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一點都不懷疑周彥在吹牛,畢竟周彥的身家他們多少也知道一些,幾百萬對別人來說可能是天文數字,但是對周彥來說並不算什麽。


    梁博龍對音樂了解的比其他幾個人多,他甚至覺得周彥說的幾百萬都可能是保守了。


    剛才進到這個大錄音棚的時候,梁博龍一眼就看到了擺在台上麵的那架施坦威b211,這可是百萬級別的鋼琴。


    這是梁博龍第二次現場見到這個鋼琴,上一次是在燕京音樂廳看演出的時候。


    光是一架鋼琴就要百萬,其他更不用說了,說不準這一個棚裏麵所花費的費用就要超過千萬。


    “這個錄音棚平時除了錄音之外,也供鋼琴少年樂團排練用。”


    聽到周彥這話,幾個老師都露出羨慕的神情。


    真是人跟人不能比啊。


    他們中戲的學生,想要演個話劇、舞台劇都沒有地方,人家央音的學生竟然就能在花了幾百萬的錄音棚裏麵排練。


    關鍵是,央音本來就有音樂廳,條件不差的,可以說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了。


    “你們央音的學生真幸福啊。”常麗感慨了一句。


    田有良笑道,“確實幸福,前段時間我還看新聞說,王祖賢給央音捐鋼琴,花了近百萬呢。”


    近百萬……周彥扯了扯嘴角,也不知道田有良這個消息是從哪兒小報上看到的。


    王祖賢給央音捐的鋼琴,是價值二十萬,沒想到竟然還能被傳成近百萬,直接翻了接近五倍。


    這些媒體,報導是真敢瞎編。


    不過周彥也懶得去辟謠了,他笑著說道,“央音的鋼琴確實壞了不少,學音樂就是這點不好,樂器成本高了點。”


    “嗯,樂器成本確實高。”梁博龍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我們學校跟音樂相關的專業,也需要樂器,確實非常耗費錢財。我們學校的鋼琴,過半都是從別處淘來的二手琴,而且原本就不是什麽好鋼琴。”


    黃定雨推了推眼鏡,說道,“其實我們學校的學生也有很多器材方麵的需求,隻不過學校很難滿足學生們。”


    周彥點點頭,表示理解。


    戲劇學院確實在器材方麵有很多需求,最主要的就是攝影器材,而且攝影方麵有很多是耗材,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


    不過相較於導演、攝影之類的專業,他們表演係在這方麵的需求要小很多。


    “我們表演係倒也還好,平時最困難的反倒是場地需求。”高錦文說道。


    “嗯,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難處。我們央音也是一樣的,學校不僅缺少樂器,而且也缺少琴房。除了硬件之外,學生們也缺乏實踐的機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工作室跟學校弄了個校企合作,最近正在忙這個事情呢。”


    “校企合作是什麽?”黃定雨一臉疑惑,他之前壓根沒聽說過這個東西。


    幾人中隻有田有良眼睛一亮,“我聽說過這個校企合作,一些技校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快適應社會工作,會選擇跟一些對口的企業工廠合作,讓學生們提前進入到工廠學習。”


    “哦,我明白了,這樣一來,學生們能夠提前熟悉工廠的工作流程,同時跟成熟的工人學習技術,而工廠也能節約人力成本。”梁博龍說道。


    田有良搖搖頭,“其實節約人力成本倒是其次的,因為學生一開始效率差,而且還需要工廠付出一些精力。工廠的主要目的是提前培養,等到學生畢業之後就能直接進廠,無縫對接。正常情況下,校企合作都簽了協議,學生們畢業之後要在工廠工作一段時間,也算是定向培養了。”


    “哦,這個模式倒是挺好的。”常麗點頭。


    高錦文問周彥,“那你跟央音的合作,也有簽協議讓學生畢業之後要到工作室來工作麽?”


    周彥搖頭道,“沒有,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學生,畢業之後可以優先留在工作室,但全憑自願,如果他們不想留,可以另謀他路。”


    “那你們工作室會不會跟學生收費?”梁博龍問道。


    “收費?”周彥哈哈一笑,“不僅不收費,我們還會給學生們津貼,而且還不算少。”


    幾個老師相互看了看,都暗自感慨,這樣的校企合作項目,對學校來說可太好了。


    可惜他們學校沒有周彥這樣的校友,不然也能搞一個校企合作項目,那他們學校的學生培養就要省心很多。


    雖然中戲不準一二年級的學生外出演戲,但他們其實還是希望讓學生能夠早點接觸到具體項目。


    學生們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是需要有機會去消化的。


    隻不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放任學生們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外出拍戲,就會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基本功跟理論知識不夠紮實。


    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是選擇讓學生們一二年級不出去,把實踐的事情推到三四年級。


    常麗他們認為這個校企合作是個很好的方向,說不定有希望能夠解決學生們在一二年級的實踐問題。


    高錦文跟周彥畢竟熟點,更好說話,他開口問道,“周導,你們這個校企合作具體怎麽施行?學生們平時要來你們工作室麽?”


    “嗯,工作室這邊會根據學生的課表給他們規劃項目開展的時間,在項目開展的時候,他們要來工作室,如果有其他需求也可能會去別的地方。”


    “參與項目的學生怎麽選?”高錦文又問道。


    “先由學生們自行報名,如果報名總人數超出計劃人數,就會專門的選拔小組對報名的學生進行篩選。”


    “你們計劃有多少人?”


    “一期十到十五人。”


    “一期是多久,一個學期麽?”


    “暫時是一個學期,但也未必,可能會根據項目來。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學生,都是有機會接觸到實際項目的。我們工作室已經成立了電視劇部,後麵還會有很多電視劇項目,所以學生們實踐的機會很有很多。”


    聽到工作室還成立的電視劇部,高錦文挑了挑眉毛,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周導,我們中戲有沒有機會跟你工作室合作?”


    周彥十分爽快地說道,“有啊。”


    見周彥這麽爽快,幾人都有些意外,因為他們內心認為周彥之所以會跟央音弄校企合作項目,主要是因為情感。


    畢竟他們這個校企合作項目,怎麽聽都是學校方麵占便宜。


    倒是周彥工作室這邊,有可能會虧本。


    “那如果我們雙方合作,能不能獲得跟央音一樣的條件?”


    周彥笑道,“不同學校,情況不一樣,那條件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聽到周彥這麽說,幾人暗道,果然如此,還是親疏有別。


    但是緊接著周彥就繼續說道,“不過大方向都差不多,如果我們雙方合作,我這邊會給貴校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幫助貴校培養學生,也會給予學生項目補貼。至於補貼的數目,肯定是有另外一套規則,畢竟你們的學生更多的是在台前。就像夏雨、陶虹這些學生,拿到的補貼不可能跟普通學生一樣吧?”


    “那需不需要學生跟你們工作室簽約?”黃定雨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他最擔心的就是,學生到工作室這邊實習,需要跟周彥簽工作協議,這等於是提前簽賣身契了。


    此類簽賣身契的事情,他們做老師的,肯定不會幹。


    周彥擺擺手,說道,“不需要,這個由學生自己決定。但是有一點,如果學生提前跟其他公司簽約,就必須退出校企合作項目。”


    田有良點頭道,“嗯,這很合理。”


    不需要學生捆綁簽約,周彥已經非常仁義了,怎麽可能還會讓已經跟別的公司簽約的學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


    這種為對手培養人才的事情,沒有人會幹的。


    “那,一二年級的學生……”


    常麗還沒有說完,周彥就知道她要說什麽,他笑著說道,“我知道貴校的規矩,所以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所參與的項目肯定都是經過篩選的,不會跟學校的上課時間衝突,影響他們的學業。”


    周彥的回答,一下子解決了常麗跟梁博龍的擔憂。


    “這樣的項目不多吧。”高錦文說道。


    “今年是不多,但是明年就多了。”周彥笑道。


    “明年,是因為電視劇部成立麽?那一年也拍不了幾部電視劇吧?”


    “不是電視劇,是短片。過完年,我們工作室準備成立一個短片部,至少保證一個月一部短片。”


    周彥自己就是拍短片起家的,他深知短片對電影工作者的意義。


    特別是對這些學生來說,短片是最能鍛煉他們能力的東西。


    如果周彥真的要搞多個校企工作室,弄一個短片部的性價比極高。


    短片項目短,但是又能讓各個學校的學生在一起合作。


    唯一的缺點,就是短片商業性差,很難賺到錢。


    不過這一點周彥倒不是很在乎,因為短片本身成本就低,他說最少一個月一部短片,一年十二部,平均每部短片就算是十萬塊錢,也才一百二十萬,遠不及拍一部電影花費的錢。


    關鍵是,一年十二部短片,總有質量高的。


    這些優質短片可以送去參加電影節,而且可以擴充工作室的片庫,如果項目真的好,還可以擴展成長片。


    後麵周彥還準備在內部弄個短片獎,刺激學生們的積極性。


    聽到周彥的短片計劃,幾個老師都目光炯炯,因為這個項目實在是太適合他們學校了。


    短片的時間短,但是該有的東西又都有,非常適合學生們進去鍛煉。


    “這……”田有良想跟周彥進一步溝通校企合作的事情,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開口。


    倒不是他臉皮薄,隻是他就是個班主任而已,沒有什麽權限,這種事情還得學校領導來決定。


    他現在聊再多,也是不作數的。


    高錦文看田有良欲言又止,就知道他想幹什麽,便開口道,“周導,如果真可以的話,我們回去就跟領導匯報一下情況,看一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周彥點頭,“當然沒問題。”


    他剛才之所以會提到校企合作的事情,就是想要把話題往這上麵引,現在他的目的也算是達到了。


    ……


    帶著幾個老師在音樂工作室這邊逛了一圈,周彥又帶他們去了電影工作室以及剛成立的電視劇工作室逛了一圈。


    參觀過之後,田有良他們都對工作室的建設大為讚歎,這個工作室的規模比他們想象的要大,設備也比他們想象的要好。


    常麗他們也去過幾個製片廠,但是沒有一個的設備能比得上周彥工作室。


    周彥工作室的很多機器,他們見都沒見過。


    看過這些設備之後,也更加堅定了他們幾個要跟周彥合作的想法。


    關鍵是,周彥這個工作室現在才剛起步,原先的電子廠建築大部分都沒有利用上。


    如果能夠把廠子裏麵原有的這些建築都利用上,整個製片廠的規模難以想象。


    期間周彥還告訴他們,自己準備在廠裏麵改造出來一個劇院,這可把他們幾個老師都聽得心裏直癢癢。


    如果這個劇院真改造出來了,他們又跟工作室建立了合作關係,那以後他們學校的學生是不是就可以到劇院來排練、演出?


    學生們演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


    ……


    到了晚上六點鍾,學生們參觀完畢,全部去了食堂。


    工作室現在的食堂很大,一百多人分開坐在裏麵,也一點都不顯得擁擠,就算再來一百多人,也一樣。


    學生們這會兒都三三倆倆地湊在一起,興奮地討論著今天參觀的所見所聞。


    特別是96級的那些學生,他們很多人還是第一次這麽直觀地感受完整的電影後期製作流程。


    他們在參觀的時候,工作室的人甚至還會手把手教他們實操。


    讓他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剪輯室了,工作人員直接弄了一些片子給他們剪,等到剪完了,還現場放給他們看。


    如果不是隻有半天,時間不夠,甚至可以再給他們做得更完整一些,比如把配樂跟人聲給剪進去。


    看到學生們興高采烈的樣子,幾個老師也很欣慰。


    再厲害的老師,講的課再深入淺出,也沒有實際操作來得生動有趣。


    像這種實踐活動,學生們多參加能夠提高他們對於專業的興趣。


    隻可惜他們學校缺乏條件,沒有辦法經常給學生們開展,而且即便開展,效果也不如周彥這個工作室做的好。


    “周老師,這次真是多謝你了。”常麗由衷地感謝道。


    周彥笑著擺手,“不用客氣常老師,可惜這次時間不夠,不然的話,可以讓學生們完整體驗一下電影的拍攝。”


    “咱們這麽多人,不好體驗吧。”


    “不是什麽難事情,隨便編個五到十分鍾的本子就行了。有個兩三天時間,應該就能弄出來。”


    聽周彥風輕雲淡地說出這話,幾個老師都暗自咋舌,五到十分鍾的片子,就算是再糊弄也要花費不少錢。


    不過想到周彥之前說的,保底每個月拍一部短片,好像拍個幾分鍾的片子,也就不算什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90:從鮑家街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肉都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肉都督並收藏1990:從鮑家街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