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書同文,思同想!可以不忠不孝不仁,不能不信不義不勇!
家兄嬴政,誰敢殺我? 作者:黑茶芝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著嬴成蟜的話語,一些朝臣甚至感覺有些不寒而栗。
嬴政、隗狀等支持大一統的君臣則是呼吸急促。
呂不韋情不自禁的喃喃道:“分科舉士!分科舉士!”
“本相本以為長安君諫分科舉士是為緩解我大秦官吏缺額之困。”
“而後本相知長安君諫分科舉士是為劍指關東權貴豪強。”
“然!今日本相方才知,長安君諫分科舉士之際便已是在為大一統鋪路!”
“且長安君所欲的大一統不隻是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更還欲思同想!”
“願遵從我大秦思想者可得高官厚祿,不願信服我大秦思想者隻能淪為庶民。”
“彩!大彩!”
思想是一個人最堅固的鎧甲,但思想卻也是一個人最柔軟的軟肋。
即便故齊之民厭惡大秦的思想和律法又如何?
對於官吏之位的渴望自然會讓他們忍著厭惡去好好學習。
在經過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學習後,他的思想果真不會被大秦的思想所扭轉嗎?
分科舉士會對他們做出評判。
不被扭轉的人,不配為大秦官吏!
而得不到權力的他們用不了數代人便會淪為無權無勢的庶民,於大秦而言無足痛癢!
隗狀也麵色略顯潮紅的開口:“相較於由朝廷律法強迫的書同文、行同倫,長安君此諫方才是大一統之正道也!”
“此舉不止適用於故齊地,更適用於天下人!”
“分科舉士之卷,本就隻有一種文字!”
“不願行同文者,自無能為我大秦官吏!”
關東很多讀書人讀了不知多少年、交了不知多少錢才終於學會了一種文字,一躍而為讀書人。
若是大秦以律法強行推行書同文,一夜之間他們就會重新變成半文盲,多年辛苦付諸東流,關東讀書人們焉能不怒!
但若是朝廷隻以分科舉士的官位進行誘惑,而不曾下達強製性律法,關東讀書人又能說些什麽?
不接受秦篆?那你不參加分科舉士,不來大秦做官吏便是,沒人逼著你做官吏啊!
在這種情況下關東讀書人若是依舊激烈反抗,那就隻能說明他們既想來大秦做官吃大秦的飯,又不想守大秦的規矩要砸大秦的鍋!
莫說是大秦了,便是天下人也看不上此等行舉,自會為大秦聲討之!
而當大勢成型、大部分關東讀書人都已自發的學會了秦篆,行同文不再影響大部分關東讀書人的切身利益,朝廷再以一道政令要求行同文,彼時這道政令所受到的阻滯必定會小上太多!
嬴成蟜輕笑道:“不止如此。”
隗狀驚聲而呼:“這還不止?!”
嬴成蟜頷首道:“昔故齊之民仗劍行走、好邀聲明,其重要目的便在於為博權貴目光,進而被權貴納入門下、引入衙署。”
“若我大秦斷絕舉薦之路,而僅以分科舉士拔擢故齊地之官吏,則故齊之民便是博了大好名聲又如何?無用也!”
“自會有越來越多的故齊之民少出家門、少逞義氣,而是自發的留在家中發奮學習!”
“如此,動亂自少也。”
在嬴成蟜看來,大多數的民風民俗都能找到一個根本:趨利避害!
厭惡耕作是為避豪強侵吞剝削之害,老少皆佩劍是為避野獸橫行之害,磨練武藝、仗義任俠、向往名士是為得被舉薦為官之利!
待到大秦斬斷了舉薦為官這條路,而是開辟了分科舉士這條路後,故齊地的民風自會追隨著新的利益自發轉變。
彼時,故齊地的街上不會再有那麽多任俠小夥兒。
故齊地的街坊之中卻會多出茫茫無際的考編大軍!
嬴成蟜沉聲道:“以數以萬計的官吏之位為引,弟就不信故齊之民不心動!故齊之民不安穩!”
嬴政情不自禁的撫掌而讚:“彩!”
“彩!”
“大彩!”
哪個統治者不希望治下安穩?
嬴政也不例外。
任俠逞勇之士不被任何統一國家的統治者所喜,穩固安定才是統治者的追求。
嬴政萬萬沒想到,昔年嬴成蟜上諫的一條分科舉士之策竟會對維穩也有如此妙用!
隗狀更是麵向嬴成蟜拱手一禮,誠懇高呼:“長安君此策,實乃謀國之策也!”
呂不韋卻是略顯擔憂的說:“長安君此策,實乃上佳之策!”
“但我大秦若是果真專為故齊地開科舉,甚至是拿出近乎所有地方中基層官吏,本相恐日後故齊地衙署之內將皆為故齊權貴豪強子弟,甚至是皆為故齊田氏子弟也。”
“如此,豈不是助故齊百姓重掌故齊地乎?”
呂不韋的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
當今大秦已經經曆過三次分科舉士,大秦境內願為秦所用且能力出眾者大多已考上了編製,餘者要麽是不願為秦所用,要麽是才學不足屢試不中。
然而故齊地權貴豪強不止人數高達十餘萬,且還大多自幼識字、飽讀詩書,其中部分人甚至曾在故齊身居高位,有著豐富的執政經驗。
那些屢屢落榜的考生們怎麽和他們比?????馮去疾試探著說:“分科舉士雖以試為重,但最終如何定奪卻在於大王心意。”
“臣以為,大王或可給予別處考生以優待,給予故齊百姓子弟以苛待,以平衡故齊地官吏數量,避免故齊田氏再行那田氏代齊之舉!”
呂不韋卻皺眉搖頭道:“才華之深淺,世人自有論斷。”
“分科舉士之所以能吸引越來越多的民間野賢參加,便是因世人已知我大秦的分科舉士公平公正,是野賢入朝最佳的途徑。”
“若是隻為一故齊地而壞了分科舉士的公正,實乃本末倒置之舉也!”
嬴成蟜認同頷首道:“本君以為,文信侯所言甚是!”
“分科舉士必須要公平、公正、公開,至少要讓天下人認為這是公平、公正、公開的晉升途徑。”
“莫說隻是為一故齊地,便是為整個關東地,我大秦亦不能讓分科舉士變得不再公正!”
呂不韋的眼神流露出幾分怪異,轉頭看向嬴成蟜試探著發問:“長安君可是早已料到此弊?”
不怪呂不韋有如此想法,實在是嬴成蟜拒絕的太過幹脆利索。
在嬴政和嬴成蟜尚未對外吐露分科舉士未來會成為大秦人才晉升的主要途徑的現在,嬴成蟜這般堅決顯得頗為古怪。
沒給呂不韋展開聯想的機會,嬴成蟜不答反問:“倘若由本君編撰此次分科舉士的試卷,本君有一問。”
“故齊可有複國的可能?”
群臣皆笑:“我大秦愈強,故齊焉能有複國之機!”
“長安君可是問遍了故齊王室子弟,卻無一人願為齊王,故齊王室自身都不敢複國,故齊如何能複國?”
“此問,或可引考生一笑爾!”
這麽簡單的問題,如何能放在分科舉士的試卷之中?!
嬴成蟜再問:“當今天下可有得天地恩寵、承天地大統,必定能統一天下、代周治民之國?”
群臣再笑:“自是我大秦!”
這個問題,比上一個問題更簡單!
嬴成蟜麵色不改的繼續發問:“第三問,假若大秦虛弱,故齊有機可乘,詳敘助故齊複國之策,並列舉有機會舉旗複齊、有可能助齊複國之人。”
聽得此問,群臣的笑容僵硬在臉上,眼中流露出濃濃錯愕。
對了,長安君乃是第一次分科舉士的主考官,最懂分科舉士,他怎麽可能會去詢問那麽簡單的問題!
馮去疾慨然而讚:“長安君此三問,乃是在篩選心向大秦之人。”
“若是故齊百姓子弟的答案不符合我大秦心意,不認為我大秦乃是承天下大統之國,不願獻出有心、有力複齊者的名單,自然無法通過此試,無能為我大秦官吏。”
“若是故齊百姓子弟的答案符合我大秦心意,則此人便已認定我大秦乃是承天命之國,更背叛了故齊百姓,日後隻能為我大秦所用!”
“更重要的是,這般問題即便是由天下人觀之,至多也隻會以為我大秦過於自傲,而無法指責我大秦是在區別對待故齊地百姓子弟。”
“相較於由大王苛待故齊地權貴子弟,長安君此策方才是上上之策也!”
“隻是,本官亦有一問。”
馮去疾略顯擔憂的說:“若是有心懷不軌、寡顏鮮恥之徒違心作答,又列舉出其有舊怨之人而非是果真有心複齊之人,最終謀得我大秦官吏位。”
“此等人亦可能為故齊地動亂之源也!”
沒等嬴成蟜回答,蒙武已經沉聲答道:“此等人或可於別處功成名就,但於故齊地,卻隻會被黎庶百姓齊齊唾罵!”
“故齊百姓可以不忠不孝不仁,但不能不信不義不勇!”
“昔兩位齊國勇士飲酒而無肉,一人言曰:子,肉也!我,肉也!”
“兩勇士便相互割下對方身上的肉佐以醬菜下酒,直至二人皆死!”
“此事,乃是故齊地之美談也。”
“唯有信、義、勇兼備者方才能得故齊地之民心,若是重信、仗義、英勇如長安君一般者,即便非是故齊之人亦可得故齊民心。”
“但若缺信寡義少勇,即便是天潢貴胄亦會被萬民唾罵。”
“故齊百姓子弟答出符合我大秦要求的試卷,隻會被故齊百姓認為是背叛。”
“但若是故齊百姓子弟在答出符合我大秦要求的試卷後再叛我大秦,必會被故齊萬民視作寡信無義之人,無人再願親近!”
所答非所想,此為無信!
曾經出賣過族人去投靠大秦,未來又出賣大秦想投靠族人,這足以說明此人的出賣不是為了大宏願,而隻是單純以利益為導向的不義!
此等人用不著大秦出手,故齊萬民就會讓他明白什麽叫社死——被全社會逼著去死!
蒙武頗為驚異的看著嬴成蟜道:“長安君方才言說對故齊多有了解,本將還有些不以為意。”
“本將著實不曾想到,長安君對故齊地的了解竟如此深刻。”
“每一策,皆劍指故齊地之咽喉!”
(本章完)
嬴政、隗狀等支持大一統的君臣則是呼吸急促。
呂不韋情不自禁的喃喃道:“分科舉士!分科舉士!”
“本相本以為長安君諫分科舉士是為緩解我大秦官吏缺額之困。”
“而後本相知長安君諫分科舉士是為劍指關東權貴豪強。”
“然!今日本相方才知,長安君諫分科舉士之際便已是在為大一統鋪路!”
“且長安君所欲的大一統不隻是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更還欲思同想!”
“願遵從我大秦思想者可得高官厚祿,不願信服我大秦思想者隻能淪為庶民。”
“彩!大彩!”
思想是一個人最堅固的鎧甲,但思想卻也是一個人最柔軟的軟肋。
即便故齊之民厭惡大秦的思想和律法又如何?
對於官吏之位的渴望自然會讓他們忍著厭惡去好好學習。
在經過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學習後,他的思想果真不會被大秦的思想所扭轉嗎?
分科舉士會對他們做出評判。
不被扭轉的人,不配為大秦官吏!
而得不到權力的他們用不了數代人便會淪為無權無勢的庶民,於大秦而言無足痛癢!
隗狀也麵色略顯潮紅的開口:“相較於由朝廷律法強迫的書同文、行同倫,長安君此諫方才是大一統之正道也!”
“此舉不止適用於故齊地,更適用於天下人!”
“分科舉士之卷,本就隻有一種文字!”
“不願行同文者,自無能為我大秦官吏!”
關東很多讀書人讀了不知多少年、交了不知多少錢才終於學會了一種文字,一躍而為讀書人。
若是大秦以律法強行推行書同文,一夜之間他們就會重新變成半文盲,多年辛苦付諸東流,關東讀書人們焉能不怒!
但若是朝廷隻以分科舉士的官位進行誘惑,而不曾下達強製性律法,關東讀書人又能說些什麽?
不接受秦篆?那你不參加分科舉士,不來大秦做官吏便是,沒人逼著你做官吏啊!
在這種情況下關東讀書人若是依舊激烈反抗,那就隻能說明他們既想來大秦做官吃大秦的飯,又不想守大秦的規矩要砸大秦的鍋!
莫說是大秦了,便是天下人也看不上此等行舉,自會為大秦聲討之!
而當大勢成型、大部分關東讀書人都已自發的學會了秦篆,行同文不再影響大部分關東讀書人的切身利益,朝廷再以一道政令要求行同文,彼時這道政令所受到的阻滯必定會小上太多!
嬴成蟜輕笑道:“不止如此。”
隗狀驚聲而呼:“這還不止?!”
嬴成蟜頷首道:“昔故齊之民仗劍行走、好邀聲明,其重要目的便在於為博權貴目光,進而被權貴納入門下、引入衙署。”
“若我大秦斷絕舉薦之路,而僅以分科舉士拔擢故齊地之官吏,則故齊之民便是博了大好名聲又如何?無用也!”
“自會有越來越多的故齊之民少出家門、少逞義氣,而是自發的留在家中發奮學習!”
“如此,動亂自少也。”
在嬴成蟜看來,大多數的民風民俗都能找到一個根本:趨利避害!
厭惡耕作是為避豪強侵吞剝削之害,老少皆佩劍是為避野獸橫行之害,磨練武藝、仗義任俠、向往名士是為得被舉薦為官之利!
待到大秦斬斷了舉薦為官這條路,而是開辟了分科舉士這條路後,故齊地的民風自會追隨著新的利益自發轉變。
彼時,故齊地的街上不會再有那麽多任俠小夥兒。
故齊地的街坊之中卻會多出茫茫無際的考編大軍!
嬴成蟜沉聲道:“以數以萬計的官吏之位為引,弟就不信故齊之民不心動!故齊之民不安穩!”
嬴政情不自禁的撫掌而讚:“彩!”
“彩!”
“大彩!”
哪個統治者不希望治下安穩?
嬴政也不例外。
任俠逞勇之士不被任何統一國家的統治者所喜,穩固安定才是統治者的追求。
嬴政萬萬沒想到,昔年嬴成蟜上諫的一條分科舉士之策竟會對維穩也有如此妙用!
隗狀更是麵向嬴成蟜拱手一禮,誠懇高呼:“長安君此策,實乃謀國之策也!”
呂不韋卻是略顯擔憂的說:“長安君此策,實乃上佳之策!”
“但我大秦若是果真專為故齊地開科舉,甚至是拿出近乎所有地方中基層官吏,本相恐日後故齊地衙署之內將皆為故齊權貴豪強子弟,甚至是皆為故齊田氏子弟也。”
“如此,豈不是助故齊百姓重掌故齊地乎?”
呂不韋的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
當今大秦已經經曆過三次分科舉士,大秦境內願為秦所用且能力出眾者大多已考上了編製,餘者要麽是不願為秦所用,要麽是才學不足屢試不中。
然而故齊地權貴豪強不止人數高達十餘萬,且還大多自幼識字、飽讀詩書,其中部分人甚至曾在故齊身居高位,有著豐富的執政經驗。
那些屢屢落榜的考生們怎麽和他們比?????馮去疾試探著說:“分科舉士雖以試為重,但最終如何定奪卻在於大王心意。”
“臣以為,大王或可給予別處考生以優待,給予故齊百姓子弟以苛待,以平衡故齊地官吏數量,避免故齊田氏再行那田氏代齊之舉!”
呂不韋卻皺眉搖頭道:“才華之深淺,世人自有論斷。”
“分科舉士之所以能吸引越來越多的民間野賢參加,便是因世人已知我大秦的分科舉士公平公正,是野賢入朝最佳的途徑。”
“若是隻為一故齊地而壞了分科舉士的公正,實乃本末倒置之舉也!”
嬴成蟜認同頷首道:“本君以為,文信侯所言甚是!”
“分科舉士必須要公平、公正、公開,至少要讓天下人認為這是公平、公正、公開的晉升途徑。”
“莫說隻是為一故齊地,便是為整個關東地,我大秦亦不能讓分科舉士變得不再公正!”
呂不韋的眼神流露出幾分怪異,轉頭看向嬴成蟜試探著發問:“長安君可是早已料到此弊?”
不怪呂不韋有如此想法,實在是嬴成蟜拒絕的太過幹脆利索。
在嬴政和嬴成蟜尚未對外吐露分科舉士未來會成為大秦人才晉升的主要途徑的現在,嬴成蟜這般堅決顯得頗為古怪。
沒給呂不韋展開聯想的機會,嬴成蟜不答反問:“倘若由本君編撰此次分科舉士的試卷,本君有一問。”
“故齊可有複國的可能?”
群臣皆笑:“我大秦愈強,故齊焉能有複國之機!”
“長安君可是問遍了故齊王室子弟,卻無一人願為齊王,故齊王室自身都不敢複國,故齊如何能複國?”
“此問,或可引考生一笑爾!”
這麽簡單的問題,如何能放在分科舉士的試卷之中?!
嬴成蟜再問:“當今天下可有得天地恩寵、承天地大統,必定能統一天下、代周治民之國?”
群臣再笑:“自是我大秦!”
這個問題,比上一個問題更簡單!
嬴成蟜麵色不改的繼續發問:“第三問,假若大秦虛弱,故齊有機可乘,詳敘助故齊複國之策,並列舉有機會舉旗複齊、有可能助齊複國之人。”
聽得此問,群臣的笑容僵硬在臉上,眼中流露出濃濃錯愕。
對了,長安君乃是第一次分科舉士的主考官,最懂分科舉士,他怎麽可能會去詢問那麽簡單的問題!
馮去疾慨然而讚:“長安君此三問,乃是在篩選心向大秦之人。”
“若是故齊百姓子弟的答案不符合我大秦心意,不認為我大秦乃是承天下大統之國,不願獻出有心、有力複齊者的名單,自然無法通過此試,無能為我大秦官吏。”
“若是故齊百姓子弟的答案符合我大秦心意,則此人便已認定我大秦乃是承天命之國,更背叛了故齊百姓,日後隻能為我大秦所用!”
“更重要的是,這般問題即便是由天下人觀之,至多也隻會以為我大秦過於自傲,而無法指責我大秦是在區別對待故齊地百姓子弟。”
“相較於由大王苛待故齊地權貴子弟,長安君此策方才是上上之策也!”
“隻是,本官亦有一問。”
馮去疾略顯擔憂的說:“若是有心懷不軌、寡顏鮮恥之徒違心作答,又列舉出其有舊怨之人而非是果真有心複齊之人,最終謀得我大秦官吏位。”
“此等人亦可能為故齊地動亂之源也!”
沒等嬴成蟜回答,蒙武已經沉聲答道:“此等人或可於別處功成名就,但於故齊地,卻隻會被黎庶百姓齊齊唾罵!”
“故齊百姓可以不忠不孝不仁,但不能不信不義不勇!”
“昔兩位齊國勇士飲酒而無肉,一人言曰:子,肉也!我,肉也!”
“兩勇士便相互割下對方身上的肉佐以醬菜下酒,直至二人皆死!”
“此事,乃是故齊地之美談也。”
“唯有信、義、勇兼備者方才能得故齊地之民心,若是重信、仗義、英勇如長安君一般者,即便非是故齊之人亦可得故齊民心。”
“但若缺信寡義少勇,即便是天潢貴胄亦會被萬民唾罵。”
“故齊百姓子弟答出符合我大秦要求的試卷,隻會被故齊百姓認為是背叛。”
“但若是故齊百姓子弟在答出符合我大秦要求的試卷後再叛我大秦,必會被故齊萬民視作寡信無義之人,無人再願親近!”
所答非所想,此為無信!
曾經出賣過族人去投靠大秦,未來又出賣大秦想投靠族人,這足以說明此人的出賣不是為了大宏願,而隻是單純以利益為導向的不義!
此等人用不著大秦出手,故齊萬民就會讓他明白什麽叫社死——被全社會逼著去死!
蒙武頗為驚異的看著嬴成蟜道:“長安君方才言說對故齊多有了解,本將還有些不以為意。”
“本將著實不曾想到,長安君對故齊地的了解竟如此深刻。”
“每一策,皆劍指故齊地之咽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