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江村
開局流放:我靠抽卡定天下 作者:孤山翡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車隊一路顛簸,終於趕在天亮前抵達了邕州。
邕州常年陰雨,瘴氣橫生,昨夜下了場大雨,山野間繚繞著一層濃厚的霧氣。隊伍繞開城鎮,繼續向南,抵達三河村時,已經快午時了。
官差掀開草席,衝秦孟商喊道:“還不快起來?”
天光乍現,險些刺了秦孟商的眼,看清眼前之景時,她狠狠吃了一驚。
巍巍蒼山間劈開一片平地,矮小的土坯房稀稀疏疏排在一起,老槐樹下聚集著數十村民,男女老少,眼神或探究,或戲謔,一陣風吹來,婦人細碎的議論聲落入耳中——
“咋又來新人了?瞧著年紀挺輕的,咋流放到咱們這兒來了?”
“到咱們村來的哪個身上沒點罪?蘇先生那麽有學問,還不是被貶到這鄉旮旯裏了?”
“蘇家來的時候可沒這麽氣派!你沒瞅見那男人,身上染著血呢!怕不是犯了什麽殺人的重罪——”
“吵什麽吵!安靜點!”
站在前麵的官差怒喝一聲,幾個婦人嚇得立馬噤聲。
秦孟商看向旁邊的板車,太子依舊昏迷著,麵色慘白,昨天那身血衣已經換了,但肩膀的傷因為山路顛簸又溢出些血來。
王統領和裏正說完話後,走到秦孟商麵前,道:“這裏是三江村,村裏會安排你們的住所,按照大縉律法,被流放的男丁需服苦役,具體事宜,陳裏正會與你說。”
站在遠處的陳裏正衝秦孟商笑了下,臉上的褶子堆在一起,活像張枯樹皮。
秦孟商看了眼太子,皺眉道:“他這樣也要去嗎?”
王統領冷嗤:“凡流放者,每戶必須有一人服役,若不從,本官便隻好按律法處置了。”
言下之意便是,太子去不得,便隻能你去了。
秦孟商沒再多問。
書中對太子在流放地的生活著墨不多,隻說他在邕州待了五年,具體這五年是怎麽過的,壓根沒提。
自古以來,流放都是重罰,命雖然還在,但流放路途遙遠,途中艱苦,能活著走到流放地已是萬幸。
太子昨夜遭遇刺殺,身受重傷,也不知他當初一個人是怎麽扛過來的。
交代完後,王統領帶著人浩浩蕩蕩離開了三江村。
官府的人一走,安靜的人群立馬嘈雜起來,幾個男人靠在槐樹下,更是不懷好意地打量著秦孟商:
“讓這麽白淨的小娘子去河堤幹苦工可真是狠心,瞧那腰肢細的,比張寡婦還勾人......她若是求一求我,我就好心幫她一把。”
“還真別說,這小娘子可比蘇家那丫頭俊多了。”
“嘁,王統領親自送來的犯人你們也敢沾?再說,人家男人還擱那兒躺著呢!”
“邕州可不是誰都能待下去的,我瞅那男人也活不了多久了,估計咱們村又要有第二個張寡婦了......”
“好了好了!”
陳裏正擠開人群,驅散了眾人,對秦孟商說:“時辰不早了,我先帶你去看房子,等忙活完,再到我這兒來登記落個戶。”
秦孟商收斂了心緒,向裏正道了謝。
有陳裏正在,看熱鬧的村民接連散去,叫了幾個漢子幫忙把昏迷的太子推回去。
三江村不大,隻有五十七戶人家,加上秦孟商和太子也才三百來人。
據陳裏正說,這裏本是官府為修築防洪河堤的工人搭建的臨時住所。有一年北邊鬧饑荒,不少流民逃到此處避難,由於原來的家早被其他流民洗劫一空,幹脆在此安家落戶。加之,嶺南自古又是流放勝地,不少官員常貶來於此,村裏的人越來越多,於是縣令便將此地單獨劃分出來,成為了今天的三江村。
村子裏人口繁雜,良籍的百姓有田地,靠種田為生,偶爾也去鎮上幹點零活,補貼家用。
流放過來的人沒有土地,隻能去潯江上遊的河堤做苦工每天有二十文,勉強養家糊口。若是想自己種糧食,則需要掏錢向村裏買地。
秦孟商望向綠油油的稻田,向陳裏正打聽:“裏正叔,那田裏種的是晚稻嗎?”
現已是六月了,若是春季種下的話,應該抽穗了。
“你還認識稻子呢?”陳裏正覺著稀奇,“稻子是在槐花開的時候種下的,這不今年雨水多,田裏積水嚴重,估摸著得再等上個十天半月稻子才會抽穗。”
北方常鬧幹旱,那時天天求雨,生怕稻子喝不飽水,後來到了邕州,雨水又太多,剛來那幾年不懂氣候規律,稻子被淹了一大片,最後顆粒無收。
秦孟商想了想,道:“在田裏挖幾道溝渠把水排出去就行。”
“你說的這法子村裏早就試過了,沒用!”陳裏正沒當回事,繼續說,“聽王統領說,你們是從奉京來的?住在那地方的人隻怕一輩子都沒見糧食長地裏的模樣,種田這活兒,裏麵的門道多著呢!在書上可學不到。”
秦孟商在學校種了幾年地,哪裏不知道種田是門學問?
她說的挖溝渠並非在水田邊挖,而是在兩簇稻苗間開溝,這樣一來,雨水全積到溝渠裏,稻子自然不會被水淹。
但以她現在的身份說出來,估計沒人會信,如果能親自實驗一番就好。
“到了,就是這裏。”
陳裏正的聲音拉回她的思緒。
秦孟商看到麵前破敗蒼涼的茅草屋,不禁抽了抽嘴角。
茅草屋孤零零立在村尾,院子裏長滿了雜草,風一吹,屋頂上的茅草飄起來,地上的雜草也開始飄。
搖搖欲墜的柴門不時發出“吱呀”的聲音,仿佛隻要輕輕一碰,便會從門框脫落。
陳裏正說:“這裏原來是趙獵戶的住所,後來他婆娘跟人跑了,他一氣之下把那姘夫宰了,就被官府抓了去......但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這房子幹淨著呢。”
“村裏本來是有兩處空房子的,蘇先生一家先來,便給他們挑走了,你們要是早來個把月,興許就不用住這裏了。”
“不過,蘇家那地方沒你這兒大,瞧,這麽大個院子,到時候整出來種點菜多好?”
秦孟商一時不知該哭還是該笑,院子是挺大,放眼望過去,全是草。
但她都成流放犯了,好像也沒理由挑,默默歎了口氣,道:“能住人就行。”
“成,那我也不耽誤你收拾了。”
陳裏正剛走兩步,突然想起還有事沒交代,又折了回來:“方才王統領也說了,村裏被流放過來的每戶至少要派一人去河堤做工,如今小周昏迷著,便隻能你頂上了。”
“你也別擔心,不用你搬石頭,你嬸子包了工地做飯的活計,你去幫著做飯就成,工錢是低點,每天十文,管飯。”
十文錢。
在原身的記憶裏,隨手賞下人的都是銀錠,最次也是碎銀子,估計連銅板長啥樣都不知道。
秦孟商心裏苦,怎麽什麽倒黴事都讓她趕上了?
但好在——管飯。
這年頭,能活下來是萬幸,能吃上飯是幸福。
邕州常年陰雨,瘴氣橫生,昨夜下了場大雨,山野間繚繞著一層濃厚的霧氣。隊伍繞開城鎮,繼續向南,抵達三河村時,已經快午時了。
官差掀開草席,衝秦孟商喊道:“還不快起來?”
天光乍現,險些刺了秦孟商的眼,看清眼前之景時,她狠狠吃了一驚。
巍巍蒼山間劈開一片平地,矮小的土坯房稀稀疏疏排在一起,老槐樹下聚集著數十村民,男女老少,眼神或探究,或戲謔,一陣風吹來,婦人細碎的議論聲落入耳中——
“咋又來新人了?瞧著年紀挺輕的,咋流放到咱們這兒來了?”
“到咱們村來的哪個身上沒點罪?蘇先生那麽有學問,還不是被貶到這鄉旮旯裏了?”
“蘇家來的時候可沒這麽氣派!你沒瞅見那男人,身上染著血呢!怕不是犯了什麽殺人的重罪——”
“吵什麽吵!安靜點!”
站在前麵的官差怒喝一聲,幾個婦人嚇得立馬噤聲。
秦孟商看向旁邊的板車,太子依舊昏迷著,麵色慘白,昨天那身血衣已經換了,但肩膀的傷因為山路顛簸又溢出些血來。
王統領和裏正說完話後,走到秦孟商麵前,道:“這裏是三江村,村裏會安排你們的住所,按照大縉律法,被流放的男丁需服苦役,具體事宜,陳裏正會與你說。”
站在遠處的陳裏正衝秦孟商笑了下,臉上的褶子堆在一起,活像張枯樹皮。
秦孟商看了眼太子,皺眉道:“他這樣也要去嗎?”
王統領冷嗤:“凡流放者,每戶必須有一人服役,若不從,本官便隻好按律法處置了。”
言下之意便是,太子去不得,便隻能你去了。
秦孟商沒再多問。
書中對太子在流放地的生活著墨不多,隻說他在邕州待了五年,具體這五年是怎麽過的,壓根沒提。
自古以來,流放都是重罰,命雖然還在,但流放路途遙遠,途中艱苦,能活著走到流放地已是萬幸。
太子昨夜遭遇刺殺,身受重傷,也不知他當初一個人是怎麽扛過來的。
交代完後,王統領帶著人浩浩蕩蕩離開了三江村。
官府的人一走,安靜的人群立馬嘈雜起來,幾個男人靠在槐樹下,更是不懷好意地打量著秦孟商:
“讓這麽白淨的小娘子去河堤幹苦工可真是狠心,瞧那腰肢細的,比張寡婦還勾人......她若是求一求我,我就好心幫她一把。”
“還真別說,這小娘子可比蘇家那丫頭俊多了。”
“嘁,王統領親自送來的犯人你們也敢沾?再說,人家男人還擱那兒躺著呢!”
“邕州可不是誰都能待下去的,我瞅那男人也活不了多久了,估計咱們村又要有第二個張寡婦了......”
“好了好了!”
陳裏正擠開人群,驅散了眾人,對秦孟商說:“時辰不早了,我先帶你去看房子,等忙活完,再到我這兒來登記落個戶。”
秦孟商收斂了心緒,向裏正道了謝。
有陳裏正在,看熱鬧的村民接連散去,叫了幾個漢子幫忙把昏迷的太子推回去。
三江村不大,隻有五十七戶人家,加上秦孟商和太子也才三百來人。
據陳裏正說,這裏本是官府為修築防洪河堤的工人搭建的臨時住所。有一年北邊鬧饑荒,不少流民逃到此處避難,由於原來的家早被其他流民洗劫一空,幹脆在此安家落戶。加之,嶺南自古又是流放勝地,不少官員常貶來於此,村裏的人越來越多,於是縣令便將此地單獨劃分出來,成為了今天的三江村。
村子裏人口繁雜,良籍的百姓有田地,靠種田為生,偶爾也去鎮上幹點零活,補貼家用。
流放過來的人沒有土地,隻能去潯江上遊的河堤做苦工每天有二十文,勉強養家糊口。若是想自己種糧食,則需要掏錢向村裏買地。
秦孟商望向綠油油的稻田,向陳裏正打聽:“裏正叔,那田裏種的是晚稻嗎?”
現已是六月了,若是春季種下的話,應該抽穗了。
“你還認識稻子呢?”陳裏正覺著稀奇,“稻子是在槐花開的時候種下的,這不今年雨水多,田裏積水嚴重,估摸著得再等上個十天半月稻子才會抽穗。”
北方常鬧幹旱,那時天天求雨,生怕稻子喝不飽水,後來到了邕州,雨水又太多,剛來那幾年不懂氣候規律,稻子被淹了一大片,最後顆粒無收。
秦孟商想了想,道:“在田裏挖幾道溝渠把水排出去就行。”
“你說的這法子村裏早就試過了,沒用!”陳裏正沒當回事,繼續說,“聽王統領說,你們是從奉京來的?住在那地方的人隻怕一輩子都沒見糧食長地裏的模樣,種田這活兒,裏麵的門道多著呢!在書上可學不到。”
秦孟商在學校種了幾年地,哪裏不知道種田是門學問?
她說的挖溝渠並非在水田邊挖,而是在兩簇稻苗間開溝,這樣一來,雨水全積到溝渠裏,稻子自然不會被水淹。
但以她現在的身份說出來,估計沒人會信,如果能親自實驗一番就好。
“到了,就是這裏。”
陳裏正的聲音拉回她的思緒。
秦孟商看到麵前破敗蒼涼的茅草屋,不禁抽了抽嘴角。
茅草屋孤零零立在村尾,院子裏長滿了雜草,風一吹,屋頂上的茅草飄起來,地上的雜草也開始飄。
搖搖欲墜的柴門不時發出“吱呀”的聲音,仿佛隻要輕輕一碰,便會從門框脫落。
陳裏正說:“這裏原來是趙獵戶的住所,後來他婆娘跟人跑了,他一氣之下把那姘夫宰了,就被官府抓了去......但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這房子幹淨著呢。”
“村裏本來是有兩處空房子的,蘇先生一家先來,便給他們挑走了,你們要是早來個把月,興許就不用住這裏了。”
“不過,蘇家那地方沒你這兒大,瞧,這麽大個院子,到時候整出來種點菜多好?”
秦孟商一時不知該哭還是該笑,院子是挺大,放眼望過去,全是草。
但她都成流放犯了,好像也沒理由挑,默默歎了口氣,道:“能住人就行。”
“成,那我也不耽誤你收拾了。”
陳裏正剛走兩步,突然想起還有事沒交代,又折了回來:“方才王統領也說了,村裏被流放過來的每戶至少要派一人去河堤做工,如今小周昏迷著,便隻能你頂上了。”
“你也別擔心,不用你搬石頭,你嬸子包了工地做飯的活計,你去幫著做飯就成,工錢是低點,每天十文,管飯。”
十文錢。
在原身的記憶裏,隨手賞下人的都是銀錠,最次也是碎銀子,估計連銅板長啥樣都不知道。
秦孟商心裏苦,怎麽什麽倒黴事都讓她趕上了?
但好在——管飯。
這年頭,能活下來是萬幸,能吃上飯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