀昭王不置可否,隻是應道:“瞧你神情,似乎早已習慣了。”
榆琴道:“是,若要為此介懷,小女子又如何能在輕煙樓為人奏曲?王爺,您還是直說您要榆琴做什麽吧。”
蜀昭王見她不願多問,點頭讚道:“你很機警,你若不敢多問,那就換本王問了。就我所知,去年你在輕煙樓遭人劫走之後,便一直下落不明,後來在天機閣多方探查之下才知道,原來你是被司馬世家的人救走,司馬家勢力龐大,高手如雲,既然是他們所為,那找不到人也在情理之中。”
此時榆琴並未答複,蜀昭王續道:“依你之見,司馬家是個怎樣的地方?那七位當家在你眼中又是何等人物?”
榆琴卻搖搖頭,問道:“這些事與王爺要捉我的原因有關?”
蜀昭王卻直言道:“無關,本王隻是對這武林第一任俠世家有些興趣罷了。”
眼見榆琴眼中仍有疑慮,蜀昭王負手身後,開始在書堂裏來回踱步,朗聲道:“司馬世家奉宗主司馬長齡為尊,下有七位當家,再下有食客數以百計,皆是當家親自挑選,食客中更不乏奇人異士,醫道、觀星、器械、馭獸、兵法、易容、丹青等技藝皆有人精,行蹤遍布天下,據我所知,食客們還以不同顏色的玉佩識別身分與地位,其盛名與威望在武林中絲毫不遜於少林、武當等大派。”
榆琴見蜀昭王談論司馬世家,心中一動,原來這位王爺對司馬家早已有所掌握,但他此時卻沒打算停下,續道:“大當家司馬愚劍掌雙絕,二十年前隨父共阻同風會之亂,更一掌擊斃同風會二號人物,名動一時;二當家衛靖來曆最為神秘,若不是去年《萬武歸藏》他突然現身留招,對於此人我幾無所知。”
頓了一頓後蜀昭王又道:“三當家程子閑博古通今,慎謀能斷,也長於扇法與點穴之法;四當家淩雪衣以『刀冷人亦冷』聞名江湖,當年六喪道人便是死在她刀下;名氣最大的五當家陸青笛則指掌皆精,成名武學是『銘心指』、『觀潮八法』;六當家張五常神龍見首不見尾,武林中見過他的人倒是不多,但江湖人都知道他的『留影飛刀』最後一式從未失手;最年輕的當家任千芸則使一對『朱尾雙刀』,她除了刀法精湛之外,輕功也堪稱一絕。”
待蜀昭王將司馬七位當家細數一遍之後,他看向榆琴,目光如炬,道:“本王對司馬家的了解不見得在你之下,方才的問題隻不過想聽你的看法而已,並非想從你口中套出話來,你大可不必如此戒備。”
乍聽之下,蜀昭王的語氣似有威脅之意,但待他說完,榆琴又覺得他隻是陳述事實,教人看不清他真實想法。
榆琴接著又想,七位當家雖然大多成名多時,但蜀昭王既不需翻看書冊,也不用部屬從旁提醒,自己便能對這些江湖人事如數家珍,可見他平時確實對這些武林事甚是上心,對司馬家的調查也確實下過功夫。
既然對方說得如此明白,榆琴也覺無須再如此小心翼翼,便照實道:“這段時間小女子隨司馬家中人物在江湖行走,也結交了不少朋友,眾人總說,司馬家行俠天下,七位當家雖秉性各異,有的特立獨行,有人則熱情大方,但均是心懷仁義之輩。”
蜀昭王則應道:“但江湖傳聞也可能以訛傳訛,未必便能盡信,有的人在武林中聲望俱佳,但實則欺世盜名,德不配位,也有人沒沒無聞,但卻暗中行俠濟世。”
榆琴淡淡道:“既然王爺想問,那小女子便以一句話表明心意:『在我眼中,江湖人對司馬家的評價全都是真,絕無半點虛假。』”
蜀昭王眉毛一挑,問道:“喔?你對他們的評價竟如此之高?”
榆琴又道:“除了七名當家之外,司馬家中的食客也多有仁義豪俠,慷慨心善之輩,依小女子所見,上行下效,風行草偃,食客們既在幾位當家手下辦事,自然也深受他們影響。”
蜀昭王卻忽然話鋒一轉,道:“如此看來,你們關係多半甚好,你就不怕我以司馬家的安危來威脅你,逼你替我辦事?”
榆琴卻並未動搖,隻是平靜道:“司馬家立足武林數十載,自有存續之道,王爺雖權傾一方,他們也未必是王爺覆手便能弭平。況且,王爺也並非如此不智之人,是嗎?”
此時蜀昭王才終於大笑道:“哈哈哈,你這姑娘確實有趣,這回你手上沒琴,總算是肯多說幾句話了嗎?”
榆琴一時反應不過來,片刻後才意識到,蜀昭王必是在說兩人在輕煙樓初次見麵之事,當時榆琴在樓中彈琴娛賓,但向來奏曲多於談話,自己雖不記得當時情景,但想必那時蜀昭王也沒能令自己多說幾句。
榆琴輕蹙娥眉,問道:“王爺請小女子來此,為的隻是想聽小女子說上幾句話?”
蜀昭王笑容一斂,道:“行了,那便來說說正事吧。”
隨後整理了一會兒思緒,道:“這事要從一年多前某次早朝說起,那一日皇上正好與禮部尚書商討教坊院的經營事宜,議論途中皇上叨念了一句,說教坊院藝妓們的琴曲了無新意,要他讓下屬好生思量,看如何能精益求精。說起來這不過是皇上心血來潮,隨口而出的無心之言,但百官中有許多人均在家中豢養家妓,其中不乏善於音律之人,因此他們紛紛讓自家藝妓譜曲,上呈皇上。”
榆琴隻是默默點頭,蜀昭王見她欲言又止,便直言道:“官場之上就是如此,一逮到機會便要諂上抑下,逢迎拍馬,你雖不願直說,本王卻也同感不齒。”
跟著話鋒一轉,冷笑道:“哼,但那些庸才沒幾個有真材實料,琴曲是好是壞他們也不得要領,因此呈上去的琴曲大多都沒能令皇上滿意。”
方才蜀昭王讓她坐下時口氣平常,並非上對下的命令口吻,語氣中卻自有一股威嚴,讓人不由得便聽命行事。
蜀昭王見她坐下後,饒富興味地說道:“你被本王強行請到王府,身不由己,也不知我究竟有何打算,上回連司馬世家之人也未能將你救回,此刻你卻如此雲淡風輕,這不禁讓本王想起上回在輕煙樓見到你時,也是如此。”
榆琴隻是淡淡道:“自己無能為力之事,又何必再去操心?”
蜀昭王“哈”的笑了一聲,跟著道:“本王要你來此,確實有件事要你幫忙,但本王也不願在你一無所知之際強逼你就範,此刻你心中有何疑問,盡管問便是。”
榆琴想了想,問道:“小女子好似不受那位楊大人待見,王爺可知緣由?”
蜀昭王微微一愣,似乎沒想到她第一句竟是問這無關緊要的問題,但他也沒多想,隨即答道:“楊家乃是當朝名門,曆代均有能人出仕,其父便是上一任工部尚書楊正寧,掌管全國山澤、營繕、采捕、舟車、織造、屯種等政令,乃是堂堂二品大員,可謂名符其實的官宦世家。”
蜀昭王頓了頓續道:“如此,你明白本王想說什麽了嗎?”
榆琴點點頭道:“想來是榆琴出身青樓,煙塵女子多半水性楊花,輕薄庸俗,楊大人自詡名門,自是一刻也不想待在小女子身旁了。”
蜀昭王不置可否,隻是應道:“瞧你神情,似乎早已習慣了。”
榆琴道:“是,若要為此介懷,小女子又如何能在輕煙樓為人奏曲?王爺,您還是直說您要榆琴做什麽吧。”
蜀昭王見她不願多問,點頭讚道:“你很機警,你若不敢多問,那就換本王問了。就我所知,去年你在輕煙樓遭人劫走之後,便一直下落不明,後來在天機閣多方探查之下才知道,原來你是被司馬世家的人救走,司馬家勢力龐大,高手如雲,既然是他們所為,那找不到人也在情理之中。”
此時榆琴並未答複,蜀昭王續道:“依你之見,司馬家是個怎樣的地方?那七位當家在你眼中又是何等人物?”
榆琴卻搖搖頭,問道:“這些事與王爺要捉我的原因有關?”
蜀昭王卻直言道:“無關,本王隻是對這武林第一任俠世家有些興趣罷了。”
眼見榆琴眼中仍有疑慮,蜀昭王負手身後,開始在書堂裏來回踱步,朗聲道:“司馬世家奉宗主司馬長齡為尊,下有七位當家,再下有食客數以百計,皆是當家親自挑選,食客中更不乏奇人異士,醫道、觀星、器械、馭獸、兵法、易容、丹青等技藝皆有人精,行蹤遍布天下,據我所知,食客們還以不同顏色的玉佩識別身分與地位,其盛名與威望在武林中絲毫不遜於少林、武當等大派。”
榆琴見蜀昭王談論司馬世家,心中一動,原來這位王爺對司馬家早已有所掌握,但他此時卻沒打算停下,續道:“大當家司馬愚劍掌雙絕,二十年前隨父共阻同風會之亂,更一掌擊斃同風會二號人物,名動一時;二當家衛靖來曆最為神秘,若不是去年《萬武歸藏》他突然現身留招,對於此人我幾無所知。”
頓了一頓後蜀昭王又道:“三當家程子閑博古通今,慎謀能斷,也長於扇法與點穴之法;四當家淩雪衣以『刀冷人亦冷』聞名江湖,當年六喪道人便是死在她刀下;名氣最大的五當家陸青笛則指掌皆精,成名武學是『銘心指』、『觀潮八法』;六當家張五常神龍見首不見尾,武林中見過他的人倒是不多,但江湖人都知道他的『留影飛刀』最後一式從未失手;最年輕的當家任千芸則使一對『朱尾雙刀』,她除了刀法精湛之外,輕功也堪稱一絕。”
待蜀昭王將司馬七位當家細數一遍之後,他看向榆琴,目光如炬,道:“本王對司馬家的了解不見得在你之下,方才的問題隻不過想聽你的看法而已,並非想從你口中套出話來,你大可不必如此戒備。”
乍聽之下,蜀昭王的語氣似有威脅之意,但待他說完,榆琴又覺得他隻是陳述事實,教人看不清他真實想法。
榆琴接著又想,七位當家雖然大多成名多時,但蜀昭王既不需翻看書冊,也不用部屬從旁提醒,自己便能對這些江湖人事如數家珍,可見他平時確實對這些武林事甚是上心,對司馬家的調查也確實下過功夫。
既然對方說得如此明白,榆琴也覺無須再如此小心翼翼,便照實道:“這段時間小女子隨司馬家中人物在江湖行走,也結交了不少朋友,眾人總說,司馬家行俠天下,七位當家雖秉性各異,有的特立獨行,有人則熱情大方,但均是心懷仁義之輩。”
蜀昭王則應道:“但江湖傳聞也可能以訛傳訛,未必便能盡信,有的人在武林中聲望俱佳,但實則欺世盜名,德不配位,也有人沒沒無聞,但卻暗中行俠濟世。”
榆琴淡淡道:“既然王爺想問,那小女子便以一句話表明心意:『在我眼中,江湖人對司馬家的評價全都是真,絕無半點虛假。』”
蜀昭王眉毛一挑,問道:“喔?你對他們的評價竟如此之高?”
榆琴又道:“除了七名當家之外,司馬家中的食客也多有仁義豪俠,慷慨心善之輩,依小女子所見,上行下效,風行草偃,食客們既在幾位當家手下辦事,自然也深受他們影響。”
蜀昭王卻忽然話鋒一轉,道:“如此看來,你們關係多半甚好,你就不怕我以司馬家的安危來威脅你,逼你替我辦事?”
榆琴卻並未動搖,隻是平靜道:“司馬家立足武林數十載,自有存續之道,王爺雖權傾一方,他們也未必是王爺覆手便能弭平。況且,王爺也並非如此不智之人,是嗎?”
此時蜀昭王才終於大笑道:“哈哈哈,你這姑娘確實有趣,這回你手上沒琴,總算是肯多說幾句話了嗎?”
榆琴一時反應不過來,片刻後才意識到,蜀昭王必是在說兩人在輕煙樓初次見麵之事,當時榆琴在樓中彈琴娛賓,但向來奏曲多於談話,自己雖不記得當時情景,但想必那時蜀昭王也沒能令自己多說幾句。
榆琴輕蹙娥眉,問道:“王爺請小女子來此,為的隻是想聽小女子說上幾句話?”
蜀昭王笑容一斂,道:“行了,那便來說說正事吧。”
隨後整理了一會兒思緒,道:“這事要從一年多前某次早朝說起,那一日皇上正好與禮部尚書商討教坊院的經營事宜,議論途中皇上叨念了一句,說教坊院藝妓們的琴曲了無新意,要他讓下屬好生思量,看如何能精益求精。說起來這不過是皇上心血來潮,隨口而出的無心之言,但百官中有許多人均在家中豢養家妓,其中不乏善於音律之人,因此他們紛紛讓自家藝妓譜曲,上呈皇上。”
榆琴隻是默默點頭,蜀昭王見她欲言又止,便直言道:“官場之上就是如此,一逮到機會便要諂上抑下,逢迎拍馬,你雖不願直說,本王卻也同感不齒。”
跟著話鋒一轉,冷笑道:“哼,但那些庸才沒幾個有真材實料,琴曲是好是壞他們也不得要領,因此呈上去的琴曲大多都沒能令皇上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