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踵州城內,街衢洞達,閭閻且千。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是商人做生意的好地方。
周海在踵州最繁華地段,買起了這九間店鋪,做好一切準備,備上貨物,在每個店鋪照壁上設立神像,欲開門營業,從事經商。
事先,請魯貴商議。
魯貴說:“經商門道極多,關鍵在人才,所以先要把人找好才行。”
周海從之。
廣羅人才,招賢納士。聘請掌櫃、師爺、管家、清客、主事、教授,招了一些夥計、小廝、丫環、雜役、廚子、學徒等。
起始,經銷布匹和茶葉。積累了經驗之後,則拓展經營範圍。
除踵州外,還在桐州、葛州、竇州等其他府州都有經營。業務逐漸擴大到糧莊、藥店、錢莊、客棧、典當等。
周海給其經營機構,取名“周氏商團”。總部設在踵州,自稱“周東家”。又指望周韶繼承家業,送周韶到國外留學,專門學經商之業。
由此,靠挖寶起家,經商積累財富。幾年以後,周海富甲一方,成了當地有名商家大戶。
人們傳說,周府上的銀子,不計其數,甚至連那茅坑,都是拿銀子做成的。雖不及這麽誇張,但事實上差不到哪裏去。
周府有一個丫環,嫁到了婆家,終日哭泣,不肯吃飯。
丈夫覺得很奇怪,遂問是啥原因。
那丫環說:“我吃慣了周府飯菜。與周府相比,你家飯菜,豆羹白飯,綦膾熟肉,趕不上,差遠了,太難吃,我咽不下去呀!”
丈夫問:“周府都吃的啥?”
丫環答:“平常酒食,最差的是,肴旅重疊,燔炙滿案,有燒烤的肉食,嫩軟的魚蝦、小麂、鵪鶉肉和桔子、枸杞等,眾物雜味。若遇設宴,那就更別提了。”
丈夫說:“原來如此,你這樣子嬌氣,我養不活,你趕緊走。”
遂休了那丫環,打發回去。
原來,周府吃食,極其講究。
辦一席宴會,選購原材料,必在數月之前,光是做豆腐,就有二十餘種花樣;而羊肉豬肉,不下五十餘種。
以宴會實際需要,高價聘請有名廚子掌勺。
如此這樣,沒有數百金是辦不成的。
張翠常對仆人說:“每頓飯,給我準備菜品,至少二十種以上。遇節日,更要豐盛。”
有的仆人不解地問:“怎麽吃得完呢?”
張翠說:“吃不完,不要緊,要的就是這個感覺。”
顯然對仆人提問不太滿意。
這時,管家就會罵仆人說:“他娘的,這個是你問的嗎?你操心的不是這個,而是如何把飯菜弄好。”
張翠說:“就是,各司其職,各人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仆人唯諾而退。
管家討好地說:“請夫人放心,我來安排妥當。”
吃飯時,熟食遍列,肴施成市,作業墮怠,食必趣時。
請周海與張翠坐於堂上。讓仆人們將二、三十種菜品,依次輪流抬在麵前,請其察看。看中的,則點頭,否則就搖頭。
仆人以其臉色好惡,不斷地變換菜品。主家看不中之菜品,撤下來,當然由仆人吃了。
那丫環在周府吃慣了美味佳肴,當然對她夫家的飯菜入不了口胃。
由此可見,周氏吃食之奢。
凡飲食、衣服、車馬、玩好之類,莫不爭奇鬥豔,極奢侈繁華。張翠衣著錦綺,戴珠翠,黃金橫帶,動如貴婦人。
甚至連本地羅綺,都不喜歡穿著了。而要到外地,買價高而美麗的吳綢、宋錦、雲縑、駝褐以為衣。
那季,連日,陰雨綿綿,裘衣發黴。張翠安排仆人:“將裘衣曝曬於庭院,以棍子擊打,把黴氣打下來。”
仆者從之。
把那些質地為紫貂、青狐、銀鼠、金豹、舍俐猻之裘衣,從棋櫃子裏麵翻找出來,曬於太陽底下,擊之,脫毛積地,厚三寸許。
窺一斑而知全豹,可見其穿著之富。
周海又花費巨資,買地建房,其居繞牆數裏。
建有花園、住宅、亭閣,甚是典雅、宏偉、氣派。
僅是用於木雕表層飾金,就用了黃金百餘兩。在中門上方,刻得一木雕圖案。卻是著名的“百子鬧元宵”,極為繁雜精致。
一百個天真的孩童,有的耍燈籠,有的玩獅子,有的踩旱船,有的放鞭炮……其雕刻手法,無不洗練成熟,看上去,活潑玫麗。
由此,周海遠近聞名。
前來投者,趨之若鶩。短短半年時間,來投周海的人才,不下五十餘人。
有一個人,名叫張雄,來投周海。
張雄個子不高,吃得再多,身上不長肉,精瘦得像個猴子。
雖然看起來,精明能幹,但看著心地不是很純。因為他長有一隻老鷹鼻子,一雙毒蛇眼睛。
形象雖不咋地,但周海卻留之。
為啥?因為張雄是張翠的遠房堂弟。
這個張雄,在張翠落難的時,不來相幫,卻在張翠富貴時,出現巴結,真是應了古人那句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何況張翠當前不在深山,而是在繁華州府呢?
說起張雄經曆,他是有經商頭腦的,卻苦於無本錢。
於是,頭腦打轉轉,開始想辦法。
某日,無意中看見,一些餐館,殘羹泔水,被倒掉了,實在太可惜。張雄想,不如去把它收集起來,做成蠟燭來賣,幸許是一個掙錢的門道。
找餐館掌櫃一談,掌櫃爽快答應。為啥?掌櫃求之不得,不僅省去了處理泔水的煩惱,而且還可以賺上一小筆,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張雄總是能收集到許多泔水。
用幾張過濾網,將泔水來回倒騰,過濾出油渣。
又收購得破舊棉麻與布匹,將它們剁得碎碎的。與油渣攪拌在一起,放在鍋裏反複熬煮。
一點點地,倒入特製模中,待冷卻之後,製成一根根蠟燭成品。然後拿到市場上去賣,尤其是拿到廟宇門口去賣。
值此廟會熱鬧之際,善男信女,來來往往。買者眾多,就大賺一把。因此,張雄獲得了第一桶金。
當別人看見張雄製造蠟燭賺了錢,爭相跟風而製之。如此做的人多了,蠟燭市場價格低迷。張雄見狀,不再製蠟燭。而是租下幾畝地,遍撒銀杉、格木、坡壘、水杉、珙桐、禿杉以及紫荊木等樹種。
第一年,等樹苗長起來了,拔出一批樹苗,到花木市場售賣。然後,留下一部分小樹苗生長,成長一棵棵小樹。
第二年,再拔出一些小樹出售。並砍去所留枝衩,也可以當柴賣掉。
如此反複,張雄完成了生意的原始積累。
張雄看見踵州府,紫金街一處繁華地段,有一塊低坳窪地。窪地常年聚積多年汙穢,奇臭無比,路人莫不掩鼻而過。
街坊鄰居,過路行人,怨聲載道,常向踵州府舉報。
當時,踵州知府,名叫沈南,稍有正義,派人叫窪地主人整治。三番五次地催促,但整治效果並不明顯。
這窪地主人,名叫譚風。
因為手頭無錢,無法整治。即使整治了,也隻是象征性的,將臭水排出去。過了一段時間,一到下雨天,又恢複原樣。
官府為此一直扭住不放。譚風逼得無法,將這塊窪地賣了。
買地告示,貼出去許久,沒人接盤。
因此,譚風迫不得已,隻得低價出售。
張雄看到,這是賺錢的時機,不可多得,於是趁機買進。
其實,張雄買地以後,也沒有多少銀子來整治。隻是他靈機一動,又想了別的辦法——借雞生蛋。
製作三四杆幡旗,栽插在窪地中間。
窪地四周,置六間店鋪,雇人出售零食。有的出售燒餅、湯圓、糍粑等特色小吃,有的出售燒烤黍稗和豬肉。
間或有人來買,無論大人小孩,張雄就說,拿磚瓦之類,向旗幡投擲,若能擊中,則免費領食。
過路行人,或附近居民,聽說有這等好事。爭著前來,互相以嬉,以磚瓦擊幡旗。既以之為戲,又換取食物,樂而為之。
此消息,傳開了。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傳遍踵州,人群轟動了。無論婦孺孩童,還是壯漢大爺,皆是興趣盎然,前來此地,以磚瓦爭相擊幡。
就這樣,不到兩個月,張雄沒費多大事,隻費了點食材和雇工費用,就把這片窪地填平了。
以前所栽種樹木,早已經成材,張雄伐下,在此建造二十餘間客店。自己執掌五間,餘房皆招租客商。
因其地處繁華鬧市,客商爭租,每天獲利數千兩銀。
不到一年時間,張雄變成了踵州有名富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料一場大火,將其房屋燒得一幹二淨。張雄借酒澆愁,花光了所有銀子。
於是流浪街頭,成為了一個落魄之人。
看見張雄,實在可憐,又感其才智。經張翠推薦,當了周氏管家。
周海在踵州最繁華地段,買起了這九間店鋪,做好一切準備,備上貨物,在每個店鋪照壁上設立神像,欲開門營業,從事經商。
事先,請魯貴商議。
魯貴說:“經商門道極多,關鍵在人才,所以先要把人找好才行。”
周海從之。
廣羅人才,招賢納士。聘請掌櫃、師爺、管家、清客、主事、教授,招了一些夥計、小廝、丫環、雜役、廚子、學徒等。
起始,經銷布匹和茶葉。積累了經驗之後,則拓展經營範圍。
除踵州外,還在桐州、葛州、竇州等其他府州都有經營。業務逐漸擴大到糧莊、藥店、錢莊、客棧、典當等。
周海給其經營機構,取名“周氏商團”。總部設在踵州,自稱“周東家”。又指望周韶繼承家業,送周韶到國外留學,專門學經商之業。
由此,靠挖寶起家,經商積累財富。幾年以後,周海富甲一方,成了當地有名商家大戶。
人們傳說,周府上的銀子,不計其數,甚至連那茅坑,都是拿銀子做成的。雖不及這麽誇張,但事實上差不到哪裏去。
周府有一個丫環,嫁到了婆家,終日哭泣,不肯吃飯。
丈夫覺得很奇怪,遂問是啥原因。
那丫環說:“我吃慣了周府飯菜。與周府相比,你家飯菜,豆羹白飯,綦膾熟肉,趕不上,差遠了,太難吃,我咽不下去呀!”
丈夫問:“周府都吃的啥?”
丫環答:“平常酒食,最差的是,肴旅重疊,燔炙滿案,有燒烤的肉食,嫩軟的魚蝦、小麂、鵪鶉肉和桔子、枸杞等,眾物雜味。若遇設宴,那就更別提了。”
丈夫說:“原來如此,你這樣子嬌氣,我養不活,你趕緊走。”
遂休了那丫環,打發回去。
原來,周府吃食,極其講究。
辦一席宴會,選購原材料,必在數月之前,光是做豆腐,就有二十餘種花樣;而羊肉豬肉,不下五十餘種。
以宴會實際需要,高價聘請有名廚子掌勺。
如此這樣,沒有數百金是辦不成的。
張翠常對仆人說:“每頓飯,給我準備菜品,至少二十種以上。遇節日,更要豐盛。”
有的仆人不解地問:“怎麽吃得完呢?”
張翠說:“吃不完,不要緊,要的就是這個感覺。”
顯然對仆人提問不太滿意。
這時,管家就會罵仆人說:“他娘的,這個是你問的嗎?你操心的不是這個,而是如何把飯菜弄好。”
張翠說:“就是,各司其職,各人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仆人唯諾而退。
管家討好地說:“請夫人放心,我來安排妥當。”
吃飯時,熟食遍列,肴施成市,作業墮怠,食必趣時。
請周海與張翠坐於堂上。讓仆人們將二、三十種菜品,依次輪流抬在麵前,請其察看。看中的,則點頭,否則就搖頭。
仆人以其臉色好惡,不斷地變換菜品。主家看不中之菜品,撤下來,當然由仆人吃了。
那丫環在周府吃慣了美味佳肴,當然對她夫家的飯菜入不了口胃。
由此可見,周氏吃食之奢。
凡飲食、衣服、車馬、玩好之類,莫不爭奇鬥豔,極奢侈繁華。張翠衣著錦綺,戴珠翠,黃金橫帶,動如貴婦人。
甚至連本地羅綺,都不喜歡穿著了。而要到外地,買價高而美麗的吳綢、宋錦、雲縑、駝褐以為衣。
那季,連日,陰雨綿綿,裘衣發黴。張翠安排仆人:“將裘衣曝曬於庭院,以棍子擊打,把黴氣打下來。”
仆者從之。
把那些質地為紫貂、青狐、銀鼠、金豹、舍俐猻之裘衣,從棋櫃子裏麵翻找出來,曬於太陽底下,擊之,脫毛積地,厚三寸許。
窺一斑而知全豹,可見其穿著之富。
周海又花費巨資,買地建房,其居繞牆數裏。
建有花園、住宅、亭閣,甚是典雅、宏偉、氣派。
僅是用於木雕表層飾金,就用了黃金百餘兩。在中門上方,刻得一木雕圖案。卻是著名的“百子鬧元宵”,極為繁雜精致。
一百個天真的孩童,有的耍燈籠,有的玩獅子,有的踩旱船,有的放鞭炮……其雕刻手法,無不洗練成熟,看上去,活潑玫麗。
由此,周海遠近聞名。
前來投者,趨之若鶩。短短半年時間,來投周海的人才,不下五十餘人。
有一個人,名叫張雄,來投周海。
張雄個子不高,吃得再多,身上不長肉,精瘦得像個猴子。
雖然看起來,精明能幹,但看著心地不是很純。因為他長有一隻老鷹鼻子,一雙毒蛇眼睛。
形象雖不咋地,但周海卻留之。
為啥?因為張雄是張翠的遠房堂弟。
這個張雄,在張翠落難的時,不來相幫,卻在張翠富貴時,出現巴結,真是應了古人那句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何況張翠當前不在深山,而是在繁華州府呢?
說起張雄經曆,他是有經商頭腦的,卻苦於無本錢。
於是,頭腦打轉轉,開始想辦法。
某日,無意中看見,一些餐館,殘羹泔水,被倒掉了,實在太可惜。張雄想,不如去把它收集起來,做成蠟燭來賣,幸許是一個掙錢的門道。
找餐館掌櫃一談,掌櫃爽快答應。為啥?掌櫃求之不得,不僅省去了處理泔水的煩惱,而且還可以賺上一小筆,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張雄總是能收集到許多泔水。
用幾張過濾網,將泔水來回倒騰,過濾出油渣。
又收購得破舊棉麻與布匹,將它們剁得碎碎的。與油渣攪拌在一起,放在鍋裏反複熬煮。
一點點地,倒入特製模中,待冷卻之後,製成一根根蠟燭成品。然後拿到市場上去賣,尤其是拿到廟宇門口去賣。
值此廟會熱鬧之際,善男信女,來來往往。買者眾多,就大賺一把。因此,張雄獲得了第一桶金。
當別人看見張雄製造蠟燭賺了錢,爭相跟風而製之。如此做的人多了,蠟燭市場價格低迷。張雄見狀,不再製蠟燭。而是租下幾畝地,遍撒銀杉、格木、坡壘、水杉、珙桐、禿杉以及紫荊木等樹種。
第一年,等樹苗長起來了,拔出一批樹苗,到花木市場售賣。然後,留下一部分小樹苗生長,成長一棵棵小樹。
第二年,再拔出一些小樹出售。並砍去所留枝衩,也可以當柴賣掉。
如此反複,張雄完成了生意的原始積累。
張雄看見踵州府,紫金街一處繁華地段,有一塊低坳窪地。窪地常年聚積多年汙穢,奇臭無比,路人莫不掩鼻而過。
街坊鄰居,過路行人,怨聲載道,常向踵州府舉報。
當時,踵州知府,名叫沈南,稍有正義,派人叫窪地主人整治。三番五次地催促,但整治效果並不明顯。
這窪地主人,名叫譚風。
因為手頭無錢,無法整治。即使整治了,也隻是象征性的,將臭水排出去。過了一段時間,一到下雨天,又恢複原樣。
官府為此一直扭住不放。譚風逼得無法,將這塊窪地賣了。
買地告示,貼出去許久,沒人接盤。
因此,譚風迫不得已,隻得低價出售。
張雄看到,這是賺錢的時機,不可多得,於是趁機買進。
其實,張雄買地以後,也沒有多少銀子來整治。隻是他靈機一動,又想了別的辦法——借雞生蛋。
製作三四杆幡旗,栽插在窪地中間。
窪地四周,置六間店鋪,雇人出售零食。有的出售燒餅、湯圓、糍粑等特色小吃,有的出售燒烤黍稗和豬肉。
間或有人來買,無論大人小孩,張雄就說,拿磚瓦之類,向旗幡投擲,若能擊中,則免費領食。
過路行人,或附近居民,聽說有這等好事。爭著前來,互相以嬉,以磚瓦擊幡旗。既以之為戲,又換取食物,樂而為之。
此消息,傳開了。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傳遍踵州,人群轟動了。無論婦孺孩童,還是壯漢大爺,皆是興趣盎然,前來此地,以磚瓦爭相擊幡。
就這樣,不到兩個月,張雄沒費多大事,隻費了點食材和雇工費用,就把這片窪地填平了。
以前所栽種樹木,早已經成材,張雄伐下,在此建造二十餘間客店。自己執掌五間,餘房皆招租客商。
因其地處繁華鬧市,客商爭租,每天獲利數千兩銀。
不到一年時間,張雄變成了踵州有名富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料一場大火,將其房屋燒得一幹二淨。張雄借酒澆愁,花光了所有銀子。
於是流浪街頭,成為了一個落魄之人。
看見張雄,實在可憐,又感其才智。經張翠推薦,當了周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