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五載終於沒有熬到第十六個年頭。
那個覺得一生之中所有大事都已辦完的天子,一如祖輩,開始想要享受大唐榮耀的成果了,開元的年號因為血親兄弟的離世令那位天子不喜,既然他已逆天續命成功,為了散去那點晦氣,加之地方官員又給他上了一個祥瑞寶物,於是他便改了開元的年,啟用了天寶的載,期盼著頤享天年,享盡人間極樂,做那真正地萬歲之主。
極樂世界注定不能生生不斷,第十五個年頭,被人攔腰斬斷了。
破草屋裏的張巡和墨升,此刻已不再身處天寶之歲,而是至德元載。墨升將潼關一戰的前因後果仔仔細細講給了張巡聽,他所能說任何細枝末節都沒有隱瞞,至於那些不便講得,還是那句話,仙凡有別,多說無益。
潼關的故事便是這樣,長安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六月初十當夜,距離潼關城破已經過去了一個日夜,潼關城頭那燒了六個多月的平安火,已經熄了一日,今晚估計還是要熄的,那點火的人,想來都死在了叛軍的刀下。
六月九日,潼關沒了,哥舒翰被擒,三四十萬守軍送了命。這驚世駭俗的戰報不用通過烽火台,玄宗已經知道了,畢竟潼關距離京都,騎快馬小半天也就到了。自從安祿山造反以後,從潼關到長安的峰火台被重新點起,每到晚間,潼關城點起第一把火,中途驛點再依次點起,直到長安城外最後一站。看到那滾滾的狼煙,京都這邊就知道,今日平安無事,帝王安心,百官安心,黎民安心!
可六月九日這天傍晚,潼關城頭峰火台,沒人點平安火了。百姓翹首東望,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煙霧,這一下子,無論高低貴賤可都著急了!難道潼關丟了?叛軍真要打進來了嗎?這下怎麽辦呢?長安城裏的守軍能擋得住那些蠻子嗎?聽說那些蠻子都是吃肉喝血的野人,三頭六臂刀槍不入,皇帝和那些官老爺有對策麽?
百姓自然不配知道官家的事,這夜的朝堂之上,那個平日裏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當朝國宰楊大人此刻臉紅耳赤,麵對著朝堂上那越來越壓不住的恐慌和憤怒,他從一開始的指責怪罪已經淪落到現下的痛哭流涕。
“諸位諸位,稍安勿躁,且聽我一言。這十數年來,百官之中不斷有人檢舉安祿山要謀反,鄙人更是不時提醒警惕,可是諸位總不言信,反誣我妒忌忠良。安祿山那賊子更是罔顧天恩,陛下受了蒙蔽一時不察,我等為人臣子也是無能為力不好僭越,再加上哥舒將軍指揮失誤,結果落到今日這般境地。這可不全是我楊某人的過錯啊。”
龍椅上的皇帝聽了這話,眼神一冷,輕哼一聲。身旁伺候的高力士感受到了這股衝天殺氣,立刻上前一步,盯著楊國忠大喝一聲:
“大膽!”
楊國忠聞聽嗬斥,立刻跪伏在地,一邊磕頭如搗蒜,一邊出口求饒。楊國忠此言是殺頭的大罪,敢非議皇帝決策,這已經是頂天的罪過了,但他還是要賭一把,以命賭命,置之死地才有可能後生!
安祿山要造反,固然有皇帝的不察,但更多的是他的挑唆,難道我楊國忠不逼迫,安祿山就真的不反?再就是誣殺封常清高仙芝,那也是皇帝下的命啊!最後是那個膿包的哥舒翰,幾十萬人就這麽被坑了,一把年紀全活到狗身上了。現下朝堂上這些道貌岸然的官員們,平日拿安祿山的好處可是爭先恐後,此刻對我楊某人落井下石也是不甘人後,紛紛要拿我開刀,企圖把所有的髒水都潑到我身上。大唐千萬萬子民,悠悠眾口,我可沒有那麽蠢,這是萬年遺臭的名聲,我可不能背,我也背不起!我得想個法子,拉一個人下水。那些牆頭草拉再多也沒用,隻能找主心骨皇帝陛下,畢竟說到底,決策的是您,主要責任在您,我們都是辦事的奴才。他也怕這番話說完皇帝立刻就把他哢嚓了,可他還是要賭,一來是如此形勢皇帝留他尚且有用。二來還有那個集萬千寵愛一身的妹妹保底,他在腦中將這個辦法斡旋躊躇了千百遍,最終還是決定向死而生,賭上一把!
可是,現下的局麵,光是言語推卸責任是沒有多大用的,接下來朝廷該怎麽應對叛軍的威脅,陛下要如何決策才是關鍵!找死的招數還要有破解的後手,這一點楊國忠倒是早就想好了。他一邊磕頭不已。一邊回話: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罪臣還有話講……”
皇帝沒言語,高力士察言觀色,冷冷說道:
“講來!”
此刻的朝堂,落針可聞,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多謝陛下,罪臣惶恐!在罪臣看來,現下的局麵已到了如此境況。潼關已失長安危矣,為了不使叛賊侵汙陛下天顏,再加上當下長安城已酷暑難當,罪臣鬥膽,請陛下移駕蜀地。雖說蜀地僻遠貧瘠不如京都萬一,可蜀地百姓渴望天恩良久,那邊景色宜人金風送爽,罪臣在那邊也頗有些舊事人情,軍伍排布,宮殿侍從也是齊全,相信陛下和貴妃娘娘定會歡喜。至於叛軍,罪臣定會協同殿上諸位大人,率領京都所有軍民,誓死捍衛大唐尊嚴,想來有皇道氣運加持,不長時定會斬下安賊頭顱,到時罪臣親自快馬加鞭,第一時間將安賊頭顱送到陛下殿前!”
楊國忠一番言語說得情真意切,氣貫長虹,別說是那些文武百官,就連皇帝聽了也是身心舒暢,既解決了當下局事又吹捧了天家顏麵。要不說人家能當宰相,明明是落荒而逃之犬,偏偏又氣吞萬裏如虎,真是又一個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皇帝挪了挪身子,重新靠上了椅背,擺了擺手,不熱不冷的說了一句:
“起來回話吧!”
趴在地上的楊國忠長出一口氣,他這一局算是賭贏了,謝了天恩。重新站起身,果然,之後的君臣對奏再沒有人敢說他的不是!這一關算是過了,至於往後怎麽樣,他還要想法子好讓自己的腦袋再穩些!
皇帝很明白,也聽進去了楊國忠的建議,不愧是最明白他心思的人,他心裏何嚐沒有想過暫時放棄長安,出去避一避風頭。隻是皇帝的身份如此,他又是個誌氣高遠的人,逃命這種話是怎麽也不能從他嘴裏說出來的。今晚楊國忠雖然敢非議朕,但也替朕開了口,至於為什麽到蜀地,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的帝王,他是再了然不過,因為了解,所以更明白楊國忠的策略可行。畢竟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猜到天家心思,楊國忠這奴才,果然好用!
首先,蜀地離長安城幾千裏遠,又是楊國忠的勢力範圍,楊國忠因曾被皇帝賜下劍南節度使的荊節,後來又因為征伐南詔國,有過一些軍伍勢力,蜀地也算是他的老地盤了,無論軍政還是百姓,侵淫了幾十年,一切盡在他的掌控。其次蜀地位置安全,盆地四麵環山是一個天然獨立的地理環境,自古以來都是易守難攻。另外,劍南節度使也是玄宗手上比較強大的節度使之一,常年都有三萬多士兵駐守,如果發出詔令,短時間內就能集結十數萬人馬,興兵平叛雖有不足,但保一方平安卻不成問題。最後就是蜀地自古號稱天府之國,這幾十年來又沒什麽戰事,早在楊國忠等人的經營下富足臃腫,養活一個逃難的皇帝集團還是綽綽有餘的。而且,自從安祿山起兵打出“清君側”的旗號,楊國忠就派人在劍南增修城池,儲備物資,打算哪天實在頂不住了就跑到這兒來避難苟活。沒曾想混到現在不僅他自己需要逃命,就連那個權傾天下的皇帝也需要逃命了,今夜這一番提議,把他自己之前的勤懇經營,更裝裱得未雨籌謀高深莫測了!實在是太有先見之明了!至於那掩人耳目的秀美山川,倒不如蜀地的小娘皮更趁皇帝的口味!
楊國忠這份近乎完美的“避暑方案”一提出來,那些剛才還吵嚷叫囂的群臣又是如何,當下裏大部分官員開始唯唯諾諾,半天蹦不出來一個響屁。楊國忠不僅完美的給皇帝鋪好了退路,也順道幫這些牆頭草指明了方向,這些人當下就在心裏開始盤算,下了朝趕緊回家收拾家當,隨時做好跟皇帝出逃的準備。楊相國真是恩人呐,剛才我的言辭是否太過唐突激烈,此間事了,定要備上厚禮親自登門負荊請罪,希望相國大人有大量,不會難為我等。
此刻的朝堂,上到宰輔,下到書記官,都恨不得立刻散朝,回家經營。可是,就在這時候,偏有個不會來事的,好沒底氣的插了一句:
“還請陛下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列位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軍防遏!”
唉,這是什麽鬼話?說話的是誰?站出來,怎麽混到這間大殿裏的?文武群臣不禁在心裏喝罵,立刻循著聲音望去,便看到個穿著一件綠袍的人正抬著頭,略顯單薄的站在一群紫紅長袍之後。
玄宗此刻心情不錯,楊國忠給他計劃好了退路,再不用考慮那個萬一,此時殿下竟然還有一人提議堅守,一石驚起千層浪,皇帝突然對這人起了極大的興趣,雖然未必真的會堅守,可聽到殿下有人說出如此有骨氣的話,心血不由得一熱。好,我大唐兒郎也不盡都是孬種啊!
“殿下言語的是何人啊?”
聽了皇帝的金口玉言,文武百官自動讓出空間,將那個小小的綠袍芝麻官袒露在了大殿之上。一眾目光掃在其身上,仿佛把那人快要炙死!
“啟奏陛下,下臣是安東都護高侃之孫高適,暫居位監察禦史一職,剛才所言確是下臣啟奏!”
高適?這人誰啊?高侃倒是隱約聽過,什麽時候一個小小的監察禦史都這麽硬氣了?這是真無知還是故意羞臊吾等諸君無膽?當下,殿下各位文武朝官對這個不知道哪裏冒出來的無名之輩生出了濃濃的敵意!
皇帝很高興,雖然他也沒聽說過這個人,卻不妨礙他發自內心的痛快。大敵當前,這位年歲不小的監察禦史一介書生,卻敢於在這朝堂之上慨然奏請君臣共聚,誓死守城,真是給天下讀書人增色!為大唐帝國長臉!這個人朕記下了,以後可堪大用!
逃跑還是守城,這是一個問題。
兩種抉擇擺在唐玄宗麵前,皇帝會選擇哪一個呢?要知道,守城需要巨大的勇氣,要是換作二三十年甚至十幾年前,這位不甘天命的皇帝還是有這份決心的。但此時已是天寶十五載了,這位大唐皇帝骨子裏的凶殘和狠厲早就被歲月消磨殆盡。溫泉如絲能化萬年堅冰,美色如水能穿千錘之鋼!當年的那個拚命三郎已是七十一歲的垂垂老者了。更要命的是太史令李先師的批言,將他好不容易擠壓出來的崢嶸轟擊成了齏粉,批言顯示,命中注定長安城要丟在他的手裏。至於今晚殿上的君臣商談,一開始皇帝就是頹廢的,隻是一時沒想好退路,君臣之間所謂的出謀劃策也隻是走個過場,高適其人算是意外之喜,隻是那份熱血動搖不了根本,天意如此,朕改不了啊!
滿心歡喜的安撫了那個叫高適的,皇帝顯得格外高興,神采飛揚,勸誡群臣要以高適為榜樣,當即決定頒布堅守詔令,一副禦駕親征的姿態。他更是向高力士吩咐,去請宮中樂聖李龜年幾人,立刻安排人手,朕今晚要大宴群臣,破例演奏“霓裳羽衣曲”,預祝長安守軍旗開得勝大破胡虜!
朝堂之上的群臣被皇帝的這一番迷之操作安排的摸不著腦門,剛才不是已經基本達成共識了麽?君臣一體先戰略放棄長安避禍蜀地麽?怎麽突然冒出來一個叫高適的就搞得峰回路轉了?難道大家都揣摩錯了陛下的心思?皇帝從一開始就做好了堅守的準備?難道真要我等去跟那些卑賤的蠻人生死拚殺?這可如何是好?至於那聲名遠播的“霓裳神曲”,曆來是非大機緣不得欣賞,殿上這百十來號人真正有緣欣賞的也不過寥寥,隻是現今的形式,誰有那個心思放在歌舞上啊!保命才是要緊呀!
雖然此刻的朝堂上,群臣百官各個如坐針氈歸心似箭,可皇帝有令,誰也不敢違抗,沒看到就連楊相國都乖乖入席了麽,其餘人等更不敢流露出半點不爽,均是彎腰行禮叩謝君恩。不長時,宴席就被宦官宮女安排妥當,珍饈美味玉液瓊漿,各位朝官也按順次坐好,隻是那個剛剛大出風頭的監察禦史,此刻被安排到了皇帝的下手位置,與當朝第一人對席而坐!麵對著近在咫尺的浩蕩皇恩,高適也想表現的如同昔日好友李白一般淡然,可他到底不是李白。他盡量的保持著從容,原來被皇帝恩寵遠沒有想象的那麽奇妙!
是年六月初九夜,月色如銀,萬裏一碧。玄宗在宮中大宴群臣,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幾位也是奉旨進宮,各司其職各顯其能,一時間朝堂之上靡靡之音繞梁蕩漾,嫋嫋仙子翩翩起舞,整個大殿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席間觥籌交錯,君臣言語歡暢,其樂融融。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盛世。
禦酒是真香啊,舞曲是真妙啊,歌女胸前的雪白也是真晃眼啊,紅紅綠綠的,今夕不辭酣之醉,盡歡不吝時之光。然而在座之人都是各懷鬼胎,心思早都飛到了自家的那些私貨身上,彼此之間不過寒暄敷衍,歌舞升平不假,心裏算計是真。數見不鮮,隻煩不奇。安祿山那幾十萬把屠刀可不是這雍容華貴的舞曲能化解的!
此刻的玄宗皇帝,一邊問詢著殿下那個叫高適的情況,知道了他是天寶八年進士及第,被授了個封丘縣尉。後來去了邊關,追隨投靠了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擔任掌書記。也是昨年隨哥舒翰回京,本來是在輔佐哥舒翰把守潼關,不想哥舒翰指揮失誤,身居幕後的高適等人眼見大勢已去,四散奔逃,高適也是第一時間逃回了長安城,聽聞天子傳喚百官上朝議事,心中裝著太多奏報機要的高適立刻就上了朝。他是個心懷天下的熱血男兒,多年來身處邊塞軍伍也養出了一身刀心劍膽,雖然已經五十有一,卻仍然心火灼熱。隻是他人微言輕根基淺,在這朝堂上沒什麽話語權,那句石破天驚的堅守言論也是思量思量再思量後才喊了出來!
得了皇帝的賞識後,落座在了最顯赫的位置上,皇帝不急著問詢潼關戰事,卻循著文人間的習慣,交流起了詩詞文章。高適是個極聰慧的人,皇帝問啥我說啥,不問的絕不多言一個字。當皇帝聽聞前些年橫空出世的那首《燕歌行》正是出自眼前之人,更是大為震驚。隻是那兩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可好死不死正巧一如殿上此刻的場景。君臣二人都是千年的狐狸,也不覺得尷尬,繼續神色安寧的閑聊著。
“奧?愛卿竟然與那殺千刀的李十二是舊相識,竟然會被他誆騙的去幹那尋仙人求長生的妙事!哈哈哈,有趣有趣,實在有趣!”
當聽聞高適早年間曾經和李白結伴出行,暢遊梁宋之地,飲酒觀妓,射獵論詩,後來穿山過水的尋仙草,煉仙丹,訪仙人,皇帝不由得也是興致頗高,回想起那位故人,也是感慨良多。那個狂到無邊無際的人,真是叫人又愛又恨!
“回陛下,經年往事,現在想來確是慚愧!”
高適自知跟皇帝交情沒有到那個份上,不論是誇還是諷,李白其人,都不是現下的自己可以品評的。畢竟普天之下,皇帝跟李白的相愛相殺可是人盡皆知!
“不知愛卿最後訪到了仙人否?”
皇帝淺飲一杯,頗有興致的繼續問道。
“回陛下,下臣蠢笨,一行三人,瀟灑不如李兄,才情不如杜兄,遍尋數月,雖然最後落的個蓬頭垢麵狼狽不堪,但下臣卻以為此一行,實乃平生第一大快事。雖然舟車艱辛,卻大開了眼界,回想昔年苟居一方,實在是虛度光華。至於那高來高去的仙人,也說不得見或未見,實在是凡夫俗子,或有機緣也不自知吧!”
談到那段尋仙之行,高適難得的忘卻了拘謹,仿佛殿上之人已不是那九五之尊,卻更像一位閑話家常的平常老者。
“奧?見就是見,未見就是未見,為何愛卿會覺得說不準呢?”
皇帝被這一番言辭也是引得興致連連。高適不敢賣關子,更不敢欺瞞,趕緊答話。
“回陛下,不是下臣存心欺瞞,隻是那一行頗多蹊蹺之事,現今回想起來確是異於常規。但若非要說是仙人風采,又跟平日裏傳頌的仙人大相徑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禦風而行的那些仙人是不曾遇見的,可神異怪誕的遭遇確是偶有發生!”
“有趣,有趣,愛卿不妨說說有多怪異,朕好奇的緊呐!”
皇帝似乎對這些虛無縹緲的神仙事興趣盎然,今日聽聞高適的故事,也被其內容吸引,一來想多聽聽那個狂人的故事,二來也是對那神仙事求知若渴。一時間不僅忘了殿上那些鶯鶯燕燕的歌舞,就連隨時兵臨城下的安祿山也被拋諸腦後!
此時的大明宮裏,殿內的金漆雕龍寶座上,坐著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底下,歌舞升平,衣袖飄蕩;鳴鍾擊磬,樂聲悠揚。文武百官喜笑嫣然,推杯換盞。台基上點起的檀香,煙霧繚繞。深深宮邸,淺淺歡愉。
真真好一個大唐霓裳曲!
那個覺得一生之中所有大事都已辦完的天子,一如祖輩,開始想要享受大唐榮耀的成果了,開元的年號因為血親兄弟的離世令那位天子不喜,既然他已逆天續命成功,為了散去那點晦氣,加之地方官員又給他上了一個祥瑞寶物,於是他便改了開元的年,啟用了天寶的載,期盼著頤享天年,享盡人間極樂,做那真正地萬歲之主。
極樂世界注定不能生生不斷,第十五個年頭,被人攔腰斬斷了。
破草屋裏的張巡和墨升,此刻已不再身處天寶之歲,而是至德元載。墨升將潼關一戰的前因後果仔仔細細講給了張巡聽,他所能說任何細枝末節都沒有隱瞞,至於那些不便講得,還是那句話,仙凡有別,多說無益。
潼關的故事便是這樣,長安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六月初十當夜,距離潼關城破已經過去了一個日夜,潼關城頭那燒了六個多月的平安火,已經熄了一日,今晚估計還是要熄的,那點火的人,想來都死在了叛軍的刀下。
六月九日,潼關沒了,哥舒翰被擒,三四十萬守軍送了命。這驚世駭俗的戰報不用通過烽火台,玄宗已經知道了,畢竟潼關距離京都,騎快馬小半天也就到了。自從安祿山造反以後,從潼關到長安的峰火台被重新點起,每到晚間,潼關城點起第一把火,中途驛點再依次點起,直到長安城外最後一站。看到那滾滾的狼煙,京都這邊就知道,今日平安無事,帝王安心,百官安心,黎民安心!
可六月九日這天傍晚,潼關城頭峰火台,沒人點平安火了。百姓翹首東望,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煙霧,這一下子,無論高低貴賤可都著急了!難道潼關丟了?叛軍真要打進來了嗎?這下怎麽辦呢?長安城裏的守軍能擋得住那些蠻子嗎?聽說那些蠻子都是吃肉喝血的野人,三頭六臂刀槍不入,皇帝和那些官老爺有對策麽?
百姓自然不配知道官家的事,這夜的朝堂之上,那個平日裏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當朝國宰楊大人此刻臉紅耳赤,麵對著朝堂上那越來越壓不住的恐慌和憤怒,他從一開始的指責怪罪已經淪落到現下的痛哭流涕。
“諸位諸位,稍安勿躁,且聽我一言。這十數年來,百官之中不斷有人檢舉安祿山要謀反,鄙人更是不時提醒警惕,可是諸位總不言信,反誣我妒忌忠良。安祿山那賊子更是罔顧天恩,陛下受了蒙蔽一時不察,我等為人臣子也是無能為力不好僭越,再加上哥舒將軍指揮失誤,結果落到今日這般境地。這可不全是我楊某人的過錯啊。”
龍椅上的皇帝聽了這話,眼神一冷,輕哼一聲。身旁伺候的高力士感受到了這股衝天殺氣,立刻上前一步,盯著楊國忠大喝一聲:
“大膽!”
楊國忠聞聽嗬斥,立刻跪伏在地,一邊磕頭如搗蒜,一邊出口求饒。楊國忠此言是殺頭的大罪,敢非議皇帝決策,這已經是頂天的罪過了,但他還是要賭一把,以命賭命,置之死地才有可能後生!
安祿山要造反,固然有皇帝的不察,但更多的是他的挑唆,難道我楊國忠不逼迫,安祿山就真的不反?再就是誣殺封常清高仙芝,那也是皇帝下的命啊!最後是那個膿包的哥舒翰,幾十萬人就這麽被坑了,一把年紀全活到狗身上了。現下朝堂上這些道貌岸然的官員們,平日拿安祿山的好處可是爭先恐後,此刻對我楊某人落井下石也是不甘人後,紛紛要拿我開刀,企圖把所有的髒水都潑到我身上。大唐千萬萬子民,悠悠眾口,我可沒有那麽蠢,這是萬年遺臭的名聲,我可不能背,我也背不起!我得想個法子,拉一個人下水。那些牆頭草拉再多也沒用,隻能找主心骨皇帝陛下,畢竟說到底,決策的是您,主要責任在您,我們都是辦事的奴才。他也怕這番話說完皇帝立刻就把他哢嚓了,可他還是要賭,一來是如此形勢皇帝留他尚且有用。二來還有那個集萬千寵愛一身的妹妹保底,他在腦中將這個辦法斡旋躊躇了千百遍,最終還是決定向死而生,賭上一把!
可是,現下的局麵,光是言語推卸責任是沒有多大用的,接下來朝廷該怎麽應對叛軍的威脅,陛下要如何決策才是關鍵!找死的招數還要有破解的後手,這一點楊國忠倒是早就想好了。他一邊磕頭不已。一邊回話: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罪臣還有話講……”
皇帝沒言語,高力士察言觀色,冷冷說道:
“講來!”
此刻的朝堂,落針可聞,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多謝陛下,罪臣惶恐!在罪臣看來,現下的局麵已到了如此境況。潼關已失長安危矣,為了不使叛賊侵汙陛下天顏,再加上當下長安城已酷暑難當,罪臣鬥膽,請陛下移駕蜀地。雖說蜀地僻遠貧瘠不如京都萬一,可蜀地百姓渴望天恩良久,那邊景色宜人金風送爽,罪臣在那邊也頗有些舊事人情,軍伍排布,宮殿侍從也是齊全,相信陛下和貴妃娘娘定會歡喜。至於叛軍,罪臣定會協同殿上諸位大人,率領京都所有軍民,誓死捍衛大唐尊嚴,想來有皇道氣運加持,不長時定會斬下安賊頭顱,到時罪臣親自快馬加鞭,第一時間將安賊頭顱送到陛下殿前!”
楊國忠一番言語說得情真意切,氣貫長虹,別說是那些文武百官,就連皇帝聽了也是身心舒暢,既解決了當下局事又吹捧了天家顏麵。要不說人家能當宰相,明明是落荒而逃之犬,偏偏又氣吞萬裏如虎,真是又一個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皇帝挪了挪身子,重新靠上了椅背,擺了擺手,不熱不冷的說了一句:
“起來回話吧!”
趴在地上的楊國忠長出一口氣,他這一局算是賭贏了,謝了天恩。重新站起身,果然,之後的君臣對奏再沒有人敢說他的不是!這一關算是過了,至於往後怎麽樣,他還要想法子好讓自己的腦袋再穩些!
皇帝很明白,也聽進去了楊國忠的建議,不愧是最明白他心思的人,他心裏何嚐沒有想過暫時放棄長安,出去避一避風頭。隻是皇帝的身份如此,他又是個誌氣高遠的人,逃命這種話是怎麽也不能從他嘴裏說出來的。今晚楊國忠雖然敢非議朕,但也替朕開了口,至於為什麽到蜀地,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的帝王,他是再了然不過,因為了解,所以更明白楊國忠的策略可行。畢竟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猜到天家心思,楊國忠這奴才,果然好用!
首先,蜀地離長安城幾千裏遠,又是楊國忠的勢力範圍,楊國忠因曾被皇帝賜下劍南節度使的荊節,後來又因為征伐南詔國,有過一些軍伍勢力,蜀地也算是他的老地盤了,無論軍政還是百姓,侵淫了幾十年,一切盡在他的掌控。其次蜀地位置安全,盆地四麵環山是一個天然獨立的地理環境,自古以來都是易守難攻。另外,劍南節度使也是玄宗手上比較強大的節度使之一,常年都有三萬多士兵駐守,如果發出詔令,短時間內就能集結十數萬人馬,興兵平叛雖有不足,但保一方平安卻不成問題。最後就是蜀地自古號稱天府之國,這幾十年來又沒什麽戰事,早在楊國忠等人的經營下富足臃腫,養活一個逃難的皇帝集團還是綽綽有餘的。而且,自從安祿山起兵打出“清君側”的旗號,楊國忠就派人在劍南增修城池,儲備物資,打算哪天實在頂不住了就跑到這兒來避難苟活。沒曾想混到現在不僅他自己需要逃命,就連那個權傾天下的皇帝也需要逃命了,今夜這一番提議,把他自己之前的勤懇經營,更裝裱得未雨籌謀高深莫測了!實在是太有先見之明了!至於那掩人耳目的秀美山川,倒不如蜀地的小娘皮更趁皇帝的口味!
楊國忠這份近乎完美的“避暑方案”一提出來,那些剛才還吵嚷叫囂的群臣又是如何,當下裏大部分官員開始唯唯諾諾,半天蹦不出來一個響屁。楊國忠不僅完美的給皇帝鋪好了退路,也順道幫這些牆頭草指明了方向,這些人當下就在心裏開始盤算,下了朝趕緊回家收拾家當,隨時做好跟皇帝出逃的準備。楊相國真是恩人呐,剛才我的言辭是否太過唐突激烈,此間事了,定要備上厚禮親自登門負荊請罪,希望相國大人有大量,不會難為我等。
此刻的朝堂,上到宰輔,下到書記官,都恨不得立刻散朝,回家經營。可是,就在這時候,偏有個不會來事的,好沒底氣的插了一句:
“還請陛下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列位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軍防遏!”
唉,這是什麽鬼話?說話的是誰?站出來,怎麽混到這間大殿裏的?文武群臣不禁在心裏喝罵,立刻循著聲音望去,便看到個穿著一件綠袍的人正抬著頭,略顯單薄的站在一群紫紅長袍之後。
玄宗此刻心情不錯,楊國忠給他計劃好了退路,再不用考慮那個萬一,此時殿下竟然還有一人提議堅守,一石驚起千層浪,皇帝突然對這人起了極大的興趣,雖然未必真的會堅守,可聽到殿下有人說出如此有骨氣的話,心血不由得一熱。好,我大唐兒郎也不盡都是孬種啊!
“殿下言語的是何人啊?”
聽了皇帝的金口玉言,文武百官自動讓出空間,將那個小小的綠袍芝麻官袒露在了大殿之上。一眾目光掃在其身上,仿佛把那人快要炙死!
“啟奏陛下,下臣是安東都護高侃之孫高適,暫居位監察禦史一職,剛才所言確是下臣啟奏!”
高適?這人誰啊?高侃倒是隱約聽過,什麽時候一個小小的監察禦史都這麽硬氣了?這是真無知還是故意羞臊吾等諸君無膽?當下,殿下各位文武朝官對這個不知道哪裏冒出來的無名之輩生出了濃濃的敵意!
皇帝很高興,雖然他也沒聽說過這個人,卻不妨礙他發自內心的痛快。大敵當前,這位年歲不小的監察禦史一介書生,卻敢於在這朝堂之上慨然奏請君臣共聚,誓死守城,真是給天下讀書人增色!為大唐帝國長臉!這個人朕記下了,以後可堪大用!
逃跑還是守城,這是一個問題。
兩種抉擇擺在唐玄宗麵前,皇帝會選擇哪一個呢?要知道,守城需要巨大的勇氣,要是換作二三十年甚至十幾年前,這位不甘天命的皇帝還是有這份決心的。但此時已是天寶十五載了,這位大唐皇帝骨子裏的凶殘和狠厲早就被歲月消磨殆盡。溫泉如絲能化萬年堅冰,美色如水能穿千錘之鋼!當年的那個拚命三郎已是七十一歲的垂垂老者了。更要命的是太史令李先師的批言,將他好不容易擠壓出來的崢嶸轟擊成了齏粉,批言顯示,命中注定長安城要丟在他的手裏。至於今晚殿上的君臣商談,一開始皇帝就是頹廢的,隻是一時沒想好退路,君臣之間所謂的出謀劃策也隻是走個過場,高適其人算是意外之喜,隻是那份熱血動搖不了根本,天意如此,朕改不了啊!
滿心歡喜的安撫了那個叫高適的,皇帝顯得格外高興,神采飛揚,勸誡群臣要以高適為榜樣,當即決定頒布堅守詔令,一副禦駕親征的姿態。他更是向高力士吩咐,去請宮中樂聖李龜年幾人,立刻安排人手,朕今晚要大宴群臣,破例演奏“霓裳羽衣曲”,預祝長安守軍旗開得勝大破胡虜!
朝堂之上的群臣被皇帝的這一番迷之操作安排的摸不著腦門,剛才不是已經基本達成共識了麽?君臣一體先戰略放棄長安避禍蜀地麽?怎麽突然冒出來一個叫高適的就搞得峰回路轉了?難道大家都揣摩錯了陛下的心思?皇帝從一開始就做好了堅守的準備?難道真要我等去跟那些卑賤的蠻人生死拚殺?這可如何是好?至於那聲名遠播的“霓裳神曲”,曆來是非大機緣不得欣賞,殿上這百十來號人真正有緣欣賞的也不過寥寥,隻是現今的形式,誰有那個心思放在歌舞上啊!保命才是要緊呀!
雖然此刻的朝堂上,群臣百官各個如坐針氈歸心似箭,可皇帝有令,誰也不敢違抗,沒看到就連楊相國都乖乖入席了麽,其餘人等更不敢流露出半點不爽,均是彎腰行禮叩謝君恩。不長時,宴席就被宦官宮女安排妥當,珍饈美味玉液瓊漿,各位朝官也按順次坐好,隻是那個剛剛大出風頭的監察禦史,此刻被安排到了皇帝的下手位置,與當朝第一人對席而坐!麵對著近在咫尺的浩蕩皇恩,高適也想表現的如同昔日好友李白一般淡然,可他到底不是李白。他盡量的保持著從容,原來被皇帝恩寵遠沒有想象的那麽奇妙!
是年六月初九夜,月色如銀,萬裏一碧。玄宗在宮中大宴群臣,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幾位也是奉旨進宮,各司其職各顯其能,一時間朝堂之上靡靡之音繞梁蕩漾,嫋嫋仙子翩翩起舞,整個大殿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席間觥籌交錯,君臣言語歡暢,其樂融融。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盛世。
禦酒是真香啊,舞曲是真妙啊,歌女胸前的雪白也是真晃眼啊,紅紅綠綠的,今夕不辭酣之醉,盡歡不吝時之光。然而在座之人都是各懷鬼胎,心思早都飛到了自家的那些私貨身上,彼此之間不過寒暄敷衍,歌舞升平不假,心裏算計是真。數見不鮮,隻煩不奇。安祿山那幾十萬把屠刀可不是這雍容華貴的舞曲能化解的!
此刻的玄宗皇帝,一邊問詢著殿下那個叫高適的情況,知道了他是天寶八年進士及第,被授了個封丘縣尉。後來去了邊關,追隨投靠了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擔任掌書記。也是昨年隨哥舒翰回京,本來是在輔佐哥舒翰把守潼關,不想哥舒翰指揮失誤,身居幕後的高適等人眼見大勢已去,四散奔逃,高適也是第一時間逃回了長安城,聽聞天子傳喚百官上朝議事,心中裝著太多奏報機要的高適立刻就上了朝。他是個心懷天下的熱血男兒,多年來身處邊塞軍伍也養出了一身刀心劍膽,雖然已經五十有一,卻仍然心火灼熱。隻是他人微言輕根基淺,在這朝堂上沒什麽話語權,那句石破天驚的堅守言論也是思量思量再思量後才喊了出來!
得了皇帝的賞識後,落座在了最顯赫的位置上,皇帝不急著問詢潼關戰事,卻循著文人間的習慣,交流起了詩詞文章。高適是個極聰慧的人,皇帝問啥我說啥,不問的絕不多言一個字。當皇帝聽聞前些年橫空出世的那首《燕歌行》正是出自眼前之人,更是大為震驚。隻是那兩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可好死不死正巧一如殿上此刻的場景。君臣二人都是千年的狐狸,也不覺得尷尬,繼續神色安寧的閑聊著。
“奧?愛卿竟然與那殺千刀的李十二是舊相識,竟然會被他誆騙的去幹那尋仙人求長生的妙事!哈哈哈,有趣有趣,實在有趣!”
當聽聞高適早年間曾經和李白結伴出行,暢遊梁宋之地,飲酒觀妓,射獵論詩,後來穿山過水的尋仙草,煉仙丹,訪仙人,皇帝不由得也是興致頗高,回想起那位故人,也是感慨良多。那個狂到無邊無際的人,真是叫人又愛又恨!
“回陛下,經年往事,現在想來確是慚愧!”
高適自知跟皇帝交情沒有到那個份上,不論是誇還是諷,李白其人,都不是現下的自己可以品評的。畢竟普天之下,皇帝跟李白的相愛相殺可是人盡皆知!
“不知愛卿最後訪到了仙人否?”
皇帝淺飲一杯,頗有興致的繼續問道。
“回陛下,下臣蠢笨,一行三人,瀟灑不如李兄,才情不如杜兄,遍尋數月,雖然最後落的個蓬頭垢麵狼狽不堪,但下臣卻以為此一行,實乃平生第一大快事。雖然舟車艱辛,卻大開了眼界,回想昔年苟居一方,實在是虛度光華。至於那高來高去的仙人,也說不得見或未見,實在是凡夫俗子,或有機緣也不自知吧!”
談到那段尋仙之行,高適難得的忘卻了拘謹,仿佛殿上之人已不是那九五之尊,卻更像一位閑話家常的平常老者。
“奧?見就是見,未見就是未見,為何愛卿會覺得說不準呢?”
皇帝被這一番言辭也是引得興致連連。高適不敢賣關子,更不敢欺瞞,趕緊答話。
“回陛下,不是下臣存心欺瞞,隻是那一行頗多蹊蹺之事,現今回想起來確是異於常規。但若非要說是仙人風采,又跟平日裏傳頌的仙人大相徑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禦風而行的那些仙人是不曾遇見的,可神異怪誕的遭遇確是偶有發生!”
“有趣,有趣,愛卿不妨說說有多怪異,朕好奇的緊呐!”
皇帝似乎對這些虛無縹緲的神仙事興趣盎然,今日聽聞高適的故事,也被其內容吸引,一來想多聽聽那個狂人的故事,二來也是對那神仙事求知若渴。一時間不僅忘了殿上那些鶯鶯燕燕的歌舞,就連隨時兵臨城下的安祿山也被拋諸腦後!
此時的大明宮裏,殿內的金漆雕龍寶座上,坐著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底下,歌舞升平,衣袖飄蕩;鳴鍾擊磬,樂聲悠揚。文武百官喜笑嫣然,推杯換盞。台基上點起的檀香,煙霧繚繞。深深宮邸,淺淺歡愉。
真真好一個大唐霓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