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汪偉森等人壓力巨大的,其實還不是那邊突然來了這麽多人,


    更不是他們的學術地位到底有多高。


    而是他們搞的研究領域……


    搞人工智能,最需要的是啥?


    是硬件,是芯片。


    看看老美搞的那個雅典娜ai聯合實驗室,打聽一下誰是那裏的老大就知道了,


    搞硬件的,才是人工智能的上遊!


    而如果搞硬件,還又是搞顯卡的,那絕對是人工智能的爸爸。


    而他當麵敢這麽說,自然也是得到了某些軍方大佬的授意。


    於是研討會,就在這有些奇妙的氛圍中開始了。


    “那不是明明已經證明不成立的嗎?這拿了諾貝爾物理獎的事情怎麽可能鬧烏龍?”


    “所以以前的項目立項報備流程,對他們來說並不適用,我們要做的,隻是正常且必要的監管和配合。”


    聽到潘堅為這番話,現場頓時就沸騰了。


    這小子……


    不過現場大部分都不是搞量子力學研究的,在看到這篇論文後,他們隻是一臉懵逼,根本看不懂這裏麵講的是什麽東西。


    “……”


    “在座的都是領導,或者華國科研界的泰山北鬥,有些機密的事情,今天拿出來直接討論也並無不妥。”


    “量子力學……真的存在這麽大的不完備性?”


    潘堅為立即帶著他的筆記本,走到了發言席,接上了現場的屏幕,放出了一篇論文。


    “康博士通過改良潘寧阱,成功製造出了一種全新的離子阱裝置,並通過實驗數據,證明了糾纏量子存在虛量子和真量子,真量子可以多次觀察和坍塌,故而貝爾不等式成立!”


    而且這山頭怎麽看,都是天克他的……


    “投資規模如此龐大的計劃,按理來說應該是技術非常超前的,至少科技含量應該更高、自動化程度更高、更智能,但為什麽選擇的是遠程遙控路線?選擇這個路線的原因是什麽?這個技術路線,是不是很快就會被淘汰?這些問題康馳博士似乎並沒有解釋過。”


    主要是本來就很憤怒,加上被一些軍方的人慫恿,腦子一熱就把事情給鬧大了。


    他們搞芯片的,其實也是搞微觀領域研究的,


    隻不過側重點稍微不一樣罷了。


    張達遠目光緊緊地盯著屏幕上的論文,試圖完全看懂這篇論文的內容,


    很快,現場每個人手上,都發到了這篇論文。


    竟然不聲不響地,搞出了這麽大的事情?


    此時的工作人員,也適時地抱著一遝複印本走了出來,


    “貝爾不等式成立?這怎麽可能!”


    他們今天會出現在這裏,雖然也有呂首長的意思,但更多的,還是出於他們自己的意願。


    主席台上的幾位長老隻是靜靜地聆聽他們的發言,在裴恒生說完後,他們才把目光看向沈首長和呂首長。


    雖然心裏有些發怵,但汪偉森還是按照原計劃,率先陳訴了他們的觀點和訴求。


    “關於流程這塊,我可以解釋一下。”沈首長直接開口解釋道,“沒有經過技術研討會就直接立項,主要是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康馳博士到目前為止的項目,主要的研發投資都來自於他自己的公司,大家也都知道,他們是私企,雖然給了他們軍工資質,但搞具體什麽研究,主要還是他們內部技術研討,我們沒有資格,也沒有必要插手幹涉。”


    “你確定這篇論文沒問題?是不是他的實驗數據出錯了?”


    西飛工業的董事長裴恒生,也大膽地站出來發表了他的看法,


    所以要說在場的專家學者中,對這個消息最難以置信的,也是最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嚴重性的,估計就是他們了。


    而那些迫不及待的資本,便開始提前炒概念撈波錢,刻意混淆了人工智能真正的定義。


    裴恒生這番聲援汪偉森的發言,可以說是相當尖銳了,


    至於像潘堅為院士他們,搞的量子信息領域,如果真能把量子芯片搞出來,


    如果這篇論文被證實沒問題的話,那絕對是往學術界扔下了一枚超級核彈!


    吳利鴻也是眉頭緊鎖,吃力的看著每一個字符。


    其實這山頭,康馳壓根就沒刻意拉過,隻不過在正常的發展合作交流中,慢慢積累起來的正常人脈,更沒想遇到事情的時候讓他們幫忙。


    汪偉森突然意識到,雖然康馳似乎並沒有在學術領域經營什麽人脈,但在所有人都不知不覺中,他竟然已經拉起了一個不低的山頭!


    嘩——


    其實別說是汪偉森他們了,就連毫不知情的吳利鴻和張達遠等人,此刻也是一臉懵逼,感到有些難以置信。


    結果這三波人過來後,頓時就給他們潑了盆冷水。


    這個其實已經基本上是學術界公認的觀點了,


    隻不過量子芯片受限於常溫超導等材料的技術原因,一直都隻是實驗室的產物,遲遲得不到商用落地。


    從這點來看,他們抨擊能造芯片和顯卡的康馳,其實多少有點蠢了。


    那絕對是爸爸的爸爸!


    量子芯片,才是人工智能真正的誕生土壤。


    “在所有的遠程遙控武器裝備規劃項目中,康馳博士的‘天舟’無人機航母計劃,是預計投資規模最大的,初步估計總投資至少會在兩萬億以上。”


    隻不過在現場,他說得更加直白。


    “沒錯。”潘堅為點了點頭,“這是一篇康博士寫的論文。”


    “裴總剛剛說的那兩萬億總投資,我們目前為止隻給了他三千億貸款,而且這三千億之所以給他,也完全是因為他拿出了切實的科研成果,企業需要貸款來完成商業落地,便於我們後續采購。至於具體是什麽科研成果,還是讓潘堅為院士先向大家解釋一下吧。”


    “而且如此重大規模的國防投資建設,卻沒有經過正常的技術研討會,就直接完成了立項報備……這是否在流程上就出現了紕漏?”


    不過現場畢竟都是學術大佬,雖然不精通這塊,但在他們的耐心閱讀下,很快就有人看出了點端倪。


    沈首長說完後,便對潘堅為點了點頭。


    “這是……在證明貝爾不等式?!”


    內容基本和那封建議信差不多。


    於是所有人,不管能不能看懂,反正都開始翻起了起來,


    一時之間,現場隻能聽到不停翻紙的聲音,


    明明是一場關於按照什麽順序去點人工智能科技樹,需要投入多大力度的技術研討會,畫風似乎突然就變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技強國從升級鏡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星造事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星造事包並收藏科技強國從升級鏡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