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些是什麽?」看著麵前一輛大型的廂型車貨箱裏的東西,愛丁堡華夏領事館的辦事人員震驚的有些說不出話來。


    「這是我之前意外中找到的一些古書,我覺得它們應該回到祖國。」梁恩笑了笑說道,「我記得捐獻之前我在電話裏就說了,還專門說東西比較多。」


    「啊,這個事情我知道,但我沒有想到會有這麽多——」那位工作人員說了聲抱歉,接著跑到了房間裏叫出了幾個人拉著板車幫忙,花了好半天才把箱子運到一間會議室裏。


    之前得到了山鬼們新定居點開拓成功的消息後,由於開拓地的各種事情暫時告一段落,所以梁恩就假借閉關跑去了山裏,然後帶著一堆東西回到了現代世界。


    回到現代世界的第一時間,梁恩就通過偷龍轉鳳的手段將伊莎貝拉合法獲得的一些東西換成了這些書籍,接著挑了個日子帶著它們來到了領事館準備捐贈。


    必須要說超凡力量的確好用,比如說這些書籍在經過煉金術微改造和靈力做舊後,立馬從上個月的印刷本變成了數百年前的手抄本。


    再比如說想要偽造合法獲得某樣東西的證據鏈方別人那裏可能很難,但放在伊莎貝拉手中隻要幾個幻術就能做到在現代世界天衣無縫。


    完成搬運後,梁恩就被邀請到領事的辦公室與領事一起喝茶聊天,而隔壁則是數位專家和工作人員開始對捐獻的書籍進行清點。


    伊莎貝拉情報偵查的很翔實,讓梁恩在捐贈日剛好可以碰上了一群最近在英國交流考察的,來自國內數個博物館從事書畫古籍方麵工作的學者。


    他們昨天剛到愛丁堡,今天早上正好在愛丁堡華夏領事館有個交流會,所以當他們吃午飯時聽說有華夏人捐贈了數十箱古書後,迅速自告奮勇跑來幫忙鑒定。


    「我聽說捐贈者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這筆字在年輕人中絕對是佼佼者——」看了梁恩用毛筆寫的書單後,領頭那位頭發花白的老者點了點頭,接著眼睛猛地瞪圓了。


    「項目1,明代《文獻大成》1部,裝在1號——27號箱,共計22937卷,11095冊,其中包括60卷目錄,這怎麽可能.....」


    「劉老師,怎麽了?」看著這位老者身體晃了晃後,旁邊一名30多歲,看上去應該是他學生的人扶住了他緊張的問道。


    「我沒事,沒事——」劉教授站穩後輕輕擺了擺手,接著對學生說道:「王浩,你在1-27號箱子裏找一下這幾本書,卷四百八十之四百八十一、卷二千二百七十九之二千二百八十一......」


    劉教授很快念出了十幾本書的名字,而王浩記下這些書名後迅速打開了箱子將這些書籍一一找出。因為書籍是按順序排列的,所以幾分鍾後就找齊了這些書籍。


    「沒錯,沒錯,居然都是真的——」隨著書本一一被翻開,劉教授的情緒也越來越激動,臉色也開始變得紅潤了起來。


    「怎麽了,老劉?」此時客廳裏的其他人也注意到了劉教授的情況並出聲詢問道。


    「《永樂大典》,居然是《永樂大典》!」劉教授揮著手中那本黃色緞麵的冊子高呼到,「這裏可能是全套《永樂大典》!」


    轟——


    話音剛落,會議室中一下子炸開了,因為在場的全都是這方麵的專家,自然是知道《永樂大典》代表著什麽,背後又有什麽意義。


    《永樂大典》被認為是華夏古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本百科全書,曆史上隻有兩套,其中一套是永樂年間的原本,而另外一套則是嘉靖末年抄錄的副本。


    至於這本書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在於裏麵記錄了大量已經遺失的書籍,讓人們能夠借此管中窺豹,感悟古人留存下的智


    慧。


    但現在的人已經無法看到這一部鴻篇巨著了,其中永樂正本在嘉靖皇帝的統治結束之後就已經徹底的消失了,至今沒人能夠找到那些書籍的下落。


    對於這一套《永樂大典》最後的下落大家眾說紛紜,有人說已經全部損失,也有人說這部書被嘉靖皇帝用來陪葬,可不管哪種說法都找不到證據證明。


    而隆慶初年抄錄的副本則一直在流失,乾隆年間書籍就隻剩下了8000多本,而之後隨著國力日衰,各種堅守自盜問題層出不窮。


    尤其是在第二次***戰爭中,英法聯軍入侵後造成的混亂以及大量堅守自盜者的存在讓書籍的數量快速下降,據說文廷式一人即曾盜走百餘冊《永樂大典》。


    所以當光緒二十年六月,帝師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時僅剩800冊,而這些書籍又在六年之後的義和團運動中損失慘重。


    最終當清朝滅亡時,原本儲存在翰林院之中的《大典》移交京師圖書館時僅剩64冊,雖然從周樹人開始就致力於保護,但最終隻幸存了400多冊被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個機構收藏,不足原有的5%。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進入數字時代之後這些書籍幾乎全都被數字化了,所以哪怕是流失在海外的書籍這些學者們也曾經仔細的閱讀過。


    所以在幾位學者快速的校對之後,他們確定這些書上的內容與已知的內容能夠完全吻合,其中包括了一些幾乎從未向外公開過的內容。


    與此同時,那些書畫專家們也開始從書本上的文字,圖畫以及書籍材料本身等各個方麵開始驗證書籍的真假。


    「紙張沒錯,用的是竹皮混料紙。看上去有晶瑩的纖維感,光澤明顯,質地勻細。同時發黃的很自然,不是後期處理過的東西。」


    「墨水沒有錯,紅墨用的是朱砂,黑墨用的是徽墨,雖然過去了幾百年,但是仍然顏色不變,光照下能看出反光。」


    「封麵上的黃色緞麵也是如此,很明顯是宮廷貢品,無論是絲線的粗細還是製造方法都明顯是元明時期宮廷的手法。」


    「唯一有些奇怪的是,無論是紙張,墨水還是綢緞都要比現在已知的那些抄本質量更好一些,尤其是書法水平上明顯要更好一些。」


    「這該不會是永樂原本吧?」聽了那些學者們的討論,幾名站在邊上的年輕人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肯定不是。」此時已經恢複了平靜的劉教授搖了搖頭。「因為原本上邊是有印章的,但是這些書上一個印章都沒有。」


    「那這會是什麽?」幾名年輕人撓了撓頭,看上去一臉疑惑。


    「我猜這很可能是一份我們從未知曉的《永樂大典》副本。」劉教授猶豫了一下後用猜測的語氣說道。


    「畢竟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會在史書中記錄的,而這本書很有可能就是史書之中沒有記錄的存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尊兩界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爵的青花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爵的青花瓷並收藏我有一尊兩界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