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特等獎,兩個一等獎。
哪怕是從1979年科學技術獎開始頒獎算起,常浩南也絕對是單次評獎中的最大贏家。
或者……
其實應該把“單次評獎”這個限製條件也去掉。
三個項目,全是第一完成人。
一般情況下,能參與這種級別評獎的項目,一個人一輩子能主持一兩個就不錯了。
而且,就算你還有精力主持第三個,到了這個時候,基本上也已經開宗立派了。
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把主要完成人的名額讓給親傳弟子。
從一碗水端平的角度,評選委員會通常也會傾向於把獎發給新麵孔。
結果誰能想到,有逆天之人在二十多歲就整了個這麽個逆天大活。
要知道,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都評選一次。
這三個項目都堆到1997年度拿獎,顯然說明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同時進行,還都是主持項目……
對此,眾人隻能表示——
求求你做個人吧……
相比之下,最開始那兩個第二完成人的位置反倒沒那麽誇張了。
畢竟對於不了解內情的人來說,“影響航空安全的惡劣氣候條件預測與防範”這個項目似乎可以順理成章地解釋常浩南在殲8c項目中的地位。
而差分進化算法更是能跟電網優化那個項目無縫對接。
看上去就像是常浩南在做這三個大項目的同時,順便就對另外兩個項目產生了重大影響。
再加上這貨人脈通天,是誰都得給三分薄麵,給放到完成人裏的第二位也算是正常……
另外就是,大家現在總算是理解,為什麽前麵那個差分進化算法的成果,會被報到科技進步獎的行列裏麵了。
因為人家做過更適合申報自然科學獎的項目……
擱到正常劇本裏麵,常浩南這時候在絕大多數人心中的形象應該已經往超級大學閥的角度走了。
但他這個形象,又讓人實在跟學閥聯係不太起來。
實際上,別說台下,就算是台上的常浩南自己也有點懵了。
在這兩天的準備過程中,他倒是也做過能同時拿兩個獎的夢。
但從來沒當過真,隻是隨便想想。
結果,現實卻比他隨便想的內容更誇張……
常浩南帶著有些懵懂的表情,接過了兩個獎杯和獎狀,以至於一時間有點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麽和台下展示。
當然,他今晚已經成為了絕對的主角,已經不太需要做這種多餘的動作了。
緊接著就是獲獎感言……
按照剛才劉振響的經驗,特等獎獲得者的感言不限時間。
但該說的剛剛都已經說了……
常浩南隻好轉動因為巨大的驚喜而有些暈暈乎乎的腦子,飛速組織語言。
這三個項目雖然都是公開可查的內容,但惡劣氣候條件預測那個如果展開來講,肯定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跟華夏與歐盟合作的內容。
這部分哪些能講、哪些不能講,就連常浩南自己也有些拿不準。
相比起來,反而是防洪套件更有話題度和故事性。
“再一次感謝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對我所主持項目的肯定,這不僅僅是我個人,也是所有參與項目的同誌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對於我來說,也很有幸能以一個科研人員的身份,參與到搶險救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戰鬥當中……”
“我們在麵對天災時的表現,再次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以血肉之軀麵對洪水的一線同誌們……”
“我在收取全國各地對於‘息壤’設備使用反饋的過程中,看到了很多很多類似的故事,在潯陽,有一位姓王的團長,帶領全團連以上指揮員在洪水中堅持了兩天兩夜,在江陵,有年輕的戰士在一天時間裏十幾次抱著沙袋潛到水下去封堵缺口……”
“這些報告裏麵的文字,讓我真正感受到,我們的工作,是對人民有益的……”
“……”
相比於之前那段以排比手法表達感謝的獲獎感言,這一段因為不限時間,所以內容要豐富的多。
剛開始的時候,常浩南確實還是抱著拖延一些時間,講完之後趕緊下台的想法。
不過當他真正開始講那些從各地抗洪搶險報告中看到的事件時,情緒卻逐漸到位了。
於是,這一講,就是將近15分鍾。
作為這樣一次頒獎典禮的感言來說,確實是長的有些離譜。
隻不過,從場下的聽眾,場上的主持人,甚至後台的現場工作人員,都沒人表達出什麽不耐煩。
雖然常浩南的調子起的很高,但空話套話和真情流露,還是不難分清的。
“最後,謝謝大家,也祝願所有科研戰線的同誌們,能把自己的成果融入到祖國的大地、海洋和天空之中!”
常浩南話音落下,現場的掌聲響起。
經久不息。
實際上,他隻完成了一項獲獎感言。
有意把航空氣象預測的成果給略了過去。
不過,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注意這些了。
單從技術上看,‘息壤’防洪套件,似乎沒有特別驚天動地的突破。
這樣一個專利能拿到十幾年沒發過的技術發明特等獎,原本是不太容易服眾的。
就算懾於特等獎的評選規則沒人敢表現出來,但心裏的想法總歸會有。
但是,常浩南剛剛的這段感言,卻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這一獎項的最好注解。
下台之前,主持人特地從後場拿來了一個袋子。
常浩南今年畢竟拿了三組獎杯獎狀,其中還有一組體積尤其大的特等獎。
所以,確實需要這麽個東西……
此外,這一幕場景,也讓原本被他調動起來氣氛,以至於有些過於沉重嚴肅的會場爆發出一陣笑聲——
獎杯獎狀打包帶走,這下真成過來進貨的了……
“小常啊,剛剛的感言說的不錯。”
落座之後,劉振響率先表達了肯定的態度:
“尤其是最後那句,我估計今天過後,要直接變成宣傳典型……”
不過緊接著,他又話鋒一轉:
“你跟我說實話,之前真沒專門準備過?”
常浩南原本在低頭收拾自己這次進的貨,聽到這個問題趕緊搖頭:
“真不知道,我連參加這個頒獎儀式,都是兩天之前丁主任把我叫回來之後才告訴我的,本來我還在盛京那邊呢……”
這一次,劉振響盯著常浩南看了很久:
“說真的,你小子的這幾次站位,比我認識的幾個老油子水平都高。”
“原本我和老杜還擔心,你的位置和名氣提升太快,免不了在非技術的方麵吃一些虧,結果現在看起來,我們倆在這方麵你比你差遠了……”
(本章完)
哪怕是從1979年科學技術獎開始頒獎算起,常浩南也絕對是單次評獎中的最大贏家。
或者……
其實應該把“單次評獎”這個限製條件也去掉。
三個項目,全是第一完成人。
一般情況下,能參與這種級別評獎的項目,一個人一輩子能主持一兩個就不錯了。
而且,就算你還有精力主持第三個,到了這個時候,基本上也已經開宗立派了。
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把主要完成人的名額讓給親傳弟子。
從一碗水端平的角度,評選委員會通常也會傾向於把獎發給新麵孔。
結果誰能想到,有逆天之人在二十多歲就整了個這麽個逆天大活。
要知道,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都評選一次。
這三個項目都堆到1997年度拿獎,顯然說明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同時進行,還都是主持項目……
對此,眾人隻能表示——
求求你做個人吧……
相比之下,最開始那兩個第二完成人的位置反倒沒那麽誇張了。
畢竟對於不了解內情的人來說,“影響航空安全的惡劣氣候條件預測與防範”這個項目似乎可以順理成章地解釋常浩南在殲8c項目中的地位。
而差分進化算法更是能跟電網優化那個項目無縫對接。
看上去就像是常浩南在做這三個大項目的同時,順便就對另外兩個項目產生了重大影響。
再加上這貨人脈通天,是誰都得給三分薄麵,給放到完成人裏的第二位也算是正常……
另外就是,大家現在總算是理解,為什麽前麵那個差分進化算法的成果,會被報到科技進步獎的行列裏麵了。
因為人家做過更適合申報自然科學獎的項目……
擱到正常劇本裏麵,常浩南這時候在絕大多數人心中的形象應該已經往超級大學閥的角度走了。
但他這個形象,又讓人實在跟學閥聯係不太起來。
實際上,別說台下,就算是台上的常浩南自己也有點懵了。
在這兩天的準備過程中,他倒是也做過能同時拿兩個獎的夢。
但從來沒當過真,隻是隨便想想。
結果,現實卻比他隨便想的內容更誇張……
常浩南帶著有些懵懂的表情,接過了兩個獎杯和獎狀,以至於一時間有點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麽和台下展示。
當然,他今晚已經成為了絕對的主角,已經不太需要做這種多餘的動作了。
緊接著就是獲獎感言……
按照剛才劉振響的經驗,特等獎獲得者的感言不限時間。
但該說的剛剛都已經說了……
常浩南隻好轉動因為巨大的驚喜而有些暈暈乎乎的腦子,飛速組織語言。
這三個項目雖然都是公開可查的內容,但惡劣氣候條件預測那個如果展開來講,肯定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跟華夏與歐盟合作的內容。
這部分哪些能講、哪些不能講,就連常浩南自己也有些拿不準。
相比起來,反而是防洪套件更有話題度和故事性。
“再一次感謝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對我所主持項目的肯定,這不僅僅是我個人,也是所有參與項目的同誌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對於我來說,也很有幸能以一個科研人員的身份,參與到搶險救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戰鬥當中……”
“我們在麵對天災時的表現,再次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以血肉之軀麵對洪水的一線同誌們……”
“我在收取全國各地對於‘息壤’設備使用反饋的過程中,看到了很多很多類似的故事,在潯陽,有一位姓王的團長,帶領全團連以上指揮員在洪水中堅持了兩天兩夜,在江陵,有年輕的戰士在一天時間裏十幾次抱著沙袋潛到水下去封堵缺口……”
“這些報告裏麵的文字,讓我真正感受到,我們的工作,是對人民有益的……”
“……”
相比於之前那段以排比手法表達感謝的獲獎感言,這一段因為不限時間,所以內容要豐富的多。
剛開始的時候,常浩南確實還是抱著拖延一些時間,講完之後趕緊下台的想法。
不過當他真正開始講那些從各地抗洪搶險報告中看到的事件時,情緒卻逐漸到位了。
於是,這一講,就是將近15分鍾。
作為這樣一次頒獎典禮的感言來說,確實是長的有些離譜。
隻不過,從場下的聽眾,場上的主持人,甚至後台的現場工作人員,都沒人表達出什麽不耐煩。
雖然常浩南的調子起的很高,但空話套話和真情流露,還是不難分清的。
“最後,謝謝大家,也祝願所有科研戰線的同誌們,能把自己的成果融入到祖國的大地、海洋和天空之中!”
常浩南話音落下,現場的掌聲響起。
經久不息。
實際上,他隻完成了一項獲獎感言。
有意把航空氣象預測的成果給略了過去。
不過,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注意這些了。
單從技術上看,‘息壤’防洪套件,似乎沒有特別驚天動地的突破。
這樣一個專利能拿到十幾年沒發過的技術發明特等獎,原本是不太容易服眾的。
就算懾於特等獎的評選規則沒人敢表現出來,但心裏的想法總歸會有。
但是,常浩南剛剛的這段感言,卻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這一獎項的最好注解。
下台之前,主持人特地從後場拿來了一個袋子。
常浩南今年畢竟拿了三組獎杯獎狀,其中還有一組體積尤其大的特等獎。
所以,確實需要這麽個東西……
此外,這一幕場景,也讓原本被他調動起來氣氛,以至於有些過於沉重嚴肅的會場爆發出一陣笑聲——
獎杯獎狀打包帶走,這下真成過來進貨的了……
“小常啊,剛剛的感言說的不錯。”
落座之後,劉振響率先表達了肯定的態度:
“尤其是最後那句,我估計今天過後,要直接變成宣傳典型……”
不過緊接著,他又話鋒一轉:
“你跟我說實話,之前真沒專門準備過?”
常浩南原本在低頭收拾自己這次進的貨,聽到這個問題趕緊搖頭:
“真不知道,我連參加這個頒獎儀式,都是兩天之前丁主任把我叫回來之後才告訴我的,本來我還在盛京那邊呢……”
這一次,劉振響盯著常浩南看了很久:
“說真的,你小子的這幾次站位,比我認識的幾個老油子水平都高。”
“原本我和老杜還擔心,你的位置和名氣提升太快,免不了在非技術的方麵吃一些虧,結果現在看起來,我們倆在這方麵你比你差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