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經及龍樹菩薩《勸戒親友書》、寂天大師《入菩薩行論》中,都以大海中牛軛與盲龜的相遇來比喻人身難得。牛軛是古代在犁田時牛脖子上的木架子,上麵有個小孔。在一片廣闊的大海中,有根牛軛因風向不定,隨著海浪四處漂蕩。海底有隻盲龜,一百年才會浮出海麵一次。當盲龜恰巧浮出海麵時,頭又能從這個牛軛的孔中恰巧伸出來,這種機會是異常難得的。我們想想看:海那麽廣大,牛軛又隨風東漂西蕩,這隻烏龜要是有眼睛還好,偏偏又是隻盲龜,而且一百年才浮上海麵一次,所以這兩者要相遇是很困難的。而值遇暇滿人身,比這更為難得。
以數量來觀察六道眾生,也會發覺人身真的是很難得。佛經中比喻說:“如果地獄眾生像夜晚的星星那麽多,那麽餓鬼道眾生就像白天的星星。如果餓鬼道眾生是夜晚的星星,那麽傍生道就是白天的星星。如果傍生道是夜晚的星星,那麽三善趣的眾生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樣。”又比喻說:“地獄的眾生就像大地上的微塵那麽多,餓鬼如同恒河中的沙子一樣多,傍生道就像釀酒後的酒糟那麽多,阿修羅就像飄雪時的雪花那麽多,人跟天人就像手指甲上的微塵那麽多。”因此,三惡趣和三善趣的眾生數目實在是無法比較。
或許有人會質疑:這個世界的人口明明很多,而這種比喻好像說人是非常少的。其實,我們隻要稍微用心觀察一下身邊生物的數量,例如螞蟻、細菌之類的,就會明白這個比喻是非常恰當的。例如,一個家庭中的細菌數目就比一個城市的人口多,隻是我們眼睛看不到。又或是在西藏等地的一個大螞蟻窩內的螞蟻數目,也多過了全世界的人口。
這樣一想,我們會發覺人身真的很難得,更何況是得到如摩尼寶般的人身後又能依循佛法而聞思修者,更是難得。
在世俗中,必須有非常多的因緣來連接才能辦成一件事。三十四種暇滿,哪怕隻缺乏其中一種,也可能隻有修法的形象,不會有真正修持正法的緣分,無法如實如法地修行。
仔細觀察自己的身口意,會發覺,即使是十八暇滿也很難完全具足。因此,我們理解之後,要常常觀察自己是否已經具足這三十四種條件。如果已經具足,要感到歡喜,並發自內心再三地思維:現在我已經得到了這樣一個暇滿的人身至寶,應該盡力好好修行,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如果不具足三十四種暇滿,就要想辦法讓自己具足。
另外,我們也要知道,就算是已經得到暇滿人身,不代表這樣的暇滿是永恒不變的,它隨時都有可能變成無暇滿。因為在世俗中有很多的因緣常造成我們修行的困擾及障礙,例如個人的生老病死,或人與人之間的障礙。生老病死,有時是一種助力,有時確實也是一種障礙。除此以外,還有五蘊魔、煩惱魔、天子魔等等障礙。所以,一個生命的延續,充滿著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下一刻或未來是不是還有機會繼續獲得暇滿人身來修學佛法。
不要懈怠,不要讓難得的人身白白浪費。我們最親愛的眷屬、所沉迷的財物,以及所有執著的見解,所連接的一切,都會消失,連我們的身體也會像夢一樣轉眼成空啊!要知道,今生有機會得到暇滿人身,是來自過去千萬年行善所累積的福報。得到人身後,如果不好好珍惜用來行善,卻浪費生命常常做無意義的事,行惡比行善多,那麽福報很快就會用盡。所以,得到了福報,必須要善加珍惜,好好用來行善,使福報更加增長。要不然,等到死亡後,我們是很難確定投胎去哪裏。
如果行善多,往生後會到天道或人道,更好更殊勝的是往生西方淨土。如果是作惡多端,或是在修行中不如法,便有可能轉生地獄、餓鬼道或傍生道在那種環境,想再聽聞一次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時不但不容易聽聞到佛法,也不容易遇到善知識、跟隨善知識學習佛法。因此,得到難得的人身卻不好好把握,是非常大的過失。本來是要依靠此身得到解脫,現在卻變成讓我們累積罪惡,成為進入地獄的因素,那就得不償失了。
當我們得到這樣短暫難得的暇滿以後,該做些什麽呢?就是將心念轉向佛法,把握住好不容易獲得的暇滿人身,好好學習。但是,走在學佛的道路上,如果隻有自己修學佛法而把眾生丟棄在一旁,就違背了我們發菩提心的大願!應該讓眾生也能有機緣跟隨我們修學佛法,得到成就。
佛法的理論很多,我們在深入這些理論之前,先要使自己的虔誠心能穩固堅定。對於佛法僧的虔誠,不隻是表麵的、短暫的,而是要讓這種佛法大慈大悲的精神和智慧能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心靈層麵以及精神層麵,從而再建立起一個強烈的無偽菩提心。這樣的菩提心也不是盲目的或是說說而已,應該從對身邊的人做起,慢慢地擴大到周邊的有緣眾生,最後讓這種廣博的大愛能擴大到所有眾生。
輪回不停旋轉,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深陷輪回之中,其實有太多的痛苦和無助。但在如此的苦海之中我們幸運的一點就是,具足了難得暇滿人身又能有緣聽聞佛法,了解輪回的苦因,從而也尋覓到了離苦之道,這是需要多大的善因緣成熟才可以圓滿的。所以,當我們了知這一切時,唯有心懷感恩地去珍惜一切的因緣,不枉費此生機緣的成熟。另一方麵,使命也賜予我們,在感知如此的福報不易時,更應該讓我們的善念發揮更大的作用,去慈悲更多如我們般的輪回眾生,因為,它們還沒有我們這份機緣,具足暇滿人身,還能走上解脫之道。
以數量來觀察六道眾生,也會發覺人身真的是很難得。佛經中比喻說:“如果地獄眾生像夜晚的星星那麽多,那麽餓鬼道眾生就像白天的星星。如果餓鬼道眾生是夜晚的星星,那麽傍生道就是白天的星星。如果傍生道是夜晚的星星,那麽三善趣的眾生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樣。”又比喻說:“地獄的眾生就像大地上的微塵那麽多,餓鬼如同恒河中的沙子一樣多,傍生道就像釀酒後的酒糟那麽多,阿修羅就像飄雪時的雪花那麽多,人跟天人就像手指甲上的微塵那麽多。”因此,三惡趣和三善趣的眾生數目實在是無法比較。
或許有人會質疑:這個世界的人口明明很多,而這種比喻好像說人是非常少的。其實,我們隻要稍微用心觀察一下身邊生物的數量,例如螞蟻、細菌之類的,就會明白這個比喻是非常恰當的。例如,一個家庭中的細菌數目就比一個城市的人口多,隻是我們眼睛看不到。又或是在西藏等地的一個大螞蟻窩內的螞蟻數目,也多過了全世界的人口。
這樣一想,我們會發覺人身真的很難得,更何況是得到如摩尼寶般的人身後又能依循佛法而聞思修者,更是難得。
在世俗中,必須有非常多的因緣來連接才能辦成一件事。三十四種暇滿,哪怕隻缺乏其中一種,也可能隻有修法的形象,不會有真正修持正法的緣分,無法如實如法地修行。
仔細觀察自己的身口意,會發覺,即使是十八暇滿也很難完全具足。因此,我們理解之後,要常常觀察自己是否已經具足這三十四種條件。如果已經具足,要感到歡喜,並發自內心再三地思維:現在我已經得到了這樣一個暇滿的人身至寶,應該盡力好好修行,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如果不具足三十四種暇滿,就要想辦法讓自己具足。
另外,我們也要知道,就算是已經得到暇滿人身,不代表這樣的暇滿是永恒不變的,它隨時都有可能變成無暇滿。因為在世俗中有很多的因緣常造成我們修行的困擾及障礙,例如個人的生老病死,或人與人之間的障礙。生老病死,有時是一種助力,有時確實也是一種障礙。除此以外,還有五蘊魔、煩惱魔、天子魔等等障礙。所以,一個生命的延續,充滿著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下一刻或未來是不是還有機會繼續獲得暇滿人身來修學佛法。
不要懈怠,不要讓難得的人身白白浪費。我們最親愛的眷屬、所沉迷的財物,以及所有執著的見解,所連接的一切,都會消失,連我們的身體也會像夢一樣轉眼成空啊!要知道,今生有機會得到暇滿人身,是來自過去千萬年行善所累積的福報。得到人身後,如果不好好珍惜用來行善,卻浪費生命常常做無意義的事,行惡比行善多,那麽福報很快就會用盡。所以,得到了福報,必須要善加珍惜,好好用來行善,使福報更加增長。要不然,等到死亡後,我們是很難確定投胎去哪裏。
如果行善多,往生後會到天道或人道,更好更殊勝的是往生西方淨土。如果是作惡多端,或是在修行中不如法,便有可能轉生地獄、餓鬼道或傍生道在那種環境,想再聽聞一次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時不但不容易聽聞到佛法,也不容易遇到善知識、跟隨善知識學習佛法。因此,得到難得的人身卻不好好把握,是非常大的過失。本來是要依靠此身得到解脫,現在卻變成讓我們累積罪惡,成為進入地獄的因素,那就得不償失了。
當我們得到這樣短暫難得的暇滿以後,該做些什麽呢?就是將心念轉向佛法,把握住好不容易獲得的暇滿人身,好好學習。但是,走在學佛的道路上,如果隻有自己修學佛法而把眾生丟棄在一旁,就違背了我們發菩提心的大願!應該讓眾生也能有機緣跟隨我們修學佛法,得到成就。
佛法的理論很多,我們在深入這些理論之前,先要使自己的虔誠心能穩固堅定。對於佛法僧的虔誠,不隻是表麵的、短暫的,而是要讓這種佛法大慈大悲的精神和智慧能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心靈層麵以及精神層麵,從而再建立起一個強烈的無偽菩提心。這樣的菩提心也不是盲目的或是說說而已,應該從對身邊的人做起,慢慢地擴大到周邊的有緣眾生,最後讓這種廣博的大愛能擴大到所有眾生。
輪回不停旋轉,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深陷輪回之中,其實有太多的痛苦和無助。但在如此的苦海之中我們幸運的一點就是,具足了難得暇滿人身又能有緣聽聞佛法,了解輪回的苦因,從而也尋覓到了離苦之道,這是需要多大的善因緣成熟才可以圓滿的。所以,當我們了知這一切時,唯有心懷感恩地去珍惜一切的因緣,不枉費此生機緣的成熟。另一方麵,使命也賜予我們,在感知如此的福報不易時,更應該讓我們的善念發揮更大的作用,去慈悲更多如我們般的輪回眾生,因為,它們還沒有我們這份機緣,具足暇滿人身,還能走上解脫之道。