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榮端著茶杯的手,登時停頓在了半空中。


    直到被傳出來的溫度燙到,才匆忙縮回手,把杯子放到常浩南麵前:


    “這麽快?”


    他帶著一臉驚愕的表情問道:


    “可是,發射計劃……”


    要知道,這會才9月中旬。


    10月15日發射,還隻能算是暫定日期。


    畢竟,誰也不敢提前一個月就保證當天的氣象條件適合發射。


    萬一臨時再有調整,那做出來的中繼方案可就全都要大改了。


    如果隻是紙麵修改還好,但由於小型微型的有效覆蓋範圍有限,因此還會涉及到天線指向,乃至衛星姿態修正的問題。


    “當然是按照現有發射時間來計算的。”


    常浩南微笑著端起杯子:


    “不過按照我們的計劃,青鸞衛星群會等到發射前8小時再開始進行姿態調整……所以就算計劃改變也沒關係,不會影響到衛星本身的運行。”


    這個回答,讓沈俊榮當即就是一怔,接著甚至顧不上被燙到的手指,趕緊打開茶幾上的公文包,從裏麵拿出了那個一眼可見的文件夾,飛速翻閱起來。


    整個方案,篇幅當然是很長的。


    但核心內容其實隻有不到五頁而已。


    因此,隻是十幾分鍾的功夫,沈俊榮就看到了最後。


    而他臉上的表情,也隨著紙頁翻動,從一開始的震驚轉為凝重,緊接著,則帶上了幾分不解。


    思索一段時間之後,他又回過頭去,把這幾頁重新看了一遍。


    然而,臉上的疑惑卻絲毫沒有減輕。


    這走馬燈一樣的表情變化自然沒有逃出常浩南的眼睛,於是他放下茶杯,關切地問道:


    “沈總,我這個方案……哪裏有問題麽?”


    沈俊榮抬起頭:


    “沒有……不對,有……”


    在一番頗為混亂的表達之後,他總算組織好了語言:


    “不是說你有問題,是我有問題想問你……”


    乍一聽到這個句式的常浩南差點沒笑出來,費了好大力氣才總算憋住,切換回鄭重的神情:


    “您說。”


    沈俊榮當即把方案翻到其中一頁:


    “衛星姿態調整這部分……要想在這麽短的時間裏確定全部四顆星的新姿態,恐怕有些困難吧?”


    作為經驗豐富的工程專家,他提出的問題直指關鍵:


    “我當然不是質疑你們的計算有問題,如果這要是東方紅四號平台,那確實沒什麽問題,但你們那可是小衛星,輕量平台的姿態敏感器受到體積和功能限製,性能很難和傳統航天級元器件相比,一般要經過多輪校準之後,才能確保足夠的指向精度……”


    顯然,盡管青鸞衛星群本身並不從屬於載人航天工程,但這段時間裏,沈俊榮也沒少對前者上心。


    至少,連星上采用的傳感器參數都有所了解。


    不過,用磁強計+太陽敏感器+陀螺的輕型低成本姿態敏感器配置高效確定衛星姿態,本來也是青鸞係統測試的重點項目之一——


    航天級元器件確實精確且可靠,但貴金屬封裝的製造方式就決定了其成本高昂。


    根本不可能降低到可以大規模應用的水平。況且產量也跟不上。


    因此,常浩南當即解釋道:


    “如果直接通過確定性算法,根據姿態敏感器的測量值確定姿態,那確實很難克服測量誤差對姿態確定精度的影響。”


    “但是,可以先用高斯-牛頓算法進行初步解算……”


    說話間,他突然四下看了看,像是在找什麽東西。


    沈俊榮趕緊朝等在旁邊的張維永示意了一下。


    後者迅速遞來紙筆。


    “像這樣……將磁強計和太陽敏感器的6維觀測量轉換為最優四元數,從而把觀測自由度從9維降低到7維,再以最優四元數聯合陀螺數據作為觀測量,以姿態四元數和慣性係下的角速度作為狀態量進行ukf濾波,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測量誤差的影響,提高姿態解算精度……”


    常浩南一邊描述,一邊大致列出了濾波狀態方程和卡爾曼增益矩陣的計算方法。


    當然,具體結果,就不是人腦能算明白的了。


    張維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在曙光三號上進行著狀態仿真,直到衛星發射之前不久才終於確定好全部的參數。


    寫完之後,常浩南把筆從容放到一邊:


    “雖然精度還是不可能比得上大型平台,但中軌道衛星對於姿態的敏感性本來就不是特別高,而且即便算上四套備份,整個姿態定位係統的成本也隻有傳統方案的不到10%,足夠以後投入大規模應用了……”


    “四套備份?”


    沈俊榮倒是沒看過青鸞衛星的完整設計方案。


    常浩南笑著點點頭:


    “沒辦法,出於成本和工期考慮,星載計算機也沒用上航天級規格的產品,不多準備幾套備份的話,怎麽可能達到衛星要求的可靠性?”


    他的最終目標,顯然不可能隻是四顆衛星——


    以華夏的基礎建設水平,像是oneweb或者星鏈那樣直接麵向民用地麵終端的星座,價值確實值得商榷。


    但就算作為其它衛星組網之間的溝通橋梁,中低軌道通信衛星所接入的終端數量也不可小覷。


    沈俊榮早就對此有所猜測,但聽到這裏,還是意識到自己似乎大大低估了麵前這位年輕人的野心。


    他怔怔地盯著手中那張寫滿了公式的紙看了一會,接著輕歎了口氣:


    “當年你向科工委提議,說要成立裝備工業司的時候,我就覺得你目光長遠,不會止步於一些小打小鬧……”


    “結果現在看來,還是有些低估了啊……”


    沈俊榮在科工委擔任副主任的最後一年,正好趕上常浩南最開始進入丁高恒的視野。


    二人的第一次,也是此前唯一一次見麵,就是在討論裝備工業司是否應該成立的班子擴大會議上。


    當時,後者還是隻能算是個對決策有一定影響的年輕技術人員。


    而短短幾年過去,卻已經成長為了一顆參天大樹般的存在……


    短暫的emo過後,沈俊榮還是很快回到了正題:


    “既然技術上的可行性已經確定,那接下來,就是具體方案了。”


    說到這裏,本應放鬆下來的他卻突然沉默了一會。


    接著站起身,背著手走到了辦公室窗前:


    “新聞中心已經準備好了演播稿和全套播出方案,但目前還沒有最終確定,整個任務是否加入直播方案。”


    “上級目前猶豫的點在於,自從中星7號通信衛星發射失敗之後,出於安全考慮,航天發射任務原則上就不再進行現場直播……但這次的任務性質畢竟不同,再加上還有長時間維持艙內畫麵的絕佳內容,如果采用全部轉播畫麵,那宣傳效果又會大打折扣……”


    聽到這裏,常浩南卻頓時來了精神:


    “直播也不一定需要在發射現場,還可以在青鸞星座的接收終端進行,反正重點是艙內的連續畫麵……另外,中繼通信維持時間大概在30-40分鍾之間,但還需要掐頭去尾處理掉一些不便展示的敏感內容,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延遲8-10分鍾的準直播,這樣還能留出預計大概20分鍾的內容。”


    “我已經看過神舟五號飛船艙內圖像語音係統的指標,以青鸞星座的性能,完全可以保證數據傳輸流全程通暢,另外,郭林同誌也和我提起過京城的天氣問題,所以我們會在鎬京保留一個預備方案,隻是需要相應派出兩個團隊以防萬一……”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