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彈了兩首曲子就沒有再彈了,而是笑著跟凱文他們幾個人說了幾句,然後就回到了自己的坐位。


    之後酒吧的演出繼續,跟之前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不時地會有一些目光投向周彥他們這邊。


    看到周彥回來,馬東方特別激動,這小子非常喜歡出風頭,隻可惜今天沒有找到機會。


    沒有等到演出結束,周彥就帶著馬東方他們提前離開了。


    ……


    第二天上午,周彥去了幻影公司,一方麵看看《放牛班的春天》補拍的鏡頭,另一方麵也看看《理智與情感》後來拍的片子。


    音樂會的鏡頭已經全部洗了出來中,周彥仔仔細細看了一遍,確定鏡頭沒問題,而且已經夠用了。


    音軌他也聽了,同樣沒有問題。


    但是霍建起心裏卻沒底,跟周彥說,“要不,下一場音樂會,我們再補一點鏡頭,以防萬一?”


    聽到霍建起的話,周彥笑了笑,這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


    很多新人導演,甚至是經驗豐富的老導演,都有這樣的問題,即便提前製定的計劃已經完美的實現,卻還是感覺可能會出問題。


    就好像出門的時候,明明門已經鎖了,但是走一段之後,還是要回去確定一下到底有沒有鎖。


    霍建起以前沒有獨當一麵過,有些緊張,也是可以理解的。


    “老霍啊。”周彥拍了拍霍建起的肩膀,“拍電影,最講究的是效率,就算是有點遺漏,也沒什麽大問題。電影不是科學實驗,有那麽一點差錯是不會有問題的。”


    霍建起不自然地笑了笑,“周導你可是個精益求精的人。”


    周彥拍攝時候的標準非常高,遇到達不到標準的時候,根本不在乎浪費錢,浪費時間,每次都是一遍一遍地拍,直到達到他要求。


    所以聽到周彥剛才這話,霍建起有些不太理解。


    “我隻要計劃達成,就不會再摳了。如果在計劃達成的情況下,還要去考慮能否更完美,那電影永遠都拍不出來。”


    霍建起點點頭,周彥這話倒是沒錯,在片場的時候,隻要計劃達成,通常情況下,周彥不會再增加任務。


    說起來,霍建起真羨慕周彥對待電影的態度,就讓人感覺非常輕鬆。


    霍建起自己拍個東西,總擔心這裏不好那裏不好,拍出來之後,又關心別人怎麽看,怕別人不看好。


    但是周彥拍電影,似乎一點束縛都沒有,仿佛這電影即便拍爛了,他也不在乎。


    周彥當然不是不在乎電影拍的好不好,隻不過他心態確實平和,隻要提前定下來的計劃完成了,他就沒什麽心理負擔。


    霍建起也研究過周彥為什麽會有這樣平和的心態,最後總結出來的原因是周彥本來是個音樂家,拍電影屬於副業,所以心態才能居高臨下。


    “好的,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帶劇組的人回燕京。”


    “你帶兩三個人回燕京就行了,讓他們幫你搬搬東西,剩下的人,就讓他們在倫敦這邊玩幾天吧,畢竟好不容易來一趟。”


    霍建起笑道,“好,一會兒我來跟他們宣布好消息。”


    對於周彥的大方,霍建起已經習慣了,像這種“公款吃喝”,實在太正常不過。


    ……


    跟霍建起交代了幾句之後,周彥就去看了《理智與情感》的片子。


    到地方之後,發現有不少主創人員都在。


    導演安李,兩個副導演,主演艾瑪·湯普森以及艾倫·裏克曼。


    見到周彥,安李笑道,“你來得正好,我們準備明天帶著片子回美國了。”


    哥倫比亞那邊挺急的,據說要今年就讓《理智與情感》上映。


    現在已經是七月中旬了,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任務還是比較重的。


    《理智與情感》的後期製作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拍了那麽多的鏡頭,最終可能隻能留下來一半不到,這就需要製作人員們做取舍。


    光是剪輯這一項就要耗費很多時間。


    “你們幾個都回去麽?”周彥問。


    艾倫·裏克曼搖頭道,“我會留在這裏。”


    他跟艾瑪·湯普森都是英國人,不過艾瑪·湯普森是編劇,電影的後期剪輯應該也會給決策,所以會跟著去美國。


    周彥點點頭,也沒再說什麽。


    之後他就跟著安李他們一起看片,雖然正式的剪輯工作會等到回美國再開始,但是今天他們已經開始討論哪些鏡頭要留下來,哪些鏡頭要放棄。


    其實周彥來也沒什麽用,因為他們今天也決定不了什麽東西,最終配樂應該怎麽安排,還是要看剪出來的成品。


    幾個主創人員對於鏡頭的取舍,總會有不同意見。


    比如其中有一個鏡頭,是艾麗諾跟愛德華的吻戲,這個鏡頭,兩個副導演都覺得可以留下來,但是艾瑪·湯普森卻覺得應該刪掉。


    雙方討論了很長時間之後,艾瑪·湯普森透露,當初寫這場戲,完全是因為她想要吻休·格蘭特。


    不過現在看了片子,她有些後悔,覺得這場吻戲跟電影的調性格格不入。


    這不禁讓周彥感慨,女性在這方麵還是有優勢,如果一個男導演或者男編劇這樣幹,並且直言不諱的說出來,大概率會被人罵。


    周彥陪著他們聊了半天之後,安李他們還要回去準備明天回去的事宜,所以就直接走了,也沒說一起吃個飯啥的。


    不過周彥快走出幻影公司的時候,艾倫·裏克曼追了上來。


    “y,有時間一起吃個飯麽?”


    正好是飯點,周彥自然不介意跟艾倫·裏克曼一起吃個飯,便笑道,“沒問題,我請你吧。”


    “不不不,今天必須給我一個機會,讓我來請你吃飯。而且在倫敦,這裏有什麽餐廳好吃,我可比你了解。”


    周彥也沒矯情,點頭道,“那就多謝了。”


    去餐廳之前,周彥挺好奇,艾倫·裏克曼到底會帶自己去哪兒吃飯,但是到了地方之後,他卻有點傻眼。


    艾倫·裏克曼竟然帶他到了一家中餐館。


    這家中餐館叫“紅熊貓”,也看不出來是什麽菜係。


    餐廳的風格就跟國內差不多,沒有包廂,但是大廳被隔了好幾片,其中有一片隻有一張圓桌,也算是個半開放式包廂了。


    紅色的木頭圓桌,上麵還有一個鋼化玻璃轉盤,看起來跟國內的飯館沒什麽區別。


    既然是艾倫·裏克曼請吃飯,點菜自然就交給他了,他對著菜單點了好幾道菜,除了餃子之類的,其他菜的名字周彥都沒有太聽得懂,這些中餐菜品的英文名字有些奇怪。


    快點完的時候,艾倫·裏克曼禮貌的詢問周彥,“y,你有什麽想吃的麽?”


    周彥笑道,“沒關係,你看著點就行。”


    點完菜了之後,艾倫·裏克曼笑嗬嗬地說道,“這家中餐館,我來吃過很多次,非常不錯,聽說他們老板是川省人,有些菜會比較辣。”


    周彥倒是沒看出來這是個川菜館,剛才他看外麵有兩個客人桌上擺了烤鴨、烤魚跟東坡肉,這裏的菜品應該是比較雜的那種。


    過了一會兒,第一道菜上來了,正是烤鴨,看來烤鴨還是這個餐館的招牌菜。


    艾倫·裏克曼非常客氣地用勺子給周彥分了點,還貼心地告訴他這個烤鴨必須蘸醬吃。


    周彥嚐了一口,微微有點甜,這個甜度跟金陵烤鴨的甜度差不多,周彥完全可以接受。


    烤鴨之後,又上了烤魚。


    這烤魚一看就是川省那邊的風格,上麵堆滿了紅色的辣椒,不過吃起來倒是不太辣,更多的是紅油辣椒的香味,魚肉也挺新鮮的。


    隨後又上了紅油抄手跟粉絲煲,味道都挺正的。


    吃到這裏,周彥不禁感慨,倫敦中餐館比他想象的要好很多。


    不過最後一個菜,讓周彥有點傻眼。


    菜倒是沒問題,隻不過周彥沒想到艾倫·裏克曼會點。


    最後這道菜是青椒拌皮蛋,看色澤應該也挺正宗。


    周彥看著青椒拌皮蛋,問艾倫·裏克曼:“你吃過這個?”


    他之所以這麽問,是因為聽說英國人最接受不了的中國菜就是皮蛋。


    艾倫·裏克曼點頭:“吃過,第一次就吃吐了。”


    “第二次呢?”


    “第二次差點吐了,但是沒有吐。後來我又吃了幾次,總算是吃習慣了,現在我再吃,感覺還挺好吃的。說不上來為什麽,就是感覺是一種特別的美味。”


    聽完艾倫·裏克曼的話,周彥愣了足有兩秒鍾。


    這家夥也太狠了,一個把自己吃吐了的食物,他竟然吃了很多次,硬生生吃習慣了。


    換位思考,如果周彥吃到一個東西吃不慣,他後麵很難會再去嚐試了。


    看到周彥眼中露出疑惑,艾倫·裏克曼解釋道,“我認為,遇到困難,就需要克服,我的那些嚐試,也讓我收獲了一道美食。”


    艾倫·裏克曼這邏輯把周彥搞得有點懵,遇到困難,克服困難這當然非常好,但問題是,這不過是一道普通的食物而已,就算無法感受到它的美妙,這世間也有很多其他美食能夠享受,沒必要死磕這一道菜。


    不過周彥雖然不理解,但還是保持了敬意。


    艾倫·裏克曼這種人是非常可怕的,就算他會失敗很多次,但他必然會在某些方麵獲得成功。


    等到吃完飯,艾倫·裏克曼詢問周彥,“你覺得這家餐館的味道怎麽樣?”


    “非常好,讓我很驚喜。”周彥也不吝誇讚。


    這家放在國內,隻能說是一家普通的餐館,但是放在倫敦,那絕對是超級地道的中餐館。


    聽到周彥的誇讚,艾倫·裏克曼十分滿意,他端起杯子喝了口水,隨後說道,“其實我找你,是有點事情想要請你幫忙。”


    “找我幫忙?”


    “嗯,其實第一次在普利茅斯見到你的時候,我就產生了這個想法,不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跟你說。現在電影拍攝結束,你在這裏應該也不會待太久了,如果這時候不說,恐怕就會錯過了。”


    艾倫·裏克曼的鋪墊很長,周彥沒有說話,等著他切入正題。


    “我之前跟你提起過,我自己做了一部戲劇,名字叫《冬天的訪客》,這部戲劇我自身還是比較滿意的,隻不過裏麵的配樂部分,我還有點遺憾。配樂是我自己做的,一開始我覺得我自己做的應該沒問題,但是後來做出來之後,再看看你們的作品,我覺得還是有差距。”


    “所以,你希望我為你的戲劇做配樂?”周彥問道。


    艾倫·裏克曼點點頭,隨後又搖了搖頭,“其實我準備把這部戲劇改編成電影。”


    說到這裏,周彥明白了,艾倫·裏克曼是想讓自己幫他電影配樂。


    現在周彥做了工作室,又招了李濤他們,所以有活找上門之後,周彥也不會第一時間拒絕了。


    而且國外的活,周彥也比較看重,倒沒有別的原因,主要是錢多。


    艾倫·裏克曼的電影,大概率製作成本不會很高,但即便再低,應該也比國內的片酬高。


    周彥想了想,說,“我可能需要先看看劇本。”


    “其實電影劇本我還沒有寫出來,我可以先給你看看戲劇的劇本。”


    周彥倒有些詫異,連劇本都沒寫出來,這家夥竟然都開始考慮配樂的事情了,這未免有些心急。


    不過周彥也不管那麽多,隻要劇本還不錯,片酬給夠,他是願意接的。


    “行,那我先看看戲劇的劇本。”


    “你下午有時間麽,我們下午就看吧。”


    “可以。”


    看得出來,艾倫·裏克曼確實很急。


    得到周彥的同意,艾倫·裏克曼麻溜地去把單買了,然後帶著周彥去了他在倫敦的公寓,在那裏,周彥看到了《冬天的訪客》的文學劇本。


    周彥剛看了一會兒劇本,就忍不住抬頭看了眼艾倫·裏克曼。


    這個劇本寫得像詩歌一樣,節奏非常的慢,故事也沒什麽主線,雖然人物之間有衝突,但也不是特別突出。


    故事很簡單,主要講了八個人一天的故事。


    女主是一個剛剛喪偶的攝影師,她因為喪夫之痛,想要逃離英國,移民澳大利亞,但是她的母親卻堅決不同意,所以冒著大雪過來找她。


    母親對女兒充滿了愛,但也充滿了控製欲。


    她過來找女兒,就是想要問清楚,女兒是否會移民。


    女主還有一個上中學的兒子,他認識了一直在觀察他的鄰居女孩,並且帶著女孩回了家,而每次他們即將做什麽的時候,兒子都會看到父親的照片。


    兩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一直在拌嘴……


    還有兩個逃課的小男孩,在海邊生了一堆火,抱怨學校,抱怨父母……


    這個故事看起來很散,但是讀起來卻很有意思,這四對角色,似乎是包含了人生中很多的階段,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創作者也沒有急切地想要告訴讀者一些大道理,隻是講了這麽一個簡單的故事,至於讀者能夠體會到什麽,他也不管。


    看完了這個劇本,周彥對艾倫·裏克曼有了不一樣的認識,這個人的才情很高,特別是在文學方麵的造詣頗深。


    這個文學劇本,如果改成發表出去,說不定真能拿個什麽獎,說實話,現在倫敦市麵上的一些,周彥都不太看得上眼,反倒這個《冬天的訪客》劇本能夠吸引到他。


    現階段的英國文壇,少數裔以及婦女作家異軍突起,有人說現在的英國文學現實主義與實驗主義交錯重疊,呈多元化發展,其實不過是文過飾非而已。


    二十世紀末的英國文學,就是沒什麽可圈可點的東西。


    特別是跟鄰國法國相比,如今英國文壇真是沒什麽可看的。


    “怎麽樣?”


    看到周彥看完了劇本的最後一頁,艾倫·裏克曼一臉希冀地問道。


    “我覺得很不錯,你這部電影找到人投資了麽?”


    “還沒有,不過主要演員基本上都定下來了。”


    “哦,是麽?”


    “嗯,女主跟她母親,我找了艾瑪和她母親。”


    艾瑪·湯普森的母親也是個演員,這事周彥知道,不過他並不熟悉。


    不過艾瑪·湯普森能參演,確實也不錯。


    這部電影的角色本來就沒幾個,這倆母女定下來,基本上差不多了。


    周彥點點頭,“行,我對你這個劇本挺感興趣的,但是現在說這些有點太早了,還是等到你正式籌拍的時候,咱們再好好談吧。”


    聽到周彥對劇本感興趣,艾倫·裏克曼非常高興,“過段時間我就開始準備,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冬天就能開始拍攝了。其實可以更早拍,但必須等到冬天。”


    這個周彥當然理解,電影就叫《冬天的訪客》,故事背景都在冬天,當然要冬天拍了。


    “你有沒有想過把這個文學劇本,改成發表?”周彥問道。


    艾倫·裏克曼搖搖頭,“我沒有這個想法。”


    “可惜了。”周彥微微有些遺憾。


    艾倫·裏克曼笑了笑,“我知道,你還是文學家。”


    “文學家不敢當,隻是寫過幾篇而已。”


    “《樹洞》非常好,我很喜歡。”


    “你看過《樹洞》?”周彥詫異道。


    “我隻看過電影。”


    這就可以理解了,《樹洞》畢竟也拿到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艾倫·裏克曼看過也正常。


    “電影的情節跟也不是特別大,整體是差不多的。”


    “這是可以想到的,畢竟你自己就是編劇,你對英國文學有了解麽?”


    “那當然,英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很多出色的作品,比如我們剛剛拍的《理智與情感》。”


    “你有什麽特別喜歡的作品麽?莎士比亞,狄更斯,拜倫,或者是喬治·奧威爾?”雖然周彥提到了《理智與情感》,但艾倫·裏克曼卻沒有把簡·奧斯汀放進去。


    周彥搖搖頭,“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是《蠅王》。”


    “哦,原來你喜歡威廉·戈爾丁。”


    “倒也不是,我就喜歡《蠅王》這部。”


    縱觀英國文學史,周彥最喜歡的一部作品就是《蠅王》,這是唯一一部讓周彥看過之後發了至少一個小時呆的英國。


    至於威廉·戈爾丁的其他作品,並沒有讓周彥產生這樣的感覺。


    艾倫·裏克曼聽到周彥喜歡《蠅王》,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樹洞》中的一些象征,真的有《蠅王》的影子。


    看電影的時候,他並沒有想到《蠅王》,此刻周彥提到這本書,他就萌生了這樣的想法。


    可惜《樹洞》沒有英文版,不然他真想看看。


    ……


    周彥跟艾倫·裏克曼聊了一個下午,兩人聊了很多,文學、音樂、戲劇,艾倫·裏克曼博聞強識,興趣廣泛,跟周彥的話題很多。


    晚上艾倫·裏克曼要請周彥吃飯,不過被周彥婉拒了。


    後麵幾天,周彥就帶著樂團認真排練,準備第二場音樂會。


    周六晚上,第二場音樂會如約而至。


    這場音樂會還是在卡杜甘音樂廳舉辦,票也一早就賣完了,不過這次音樂會跟上次有些區別,現場除了普通觀眾之外,還來了很多記者。


    上一場音樂會結束之後,媒體對周彥音樂會的關注度一下子上升了很多。


    因此,當周彥帶著樂團眾人出現在音樂廳門口的時候,就被一些記者給攔住了。


    原本音樂會也沒有安排記者采訪環節,不過周彥看時間還早,就留在外麵接受了采訪。


    問的都是些簡單的問題,主要是這些記者對周彥也不是特別了解,想問一些勁爆的問題,也問不出來,最多也就是關心一下《第六感》重拍的事情。


    采訪持續了大概十分鍾,周彥就跟記者們揮手告別,轉身進了音樂廳。


    今天斯汀夫婦跟安李都沒有來,隻有艾倫·裏克曼來了,所以也沒人到後台來找他。


    倒是張有安來了一趟,特意問了一句,“今天返場有新曲子麽?”


    周彥不知道張有安為什麽這麽問,不過還是回道,“嗯,有一首《youngandbeautiful》,是《理智與情感》裏麵的配樂,你問這個幹什麽?”


    “沒什麽,我就是隨口問問,畢竟兩場音樂會連著開,總要來點新意。”


    說完,張有安就出去了。(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90:從鮑家街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肉都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肉都督並收藏1990:從鮑家街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