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三年逐漸走向尾聲,皇城之內迎來最後一場常朝。


    依照大齊規製,常朝曆來隻允許京中五品以上官員參加,唯一的例外便是禦史台那些令百官敬而遠之的禦史們。


    今天這場朝會從一開始便顯得非常和諧,因為年關將近,大臣們不願引出那些短時間難以解決的問題,一般都會留到年後再處理,剩下的便是歌功頌德稱揚天子。


    不同於幾年前的空洞虛妄,這一次大臣們的恭賀有理有據,直將龍椅上的皇帝吹捧成足以青史留名的聖天子。


    因為北伐之戰初見成效,淮州軍進展神速,這一切都源於天子不遺餘力的支持。縱然一些出身於江南世族的重臣對北伐的成果觀感複雜,至少不會在明麵上胡言亂語大煞風景。


    李端聽著滿殿大臣的頌揚,心裏依舊保持清醒,他知道這些人嘴上如此說,心裏未必如此想。


    他和這些江南世族的代表鬥了十來年,很清楚他們舌綻蓮花的表象下隱藏著怎樣的心思。


    “眼下最重要的是繼續為邊軍提供助力,還得選派一批得力官員北上安撫民心建立官府,不能浪費邊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拿回來的疆土……”


    李端在心中如是默念,愈發躊躇滿誌。


    朝堂上漸漸安靜下來,忽有一個略顯刺耳的聲音打斷了李端的遐思。


    “啟奏陛下,臣侍禦史孔簡,彈劾翰林院侍講學士沈慶中帷薄不修、為害風教之罪!”


    一位三十餘歲的官員出班稟奏,其人麵容清瘦,輪飛廓反,望之便覺不好相與。


    李端麵上古井不波,心裏卻生出厭憎的情緒,隻是不好直言斥責這位禦史,畢竟禦史台是維持朝政清明的神兵利劍,他身為天子必須得有容人之量。


    然而等他想起此人方才說的話,不禁語調微冷:“你說什麽?”


    “回稟陛下,臣彈劾翰林院侍講學士沈慶中帷薄不修、為害風教之罪!”


    孔簡抻著脖子,態度頗為強硬。


    群臣嘩然。


    翰林院侍講學士沈慶中官居從四品,時年三十六歲,素來以文章名聲著稱。他在三個月前被擢升為侍講學士,很多人都認為他有儲相之姿。


    其人麵白短須氣質儒雅,然而此刻卻仿佛受到莫大的羞辱一般,麵龐已經漲紅,隻因天子尚未開口,所以他沒辦法出言辯解。


    朝堂上的重臣幾乎人人都遭遇過彈劾,然而孔簡針對沈慶中的彈劾太過陰毒。


    何謂帷薄不修?


    此言乃是指家庭中男女混雜繼而關係汙穢,對於一個官員來說是足以讓他前程和名聲盡毀的指控。


    這就是沈慶中一介謙謙君子卻無法自製的原因。


    李端看了一眼麵色漲紅的沈慶中,對孔簡沉聲道:“孔禦史,你可知道自己在說什麽?”


    孔簡毫不遲疑地說道:“稟陛下,臣知道,臣並非胡言亂語,而且敢和沈學士當麵對質!”


    沈慶中此刻終於無法忍耐,怒道:“孔禦史休要血口噴人,辱我清名!”


    “清名?”


    孔簡冷冷一笑,繼而道:“沈學士,請問你的寡嫂住在何處?”


    沈慶中雖然急怒攻心,但是還沒有喪失理智,快速回道:“沈家並未分家析產,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本官的寡嫂和幼侄雖然住在沈家,卻有獨立的院落居住,平素除了禮節上的問候和往來,本官從無半點不妥之舉。難道在孔禦史看來,本官應該將他們趕出去嗎?”


    旁邊一眾大臣紛紛頷首,這種情況在世家大族之中並不罕見。


    孔簡輕哼道:“好一派光風霽月!敢問三天前,沈學士身在何處?”


    沈慶中凝神一想,眼中忽地閃過一抹慌亂,強撐著答道:“本官就在家中。”


    “既然沈學士支支吾吾,那便讓下官來幫伱回憶一下。”


    孔簡踏前一步,凜然道:“當日乃是令嫂之壽辰,沈家家宴結束後,沈學士送寡嫂回院,自午間入,日落時方出,而且沈學士還將一應仆婦丫鬟屏退,可有此事?!”


    數位重臣幾乎同時皺起眉頭。


    沈慶中抬手指向孔簡,身體止不住地發抖:“你這是汙蔑中傷!本官當日是因為寡嫂心情鬱卒,出言開解於她,並無任何不軌之舉!”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孔簡撣了撣衣袖,寒聲道:“沈學士莫非不知瓜田李下之言?閣下如此行徑,足以讓陛下和朝廷蒙羞,你居然還敢在朝堂上這般大義凜然,真是不知羞恥兩個字怎麽寫!”


    沈慶中雙目赤紅,無比冤屈地說道:“陛下,臣從未做過那等不知廉恥的荒唐事,懇請陛下派人徹查!還臣和臣的家人一個公道!”


    孔簡並未與之爭辯。


    李端望著已然失態的沈慶中,心中的躁鬱漸漸升起,暗道這種事怎麽查?就算織經司的人出手,也隻能通過你家的丫鬟仆婦確定你當日有那些安排,可是你和你的寡嫂獨處一室,究竟做了何事旁人如何知道?


    這事要是真的查下去,你就是黃泥巴掉進褲襠裏,怎麽都洗刷不清。


    要怪就隻怪你自己行事不妥當,而且被人抓住了把柄。


    想到這兒,李端沉聲道:“朕相信沈慶中不會如此荒唐,但此事終究是你自身失於檢點。罷了,你且回府閉門自省,過幾日主動辭官吧。”


    沈慶中失神地站著,他怎麽不知道天子給了幾分情麵,否則這件事可大可小,但他如何能夠甘心?


    寒窗苦讀十餘載,好不容易才有今日這等地位,如今卻因為一次不謹慎全盤盡輸。


    幾名廷衛走入殿內,將失魂落魄臉色慘白的沈慶中攙扶出去。


    殿中的氣氛無比凝重,此刻又一人出班站了出來,李端冷眼望去,隻見是吏部左侍郎寧仲禦。


    “啟奏陛下,沈慶中三個月前還隻是翰林院編修,本來不夠資格擢升為從四品侍講學士,隻因右相極力支持,因此他才能驟升高位。如今便能看出沈慶中品行不端,根本不足以擔當大任,故此,臣彈劾右相薛大人識人不明、私相授受官職之罪!”


    寧仲禦語調鏗鏘,神色冷肅。


    其實在孔簡彈劾沈慶中的時候,李端便隱約察覺到不妥,蓋因沈慶中雖是一介文官,卻極力支持他的北伐定策,因此得到他和右相薛南亭的賞識,在觀察兩年後將他提拔上來。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沈慶中的晉升路線會是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翰林學士,將來可以轉禮部再入中樞。


    換而言之,沈慶中是李端為將來的北伐大業儲備的年輕臣子。


    如果孔簡彈劾的是其他罪名,李端自然可以讓有司放手去查,務必要還沈慶中一個清白,可偏偏是那種解釋不清、又會引起朝野上下極大興趣的私隱之事,他隻能讓沈慶中暫時退出朝堂,等將來再找機會提拔他。


    李端想息事寧人,有人卻不打算這麽做,而且出手的時機足夠精準。


    他望著寧仲禦大義凜然的姿態,暗暗壓製著心中的怒意,目光掃向一旁,停留在薛南亭的麵上。


    薛南亭抬起頭,與天子對視一眼,他的目光中正平和,沒有半點焦躁之氣,這讓李端放心不少。


    “寧侍郎,在沈慶中升官這件事上,本官雖有推薦之舉,但是當時吏部給出的考評乃是中上,而且這項提議通過了吏部與翰林院的部推。雖說本官並不認可孔禦史對沈慶中的彈劾,但是即便他犯下確切的罪名,難道要因循過往倒查三年?”


    薛南亭轉身望著寧仲禦,語氣平靜淡然,繼續說道:“如果寧侍郎認為本官在這件事上有罪,閣下豈能置身事外?吏部與翰林院諸位大人豈能置身事外?更進一步說,自陛下登基繼位以來,犯官累以百計,按照寧侍郎的說法,涉及舉薦和支持的官員人人有罪。由此倒查過去,本官想看看事後還有多少人能站在朝堂之上。”


    寧仲禦登時語塞。


    薛南亭並未窮追猛打,語調轉為凝重:“當然,寧侍郎的彈劾對於本官以及朝堂諸公可為警醒之語,將來在提拔官員的時候應該更加慎重。吏部掌管官員考核,在這件事上理當更加用心。”


    寧仲禦隻能垂首道:“右相教訓的是。”


    李端頗為欣慰,然而沒等他出言定調,朝堂之上霍然卷起一片風雨。


    “啟奏陛下,臣彈劾右相治家不嚴,右相次子在外欺壓良善,屢行蠻橫之舉。”


    “啟奏陛下,臣彈劾清源薛氏借右相之名,在清源府境內大肆侵吞田地,逼迫百姓成為他們薛家的奴仆!”


    “啟奏陛下,臣彈劾右相宅邸有違製之舉!”


    ……


    群情洶洶,聲勢驚人。


    十餘位官員相繼挺身而出,從各個角度對薛南亭進行全方位的彈劾,從他的自身、家人、宗族、宅邸等等方麵進行火力十足的攻訐。


    這種場麵在南齊十多年的曆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略有些奇怪的是,沒有一個人在薛南亭竭力支持北伐這件事上進行彈劾。


    這一次李端沒有再擔憂地看向薛南亭,他冷峻的眸光掃向薛南亭的身旁。


    落在那位老者身上。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湯豆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湯豆苗並收藏九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