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順義,華航複合材料公司。


    於晨濤這兩天有點鬱悶,同時壓力也非常大。


    上麵的領導一個電話,就直接要了一百噸的t1000碳纖維複合材。


    他們華航複材隻是華航高科的子公司,更是華航工業的孫公司,而這次來要貨的,正是爺爺輩的華航工業大領導……


    大領導點名,這一百噸肯定得給。


    但被集團其它公司,及各路大佬催貨的壓力,卻是由他於晨濤承擔……


    而且每次催貨催急了,都是差不多的話術。


    耽誤了某某發射、某某研製,你們能負得了責嗎?


    聽聽,壓力能不大嘛!


    雖然聽習慣了,於晨濤已經不像一開始那樣坐立難安,但同時被多方催促的時候,難免還是會感到有些煩悶。


    “王總工,咱這t1000產量什麽時候能跟上來?到底能不能給我個準信?”


    “不能!”


    正在工作的王喜民院士突然被於晨濤拉到辦公室,本來就心裏有點不爽,結果聽到還是這個已經聽出繭子的問題,於是便毫不客氣地撇嘴道:


    “都說多少遍了,提高產量的事情不是說提就提的,碳纖維原絲雖然解決了,但整個碳纖維產品線除了原絲還有其它上百種材料,得每樣材料的良率和產量跟上才行。”


    “……”


    於晨濤張了張嘴,正準備追問到底是什麽材料限製,手機突然響了起來。


    被電話轟炸得有點神經衰弱的於晨濤,還以為又是來催貨的,拿手機的動作都變得有些緩慢遲鈍。


    不過當他看到手機上的名字後,才稍微鬆了口氣。


    是裝備部的蔡總。


    裝備部算是集團的客戶,而對華航複材來說,則是客戶的客戶,一般催貨也輪不到他們。


    於是他立即接通電話道:“喂,蔡總?”


    “於總您好,我是蔡耀斌,你現在在公司嗎?我剛剛打了王院士的電話,但是沒人接,你能幫我聯係上他嗎?”


    “王院士?他現在就在我辦公室,應該是手機沒帶過來……你找他有事?”


    “你們都在公司?”蔡耀斌聽後不禁鬆了口氣,“那麻煩你們等我一會,我現在剛下飛機,半個小時後會到你們公司,有個非常緊急的事找你們!”


    於晨濤正想追問是什麽事,結果蔡耀斌直接把電話掛了……


    “這人總是神經兮兮的……”


    於晨濤放下電話後,立即傳達了蔡耀斌的意思,結果王喜民聽後直接就往外走。


    “王總工?”


    “幹嘛?大半個小時,難道要我在伱這幹等?等他過來叫我就行了。”


    “……”


    半個小時後,從東陽馬不停蹄趕來的蔡耀斌喘著氣,被行政人員帶進了董事長辦公室,見到了早已恭候多時的於晨濤。


    “王院士呢?”


    “去工作了,我現在叫他。”


    蔡耀斌點了點頭,然後把手提箱放在辦公桌上,輸入密碼打開蓋子。


    “我這有份資料,趕緊讓王院士去驗證一下。”


    於晨濤有些疑惑的看了眼箱子裏的硬盤和材料,然後伸手拿起那份材料看了看:“這是……我們的碳纖維材料?”


    “不是,是康馳博士搞出來的,說是8.5gpa拉伸強度的t1200!”


    於晨濤聽後手頓時顫抖了一下,差點連材料都沒拿穩……


    他頓時明白蔡耀斌為什麽這麽火急火燎的了。


    ——


    “拉伸強度測試結果,8.5gpa!”


    “開始3000c高溫測試!”


    “3000c高溫測試結束,材料未出現變形、脆化、軟化等現象,重複進行拉伸強度測試。”


    “拉伸強度測試結果,8.5gpa!”


    “開始浸入式腐蝕測試!”


    “……”


    實驗室內,一群穿著白大褂的研究人員正在對材料進行緊張的測試,


    而王喜民則旁若無人地緊緊盯著屏幕,查看著硬盤裏的資料,時不時還拿起筆在草稿上計算著什麽,似乎這場正在進行中的測試,和他完全沒有關係。


    實際上,當測試還在準備的時候,他僅僅隻是大致看了這份文件幾眼,心裏就已經大概有數了。


    對於碳纖維複合材料,他實在是再清楚不過了,在看到碳纖維原絲的聚丙烯腈基碳結構時,就知道這份資料九成是真的。


    碳纖維原絲,整個華國隻有三家企業能夠穩定批量生產,而且無一例外都是軍工企業,對於資料的保密絕對沒問題,根本不可能從其它渠道獲得。


    而這份資料中,用到的聚丙烯腈基碳其實和他們之前用的,其實差別不大,材料的主要區別,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體,聚酯,乙烯基酯等熱固性和熱塑性聚合物。


    當然,材料的配比,也和t1000完全不一樣,通過初步的逆推計算,王喜民就知道這個配比的可行性,確實非常高。


    更可怕的是,資料裏不但注釋出了這幾種改良材料的生產工藝,甚至連主要加工設備的圖紙,都給畫出來了!


    加上實物就擺在麵前,測試結果還能有什麽懸念?


    當王喜民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硬盤裏的資料後,數十名研究員也終於完成了樣品的初步測試。


    “測試通過,材料各項指標參數……確實遠超島國東麗的t1100g!”


    這個結果,讓所有人既鬆了口氣,又感到無比震驚。


    畢竟他們才剛突破t1000沒過久,甚至都還沒能實現萬噸級的量產,這邊突然又冒出了比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強的t1100g碳纖維材料,還要強1.5gpa的超級碳纖維材料!


    “康馳……他到底是什麽怪物?!”王喜民忍不住喃喃道,“真想把他的腦子切開看看,裏麵到底裝的是不是人類的大腦……”


    “!!?”


    旁邊的蔡耀斌聽後頓時一驚,連忙強笑道:“王院士,您這想法就有點太危險了……”


    “我就說說而已。”王喜民瞥了蔡耀斌一眼,很自知之明地說道,“他的腦袋比我們這群老頭子寶貴多了,拿我們一百個腦袋來換,你們肯定也舍不得切他……”


    “咳咳,什麽切不切的,您是搞材料的,又不是搞生物研究的……”


    “那你要這麽說的話,我就得打個電話給老徐了,他是搞人腦研究的,由他提議肯定合適……哈哈。”


    王喜民說到一半的時候,蔡耀斌臉都白了,逗得王喜民頓時哈哈大笑了一聲。


    “好了,不開玩笑了。”王喜民站起來說道,


    “我看這份資料基本沒什麽問題,而且康博士連關鍵材料的製造設備圖紙都給出來了,所以接下來最要緊的,就是趕緊把資料和任務分配下去,直接進行量產測試!”


    蔡耀斌聽後也終於鬆了口氣,然後又把於晨濤拉到了辦公室,幫康馳談定了售價10%的專利授權費。


    而碳纖維素有黑黃金之稱,在以前技術被限製的時候,一公斤碳纖維t800就價值8000元。


    雖然現在價格被國產打下來了,但按照t1200的標準,一噸至少也得賣個上千萬,意味著每賣一噸就得給康馳上百萬專利費。


    如果產能突破萬噸,康馳每年光是坐著收這筆專利費,就有幾百億入賬。


    其實國際上專利許可費,通常是產品淨銷售額的5%,而在華國根據行業不同,通常規定也是不得超過8.025%,高出這個數字,甚至可以對專利費率的合理性提起訴訟。


    畢竟這是售價的8%,而不是淨利潤的8%,很多產品可能利潤都沒售價的8%。


    當然,這標準通常隻適用民用領域,像航天軍工等特殊領域,遇到特殊情況肯定是可以適當放寬的,


    比如這次蔡耀斌幫康馳爭取到的10%,也是經過了上級的同意,說是和於晨濤商量,其實就是‘通知’。


    當然,於晨濤也是混體製的,這點是非還是懂的,也犯不著不同意。


    如果交了太多專利費,導致這東西不賺錢甚至虧錢了,最後還不是上麵兜底?


    說白了,其實就是上麵想多發點獎金給康馳,然後找了個正經點的理由,多了道手續罷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技強國從升級鏡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星造事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星造事包並收藏科技強國從升級鏡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