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李恪可沒有打算管這個,但是現在不是一樣了,大唐已經不是人家的大唐了,人家的大唐他擺爛自己享受的舒舒服服就行了。
所以開金礦是為了錢多的花不完,搞工業是為了滿足自己殖民全世界的夢想。
現在大唐有可能要落在他手裏了,那一些問題就要解決了。
大唐鑄造開元通寶之後,開元通寶的流通量並不大,除了各代的鑄錢一直沿用之外,還有就是民間的私鑄。
大唐現在就缺銅,但是這才剛剛開始,大唐盛世之後萬國來朝,物資的極大豐富導致了銅錢越來越顯得不足,還有劣幣驅逐良幣,民間大量私鑄錢質量良莠不齊,導致百姓拿到官錢之後不舍得使用,把私鑄錢拿出來流通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就是大唐是允許私人開采礦山的,私人采銅之後官府再以市場價購買銅錠然後鑄錢,官府鑄錢分量足,含銅量高。
到天寶年的時候官府缺錢高價收銅,導致銅錠價格比錢幣還貴,百姓幹脆融化銅錢成銅錠賣給官府,兩貫錢就能賺六百文。
貞觀年間雖然沒有那麽誇張,這個生意還是有利可圖的,例如把官府鑄錢融化之後再摻入更多的鉛錫然後降低重量之後,一貫錢能夠鑄造一貫半。
這也是百姓寧願以物易物也不願意用銅錢的原因,劣製錢太多了,就算你願意收,去買東西的時候別人也不一定樂意收。百姓一開始隻是不樂意用私鑄錢,後來私鑄錢越來越多,百姓不懂分辯,幹脆都不用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被藩國大量攜帶,大唐這邊的銅幣,哪怕是私人作坊鑄造的也比某些國家的官鑄錢質量好,有的一些所謂的國家還在使用石頭貝殼當錢幣,甚至根本沒有錢幣的概念。
大量的大唐錢幣被他們帶走,更加劇了大唐銅錢的缺乏。
而且大唐確實缺銅,開采量少了用量大了,自然就不夠用了。
李恪第一步就是要恢複大唐銅錢的信用,而要恢複信用就要杜絕私鑄,因為銅的熔點低,這個時代隻要搞點木炭用風箱吹吹,然後搞個小坩堝,弄點陶範就能私自鑄造錢幣,你都分不清他那是炊煙還是鑄造廠。
指望官府查禁這個難度是比較大的,所以李恪打算另辟蹊徑,使用衝壓錢幣。
液壓衝壓機李恪可能造不出來,但是水力衝壓機還是很容易的,蒸汽衝壓機也能列入下一步的研發計劃。
衝壓式錢幣製作精良,花紋細膩而且能夠衝壓出極細小的圖案,就像後世的袁大頭或者是更後世的一元硬幣。
這種錢李恪能做出來,但是那些私人作坊可做不出來,這玩意需要的機械,這種大型機械可不是鑄幣那種搞個爐子弄個陶範就能搞的。
隻要有人敢搞這個機械,那一查一個準。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不能模仿,隻是那個成本絕對不是私人能夠承受的,做一個賠一個那是肯定的。
到時候用新錢和世麵上流通的老錢混用,然後改進技術之後大家對新錢更加認可之後就衝壓更清晰的麵值更大的硬幣。
這個就是把銅錢從物品的等價交換變成信用貨幣。
當大家都接受了一個大一圈的銅幣一枚代表十文的時候,再用紙幣取代銅幣的接受就沒有那麽難了。
所以李恪現在要儲備一批銅,然後還需要一個穩定供應的銅產地,李恪打算三個一起開采,自己開采總比花錢買要便宜吧。
然後趁這段時間研製水裏衝壓機,再鼓動李世民發行新錢。
最好是李恪自己負責發行,畢竟還是那句話,你做啥生意能比直接印錢還賺錢?
至於金銀幣,李恪也打算一起鑄造一批,緩解大唐缺銅的壓力。
可是黃金這種東西本來就稀少,白銀大唐也不盛產,這些都隻能往後再說。
包括這三個銅礦也隻是暫時的臨時提供貨源,等李恪的海軍建好之後,先從大琉球和呂宋那邊搞銅礦,然後再從倭奴那邊搞金銀,就能解決中期的金銀銅資源不足的問題。
更遠期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去智利那邊挖銀子和銅礦,然後去南非去搞黃金啦這個大家都知道。
正月還沒有出,各個礦場都陸續複工,李恪逐漸的忙碌了起來。
朝堂上的事情,從過完元宵節之後,各個事情也開始收拾,首先的問題就是吐穀渾那邊,這要是派程咬金去打一架很容易,但是要派兵長期駐紮,又是冬天又是高原反應又加上過年啥的。
程咬金寫信回來說士卒已經有了抱怨情緒,李世民問百官解決的辦法,百官都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長孫無忌說道:「這個主意是蜀王殿下出的,想必他應該有解決辦法。」
李恪一挑眉毛,這是過完年之後他又覺得他行了?還是故意惡心人呢?我特麽的就在這當個泥塑的一動不動的了,你還找我麻煩。.
李世民想想也是也跟著看向李恪。
李恪咳嗽一聲說道:「兒臣覺得這士卒抱怨無非是太苦太累想家這些唄,解決的辦法也無非是這些,這太苦太累,咱們可以提高夥食待遇嘛。
這冬天一來草原上少不了凍死的牛羊,還有那些看著熬不過冬天的,朝廷花很少的錢就能從牧民手裏買回來,多給大家加加餐唄。
吃的好不就不顯得那麽累了,太苦那邊無非是苦寒,可以跟牧民學習製作帳篷,或者幹脆築城而居,反正以後大唐要長期駐紮,築城先從築一個兵營開始。
有了暖和的屋子還有牛羊肉吃,大家就不會喊苦喊累了,至於高原反應,隻要吃的好,高原反應也能降低,實在熬不住的可以少量退下來替換嘛。
想家想的是啥,一部分府兵已經到了服役期限,希望能回家的,這樣的派人替換,還有一部分應該是擔心年邁的父母,妻兒,還有眼看就要春耕怕田裏的活沒人收拾。
大唐應該讓一部分沒有上戰場的府兵幫助這些家庭處理春耕之事,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暫時我隻想到了這麽多。」
所以開金礦是為了錢多的花不完,搞工業是為了滿足自己殖民全世界的夢想。
現在大唐有可能要落在他手裏了,那一些問題就要解決了。
大唐鑄造開元通寶之後,開元通寶的流通量並不大,除了各代的鑄錢一直沿用之外,還有就是民間的私鑄。
大唐現在就缺銅,但是這才剛剛開始,大唐盛世之後萬國來朝,物資的極大豐富導致了銅錢越來越顯得不足,還有劣幣驅逐良幣,民間大量私鑄錢質量良莠不齊,導致百姓拿到官錢之後不舍得使用,把私鑄錢拿出來流通是一個原因。
第二個就是大唐是允許私人開采礦山的,私人采銅之後官府再以市場價購買銅錠然後鑄錢,官府鑄錢分量足,含銅量高。
到天寶年的時候官府缺錢高價收銅,導致銅錠價格比錢幣還貴,百姓幹脆融化銅錢成銅錠賣給官府,兩貫錢就能賺六百文。
貞觀年間雖然沒有那麽誇張,這個生意還是有利可圖的,例如把官府鑄錢融化之後再摻入更多的鉛錫然後降低重量之後,一貫錢能夠鑄造一貫半。
這也是百姓寧願以物易物也不願意用銅錢的原因,劣製錢太多了,就算你願意收,去買東西的時候別人也不一定樂意收。百姓一開始隻是不樂意用私鑄錢,後來私鑄錢越來越多,百姓不懂分辯,幹脆都不用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被藩國大量攜帶,大唐這邊的銅幣,哪怕是私人作坊鑄造的也比某些國家的官鑄錢質量好,有的一些所謂的國家還在使用石頭貝殼當錢幣,甚至根本沒有錢幣的概念。
大量的大唐錢幣被他們帶走,更加劇了大唐銅錢的缺乏。
而且大唐確實缺銅,開采量少了用量大了,自然就不夠用了。
李恪第一步就是要恢複大唐銅錢的信用,而要恢複信用就要杜絕私鑄,因為銅的熔點低,這個時代隻要搞點木炭用風箱吹吹,然後搞個小坩堝,弄點陶範就能私自鑄造錢幣,你都分不清他那是炊煙還是鑄造廠。
指望官府查禁這個難度是比較大的,所以李恪打算另辟蹊徑,使用衝壓錢幣。
液壓衝壓機李恪可能造不出來,但是水力衝壓機還是很容易的,蒸汽衝壓機也能列入下一步的研發計劃。
衝壓式錢幣製作精良,花紋細膩而且能夠衝壓出極細小的圖案,就像後世的袁大頭或者是更後世的一元硬幣。
這種錢李恪能做出來,但是那些私人作坊可做不出來,這玩意需要的機械,這種大型機械可不是鑄幣那種搞個爐子弄個陶範就能搞的。
隻要有人敢搞這個機械,那一查一個準。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不能模仿,隻是那個成本絕對不是私人能夠承受的,做一個賠一個那是肯定的。
到時候用新錢和世麵上流通的老錢混用,然後改進技術之後大家對新錢更加認可之後就衝壓更清晰的麵值更大的硬幣。
這個就是把銅錢從物品的等價交換變成信用貨幣。
當大家都接受了一個大一圈的銅幣一枚代表十文的時候,再用紙幣取代銅幣的接受就沒有那麽難了。
所以李恪現在要儲備一批銅,然後還需要一個穩定供應的銅產地,李恪打算三個一起開采,自己開采總比花錢買要便宜吧。
然後趁這段時間研製水裏衝壓機,再鼓動李世民發行新錢。
最好是李恪自己負責發行,畢竟還是那句話,你做啥生意能比直接印錢還賺錢?
至於金銀幣,李恪也打算一起鑄造一批,緩解大唐缺銅的壓力。
可是黃金這種東西本來就稀少,白銀大唐也不盛產,這些都隻能往後再說。
包括這三個銅礦也隻是暫時的臨時提供貨源,等李恪的海軍建好之後,先從大琉球和呂宋那邊搞銅礦,然後再從倭奴那邊搞金銀,就能解決中期的金銀銅資源不足的問題。
更遠期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去智利那邊挖銀子和銅礦,然後去南非去搞黃金啦這個大家都知道。
正月還沒有出,各個礦場都陸續複工,李恪逐漸的忙碌了起來。
朝堂上的事情,從過完元宵節之後,各個事情也開始收拾,首先的問題就是吐穀渾那邊,這要是派程咬金去打一架很容易,但是要派兵長期駐紮,又是冬天又是高原反應又加上過年啥的。
程咬金寫信回來說士卒已經有了抱怨情緒,李世民問百官解決的辦法,百官都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長孫無忌說道:「這個主意是蜀王殿下出的,想必他應該有解決辦法。」
李恪一挑眉毛,這是過完年之後他又覺得他行了?還是故意惡心人呢?我特麽的就在這當個泥塑的一動不動的了,你還找我麻煩。.
李世民想想也是也跟著看向李恪。
李恪咳嗽一聲說道:「兒臣覺得這士卒抱怨無非是太苦太累想家這些唄,解決的辦法也無非是這些,這太苦太累,咱們可以提高夥食待遇嘛。
這冬天一來草原上少不了凍死的牛羊,還有那些看著熬不過冬天的,朝廷花很少的錢就能從牧民手裏買回來,多給大家加加餐唄。
吃的好不就不顯得那麽累了,太苦那邊無非是苦寒,可以跟牧民學習製作帳篷,或者幹脆築城而居,反正以後大唐要長期駐紮,築城先從築一個兵營開始。
有了暖和的屋子還有牛羊肉吃,大家就不會喊苦喊累了,至於高原反應,隻要吃的好,高原反應也能降低,實在熬不住的可以少量退下來替換嘛。
想家想的是啥,一部分府兵已經到了服役期限,希望能回家的,這樣的派人替換,還有一部分應該是擔心年邁的父母,妻兒,還有眼看就要春耕怕田裏的活沒人收拾。
大唐應該讓一部分沒有上戰場的府兵幫助這些家庭處理春耕之事,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暫時我隻想到了這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