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英海說出周彥的名字後,台下的掌聲遲了片刻後響了起來。


    之所以掌聲會遲,是因為大家都沒有想到周彥竟然絕殺了二等獎。


    周彥這兩年確實在大眾麵前暴光很多,如果單論在大眾麵前的知名度,今天廳裏麵其他所有人綁在一起,也比不上周彥一個。


    但是在本專業的領域,周彥的資曆太淺,而且也沒有什麽特別知名的作品,之前的各大作曲獎,他也從來沒有出現過。


    這次突然出現,就拿了個二等獎,大部分人都有些意外。


    特別是當周彥的名字跟徐振民、朱踐耳以及羅中容這三個前輩出現在一起的時候,著實令人詫異的。


    大家都以為,最後一個二等獎獲得者,至少也是跟徐振民同一批的作曲家,沒想到是二十多歲的周彥。


    不僅僅其他人詫異,周彥自己也都詫異,他沒想到組委會竟然真的給了他一個二等獎。


    二等獎跟三等獎差距巨大,因為一等獎跟二等獎加起來隻有六個,也就是說,周彥這次至少也是前六名了。


    這前六名裏麵,還都是徐振民、羅中容這些業內大佬。


    而他更詫異的時候,組委會竟然擅自把他作品的名字給改了。


    之前他投遞作品的時候,並沒有為了迎合這次的征集修改作品的名字,依舊使用了原先就定下來的名字《許三觀》,但是組委會卻把名字改成了《第三交響曲》。


    主要組委會為什麽要改成《第三交響曲》這麽個名字?有什麽特別的理由麽?


    一般來說,作家的交響樂作品使用“第幾交響曲”來命名,那麽這就是他第幾部交響曲,這跟創作時序有關。


    說是命名,其實就是編號而已。


    既然有《第三交響曲》,通常意味著,前麵已經有了《第一交響曲》跟《第二交響曲》。


    事實上,在《許三觀》之前,周彥寫過不止兩部多樂章交響曲,但是公開演奏的,其實隻有《永夜》。


    如果組委會是追考了他之前公開演出過的交響曲,那應該給《許三觀》命名為《第二交響曲》才對,不能說直接從第一跳到了第三吧。


    還是說,單純因為《許三觀》這個名字裏麵有一個“三”字,組委會直接拿來用了?


    這個理由有些牽強。


    話說回來,不管是因為什麽理由,主辦方可以擅自更改參選作品的名字麽?


    即便因為某些原因要改,不應該提前跟他說一聲麽?


    這會兒也沒時間讓周彥去想這些事情,周圍已經有無數道目光投射到他身上。


    旁邊黃文燦聽到周彥獲得了二等獎,表現的非常激動,兩個手掌呼呼地拍著,周彥看著都感覺疼。


    不知道的,還以為黃文燦跟周彥交情有多深,周彥獲獎他這麽開心。


    “周老師,上去領獎吧。”黃文燦笑眯眯地說道,他看起來比周彥還要急。


    周彥點點頭,站起身來。


    不過他沒有急著走,而是在原地站了一會兒,他在等其他三位獲獎者。


    四個二等獎獲得者中,他跟其他三人的年紀差距太大,理應讓前輩們走在前麵。


    前排的徐振民轉頭看了周彥一眼,隨即笑道,“走吧,周老師,咱們一起。”


    “您先請。”


    徐振民點點頭,也沒客氣,先一步朝前走了,周彥緊跟在他的後麵。


    朱踐耳第一個上去,從黎英海手裏接過獎牌跟證書,兩人還笑眯眯地聊了幾句。


    到了後麵羅中容跟徐振民,也都是如此,二等獎頒獎的速度明顯要慢上很多,主要是黎英海每給一個人發完獎,都要敘上一會兒。


    前麵三個人拿完獎之後,周彥也走到了黎英海麵前。


    黎英海先把獎牌跟證書交到周彥手上,隨即笑眯眯地說道,“看到你們年輕人站在台上,我就感覺咱們國家的音樂越來越有希望了,你的《第三交響曲》我已經聽過,作的非常好,我聽說靈感是來自於餘樺的一部?”


    周彥點點頭,“是的,這部作品的原名就是《許三觀》。”


    “這部作品有點巴赫的味道,情緒在不斷的重複中逐漸走向高潮,這倒是跟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非常契合。重複的是困難、坎坷,但是在這些重複的困難跟失敗中,我們能夠從中獲得力量,而且第三交響曲這個名字也有點意思,大家一聽到第三交響曲,就會想到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而那首曲子本身就是為了紀念偉人而作。”


    周彥眉頭一挑,或許組委會把這部作品的名字改成《第三交響曲》,也有這層意思在。


    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原稿的標題就是《拿破侖·波拿巴大交響曲》,是為了歌頌拿破侖·波拿巴而作,所以第三交響曲給人的印象就是歌頌英雄。


    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跟今天的這個活動非常契合。


    可能是組委會真的想把獎給他,但是又覺得《許三觀》這個名字實在是不切題,才擅自做主改了名字,讓這部作品獲獎變得更加合理。


    不過,《第三交響曲》後麵還有其他故事。


    原本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確實是為了拿破侖·波拿巴所作,因為當初拿破侖在貝多芬心中,就是一個革命的理想,現代的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帶來希望的火種,是全世界的英雄。


    但後來拿破侖稱帝,消息被貝多芬聽到之後,貝多芬直接把扉頁撕掉,改標題為“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


    麵對黎英海的誇讚,周彥謙虛道,“黎老師您過譽了,我還需要跟你們多學習。”


    “不過譽,你好好加油,你雖然年輕,但是技術成熟,創作思路也很先進,譜子裏麵表現的很多東西,也給了我一些啟發。”誇了一句之後,黎英海又語重心長地說道,“平時你可以寫一寫小品,甚至是流行曲目,但大作品不能落下。你這麽年輕,不應該浪費自己的才華,你老師之前跟我聊天的時候,也是操心的很。今天這部作品榮獲二等獎,你老師應該會非常欣慰。”


    聽黎英海說起自己的老師,周彥有些意動。


    老師平時很少會跟他說這些,讓他不要不務正業這話在他本科還沒畢業的時候老師說過,但是後來他名氣越來越大,就沒有再說過了。


    其實周彥也明白,在老師他們眼中,他寫的那些新世紀、流行,最多隻能算是閑暇時候的消遣,想要在音樂上登堂入室,還是要再深入研究,多創作一些大作品來。


    但是周彥一直認為,傳統音樂圈子太小了,力量不夠。


    他的那些師兄,譚盾、瞿曉鬆等人,哪個不是驚才絕豔,而且還在國外闖出了名聲,但是他們的影響力被限定在一個小小的圈子裏麵,無法為現階段的中國大眾帶來信心。


    譚盾他們寫的那些優秀的作品,普通人又聽說過多少?


    反倒是那些圈內人看不上的小品、新世紀,能夠讓更多普通人參與進來。


    雖然周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麵對黎英海的叮囑,他還是點了點頭,應道,“我明白,黎老師。”


    黎英海笑了笑,抓著周彥的胳膊,“走,機會難得,我們幾個一起合個影。”


    雖然黎英海的力氣不大,但是他抓著周彥,周彥是一點都不敢動,生怕自己一掙紮,把老先生拽出個好歹來,所以隻能被他抓著其他三人中間走。


    其他三人很自覺地為黎英海留出中間的位置,他直接把周彥拽到了中間。


    周彥被嚇了一跳,連忙說道,“黎老師,我站旁邊就行了。”


    開玩笑嘛,他一個二十多歲的毛頭小子,跟一群前輩合照,跑到c位站著,那也太不像話了。


    黎英海佯怒道,“怎麽,你小子還嫌棄我們幾個老家夥啊?”


    周彥忙辯解,“我不是……”


    “不是就來這裏站著,你好好看看我們幾個的情況,就知道應該是你來站中間。”


    羅中容笑嗬嗬地說道,“是啊,周彥,你年輕,個子又最高,站中間,我們四個站兩側,這樣也對稱。”


    “今天我們幾個也蹭一蹭你這個年輕人的活力。”


    周彥還要再說什麽,羅中容也上來抓住周彥的胳膊,他跟黎英海兩人幾乎是把周彥給卡在了中間。


    兩個先生老胳膊老腿的,周彥要是想掙脫,膀子一甩,再來十個他們這樣的也抓不住,但問題是他也不能亂動。


    既然無法反抗,他隻能乖乖承受。


    站在四個前輩中間,周彥人都麻了。


    這要是在二三十年後,當天晚上他搶c位的新聞可能就要上頭條。


    朱踐耳笑嗬嗬地說道,“周彥,合照了,笑一笑。”


    周彥隻能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來,這笑容不說比哭還難看,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終於合照結束,兩個老先生鬆開周彥的胳膊,他如蒙大赦,連忙對幾位彎了彎腰,轉身走下了舞台。


    羅中容在後麵笑嗬嗬地說:“年輕人就是腿腳好啊。”


    “那是,這小子穿著衣服感覺挺瘦的,但是抓著他胳膊,才知道他真夠壯實的。”


    “走吧,我們也下去。”


    ……


    二等獎頒完了之後,主持人拿著話筒走到前麵,說道,“接下來,請欣賞周彥《第三交響曲》。”


    後麵交響樂團已經準備好了,主持人話音剛落,後麵燈光亮起,指揮就給了個起拍的手勢。


    跟其他大部分獲獎曲目不同,這是《許三觀》的第一次公開演出,台下的觀眾們都挺期待的,畢竟是二等獎作品。


    關鍵現在周彥的熱度太高了,很多人都想看看,周彥的水平到底如何。


    行內人想看看周彥新曲子的水平如何,而行外人完全是因為周彥的名氣,對這首新作品感興趣。


    這首曲子也隻演奏了其中的選段,不過從這幾分鍾的選段中還是能夠看出很多東西。


    聽到中間的時候,黃文燦就忍不住看了眼旁邊的周彥。


    周彥的這部《第三交響曲》,在複調技法的應用上十分讓人驚豔。


    聲部交織複雜而且精巧,多聲部之間相互獨立又彼此呼應,每個聲部都有自己獨特的旋律線條跟節奏型,織體非常豐富。


    上下聲部之間,能夠形成一種和諧的音樂對話,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不同的聲音同時出現,在說著不同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又都在一個大故事裏麵,沒有脫離主線。


    而之所以會如此和諧,跟聲部之間的嚴謹對位離不開。


    旋律方麵,這部作品的旋律優美流暢……可能更主要的還是流暢。


    相較於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這部《第三交響曲》的旋律沒有誇張的情感起伏,更像是潺潺的流水,平穩,流暢。


    單獨看某個段落的旋律,感受不到什麽,甚至有種平平無奇的感覺,但是整體看起來,卻能品味出一些特別的東西來。


    這種整體的旋律感,主要是多聲部交織時所呈現的。


    在和聲的編寫上,周彥做了不少半音行進,並且將和聲跟複調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很自然的,黃文燦就想到了巴赫。


    難道說,周彥是巴赫的信徒麽?


    不過聽到後半段的時候,黃文燦感覺,周彥對巴赫隻是在技術上進行了一點致敬,而在內容呈現上卻完全不同,比如他竟然從中聽到了一些中國民間的曲調。


    黃文燦想起來剛才黎英海說的話。


    黎老師說的中西結合,不就是周彥的這種麽?


    說起來,周彥真是敢寫,直接把人家的骨架子拿過來,自己填上血肉,穿上衣服,這樣一來,別人看到的,就是他要呈現的東西。


    這些年,圈內的作曲人,一部分想著搞創新,搞實驗,搞先鋒,一部分又想著發展民族,發展傳統,還有一部分人,則想著搞融合。


    周彥應該是第三類人,隻不過之前黃文燦沒見過膽子這麽大的。


    說周彥膽子大,不是說他用了一些之前沒人用過的東西,恰恰相反,周彥用的都是之前已經用過的東西。


    很多人不願意這樣做,是怕被人說作品沒有自己的東西。


    但是周彥今天做出來的東西,還是能看出來其創作上的獨特之處。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來,周彥在創作的時候,十分自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90:從鮑家街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肉都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肉都督並收藏1990:從鮑家街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