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印三十萬?”劉陽一下子懵了。


    之前開會的時候,還有人認為首印十萬冊有點冒險,現在怎麽就突然加三十萬冊了?


    首印一下子變成了四十萬冊,這也太誇張了,這中間發生了什麽事情麽?


    社長看到劉陽臉上布滿驚訝表情,便笑著指了指桌上的一份報紙,“你看看這個。”


    劉陽走過去,拿起桌上的《參考消息》,上麵有一篇報導,標題是:世界首例成功克隆的哺乳動物……


    標題沒看完,劉陽隻看到克隆兩個字,腦子差點宕機。


    他又快速地看了下麵的報道內容,確定這不是什麽不靠譜的傳言,就在前幾天,二月二十七日的時候,《自然》雜誌報道了這一項研究成果。


    自去年七月五日開始,英國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的一個科研小組,利用克隆技術成功培育出一隻小母羊,名字叫多莉,一直到前些天,才公布出來。


    克隆並不是什麽新鮮詞,這項技術一直都有被提到,甚至之前就有機構聲稱自己完成了克隆,不過基本上都是假的。


    這次《自然》雜誌報道,應該是沒有問題了。


    劉陽雖然平時對科學不關注,但也知道這項研究成果會在全世界引起多麽瘋狂的關注。


    既然羊能克隆完成,那麽其他哺乳動物是不是也可以克隆完成?


    那麽人類呢,是不是也可以?


    如果人類可以完成克隆,是不是意味著人可以不死了?就像科幻電影裏麵拍的那樣?不斷的複製?


    不過,此刻劉陽並沒有心思去考慮那些,他已經完全明白為什麽社長要給《別讓我走》加印三十萬冊了。


    《別讓我走》主要就是借克隆技術來探討人性跟倫理,如今因為那隻克隆羊,克隆技術肯定會在全世界範圍內被瘋狂討論,那麽周彥這本書應運而生,銷量很有可能會非常瘋狂。


    關鍵是時間掐的太好了,正好趕上這個時間點,就好像是那個科學機構在跟周彥打配合一樣。


    深深吸了口氣,劉陽點頭道,“好,我現在就去通知印刷廠那邊。”


    “嗯,去吧。”


    ……


    劉陽跟印刷廠那邊溝通過了之後,又趕忙給陳洪恒打了個電話。


    這邊陳洪恒正在收拾自己的新辦公室,聽到電話鈴聲響起,便跑去將電話接起。


    “哪位?”


    “陳主管,是我,小劉。”


    “哦,劉主任啊,還有什麽事情麽?”


    “是這樣的,我們準備把首印提高到四十萬冊,已經跟印刷廠那邊確認過了。”


    “四十萬冊?”陳洪恒也有些懵。


    這不才過了十來分鍾麽?怎麽首印突然從十萬加到了四十萬?這麽短的時間裏麵發生了什麽?


    劉陽笑了笑,陳洪恒的反應在他預料當中,任誰知道這件事情都會詫異的。


    隨後劉陽就把克隆羊多莉的事情跟陳洪恒說了一遍,“具體情況,你可以買一份今天的參考消息看看,裏麵有詳細報道。”


    陳洪恒聽完劉陽說的,長長舒了口氣,他在想是自己命好,還是周彥命好,這個時候竟然英國那邊傳來克隆技術大突破的消息。


    這樣一個世界性的大新聞,竟然被老板的新書給趕上了。


    碰到這樣的大新聞,增加首印數量就顯得很合理了。


    “明白了,我會跟我們老板匯報這個事情的,有什麽消息咱們隨時溝通。”


    “好了,現在增加首印數,我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有什麽事情隨時聯係。”


    掛了劉陽的電話之後,陳洪恒沒有急著去找周彥,而是先去找了一份參考消息,看到上麵關於克隆羊多莉的新聞之後,才拿著報紙去了周彥辦公室。


    陳洪恒興奮地跟周彥匯報了克隆羊以及出版社增加首印數的情況,說完之後,他感慨道,“老板,這簡直是天助我們。”


    周彥也微微有些意外。


    他並不是因為克隆羊的新聞感到意外,畢竟這些事情他都經曆過,隻是沒想到時間這麽巧,也沒想到燕京出版社那邊這麽有魄力。


    四十萬冊首印不是小數目,如果玩脫了,出版社損失就會很嚴重。


    雖然《別讓我走》內容跟克隆技術高度相關,但是也未必就能確保這本書能夠大賣,這隻是一種可能。


    “運氣確實不錯,這事你全權負責跟吧。有什麽想法就放手去做,拿不定主意的來找我。”


    陳洪恒愣了一下,他還以為周彥聽到這樣的好消息,會跟他一樣興奮呢,想到周彥竟然這麽淡定。


    老板果然是老板啊,這份定力不是常人能有的。


    不過這好像也正常,雖然四十萬冊很多,但其實能拿到的版稅也沒多少,可能還沒有老板隨便寫一首歌賺的多。


    更別說老板的那些專輯了,那銷量根本不是能比的。


    甚至,他還從老板的言語中聽到了一絲不耐,這是錯覺麽?


    拿不定主意的來找他,意思是輕易不要來找他?


    陳洪恒的感覺一點都沒錯,周彥就是這個意思,在周彥看來,請了陳洪恒來工作室,就是為他分攤工作的,要是什麽事情都跟他匯報一下,那他要被煩死。


    陳洪恒點點頭,“明白了,老板,那我先走了。”


    “好的,你去忙吧,事情也不用太著急,你畢竟剛來,先安頓好再說,住的地方後勤部給你安排好了麽?”


    “嗯,給我們暫時安排在了員工宿舍那邊。”


    員工宿舍也是後來才弄的,而他們工作室的員工一般也不住在員工宿舍,他們在外麵都有自己的住處。


    畢竟員工宿舍條件有限,基本上都是給暫時沒有住處的員工過渡用,或者是忙大活的時候,員工不回家直接留在宿舍休息。


    陳洪恒對住處倒是不怎麽在意,員工宿舍的條件雖然一般,但是他住起來沒什麽問題,關鍵是就在廠裏麵,上下班方便,非常節約時間。


    ……


    克隆羊多莉的消息,很快在國內傳播開了,一開始是那些頭部的報紙,之後是各大電視台。


    短短一個禮拜時間,全國到處都能聽到跟克隆羊有關的消息,街頭巷尾,大家茶餘飯後也都在聊克隆的事情。


    關於克隆,傳出來的內容也是越來越離譜。


    新聞漸漸從“克隆羊”變成了“克隆人”,最後甚至有傳言說英國那邊有個地方都是克隆人。


    一開始,這個地方沒有具體的名字,大家都叫它“英國的某個地方”,但是忽然有一天,這個地方有了名字,叫“海爾香舍”。


    海爾香舍是什麽地方?


    有人說是普利茅斯的一個鎮。


    也有人說是曼徹斯特的一個城堡,還有人說是海爾香舍根本不是一個地方,而是英國的第一個地下組織。


    這個海爾香舍組織專門圈養克隆人,販賣器官,而且這個生意已經幹了二三十年了。


    事情越傳越離譜,關於海爾香舍的描述也越來越多。


    漸漸的,很多人竟然真的相信有這麽一個地方叫海爾香舍,專門圈養克隆人,販賣器官。


    看過周彥新書《別讓我走》的人,倒是知道海爾香舍這個地方,就是主角們所在的那個寄宿學校。


    一些人聽到這些傳言,立馬聯想到,也立馬反應過來,難道說海爾香舍的那些學生其實就是克隆人?


    結合書裏麵透露的那些東西,這種可能性非常大。


    當然,也有人懷疑,其實海爾香舍跟克隆完全沒有關係,是一些讀者故意編造的消息。


    至於真相如何,誰也不知道。


    直到三月五號,驚蟄這天,周彥的新書《別讓我走》在全國發售。


    一大早,燕京師範大學教2樓204室,好幾十個學生等在教室裏麵,不停地望著門口。


    沒過多久,兩個年輕人推著小推車來到了教室。


    “書來了!”


    有人喊道。


    學生們興奮地圍了上來,目不轉睛地盯著小推車上麵的書。


    看到大家一股腦地圍了過來,會長尚文雅高聲喊道,“大家都自己找到座位坐好,我們會挨個派發的。”


    聽到尚文雅的話,學生們也都老老實實地找到座位坐下。


    等他們都走了,尚文雅跟來人對接了一下,確認送過來的書數目沒錯,便安排了五個人開始給大家派發書籍。


    坐在第一排的洪誌運氣不錯,第一個拿到了書。


    他也沒管別人,直接翻開,找到之前看到的地方,繼續往後麵看。


    今天來到這裏的人,基本上都已經看過了上一期的《十月》,看完了《別讓我走》的第一部分內容。


    洪誌看書的速度非常快,沒用多久就看到了那個女老師爆發的段落,也知道了“複製”。


    果然是克隆!


    果然是海爾香舍!


    洪誌激動地拍了一下桌子,其他人紛紛看了過來,表情詫異。


    知道自己衝動了,洪誌連連作揖跟大家告歉。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其他人本來也隻是想看有什麽熱鬧,見洪誌道歉,並沒有說什麽,都重新把注意力放在書上麵。


    不過很快,教室裏麵的議論聲就漸漸響了起來。


    看到“真相”的學生越來越多,激動的學生也就越來越多,他們不好意思大聲喧嘩,隻能小聲地跟旁邊人討論。


    這裏畢竟不是課堂,尚文雅沒有組織大家討論。


    其實這段時間關於海爾香舍以及《別讓我走》的消息非常多,很多人都猜測《別讓我走》就是講克隆的,畢竟前文就有蛛絲馬跡。


    但是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隻是出版社故意往這個方向宣傳,哪有這麽巧的事情,周彥剛寫完一本克隆,克隆技術就大突破?


    隻是現在看來,這個巧合真的實實在在發生了。


    《別讓我走》果然是一部跟克隆技術高度相關的,這讓人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其實這些年跟克隆有關的科幻也有一些,但是《別讓我走》顯然跟他們之前看到的那些科幻並不一樣,這部的視角更在意的,反倒是隨著主角們的成長,世界的真相一點點呈現和展開的過程。


    這好像是克隆人的故事,但又好像是每個普通讀者都會經曆的事情。


    因此,這部的情感衝擊力,要比一般的跟克隆有關的強。


    洪誌看書的時候,有個明顯的感覺,那就是即便知道了克隆這件事情,也沒有覺得被劇透,沒有任何失望。


    正如書裏麵,主角們明明好像已經知道了“複製”的意思,但是他們卻帶著複雜的心情去生活,有時候刻意逃避,有時候又渴望去探索。


    洪誌在想,這些孩子們到底人不認同自己是人,是跟其他普通人一樣的人,他們對“捐獻者”的認識到底是什麽樣的?


    他們覺得這是自己的宿命,不去反抗,是他們沒有勇氣,還是他們完全接受自己就是“工具”。


    “人們無法承受怎樣的痛苦,無法遭遇怎樣的悲慘經曆,無論如何不自由,都會在命運的夾縫中求生,接受命運給予的一切。人們不懈奮鬥,努力在如此狹小的生存空間內尋找夢想和希望。”


    洪誌直接被這句話給幹沉默了。


    他明明看的是克隆人的故事,卻狠狠地代入了自己。


    起初他並不理解男主力爭成為一個不錯捐獻者的求勝心,但是後來他逐漸理解了,或許一個人生下來就處在漩渦之中,就認為旋轉才是人生的常態。


    求生……有時候不僅僅是求活下去的機會,也是在尋求生存的合理性與意義。


    假如我連存在都沒有意義,那我何必求生,又能從何處求生?


    而尋求存在的意義,首先要尋求一種合理的身份認同,而主角們一直在做的就是這些。


    洪誌深深地歎了口氣,將手中的書合上,這是他看過最不科幻的科幻。


    不過嘛,他原本就沒有把《別讓我走》當成科幻來看。


    果然是寫出了《樹洞》的周彥,帶給大家的第一部長篇就如此特別,有趣的是,英國那邊竟然巧合地的實現了克隆技術突破,就像是在配合周彥發表新書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90:從鮑家街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肉都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肉都督並收藏1990:從鮑家街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