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這蜿蜒曲折的入山小徑登上山麓,那位平日裏少言寡語的陸英朝此刻內心充滿歡喜之情。
“都走了兩天多,可算是到了。”餘年不由感慨道,真是不出家門,無知路遠。
陸英朝笑了笑,對餘年說道:“若是你將來能學得那駕雲的法術便也不用這麽辛苦了!”
餘年心中暗忖:那日在宋府見到陸英朝腳踏虛空,從天而降的那番情景依然曆曆在目,足以看來這四方山山中的法術確實神奇無比。也不知將來能不能夠有機緣接觸並學習這些高深玄奧的道術。
“像趙先生口中的劍仙那般遨遊四海啊?真是匪夷所思啊……。”
自踏上四方山山麓之後,陸英朝就一直在前方引路。他回過頭來對著身後的少年笑道:“隻要有心修煉,功成之日也是有的,不過至於能不能成你口中劍仙,就看自己的造化和緣分了。”
踏足四方山環繞的山道,尚未走得多遠,微風透來清新宜人的氣息立刻襲滿全身,感覺每寸肌膚煥然一新,無比舒適清爽。少年不禁由衷地讚歎道:“果真名不虛傳,這四方山真是個神仙出沒的地方,僅僅剛步入這裏,便給人一種身心滋潤,心曠神怡的感覺。”
少女行至一條清澈溪流淺灘,輕挽手臂掬起清泉,瞬間感受到冰涼的晶瑩水珠順著指尖流動,進而將手捧的溪水流向臉頰,水珠輕輕地揚落在臉上,“是比較涼快,不過對常年生活在山村裏的說法,山內的氣溫似乎總是比山外低一些。”
少年撓著頭皮,感到不好意思的說道:“好像……理倒是這個理。”
—進這四方山的山道上目便是綠意盎然、濃蔭蔽日的景象,涼爽的微風拂過,道旁的石壁時而會有甘甜的泉水滴落,不禁讓人倍感愜意。隻是這些個都屬自然與那仙山洞府似乎關係並不大。
看著餘年略顯尷尬的模樣,那陸英朝微微一笑道:“不過我派所在的這四方山自有它諸多特異之處。便如這四方眾多山峰中,有很多山頂終年被積雪覆蓋,但那作為四方山主峰的天青頂盡管是整個山麓中的最高峰,卻四季如春,一年到頭鮮花盛開、芳草如茵,所以也故有此名。”
餘年早年間在私塾中於莫秀才讀了些詩書,又久在市井中廝混,也算是閱曆豐富,但現在聽得陸英朝描述的這仙山氣派卻也是讚歎不已。初時覺得這山間風景也還算平常與那一路上見到的郊野山嶺似乎也沒多大區別。但自從踏入四方山山麓,一路走來越往上行便漸漸覺察出這仙山的與眾不同來。
隨著時間流逝,餘年注意到這崎嶇的石徑兩側出現了許多從前未曾見過的花草樹木。在林間灌木叢中,常能看到一些色彩奇異、形態奇特的珍獸瞬間消失在樹林中。此刻,山路旁的鳥雀越來越多。
那些鳥兒似乎對人毫不害怕。例如,餘年曾看到幾隻頭頂金黃,帶著一條火紅華麗尾巴的鳥兒如鳳凰一般,在眾人頭頂“啁啁”地叫著,伴隨他們前行,飛舞不斷。
一隻手指大小的朱色小雀也毫不懼怕,幹脆落在少女的肩頭,歡蹦亂跳地叫著,直看得少女目不暇接興味盎然,“這四方山的鳥雀還真多!”
齊南華瞥了眼,對這些個珍獸司空見慣的他倒也不覺得新奇,隻是覺得今日這道間鳥雀卻似是比往日要多上不少,平日裏似乎這林蔭道上要靜謐許多。
直至抵達那日漸疏朗的夾道林蔭盡頭,赫然發現前方山路之上聳立著一塊碩大的山石矗立在前麵的山道上,巨岩之上,刻有三個大氣磅礴的篆書——四方山。
這幾個蒼遒的大字以其高瞻遠矚的氣勢仿佛在俯視這個初次踏入這座仙山的稚嫩少年。
隻是雖然是仰望少年卻絲毫覺不出有任何壓迫之感。首次親眼見證如此雄偉壯麗的自然造化之作,少年心中激蕩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澎湃情緒。思緒紛亂間,那日夢中所見情景不禁悄然浮現心頭,與眼前景象暗暗相合起來。
隻是山道到了此處,不得不從嶙峋的岩石下方轉彎而過。道路兩側則是深不可測的山澗,繞過這塊神奇的石壁後,餘年發現自己所行走的山路愈加陡峭,在手腳並用、艱難攀爬之間早已感到體力不支。正當他繼續前行之時,突然感到體力漸漸無法支撐,微微抬頭,正好瞥見山道旁不遠處的茂密樹林之中若隱若現地露出飛簷翹角。
走入四方山這麽多時的餘年卻是第一次看見房舍建築,當下趕緊扯住陸英朝問那是何去處是不是已經走到了四方山內峰。
聞聽此言,陸英朝先是一愣,然後微笑著回答說:“那是供人稍作休息的半山亭,現在我們距離四方山上的天青頂還不到一半路程,“看了眼氣喘籲籲的少年,以及遠遠落在身後的老道士父女二人,繼續言道:”休息幾刻鍾也好,走得這麽多時便在這半山亭歇歇吧。”
稍事休息之後,老道士父女二人在齊南華的陪同下才好不容易終於到達了半山亭的所在之處,少女望著亭外麵老樹下的半大青石,走過去拍了拍,道:“阿爹,你坐這裏吧!”
老道士微微頷首以示同意,繼而他小心翼翼地摘下頭上的竹編鬥笠,置於青石旁,氣喘籲籲,微微搖頭,感歎道:“近日常感體力不支,僅是如此短程的行進,便感疲憊,難道真是年歲已高?”
正在此時,少女剛好從包裹中取出一個盛滿清水的水壺,當她聽到老道士的這番話時,眼中流露出一股掩飾不住的擔憂之情。平時拌嘴歸拌嘴,她也知道老道士一人把她拉扯大不容易,於是走上前去,將水壺遞到老道士麵前關切地說道:“阿爹,你還是先喝口水吧!”
老道士點了點頭,接過水壺後急不可耐仰頭喝了幾口山下清澈甘甜的泉水。
當他停步凝視,遙望那遠山如黛的璀璨景色時,突然聽見背後山麓之下,似有歌者踏著韻律而來:
“波瀾飄渺山獨登。夕陽餘暉溢萬峰,踏雲攏霞悠然去,恰如我歸灑逍遙…”
聞聲,仿佛這位歌者已臻暮年,詞曲之中彌漫出濃厚的滄桑之感。少女和老道士皆抬首望去,隻見那蜿蜒山路之上,剛好有一位白發蒼蒼的道士身著黑色長袍,眼睛深邃,文雅中蘊含著不容忽視的威儀,穩步走近。
老道士的麵容驟然變得怪異,他全神貫注地凝視著眼前之人,在旁人無法察覺的衣袖之下,雙拳緊緊握起。隻是他麵色之上,在驚訝之後,卻流露出幾許喜出望外、黯然神傷以及人生無盡滄桑的複雜情緒。
少女將視線從那位黑袍老道的臉上轉了一圈回來,再次聚焦到老道士身上,發現他的表情已經顯得格外嚴肅。當少女正要開口詢問緣由時,老道士突然截斷了她的話頭,說道:“小晴,你去一旁等候片刻。”
楊晴有些驚愕,這種情境在以前從未出現過。但看著老道士嚴肅的神情,顯然並非小事。再觀他們二人表情,仿佛似故交,於是她應聲而去,稍作收拾後轉向半山亭後方走去。
她思考之際,那位身穿黑色道袍的老者已走至他們麵前。陸英朝與齊南華麵麵相覷,趕緊上前,正要對他一揖為禮。
然而令他們意外的是,還尚未問候對方,那位黑袍老道便直接吐言:“你們兩位回避一下,莫要擾了我的雅興。”
陸英朝和齊南化聽後,自覺地向對方行禮致意,同時恭敬地頷首答應。
少年心中暗感震驚道:“這位定然是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卻是我眼拙了!”
少女走著走著,忍不住時不時地回過頭來看他們,隻見自己的父親和那位黑袍老道仍然保持著麵對麵站立的姿勢,似乎他們之間並沒有進行任何交談。這讓少女感到幾分憂慮,那位黑袍老道雖是初見於不久前,卻不知怎麽竟然有些畏懼於他,心裏卻莫名對他產生一陣害怕。
這十幾年來,她一直跟在老道士身旁,從來也不知道阿爹竟然會認識一個威勢如此之盛的人!
楊晴凝神沉思之際,耳畔突然傳來那黑袍老道溫和而寧靜的話語:“我們已經多年未曾相見了吧?”
隻見那老道士與那位黑袍老道攜手立於半山亭的台階邊緣之上,站在雲霧繚繞的階梯邊沿上。他們一齊眺望著廣闊無際的荒野,柔和的涼風輕輕拂過,使得他們那斑駁的銀絲飄舞翩翩,仿佛在講述著時間如梭的故事。
老道士歎了口氣,然後向遠方投去深情的目光,臉上泛起的表情既複雜又豐富。良久之後,他方緩緩開齒,聲音悠遠地說道:“恐怕已經過去整整十幾個春夏秋冬了罷!”
反觀那個黑袍老道,卻隻是微微一笑,帶著些許感慨地問道:“那麽在這十幾年裏,你過的可還算順心嗎?”
然而,道士隻是沉默了片刻,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那黑袍老道亦似有心弦被觸動之感,他回過頭來靜靜注視著道士,然後再次詢問道:“難道你至今仍在空蟬山上發生的事情對我心生芥蒂?”
道士勉強露出一絲微笑,搖了搖頭,輕聲回答:“身陷紅塵俗世,四海為家,談何安逸或不安逸呢?更何況你當年並未在我身上留下任何虧欠,我又怎能責備你呢?請勿再糾結此事。”
黑袍老道聽完此話後,咧嘴一笑道:“縱情天地間,如今看來也真是神仙般的生活,倒也應了你當年在師父麵前立下的宏願。”
老道士淡淡說道:“你與我有所不同,年少時你便是這樣,不過,若不是為了你那妄念,四方山也不至於淪落至此。”
老道士說到這裏,突然笑了:“到了現今,我猜想師兄你依舊是無法放下。”
原本黑袍老道皺起眉頭,眼中隱隱有怒意浮現,仿佛從未有人敢於用這樣的言辭對待他。然而當他聽聞到道士最後的那句師兄,再看到對方已經滿頭蒼白的頭發,比自己顯得更加老朽,他內心的怒火瞬間消失殆盡,代之而生的是一種無盡的迷茫。
黑袍老道蹲坐下來,取了老道士置在青石邊的那頂竹鬥笠戴在頭上,像是回到了很久遠的幾十年前,“修為怎麽散了?”
老道士隨口答道:“傷的重,能保住命就不錯了。“
隨後他仔細想了想,緩緩站起身來,在黑袍老道耳邊細聲言道:”還剩下些壽元,便呆在這裏不走了,能看著你們也挺好,落葉總得歸根。”
那披覆黑色長袍的老道身軀不由自主地顫動,似乎怎麽也沒有料想過從老道士嘴裏竟然會說出這等話來,沉寂片刻之後,瞬間捧腹大笑,笑聲豪爽豁達,如破空長風,令周邊眾人俱為震撼。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最後竟笑得無法自持,甚至誇張到腰身彎曲,初次相逢的莊重肅穆早已無蹤。
過了半晌,黑袍老道才逐漸平息了笑聲,神情亦從歡愉轉為平和,再度找回那份威嚴氣度。
老道士靜靜凝視著他。
他們再次並肩佇立良久,寂靜無言,那位黑袍老道深深地瞧了一眼,拍了拍老道士肩膀,隨後突然衣袂翩躚,轉身離去,步伐穩健有力,沒有回頭,隻見到他的背影緩緩消失於古道的另一端,接著聽到歌聲順著風傳來:“渺渺天涯路,向來塵世遠。”
盡管並不優美動聽,但在蒼涼之中自有雄渾之韻。
蒼天之下,那條古道之上空曠寂寥,白雲繾綣,空無一人,黑衣老道獨自行走,顯現出無以倫比的傲氣。
歌聲逐漸淡去,直至微不可聞,那位踏歌而來的黑袍老道身影已漸行漸遠。山道岑寂唯見天邊白雲悠悠,看著前方空曠無人的古道,老道士心中不禁湧起一份惆悵之感。
“都走了兩天多,可算是到了。”餘年不由感慨道,真是不出家門,無知路遠。
陸英朝笑了笑,對餘年說道:“若是你將來能學得那駕雲的法術便也不用這麽辛苦了!”
餘年心中暗忖:那日在宋府見到陸英朝腳踏虛空,從天而降的那番情景依然曆曆在目,足以看來這四方山山中的法術確實神奇無比。也不知將來能不能夠有機緣接觸並學習這些高深玄奧的道術。
“像趙先生口中的劍仙那般遨遊四海啊?真是匪夷所思啊……。”
自踏上四方山山麓之後,陸英朝就一直在前方引路。他回過頭來對著身後的少年笑道:“隻要有心修煉,功成之日也是有的,不過至於能不能成你口中劍仙,就看自己的造化和緣分了。”
踏足四方山環繞的山道,尚未走得多遠,微風透來清新宜人的氣息立刻襲滿全身,感覺每寸肌膚煥然一新,無比舒適清爽。少年不禁由衷地讚歎道:“果真名不虛傳,這四方山真是個神仙出沒的地方,僅僅剛步入這裏,便給人一種身心滋潤,心曠神怡的感覺。”
少女行至一條清澈溪流淺灘,輕挽手臂掬起清泉,瞬間感受到冰涼的晶瑩水珠順著指尖流動,進而將手捧的溪水流向臉頰,水珠輕輕地揚落在臉上,“是比較涼快,不過對常年生活在山村裏的說法,山內的氣溫似乎總是比山外低一些。”
少年撓著頭皮,感到不好意思的說道:“好像……理倒是這個理。”
—進這四方山的山道上目便是綠意盎然、濃蔭蔽日的景象,涼爽的微風拂過,道旁的石壁時而會有甘甜的泉水滴落,不禁讓人倍感愜意。隻是這些個都屬自然與那仙山洞府似乎關係並不大。
看著餘年略顯尷尬的模樣,那陸英朝微微一笑道:“不過我派所在的這四方山自有它諸多特異之處。便如這四方眾多山峰中,有很多山頂終年被積雪覆蓋,但那作為四方山主峰的天青頂盡管是整個山麓中的最高峰,卻四季如春,一年到頭鮮花盛開、芳草如茵,所以也故有此名。”
餘年早年間在私塾中於莫秀才讀了些詩書,又久在市井中廝混,也算是閱曆豐富,但現在聽得陸英朝描述的這仙山氣派卻也是讚歎不已。初時覺得這山間風景也還算平常與那一路上見到的郊野山嶺似乎也沒多大區別。但自從踏入四方山山麓,一路走來越往上行便漸漸覺察出這仙山的與眾不同來。
隨著時間流逝,餘年注意到這崎嶇的石徑兩側出現了許多從前未曾見過的花草樹木。在林間灌木叢中,常能看到一些色彩奇異、形態奇特的珍獸瞬間消失在樹林中。此刻,山路旁的鳥雀越來越多。
那些鳥兒似乎對人毫不害怕。例如,餘年曾看到幾隻頭頂金黃,帶著一條火紅華麗尾巴的鳥兒如鳳凰一般,在眾人頭頂“啁啁”地叫著,伴隨他們前行,飛舞不斷。
一隻手指大小的朱色小雀也毫不懼怕,幹脆落在少女的肩頭,歡蹦亂跳地叫著,直看得少女目不暇接興味盎然,“這四方山的鳥雀還真多!”
齊南華瞥了眼,對這些個珍獸司空見慣的他倒也不覺得新奇,隻是覺得今日這道間鳥雀卻似是比往日要多上不少,平日裏似乎這林蔭道上要靜謐許多。
直至抵達那日漸疏朗的夾道林蔭盡頭,赫然發現前方山路之上聳立著一塊碩大的山石矗立在前麵的山道上,巨岩之上,刻有三個大氣磅礴的篆書——四方山。
這幾個蒼遒的大字以其高瞻遠矚的氣勢仿佛在俯視這個初次踏入這座仙山的稚嫩少年。
隻是雖然是仰望少年卻絲毫覺不出有任何壓迫之感。首次親眼見證如此雄偉壯麗的自然造化之作,少年心中激蕩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澎湃情緒。思緒紛亂間,那日夢中所見情景不禁悄然浮現心頭,與眼前景象暗暗相合起來。
隻是山道到了此處,不得不從嶙峋的岩石下方轉彎而過。道路兩側則是深不可測的山澗,繞過這塊神奇的石壁後,餘年發現自己所行走的山路愈加陡峭,在手腳並用、艱難攀爬之間早已感到體力不支。正當他繼續前行之時,突然感到體力漸漸無法支撐,微微抬頭,正好瞥見山道旁不遠處的茂密樹林之中若隱若現地露出飛簷翹角。
走入四方山這麽多時的餘年卻是第一次看見房舍建築,當下趕緊扯住陸英朝問那是何去處是不是已經走到了四方山內峰。
聞聽此言,陸英朝先是一愣,然後微笑著回答說:“那是供人稍作休息的半山亭,現在我們距離四方山上的天青頂還不到一半路程,“看了眼氣喘籲籲的少年,以及遠遠落在身後的老道士父女二人,繼續言道:”休息幾刻鍾也好,走得這麽多時便在這半山亭歇歇吧。”
稍事休息之後,老道士父女二人在齊南華的陪同下才好不容易終於到達了半山亭的所在之處,少女望著亭外麵老樹下的半大青石,走過去拍了拍,道:“阿爹,你坐這裏吧!”
老道士微微頷首以示同意,繼而他小心翼翼地摘下頭上的竹編鬥笠,置於青石旁,氣喘籲籲,微微搖頭,感歎道:“近日常感體力不支,僅是如此短程的行進,便感疲憊,難道真是年歲已高?”
正在此時,少女剛好從包裹中取出一個盛滿清水的水壺,當她聽到老道士的這番話時,眼中流露出一股掩飾不住的擔憂之情。平時拌嘴歸拌嘴,她也知道老道士一人把她拉扯大不容易,於是走上前去,將水壺遞到老道士麵前關切地說道:“阿爹,你還是先喝口水吧!”
老道士點了點頭,接過水壺後急不可耐仰頭喝了幾口山下清澈甘甜的泉水。
當他停步凝視,遙望那遠山如黛的璀璨景色時,突然聽見背後山麓之下,似有歌者踏著韻律而來:
“波瀾飄渺山獨登。夕陽餘暉溢萬峰,踏雲攏霞悠然去,恰如我歸灑逍遙…”
聞聲,仿佛這位歌者已臻暮年,詞曲之中彌漫出濃厚的滄桑之感。少女和老道士皆抬首望去,隻見那蜿蜒山路之上,剛好有一位白發蒼蒼的道士身著黑色長袍,眼睛深邃,文雅中蘊含著不容忽視的威儀,穩步走近。
老道士的麵容驟然變得怪異,他全神貫注地凝視著眼前之人,在旁人無法察覺的衣袖之下,雙拳緊緊握起。隻是他麵色之上,在驚訝之後,卻流露出幾許喜出望外、黯然神傷以及人生無盡滄桑的複雜情緒。
少女將視線從那位黑袍老道的臉上轉了一圈回來,再次聚焦到老道士身上,發現他的表情已經顯得格外嚴肅。當少女正要開口詢問緣由時,老道士突然截斷了她的話頭,說道:“小晴,你去一旁等候片刻。”
楊晴有些驚愕,這種情境在以前從未出現過。但看著老道士嚴肅的神情,顯然並非小事。再觀他們二人表情,仿佛似故交,於是她應聲而去,稍作收拾後轉向半山亭後方走去。
她思考之際,那位身穿黑色道袍的老者已走至他們麵前。陸英朝與齊南華麵麵相覷,趕緊上前,正要對他一揖為禮。
然而令他們意外的是,還尚未問候對方,那位黑袍老道便直接吐言:“你們兩位回避一下,莫要擾了我的雅興。”
陸英朝和齊南化聽後,自覺地向對方行禮致意,同時恭敬地頷首答應。
少年心中暗感震驚道:“這位定然是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卻是我眼拙了!”
少女走著走著,忍不住時不時地回過頭來看他們,隻見自己的父親和那位黑袍老道仍然保持著麵對麵站立的姿勢,似乎他們之間並沒有進行任何交談。這讓少女感到幾分憂慮,那位黑袍老道雖是初見於不久前,卻不知怎麽竟然有些畏懼於他,心裏卻莫名對他產生一陣害怕。
這十幾年來,她一直跟在老道士身旁,從來也不知道阿爹竟然會認識一個威勢如此之盛的人!
楊晴凝神沉思之際,耳畔突然傳來那黑袍老道溫和而寧靜的話語:“我們已經多年未曾相見了吧?”
隻見那老道士與那位黑袍老道攜手立於半山亭的台階邊緣之上,站在雲霧繚繞的階梯邊沿上。他們一齊眺望著廣闊無際的荒野,柔和的涼風輕輕拂過,使得他們那斑駁的銀絲飄舞翩翩,仿佛在講述著時間如梭的故事。
老道士歎了口氣,然後向遠方投去深情的目光,臉上泛起的表情既複雜又豐富。良久之後,他方緩緩開齒,聲音悠遠地說道:“恐怕已經過去整整十幾個春夏秋冬了罷!”
反觀那個黑袍老道,卻隻是微微一笑,帶著些許感慨地問道:“那麽在這十幾年裏,你過的可還算順心嗎?”
然而,道士隻是沉默了片刻,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那黑袍老道亦似有心弦被觸動之感,他回過頭來靜靜注視著道士,然後再次詢問道:“難道你至今仍在空蟬山上發生的事情對我心生芥蒂?”
道士勉強露出一絲微笑,搖了搖頭,輕聲回答:“身陷紅塵俗世,四海為家,談何安逸或不安逸呢?更何況你當年並未在我身上留下任何虧欠,我又怎能責備你呢?請勿再糾結此事。”
黑袍老道聽完此話後,咧嘴一笑道:“縱情天地間,如今看來也真是神仙般的生活,倒也應了你當年在師父麵前立下的宏願。”
老道士淡淡說道:“你與我有所不同,年少時你便是這樣,不過,若不是為了你那妄念,四方山也不至於淪落至此。”
老道士說到這裏,突然笑了:“到了現今,我猜想師兄你依舊是無法放下。”
原本黑袍老道皺起眉頭,眼中隱隱有怒意浮現,仿佛從未有人敢於用這樣的言辭對待他。然而當他聽聞到道士最後的那句師兄,再看到對方已經滿頭蒼白的頭發,比自己顯得更加老朽,他內心的怒火瞬間消失殆盡,代之而生的是一種無盡的迷茫。
黑袍老道蹲坐下來,取了老道士置在青石邊的那頂竹鬥笠戴在頭上,像是回到了很久遠的幾十年前,“修為怎麽散了?”
老道士隨口答道:“傷的重,能保住命就不錯了。“
隨後他仔細想了想,緩緩站起身來,在黑袍老道耳邊細聲言道:”還剩下些壽元,便呆在這裏不走了,能看著你們也挺好,落葉總得歸根。”
那披覆黑色長袍的老道身軀不由自主地顫動,似乎怎麽也沒有料想過從老道士嘴裏竟然會說出這等話來,沉寂片刻之後,瞬間捧腹大笑,笑聲豪爽豁達,如破空長風,令周邊眾人俱為震撼。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最後竟笑得無法自持,甚至誇張到腰身彎曲,初次相逢的莊重肅穆早已無蹤。
過了半晌,黑袍老道才逐漸平息了笑聲,神情亦從歡愉轉為平和,再度找回那份威嚴氣度。
老道士靜靜凝視著他。
他們再次並肩佇立良久,寂靜無言,那位黑袍老道深深地瞧了一眼,拍了拍老道士肩膀,隨後突然衣袂翩躚,轉身離去,步伐穩健有力,沒有回頭,隻見到他的背影緩緩消失於古道的另一端,接著聽到歌聲順著風傳來:“渺渺天涯路,向來塵世遠。”
盡管並不優美動聽,但在蒼涼之中自有雄渾之韻。
蒼天之下,那條古道之上空曠寂寥,白雲繾綣,空無一人,黑衣老道獨自行走,顯現出無以倫比的傲氣。
歌聲逐漸淡去,直至微不可聞,那位踏歌而來的黑袍老道身影已漸行漸遠。山道岑寂唯見天邊白雲悠悠,看著前方空曠無人的古道,老道士心中不禁湧起一份惆悵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