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的稍晚些時候。


    湘省,鶴城郊外。


    第二炮兵55基地。


    山間的晨霧還未散盡,導彈814旅旅長楊光坐在作戰指揮室的觀察窗前,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軍裝袖口的磨損處。


    玻璃上的倒影裏,一排迷彩塗裝的hy4330導彈發射車正碾過前一天晚上剛剛被雨水衝刷過的隧道路麵,車尾揚起的水霧在燈光下折射出細碎的暈光。


    得益於兩年前參與的那次發射任務,814旅有幸成為全軍第一個完全換裝東風31甲的單位。


    原本,這個型號隻是在東風31基礎上更換了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以提高運載能力並將射程延伸至標準的“洲際”水平,因此其它輔助車輛與基礎型東風31完全通用,隻需要更新發射車即可,連訓練大綱都沒太大變動。


    不過,是眼前這最後一次接裝,卻出現了一些小插曲。


    大約兩個星期之前,55基地突然接到通知,原定接裝的8枚新彈變為10枚,並且要求他們在完成換裝後迅速進行拉動,進行一次要求極為特殊的發射測試。


    照理來說,導彈部隊得到發射任務,肯定算是好事。


    但楊光的心頭卻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慮。


    自己之前接到的指令內容頗為籠統,要麽是保密程度極高,連旅一級軍官都無權提前知曉實踐全貌。


    要麽是整個任務本身屬於突發,以至於連上級都是臨時做出決策,需要額外一段時間來完善相關計劃。


    可無論如何,如今連新彈都已經到位,具體要求卻遲遲不來……


    對於具體負責執行的指揮員而言,難免有些沒底。


    “楊旅長,1號到8號彈的檢查已經全部完成,各子係統參數和狀態正常,正在由你們旅的各發射營分別帶回。”


    就在此時,基地技術主任何書麟的聲音通過加密無線電傳來:


    “9、10兩枚彈的三級構造有些不同,按規定需要幾個額外的步驟,同誌們正在拆封廠家給出的技術手冊,預計還需要6-8個小時左右可以完成。”


    楊光聽罷,下意識皺了皺眉:


    “有些不同?”


    “老何,怎麽回事?”


    說話間已經站起身來,把手中的保溫杯放回桌上。


    一般情況下,像這種不同子型號的升級換裝,都是旅裏麵技術營的測試連就能保障處理的。


    這次因為上麵的特殊要求,才專門由何書麟這位基地專家室主任牽頭接收工作。


    連他都說沒見過……


    那估計是真挺稀罕。


    “難道是新型號?”


    楊光不由得想入非非起來。


    他早就知道東風31還有一個比甲型更加大刀闊斧的大改版本,據說會進一步提升射程,可以在不走北極彈道的情況下覆蓋大部分北美大陸。


    上級如此神神秘秘,完全有可能是臨時決定把尚在測試的型號交給作戰旅進行發射,用以在眼下這個由救災向重建過渡的關鍵節點上震懾宵小。


    類似的事情過去也不是沒發生過。


    隻不過那次因為保密問題而震懾失敗了……


    然而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太可能。


    如果真是大改型號,那在試射之前怎麽也得給部隊留出幾個月的學習和適應期,還得由研製方派出一些技術人員進行協助,不可能接裝之後馬上就要求執行任務。


    何書麟的聲音再次響起,打斷了楊光心頭的思緒:


    “現在能直接看出來的,三級部分多出了兩組散熱管,定位係統接口也不是我們熟悉的製式,另外整流罩的容積更大,目測可以容納一個三彈頭的mirv運載器……”


    說到這裏,他停頓了兩秒,似乎是有了什麽新發現:


    “但在銘牌上麵,運載能力相比其它8枚甲型彈區別不大,除非有什麽小型化程度更高的新型核彈頭,否則無論如何不可能帶得動三個……至於其它更多的,那就得打開檢修口之後再詳細對比了。“


    後者突然捕捉到了一個關鍵詞:


    “等等,為什麽叫運載能力?”


    即便是技術人員,在日常溝通的時候也並不一定總是嚴格稱呼一個裝置或者設備的學名。


    但總歸有一些習慣性的叫法。


    像是“運載能力”,就屬於導彈部隊中幾乎不會出現的表述方式。


    反而是他之前跟航天部門合作的時候,那幫搞火箭的家夥經常掛在嘴邊。


    何書麟也愣了一下:


    “銘牌上就是這麽寫的……你這麽一說確實,其它那幾枚用的都是戰鬥載荷……”


    在這一瞬間,楊光的腦中冒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


    “你趕緊把技術手冊找出來,看看這東西的叫什麽?”


    恰好在此時,之前完成檢測的八枚導彈都已經完成入庫,因此他趕緊抓起掛在椅背上的防護服,朝著作戰指揮室另一邊的掩體入口奔行而去。


    穿過三道防爆門時,他注意到基地技術室的幾名幹事正在給新到的一批防護裝備貼標簽,包裝箱上的生產日期是一周之前。


    毫無疑問,這確實是一次臨時任務……


    ……


    作戰指揮室距離裝備檢修洞庫並不遠,當何書麟把技術資料拆封出來的時候,楊光已經來到了他的身後。


    “楊旅長,你說的還真沒錯……這東西叫‘快速軌道補位係統’,看上去是個以東風31為基礎改進而來的固體燃料火箭,用於在核戰爭發生、近地軌道上所有航天器均已失效的背景下快速發射四顆微型定位衛星,協助我們完成快速機動和戰略反擊任務……”


    前者像是得到了什麽新玩具的孩子,指著扉頁上的內容一臉興奮。


    而楊光卻直接伸手扶額,歎了口氣——


    剛才走進這裏,看到9號彈全貌之後的第一時間,他就已經基本確定了自己的猜想。


    之前的絕大部分疑惑也都迎刃而解。


    實際上,楊光應該算是全軍範圍內對這個“快速軌道補位係統”最為了解的人。


    因為它實際上就是一枚經過改造、可以被裝進東風31標準發射車的快舟一號甲固體燃料火箭。


    前兩次發射甚至還是導彈814旅發射1營負責執行的。


    所以上級才把這兩枚彈優先配屬給了反擊優先級並不高的他們,而且幾乎沒給留出什麽適應期,要求在幾天後執行發射任務。


    而當時的維護保障人員都是直接來自航天科工集團,所以何書麟的技術室此前並沒接觸過,算是新手。


    要說唯一還有點想不通的,就是為什麽要在這時候緊急發射一枚火箭上去。


    “楊光同誌,何書麟同誌。”


    基地指揮員畢大平的聲音從身後的洞庫入口處響起:


    “新裝備的情況,你們應該都已經看到了吧?”


    二人轉身敬禮,發現對方已經帶著政委劉春泉和幾名參謀軍官來到了自己麵前。


    “現在由我向你們下達具體的任務指示。”


    畢大平說著從公文包裏拿出一份帶著封條的檔案袋,向所有人展示過一次之後拆開:


    “現命令第二炮兵55基地導彈814旅在6月7日拂曉前將一枚快速軌道補位係統轉移至9號測試發射陣位,並按照如下參數和指令將預定載荷發射入軌……”


    何書麟作為技術軍官,下意識還想說點什麽。


    但楊光卻直接敬了個禮:


    “保證完成任務!”


    看得何書麟目瞪口呆,一時間甚至拿不準是應該跟著一起回應,還是繼續提出自己的擔憂。


    畢大平卻仿佛看出了他的想法,在把命令文件交給楊光之後笑道:


    “放心,你們技術室隻需要按照手冊要求完成相關檢測即可,814旅對於這個型號有足夠的經驗……”


    說完又看向旁邊的楊光:


    “沒錯吧,楊旅長?”


    何書麟的目光掃過麵前似乎很有默契的兩個人,眼神中半是震驚半是迷茫。


    通常在一型新裝備到位之後,應該是由技術室先掌握到各種操作和維護保障細節,之後再向各旅進行傳授。


    如今上級領導和導彈旅長都是一副非常明白的樣子,唯獨他還被蒙在鼓裏。


    讓他覺得自己似乎……


    有點多餘?


    ……


    命令下達完成之後,何書麟趕緊帶著技術團隊重新投入工作,而畢大平則和楊光一起,繞著另一枚尚未進入檢測的10號彈走了半圈,最後停在整流罩旁邊。


    “跟快舟一號還有些小區別,對吧?”


    楊光著看了一眼升降平台上泛著冷光的彈體,用戰術手電照向彈體中段:


    “三級火箭部分多了一層蜂窩狀複合結構,長度接近原版東風31a而不是快舟一號甲,另外整流罩也不完全是快舟的設計,除此之外倒是沒什麽了。”


    說完又露出苦笑:


    “話說這種任務,其實應該可以早些通知到我們吧?”


    畢大平卻鄭重地搖了搖頭;


    “有一些手續上的問題,一些批文是三天前才剛剛補充完整的……軍wei馬上就要下發新的應急戰備條令,還有一個不對外公開的《2008軌道防禦白皮書》……”


    作為副師級幹部,楊光還觸及不到決策層的想法,但也通過這個文件的標題感受到其重要性。


    於是沒有在這個話題繼續下去,而是問出了自己的最後一個疑問;


    “首長,快舟一號已經執行了近十次成功的發射任務,這次的衛星為什麽突然要由我們來負責發射?“


    畢大平低頭沉默了片刻,然後回答道:


    “一方麵是為了檢驗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你知道在最近,我國上空的gps信號出現過幾次短暫的中斷,如果不是雙終端的北鬥係統頂上,很有可能導致一些行動層麵的混亂,這種情況下,上級必須考慮現有北鬥衛星發生失效的可能性……”


    “另一方麵,也是因為美國人習慣盯著我們的導彈發射車。”


    “嗯?”


    楊光敏銳地意識到了什麽。


    他似乎成為了一個更龐大計劃中的一部分。


    而畢大平接下來的回答則驗證了他的猜想:


    “當五角大樓的偵察衛星發現一枚東風31準備發射時,勢必會把附近的大部分軌道偵察資源聚集在我們這裏,就可以給北邊另外一項任務爭取到足夠的機動和發射窗口……”


    “另外一項……”


    楊光本能地想要詢問,是什麽級別的任務,能讓一枚洲際彈道導彈來打掩護。


    但考慮到保密條令,最終還是按捺住心中的好奇,隻是點了點頭。


    “明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